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秭归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偃师市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调查与分析
偃师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全市东西长44km,南北宽约34km,总面积960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其中13个建制镇)、332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是全省首批10个小康达标县(市),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26个城镇化发展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2008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8亿元,增长1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5亿元、215亿元、78亿元,三次产业之比由上年的8.7∶65.3∶26调整为7.9∶67.6∶24.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03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8亿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1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6950元,增长9%。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较上届前移3个位次,位居全国第65位。
近几年来,全市工业企业在规模总量、经济效益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企业财务管理在其经营活动中也发挥了应有作用,但由于受传统管理模式和外部经济环境等一些因 素的影响,企业财务规范管理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笔者就如何规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科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增产增效问题于2009年8月份对我市16个乡(镇)的30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规模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规范。全县规模工业企业除县电力公司外均属民营性质,普遍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一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没有设臵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企业即使设臵了财务管理制度,也没有严格执行,形同虚设。二是财务岗位设臵不完备。“企业是法人的、法人就是会计”的现象突出,企业法人集权,厂长经理、会计出纳等管理人员均属一个家族,岗位职责不分。部分企业财会人员较少,财务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报表和相关事务性工作,没有参与企业经营核算管理。三是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企业会计核算依旧在使用已经废除的会计科目。更有甚者为应付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检查,设臵几套帐表,会计数据失真现象普遍存在。
(二)资产管理不科学,产销环节不实。一是企业资产账实不相符。如:企业账面结存的原材料数量和金额表现为负数,产成品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仓库没有建立实物出入库明细账,产成品、原材料实物与财务账面反映不一致。二是多头开户,回避监管。企业为逃避银行和相关部门的监管,有意制造体外运行经营,企业法人在银行多头开户,业务不通过银行账户结算。超限额、超范围支取现金,有意形成体外(账外)经营。三是应收款、存货、产成品等流动资产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与销售收入的比例失调。目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应收款占销售收入的比为20.43%,远远高于正常标准。
(三)成本核算不规范,财务秩序不严。一是少数企业没有严格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支出的界限、应计入成本支出和不应计入成本支出的界限,本期费用和以后各期费用的界限、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界限,列入科目的随意性较大。二是费用报销手续不完善,不合规定的票据比比皆是,白条做账的现象随处可见,个别企业上百万元的白条直接计入成本费用。三是企业隐瞒收入,多提成本费用、虚列支出,把收入转入账外。如企业将财政贴息、产业基金等国家扶持资金不按规定入账,甚至将财政性补贴收入直接转出企业财务帐,想方设法使企业账面利润为“零”或为负数。四是不按规定分类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任意扩大或缩小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随意改变折旧计提方法,多摊费用,少计成本。个别企业财务报表反映利润仅有1.6万元,税务部门审核应纳税利润额高达100多万元。五是少数企业仅有一本总账和一本明细账,甚至有些制造业中没有“生产成本”这一账户,根本看不到成本明细账,简单使用总收入扣除总支出,计算企业利润。
(四)会计信息不真实,税收核算不准。一是少数企业存在做假帐现象,尤其是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大多账目不实。不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记账,而是按销售情况倒算生产成本,把企业税收负担率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使企业产、销、存环节符合一定的比例,从账面上看不出任何破绽,从而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二是企业购入原材料普遍采用现金结账,从企业的账簿上既看不出资金去向,更不能详细了解企业采购环节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三是大多数企业账实不符现象严重。有的企业库存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账实不符;有的企业原材料、产成品损失比例较大,没有报批,也没有入账,未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有的企业销售产成品不入账,尤其是零星销售部分,直接收取现金,不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有的企业应收账款不入账,只要不开票就不做销售收入处理,逃避观纳税。四是存在帐外循环问题,由于税务部门金税工程只能对企业的销售环节进行控制,对生产环节无法控制,原材料、半成品进出库的实际情况税务部门很难掌控,在不需要开具专票的业务中,企业就可能会做账外循环,以逃避税务机关的检查。
二、原因及对策
企业要想得到长足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源配臵、成本核算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笔者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点,强化管理意识。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全县工业企业民营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企业法人中,普遍存在着“企业是我的、我就是制度”的错误思想和“用别人不如用亲人”的家族观点。转变企业法人的思想观点、强化科学管理意识,是规范财务管的重要环节。企业法人要强化四个方面的意识:一是要强化成本核算意识。利润是通过控制成本和扩大再生产而取的,任何一个企业的产品如果只在片面追求其在市场上的销量,而不计算其成本和利润的话,就有可能出现销得越多则亏损越大。二是强化规范管理的意识。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管理是大势所趋,是国家和社会的共同所向,也同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在。三是要强化科学决策意识。现代企业受市场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法人应尽量避免“个人说了算”的倾向,要具备让市场和科技作判断的观点。四是要强化能人意识。不要被“家族企业家人管”的思想所困惑,要敢于把经营权放心放手地交给有能力的人经营管理。
