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与对策[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2:5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与对策》。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与对策

多一份责任 多一份关爱

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与对策

目前,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中国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在高度关注这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全国范围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搞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希望工程。地处中国西部的重庆,在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和教育问题凸显正是由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现状决定的。满橙大礼包一直秉承着一份荣誉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关注调查和研究,揭示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种种缺失。

一、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集中分布在四川、重庆、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市。

(一)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通过对重庆市除渝中区、大渡口区以外的38个区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专题调研。初步掌握了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庆市留守儿童数量大、增长快。“据重庆市妇联完成的《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专题调研报告》显示,至2007年8月底,全市有0-16岁农村未成年人44013万,其中留守儿童23512万人,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53141%。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推算的146147万人增加了88153万人,增长60%”。

2.农村留守儿童分布不均。在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中,一小时经济圈占18%,两翼占82%,渝东北占46%,渝东南占36%。有9个区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10万人以上;城口、垫江、梁平、武隆和涪陵5个区县的留守儿童占本区县0—16岁未成年人的80%以上,最高达89%。

3.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调查显示,全市留守儿童中,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较大比例。据六个区县调查问卷统计,0—6岁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8%;6—12岁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5%,12—16岁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7%。由此看出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

4.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多样化。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5%;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与爷爷婆婆(外公外婆)(即隔代家庭)共同生活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2%;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多样化,父母单方监护和隔代监护居多。

5.学前留守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较少。虽然学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还不属于国家的义务教育,但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行为习惯形成、智力开发等方面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显示,0—6岁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多数散居在家,未接受任何规范的学前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巫山、巫溪等地区3岁以下留守儿童入园率为0,3—6岁学前留守儿童入园率仅为30%。6.农村留守儿童有积极向上的愿望。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渴望学习,积极向上,希望今后有大学以上的文化,成为白领或公务员。表明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均积极向上,希望有一个美好未来。

(二)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的儿童,整体状况很不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只能生活在一个缺少父母的爱、没有充满温暖亲情的环境里,心理发展会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过程。

2.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乐观。处在贫困中的留守儿童,面临失学、辍学的危机。据六个区县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成绩优秀的仅占12%、良好的占19%,一般的占58%,很差的占11%。留守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和学习自觉性也很弱,还有厌学倾向。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只要不犯大错误,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都采取放任的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和行为存在偏差不能得到及时校正,逐渐形成纪律散漫、厌学、沉迷于电视、录像和游戏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据涪陵区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至8月,该区发生留守儿童“下暴”案件6起,抓获违法犯罪留守儿童46人。

4.留守儿童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一是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没有应变和自救能力,容易受到意外伤害。二是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和侵害。经调查得知,某区公安局2007年处理留守女童性侵害案件8例。

二、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缺失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不同程度的缺失相关,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教育的缺失是重要的因素。重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较落后,不能有效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失。

1.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重要性认识的缺失。重庆农村学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是一个急需教师重点关心和帮助的特殊群体。

2.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缺失。一方面侧重于在校期间的教学管理,侧重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更多的是关心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生活关心就难以顾及,较少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没有耐心,经教育无效时,基本放任不管。另一方面是教师较关注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3.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缺失。“重庆市普通中小学主要办学条件达标率均低于75%”③。重庆农村经济普遍较落后,农村中小学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重庆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因条件限制还不能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农村学前教育的情况更差。客观条件决定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不能接受到较好的教育。

4.农村师资力量的缺失。一是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二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三是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全市68,575名初中专任教师中,专科及其以下学历占46133%④。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则远低于以上比例。以上因素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留守儿童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加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对策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农村中小学校、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多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的最好弥补。

1.学校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学校倡导教师承担起家长的部分责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与管理。二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共同教育的局面,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2.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搭建关怀平台。一是学校开通亲情电话,为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家长搭建交流平台。二是建立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家长定期联系机制,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生活等情况,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平台;三是搭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矫正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四是为留守儿童成长搭建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以先进文化占领青少年教育阵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针对重庆农村现有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政策优惠和物质奖励上,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学校去工作,给这些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奉献精神、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三是可以利用重庆高校的人才资源,大力推行优秀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4.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实施“寄宿制”是目前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的最有效措施。学校实行寄宿制度能够克服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对孩子们实施有效管理。用寄宿制的办法把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统一管理,从宏观上讲,节省了分散管理的社会成本,提高了效率⑤。留守儿童“寄宿制”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辍学倾向、培养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目前的重庆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寄宿条件。特别是一些交通不方便、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初中都不能实行寄宿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增加师资的配备,实行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除了加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外,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第二篇: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与对策探析

