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

时间:2019-05-14 02:5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

第一篇: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

传承文化遗产 深化多方合作 服务区域经济 “政、企、校、所”共建陶瓷学院之办学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典型经验汇报材料

湖南陶瓷产业生产历史悠久,为我国对外贸易和世界文化交流谱写了辉煌的历史,被列为湖南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醴陵的陶瓷产业是湖南陶瓷产业的“领头雁”,素有中国“瓷城”的美誉。但如今,醴陵的陶瓷产业却遭遇到发展“瓶颈”。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面对国内外陶瓷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醴陵陶瓷产业人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充分认识到:要发展壮大醴陵陶瓷支柱产业,振兴区域经济,必须把人才培养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解决。为此,湖南科技职业学院与醴陵市政府、醴陵陶瓷科技工业园内主要企业、醴陵釉下五彩瓷国瓷研究所共建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探索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

该项目获批湖南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后,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学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反复研讨,梳理思路与问题,明确具体目标,找出具体关键问题,制定了详实的实施计划,运行一年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如下:

第一,创新了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成立了由醴陵市政府、华联瓷业等醴陵陶瓷产业园内主要企业、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和学院共建的董事会领导下的“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初步探索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科研院所、企业、学校紧密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与醴陵市政府在土地、职教经费安排、招生宣传、学生奖助学金,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设备投入、共同培养学生、接纳学生就业、共同开展研发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2011年12月16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醴陵陶瓷学院董事会在醴陵市成立。该董事会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科研院所和我院组成,明确组织机构与各方职能与责任,制定了《董事会工作章程》等相关制度与文件,实现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在该办学模式下,醴陵市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运用政策手段和经济杠杆调动合作各方的积极性,在土地、职教经费安排、招生宣传、学生奖助学金上给予支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动力机制建设,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建立了校企合作的新机制,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了参与各方面的“多赢”目标。

以醴陵陶瓷产业园内主要企业为代表的陶瓷企业对陶瓷学院进行了必要的设备、资金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投入,与陶瓷学院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配合陶瓷学院实施“1+2”教学组织方式,与陶瓷学院共建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与陶瓷学院进行“订单”人才培养合作,承担了陶瓷学院学生顶岗实习、项目实训、双师素质教师培训、接纳学生就业。同时,陶瓷学院为企业培训职工,参与企业的技术更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投入方面主要承担了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特困生助学金以及为鼓励本地生源的其他奖励基金的资金任务。企业奖学、助学金的设立,帮助贫困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让优秀学生产生企业文化认同感,进而也激励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到企业的“用人订单”中来,最终实现“优单输出”。这样的良性循环模式,企业在本合作模式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利益,必然强化其与学院长期合作的动机与动力,进而为更深层次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院作为本模式中的核心者——办学主体,从政策争取、资金投入、教书育人、实训拓展等多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观念,以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寻求合作对象,在产学研合作中面向市场准确定位,坚持以“三个适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即专业设置适应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需要,教学内容适应于职业岗位需要,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于企业行业用人需求。通过积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集中一切力量加强自身基础建设,尤其是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尽快形成对合作企业的人才、技术“小高地”,以“研”为纽带,将“产”“学”紧密结合起来,带动产学研合作深入发展。2012年5月18日,我院与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议仪式正式签约。本合作协议将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中高层技术管理人员轮训、专业建设、省级以上科研项目合作申报、新产品开发、专利技术转让、合作建设湖南省“绝缘子材料研发中心”以及在醴陵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学院教学实习实训和科研试验基地等方面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该协议的签署将对陶瓷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作为合作方中的另一员——科研机构,以醴陵釉下五彩瓷国瓷研究所为代表,为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提供“研”的纽带作用,与学院、企业一起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共同研究确定教学计划与安排,这样不仅强化了为合作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也提高了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为科研所的技术推广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使本合作模式各个环节更加有效、紧密地结合起来。陶瓷学院与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12年“国瓷杯”陶瓷创新设计大赛于2012年5月份在醴陵举行。本次大赛以“传承与创新” 为主题,意在通过创意设计引领陶瓷设计领域的新理念、新品位,让陶瓷不只是陶瓷,赋予陶瓷作品一定的时代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和时代审美感,增强它的艺术感染力。本次大赛一方面营造了良好的国内日用陶瓷与陈设陶瓷的文化艺术氛围,提高当代陶瓷产区在产品造型和花面上的创新设计水平,树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陶瓷设计新理念,另一方面也为国内优秀设计师、业内知名院校师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是对陶瓷学院的一次全方位的宣传与推广。