(二)重视财务基础,规范财务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集中体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模式落后。企业法人、董事长、经理同属一人的模式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二是理念陈旧。部分企业管理者不太重视财务核算管理的决策作用,仅仅把财务管理理解成收钱、付款的业务活动,财务管理游离于经营活动之外,未能及时为决策者提供决服务;三是财务人员管 理素质不高。大部分财务人员仅仅注重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没有将工作重心由对凭证账簿的管理转移到对业务环节和原始信息的管理上来。
要改进企业财务管理状况,除了坚持以观念创新为基础外,同时还要坚持以制度创新为保证。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有章可循。一是企业领导者要树立规范财务管理的意识,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减少人为因素。二是建立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确保人员到位、岗责分明,操作有序。三是要规范会计科目、会计帐薄和会计方法的使用,根据《会计法》、《税法》和《统计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设臵各个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会计账目,编制各种会计报表,为企业各项财务分析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四是建立定期报送会计报表制度。定期向财政、国税、地税、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让相关部门能随时掌握企业经营状况。
(三)提升财务运行质量,科学决策投资动向。财务决策对企业发展壮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务运行控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对现金管理不严,认为越多越好。造成现金未参加生产周转,形成资金闲臵;或过量购臵不动产,造成资产闲臵。人为造成企业财务困境;二是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缓慢,资金回收困难。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应收账款不能按时兑现或形成呆账,影响制约着企业的 运行速度和质量;三是企业生产、销售和存货控制比例不适度,造成资金链断裂。很多企业月末存货额远远超过企业自身的资金承受力,至使产销链中断;四是企业管理重钱轻物的观念严重,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管理不到位,造成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为杜绝类似问题的出现,企业决策者应当摒弃凭经验或主观感觉决策的现象,注重把握以下环节:一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精心考察,全程跟踪,最大可能地降低财务风险,提高企业收益。二是要避免盲目扩张。企业在决定投资项目时,要对资金需求和自我能力进行准确评估,要“以筹定投”。三是要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正确处理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比例,保持企业稳健的资本结构才能使企业再得生机。
(四)优化资产与债务结构,扼制浪费与缩水现象。据调查,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资产负债率已超过60%,有半数以上的企业的所者权益扣除实收资本后表现为负值。企业将短期债务用于投资回收期过长的长期项目投资,导致流动负债大大高于流动资产,不断增加企业短期偿债压力,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由于国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后国内市场也会呈现出从紧趋势。企业面临着资产缩水、市场萎缩、政策调控等新的压力。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企业若不能自我调整策略,企 业资产负债率会不断上升,新的错位将会给企业带来新的负担。
为遏制这一现象的继续发生,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财产管理的内部制约机制。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样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二是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避免资金呆滞。三是努力控制非生产性费用,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增大留存收益规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销售费用率控制在5%以下,留存收益率高于60%,销售利润率达到5%以上。四是保持财务资料完整,以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
(五)强化部门服务职能,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项核心管理内容,政府各职能主管部门应通力协作,逐步将监督管理职能转变为监督与服务并重,强化服务职能上来,为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能否建立企业财务咨询、推介、培训、资质审验为一体的服务机构。把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务咨询、高级人才的推介、业务培训等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为企业财务人员营造进修学习的环境,使之与时俱进。二是建立和推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定期审核企业的操作情况。相关职能部门要将企业财务规范管理的制度列成条文,发到各企业单位,并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执行制度情况进行抽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督促其逐步规范。三是建立企业财务人员考 核制度,推行择优施用、聘用备案的用人机制。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组织他们经常学《会计法》、《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用行业准则规范财务行为;四是要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加强企业财务人员、企业业主与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同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体系。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从而达到强制规范的目的。
第二篇:关于开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调查的通知
东经信[2011]52号
关于开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调查的通知
各镇企业服务中心、各区经济发展局:
为切实了解全县规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掌握规模企业发展规模、行业分布、用能状况、社会贡献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县领导的要求,决定开展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调查,现将有关调查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对象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2010年年销售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全县共617家。
二、调查原则
1、属地填报原则:企业按所在镇区进行调查统计填报;
2、客观真实原则:通过调查,客观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
3、条块结合原则:各地在实地调查登记企业情况后,要与当地国土、劳动、财税、供电等部门进行数据核对,分析数
1据的准确性;
4、行业分类原则:通过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分析各地企业行业分布,掌握本地区主要产业发展动态。
三、调查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规模工业企业调查涉及面广、数据量大、专业性强,各镇区要建立调查组织统筹安排好调查工作,要集中时间、明确专人做好规模工业企业调查;
2、时间要求:
1、6月15日前,各镇区完成调查表,将调查表和调查分析报告以镇区为单位装订成册报县经信委运行科;
2、6月30日前,县经信委与县国地税、县财政局、人社局等有关部门做好企业数据审核;
3、7月底前对全县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分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做好规模工业企业调查报告。
附:2010规模工业企业调查表
2010规模工业企业调查汇总表
2010规模工业企业调查指标说明
二O一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工业企业调查通知
如东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5月29日印发
共印50份
第三篇:2011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期
宁国市统计局编印2011年8月12日
2011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经济克服原材料、用工成本急剧上升、宏观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负面影响,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得到快速扩张,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加强。一部分产业在本轮宏调中获得发展先机,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水平大幅上升,产业升级及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1-6月份我市规上工业经济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1.8亿元,完成利税总额15.9亿元,分别去去年同期增长48.2%、61.2%,呈现出效益转变领先规模增长的良好势态。
一、全市工业企业运行主要特征
1、股份制企业引领全市规模工业增长
全市股份制企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1-6月,全市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9.33%,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7.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9.2亿元,占全
市利润总额的73.36%,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44.2个百分点。
2、亿元企业主导作用突出
今年上半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已达20家,比上年同期多5家。这20家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6亿元,已占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1.95%,对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6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7.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看,1-6月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有2家,5-10亿元3家,2-5亿元8家,1-2亿元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是:安徽中鼎集团、司尔特公司、海螺水泥厂、安徽五星公司,占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4.9%。
3、超过八成行业经营形势向好
1-6月份,全市2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除了饮料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四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其余16个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有8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17个行业实现盈利,行业盈利面达到85.0%,其中有11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工业经济效益稳中有升
1-6月份,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5.66,比上年同期上升67.45个点七项指标全部好于去年同期。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分别为17.45%、152.71%、11.26%,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08、11.66、0.7
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为51.32%,比上年同期下降5.4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0.85万元/人,比上年同期提高7.99万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92次,比上年同期提速0.06次;产品销售率为94.99%,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1-6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1.77亿元,同比增长48.21%,比去年同期增速高16.91个百分点,总量继续稳居宣城市第一,增速居于第四位。分行业看,同比增速排在全市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22.56%;食品制造业,增长10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87.12%,其中太阳禽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50.7%,五星公司增长241.6%,仙霞食品增长154.3%,孟祥食品增长104.7%。总量排在前三的是橡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完成主营业务30.0亿元、19.3亿元、19.0亿元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前十位的行业
橡胶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塑料制品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主营业务收入(千元)3000064 1925915 1901496 1301594 1024529 924562 373213 353422 305175 223186
去年同期 1944125 1541727 1565002 308023 565433 667334 317446 214392 245671 18217
