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试行)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有关制度规定(试行)2009-3-25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关于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
的有关制度规定(试行)
为加强和改进人民检察院执法办案活动接受监督工作,促进人民检察院规范执法,深入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和省检察院有关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特制定下列工作制度。
一、决策通报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向人民监督员通报人民检察院重大工作部署和决策。每年向人民监督员通报检察工作情况不少于二次。
(二)向人民监督员通报的主要内容包括:检察工作特别是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和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总体情况、部署和决策;检务保障情况;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检察工作事项;人民群众向人民监督员反映的有关问题。
(三)决策通报可以采取召开情况通报会议、寄送书面信息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
(四)人民检察院要保证决策通报的及时性。对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情况,要适时向人民监督员通报,同时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二、会议参与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应当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有关会议。每年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工作会议不少于二次。
(二)人民监督员可以应邀参加检察长座谈会、工作会,有关业务部门工作会议以及其他与检察工作有关的会议。
(三)人民监督员主动要求参加检察工作会议的,在不违反法律和有关规定的前提下,人民检察院应当同意人民监督员参加会议的要求。
(四)人民监督员参加会议时,人民检察院要根据会议的具体情况,提供便利条件保障人民监督员发表意见、建议等权利落到实处。
三、情况反馈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各有关部门按照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原则,及时办理人民监督员提出的监督意见,并反馈处理情况。
(二)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负责统一收转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意见材料,报检察长批准后,属于本院管辖的,根据业务分工情况移送本院有关部门办理。
(三)有关部门收到监督意见材料后,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的规定,在期限内调查处理完毕,并及时反馈人民监督员办公室。
(四)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在收到有关部门监督处理结果后三日内,将处理情况以书面方式告知提出监督意见的人民监督员,并进一步听取人民监督员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再将该意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
(五)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不能在期限内调查处理完毕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要跟踪督办。有关部门要及时向人民监督员办公室通报进展情况,并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向人民监督员作出解释说明。
(六)人民检察院要采取措施切实保证反馈机制的良好运行,把有关部门对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的反馈情况纳入目标考评。
四、权利告知制度
(一)职务犯罪案件侦查部门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执行搜查等任务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或其近亲属,认为人民检察院或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有“五种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监督员反映。
(二)权利告知内容应当包括:人民监督员制度基本内容、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本地人民监督员的姓名、单位等基本信息。
(三)人民检察院要采取书面方式进行权利告知。各地可以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制式告知文书或告知卡送达被告知人。
(四)侦查部门应当将权利告知文书或相关书面材料归入诉讼卷备查,并在权利告知三日后,把告知书面材料的副本或复印件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备案。对人民监督员要求查阅书面告知材料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监督员提供。
(五)对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权利告知的,侦查部门应当在办案过程中及时予以补充告知并补全相关手续。人民检察院要把侦查部门对权利告知义务的履行情况纳入院内年终目标考核。
五、参与督查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回访案件当事人等执法督查活动应当提前通知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督查。每年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执法督查活动不少于一次。
(二)人民监督员参加督查活动时,可以书面或口头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三)对人民监督员在督查活动中提出的监督意见,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的规定,启动监督程序,并及时向人民监督员反馈处理情况。
(四)人民检察院对有关部门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目标考核时,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考核工作,并认真听取人民监督员的意见。
六、列席会议制度
(一)对人民监督员表决不同意人民检察院拟处理意见的案件,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时,应当邀请持不同意见的人民监督员列席检察委员会。
对人民监督员表决同意,并且需要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可以邀请持不同意见的人民监督员列席检察委员会。
(二)列席检察委员会时,人民监督员可以就案件情况提出问题,并对案件的处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根据实际需要,人民检察院还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列席案件承办部门对“三类案件”和“五种情形”案件讨论会议和业务部门工作汇报会。
(四)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列席会议的人民监督员,严格保守秘密,不得泄露会议讨论情况。
七、旁听意见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认为必要时,经检察长批准,可以组织不超过两名的人民监督员旁听案件承办部门的办理过程,了解和监督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情况。
(二)人民监督员可以书面形式通过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旁听意见的要求。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报经检察长批准同意后,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安排人民监督员旁听。
(三)人民检察院可以允许人民监督员在案件承办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听取有关人员陈述、听取本案律师意见时,进行旁听。人民监督员也可以直接听取举报人、受害人、发案单位意见。
(四)具备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可以组织人民监督员以收听、收看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方式对查办职务犯罪活动进行监督。
(五)案件承办部门应当告知进行旁听的人民监督员,严格遵守案件保密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规范旁听程序,严防出现泄密等影响案件办理的情形。
八、约见领导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应当告知人民监督员在履行监督职责过程中,可以就案件处理、群众反映或执法办案中不当情形,提出约见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人民检察院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人民监督员的约见要求。