第二,建立了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项目课程体系,为相关院校同类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提供了借鉴。到醴陵市5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岗位群知识能力要求进行了调研,与湖南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醴陵骨干陶瓷企业就陶瓷行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技能考核标准设置进行了研讨,研究制定了陶瓷工程、陶瓷艺术设计人才培训标准,建立了兼职教师库。

(1)、完善了基于职业活动的职业能力系统化专业项目课程体系 依托醴陵陶瓷产业的优势,在董事会的指导下,与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国瓷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华联瓷业集团等董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共同分析陶瓷产业人才需求,明确陶瓷学院主要面向的工作岗位为陶瓷造型设计师、陶瓷艺术装饰美工、陶瓷雕塑师、釉下五彩工艺师。进而对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与企业专家一起对工作过程分析和项目课程工作遴选,将企业设计生产标准融入项目导向的核心项目课程,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课程标准。

(2)、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

利用董事会成员单位在生产技术与工艺方面的优势,与其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实训指导书等专业教学资源。同时,将企业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项目、生产资料素材、技术、管理文件等逐一收集,补充实训教学和双证书教学资源库。

根据陶瓷工艺生产过程,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合作开发了基于3Ds max的陶瓷成型三维制作软件和在线案例演示教学平台,共建专业教学网站和课程,包含项目发布、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成果验收及项目展示的适时互动网络系统。

(3)、建立了兼职教师库

为建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国家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并建成兼职教师库和校企人员交流平台,实现师资共享。现在,陶瓷学院专兼职教师质高量增,已达25名,其中教授5人,省以上艺术大师6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主持的省级以上项目30多项,获奖产品20多项。

第三,“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相关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作用。教育教学中贯彻“手脑并用、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思想,在湖南醴陵陶瓷研究院引入了企业规范的管理模式,健全设计工作室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了真实项目来源网络,按照“课程结构模块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原则,与董事会成员单位共同设计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完善了“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 对接陶瓷产业,与企业合作完善“工作室+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的设计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成立项目工作组,按照企业项目设计的规范流程和管理模式组织设计创意与方案推敲,形成若干个满足企业要求的提案。企业采纳提案后,项目工作组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市场推广。通过不断践行“项目制作——企业采纳——市场推广”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符合湖南陶瓷设计产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建立项目实训管理机制,践行真实项目教学

通过校企共同监督,系部、专业、工作室及项目组的共同管理,形成企业规范化管理的真实工作环境。与董事会成员单位保持良好的项目合作联系,通过师生项目组完成大量的真实项目,形成良性循环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企业化管理的小型艺术陶瓷公司,提供了若干个创业平台,建立作品应用推广奖励机制,扩展与企业技术服务合作,扩宽真实项目来源网络,使学生提前进入创业阶段和就业角色。

第四、筹建了全国首个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南醴陵陶瓷研究院,已开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准备将实验室建成湖南陶瓷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中心和推广中心,充分服务于区域经济。