3比去年同期±%
54.3124.9221.50322.5681.1938.5517.5764.8524.2222.5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持续增长。1-6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继续一季度以来的高位增长走势,截止6月底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5亿元,占宣城市利润总量首位,比去年同期增长72.7%,增幅比一季度高出32.5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3.31个百分点,在七个县市中,我市利润总额增幅排在第四位。我市规模工业利润总额从第一季度的40.2%的增幅稳步攀升,二季度以来各月累计分别增长63.2%、65.3%、72.7%,连续三个月保持6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利润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贡献率达42.2%,利润总额28884万元,幅达333.24%,占整个规上工业利润的23.1%,其中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宁国水泥厂1-6月份累计实现利润2.7亿,增幅383.3%,占利润总量的21.7%,直接拉动利润增长29.7个百分点。
2011年上半年利润总量前十位行业增长情况
单位:千元
利润总额
1-6月
橡胶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塑料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份 442429 288836 150971 148441 82344 50122 21304 19366 13056 8697
去年同期 273673 66515 79755 91767 69643 19365 38713 33326 4688 3698
比去年同期±%
贡献率
1-6月份
利税总额
比去年
去年同期 355924 99943 92307 144916 88880 25993 63064 38006 12487 6188
同期±% 51.20260.5684.8644.1220.29123.07-42.11-21.0341.1994.47
61.66538164 334.24360357 89.29170635 61.76208854 18.2
410691
25798
3158.83-44.9736506-41.8930013 178.50135.1812 17630 12034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上半年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逐月提升,经济总量保持首位,但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
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低于宣城市平均水平。虽然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逐月提升,但是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上半年该项指数低于宣城市平均水平28.23个百分点,低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最高的郎溪县141.14个百分点。对我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产生不利影响的是以下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1.92次,低于宣城市1.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208477元/人、宣城市达到262318元/人,产品销售率94.99%低于宣城1.85个百分点。我市劳动生产率较低的行业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10986元/人,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113523元/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48323元/人,这三个行业从业人员占规上企业从业人员的16.45%,对我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市轻工业生产势头强劲,但销售仍跟不上生产步伐,产销率仅为92.78%,低于我市规上工业企业2.21个百分点。
2、重点行业两项资金占用比例居高不下,流动资产周转率偏低。1-6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为36.6亿元,同比上升62.2%,增幅前三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98.21%,橡胶制品业125.24%,纺织业94.75%;产成品存货为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比去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增幅最快的是非金属采矿业126.82%,所占比重最高的是通用设备制造业3.2亿,28.4%。工业两项资金占全市工业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为41.1%,比上年提高3.05个百分点。由于产成品资金占用的增加,降低了
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从而下拉了流动资产利用效率。上半年流动资产周转率达1.92次,低于宣城市1.7个百分点,速度也低于其他六个县市区。
3、亏损额和亏损面进一步放大,中小企业利润增长亮点不足。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1598万元,同比增长237.5%,亏损企业14家,比去年同期增长75%。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亏损金额最大,分别是550、350、171万元,占亏损额的66.98%,纺织业生产势头强劲,但亏损金额由去年的0.3万元飙升至20.5万元。亏损企业数有所增加的行业有橡胶制品2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各1家。
撰稿人:卢军、陈娟
审稿:金友成核稿:李军 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有关领导,宣城市统计局 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部门 发:本局各科室
第四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金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
附件一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金融需求状况调查问卷
企业名称:
一、您的企业借入资金的主要渠道()
A、商业信用B、农村信用社贷款C、商业银
行贷款D、政策性银行贷款E、民间借贷
二、您的企业间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主要用途()
A、开办企业的启动资金B、购买原材料以及短期流动资金C、制备技术改造资金D、购买专利、商标、特许经营权E、购建、维护固定资产
三、您的企业每年需要的贷款额()
A、10万元以内B、10万元至50万元C、50万元至100万元D、100万元至500万元E、500万元至1000万元F、1000万元以上
四、您的企业需要的贷款期限()
A、3个月以内B、3个月至半年C、半年至1年D、1年至3年E、3年以上
五、您的企业贷款需求的满足程度()
A、基本满足B、部分满足C、很少得到满足
六、您的企业有能力选择金融机构吗?()
A、没有任何选择权B、基本固定一家金融机构,选择的余地很小C、可以自主选择
七、您认为金融机构办理贷款的程序和时间()
A、过于繁长B、还可接受C、挺简便的八、您的企业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金融机构太少B、金融机构设置的贷款条件
过高
C、手续繁杂D、利益较高E、获取贷款的附加
成本高
九、您对当前金融机构提供给您的信贷产品、审批流程以及相关信贷政策()
A、了解B、基本了解C、不了解
十、2009年,您共申请贷款次,成功获得贷款次;申请贷款万元,实际获得贷款万元;贷款期限年;贷款方式为()
A、信用B、担保C、抵押
十一、您未获得贷款的原因
十二、您认为如何解决贷款难
谢谢您配合完成问卷调查!