目前,留守儿童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在全国义务教育已经落实的今天,搞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希望工程。地处中国西部的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现状决定了在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和教育问题凸显。笔者通过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对重庆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四年深入调查和研究,认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种种缺失。

一、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27日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可以确认0—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172%,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集中分布在四川、重庆、安徽、河南、广东、湖南等省市①。地处中国西部的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现状决定了在重庆的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

(一)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通过对重庆市除渝中区、大渡口区以外的38个区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专题调研。掌握了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庆市留守儿童数量大、增长快。“据重庆市妇联完成的《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专题调研报告》显示,至2007年8月底,全市有0-16岁农村未成年人44013万,其中留守儿童23512万人,占农村未成年人总数的53141%。比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推算的146147万人增加了88153万人,增长60%”②。

2.农村留守儿童分布不均。在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中,一小时经济圈占18%,两翼占82%,渝东北占46%,渝东南占36%。有9个区县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达10万人以上;城口、垫江、梁平、武隆和涪陵5个区县的留守儿童占本区县0—16岁未成年人的80%以上,最高达89%。

3.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调查显示,全市留守儿童中,学前和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有较大比例。据六个区县调查问卷统计,0—6岁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8%;6—12岁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5%,12—16岁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7%。由此看出小学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

4.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多样化。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15%;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与爷爷婆婆(外公外婆)(即隔代家庭)共同生活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2%;与其他人共同生活的占留守儿童总数的3%。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多样化,父母单方监护和隔代监护居多。

5.学前留守儿童接受正规学前教育较少。虽然学前教育在我国现阶段还不属于国家的义务教育,但这一阶段的儿童在行为习惯形成、智力开发等方面正处于十分关键的时期,应引起高度重视。调查显示,0—6岁的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多数散居在家,未接受任何规范的学前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更为突出,巫山、巫溪等地区3岁以下留守儿童入园率为0,3—6岁学前留守儿童入园率仅为30%。

6.农村留守儿童有积极向上的愿望。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渴望学习,积极向上,希望今后有大学以上的文化,成为白领或公务员。表明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均积极向上,希望有一个美好未来。

(二)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显差于其他的儿童,整体状况很不乐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身份决定了他们只能生活在一个缺少父母的爱、没有充满温暖亲情的环境里,心理发展会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社会化过程。

2.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乐观。处在贫困中的留守儿童,面临失学、辍学的危机。据六个区县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成绩优秀的仅占12%、良好的占19%,一般的占58%,很差的占11%。留守儿童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和学习自觉性也很弱,还有厌学倾向。

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只要不犯大错误,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都采取放任的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思想和行为存在偏差不能得到及时校正,逐渐形成纪律散漫、厌学、沉迷于电视、录像和游戏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据涪陵区公安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1月至8月,该区发生留守儿童“下暴”案件6起,抓获违法犯罪留守儿童46人。

4.留守儿童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一是留守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对突发性事件没有应变和自救能力,容易受到意外伤害。二是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和侵害。经调查得知,某区公安局2007年处理留守女童性侵害案件8例。

二、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缺失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不同程度的缺失相关,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教育的缺失是重要的因素。重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较落后,不能有效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失。

1.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重要性认识的缺失。重庆农村学校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没有认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是一个急需教师重点关心和帮助的特殊群体。

2.学校对留守儿童关爱的缺失。一方面侧重于在校期间的教学管理,侧重学生遵守纪律情况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更多的是关心如何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生活关心就难以顾及,较少主动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沟通,对那些有问题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没有耐心,经教育无效时,基本放任不管。另一方面是教师较关注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对成绩相对较差的“留守儿童”关注不够。

3.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缺失。“重庆市普通中小学主要办学条件达标率均低于75%”③。重庆农村经济普遍较落后,农村中小学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衡,重庆市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与城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因条件限制还不能对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管理,农村学前教育的情况更差。客观条件决定了重庆农村留守儿童不能接受到较好的教育。

4.农村师资力量的缺失。一是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优秀教师流失严重。二是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三是教师队伍学历层次不高,全市68,575名初中专任教师中,专科及其以下学历占46133%④。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则远低于以上比例。以上因素决定了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的薄弱,留守儿童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三、加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对策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农村中小学校、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多年来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是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的最好弥补。

