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02:3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第一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82402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07-25 【生效日期】2000-07-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

《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

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新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藏政发〔1999〕33号)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0年7月25日

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结合《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藏政发〔1999〕33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特制定本补充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补充规定适用于外国、港澳台地区、外省区市的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简称投资者),在西藏投资兴办符合自治区产业导向且投资额占企业经营性净资产20%以上的企业或项目(以下简称投资企业)。

第二章 产业导向

第三条 第三条 鼓励投资的产业领域。

(一)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二)基础设施:

1、水利:骨干水利工程,水资源短缺地区的水源工程,人畜饮水和改水工程,水土保持技术及设施建设;

2、交通、通信:地方公路和独立桥梁、隧道,铁路和民用机场及配套设施,各类通信网、站(只限内资)的建设、经营;

3、能源:水电站、新能源电站(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及其综合利用工程建设、经营,电网建设、改造,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

4、城市(镇)公共设施:供排水、供热、供气等设施(管网除外)建设、经营,绿化工程,道路、口岸、小城镇建设,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牧业:高原生态特色农牧业、节水农业,农作物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蔬菜基地、商品粮油基地和牲畜繁育、育肥基地建设,禽类养殖,水产品养殖,草业和草场建设农牧业技术推广和服务,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四)支柱产业:

1、旅游业:旅游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点)开发、建设及现有景区(点)配套建设、经营,旅游饭店建设、经营,民族文化旅游、特种旅游和专业旅游经营;

2、药业:对传统藏药剂型改良、配方革新和规模化生产,新型药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药材种植、养殖、经营;

3、林业:林产品深加工,林业资源开发利用,林木良种引进,速生丰产林营造,防护林工程,森林病虫害防治,恢复森林资源工程,荒漠化防治;

4、矿业: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采、加工;

5、农畜产品加工和民族手工业产品(含旅游纪念品)生产;

6、建筑建材业:新型建筑材料(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开发、生产;

(五)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微电子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软件开发,信息、通信系统网络技术,节约能源开发技术,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及监测和治理技术;

(六)信息咨询、会计、法律、资产评估、审计等中介服务和技术服务;

(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环保产业;

(八)兴办扶贫实体和开发项目;

(九)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以下简称“五荒)资源的开发、利用;

(十)房地产业:城镇危房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商品住宅,物业管理;

(十一)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院、农牧区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社会福利企业,卫生事业;

(十二)对区内国有企业的收购、兼并、嫁接改造、托管、租赁等;

(十三)经自治区认定的其他鼓励发展的产业或项目。

第四条 第四条 对国家、自治区规定的非清洁生产项目予以禁止。

第三章 财税政策

第五条 第五条 实行“从轻从简”的税收政策。目前未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房产税、契税、免征农(牧)业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停征筵席税。

第六条 第六条 外省区市投资者在藏兴办的企业或项目,一律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第七条 第七条 投资者从事下列项目的,执行《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藏党发〔1999〕13号)的优惠政策。

(一)农牧业技术推广和服务;

(二)利用“五荒”资源从事农牧林渔业生产经营;

(三)在农牧区兴办的扶贫企业或项目;

(四)县级以下城镇和农牧区的卫生事业。

第八条 第八条 投资者采取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方式从事水利、交通、能源、城市(镇)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经营的,在投资回收期内,对经营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缴纳的增值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实际入库数额给予全额扶持。

第九条 第九条 投资者新办下列产业或项目,在一定经营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一)国家、自治区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产品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分别免征企业所得税10年、8年;

(二)符合第三条规定的旅游企业或项目,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7年;

(三)从事第三条规定的药业生产经营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四)从事林业资源开发和林产品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地质勘查、矿产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五)从事房地产业建设经营的,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

(六)从事信息咨询、会计、法律、审计、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和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

(七)投资者将其在西藏境内兴办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在西藏投资兴办其它企业,且经营期在3年以上的,经投资者申请,税务机关批准,全额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税款。

第十条 第十条 投资者在阿里地区、那曲地区新办的各类企业,年缴税款达到一定数额的,比照《关于扶持企业发展,培植骨干财源的若干暂行规定》(藏政办发〔1997〕24号),实行财政扶持,财政扶持抵扣基数由50万元降低为20万元。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投资者联合发展、改造现有国有企业的,享受以下优惠:

(一)收购、兼并、嫁接改造西藏经营情况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同级财政部门对超过原上缴所得税部分全额扶持5年;收购、兼并、嫁接改造西藏国有微利或亏损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8年。

(二)租赁西藏国有企业整体资产或部分资产的,当承租者所付的租赁费等于所租赁资产的租赁基年评估值时,所租赁的资产可转为承租人所有。

(三)托管、租赁西藏国有亏损企业的,在托管、租赁经营期内,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用于符合自治区产业导向的投资建设的,免征土地增值税。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外国企业在藏未设立机构、场所,而有取得的来自本区的股息、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和其它所得,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上述所得与其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均按7%的税率征收所得税。

第四章 金融政策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投资企业享受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允许外商(指外国、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下同)在藏投资企业以外汇质押方式向区内外汇指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如企业所在地无外汇指定银行机构,也可向其它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人民币贷款。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在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方股东的股本金或应增加的股本金同步到位的前提下,中方股东可向区内国有商业银行申请不超过50%的股本贷款或新增股本贷款,期限不超过10年,具体比例和期限由国有商业银行根据信贷管理原则确定。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外商在区内融资时,允许中资商业银行接受外方股东担保。外汇质押和对外汇担保项下人民币贷款可由境外金融机构或区内外资金融机构提供信用保证;取消外汇质押、外汇担保项下的登记手续和对提供外汇担保的外资银行信用等级的特别限制。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对采取BOT、BOO、BOOT等方式在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外商投资企业,西藏外汇指定银行可提供配套资金贷款,并允许外商收费还贷。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投资企业自有资本金率达到20%以上的,可向西藏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投资者向西藏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贷款行接到申请后应在5日内安排前期调查,及时给予答复。商业银行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不得预收利息或利息保证金。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投资企业享受国家外汇管理部门颁布的所有外汇鼓励政策,其进口付汇视同区内企业办理,因特殊情况无法使用报关单核查系统而需以函调方式核查的,外汇管理部门特事特办,提供便利服务。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对享有边境贸易经营权的投资企业,允许在边境贸易中以可兑换货币或人民币计价结算;准许其在区内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结算帐户。

第五章 外经贸政策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凡在西藏注册(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且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投资企业均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经审核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享受西藏现行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凡有自产产品出口能力的投资企业,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经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与区内外经贸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负责向外经贸部积极申请一般贸易进出口经营资格。

(一)自产产品出口供货占当年该企业产品总值50%以上的;

(二)与西藏各类外经贸企业共同兴办经济实体,其投资份额超过20%以上的;

(三)以购买、兼并、参股、控股、承担债务及双方商定的其他方式取得西藏国有外经贸企业20%以上产权的。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具有一般贸易经营权的投资企业在配额申领使用方面与区内外经贸企业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具有边境小额贸易权的投资企业,凡出口国家实行配额和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实行全国统一招标、配额有偿使用、监控化学品及易制毒化学品和国家重点管理的出口商品除外),一律免领许可证,实行《西藏自治区边境贸易证明书》管理。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产品出口后,凡及时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汇结汇并由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的,均享受西藏外贸出口的各项优惠鼓励政策。

第六章 土地政策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投资建设、经营等级公路(50公里以上)和铁路、火车站、机场的,投资者对其沿线两侧或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土地及地下资源在同等条件下具有优先开发权。上述土地范围由自治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商有关部门予以确定。对重大项目,在政策上可进一步给予专项优惠。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投资企业使用“五荒”资源的,由政府无偿划拨。高新技术企业和从事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投资企业,需要使用耕地的,按征用耕地最低标准缴纳征地费后予以划拨。

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投资企业的,免收土地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自2000年7月1日起,西藏城镇基准地价下调50%。免收土地使用费、土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土地抵押登记费,减半收取土地评估费。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到阿里地区、那曲地区的投资企业使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使用权明确的土地,只给土地使用权所属单位适当补偿,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使用耕地、林地、草场的,按征用土地最低标准缴纳征地费后,予以划拨;使用其它土地的,只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免收一切土地费用。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各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用地项目的审查报批一律实行窗口服务。对申请用地报件齐全的,正常报件5个工作日,急需报件3个工作日,特急报件1个工作日内作出明确答复,并及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审批。