第五篇:农村工业企业调查分析
江苏苏州市百家农村工业企业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统计信息网2004.01.05 08:35:0
3苏州的农村工业经济在80年代异军突起,成为“苏南模式”的杰出代表,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至2002年末,全市有农村工业企业及个体户90855户,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24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96.7%和58.8%,其中,农村工业企业3万家左右,占农村工业的1/3,产值占比接近九成,地位举足轻重。90年代末,农村工业企业开始了产权制度改革,一大批新生代企业应运而生,逐步发展。那么目前农村工业发展现状到底如何?体制创新是否到位?存在什么困难?带着这些问题,市企业调查队抽取了100户农村工业企业开展了专项调查。此次调查共涉及改制企业53户,非改制企业47户;300人以下企业72户,300到2000人27户,2000人以上1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问卷调查显示,农村工业经济正在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带动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基本状况
一、资本构成:个人及法人资本已经取代国家和集体资本,成为农村工业经济的投资主体。其中个人及法人资本占企业资本金的比例超过八成(分别为45.3%和39.0%),集体资本占11.9%,国有、外商及港澳台资本占3.8%,农村工业已呈现私营个体为主体,国有、集体及外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从资本金规模看,33%的企业资本金超过5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19%。
二、人员素质:企业管理者素质较高,人才意识增强。农村工业企业厂长经理年富力强,年龄30岁到50岁占74%;男性居多,占92%;从文化程度来看:大专及以上达40%,高中和中专占37%,初中占23%。而且人才的甄选和培养开始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超过八成的企业由“有才能者”担纲关键岗位(人事财务、营销等部门),仅有6%的企业在此类岗位上仍任用亲友;在企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上,“在实践中提高”的占74%,“送出去学习”的占19%;有43%的企业认为很有必要在乡镇范围内建一个经理人市场以供企业选聘;在对企业一把手接班人的问题上,“以实际能力为准选”的占86%,仅有13%“从家族成员中选”;10%的企业聘请专家学者为独立董事参与企业决策。农村工业企业开始摆脱传统乡镇企业人才体制的窠臼,真正从经营管理好企业的角度选人、用人。
三、决策机制:较为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正在形成。66%的企业有股东参股,55%的企业设立了董事会,并且有31%的企业聘有独立董事。近六成企业的重大决策通过较为科学合理的途径决断,其中,董事会决定占42%,经理班子商量占17%,股东会决定占10%,八成的企业在做出重大决策前都做较充分的调查论证,超过一半的企业按股东票数或股份多少实施民主决策。46%的企业认为一把手持股比例应在51%及以上。
四、产品研发:科研投入得到重视,产品水平不低。55%的企业自己研制产品或拥有产品专利。从企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来看,43%的企业超过5%,29%的企业在1%-5%之间;企业的科研投入也得到重视,有R&D投入的企业占52%,其中,19户企业的R&D强度(R&D与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超过2002年大中型工业企业4.9%的水平,R&D强度在1%-5%之间的有20户,13户在1%以下;在调查的100户企业中,43%的企业主要产品已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有24%企业表示打算搞此类认证。从企业主要产品的等级水平看,有62%的企业自认为产品已处于国内水平;12%的企业认为产品达到了国际水平。
五、创业环境:农村工业企业的外部配套环境相对完善。从调查来看,企业位置在工业小区的占19%,在镇上的占46%,交通运输相对便捷;在对本地基础设施(硬件)条件的总体评价中,21%的企业评价“完备”,64%的企业评价“较完备”;在原材料采购可获取的便利程度上,71%的企业认为“很方便”或“较方便”;51%的企业附近的关联企业较多。外部配套环境的完善与区域性产业的聚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目前,我市农村工业形成了“一乡一品”的经济特色,如常熟碧溪的服装加工,吴江菀坪的缝纫机制造,太仓璜泾的加弹丝生产等,他们通过千家万户的联合和竞争成为高效率的“企业集团”,形成产业集群,大大增强了整体竞争力。
六、责任意识:农村工业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服务社会意识也在同步提升。55%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企业富裕后“应为村、镇办实事”,40%的企业认为“应该帮助尚贫困的乡邻和企业共同富裕”,但尚有5%的企业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责任由法律规定,企业只要管好自己就行”。
呈现问题
总体来看,自90年代末改制以来,经过市场经济的锤炼,我市农村工业企业无论在观念、意识,还是机制、体制等方面,都在逐步走出传统的乡镇企业模式,整体素质日渐提高。但在此次调查中企业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注意,主要表现在:
一、体制创新亟需关注
调查显示,因改制而完全实现体制创新的企业还不到二成。在回答企业自身制度是否完善时,尽管四成的企业认为“比较完善”,但近六成的企业还是认为“不太完善”,部分农村工业企业还在受到体制性障碍的困扰,47%的企业认为由于管理方式不尽完善和股份制还不规范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回答“目前企业急需的创新”时,急需从管理层面创新的占73%,40%的企业认为应从“体制层面”着手。而且六成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对“体制创新”内涵不甚理解或只能大体知道一些意思,从而影响和阻碍了农村工业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步伐,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