(二)人民监督员可以书面形式通过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提出约见要求。
对提出约见院领导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及时告知院办公室,并向被约见院领导汇报。
对提出约见有关部门负责人的,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及时告知被约见人。
(三)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安排好会见,并提前通知人民监督员会见时间和地点。
(四)不能安排约见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人民监督员作出解释和说明。
(五)对人民监督员在约见中反映的情况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办理,并向人民监督员反馈处理情况。
九、接待群众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应当结合实际,积极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接待来访群众,保障人民监督员知情权。每年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接待来访群众不少于两次。
(二)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与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人民监督员接待来访群众的工作。
(三)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应当告知参与接待群众的人民监督员,可以直接听取来访人员的举报、控告和申诉,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人民监督员接待来访群众时提出的意见,应当以书面形式在两日内向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转交或反馈。
(五)人民检察院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人民监督员参与接待来访群众的要求。
十、意见落实制度
(一)检察机关要高度重视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和其他执法活动提出的批评、意见和建议。
(二)对人民监督员提出的监督意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根据业务分工提出拟办意见报检察长批准后,移送有关部门办理。
(三)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办理后,应当及时向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反馈处理结果。
(四)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保持与人民监督员的信息沟通,及时将监督处理结果回复人民监督员,并将人民监督员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向有关部门反馈。
(五)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发挥人民监督员与人民检察院有关部门之间的纽带作用,协调解决人民监督员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落实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十一、信息公开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人民监督员制度基本内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基本情况和人民监督员的基本信息。
(二)人民检察院应当把人民监督员制度基本内容纳入检务公开的范围,在检察院控申接待窗口公布人民监督员制度基本内容、案件监督范围、人民监督员姓名与单位等基本信息。
(三)人民监督员要求了解检察工作特别是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情况和信息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不违反相关法律和工作规定的前提下提供便利。
(四)对外公开信息时,人民检察院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规定,不得因信息公开而影响人民检察院执法办案活动的顺利进行。
十二、职务保障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为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提供办公场所和电脑等基本办公条件,加强履职保障。
(二)人民检察院要定期向人民监督员提供相关法律和检察业务资料,赠阅法律报刊杂志,提供工作简报等反映检察工作情况的信息资料。具备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举办学习班、研讨班,定期组织人民监督员学习法律和检察业务知识,提高人民监督员法律政策水平和监督案件能力。
(三)人民检察院要与人民监督员所在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保证人民监督员有足够的时间参加监督活动。
(四)人民检察院对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通讯等费用,应当给予适当补助。人民检察院要积极和当地财政部门协调,将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所必需的开支纳入财政预算。
十三、专题调研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可以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工作热点、难点、重大问题和重大部署落实情况的专题调研。
(二)具备条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组织人民监督员中专家学者的研究力量,联合检察系统内部调研力量,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
(三)各地要积极申请课题项目,注重提高调研质量,采取多种形式转化调研成果,用于指导试点工作实践。
(四)人民检察院要充分重视人民监督员在专题调研过程中提出的对策建议,并作为决策参考。
十四、学习考核制度
(一)人民检察院应当组织或协助有关机关组织新任人民监督员进行必要的法律和检察业务知识学习。
(二)人民检察院应当把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情况作为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要制定具体的考评标准,把相关业务部门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三)人民检察院应当协助有关机关对人民监督员履行案件监督职责情况进行考核。
(四)发现人民监督员在行使职责过程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沟通协调制度
(一)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要加强与人民监督员联系,建立健全日常工作联系机制,协调解决人民监督员在案件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人民检察院要重视加强与地方党委、人大、政府和政协的沟通、联系。人民检察院应当主动汇报或通报人民监督员选任、试点阶段性情况和重点案件监督等试点工作情况,积极争取支持。
(三)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要主动、及时向检察院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试点工作情况与信息,争取领导和支持。
(四)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当加强与院内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互通试点工作信息,协助、督促落实人民监督员制度。
十六、合力宣传制度
(一)各地要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宣传纳入人民检察院整体宣传计划,加大宣传力度。
(二)人民检察院应当广泛宣传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意义、内容和成效,突出宣传人民监督员监督的典型案例以及社会各界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积极评价。
(三)各地可以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或采取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采访、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报道。
(四)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内宣传,使检察干警及时了解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积极效果。
(五)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遵守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各项规定和宣传工作纪律,防止出现误导、乱提口号和失实报道。利用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时,应由主管试点工作的部门和主管宣传工作的部门审核后统一发稿。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报道,要事先征得办案部门的意见,并报院领导同意,防止泄露案件秘密。
第二篇:2009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总结