第七章 工商行政管理政策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企业设立时,除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前置审批手续外,其它任何前置审批规定一律不作为企业登记的前置条件。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企业名称核准、注册,自收到完备的申请文件后,分别按下列时间依法核准或驳回:企业名称的核准,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个体工商户申请营业执照,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非 公司法人企业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7个工作日;有限责任公司(含国有独资公司)、“三资”(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的设立,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集团公司在申请登记注册时,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可降低到2000万元、子公司可减少到3个、集团公司总资本可降低到4000万元。非法人企业在申请登记注册时,不提交验资报告。“三资”企业注册资本到位后,在年检中不再提交年度审计报告。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凡申请登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达到以下注册资本额的予以登记注册;以生产经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和综合型广告公司均降低为30万元;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降低为1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降低为8万元。

企业申请登记时(不含股份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在2年内分期到位。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第一次投入资本必须达到注册资本的30%以上;注册资本超过100万元的,第一次投入资本必须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鼓励投资者以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入股在藏设立企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突破占公司注册资本20%的限定,但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5%;以高新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不受占公司注册资本35%的限定。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对企业的年检时间由每年1月至4月30日延长到6月30日。

第八章 户籍管理政策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下列人员要求在藏落户的,在户籍管理方面实行如下优惠:

(一)在藏投资形成固定资产10万元(拉萨市区为20万元)以上的投资者,凭有关部门的投资证明,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本人、配偶及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本人或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在藏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

(二)被西藏各类企事业单位聘任的区外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凭聘用单位证明,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本人、配偶及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本人的非农业常住户口;凭本人户口迁移手续,解决配偶、子女的非农业常住户口;本人不愿迁移进藏的,凭本人蓝印户口,解决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在藏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另外可解决1―2名亲属的农转非问题。

(三)外省区市大专以上毕业生自行进藏求职,被西藏各类企事业单位录用的,凭录用单位证明,根据本人意愿,办理本人户口迁移手续或解决本人非农业常住户口,不愿迁移进藏的,可办理本人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如本人有配偶、子女的,凭本人户口迁移手续或蓝印户口,解决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工作或居住满3年后转为非农业常住户口。

(四)在西藏城市(镇)购买成套商品住宅的,只要手续完备、证件齐全,且有合法稳定收入来源,按下述办法办理落户手续:购房者、配偶及子女均为非农业常住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不愿进藏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购房者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解决购房者或配偶、子女的西藏自治区蓝印户口,房产权3年未转让的,转为非农业常住房口。

蓝印户口在西藏自治区区域内有效,与城镇居民在子女入托、上中小学、就业,城市(镇)居民物资供应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经批准在城市(镇)落户的人员,不得收取城市增容费或类似增容费的费用。区外来藏人员的落户手续,必须在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含迁移、迁入时间)。

第九章 其它政策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允许区内自然人与外国、港澳台地区的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个人,在区内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吸纳西藏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机构改革中分流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可享受《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实行信贷、工商、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藏政发〔1998〕50号)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凡属自治区审批权限范围内的区外投资项目,由自治区计委牵头和有关部门联合会审,全程服务。自收到完备的申请文件之日起,除个别特殊项目外,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予以批准,并办完审批手续;不予批准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理由。依照规定需由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投资项目,自收到完备的报批文件后,8个工作日内核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除教育费附加、工商管理费、工本费、资源补偿性收费应严格按职能部门核定的标准收取外,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标准有幅度的,以低限为基准减半收费,无幅度的一律减半收费。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建立自治区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基金额度暂定为200万元人民币,由自治区财政注入。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项用于自治区级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当年结余部分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并由自治区财政按基金额度补差。

第十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本补充规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解释。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自治区有关部门可根据需要依照《若干规定》和本补充规定制定具体操作办法,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本补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自治区已出台的有关规定与本补充规定相抵触的一律以本补充规定为准执行;本补充规定施行后,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有关政策规定优于本补充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政府工作报告2015-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5年1月18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2015年02月04日08:47 来源:西藏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的“六对抓手”,强化民生先动、市场推动、项目带动、金融撬动、创新驱动、环境促动的“六动措施”,坚守和谐稳定、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的“三条底线”,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圆满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预计,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925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6亿元、增长1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30.8%,完成税收收入174.1亿元、增长1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71元、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6元、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一年来,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我们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加强调控,强化措施,全区经济增长快、投资力度大、质量效益好、支撑能力强、民生改善实、生态环境优、社会大局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

一、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面落实,财政支农资金达168亿元、增长6.5%。农牧业再获丰收,全区粮食产量达98.5万吨,创历史新高。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5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7万亩,新增改良黄牛16.5万头。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明显加快,占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达到2937家、增长55%。全面启动建设353个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13万。改造农村危房6.3万户,完成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村移动通信全覆盖、通邮90%以上,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狠抓投资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注重运用信贷手段,大力激活民间投资,不断扩大全社会投融资规模。全年落实中央政府投资353亿元、增长30.3%,中央企业投资100亿元、增长58.7%,民间投资300亿元、增长30.6%,项目带动成效显著。“十二五”规划投资累计完成74.1%,项目完工63个、在建148个。拉日铁路通车运营,拉林铁路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区步入铁路建设的新时代。拉林高等级公路开工路段完成工程总量的75%以上,米林机场至八一镇专用公路、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改扩建工程加快实施,新增通油路县3个、通油路乡镇36个。

(下转第三版)政府工作报告 自治区主席 洛桑江村

(紧接第一版)全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61亿元、增长24%,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332公里。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结束了昌都缺电和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为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打下了基础。藏木水电站2台机组、旁多水利枢纽4台机组发电,多布、果多、羊易电站加快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农网升级改造稳步推进。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169.7万千瓦、增长32.4%。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规划和环评通过国家审查,拉洛水利枢纽和雅砻、恰央等重点水库开工建设。

三、大幅增加民生投入,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我们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强化民生先动,以民生“十件实事”为抓手,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围绕提标扩面,投入71亿元,全面落实18项民生政策,新增11项惠民举措,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我区民生工作的时代内涵。

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明显加大。全年新增就业4.3万人,农牧区转移就业98.5万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合并实施,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员达260.6万人次。先后两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近37万城乡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双集中”爱心工程扎实推进,72%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实现集中供养,5900多名孤儿得到有效救助。利寺惠僧政策全面落实,基本解决了寺庙饮水安全问题,维修改造僧舍2.93万间。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2万套,9.47万人住房条件得到改善。第三批强基惠民活动投入资金7.4亿元,实施项目8685个。拉萨城市供暖工程基本完成。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加快,新增幼儿园109所,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50所,拉萨教育城投入使用,类乌齐、普兰等6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农牧民子女高考和内地班录取比例分别达到71.8%、70%。卫生计生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启用,新增卫生计生人员1009名,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试点县扩大到24个,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5%,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藏医药发展大会的成功召开有力推动了藏医药事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发展,69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39个民间艺术团排练场全面建成,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4.78%、95.91%,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效显著。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成功举办。

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加强。我们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妥善处理“8·09”、“8·18”重特大交通事故,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排查、大整治行动,消防安全形势持续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力,安全生产秩序得到有效整治。

四、优化产业结构,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瞄准特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科学谋划产业布局,把旅游文化、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作为强区产业重点培育,把高原种养加、特色食品、生态林果、藏医药、民族手工业作为富民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产抓水平提升,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势头强劲。青稞、牦牛等高原种养加发展加快,净土健康产业、设施农牧业、生态林果业蓬勃兴起。林芝天麻、日喀则岗巴羊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值达23.2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38.6%。

二产抓重点突破,园区经济加快发展。二产增加值达336亿元、增长13.5%。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缴税收46亿元。藏青工业园招商引资项目近100个,入园企业103家,实现产值17.8亿元,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天然饮用水产业签订战略投资合作项目16个,总投资36亿元,产量突破30万吨,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产抓龙头带动,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和自治区政府共同举办首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打响了“人间圣地·天上西藏”品牌,搭建了西藏旅游文化开放合作交流的综合性高端国际平台。全年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分别增长20.3%、23.5%。大昭寺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文化产业产值27亿元、增长12%。青藏铁路完成客运量238.1万人次、货运量508.7万吨,分别增长14.1%、7.6%,航空旅客吞吐量315万人次、增长14.2%。通信业务总量45亿元,邮政业务收入4亿元。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减少区中直部门审批项目54%。扎实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全区市场主体达14.6万户、增长8.7%。白朗等4个自治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全面启动。开展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试点。深化电价、燃气价格改革。“营改增”扩面、资源税从价计征和社会领域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金融撬动成效显著。年末全区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000亿元、1600亿元,比年初增长23.5%、50.2%。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扶贫贴息贷款增长一倍以上。灵康药业、华钰矿业首发上市进入审核阶段。保险业稳步发展。