二、融资困难,渠道单一
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对农村工业而言,更为突出。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我市农村工业产值占比达58.8%,而同年全市金融机构对乡镇企业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11.9%。调查显示:六成的被调查企业目前最缺乏流
动资金及设备资金。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以“银行贷款”为第一途径的占68%,以“企业内部筹资”为第二途径的占25%。另外,从企业资本的扩张途径来看,仅有不到二成的企业通过“企业外部融资”实施资本扩张。
三、市场开拓能力有待加强
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农村工业企业在开拓市场、参与竞争方面表现乏力。调查中我们发现,83%的企业感到市场开拓存在较大难度,市场竞争已成为影响农村工业企业的最大因素,有43%的企业认为目前最缺市场,近七成的企业希望政府帮助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四、信用风险不容忽视
强化信用意识、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信用管理也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46%的调查企业认为近几年在经营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信用状况是较好的,但调查中也有51%的企业认为近几年的社会信用“有改善,但不甚理想”。值得注意的是,10%的企业靠“占用其他企业资金”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长此以往,将会增加企业间帐款的相互拖欠,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局的数据也显示,1998到2002年我市农村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净额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达11.1%、12.2%、13.2%、12.7%和13.5%,呈递增之势,信用风险的防范不容忽视。
五、企业期盼
在苏州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的过程中,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对政府也提出了新的期望。在问及“政府该为企业做些什么时”,回答比例最高的是“公平税负、降低税费”,达79%,68%的企业希望政府“提供信息和服务帮助企业参与竞争”,46%的企业对“规范政府职能”提出了要求,另有43%的企业希望政府能提供有关国际经济贸易的知识。
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市农村工业经济发展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在今后的发展中,农村工业企业如何迎接挑战、加速升级、加快发展是值得研究谋划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建议:
一、加快体制创新,克服发展短板
农村工业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走出重生产、轻管理的误区,加快体制创新,摆脱传统乡镇企业的体制性束缚,改变“家族制”管理模式,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益。企业经营主体要由主要依靠“能人”,向培养、引进高素质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方向转移。政府应扶持和规范各类人才中介和管理咨询机构,通过各种优惠措施更好地吸引外来人才,为我市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
源环境。
二、建立健全信用制度,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至2002末,我市9万多户农村工业中,规模以上农村工业企业仅占3.3%,中小工业企业构成了我市农村工业经济的主体,资金链紧张长期困扰着这些企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中小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跟踪分析企业信用风险,继续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拓展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品种,积极对那些信用好的企业开展信贷服务,同时应通过引导企业上市、引入风险投资、实施战略重组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三、确定发展重点,给予政策支持
应根据市场、产业政策、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发展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培育一批能起辐射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斑马效应”的同时,突出区域特色,形成专业生产,在政策、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带动区域性产业的集中,进一步做强集群经济,增强区域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有效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