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县经济社会暨柿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5篇)

时间:2019-05-14 02:2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彬县经济社会暨柿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彬县经济社会暨柿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第一篇:彬县经济社会暨柿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彬县经济社会暨柿子产业发展情况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在这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里,我们欣喜地迎来了彬县第三届柿子节的隆重开幕,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彬县县委、彬县人民政府对各位来宾及媒体、客商朋友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下面,我就彬县经济社会及柿子产业发展情况向大家作以简要介绍。

彬县位于陕、甘两省交界处,南离省会西安120公里,北距甘肃平凉160公里,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辖13个镇3个社区发展服务中心247个行政村,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85万人。

彬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彬县是中国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3500年前周祖公刘立国于豳,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农业发展的先河。秦设漆县,汉设新平郡,隋设豳州,一直为区域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5处、县级17处,馆藏文物1500多件(套)。其中,建于唐贞观二年的大佛寺石窟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寺内大佛为西北第一大佛,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紫薇山下的开元寺塔高47.6米,外观雄伟,建筑精巧,充分展示了宋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

彬县气候宜人,果品驰名华夏。彬县地处黄土高原塬梁沟壑区,地貌独特,土壤肥沃。气候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平均海拔1100米,年日照时数2200多小时,平均气温9.7℃,年均降雨量601毫米,无霜期171

天,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彬县盛产水果,彬州梨、大觐枣久负盛名,红富士、秦冠苹果多次获奖,柿子、核桃畅销不衰,素有“果乡”之美誉。

彬县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彬县位于陕西省第二大煤田--彬长煤田腹地,境内探明煤炭储量32.4亿吨,煤层厚,煤质好,易开采,低硫、低磷,高发热量,是优质的动力煤和气化煤,已被国家列入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发展规划。此外还有煤层气、油母页岩、石英砂、陶土等10余种矿藏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彬县设施完善,投资环境优越。彬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福银高速、312国道、西平铁路、306省道纵贯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程控电话连通世界各地,移动通信实现无缝隙覆盖,互联网连接全县城乡,信息高速公路畅通无阻。全县城乡金融、保险、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机构一应俱全,是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生态示范县、造林绿化百佳县、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国家煤炭生产重点县、国家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苹果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中国苹果产业发展20强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陕西省绿色能源示范县、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先进县、全省专利申请量增速最快县。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创建“陕西十强县”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县、项目带动、民营崛起、科教兴彬”四大战略,发展壮大“能源化工、特色农业、商贸流通、劳务输出、观光旅游”五大产业,努力实现“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农村经济、城镇建设、民营企业、社会事业”六大突破,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循环工业迅猛发展。先后开工建设了一大批能源化工项目,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生产为主导,“煤电-煤化工-煤建材”一体化产业链条,走出了符合地方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工业产值高位增长,工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擎天之柱,在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表彰大会上,我县荣获 “2009年度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10名” 单项奖励。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果品、畜牧、劳务四大产业协调发展,全县农业产值连续5年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粮食总产稳步上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明显改观。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紧紧围绕建设“关中西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全县城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7万人,“五纵三横”的城市框架初步形成。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坚持“全民招商、科学招商、理性招商”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努力打造投资洼地,成功吸引陕西煤化集团、陕西中达集团、深圳东部集团、浙江虎豪集团、山东新汶集团、浙江家福乐集团等知名企业相继在我县投资兴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在全县人民的艰苦努力和顽强拼搏下,我县的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发展水平明显提升。2005年以来,地方经济连续五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在2009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监测评比中,彬县排名第11位,较2008年前移了9个位次,紧列全省“十强”之后。今年1-9月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2.06亿元,同比增长24.9%;完

成工业产值73.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7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9.4%和58.2%;财政总收入12.7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4%和57.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61亿元,同比增长3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亿元,增长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7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490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9.3%,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10月,在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组委会秘书处、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100个县(市、区)暨第七届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高峰论坛上,我县跻身首届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100个县(市、区),位居第87位。

柿树是彬县栽植范围最广、深受群众喜爱的乡土经济树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种历史。早在《直隶彬州志》就有“始云有柿”记载。现存有大面积百年以上柿子分布,且果实累累。长期以来,柿子以其生态适应性强、寿命长、营养价值高被当地农民称为“铁杆庄稼”和“木本粮食”。特别是199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把柿子建园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严格按照“规模开发、精细管理、加工转化”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柿子建园,狠抓幼园管理,开展柿子精深加工,全县柿子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柿树已成为部分群众的经济“铁果园”。

--柿子建园成效显著,生产基地不断壮大。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山川秀美工程,提出了“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八年见成效”发展思路,对

南沟、红岩河等八大流域进行柿子生产基地规划,严格落实挖坑、修根、蘸浆等八大栽培技术,积极发动群众在坡耕地新建柿子园,建成了北极新景、永乐汉坡、小章西堡等10个柿子丰产技术推广示范园,建设了炭店虎家湾、城关白厢等30个优质柿子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南沟、红岩河、三水河、水帘河等八大流域为轴线的柿子生产带。截止目前,全县柿园面积已发展到13万亩,其中挂果园9万亩, 在柿子产业的带动下,全县果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2009年,全县果品总产38万吨,实现产值6.9亿元,预计今年全县柿子产量可达2.4万吨,包括柿子在内的果品产业已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柿子品种全面优化,实用价值有效提升。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优化柿子品种结构为突破口,严格按照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不断引进和繁育优质品种,积极栽植尖顶柿,适当发展水柿、火罐柿等品种,尖顶柿以皮薄汁浓、味美色艳、果实硕大而闻名天下,水柿、火罐柿以色泽亮丽、汁多味浓、果肉细腻深受群众欢迎。彬县柿子不但色泽鲜艳、滋味甘美,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每100克柿子含糖量达15-20%,蛋白质0.7克,钙10毫克,磷19毫克,维生素C16毫克,并含有钾、铁、钠、镁、碘等多种矿物质。《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同时,柿叶、柿蒂、柿霜均可入药,具有止血、止呕吐、清热、润燥、化痰之功效,药用价值极高。