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出台特色优势产业目录,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84亿元,项目540个。首届藏博会签约项目33个、合同总额387亿元。吉隆口岸实现中尼双边开放,中国西藏—尼泊尔经贸洽谈会升格为国家级。自治区政府代表团成功出访尼泊尔,签约项目资金5亿美元。我区与尼泊尔合作成立喜马拉雅航空公司,为西藏航空业进入国际市场开辟了广阔空间。涉藏外事外宣工作取得积极成果。

援藏工作成就巨大。中央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援藏工作的新举措,20年累计落实援藏资金260亿元、项目7615个,援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达6000多名,为我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年完成援藏投资36亿元,建设项目695个,援藏力度和效益不断提升。

六、坚守底线,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

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讲活动,开展以涉矿企业、城镇生活垃圾、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环保专项行动。出台实施自治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水资源管理、县域环境保护考核等制度,落实环境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的奖惩机制。编制完成“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植树造林124万亩。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增至18个县。启动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源头国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项目。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8.8亿元。新建一批城镇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医废集中处置中心等项目。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824辆,圆满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全区生态环境持续良好,水和空气质量处于全国前列。林芝、山南被批准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拉萨市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七、突出创新驱动,科技人才支撑不断加强

科技应用能力逐步增强,建设重点实验室、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技示范园区45个,青稞种质改良与牦牛繁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成,行政村科技特派员覆盖率达90%,青稞牧草害虫防控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扎实推进中央支持西藏的12项重点工程,为基层补充各类人才1.1万名,接收20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和200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进藏服务,西藏大学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首次评选表彰25名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20名自治区名藏医,1人获评第二届“国医大师”。

八、完善治理体系,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着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平安西藏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全面落实十项维稳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十四世**集团渗透破坏活动。城镇网格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工作进一步深化,干部驻村驻寺深入推进。创新寺庙管理,平安和谐寺庙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塔尔钦”等大型宗教活动安全圆满。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22个单位、33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实施兴边富民项目870个,加快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日益深入,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开,信访、调解、仲裁等排查调处工作不断加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综治考评首次进入全国优秀行列,西藏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拉萨市公共安全感位居全国前列。

国防动员工作得到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民共建共创共保活动扎实推进。统计、社科、地勘、地震、气象、测绘、人防等各项工作又有新进展。经国务院批准,日喀则、昌都撤地设市。

各位代表,我区改革发展稳定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人民大力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对口支援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骨干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干部,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农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对外贸易增长乏力,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大,反分裂斗争形势依然尖锐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西藏社会稳定任务十分繁重。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地方和部门懒政、懈怠、不作为,落实力度不够,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作为,认真研究解决。

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自治区成立50周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藏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确保“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良好基础,意义十分重大。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争取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按照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663”工作思路不动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强化投资拉动、强化改革开放、强化产业支撑、强化扶贫攻坚,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持续良好、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圆满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新增就业4.6万人。

今年,我们将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打牢农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基础

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20万亩高标准农田,推广“藏青2000”等新品种115万亩,粮食产量达到100万吨。大力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施示范社创建工程。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2家,改良黄牛16.5万头。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培训农牧民6万人次。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强化地县主体责任,实施整村推进,真正在贫困户脱贫致富上见实效,力争减少贫困人口8万人、低收入人口占农牧区总人口比例降至12%以下。

加快破解基础设施瓶颈。争取国家投资不放松,激活民间投资不松劲,更好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完成中央政府投资466亿元以上,基本完成“十二五”规划项目建设任务。加快拉林铁路建设,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完成拉林高等级公路开工路段、嘎拉山隧道和雅江特大桥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米拉山隧道工程,推进川藏公路改造整治工程。力争新增5个县、45个乡通油路,全区公路总里程突破8万公里。加强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以及农村客运班线建设,加快至3A级以上景区的油路建设。加快推进拉萨贡嘎机场、林芝米林机场、昌都邦达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强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合作,加快川藏电力联网延伸、藏中电网220千伏网架、城网改建工程建设。加快农网升级改造、无电地区电力建设,58个县纳入主电网覆盖范围并实现农电代管,加快大古、街需、加查、苏洼龙等水电站建设,全面启动金沙江、澜沧江、雅江中游规划电源点“三通一平”建设。开工建设湘河水利枢纽、结巴等水库,加大农田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综合配套建设力度,新增工程供水能力7亿立方米。扩大边境地区移动通信覆盖范围,提升旅游景区、干线公路等重点地域通信服务,实现乡镇邮政网点服务全覆盖。扎实做好京藏高速那曲至拉萨段、川藏铁路林芝至昌都段、日喀则至口岸铁路、拉萨新机场、叶巴滩和拉哇水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产业支撑的基本原则,突出沿路、沿边、沿江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整合资金,启动新型城镇化试点。

二、突出特色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两个重点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编制实施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着力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业。新扶持发展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至5家。推行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牧民等发展模式,扶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合作社,加强品种品质品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力争产业化率达到40%。

推动二产上规模增效益。加快三江流域、雅江中游水电开发,扎实推进“藏电外送”前期工作。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紧编制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西藏好水·世界共享”整体推介,力争天然饮用水产量实现较大突破。支持藏医药企业兼并重组、产品研发创新,力争藏医药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继续推进藏青工业园建设,争取50家入园企业建成投产。加快拉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B区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力争园区经济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加快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实施旅游强区战略,推进跨区域景区管理经营体制改革,着力开发特色精品高端旅游产品,着力建设拉萨国际旅游城市和林芝生态旅游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收入240亿元。促进旅游与文化、生态、藏医药、民族手工业互动融合发展,打造西藏旅游升级版。加快建设中国西藏旅游产业园,推进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积极扶持现代物流业向农牧区延伸,加快建设日喀则综合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积极发展家政养老、文化娱乐、高原体育等产业。继续实施家电家具下乡,促进汽车、住房、家电、农机等大宗商品消费。

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全面完成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强化环境监管,落实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保护与财政转移支付挂钩的奖惩机制。坚持矿产资源开发自治区政府“一支笔”审批制度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确保“三高”企业和项目零审批、零引进。加快推进“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110万亩以上。全面实施公益林管护办法,不断提高造林绿化成林率。开展湿地和水生态补偿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公园试点。开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考核,编制“十三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以“绿化、净化、亮化、美化”为重点,实施898个行政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加强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保障

始终秉承爱民、利民、惠民理念,把70%以上的财力投向民生,重点向农牧民、向基层、向弱势群体倾斜,继续办好民生“十件实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标扩面。投入86亿元,实施10个方面26项提标扩面政策。教育“三包”年生均补助标准增加100元。五保供养标准年人均增加750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月人均增加20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332元。农牧区医疗制度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年人均分别增加4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分别提高到月人均590元、年人均2350元。边民补助标准年人均增加300元。村医、兽医待遇标准月人均增加300元;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生活补助月人均增加50元;村干部基本报酬和业绩考核奖励标准提高50%。二、三、四类区,乡村医护人员和教师月生活补助标准增加100元、200元、300元;乡镇干部职工月生活补助标准增加50元、100元、200元。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护理补贴制度、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金制度。

增强社会保障能力。全面建成63所五保集中供养机构、9所地市级儿童福利院,提前实现有意愿的五保对象县以上100%集中供养、孤儿地市以上100%集中收养的目标。逐步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办法。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稳步推进棚户区和旧城改造,开工建设乡镇干部职工周转房3.2万套、保障性安居住房3.38万套。全面完成那曲镇、狮泉河镇集中供暖工程。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激励保障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健全公益性岗位有序进入和退出机制,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00万人次,不断提高农牧民群众闯市场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扎实推进教育公平。继续加强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新建、改扩建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和城镇幼儿园237所。加快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12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深化“双语”教育,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有序推进内地西藏班校混合编班。引进培养技术技能型师资,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校专业学科平台建设,大力培养适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县乡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远程医疗等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改扩建自治区藏医院,新建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推进高海拔地区高压氧舱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行农牧民在各级医疗机构就医即时结算。培训乡村医护人员1万名。加强医疗重点专科建设,提升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妇幼卫生和优生优育工作,力争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0%。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工建设西藏青少年宫,改扩建西藏博物馆。建设西藏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实现县级有线电视数字化全覆盖。全面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切实抓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大力扶持西藏题材文艺作品创作,不断提高广播影视译制制作水平。积极备战第十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和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防减灾工作。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加强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扎实做好生产经营领域、工程建设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整治道路交通、油气管道、消防等领域安全秩序,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快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警、指挥、救助体系,加强农牧业防减灾体系建设,开工建设拉萨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完成昌都地震灾区等的恢复重建。