2011年7月,与醴陵市政府、相关企业一起建立了的全国首个研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釉下五彩瓷的醴陵陶瓷研究院。该研究院以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陶瓷学院为依托,传承文化遗产,与企业合作开展了技术培训、研发、推广、咨询服务,为醴陵陶瓷产业的技术进步提供支撑,也使陶瓷艺术设计及其他相关专业充分融入产业,获得更为丰富行业发展动态、技术进步等资讯,促进了专业发展。近一年来,为醴陵市陶瓷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新技术培训1500人次,技能培训1300人次,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项目实施1年来,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下一阶段主要工作是完善实习实训基地设施、不断提高教师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二○一二年七月十五日

第二篇:关于征集江西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案例)的通知

福建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征集福建省教育改革发展 典型经验(案例)的通知

各设区市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各高等院校,省属中职学校,省教育厅直属单位(学校),福建师大附中、附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及时总结、宣传和推广教育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快推进全省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省教改办拟组织编辑出版《福建省教育改革典型经验(案例)集》(暂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标准

推荐的先进典型应符合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富有创新性,反映基层首创精神,有助于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征集范围。典型经验(案例)可以是国家和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也可以是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保障

和管理的典型经验(案例)。典型经验(案例)的主体可以是市、县(区),也可以是各级各类学校。

(二)撰稿要求

(1)推荐的典型经验(案例)材料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包括改革实施的背景,采取的主要举措和做法,取得的主要成效以及在省内外主要媒体宣传报道情况等。

(2)文字精炼,文风鲜活,突出重点亮点,体现特色,数据和事例应翔实准确(应提供最新数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反映有关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和探索,回应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

(3)典型经验(案例)材料的标题应鲜明并突出特色,可有副标题。正文前应附重点、亮点摘要。篇幅一般在3000-8000字,并署执笔人及联系方式。

二、有关要求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征集标准的有关要求,切实做好典型经验(案例)的遴选和推荐工作。原则上每个设区市推荐的数量为5-10个;平潭综合实验区、各高等院校为1-3个;省属中职学校,省教育厅直属单位(学校),福建师大附中、附小不超过1个。

各设区市要在广泛征集辖区内县(市、区)典型经验(案例)的基础上严格遴选,并于2013年4月25日前统一汇总上报。其它报送单位于2013年4月18日前直接向省教改办2

推荐。电子版发送至jytghc2@163.com,纸质版通过信函报福建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改办将及时组织各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指导小组及有关专家对典型经验(案例)进行汇编。

联系人:陈建超 联系方式:0591-87091346

电子邮箱:jytghc2@163.com 邮寄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162号806室 福建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编:350003)

福建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3月4日

抄送:各改革试点工作小组

第三篇:教育改革和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二、高等教育

《纲要》中针对高等教育提到了以下几条: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纲要》在整个战略目标、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都对2020年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做了新的重要的部署,也提出了很多非常新的政策亮点。扩招是近几年议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对高校扩招以来这样一个形势,我们需要一个客观的估计,正是因为扩招,才使得数以千万计的适龄青年能够由此获得进修深造的机会,从而改变一生,才使我国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能够在人才资源方面显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同时我们的高等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方面较为薄弱,可以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多数都是模式化的普通白领。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一个很好的措施,高校与科研院所及行业企业的联合不但避免了高校里为学而学,脱离实际的弊端,使学生能在工程实践中学习利用自身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使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能够利用高校强大的师资科研条件。同时通过这种联合使学生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做到无缝连接,避免了二次培训和学习的消耗。

在高等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所以我们的科学发展还是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可以说,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现在相对比较落后的,现在社会上针对职业人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其教育却相对落后,大力发展好职业教育,不但能满足职业人才的需要,还能从高等教育中分流一部分,从而缓解普通高等教育现在所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纲要》中所提到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从几个方面入手的:第一是谁来办,不但政府要大力办,同时要鼓励社会、行业企业来办。第二是针对谁来办,《纲要》把重点放在农村,针对现在比较突出的“三农”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很好的解决方法。第三是办学质量问题,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继续教育,《纲要》提出的目标是通过发展继续教育,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继续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继续教育对现在的下岗人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再就业的途径。特别是针对服务业的再就业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服务性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通过政府的加大投入和继续教育制度的完善能够解决大多数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