--产业链条持续延伸,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在狠抓柿树建园的同时,我们深入实施招商引资战略,积极引进国

内外先进加工生产技术,着力培育竞争力强、拉动作用明显的产业龙头,建成了润杨公司柿饼加工生产线、柿子醋加工生产线和太峪乡张村柿子加工厂、小章镇西堡村柿子加工厂、北极镇吉庆柿子加工厂,柿子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其中,润杨牌柿子在第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博览会上荣获“后稷金像奖”。2009年,全县柿饼总产700吨,实现产值1680万元,预计今年柿饼总产可达1000吨,产值将突破2500万元。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加大柿子产品开发力度,着力提高贮藏保鲜能力,目前全县已建成果品冷藏、气调库7座,果品通风库800座,果品贮藏能力达到了2.6万吨,全县果品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

--营销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为了使彬县柿子更好更快地“走出去”,给柿农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我们按照“营销网络化、产销一体化”的要求,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和销售网络体系,及时向柿农和柿商提供市场行情、产品供求等方面信息。组建了彬县果业集团公司,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材料,对外承揽果品业务,对内进行技术指导,柿子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开通了果品营销“绿色通道”,设立了21个果商接待站,随时接待来彬果商,努力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真正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果品营销平台。组团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农产品产销衔接会、西北果品交易洽谈会等果品展评活动,积极宣传我县果品,促进柿子销售。先后向乌鲁木齐市、江门市、昆明市等地派驻果品营销联络员10人(次),拓宽了果品销售渠道。支持彬县中兴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云南景洪和老挝磨丁建立了

果品销售口岸市场,为我县果品开辟了西南边境市场。目前,彬县柿子已畅销新疆、内蒙、黑龙江、辽宁、西藏、甘肃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彬县柿子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发展潜力巨大,是投资的沃土、创业的乐园,捷足先登者,必将赢得先机,获得丰厚回报。34.4万勤劳笃厚的彬县人民,热忱欢迎有识之士前来彬县经销果品,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同时,我们坚信,在各界朋友的鼎立相助和关心支持下,在全县人民的团结奋斗和开拓创新下,我县柿子产业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必将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大家!

第二篇:产业发展汇报

拉萨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及邛崃旅游产业发展建议

拉萨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从一个新兴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外汇收入提高就业比例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按照“环境立市、文化兴市、产业强市、民生安市、法制稳市”的发展战略,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在应对挑战中创先争优,在推进创新中破解难题,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拉萨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拉萨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初步形成了六要素相配套的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旅游接待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6年、2007年接待游客量分别达到170、274万人次,2008年受“3.14”事件、汶川大地震和世界金融海啸的严重影响,游客接待量下降至136万人次。为了尽快恢复旅游产业的复苏,拉萨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旅游业逐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2009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达320万人次,到2011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14.43万

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4.43%,实现旅游总收入51.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36%,旅游收入占全市GDP比重24.41%,2012年拉萨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50.89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实现旅游收入65.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12%,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2013年截至目前,2013年,截止目前,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3.6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7亿元。全年预计将实现旅游接待量780万人次,旅游收入82亿元,分别较2012年增长20%和25%。

(一)宏观环境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拉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带领全市各县(区)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精神,先后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拉萨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高规格成立了拉萨旅游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督导各县(区)、各部门全力推动旅游工作。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旅游产业发展资金也从2009年的400万增加到了2012年设立800万元,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工作的重视和关心。江苏、北京两省旅游局也多措并举助推拉萨旅游业发展,形成了以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

(二)旅游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以“吃、住、行、游、购、娱”为核心的旅游基础接待设施在拉萨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完

工,娘热、夺底等5个乡村旅游规划完成终审,11个旅游信息查询终端交付使用,累计完成建设投资2.2939亿元,铁路、公路和旅游景区(点)沿线可视范围内的景观改造工程全部完成,香格里拉大酒店、圣地天堂洲际大饭店、飞天国际大酒店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配合中国西藏文化产业创意园区旅游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工作,“十二五”期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累计投资8400万元,将有效推动全市旅游硬件服务设施的整体上档升级。目前,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1家。AAAAA级1家(布达拉宫),AAAA级4家(大昭寺、罗布林卡、博物馆、娘热民俗风情园),AAA级1家(堆龙旭日牧区生态民俗园),AA级3家(仓姑寺、德仲温泉、思金拉措湖),A级2家(卓玛拉康、夺底乡维巴村)。共有星级宾馆、饭店及社会旅馆690家,民营企业占60%以上。星级宾馆、饭店共132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5家、三星级 48家、二星级26家、一星级 8家。星级家庭旅馆33家,其中金星22家、银星6家、铜星5家。社会旅馆558家。星级宾馆、饭店共客房24427间、床位45853张。

(三)旅游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

根据拉萨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创新和完善旅游工作协调机制的工作要求,在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上先行先试,从深化旅游景区管理机制建设着手,推行“三权分离”管理机制,起草了《拉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和纳木措景区管理委员会、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管理委员会组建方案,为逐步实现景区开发经营管理工作规范