四、激活改革开放和对口支援两个动力

释放改革最大红利。加快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实现政府预算公开,增加对高寒地区、偏远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整合产业扶持资金,设立30亿元的自治区强区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全面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营改增”、地方税税制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加大国有企业重组力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完善资源开发利益补偿机制。稳慎推进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加大对涉农、中小微企业以及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继续落实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力争年末贷款余额突破2000亿元、增长25%以上。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以及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成立西藏金融租赁公司,争取年内新设1家证券公司和1家基金管理公司,加快筹建地方保险法人机构。开展农牧民及中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切实落实首届藏博会成果,精心筹备举办第二届藏博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认真落实“五放六支持”政策,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力争在2010年基础上增加值、市场主体、就业岗位翻一番,税收翻两番。加快建设南亚大通道,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建设,力争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

深化对口援藏工作。编制自治区对口援藏总体规划,全面推进经济援藏、产业援藏、教育援藏、就业援藏、干部人才援藏。制订援藏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加大衔接落实力度,项目资金向民生、向基层倾斜。

五、强化科技和人才两个支撑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高原特色种质创制、农畜产品加工、生态安全等科研平台和科研基地,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45%以上。抓好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提高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生活补助标准,实现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完成全区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切实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养实用紧缺人才,精准引进中高级人才。完善定向招生政策,为基层培养教育、卫生、科技、农牧等急需专业人才。发挥好西部计划志愿者作用。建设特色资源国家级创新团队。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科技奖励机制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新型智库建设。

六、巩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两个基石

进一步巩固民族团结。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提高边境地区发展水平和边民生活质量。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落实创新寺庙管理的各项措施,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严格地县寺庙管理责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做好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工作,维护正常宗教活动秩序,积极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落实十项维稳措施。坚守和谐稳定底线,全面推进依法治藏。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做到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抓实抓好平安西藏建设,完善维稳长效机制。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加强驻村驻寺工作,不断深化先进双联户创建活动,提高网格化管理覆盖面,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坚决贯彻对十四世**集团斗争方针,严厉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确保社会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

支持国防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加强人防工作,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国防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各位代表,美丽西藏、幸福人民,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着眼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以法治的思维、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意识、创新的理念,精心编制好“十三五”规划,为确保到2020年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划好美好蓝图。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过去的一年,我们依法主动接受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743件,办复率达100%;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3件,制订政府规章3件。充分发挥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优势,依法、民主、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解决“四风”“两问题”“一薄弱”取得明显成效。“三公”经费较上年下降19%。深入开展纠风、执法监察工作,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经济管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安全发展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为政府

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遵循市场规则、运用市场手段、利用市场力量推动发展,着力培育有效市场,努力建设有为政府。大力简政放权,继续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逐步建立标准明确、程序严密、运作透明、制约有效、权责分明的行政审批体制。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完善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制度。探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个柜台办结、一条龙服务”,加快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建设。探索实行网上审批,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开展政府质量和效能考核。

二、强化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政府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清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完善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政府法律顾问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依法推进政务公开。

三、践行群众路线,建设为民政府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党委“约法十章”“九项要求”,严格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深层次问题。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调查研究、联系群众、服务基层机制。以“钉钉子”的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的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继续严控“三公”经费,以作风转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真正做到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

四、坚决严惩腐败,建设清廉政府

全面加强政府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加强对财政资金、重大项目的审计监督,加强对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监管,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以良好的政府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各位代表,我们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新常态 新常态是当前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的最新表述。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经济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强调,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商事登记

商事登记(工商登记)是指商事主体依照商事登记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向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经登记主管机关审查核准,设立、变更或者终止其主体资格的法律行为。我区将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先照后证”、“三证合一”改革,努力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3、新三板

三板市场起源于2001年“股权代办转让系统”,最早承接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称为“旧三板”。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称为“新三板”。2013年底,新三板方案扩容至所有符合新三板条件的企业。

4、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指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7月,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藏两省区政府共建成立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跨省区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场所,中心设在四川省成都市,在拉萨市设有分支机构。

5、地理国情普查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国务院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我区将于2015年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6、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

指以拉萨、日喀则等城市为腹地支撑,以樟木、吉隆、普兰口岸为窗口,打造面向尼泊尔、印度、不丹的环喜马拉雅国际经济合作带。我区将加快樟木、吉隆、普兰口岸发展,研究恢复亚东口岸,推动吉隆中尼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发展边境贸易、藏药产业、特色农牧业、文化产业,打造西藏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主题区域。

7、“一带一路”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8、不动产统一登记

指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9、“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

“两江”即雅鲁藏布江、怒江。“四河”即拉萨河、年楚河、雅砻河、狮泉河。“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期为2014年至2030年。这一工程涵盖了全区七地市主要江河流域适宜造林的地块,对于提高这些流域的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能力以及建设美丽西藏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将起到积极作用。该工程规划属《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加强规划。

10、种质创制

指利用传统技术与现代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技术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基因资源,针对作物育种和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和需求,创制优异性状突出或多个性状聚合的新作物基因(遗传物质)。

第三篇:2011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中共西藏自治区七届七次全委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据此,自治区人民政府编制了《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央第四次、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七届三次、四次、五次、六次、七次全委会和区党委工作会议的部署,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惠民生,统筹建设护生态,旗帜鲜明反分裂,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抓关键打基础,自我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排除各种干扰,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突出特色产业建设,努力扩大城乡消费,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适时适度进行政府调控,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连续五年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生产总值先后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预计2010年达到507.5亿元,年均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65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67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1.3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达到126.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近3倍。截止2010年末,预计金融机构各类存贷款余额达1230亿元、29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7倍和62%。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卓著。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扩大社会投资,落实援藏资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88项目”全部开工,已完工109个。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综合交通运输网初步形成,墨脱公路和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开工建设,80%以上国道完成了路面黑色化整治改建,54个县通油路、6个县油路在建,公路通车总里程5.8万公里,比“十五”末增长33%;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那曲物流中心建成运营,拉日铁路开工建设;林芝、阿里、日喀则机场建成通航。以水电为主的综合能源体系加快建立,狮泉河、直孔、巴河雪卡等电站竣工投产,藏木、果多等电站建设顺利;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开工建设,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扎实推进,全区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97.4万千瓦,比“十五”末增加47.4万千瓦,在建规模95.6万千瓦。水利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三大灌区”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江北灌区加快建设,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11万亩。城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3G网络实现县县覆盖,互联网用户超过115万户,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光缆、通传真。

城乡消费齐头并进。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刺激消费需求,城乡消费保持了同步增长的良好态势。加强农牧区市场建设,共建成1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45个县级农贸市场和1859个农家店。结合西藏实际,认真落实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扩大了补贴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住房、汽车消费势头强劲,旅游、通信、餐饮、休闲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巩固。针对2008年消费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采取减免税费、特殊补助等一系列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居民消费迅速恢复。

产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特色与规模并重,加大专项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整合资金18亿元,扶持特色农牧业发展。坚持做大做强,建工、建材、矿业、旅游、藏药集团成功组建。坚持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集中建设,园区经济发展加快。全面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矿产勘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按照抓大限小、整合做强的原则,进一步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甲玛铜矿等重点矿业开发项目加快建设。狠抓宣传促销和优化服务,突出冬季旅游和农村旅游,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区接待游客68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1.4亿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2.8倍和2.7倍。金融服务经济的重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