2009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总结
2、建立“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报告制度”
今年初,探索建立了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建议报告制度,并写进了樊检发(2009)14号文件。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建议报告制度共有五条,其内容是:整理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向检察长报告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建议,收集承办部门落实检察长、检委会决定的情况,向人民监督员反馈采纳意见建议,分析总结通报采纳人民监督员意见建议等。
四、创新监督方式和拓宽监督渠道,进一步增强人民监督员工作的有效性
3、基层院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民监督员开展监督活动
今年,全市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会议开前后,基层检察院积极行动,认真落实省院关于拓宽监督渠道和创新监督方式的工作要求。枣阳市院从今年起两次组织人民监督员到案发单位回访,并已形成制度。襄阳区院向人民监督员通报了高检院的“禁酒令”,请人民监督员对检察人员进行监督;组织人民监督员走访6件职务犯罪案件的案发单位负责人、犯罪嫌疑人亲属。谷城县院向人大常委会报告查处职务犯罪工作情况前,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乡镇和县直部门征求意见,组织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宣传周活动。保康县院组织人民监督员参加本院干部选用工作“一报告两评议”活动,听取意见。老河口市院邀请人民监督员与检察长共同接访,参与执法检查评查案件质量。南漳县院今年继续邀请人民监督员来院参加工作总结大会,会后进行座谈听取意见。宜城市院、襄城区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院党组民主生活会。樊城区院向人民监督员通报首届人民监督员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等。
第三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
【发布单位】最高人民检察院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4-07-05 【生效日期】2004-07-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
(2003年9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人民检察院应当保障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认真对待人民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 人民监督员经民主推荐程序产生,依照本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活动实施监督。
人民监督员享有独立发表意见和表决的权利,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人民监督员应当公平公正地履行职责,促进人民检察院正确行使检察权。
第四条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人民检察院设立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县级人民检察院不具备单独设立条件的,应当由专人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的产生
第五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年满二十三岁;
(四)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政策、法律知识;
(五)身体健康。
第六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受到刑事追究的;
(二)被开除公职或者开除留用的。
第七条 因职务原因可能影响履行人民监督员职责的人员不宜担任人民监督员。
第八条 人民监督员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经民主推荐、征得本人同意、考察后确认。
第九条 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三年,连任不得超过两个任期。
第十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监督员可以辞去职务:
(一)因职务调整,出现本规定第七条情形的;
(二)不愿意继续担任人民监督员的。
第十一条 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确认单位解除其职务:
(一)不再具有本规定第五条第一、二、四、五项条件之一的;
(二)出现本规定第六条情形的;
(三)违反本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一年内无故不参加监督活动两次以上的。
第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的名额,由各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确定。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的职责
第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
(一)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二)拟撤销案件的;
(三)拟不起诉的。
涉及国家秘密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以及犯罪嫌疑人死亡的职务犯罪案件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发现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意见: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超期羁押的;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
(四)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
(五)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第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可以应邀参加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其他执法检查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的,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十六条 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应当保守秘密,不得泄露评议表决情况;不得对其他人民监督员施加不正当影响;不得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第四章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
第十七条 具有本规定第十三条情形的案件,应当由人民监督员根据本规定第十八条至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案件承办人在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时,应当将《逮捕羁押期限及权利义务告知书》交犯罪嫌疑人,同时告知其如不服逮捕决定可以要求重新审查。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应当自告知之日起五日内向承办案件部门提出,并附申辩理由。承办案件部门应当立即将犯罪嫌疑人的意见转交侦查监督部门。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另行指定承办人员审查并在三日内提出审查意见。维持原逮捕决定的,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十九条 拟撤销案件的,侦查案件部门应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二十条 拟不起诉的,公诉部门应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入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二十一条 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收到有关案件材料后,应当在两日内审查完毕,认为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不齐备的,应当报经检察长批准后,要求承办案件部门补充移送;认为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当根据案情需要及时确定三名以上、总人数为单数的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
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应当在人民监督员名单中依照排序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参加案件监督工作的人民监督员每次临时推举其中一人主持评议、表决。人民监督员在表决时具有同等的表决权。
第二十二条 案件监督人员确定后,承办案件部门应当及时将案件监督人员的名单告知本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时告知其有权要求人民监督员回避。
第二十三条 参加案件监督工作的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履行案件监督职责的。