化奠定了基础。深化旅游诚信服务机制建设,建立旅游常态化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设立旅游团队“绿色通道”备案制度,在全市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272名旅游服务督导员,进一步提升了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深化行业管理机制建设,成立旅馆业协会、旅行社协会和旅游购物协会,实现行业监管自律化。

(四)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以诚信旅游建设工作为抓手,推动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守法经营,引导游客理性消费,建立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2011年,首次召开了全市旅游质监工作会议,强化了市县两级旅游执法职能,采用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基层旅游质监人员开展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基本构建了市县两级联动的旅游执法机制。建立诚信旅游服务监督机制,在拉萨135个便民警务站和大昭寺设立旅游服务督导员开展旅游指南和咨询服务工作,组织旅游、公安、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开展旅游联合执法活动,截至目前,共查处违规导游46个,发现违规旅行社21家,发现非法拉客人员38名,与公安部门共同抓获倒卖布达拉宫门票人员22名,有效地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据市场抽样调查显示,98.2%的游客对拉萨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表示满意,73%的游客有意重游西藏。

(五)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积极参加由国家旅游局牵头举办的系列国际国内旅游展览会(交易会),并联合七地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重要客源地开展冬游西藏巡回促销。第七届纳木措徒步大会

反应强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等主流媒体聚焦拉萨、宣传拉萨、推介拉萨,纳木措徒步大会的品牌竞争力、影响力、吸引力持续增强。为全面提升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拉萨投资近400万元拍摄的“美丽家园〃幸福拉萨”宣传片继续开展冬季补拍工作,藏历新年、越冬候鸟和魅力冰湖等自然人文景观顺利完成拍摄。拉萨旅游局制定的《2013年拉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明确了推动旅游与体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任务,将举办纳木措徒步大会、户外高峰论坛、名人登山活动、摄影大赛四项活动。

(六)民生项目进一步实施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和“民族团结月”活动,党员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解决群众存在困难和问题,2012年,全年累计筹到扶贫款达80000元。按照“四业”办公室的安排部署,举办农牧民技能培训班,培训农牧民1140人。以全国旅游援藏工作座谈会在拉萨召开为契机,深化与北京、江苏的技能培训合作,组织维巴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致富带头人共7人,前往北京市考察乡村旅游项目,邀请江苏省旅游学院教师赴拉萨开展技能培训,共培训乡村旅游管理人员40人。2012年,全市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就业达到12324人,创收1亿余元。

(七)乡村旅游建设项目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推进乡村旅游项目建设,2013年截至目前,热振唐古风甲玛标段已经开工。墨竹工卡县德仲温泉项目、堆龙德庆县邱桑温泉项目已完成初审,等待环评施工。思金拉措、直贡替寺景区项目已完成评审,等待资金开工。达普天文台

项目、次角林沟集散广场建设项目等上级部门审批。2013年财政资金项目主要包括堆龙德庆县游客接待中心、当雄赛马场建设项目、曲水才纳乡民俗旅游村建设项目,目前正在等待自治区旅游局审批。以上13个项目的建设,将有效开发拉萨乡村旅游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景区所在地的餐饮、娱乐休闲等服务业协调发展。

在拉萨旅游业不断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分析拉萨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六大矛盾依然存在:“市场高速增长与可进入性受限的矛盾”、“旺季一票难求与淡季门可罗雀的矛盾”、“核心景区超载与市郊旅游滞后的矛盾”、“高国际认知度与低国际化水平的矛盾”、“转型升级需求与资金人才制约的矛盾”、“圣洁城市形象与混乱市场环境的矛盾”。如何解决好上述矛盾成为我市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邛崃旅游业发展建议

(一)以旅游项目国际化为载体,推进硬件建设国际化

1、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掌握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找准邛崃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唯一性,准确定位。科学编制旅游开发专项规划,注重同相关规划的衔接,着力将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成都市重点项目中。加强对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定期公布项目进度和退出制度。重视旅游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为投资者和项目搭建交流平台。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落实好以南丝路文化、文君文化、红色文化、邛酒文化、邛窑文化、以及邛羌文化为主的旅游项目策划、包装、打造,重点推进天台山、平乐、大同等景区

开发建设,建设我市西部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功能区,抢抓机遇,化危为机,助推我市“丝路首城”建设步伐。

2、创新产品开发,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推进旅游与文化、体育以及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切实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相互促进。重点做好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南丝路文化节、文君文化节,创新开展邛酒文化节、邛茶文化节等特色活动,促进一三产业的融合,提升整体形象,树立先进典型。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的力度,重点打造旅游示范乡(镇)村(居)的建设,以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

3、创新发展模式,在要素均衡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推动旅游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完善集散、咨询、引导、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好邛崃市游客集散中心和天台山、平乐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鼓励扶持特色旅游乡村建设,重点完善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着力提高城市旅游服务功能。以“文化+产品+盈利点”为开发思路,丰富旅游产品建设,积极打造“南丝路水上走廊”、世界名酒文化走廊、“天府新区水源工程输水干渠景观走廊”,推进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积极打造夺底地方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销售基地。要继续以培育五星(A)级、提升四星(A)级、壮大三星(A)级为抓手,特别是在星级乡村农家乐(酒店)的评定上要实现质的飞跃,不断增强邛崃旅游的吸引力。

(二)以旅游营销国际化为窗口,推进整体旅游形象国际化

加强形象宣传和产品推介。加强与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深

度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媒体、分众传媒、大型旅行社门店等平台,加大邛崃旅游形象品牌宣传,积极争取在《中国旅游报》、《国家地理杂志》开办旅游专版,扩大宣传,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树立邛崃旅游整体形象。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整合资源,营造氛围,举办特色鲜明、轰动效应强的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和奖励办法。创新旅游营销机制,努力做活淡季市场,着力拉动旅游消费需求。积极宣传、策划、营销能代表邛崃特色的大型实景剧(如创作、拍摄以茶马古道,司马相如、卓文君为题材的舞台剧),使之成为国内旅游演艺的精品工程和邛崃旅游的新亮点。