1.学校提高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学校倡导教师承担起家长的部分责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关注与管理。二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共同教育的局面,增强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2.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搭建关怀平台。一是学校开通亲情电话,为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家长搭建交流平台。二是建立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家长定期联系机制,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子女学习、生活等情况,形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平台;三是搭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及时发现和矫正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四是为留守儿童成长搭建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以先进文化占领青少年教育阵地,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努力提高农村教师素质。针对重庆农村现有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政策优惠和物质奖励上,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条件艰苦的偏远山区学校去工作,给这些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奉献精神、提高教学能力,提高老师的整体素质。三是可以利用重庆高校的人才资源,大力推行优秀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4.实行留守儿童“寄宿制”。实施“寄宿制”是目前各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的最有效措施。学校实行寄宿制度能够克服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对孩子们实施有效管理。用寄宿制的办法把留守儿童集中到学校统一管理,从宏观上讲,节省了分散管理的社会成本,提高了效率⑤。留守儿童“寄宿制”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习成绩、改变辍学倾向、培养道德情感和提高社交技能。目前的重庆广大农村中小学普遍缺乏寄宿条件。特别是一些交通不方便、经济条件差的地方,初中都不能实行寄宿制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增加师资的配备,实行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教育。

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除了加强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外,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重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

注释:

①新华社.全国约有5800万农村留守儿童,南方日报[N].2008-2-28(A07).②周睿.70万留守儿童上学需走一小时,重庆晨报[N]12008-2-28(021).③马骁.打造西部开放型教育高地,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2008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获奖论文集[Z].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46,45.④马骁.打造西部开放型教育高地,促进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2008中国重庆青年人才论坛获奖论文集[Z].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46,45.⑤刘允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3):29-31.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学校教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与学校教育策略

施正明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弥太柏小学***

5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约1.5亿人,这些人员的子女,大约有600万人被带到了城市,还有2200万人留在了家乡,总数约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笔者所执教的石屏县弥太柏小学是一所山区小学,有5个班级共85名学生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近50人,占58.82%,父母中有一方阶段性外出务工的比例更大,占在校生的绝大部分,这对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带来了许多困难。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学习较差

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总体不容乐观。由于父母外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留守儿童一旦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不求上进,有的甚至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 “双差生”和“问题儿”,使学校教育处于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农村本来就存在读书无用论,读书不如出去打工,能省学费还能挣钱,再加上我国近几年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负面影响,导致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当然有些留守儿童的家长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却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对儿童进行学习辅导。

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从弥太柏村委会的调查情况来看,有89.7%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亲 1

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10.3%。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和留守儿童年龄相隔近50岁,与其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原本教育条件就不尽人意的农村孩子的学习现状令人担忧,而留守儿童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和督促更是难逃厄运。

(二)心理障碍

1.感情淡漠

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深圳、浙江等沿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调查显示,有84%的外出务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与孩子联系一次,一年回家一次,有16%的父母半年以上才和孩子联系一次,有16.2%的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越来越淡薄。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心理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他们往往亲情意识淡漠,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有的则自闭、不合群、敏感多疑、不愿与别人交往,生活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对他人和集体的情感冷漠。

2.性格极端

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形成“隔代教育”,上代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也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三)行为偏差

儿童的行为发展自律能力很弱,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一些留守儿童缺乏道德约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由老人照顾留守儿童,因为隔代的自然缘故,普遍存在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格,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不管是意识得到,还是意识不到,老人都不可能象孩子的父母那样严格要求他们,不少孩子受到溺爱和放任。老人通常对孙

辈过分溺爱,过分纵容,不管对错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是极其错误的要求都想方设法去满足,导致孩子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和是非感。

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生活习惯不良,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小偷小摸,抽烟喝酒等行为,成为了“问题儿童”;有的甚至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沾染上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

二、学校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存在的种种问题直接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幸福和谐,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因此,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和认真加以解决。学校是少年儿童教育的主要阵地,又聚集大量教育人才资源,更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儿童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健康成长标准。

(一)开办寄宿制学校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学校要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二)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1.积极建立家校联系

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应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及父母的联系方式。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和监护人联系,使家长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更清楚地认识留守学生,及时帮助他们,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让孩子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环境下成长。学校要充

分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座谈会,与家长交流,及时进行家访,通过这些方式建立学校和家庭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让家长协同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学校还要广泛宣传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引起家长以及监护人的重视。引导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2.指导家长和孩子沟通