四、民族教育

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推进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不断夯实各民族大团结的基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特殊教育

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

总的来说,通过对《纲要》的学习,体会到了国家政府对教育的关心和重视。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响应《纲要》中所提到的相关改革,在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再创新的辉煌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党的十七大上,国家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

家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本纲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到2020年,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国的公平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其中终身教育中特别指出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应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要有效衔接。

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科园教育在适应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下,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理念也不断得到更新。在科园职业教育8年发展历程中,因时而动,因势而变,不断调整办学思路,逐步形成“先育人后教书”的教育理念。

教育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

首先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应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教育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以个体特点为核心,兴趣为导向,实施导师制教育模式。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导师,更多的是以学生兴趣为引导,着重培养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适应未来工作岗位和未来社会环境变化的综合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创新能力,主动思维和探索的再学习能力等。

其次扩大社会合作。开展妥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在与企业合作中,让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和要求,就企业文化、专项技能、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等信息通过授课方式传递给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心得

开学以来,认真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受鼓舞,感受、感触颇深,《纲要》,内容是: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适应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有必要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划纲要应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出发,对未来十二年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全面规划和部署。一要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二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体现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国情,改革创新。三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核心,科学确定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任务和重大部署,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以及分阶段和分地区的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四要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学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专题性规划。五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教师培养、教育发展保障等重大问题,找准症结,提出思路,使规划纲要具有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操作性。再一次感到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对教育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了

教育发展的方向。结合学校工作,我再谈几点认识:

一、以人为本

纲要再一次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

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

纲要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的整个过程,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落到实处。

三、教学改革

纲要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减轻课业负担,不需进行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改革,教师、学生包括家长都反映强烈,希望课程设置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目前正在进行高中课改,改变教师的教,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转变现有的灌输式,积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其实,教学不光是课程的改革,应该是整个教学的改革,课程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在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认知,认知是教学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其实,认知应该是启发,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仅在知识的本身。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解放学生,不是不去管他们,让他们去玩,而是给他们留下了解社会的时间,留下思考的时间,留下动手的时间。我认为学校更应注重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学校给予的是启蒙教育,但更重要的要靠自己学习。学和思的结合,行和知的结合,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人的理想和思维,老师是不能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恰恰理想和思维决定人的一生。这不是分数能代表的。教学改革还要回到学、思、知、行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就是学思要联系,知行要统一。纲要提出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最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应。不要搞一刀切,全部不留作业或规定死写作业时间,而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改变教育评价机制,才能有效抑制过重课业负担。

四、教育公平

纲要明确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间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县(区)域内教师和校长的交流。实行优质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今后高中“三限”择校会逐步取消,严格按照录取分数线进行招生,实现教育公平。今后的高考改革招生也涉及教育公平的问题。我相信国家有能力逐步调整到位。

总之,《纲要》的学习,带来思考许多,同时学校管理建设许多做法在纲要中找到答案,也是召开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纲要》的出台,既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人民的期盼,更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意愿。《纲要》是指导我国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非常突显,要实现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

《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主题和发展任务,对我国教育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纲要》对今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高标准,树立新的科学质量观,我国教育必将跨入更加注重质量的发展新阶段。我校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提出了加强课程建设,文化引领,团队合作,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此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突出办学特色,彰显自身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领会《纲要》精神;要积极发挥《纲要》对谋划学校发展规划的指导作用和学校三年办学规划,抓住机遇,谋划发展,最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发展马铃薯产业典型经验材料

我们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小兴安岭西南麓,松嫩平原北缘,下辖5镇11乡,148个村,耕地面积318万亩。我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是马铃薯最佳生产区,特别是随着近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薯产业链条逐步延伸,种植技术标准快速提升,薯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薯产业逐步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全县