(三)以旅游管理国际化作为保障,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

以我国第一部《旅游法》颁布为契机,以提升服务质量和企业素质为重点,强化诚信建设工作,规划出台《邛崃旅游服务标准化实施细则》、《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基本标准实施细则》,加大旅游技能和管理型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全面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规范旅行社经营和旅饭店管理,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黑社”、“黑店”等不法行为,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诚信旅游管理平台和诚信企业信息库,推动诚信旅游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及时发布季度、半年和满意度调查报告,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提升质量。

1、创新培训机制,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旅游培训工作。加大“乡土旅游人才”的引导和培

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人才培训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培养和引进旅游专业人才,建议建立邛崃旅游专家顾问团,借助“外脑”为邛崃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重点转变服务理念,强化对旅游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2、创新工作机制,在自身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大力整合土地、林地、景区景点、文化等资源要素,促进资源的转让和交易,进一步完善政府主管、企业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旅游产业开发模式,建立适应旅游功能区建设的管理模式,建立统一、协调的长效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的执行落实到位。加强行风建设,落实行风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旅游行政管理和行政监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开展旅游行风明察暗访和旅游市场检查,充分发挥行风监督员职能和作用,切实解决好损害游客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第三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汇报发言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汇报发言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勇争先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汇报发言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 “MsoNormal” style=““ align=“center”>“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 两年多以来,面对史无前例的灾难和困难,**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和**倾力援建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认真落实省委“两个加快”、市委“三个加快”决策部署和“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要求,夜以继日,只争朝夕,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开展了艰苦卓绝的灾后重建工作,使**基本渡过了矛盾最集中、局面最困难、处境最艰难时期,夺取了灾后重建的重大阶段性胜利。继今年5月全省灾后重建现场会**荣获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省2009年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殊荣之后,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GDP13亿元,增长40.2%,在全省181个县区增长幅度排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86.9亿元,增长120.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9亿元,增长9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66.8%;工业技改投资8.2亿元,增长9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0.7亿元,增长14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62元,增长38.9%;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增长27.5%。全县经济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现就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作一汇报发言: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

一、认真审视县情,锐意解放思想,切实增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通过两年多以来的灾后重建,全县社会政治大局和谐稳定,民生得到极大改善,基础设施加速恢复提升,城镇建设有力推进,对外开放有效开展,产业体系构建和经济发展进程加快,灾区群众妥善安置,灾区面貌大为改观,廉洁阳光重建全面推行,党的建设显著加强。这些重大阶段性胜利,无不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无不得益于全国人****省的倾力援建和支持,无不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无不得益于兄弟县市区的大力帮助。两年多来的重建成果,夯实了**未来发展基础,积蓄了巨大发展能量,为**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绝好机遇。通过形势分析判断,**面临以下“七大机遇期”。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机遇期。虽然当前**经济

总量不大,但灾后重建积蓄的巨大能量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了新天地、新区域、新机遇。未来两三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经济将在原地起跳基础上实现攀高跨越、提升发展。二是**优势产业协调发展的机遇期。虽然当前**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旅游业正着力恢复,但灾后重建带来的巨大能量,行政区划调整提供的巨大空间,援建变对口合作机制带来的巨大机遇,将加速**优势产业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通过构建灾后工业体系,有力推进工业园区规划建设,承接**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将加快**工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另一方面,要极大助推**旅游发展,将**打造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设一个能吸引旅客、留住游客,彰显民族特色的**川。三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机遇期。虽然当前**城镇化进度远远低于全省、全市的水平,但随着新县城和乡镇场镇基础设施不断配套完善,城镇向农村辐射能

力逐步增强,**城镇化水平将极大提升。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期。未来两三年,将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将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努力建设全市、全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五是民族团结繁荣进步的机遇期。**民族团结融合对**发展至关重要,行政区划调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空间,带来了机遇。同时,**持续快速发展将迅速带动新划入乡镇的发展,实现**民族团结繁荣共同进步。六是民生持续改善的机遇期。灾后重建民生优先,随着民生持续改善,未来两三年,将实现灾后重建发展成果与群众共享,**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必将不断提高。七是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的机遇期。未来两三年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关键时期,随着**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强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将显著提升。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在

看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绝好机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仍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大、持续改善民生任务重、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多、精神家园重建道路长”等系列困难和问题。**灾后重建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不进则退,不快则退”,“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过程,是**党组织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得以考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必须坚持把灾后重建作为加强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阵地,认真审视县情,锐意解放思想,按照省委和市委的要求,力争灾后重建发展工作始终走在极重灾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最前列,全力实现“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实现“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的目标。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

二、全力狠抓八件大事,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2010年是“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的攻坚之年、决胜之年、大见成效之年。我们在准确把握、科学判断**重建和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将继续保持灾后重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良好势头,集中力量狠抓八件大事。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加快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增强**未来发展后劲。**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两年灾后重建,工业经济发展较震前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作为**未来工业发展基础,正按照“一区三园”模式顺利规划建设。其中,作为核心区的**—**产业园已初具规模,首期启动的1.2平方公里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入园企业33家,协议引资19.33余亿元,并全面开工建设,其中5家已竣工投入试生产;**—香泉片区已完成规划;安昌西片区正加紧规划。今