学校和教师应努力改变家长外出务工的方式,引导家长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尽量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作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教育与沟通方式,让他们在外出务工和孩子成长之间有个比较理性的认识进而做出合理的安排,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沟通,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还要全面了解孩子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从心理上加以疏通和引导,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真正把自己的父母当作倾诉的对象。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还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3.培训“第二家长”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做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开设“四老”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四老”人员进行培训,开办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改变“四老” 陈旧的家教观念,改变对孙辈重养轻教、娇惯溺爱的情况,引导这些老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学会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让“第二家长”学习照顾孩子的知识,学好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培养孩子的本领。

(三)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

班主任应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1.指导学生和家长沟通

一是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使留守儿童家长通过“亲情热线”经常与孩子联系交流,二是指导学生给父母写信,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跟父母进行通话和通信,孩子可以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情况,加强父母子女间的情感沟通,消除留守学生对亲情的心理饥渴。让孩子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及时化解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父母的怨恨。不至于像在电影《留守孩子》中,主人公王小福说:“爸妈,我恨你们,我恨你们寄回来的钱。”

2.开展模拟家庭活动

老师充当留守儿童的临时父母,将留守儿童接到自己家中,辅导学习,与学生交心谈心,并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班主任要多举办一些集体活动,如拔河比赛、篮球赛、集体生日晚会等,拓宽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互助精神,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在活动中学会关爱他人,与人和睦相处。

3.开展“结对子”活动

一是教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一个或几个教师负责一个村的留守儿童,对其进行不定期的家访和生活上的一些关心和照顾,做到定点、定人联系;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搞好学习。二是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学习、生活上相互关心和帮助。教师应指导留守儿童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内外学习小组,由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各班要安排班干部、团员、队员与问题较突出的留守学生“结对子”,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和帮助。没有寄宿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以村为单位的学习互助小组,成立校外辅导站。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困扰着农村的教育发展,困扰着一部分家庭,影响到一部分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

童的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全社会来说,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才能使留守儿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让他们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注:论文字数4315个字。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喜洲镇第二中学 李如金

内容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农村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也是农村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教育,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为了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迫不得已将其未成年子女寄居于父母或亲戚朋友农村家中,走入城市谋生,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及保护孩子的人生安全就是监护人所有的职责了,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需要有渠道倾诉,需要有亲人安慰,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生计,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见一次面,导致他们遇到问题和烦恼时无人倾诉、无人商量,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他们觉得自己缺失了父母的爱,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易冲动等心理障碍。

2、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来照看,基本是重监护轻教育,甚至无意识地对留守儿童溺爱、放任自流,再加之儿童本身自控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因此,挑食挑穿、不服管理、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打架斗殴、早恋、迷恋上网、乱花钱等现象时有发生。

3、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1)是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行动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

(2)是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

(3)是有的长辈们由于教育意识的缺乏,他们认为:只要吃饱穿暖,不饿着不冻着,也算尽力了,至于教育,那是学校老师的事,与我无关。有的甚至认为:孩子的父母当年没读多少书,现在不是照样挣钱?觉得学习好坏无关紧要,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4、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失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加之父母不在身边,没有直接的关爱和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即使受到侵害,往往也不易被发现。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而女性儿童多会受到人身的侵害。

从目前现状而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不仅危及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这一问题,它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关爱留守儿童,责任更是不可推卸。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1、家庭方面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担任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鞭长莫及,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加强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品行、学习等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2、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学业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在外打过的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生活、思想和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学校要及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开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此外,教师要在深切关爱留守儿童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对留守儿童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心,让他们在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3、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统一认识、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与对策

摘要:作为一种社会事实的“留守儿童”,随着1985年的“打工潮”的兴起而开始大规模的出现。在这二十多年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仅增大了,而且留守儿童在生存状况、心理状况、教育状况上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多年来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无力,使得这些教育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教育对策

何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十四周岁以及以下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父母双方生活在一起,在代理监护人的照顾下生活,远离传统式的家庭生活,使得留守儿童在生存、心理、教育问题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就从有关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心理特点、教育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有关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问题

在正常状态下,家庭成员以“面对面”为条件展开活动,孩子是家庭生活的一份子。家中有了孩子便有了地,有了爸爸便有了天,有了妈妈便有了万物。但是,留守儿童生活在“残缺不全”的家庭中,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呢?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