二、抓重点保民生,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狠抓“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群众基础更加牢固。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累计投入资金170亿元,全面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全区住房条件比较差的27.5万户、143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实施了农房抗震加固工程、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大力推进“八个基本解决”,农牧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累计解决了15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159个乡镇和1659个行政村通了公路,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全区新增74万农牧民用上了电,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0.3%、91.4%,乡镇通邮率达到85.7%,农牧区碘盐覆盖率达到91.2%;做到了白内障成熟一例、治愈一例。农村薪柴替代工程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三农”力度不断加大,涉农信贷累计投放预计达到165亿元;涉农保险覆盖69个县。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先后四次提高“三包”经费标准,平均达到1800元;“两基”攻坚全面完成,内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开设了内地西藏中职班,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发展。农牧民医疗制度全面建立;建成了72个县卫生服务中心和682个乡镇卫生院,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所有县、乡、村医疗机构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妇幼保健、优生优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传染病、地方病监测防治工作不断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逐步增强,全区实现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标。重点科技工程项目成效明显,科技富民强县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

建成149个乡镇文化活动站、200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县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络实现县级覆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弘扬,对外文化交流迈出新步伐。竞技体育取得较好成绩,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登山运动实现历史性突破,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任务。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务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显著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事业全面发展,气象、地震、人防、测绘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残障等工作成效突出。大力支持国防、军队建设,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

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的全覆盖。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统筹层次进一步提高,基金调剂能力显著增强。保障范围逐步扩大,标准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到月人均330元和年人均1300元。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和优抚群体的生活,社会福利、慈善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救济救助力度不断加大,建立和落实农牧区“三老”人员生活补助制度,城乡特困群众生活、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完善。整乡推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安排40多亿元,建设了10800套城镇廉租房和26582套周转房,全区城镇困难家庭和干部职工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采取农牧业增产增效,特色产业开发、劳动力转移,科技推广和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多项措施,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快速增长。认真实施强农惠农政策,2010年农牧民人均补助超过1800元。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初步形成,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达到9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突破4000元,达到4138.7元,比2005年增长9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0元,比2005年增长78.1%。

三、抓保护重建设,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更加稳固。

生态安全屏障规划制定实施。科学制定《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并获国务院批准。截至目前共到位国家投资25亿元;规划确定的重点保护工程、重点建设工程、支撑保障项目共3大类10项工程开始实施。以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标志,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进入了科学规划、整体推进、保护与建设并重的新阶段。

生态保护与建设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开展了生态补偿研究,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在全国率先启动了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全区65个县1.5亿多亩公益林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开展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工作。已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生态功能保护区21个,植树造林172.1万亩,防沙治沙64万亩,退耕还林58.5万亩,退牧还草5911万亩,有效保护了我区重要的生态区域。

生态环境监管和节能减排工作得到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逐步规范,规划环评工作大力推进。工程建设环境监理机制逐步建立。污染防治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扎实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不断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逐步提高,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全面禁采了砂金矿、砂铁矿,全面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塑料购物袋。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1.28吨标煤以内,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状态。

四、抓创新增活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动力,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提高,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更加有力。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坚持农牧区“三个长期不变”基本政策,草场承包经营责任制有效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农牧区综合改革步伐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投资、财税、价格改革不断深入。资本市场实现新发展,地方性法人银行筹建积极推进。西藏航空公司组建成立。盐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水电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实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政府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认真完善落实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政府服务,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从业人员35万人,五年累计上缴税收106.6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2.1%。非公有制经济为解决就业、促进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已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以向祖国内地开放为重点,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不断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推动了川滇藏生态旅游区建设,与周边省份和一批国有大型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精心组织,积极参加上海世博会,充分展示了西藏发展繁荣的新风貌,西藏馆成为最受欢迎的展馆之一。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口岸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7.3亿美元,自产产品出口达到2亿美元。全国对口援藏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首次经济援藏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国家许多部委专门召开了系统援藏工作会议;援藏工作机制不断健全,五年共有援藏干部2661名进藏工作;积极引导援藏项目和资金向“三农”和民生领域倾斜,援藏资金累计达75.7亿元。

五、抓稳定强管理,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凝聚民心、汇聚力量,坚决维护社会稳定,坚决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局势持续稳定,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思想和社会基础更加牢固。

反分裂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全面贯彻中央对**集团斗争的方针,旗帜鲜明地揭批**,反分裂斗争深入开展。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依法果断处置了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较短时间内恢复了正常社会秩序,有力打击了**集团和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成为广泛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同**集团斗争的坚定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维稳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维稳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强化军警民联防联控,边境管控不断加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积极开展涉藏外事外宣工作,强化涉外管理,加强舆论引导,有效挤压了**集团的国际活动空间。

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流动人口管理得到加强,社区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坚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及时化解、妥善处理资源开发、虫草采集交易、拖欠工资等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了群体性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及时应对处置了各类突发事件。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加大,政法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基础不断巩固。强化道路交通、食品、药品、矿山、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民族宗教工作不断深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推进,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妇女干部培养使用得到重视,藏语言文字工作得到加强,各民族大团结得到巩固和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建立健全寺庙管理长效机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效维护了正常宗教秩序;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广大僧尼的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得到增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设立并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北京奥运会、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昌都解放60周年等重大活动,组织开展系列重大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唱响了“六个好”主旋律。广泛开展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宣传教育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新西藏、新发展、新变化、新生活,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伟大祖国的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为民、务实、清廉,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按照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干部进百村两帮助、作风建设年、效能建设年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863 件,办复率100%;《行政许可法》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实施,加强普法工作,公民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严格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切实加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廉政监察,注重从源头上加强预防和治理腐败,政府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取得明显成效。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成为政府工作规范。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十一五”发展的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标志性成就,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牧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中央投资实现重大突破,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消费继续保持齐头并进的增长态势;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为“十一五”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2%,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

各位代表,五年的艰苦努力,硕果累累。这五年,国家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口支援领域不断向纵深拓展,是中央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力度最大的五年;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与祖国内地的交流合作日益紧密,是改革开放成效最突出的五年;投资消费并驾齐驱拉动增长的格局初步形成,经济总量连上三个大台阶,是经济发展更好更快更大的五年;安居工程规划任务全面完成,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改善,是城乡面貌变化最明显的五年;“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科学理财,综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是财政保障最好的五年;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迈出关键步伐,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效最显著的五年。这五年,我们扎实推进和谐西藏建设,保持了社会持续稳定,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在的西藏,正在从加快发展走向跨越式发展、从相对封闭走向全面开放、从单一农牧业走向多元经济共同发展、从自然保护为主走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解决温饱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基本稳定走向长治久安,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五年来,我们在艰难曲折中砥砺奋进。面对**集团干扰破坏不断、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等各种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党委的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积累了扩需求、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宝贵经验。重重困难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锻炼和提高了我们推动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五年来,我们在重大机遇中乘势而上。面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胜利召开,国家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青藏铁路通车运营等重大机遇,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关怀支持下,全区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中央关心、全国支援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更加坚定了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五年团结奋斗,全区各族人民创造了无愧于这个伟大时代的光辉业绩,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全国人民无私支援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科学应对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区各族人民,向全国人民特别是承担对口支援的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重要骨干企业,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藏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表示诚挚的谢意!向关心、支持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五年的光辉实践,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我们一切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全面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才能统一思想,真正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

必须始终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才能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有机统一。

必须始终坚持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行动指南。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是中央治藏方略的总结与发展,凝聚着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和心血,充分反映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意愿和期盼。只有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才能加快推进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建设的伟大事业。

必须始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要保障。民族团结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只有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才能让西藏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旗帜下、祖国的怀抱里,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这是我们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缩小差距、改变面貌要靠发展,为民谋利、改善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安定团结和谐的局面更要靠发展。只有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才能推动西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最终目的。民生凝聚民心,民心关乎和谐。只有突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新西藏的繁荣进步。

必须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这是我们建设和谐西藏的首要政治任务。社会和谐稳定,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只有紧紧抓住西藏的特殊矛盾,把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作为硬任务、第一责任,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才能推动西藏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实现长治久安,才能真正把西藏构筑为稳固的国家安全屏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由于特殊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因素,我区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区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渠道还不宽,增收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依然存在;生态和发展的矛盾日益显现;就业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公务员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极少数干部作风较差、办事效率低下,与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同时,由于**集团在国际敌对势力支持下一直没有停止渗透破坏活动,我区还存在着各族人民同以**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我们同**集团的斗争是长期的、尖锐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激烈的,反对分裂、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艰巨。

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我们要更加珍惜大好形势,更加珍惜历史经验,更加珍惜宝贵机遇,坚定信心,乘势而上,继续保持好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切实维护好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奋勇迈进。