年上半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增加5户,达到32户,已超过震前水平;新引进项目16个,到位资金7.77亿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虽然与**其他县区以及川内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但是**将围绕市委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工业强市”的战略,按照**《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县的决定》,大力实施工业“1231”工程,以**-**经济开发区作为发展特色工业的重要载体,支持农特产品加工、新型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文化旅游产品五个重点产业的发展,优化“一区三园”布局,尽最大努力优化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培育地方优势支柱产业发展,加大工业招商力度,加快要素保障和配套建设,帮助入园企业尽快建成投产达产,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工业发展跨越提升,力争实现三年见成效,五年大跨越的总体目标。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大禹故里,中国羌城”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作为

**未来最具带动力的产业,是**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极。目前,灾后旅游产业恢复重建各项工作扎实推进,6个重建项目已全部开工,今年上半年,震后全省首个按4A级景区标准建设的药王谷景区于3月开门迎客,九皇山景区于7月开始营业,**地震遗址保护和地震纪念馆建设正在有序推进,老县城遗址已实现试开放。我们将把**旅游作为充分展示灾后重建成果,展现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形象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拓展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带动能力,开发旅游产品,增加旅游附加值,抓好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促进景区提档升级,完善寻**4A级景区建设规划,扎实开展药王谷4A级景区和吉娜羌寨2A级景区申报,把新县城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把安曲沿线、九黄环线沿线作为重要旅游走廊打造,形成新县城、地震遗址、唐家山堰塞湖等系列中国旅游品牌,使**成为全省、全国乃至

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发挥产业化示范作用。**地处山区,农业现代化基础薄弱,通过两年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上半年,**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已顺利建成,该项目占地550余亩,总投资2.8亿元,完全建成后将成为**乃至西部最具现代化、最具规模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1万多人就业,实现销售年收入3亿元和年利税9000万元,极大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我们将坚持“抓农业要抓产业,抓产业要抓基地”理念,按照“一基五化”要求,继续以****集团等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引领,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整合文化、品牌、区位等要素,抓好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专合组织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

现代化,力争“加快实施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抓好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使**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省极重灾区前列,努力为**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迅速提升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坚定不移地按照市委、市政府“一核四带”和“绵安北同城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大力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乡镇集镇重建步伐,加快培育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提升乡镇集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把新县城建设成为**乃至川西北卫星城,实现新县城3-5年人口达到7-10万人的规划目标。今年9月,新县城可建成基本框架、形成基本功能、展示基本形象,全县23个城镇年内可全面恢复功能,许多乡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可实现提升20年以上。同时,**将坚持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统筹党的建设、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要素市场建设以及社会行政管理,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点-带-线-面全面推进,努力把**建设成为全市、全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县。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加快援建成果转化,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党中央、国务院英明决策建立对口援建工作机制以来,**为**灾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建设了现代化的公共基础设施,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帮助**夯实了未来发展基础。今年9月,**援建项目将全部竣工,届时对口援建将迎来“后援建”时代,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我们将抓住川**长期合作带来的机遇,健全完善对口合作机制,加强与**在产业、商贸、文化旅游、人才资源等方面的长期合作,依托**优势,整合优化资源,变“输血”为“造血”,不断增强**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的能力。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加快入住新县城工作,确保平安有序和谐入住新家园。**新县城入住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涉及利益诉求问题繁多、情况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符合入住条件的原老县城建成区群众和新县城征地拆迁群众在内的首期约3万人将入住新县城,目前,经过开展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新县城入住政策已形成初步方案正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原曲山镇辖区内老县城建成区内两个村和两个社区已于6月30日成功组织移交**镇。面对新县城入住的复杂情况,我们决不掉以轻心,将高度重视理顺群众情绪,着力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建立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确保实现新县城平安、有序、和谐入住。“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构建平安和谐**。稳定是**重建和发展的基石,**是全省受灾最重,涉灾矛盾诉求问题最多、维稳压力最大的地区。两年来,我们始终

坚持“**无小事”和“构建长效机制”,全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灾后重建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全县未发生一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和不可控群体性事件。目前,全县各种社会矛盾已进入衰减期,但我们决不盲目乐观,我们将把稳定作为“一以贯之、毫不放松”政治任务,坚持重建发展和稳定“两手抓”,继续做好涉及老县城遗址保护和地震纪念馆建设、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建设、入住新县城群体融合和民族融合、遇难者群体家属长期稳控帮扶、征地拆迁群众和谐稳定等方面的有关工作,为灾区化解民生矛盾,解决民生问题创造经验,努力构建平安**和谐**。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是**不断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胜利的法宝。全面夺取灾后重建的决定性胜利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两年来,**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作为保障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的第一手段,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坚强组织领导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持。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开展“创先争优”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群众帮户”活动为契机,继续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四套班子作用,进一步完善县委领导下四套班子科学决策、和衷共济、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推进**重建和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开放的人才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吸引高素质人才服务**重建和发展需要;以优秀的党风促民风,狠抓惩防体系的建设,高举反腐倡廉的旗帜,努力确保“工程建好,干部不倒,群众叫好”,切实维护**干部整体形象。

“MsoNormal” style=““ align=“left”>尊敬的靖平书记、万明市长,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此次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为契机,认真学习先进县市区重建经验,在

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部门的鼎力支持和兄弟县区的大力帮助下,坚持省委“两个加快”和市委“三个加快”,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查督办,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高效的速度,更加优异的质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奋力谱写灾后重建新篇章,力争“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全面夺取灾后重建决定性胜利。

第四篇:油茶产业发展汇报(稿)

邵阳市油茶产业发展汇报

油茶是我国独有的具有极高营养、健康及经济、社会价值的国宝级特色资源,油茶产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市油茶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较大,资源丰富,油茶一直是我市林业产业中一个重要的传统产业,绥宁县曾被称为“万顷油海”,邵阳县更是湖南省的油茶基地县。