马铃薯种植面积近年保持在5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实现1.5吨,薯产业企业年创利税500万元。我县在推动薯产业发展中,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托优势育基地

我县农民素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调整,薯产业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面对企业扩大生产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我们把培育马铃薯生产基地作为加速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是靠组织引导。县内不断加大对薯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组建了薯产业化发展办公室,成立了马铃薯专业协会,配齐专门人员抓薯产业链条,制定了薯产业发展规划,层层分解马铃薯基地建设任务,运用政策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马铃薯生产,花大气力建设马铃薯生产基地。二是靠效益吸引。我们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发展薯产业的优势所在和致富典型,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农户中,给农户算效益账,引导农民认识种植马铃薯效益,改变农民传统种植思维定势。通过市场效益的拉动,近年来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递增,中心镇自由村就是受效益吸引的典型,目前全村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村种植业面积的50。三是靠发展订单。我们把发展订单种植马铃薯作为解决农民销售后顾之忧的根本措施。年初确定定单的最低保护价格,秋后收购做到随行就市,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生产利益,现在全县订单种植面积达30万亩以上。四是靠提供服务。我们积极理顺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并为其牵线搭桥,协调搞好政策、物资、资金等方面服务。今年我县三信公司就为农民无偿提供优质马铃薯种子,在农户中树立了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有效激发了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目前,全县已建立马铃薯生产基地乡5个,基地村40个,年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生产基地的不断育强,为保证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整合实力壮龙头

龙头企业是实现产业牵动力的核心,我们始终把改造、引资、扶持企业发展作为加快薯经济发展关键环节来抓,着力整合薯产业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强力打造薯经济的“航空母舰”。一是调整改造老企业。我县淀粉厂(现改制为冰山淀粉公司)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以生产“超过英国赶荷兰”的冰山牌马铃薯淀粉面闻名全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一度陷入困境。经过1999年投资技术改造和2002年莫斯科太阳公司购买后,企业年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年产精制马铃薯淀粉4000吨,实现利润达100万元,该公司成为我县薯类加工企业的重要力量。二是引资建设新企业。我县通过实施全民招商战略,着力引进国内外薯产业龙头企业,以招商引资的办法,不断提升和壮大薯产业。先后引进并建设了齐齐哈尔三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金龙淀粉厂、奈伦淀粉工业公司等7家薯制品企业。特别是引进的内蒙古奈伦淀粉有限公司是投资达2亿元,年加工马铃薯能力达33万吨的大项目,2004年正式开工建设,今年秋季将全面投产。该项目引进了代表世界领先水平全自动、全旋流瑞典拉森公司马铃薯设备,主要生产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高吸水膳食纤维、脱素蛋白等。奈伦公司从开工伊始,就与基地紧密对接,今年春季分别与北部乡镇签订20万亩的马铃薯订单,奈伦公司的引进全面壮大了我县薯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快企业技改步伐。我们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技改政策扶持,提高企业生产能力。金龙淀粉厂在政策扶持下,引进了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和日本铃木系列生产线。技改后,该厂以农村小粉坊加工的粗淀粉为生产原料,进行深加工,带动了全县大部分小粉坊的加工生产,有效地解决农民的卖薯难问题,仅2004年就为农民节省运输成本170万元,有力地全县薯产业的良性运行。目前,全县各类薯类加工企业及小粉坊已发展到2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60万吨以上,薯产业的企业牵动力全面增强。