⑴ 生活质量不能保障。一般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是由祖父辈进行代理监护的,这些老年人一般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吃饱穿暖问题,而并不懂得如何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孩子的食物营养往往达不到孩子身体生长的需要,并且在农忙时,老人们又忙于农活,不能够让孩子按时吃饭,更不利于孩子的身体生长;其次,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往往有较差的生活习惯,由于父母给他们多寄零花钱,再加上代理监护人的管教不力,留守儿童用钱自由度大,禁不住零食的诱惑,常用零食代替主食,不利于孩子身体健康发展。

⑵ 所受待遇不公平。由于一些代理监护人的思想文化的素质较差,对留守儿童的待遇有不公平现象,这突出表现在那些代理监护人为亲戚家庭中的情况。代理监护人往往根据孩子父母寄款的多少来决定孩子的生活,或者有些代理监护人偏心于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情况

下孩子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位被寄养在叔叔家的女孩,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的苦楚:堂弟经常拿了我的学习用品乱丢,问他又不承认,他还大哭大闹,他的哭声招来了叔叔婶婶,婶婶不分青红皂白,一定要我向弟弟道歉,我死也不肯,叔叔就打我。这样的偏心对孩子的影响会是很大的,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吗?

⑶ 留守儿童劳动强度大。由于农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在农忙季节,由于有大量的劳动,家长下地干农活,家中的事情就只有留守孩子做了,孩子的劳动量也就相应的增大,使得孩子过早的承担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高强度劳动,孩子在身心上受到不晓得压力。

2、留守儿童在情感上创伤严重

⑴ 亲情的缺失使得孩子情感上出现创伤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得不到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且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多体现在物质的关爱上,致使他们亲情的缺失极为严重。一些老师在和孩子交流中发现,有许多孩子就不愿意提到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他们没有父母,就算是他们的父母过节回家了,对它们也采取冷漠的态度。亲情的缺失是的孩子出现情感上的冷漠,以及对物质的片面追求。

⑵ 交友易入误区由于留守儿童亲情情感上的创伤,他们在情感上的交流倾向于自己的朋友,而他们对朋友的认识就是和自己有同样经历与感受、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伙伴,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有一定的经济自由度,他们聚在一起,容易受一些低俗文化的影响,而且一些孩子在不良少年的带领下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6年5月报道,十四岁花季少女小张,出生在安徽霍邱县,2000年随叔叔来到乐清,就在当地的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经常逃学的小张通过一名同学的哥哥,在一家迪吧认识了兵子、贵子两名男子。就这样,这两名男子借口常常带小张出去玩,结果小张被引诱失身,之后被迫到乐清柳市、温州火车站附近的旅馆卖淫。交友不慎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往往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伤害。

3、生活环境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由于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不够完善,这些地区相应缺乏文化娱乐活动,而一些闲散人员就只有打麻将来消磨光阴,在这一环境中留守儿童容易受赌博风气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不良的习惯;再者,农村观念陈旧,迷信、家法思想依然盛行,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儿童在这一环

境中受到这些陈旧观念的熏陶是极其不利于孩子思想发展的;再者,农村文化较为缺乏,网吧、游戏厅及娱乐场所容易使留守儿童沾染上不良习惯,在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正常发展令人担忧。《安徽教育报》在2007年7月对农村教育的走访中发现,道路两旁时而看到打麻将的人群,而且许多孩子就在他们不远处玩耍,有许多家长甚至给孩子麻将牌玩,教孩子玩,许多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赌博。农村的“黑网吧”时而可见,而且没有牌照,对未成年儿童毫不限制,这些网吧“黑,脏,乱”,里面大多是一些小学儿童,他们在那里疯狂的玩着游戏,沉迷其中。

二、有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家庭的主宰,是孩子的主心骨。一般来说,父母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安全保障,使他们尽可能健康成长,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可以给予子女难以替代的亲情与真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是,现实中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教育因素以及文化生活单一的制约,留守儿童往往出现较大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僧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其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由父母长期外出所引起的孩子情感缺失和心态异常的问题,而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中青网2006年7月7日报道《情感缺失,“留守孩子”凸显心理孤寂》:尽管“留守女孩”服毒自尽是个非常极端的事例,但生活中留守孩子凸显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对六个村的调查发现,初中及一下的在校生1180人中,父母外出务工的868人,占74%。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的有363人,占31%.问卷调查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5%的留守孩子不愿意与代养人进行心灵沟通,还有30%的留守孩子直言恨自己的父母。留守孩子的心理问题特别需要关注,这些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影响着孩子的健康。