“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明确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对全局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和区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以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主题,以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民族团结为保障,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重要内容,巩固和扩大“十一五”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十二五”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必须始终突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主题。这是由我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所决定的。西藏是欠发达地区,只有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西藏是边境地区,处于反分裂斗争前沿,只有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长治久安,构筑牢固的国家安全屏障,才能确保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十二五”时期,我们必须坚决按照中央决策和区党委部署,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更加自觉地把这个主题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凝聚各方力量,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推动跨越式发展,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促进长治久安。

必须始终贯穿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科学发展,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这对我区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是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行动指南。一产上水平,就是要着力改变落后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快建立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及加工业,努力提高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动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二产抓重点,就是要以清洁能源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业、建筑建材业、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为重点,整合资源,高起点、大规模推进,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三产大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精品旅游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真正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加快发展,着力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取得突破;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突破;坚持可持续发展,着力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上取得突破;坚持和谐发展,着力在长治久安能力建设上取得突破;坚持统筹发展,着力在优化空间发展布局上取得突破;坚持创新发展,着力在体制机制完善上取得突破。这六个方面,既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区“十二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要求。

根据“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纲要》提出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等七个方面的目标,主要包括:继续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1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保持持续稳定。

这七个方面的目标,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等6项,是约束性指标,是必须确保完成的;其他指标是预期性指标,是导向性的,是要努力达到的。

“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了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增强了指标的约束性;围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了努力方向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规划纲要的制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使规划纲要既集中体现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和施政方针,又凝聚各方共识和群众智慧,是全区各族人民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行动纲领。

“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任务,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里,我着重报告六个方面:

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民生的重点领域在农牧区,重点对象是农牧民,重点工作是抓好“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加快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特色农牧业两个重点,建立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实施水、电、路、讯、气、广播影视、邮政和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切实改善农牧区面貌。继续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和防震加固工程,到2013年实现所有农牧民住进安全适用房屋的目标。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与环境整治工程。继续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调整农牧业结构,保障青稞为主的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力度,建立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牧业现代化水平。加强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增加金融机构营业网点,稳步推进农牧区保险,扩大范围、增加险种。专项扶持,大力发展由基层组织控股、能人经营、群众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式的乡村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政权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加强组织和培训,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显著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健全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发布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以工资集体协商为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引导企业职工工资水平随着经济效益的增长逐步提高。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就业问题,不断增强各类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体系,优化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鼓励到企业、基层和艰苦地区施展才华。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问题。做好复退军人教育培训和安置就业工作。加快建立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大力组织劳务输出,积极引导转移就业,加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实现自治区级统筹,完善养老、医疗保险关系的跨省转移接续。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稳步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好被征地农牧民和退牧牧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群众生活、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对受灾群众的救助力度。推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和功能,实现每个县有标准化医院、每个中心乡镇有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每个街道办事处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区、地、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抓好传染病、地方病、高原病的防治工作。大力扶持藏医药发展。不断完善村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推进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补助政策。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远程医疗能力和水平。完善药品检验、监测、监管基础设施和供应保障体系,健全区、地、县三级食品药品和卫生监管体系。继续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加强人口和妇幼保健工作,倡导优生优育,明显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送戏下乡、送书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地市图书馆和博物馆建设,积极发挥县综合文化中心功能,继续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加大“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力度,加强各级新华书店建设。加强文化遗产和古籍的普查、保护及传承,继续实施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加快构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发展高原特色体育事业。

二、科学推进跨越式发展

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干线公路整治改建,开工建设滇藏公路新通道,加强农村公路和国边防公路建设,实现国道和主要经济干线黑色化,县县通油路,60%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农林场和所有边防站点通公路;开工建设拉萨至林芝铁路,建成拉日铁路,开展川藏、滇藏铁路西藏段规划研究论证前期工作;加强航空建设,大力发展区内支线航空。以水电为主,油气和新能源互补,建设综合能源体系,到2015年电力人口覆盖率达到95%。建成藏木、老虎嘴、果多、多布等水电站,开展加查、街需等骨干电源点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建设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加快电网建设改造,建成青藏直流联网工程,完善电网骨干网架和城市配电网,实施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加快建设水利骨干工程,建成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彭波灌区工程,推进拉洛水利枢纽工程和配套灌区前期工作并适时开工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继续实施城镇防洪、重点河段治理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大幅增加水库供水能力和灌溉面积,城市防洪达到设计防御标准。

加强进出藏干线光缆、农村通信、应急通信、党政专用通信、宽带通信等建设,实施电子政务、“三网”融合、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工程,着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强邮政建设,行政村通邮率达到90%。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管理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效益。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科学规划、整合资源,集中扶持,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实行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加快培育旅游业、能源产业、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优势矿产业、藏医药业、民族手工业等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旅游,努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把西藏建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升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科学有序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建设藏中藏东地区有色金属及铬铁矿产业基地和藏西盐湖资源开发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抓好优势项目培育,建设青稞、牦牛、绒山羊等特色农畜产品及加工基地。挖掘传统优势、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完善藏药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加快藏药产业化进程,推动藏药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支持战略性投资参与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增强投资消费协同拉动合力。加强汇报衔接,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认真完善招商引资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投资;做好受援工作,用好援藏项目资金,努力扩大各类投资规模。扩大农村消费,继续执行家电、家具、摩托车等下乡政策,加快农家店建设,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将营业网点延伸到农村;建立健全商业网点体系,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着力发展餐饮娱乐、文化健身、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巩固和提升旅游、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提升城市消费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

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合理确定、分类管理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科学利用国土空间,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发挥资源和人口聚集优势,全面改善投资环境,把中部经济区打造成为全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在国家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中心,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中转地和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现代工业发展基地和文化产业培育基地。以开发水能、矿产资源为主导,发挥毗邻川滇两省的区位优势,把东部经济区建成连接藏川滇青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和“三江”流域精品旅游区,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圈。发挥沿边区位优势,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在西部经济区打造神山圣湖—古格遗址精品旅游路线,适度发展矿产业,积极发展特色畜牧业和边境贸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人口适度集中,提高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建立有西藏特色的城镇体系。科学制定边境地区发展规划,把边境地区作为重点区域,重点倾斜、重点投入、重点发展,使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大力扶持门巴、珞巴等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

三、深入实施科教兴藏战略和人才强区战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城镇学前三年、农牧区学前两年“双语”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60%。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确保不再出现新的文盲。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适度扩大内地高中办学规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继续在内地举办西藏中职班。优化提升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培养模式、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继续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实行免费政策,继续实施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政策、实现全覆盖并提高补助标准,将高中阶段农牧民子女全部纳入“三包”政策范围,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让所有孩子能够上学、上得起学、上得好学。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围绕特色农牧业、生物产业、藏医药业、新能源、新材料、高原生态与环境、矿产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和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积极推广农牧业先进适用技术。大力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区内外教育资源和对口援藏的有利条件,大力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民生改善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和布局,统筹推进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与我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相适应的人才队伍。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优化人才流动配置机制,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构建更加稳固的生态安全屏障。整体推进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地保护、防沙治沙和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重建。加强大江大河源头区、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范化建设自然保护区。加强草原生态建设,积极稳妥进行生态搬迁。到2015年,重点区域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30%,森林覆盖率达到12%以上,“一江两河”重点地区土地沙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衔接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政策,逐步提高国有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全面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推进湿地、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生态效益补偿和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试点。加大对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重要战略储备矿产资源所在地财政扶持力度。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执法监管。鼓励推广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扎实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加强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企业污染治理,妥善处置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大重金属和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加强辐射环境管理。加大对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格开发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严把生态环境关、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建立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生态环境监测。建设标准化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主要江河、重点区域水质、空气质量监测,完善环境应急系统,提高环境应急响应能力。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预警制度。建设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优化气象观测站网布局,改善气象观测设施,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提高气候变化监测和服务能力。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草场承包经营制度,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牧区水利水电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牧区综合改革;允许农牧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就业、社会保障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商品市场,建立健全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建立公共预算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体系和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继续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体系。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全面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认真落实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争取各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对在藏分支机构实行差异化信贷管理办法和单独考核机制,扩大有效信贷投入,确保所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国家政策性银行在藏设立分支机构,完成地方性法人银行组建。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信贷、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金融服务。积极推进资本市场建设,支持企业股份制改组和上市。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落实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环境,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做大做强,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与监管,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牢固树立开放意识,立足区情和资源优势,加大“请进来”、“走出去”工作力度,积极主动融入全国经济发展大循环。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利用区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对口援藏省市和中央重要骨干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明确定位、功能互补,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加快发展和提升园区经济。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吉隆口岸,稳步提升樟木口岸,积极恢复亚东口岸,加快发展普兰和日屋口岸。抓紧规划,加大投入,推动吉隆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建设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