三、依靠科技增效益

为了解决马铃薯种植模式单

一、科技含量低的问题,我们把扩大单产、提高质量、增加收益的支撑放在依靠科技进步上。一是大力实施技术培训工程。以县农业推广中龙头、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纽带、以村家业技术员为基础的三级科技服务体系,为全县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提供了有力保证。近两年,我县连续聘请东北农大博士生导师、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员陈伊里教授,到我县作马铃薯种植技术培训讲座,为乡村干部、种植大户、农业技术员答疑解惑。我们还充分利用“科普之冬”活动,开办马铃薯栽植技术培训100余期,达3万人次。二是全面实施标准化栽培技术。随着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县农业科技人员又成功试验、示范了大垄栽培模式,集成大垄马铃薯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下发了《马铃薯标准化栽培技术方案》资料3万余份,开办了专题电视讲座。《方案》从选种、选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各环节都确定明确的标准,并且文字力求通俗简约,便于农户掌握和操作。通过《方案》的实施,全县优质高效载培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平均亩产接近2.5吨。三是积

极辟建标准化栽培基地。上游乡兴旺村的王振有,是县内有名马铃薯种植大户和联系企业与农户的经纪人,为了解决马铃薯引种靠外购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问题,2005年王振有筹资辟建了5500亩优质马铃薯标准经栽培基地,基地的辟建有效解决了技术推广应用和种子靠外购的问题。他开发种植的克851品种,具有高产、抗旱、耐储等特性,这一品种非常适合我县部分乡镇种植,将解决我县农户分散引种的乱而杂问题。

四、创优品牌拓市场好范文版权所有

我们不断整合和创优品牌,牢牢把握薯制品市场销售这一产业链条的终端,依靠品牌来拓宽市场占有份额。我县马铃薯及其制品品种齐全,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冰山淀粉有限公司生产的“冰山”牌淀粉、金龙淀粉厂的“云晶”牌粉丝、粉皮,三信食品有限生产的高吸水性膳食纤维及脱素蛋白,这些品牌产品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覆盖率和竞争力。我们不断加大品牌产品的对外影响力,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参加绿博会、哈洽会等形式,大力宣传我县的薯产品,通过各种媒介提高我县薯产品知名度。目前,我们正在积极组建马铃薯企业协会,并着力整合品牌,力争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品牌带动效应,并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尽快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各类薯产品,打造新的品牌,有效发挥品牌优势,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好范文版权所有

总之,我县在薯产业发展上已经迈出可喜的一步,但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衔接环节上,还存在一定的断点和脱节问题,这也是我们所需要努力的方向。今后,我们将积极借鉴兄弟省市县的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继续培植基地,壮大龙头,推广科技,做靓品牌,不断使我县薯经济做大做强,推动薯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第五篇:借鉴典型经验 促进小城镇发展

借鉴典型经验 促进小城镇发展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总结交流几年来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的经验,明确下一步我国在新形势下小城镇发展的基本思路,2001年9月12日至16日,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在乌鲁木齐市召开了“全国小城镇政府管理制度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典型经验交流会”,1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作了经验交流,国务院体改办副主任宋宝瑞到会讲话,对前几年来全国小城镇改革试点工作进行了肯定,对下一阶段的试点提出了要求。

一、各地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明显成效

1995年原国家体改委在全国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各试点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明确了改革方向,着力解决影响小城镇发展,阻碍各种生产要素向小城镇集聚的体制性矛盾和政策障碍,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管理新体制为目标。

1、推动了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理顺了县镇事权划分。在试点中,以明确县镇两级政府事权划分为突破口,本着县事县办、镇事镇办的原则,明确了镇政府的管理权限。大部分试点镇拥有了规划、投资项目审批、土地、城镇建设管理等部分县级经济管理权。浙江龙港、安微叶集等镇-1-

实行计划单列,被赋予行使县级项目审批权、城镇管理权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以单列的其它管理权。

政府机构改革取得较大进展。按照“小政府,大服务”,“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从小城镇承担的职能和实际需要出发,打破上下对口的旧模式,按照城镇管理的要求,自主设置镇政府机构。同时,大力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打破了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激励机制,在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同时,精简分流了大批富余人员。如河南省凤义市竹林镇,镇职能部门由原来的12个减少到4个,工作人员由47名减少到22名。