三、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教育领域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分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主要部分:

从家庭教育来看,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教育的不合理。

家庭教育的缺失,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监管不力:一方面,那些父母双双外出的家庭,由于祖父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不能予以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中,留在家里的一方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作,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二是教育态度消极: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他们父母文化素质一般较低,对子女的教育投入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些农民心中存在一种原始的观念:“只要子女身体好,健康成长,照样可以打工挣钱。”三是家庭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对读书学习的认识不够,甚至认为读书无用,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是漠不关心,顺其自然,这样的环境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

家庭教育的不合理,表现在:一些隔代监护人对儿童存在溺爱和放纵心理,留守儿童容易形成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歉疚往往采用物质弥补的方式,过度的物质满足极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替代导致了家庭环境的恶化,而不良的家庭环境诱发了儿童的不良人格因素,具体表现为儿童的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且三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从学校教育来看,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教育措施不到位或缺乏针对性。一是部分教师在观念上对留守儿童有偏见,大多数教师认为:父母在外的留守子女教育起来更困难。在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一些老师用有色眼镜来看待留守儿童,不利于留守儿童的教育。二是家校联系的主动性不够。很多教师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很少和孩子的监护人沟通交流,对孩子的状况不明确,教育难度大。

学校教育的缺位,使学校教育的功效也大打折扣,小一点的孩子,学校可能还管得了,读五六年纪,学校往往就管不了了。而留守儿童一旦脱离学校的约束,流于社会,一些“肮脏”地带就成了他们的栖身之所,对他们的成长极坏。

四、有关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一个大的工程,涉及到社会、家庭、学校的各个方面,需要各方面的合力才能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在其中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彻底改变农村的经济状况,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是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就

四个方面简单的探讨。

1、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离不开政府的协调与投入。政府在改革重要完善机制,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改善农村教育环境,提高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

2、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只是个人的事,而是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有效整合社会各个方面的有利资源,共同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全社会要净化农村文化市场和治安环境,对农村网吧、游戏厅和娱乐场所进行严密监督。

3、重点关注家庭教育。家庭依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重要点,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基础。父母和家庭在儿童成长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否外出务工,父母都应给予儿童成长中的指导与关爱。首先在外出安排上,父母应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父母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在外出期间增加回家的频率,通过各种通讯工具与子女增进交流沟通;父母和监护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时刻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为儿童创造有利的学习空间和氛围,给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引导与情感关怀,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4、更加关注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创办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创办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便利的住宿条件,也为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奠定了基础,寄宿制学校还能够是留守儿童在同学和老师的互帮互助中感受“大家庭”的幸福与温暖。

学校在日常活动中,做好各项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工作。首先,学校要明确职责,建立教育管理机制,在学校搭建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的运行平台;其次,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转变对留守儿童的看法,多与之交流,在教学活动中多渗透亲情、情感教育,开展多项活动来弥补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问题;再者,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加强道德的教育,采用感恩行动、榜样教育进行德育教学;最后,搭建心理健康平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留守儿童在一定时期内的存在是必然的。留守儿童现状与教育问题,不仅涉及上千万的儿童,还涉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在教育问题上不仅要重视速度,更要重视质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中各种社会问题在教育层面的并发症,既包含着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新问题,也包含着既有教育

体系本身的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涉及我国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牵涉到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社会、个人都必须发挥各方的作用,采用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努力探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新的途径,不要再让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痛。

参考文献:

【1】周林 青永红等编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成都·四川出版集团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2】阮梅·世纪之痛—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调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5月第1版

【3】潘璐 叶静忠·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月第26卷第2期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与对策[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失与对策[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德化县家庭教育理论研究论文 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 内容提要:近20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县及周边地区工业化的发展,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农村外出务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但是没有能力和条件将子女安置在其所打工的城市入学就读,只能将其留在老家,由单亲、老人或者亲朋好友照顾。由此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对策研究方案 头陀镇中学孔建萍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

    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

    家庭教育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及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这不仅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李胜旺 导师:林建红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因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儿童在农村留守。全国妇联统计......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 桐柏县城关一初中课题组 杨庆军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成人或委托监护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儿童。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自己留守在家乡,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 岁以下的孩子。据全国妇联2008年2月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