六、深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确保长治久安

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高举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始终坚持中央对**集团斗争的方针,紧紧依靠各族人民,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持续深入开展揭批**集团活动,让各族干部群众认清**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虚伪性、手法上的欺骗性,进一步增强与**集团进行斗争的坚定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着力构建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防控体系,坚决抵制国际敌对势力和**集团的思想文化渗透,坚决杜绝有害言论的传播;严密掌握分裂分子和敌对势力的动向,严厉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加强边境管控,强化军警民联防联控。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增强涉藏外事外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挤压**集团的国际活动空间。扎实做好民族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把有利于民族平等团结进步、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作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断加强“三个离不开”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自觉抵制各种狭隘民族意识,坚决反对民族分裂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进一步加强藏语言文字工作。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认真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和自治区实施办法,加快建立寺庙管理长效机制,维护正常宗教秩序。继续坚持“划清两个界限、尽到一个责任”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寺庙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平安和谐寺庙建设活动,加强对广大信教群众教育引导。强化依法管理,保护正常宗教活动,严厉打击利用宗教从事分裂破坏活动,实现寺庙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建立健全地(市)、县、乡三级宗教事务管理网络和责任制。完善藏传佛教学经体系和佛学学位制度。实施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教育培养工程,努力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干部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鼓舞斗志,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放在首位,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打牢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让各族群众真正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科学世界观,引导寺庙僧尼和信教群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制意识、公民意识。不断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综合运用法律、教育、行政、舆论手段,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形成文明进步、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

加强和创新社会服务与管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构建完善高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集中整治,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铲除黑恶势力,遏制宗族势力和复旧势力。进一步加大信访工作力度,更加注重从源头上、基础上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引导社会舆情,及时化解苗头隐患,严防**集团和其他敌对势力插手利用。健全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城乡社区。加强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夯实基层基础。以农牧区为重点,把基层政权组织建成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农牧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建设。加大对基层公务员培训和管理力度,提升基层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强民族宗教部门力量建设。不断改善乡村干部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改善和提高基层政法单位基础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充实乡镇基层政法力量,不断提高战斗力。

支持国防建设。积极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创造条件,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新时期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国防教育,强化国防观念,增强国防动员能力,提高全民国防素质,推进经济动员、装备动员、人民武装、人民防空规范化建设。各位代表,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左右。

今年,政府将突出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抓好“八到农家”配套建设,开展1000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毫不放松地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开工一批急需项目,加快在建项目进度,强化重点项目储备,争取国家尽快审批“十二五”项目方案,力争全年落实国家投资260亿元,抓紧出台和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实施意见。三是充分挖掘消费潜力,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继续做好家电、家具、摩托车等下乡工作,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稳定市场物价,努力扩大城乡消费。四是大力实施“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完善企业集团运行机制,加快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步伐,抓好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走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五是加快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深入推进教育发展,做好学前“双语”教育工作,提高“三包”标准;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做好就业工作,研究制定鼓励我区高校毕业生到内地就业的政策,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扩大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繁荣;关心和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进一步提高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六是加快实施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落实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全面建立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开展生态效益补偿和资源开发补偿试点,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七是加快边境地区发展,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增加边民收入,推进国家安全屏障建设。八是坚定不移地抓好各项维稳工作,推动平安西藏、和谐西藏建设。

与时俱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各级政府必须正确看待经济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加强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根本宗旨,始终保持人民政府为人民的本质要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要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的实际行动和效果,取信于民,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增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转变职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把市场主体满意、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服务的最高标准,把服务市场主体、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履职的根本责任,把引商、安商、稳商、富商和便民、利民、惠民作为工作的第一要求,积极创造好的环境,努力维护好的环境。创新行政管理模式,在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理顺部门职能分工,优化工作流程,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使机关运转更为规范协调、工作更加便民高效,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公众服务。

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依法保障群众监督政府的权力,支持新闻媒体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办事公开,健全新闻发布会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大重大决策的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力度。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积极推进“六五”普法工作,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恪尽职守,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自治区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事项一经法定原则和程序作出决策,必须雷厉风行,坚决贯彻,坚决落实。各级政府必须明确职责,健全职能,防止权责脱节,减少职能交叉。进一步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绩效考核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实行无为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工作部署事事有着落、件件有成效。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优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清正廉洁,提升政府公务员素质。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重治本,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加大在土地批租、工程招投标、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反腐倡廉力度。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大力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依法严惩,决不姑息。严禁赌博和借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敛财敛物。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各位代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吹响了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号角。我们的事业神圣而崇高,前景光明而美好,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力落实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的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为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而努力奋斗!

http://

第四篇: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试行

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试

行)

藏政发〔2018〕2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更好地发挥招商引资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藏注册并设有生产经营实体的各类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除国家法律法规和自治区相关政策明令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外,对投资者一律开放。鼓励和引导企业重点向高原生物、特色旅游文化、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数字、边贸物流等产业投资。

第二章 税收政策

第四条 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从

5.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的企业或项目; 收、再生资源回收的企业或项目; 6.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要求的污水处理、垃圾回7.投资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新能源建设并经营的企业或项目;或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和符合国家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要求的其他绿色产业或项目;

8.经国家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且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国家规定比例的(产值达不到国家规定比例的,仅对该产品进行免税);

9.从事新药研究、开发和生产,传统藏药二次开发和规模化生产,中(藏)药材种植、养殖、加工的企业或项目;

10.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11.福利院、养老院、陵园、图书馆、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等从事与其主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所得;

12.报刊业、图书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网络业、广告业、旅游业、艺术产业和体育产业等九类产业中提供文化制品和服务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及其涵盖上述产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项目;

13.天然饮用水、电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等自

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的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且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违规信用记录的,可按相关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第十三条 对在藏生产经营1年以上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以单户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含本数)为标准,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涉农企业以单户贷款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含本数)为标准,实施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给予相应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政策。

第四章 产业扶持政策

第十四条 对兴办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的,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先建后补等方式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 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业关键技术、工艺和产品研发的,从科技专项中安排一定比例予以支持。

第十六条 对自治区鼓励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可申请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予以支持。

第十七条

对自治区鼓励发展的工业和信息化产业项目,支持企业申报国家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和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持政策:

第二十条 对以下类型的服务业采取股权投资、产业基金、贷款贴息、财政补助等方式予以支持。

1.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环保服务、信息服务、广告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2.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家政服务等民生服务业;

3.农村生产、生活用品流通及服务体系建设; 4.全国跨区域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 5.现代服务业的区域性综合试点。

第二十一条 采用装配式施工方式建造的商品房项目可优先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适当放宽预售资金监管。装配式建筑业绩突出的建筑企业,在资质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予以支持和政策倾斜。

第二十二条 从事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业、商贸流通业、资源开发的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实体经济产业生产经营的企业,在承担相应扶贫责任前提下,按照自治区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可由地(市)统筹安排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资金予以支持。

第二十三条 企业申请的符合产业扶贫政策的贷款,财政分级按比例给予期限不超过5年的财政贴息,贴息利

资或入股的方式供应土地。

第二十九条 对企业产业用地可根据产业政策和项目类别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供应措施;以出让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在缴纳全部出让金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新产业项目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供应。

第三十条 允许农村集体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前提下,利用村镇建设用地,采取租赁、作价入股等方式参与企业项目开发。

第六章 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第三十一条 对符合国家及我区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政策、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连续两年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上不裁员或裁员率低于西藏自治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企业,可按照企业及其职工上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

第三十二条 企业符合稳岗补贴申请条件的,对其按照本享受的稳岗补贴的3倍给予补贴,补贴资金仅限用于向企业职工发放高原特殊补贴。

第三十三条 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和贫困人口就业的,享受下列扶持政策:

地、众创空间和创客空间,对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科技、团委等部门认定的自治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和创客空间,根据孵化企业户数、吸纳就业人数等条件,对其给予300万元至800万元的一次性建设资金扶持,建成后每年最高给予200万元的运行管理费用补贴,补贴时间最长可达5年。

第三十五条 每年安排500万元创新券奖金,向各类“双创”主体购买服务。

第三十六条 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额度不超过200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部门给予全额贴息或担保基金提供担保。