我市油茶有近五百年的经营历史,解放后,油茶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油茶林发展到55余万亩,遍布全市12个县市区,其中以邵阳、绥宁、邵东三县分布最多,分别为13.5万亩、8.2万亩、2.9万亩。油茶产业曾是我市邵阳、邵东、绥宁等县的农业支柱产业,油茶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0年代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劳力的转移、资金缺乏、管理粗放,油茶林大面积的荒芜,加上树龄老化,病虫危害严重,火灾和人为损毁, 我市油茶林面积及产量急剧下降。总面积由原来的 52.4万亩递减到现在的 30.2万亩,亩产量也从原来的每亩5公斤下降为2—3公斤。工业加工方面,长期以来,我市茶油加工一般为家庭作坊式,规模小,加工粗放,科技含量低,原料的利用率较低。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力度不强,整体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的积极性也无法得到提高。

近年来,油茶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2006年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以湖南、江西为中心产区,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化发展综合效益。”《意见》为我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优化环境生态、发展区域经济、形成林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发展油茶产业,是我市拓宽林农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我市“兴工强市”战略实施重大举措。

如何抓住国家林业局政策扶持的契机,将这一深得市场和林农青睐的传统产业做强做大,是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二、发展思路、规模与布局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以效益为中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稳定现有经营面积的基础上,坚持新造与低改相结合,坚持丰产林基地建设与精深加工利用并重,大力推进良种化进程,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茶油产品质量,打造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逐步实现油茶产业的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益,从而达到政府增税、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赢”目的。

(二)、发展规模

全市共发展油茶高产基地建设规模50万亩。其中 油茶新造10万亩、更新改造10万亩、油茶垦复(修整)21.0万亩、油茶品种改良9.0万亩、油茶种苗基地500亩。在上述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油茶优良品种无性系繁育基地300亩和建立高产示范片2万亩。

(三)、区域布局

1、种苗基地建设:邵阳市林科所200亩,邵阳县林科所(苗圃场)200亩,邵东县100亩。

2、油茶无性系繁育基地建设:邵阳县100亩,邵东县100亩,市林科所100亩。

3、油茶高产培育基地建设:邵阳片3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7.0万亩,更新改造7.0万亩,油茶垦复12.0万亩,品种改良9.0万亩。

绥宁片1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0.5万亩,更新改造0.5万亩,油茶垦复7.0万亩,品种改良2.0万亩。

邵东片10.0万亩,其中油茶新造2.5万亩,更新改造2.5万亩,油茶垦复2.0万亩,品种改良3.0万亩。

(四)、时间布局

油茶高产基地建设期限为四年即2009—2012年。其中2008年作好种苗生产基地设计,圃地选择、引种、整地、育苗工作和2009年造林苗木定购工作。2009年春油茶造林伊始,年平完成造林面积5万亩。2008年动员群众对现有产果期油茶林实施垦复修剪,每年完成15万亩。

三、工作重点

(一)、出台扶持政策,创造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1.积极拓宽产业发展投资渠道。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专项资金渠道。结合退耕还林、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规划安排丰产示范林建设。充分利用财政贴息贷款,支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积极争取国家有关专项经费,加快油茶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

2.完善林权林地流转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油茶林向有经济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生产经营者流转。切实坚持“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油茶 4

资源发展。通过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途径推动油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油茶经营效益。

(二)、强化科技支撑,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的科技水平广泛开展与科研院所联姻活动,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集成资源,大力开展油茶科技攻关。依靠科技创新,切实解决油茶产业发展中技术重点和难点。力争在油茶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和培育技术、加工工艺、新产品开发、技术质量标准研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着力推进油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广产量高、含油率高、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本地资源状况和生产水平,采取低产林改造、更新改造和新造林相结合的经营措施,搞好分类经营,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油茶集约经营管理水平。

(三)、积极培育油茶产业主体,打造油茶产品品牌 1.积极培植油茶龙头企业。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着力扶持“中富油脂”等油茶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发展。

2.支持油茶专业协作组织的发展。各级政府及林业部门大力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

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

3.着力培植油茶种植大户。通过项目支持、林权制度改革、合理林地流转等手段,为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油茶种植大户创造好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他们在发展油茶产业上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行业指导和服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指导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引导和技术指导,广泛宣传油茶及其产品,增强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切实加强油茶种苗生产和市场的监管,加大油茶种苗管理的执法力度,实行油茶种苗生产和经营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劣种子、嫁接穗条、苗木的行为,切实保证油茶种苗的质量。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发展油茶产业是一项惠民利民的系统工程,开发时间长,投资大,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市、县两级政府要成立以行政首长为组长,主管领导为副组长,发展与改革局、国土局、林业局、农业局、农机局、财政局、招商局、农村办、扶贫办、开发办等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油茶产业开发办公室,办公地点设

发展和改革局,专门负责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协调、工作督导以及日常管理和调度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领导、组织本地区的油茶产业开发工作。

(二)、制度保障

为做大做强我市油茶产业开发,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重点明确以下制度:一是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制度。各级行政领导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具体抓。二是实行项目法人制。以产业开发办公室为项目法人,充分行使法人权力。三是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由市、县两级政府委托市林业调查规划院对整个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四是质量责任制。严格质量管理,认真落实“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质量责任制。

(三)、政策保障

油茶产业开发能否取得成功,政策措施非常重要,市、县两级政府在出台扶持政策时务必明确:

1、实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和“谁造谁有”的原则,切实维护好经营者合法权益。是谁在从事油茶产业开发,利益就归谁所有。油茶产业开发经营权一律延长到30-50年,同时造林、经营权属允许继承、拍卖、租赁、转让。、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想方设法、切实改变目前经营分散、资源浪费严重的局面。为了提高整体经营

效益,就要积极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油茶生产专业协会,以土地入股、资金折股,合伙经营,共同开发等形式加速油茶产业开发;万一协议不成,不能合理流转的,也要对现有的油茶林地,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入股、承包、转让、协议等形式,依法有偿自愿地将一方的林地转给另一方经营,促成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优化资源配置,加速油茶生产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林农的生产经营权受法律保护,要多做政策解释,维护社会稳定。

3、多渠道扶持政策。全市上下都要关心支持油茶产业开发工作。计划部门要做好油茶产业开发的计划申报工作,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申报项目工程计划。财政部门要加强所有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安全使用。招商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有实力、会管理的大型油脂企业尽快参与我市的油茶产业开发。林业、扶贫开发等部门要争取国家油茶产业开发项目尽快在我市实施,优先将油茶新造林纳入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建设。国土部门要将油茶垦复纳入国土整改范围。农机部门将垦复机械纳入农机补贴内容。公安部门要严厉打击和坚决制止破坏油茶林资源、哄抢偷摘油茶果的行为,维护油茶产区社会秩序,切实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配合,切实加强本乡镇油茶产业开发的组织领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4、专项补贴政策。油茶生产在我市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市、县两级财政要对油茶产业开发工作设立 8

专项财政补贴。不论何种经济组织,凡对现有油茶林完成除草、垦复工作的,在冬季检查验收合格后,每亩财政一次性补助50-100元。新造林在秋季验收合格后每亩一次性补助100-200元。

5、税费减免机制。茶油生产周期长,从栽植到开始受益要4-5年,16年才进入盛果期,受益时间可达70-80年。前期开发只有投入,没有收入。为促进我市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市、县两级政府要出台《油茶产业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税费减免机制,对从事油茶产业开发的企业给予前3年的税费减免。

第五篇:船舶重工产业发展汇报

广陵区船舶重工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广陵区经信委

区划调整以后,随着李典等五镇划入我区,船舶重工产业成为我区的五大重点产业之一,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船舶重工产业基本概况

1、产业分布。我区船舶重工产业以北洲功能区(覆盖李典、沙头、头桥)为中心,辐射杭集、泰安。其中,北洲功能区成立于2006年8月,先后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北洲功能区概念性规划,上海中船九院编制了船舶(重工)产业园总体规划,江苏科技大学编制了船舶及配套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分类明确、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管理规范。目前,园区规划总面积30平方公里,核心启动区12平方公里,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12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入70多亿元,先后建成了对接沿江高等级公路、贯穿园区的4.8公里太平洋大道,通往中铁宝桥、环洲的21公里堤顶硬质路面,以及东西向的横三路和南北向4.4公里的环洲产业大道。此外,一座220千伏、两座110千伏变电所和三座企业自变电站已投入运营,保证了园区电力需要;16公里的污水管网,与扬州污水处理厂对接贯通,自来水在全市率先实现统一供水。园区开始建设后,先后有大洋造船、中铁宝桥钢结构、西城环洲材料、托尼船业等一批大体量项目入驻发展,成为扬州市船舶工业“三园一基地”的核心区域。

2、产业规模。船舶重工产业目前是我区体量最大的产业,产业内有企业30余家。2011年仅规上企业产销规模达到240亿元,约是全区规上产值的四分之一,对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影响非常明显,如今年上半年,船舶重工产业受宏观市场影响出现明显下滑,对我区工业经济开票销售和入库税收的负向拉动达到6个点以上,而其他产业正向拉动力合计不足2个点,无法挽回船舶重工产业对我区工业经济造成的下行拉动。目前,船舶重工产业主要包括船舶制造、船用配套件制造以及重工机械三个方面,其中船舶制造以高附加值特种船型为主要发展方向,船舶配套向高端配套努力,重工机械向吊装设备、运输机械、港口机械等转变,海洋工程向深海能源开发设备及配套进军。目前,产业以大洋造船、环洲船用新材料等两家百亿元企业为核心企业,太平洋重工邗江分工司、海星船舶、托尼造船、海川船业和华泰等企业相互配套。

3、重点企业。大洋和环洲是产业内的重点企业,2011年产销规模双双突破百亿,占产业总量的80%以上。其中,大洋是造船企业中的核心企业,是太平洋集团倾力打造的“将简单产品做到极致的”运输船建造基地,目前主要以建造皇冠系列散货船为主,包括皇冠58000载重吨、63500载重吨和118000载重吨散货船。环洲是由西城集团和扬子江船业两家中国500强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方式,对原环洲公司实施资产重组而成立的一家专业生产船用配套材料的重工企业,目前以形成了废钢循环物流——炼

钢——轧钢——精密铸造较为完整的船用中厚板生产链条。中铁宝桥是由央企中铁宝桥公司投资兴建,是重工机械企业的核心企业,2011年底由分公司变更为子公司,现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桥梁钢结构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钢桥梁、钢结构12万吨的产能。其他企业中,托尼船业成功实现与天津北方国际集团的重组,未来可实现造船及配套产销40亿元的规模;海川船业是有40多年的造船历史老牌船厂,目前主要产品有3500吨级、2000吨级油化船、意大利6200吨级化学品船,企业发展前景广阔。