县镇财政分配关系得到理顺。多数试点镇改革了原来的统收统支财改体制,根据事权财权统一的原则,实行“划分范围,核定基数,定额上解,超收部分全部或大部分留镇”的财政管理体制。试点镇财政独立后,可以根据自身财力搞建设,保证了预算内资金的合理使用。

2、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明显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投资体制。绝大部分试点镇改革了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投资方式,以政府财政投资作引导,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农民等多元主体进镇投资,共同开发和建设小城镇,开辟了小城镇发展的投资新渠道。安徽1992年至1997年平均每个试点镇的基本建设投资中,政府投入仅占26%。北京小汤山镇几年来共吸引社会资金3亿元投入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2-

设。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各试点镇围绕降低“进镇门槛”作文章,对进镇农民允许保留其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在子女上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通过上述措施吸引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和定居。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各试点镇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在严格执行土地总体规划的同时,对规划区内的各种建设用地,由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出让。针对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实际,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分别采取迁村并点、严格审批宅基地、破产乡镇企业的土地整理、开垦荒地等办法进行解决。

3、综合经济实力极大加强

随着政策的落实和改革步伐的加快,试点小城镇与试点前相比、与本省其他小城镇相比,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从1997年到2000年,在国内出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三项指标方面,浙江省23个试点镇增速为15%、28%、5.6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吉林省试点镇达到21.53%、21.25%、7.3%,高出全省百强镇四到七个百分点。

4、小城镇面貌有了明显改善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试点镇的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许多成为县、省、国家级的双文明镇、科技进步先进乡镇、教育强镇、卫生城镇。河北省试点镇1997年以来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3-

方面的投入年均增长16.1%、24%、22%和18%。许多试点镇通过整治环境,建立垃圾、污水处理设施,道路硬化、绿化等措施,改善了投资、生活环境,使小城镇的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二、加强指导,推动小城镇健康、稳定、协调发展

在进行典型经济交流的同时,有关专家到会做了小城镇发展规划的专题报告。针对目前小城镇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国务院体改办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小城镇的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提出了意见。

1、抓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制定

要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握小城镇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走向,指导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规划的制定,要注重完善功能、提升层次、突出地域特色;要根据本镇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确定发展目标;还要注重与县、市及区域发展规划相互协调配套。

2、继续推进改革,落实各项政策

按照试点方案的要求完成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户籍管理制度与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改革的难点方面,认真贯彻中央11号文件精神,以理顺事权为突破口,落实试点小城镇应有的权利;鼓励试点镇大胆探索,在制度创新方面敢于突破。

3、加快形成小城镇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要把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突出产业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三大重点,在积聚要素和吸引农民进城就业方面取得突破,向新体制要效益,向率先突破要发展,加快形成小城镇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新机制。

4、推进试点镇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要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加强对居民的服务、教育和引导,不断丰富和提高居民的精神、文化和社会生活,逐步形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把提高环境质量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防止和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推动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改革发展典型经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典型经验材料

    突出重点 狠抓落实 加快全面普及学前教育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县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入园难"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来抓,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坚持政府主导......

    东平县佛山中学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材料

    让艺术教育之花绚丽绽放 _______东平县佛山中学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经验材料 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昆明冶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条件。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如......

    典型经验材料

    化解矛盾 关注民生 全力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开鲁县社会矛盾化解 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2010年6月21日 今年3月份以来,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

    典型经验

    专业名称:经营管理 [摘要] 农电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农电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结束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行同网同价,停止农电管理费的收取,其他各类电价水平逐步下调,......

    典型经验

    塔城市自来水公司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典型经验市自来水公司党支部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创建层次。把学习......

    典型经验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鄌郚镇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广大党员的主体作用和制度的保障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领导干部带头学。按照......

    砀山县电商发展经验典型材料

    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砀山模式”地处皖北地区的安徽省砀山县,近年来积极抢抓“互联网+”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探索了一条政府积极作为、草根踊跃创业、企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