第七章 工商服务

第三十七条 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有3个以上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之和达到1000万元,可申请设立企业集团;凡从事农牧业、文化旅游业的龙头企业,母公司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有2个以上子公司,母子公司注册资本之和达到1000万元,可申请设立企业集团。

第三十八条 企业可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办理名称、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全类型企业登记业务,自助打印营业执照;通过“多证合一”服务平台,办理“多证合一”“证照分离”事项;除

利资助金额为10000元/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资助金额为2000元/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获得国外专利授权的,资助金额为20000元/件。

第四十三条 支持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对获得立项的项目,采取后补助的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获得批准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可享受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

第四十四条 企业可申请共享我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高校大型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

第四十五条 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适度发展,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和教师的合法权益。

第四十六条 企业职工子女涉及在我区参加高考的,按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教育厅<西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招考条件规定>的通知》(藏政办发〔2006〕13号)执行。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企业全面享受本规定未尽的国家各项涉企优惠扶持政策。

第四十八条 对2018年1月1日前已经批准设立的企业,依照当时的法律法规及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规定享受定期减免税政策的,可在本规定实施后继续享受到期满为

第五篇: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

西藏自治区考察报告

为学习借鉴西藏自治区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发展经验以及拉萨市“文化兴市”发展战略,推动我市“文化立市”战略实施,5月16日—20日,xx率领xx一行xx人赴西藏自治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先后考察了拉萨、纳木错、林芝等地,重点了解了西藏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藏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做法和成效

(一)文化和区位优势独具特色

1、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西藏旅游资源不仅有高原自然景观,如世界屋脊立体景观,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高山、冰川、珍稀动植物,而且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藏传佛教文化特色旅游资源众多。西藏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国家风景名胜区1处,对外开放山峰5座,自然保护区13处,景点100多处,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和鲜明藏传佛教特色。藏传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品味高、精品多。历史、宗教、文化完整保存于寺院、宫殿、庄园、建筑、壁画、雕塑等古迹。有众多顶级旅游资源,哲蚌寺、色拉寺、萨迦寺、藏王墓、古格王朝遗址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风情独特的藏传佛教民俗旅游资源。藏族文化、民俗、习俗与宗教密切相关。藏族服饰、器物用具、民间工艺、竞技、藏医藏药、天文历算、戏剧歌舞、传召大法会、沐浴节、望果节;藏族饮食、民居、拉萨雪顿节、那曲羌塘恰青赛马节等,使游客心驰神往。

2、文化优势独具特色。文化旅游为西藏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市场和主要客源。藏传佛教理论体系庞大,思想哲理深邃,境界取向玄远,文化底蕴深厚。藏传佛教古朴厚重的神秘价值取向。辉煌古刹、奇丽河流湖泊、俊俏冰川雪峰、神秘雪域神山圣湖、灵童转世等形成独特文化体系,具有神秘色彩和诱惑力,吸引朝圣者祈求助德。真诚善良的伦理规范。佛教是传统藏族社会道德规范和文化心理特质的基石。山川河湖崇拜。藏传佛教崇拜山川河湖,与自然和谐相处。圣山、圣湖观念和绕转习俗强化了藏民的环保意识。寺院及其内部陈设。建筑师和艺术家将藏传佛教精深思想和藏族历史物化在藏传佛教寺庙建筑、壁画、唐卡艺术中,通过观察、欣赏,获得美的享受和求知欲的满足。佛学院及宗教研究。作为佛学最高学府,佛学院讲经缜密,治学严谨,教学体系完备,学者辈出,著作丰富。

3、区位条件独具特色。地理优势。西藏高原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工业化程度低,处于原始自然状态,自然生态环境制约多数产业发展,吸引渴望回归自然的游客体验。区位优势。西藏与印度、尼泊尔、缅甸毗邻,客源跨国交流得天独厚。

(二)文化旅游开发意义重大

1、旅游产业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支柱。西藏将旅游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已开发旅游资源中宗教旅游地位突出。

国家向西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旅游打破地区封闭,产生大量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为其它产业发展开拓空间,改善环境,培育经济增长点。相比工业、农业,旅游服务地区差异小,制约着其它产业发展的封闭环境构成西藏旅游业的特色,西藏发展旅游产业具有显著比较优势。

2、藏传佛教旅游是西藏文化旅游核心。西藏藏传佛教对养生和心灵平静有吸引力,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藏传佛教渗透到藏族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领域,对藏族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态伦理观和审美观产生深刻影响,物化在建筑、绘画、雕塑、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中,赋予藏区文化旅游资源以人文内涵,是藏区独具特色的优势文化资源,也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3、藏传佛教旅游开发利于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发展保护宗教圣地,宗教与旅游相互促进。发掘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的参与性,可使游客直接视听、亲身体验,遵从藏传佛教仪轨,学习藏传佛教礼仪,参与藏传佛教活动,购买藏传佛教纪念品,感受浓郁的藏族独特文化和藏传佛教精神世界,追求文化差异、文化认同和文化审美,保护和传承西藏佛教文化遗产。

(三)藏传佛教旅游的开发机遇

1、国家政策优势明显。1979年,中央拨款7亿多元对寺庙、灵塔、祭奠等宗教场所进行维修,包括拉萨三大寺和很多中小寺庙得到修复;1989—1994年国家拨款5500多万元和大

量黄金白银,对布达拉宫重点维修;2002年布达拉宫、罗布尔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 维修总投资3.3亿元;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这为西藏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客源优势明显。宗教旅游生命周期长。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市场资源独特,规模大,需求稳定,是优质旅游市场,无特殊事件发生,不易衰落。国内外对西藏的关注持续升温。因历史、民族、宗教、社会、文化、民俗等原因,藏传佛教文化旅游长期处于国际热点领域,国内外人士对该神奇地域情有独钟,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持续存在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3、拉萨“文化兴市”战略机遇。“文化兴市”战略是拉萨市站在国家发展战略、西藏自治区发展规划和拉萨市创建国际旅游城市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推动拉萨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发展强市的战略转型意义重大。借此,拉萨市启动了“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园区位于距拉萨主城区2公里的次角林沟,面积约15平方公里,相传是文成公主进藏后随行人员的聚居地。规划用时3年把这里建设成为“藏文化的世界总部基地、藏文化旅游产品标准输出地、藏文化创意发祥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民休闲度假地”,打造具有西藏特色、西藏风格、西藏气派的先进文化旅游品牌。

二、关于我市“文化立市”发展战略的对策和建议

(一)强力推进“文化立市大规划”。强化规划是政府第一资源、第一职责的意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半年的“文化立市大规划”。按照国际化、高标准的原则,选择顶级设计单位,组织精干力量,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目前的规划设计,下决心做文化立市的精品工程。按照宁慢不错、宁留不占的原则,确保概念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强力建设“大基础”,推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两轮驱动”。强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夯实发展后劲。打造“东坡宋城”、“两宋荣光”景观大道和苏轼、苏洵、苏辙、苏母四大名人公园,提前开展文化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全力对接,共同支持文化产业园区项目。强化文化旅游服务“软件”建设,抓好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艺术创作、文化品牌打造三项工作。加强诚信建设,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三)大胆探索“东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建设,大力弘扬独特的东坡文化。学习借鉴拉萨市建设“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新模式,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园区机制,建议我市将东坡岛建设成为“东坡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集民俗文化展示、民俗手工艺品产销、演艺娱乐、酒店休闲、商贸观光、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由大集团、大企业对园区进行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政府负责征地拆迁安置、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坡文化的总部基地、高端休闲度假地、市

民休闲度假地”,实现“文化事业一流、文化产业一流、城市文明一流”三大目标,努力把眉山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强市。

下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试行五篇

    西藏自治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试行) 藏政发〔2018〕2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招商引资工作,更好地发挥招商引资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依据相......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若干规定的通知

    【法规名称】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若干规定的通知 【颁布部门】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 藏政发[2004]14号 【颁布时间】 2004-02-12 【......

    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4号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设置管理 第三章 设置准则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西藏自治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已经......

    西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

    西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 (经2009年6月12日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92号,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林地的保护和管理,合理利用林......

    西藏自治区投资优惠政策

    一、财税政策 第一条 实行“从轻从简”的税收政策。目前未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房......

    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

    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 (2010年4月1日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加强应急救援工作,保护人身、......

    200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大全

    200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1月10日 自治区主席 列确 各位代表: 本届政府从1998年任职,迄今5年届满。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5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

    27-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

    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的精神和相关要求,结合西藏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