二、船舶重工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宏观市场遭遇寒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欧债危机影响,国际航运业低迷,造船行业随即开始进入“寒冬”,我国造船行业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造船业三大指标不大乐观,其中新承接订单量下降幅度更是达到了47.3%,而江苏省达到了61.7%,散货船价下降了50%,企业利润空间大幅缩减,浙江更有一批中小船厂相继破产。我区船舶重工产业也受到了较大冲击,开票销售、入库税收、用电量等第三方指标,连续6个月负增长。大洋虽然今年可以实现产销增长10%的目标,但利税却一直呈下降态势,并且今年直到7月才第一次新接订单。预计船市低迷很可能将持续3-8年,我区船舶重工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将日益突显。

2、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江苏省是我区船舶制造产业的主要基地,省内船舶工业园区、船舶及配套企业数目众多,产业结构

相似度高,并且很多地区的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我区。如靖江船舶产业,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75.1亿元,是我区船舶重工产业的1.56倍。其中,新世纪抢占大中型散货轮、油轮市场,主要产品是7.34万吨油船,在世界造船排行榜中名列第13位;新扬子则以制造集装箱船为主,也跻身全国前10名;东方重工,主攻起重工程船等多用途船领域。此外,还有一批专业的船用配套件制造企业,如亚星锚链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船用锚链和海洋系泊链生产基地。无论是企业数量和规模、产品的多元化还是产业配套程度,都要优于我区。仅在扬州市内,江都、仪征船舶产业的发展水平都与我区不相上下,因此,我区船舶重工产业要顺利“过冬迎春”还面临着强烈的竞争压力。

3、产品低端特点明显。我区船舶重工产业产品一直以散货船为主,其价值无法与集装箱船、海工船相比;制造工艺以船体制造和船型设计为主,不具备动力系统等核心设备制造能力;船舶配套产品主要以钢材、管件、行车等为主,技术含量普遍不高,缺少有力的品牌影响力。在技术和品牌成为现代船舶配套业发展重要战略资源的今天,我区船舶重工产业在技术和品牌方面的储备尚属空白,使整个产业处于产业链低端。

4、产业配套程度不高。我区船舶重工产业内企业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配套,如太平洋重工邗江分公司为大洋配套船用管件,海星船舶为大洋承包船体制作、合拢、船舶管道安装,未来的德文轴舵项目竣工后也将形成一定的配套能力。但是在诸多

配套企业中,我们还缺少船舶发动机、船用电子产品等关键配套产品企业,无论是配套广度还是深度,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当大洋等企业开始转向海工船舶生产后,对于配套产品的要求还将进一步提高,而现有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距离海工产品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专业从事海工产品配套的企业的缺位,将不利于我区船舶重工产业加速向海工方向转型。

三、船舶重工产业的发展目标

1、规模突破千亿。区划调整之后,广陵已转变成扬州船舶工业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快速进入角色,整合资源、集聚优势、联动开发,以李典的船舶重工为龙头,围绕北洲功能区的船舶配套、重工机械和海洋工程等重点领域,依托大洋造船、环洲材料、中铁宝桥、托尼船业、太平洋管业、一川镍业等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力争3到5年内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努力把广陵建成适应扬州船舶工业发展需要,辐射长三角的重要船舶重工及配套产业集聚板块,在国内市场打响招牌。

2、坚定海工方向。此次由欧债危机带来的造船业寒冬,不仅使我区船舶制造业面临发展困难,但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产业发展的不足,以及海工船等高副价值船的强大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次危机,倒逼船舶重工产业实现向海工装备方向发展快速转型,提升技术水平,向船舶高端市场迈进。目前,大洋已率先由散货船制造转向海工船制造,今年成功新接6艘海工船订单,并将稳定一条海工船生产线,这不仅突破了今年以来船市

下行、缺少订单给船舶重工产业带来的消极氛围,标志着大洋已向向海工船领域扩张,更将对我区船舶重工产业起到良性的引导带动作用。环洲则一直在积极筹建的“恒润海工装备”项目,项目建成后,将专业制造海工装备配套材料,预计将新增产销20亿元以上。

3、不断强基补链。船舶重工产业要健康发展,必须要不断做长、做粗产业链,提高产业内配套程度。目前,我区在建项目中有一川镍业、一水重工等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德文轴舵、英达船用模具等一批亿元上以项目,项目竣工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区船舶重工产业的配套程度,做大产业规模。此外,我们也要充分发掘、捕捉发展机遇,如在当前发展形势下,我们应意识到新船需求高峰的结束也意味着船舶修理的高峰期即将来临,未来船舶拆解、配套件产业将蕴藏巨大商机,要借助港口优势实行船舶配套产业集群式发展。目前,我区谷雨船舶拆解项目已顺利竣工,已为船舶重工产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未来我们将以此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船舶拆解、修理及相关配套业,进一步促进船舶重工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〇一二年八月十日

下载彬县经济社会暨柿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彬县经济社会暨柿子产业发展情况汇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持词

    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持词 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持词(2004年7月21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区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

    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区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就***8区如何发挥临港和城市中心区两个优势,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确立核......

    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持词

    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持词(2004年7月21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区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就***8区如何发挥临港......

    贵州织金产业型党组织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贵州织金:产业型党组织引领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神州大地,“学习型党组织”焕发了无限生机和活力;黔西北高原,“发展型党组织”催生毕节试验区速度和模式;吱嘎阿鲁湖畔,“产业型党组......

    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论山东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山东省的自然地理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优势,并仔细分析了山东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

    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创先争优活动不仅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和谐”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自古以来,人们总是向往和追求“国泰民安”、“政通人和”、 “安居乐业”的和谐......

    关于彬州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辉煌的过去、艰难的现在、希翼的未来 ——关于彬州梨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鲁崇新 彬州梨曾享誉海内外,作为名牌产品有千年以上历史,是彬县一张靓丽的名片。然而进入21世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