出现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本人未提出回避或者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未要求回避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决定其回避。
人民监督员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
第二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应当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由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全面、客观地介绍案情并出示主要证据;
(二)由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说明与案件相关的法律适用情况;
(三)人民监督员可以向案件承办人提出问题,必要时可以旁听案件承办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听取有关人员陈述、听取本案律师的意见;
(四)人民监督员根据案件情况,独立进行评议、表决。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表决意见,表决结果和意见由承办案件部门附卷存档。
第二十五条 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应当分别根据职责权限,对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和有关检察业务部门的意见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听取人民监督员和有关检察业务部门的意见。审查后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有关检察业务部门应当执行;检察长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委员会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依法作出决定。
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应当认真研究人民监督员的不同意见。
第二十六条 检察委员会的决定与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不一致时,应当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向人民监督员作出说明。参加监督的多数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委员会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复核工作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转交案件承办部门办理。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复核并反馈结果。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
第二十七条 案件监督工作应当自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收到材料之日起七日内进行完毕。重大复杂案件,案件监督期限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人民检察院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过法定办案期限。
监督期限自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所收案件相关材料齐备之日起至人民监督员形成表决意见之日止。
第二十八条 人民监督员依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实施监督的,统一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负责收转材料,督促相关部门办理,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第五章 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保障
第二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可以根据监督工作需要邀请人民监督员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了解检察工作情况。
第三十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遵照本规定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不得扩大或者缩小案件监督范围;不得诱导、控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
违反前款规定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纪处理。
第三十一条 对打击报复或者阻碍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应当交有关部门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因履行职责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通讯等费用,应当由人民检察院给予补助;无固定收入的人民监督员在参加监督活动期间,由人民检察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平均货币工资,按实际工作日给予相应补助。人民监督员在节假日参加监督工作的,由人民检察院给予适当补助。
有工作单位的人民监督员参加监督活动期间,人民检察院应商所在单位同意,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第三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因参加监督活动应当享受的补助,人民检察院为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所必需的开支,列入人民检察院业务经费,向同级财政申报,纳入财政预算。
第六章 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职责
第三十五条 协助做好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解除工作;负责落实安排人民监督员评议案件、参加执法检查、了解检察工作情况等监督活动;向人民监督员反馈监督处理结果;协调解决人民监督员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保障。
第三十六条 协调人民检察院相关业务部门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对相关业务部门落实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向检察长和相关业务部门反馈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情况;定期对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上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对下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工作实施检查指导。
第三十七条 移送、督办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第三十八条 承办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高检发[2004]18号 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
高检发[2004]18号
2004年8月26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人民检察院应当保障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认真对待人民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条 人民监督员经民主推荐程序产生,依照本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活动实施监督。
人民监督员享有独立发表意见和表决的权利,表决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人民监督员应当公平公正地履行职责,促进人民检察院正确行使检察权。
第四条 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人民检察院设立人民监督员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县级人民检察院不具备单独设立条件的,应当由专人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的产生
第五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年满二十三岁;
(四)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政策、法律知识;
(五)身体健康。
第六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受到刑事追究的;
(二)被开除公职或者开除留用的。
第七条 因职务原因可能影响履行人民监督员职责的人员不宜担任人民监督员。
第八条 人民监督员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经民主推荐、征得本人同意、考察后确认。
第九条 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三年,连任不得超过两个任期。
第十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监督员可以辞去职务:
(一)因职务调整,出现本规定第七条情形的;
(二)不愿意继续担任人民监督员的。
第十一条 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确认单位解除其职务:
(一)不再具有本规定第五条第一、二、四、五项条件之一的;
(二)出现本规定第六条情形的;
(三)违反本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一年内无故不参加监督活动两次以上的。
第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的名额,由各级人民检察院根据工作需要确定。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的职责
第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
(一)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
(二)拟撤销案件的;
(三)拟不起诉的。
涉及国家秘密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以及犯罪嫌疑人死亡的职务犯罪案件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发现人民检察院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出意见: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超期羁押的;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
(四)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确认或者不执行刑事赔偿决定的;
(五)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第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可以应邀参加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其他执法检查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的,可以提出建议和意见。
第十六条 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应当保守秘密,不得泄露评议表决情况;不得对其他人民监督员施加不正当影响;不得私自会见案件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第四章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程序
第十七条 具有本规定第十三条情形的案件,应当由人民监督员根据本规定第十八条至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进行监督。
第十八条 案件承办人在对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时,应当将《逮捕羁押期限及权利义务告知书》交犯罪嫌疑人,同时告知其如不服逮捕决定可以要求重新审查。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应当自告知之日起五日内向承办案件部门提出,并附申辩理由。承办案件部门应当立即将犯罪嫌疑人的意见转交侦查监督部门。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另行指定承办人员审查并在三日内提出审查意见。维持原逮捕决定的,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十九条 拟撤销案件的,侦查案件部门应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二十条 拟不起诉的,公诉部门应当及时将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移送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二十一条 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收到有关案件材料后,应当在两日内审查完毕,认为书面意见和相关材料不齐备的,应当报经检察长批准后,要求承办案件部门补充移送;认为材料符合要求的,应当根据案情需要及时确定三名以上、总人数为单数的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
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应当在人民监督员名单中依照排序或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
参加案件监督工作的人民监督员每次临时推举其中一人主持评议、表决。人民监督员在表决时具有同等的表决权。
第二十二条 案件监督人员确定后,承办案件部门应当及时将案件监督人员的名单告知本案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时告知其有权要求人民监督员回避。
第二十三条 参加案件监督工作的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四)与本案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履行案件监督职责的。
出现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本人未提出回避或者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未要求回避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决定其回避。
人民监督员的回避由检察长决定。
第二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的监督工作应当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由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全面、客观地介绍案情并出示主要证据;
(二)由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说明与案件相关的法律适用情况;
(三)人民监督员可以向案件承办人提出问题,必要时可以旁听案件承办人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听取有关人员陈述、听取本案律师的意见;
(四)人民监督员根据案件情况,独立进行评议、表决。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表决意见,表决结果和意见由承办案件部门附卷存档。
第二十五条 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应当分别根据职责权限,对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和有关检察业务部门的意见进行审查,必要时可以听取人民监督员和有关检察业务部门的意见。审查后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有关检察业务部门应当执行;检察长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提请检察委员会讨论;检察委员会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依法作出决定。
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应当认真研究人民监督员的不同意见。
第二十六条 检察委员会的决定与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不一致时,应当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向人民监督员作出说明。参加监督的多数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委员会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要求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复核工作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转交案件承办部门办理。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及时复核并反馈结果。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的决定,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执行。
第二十七条 案件监督工作应当自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收到材料之日起七日内进行完毕。重大复杂案件,案件监督期限可以延长至十五日。人民检察院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过法定办案期限。
监督期限自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所收案件相关材料齐备之日起至人民监督员形成表决意见之日止。
第二十八条 人民监督员依照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的规定实施监督的,统一由人民监督员办公室负责收转材料,督促相关部门办理,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第五章 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保障
第二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可以根据监督工作需要邀请人民监督员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了解检察工作情况。
第三十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遵照本规定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不得扩大或者缩小案件监督范围;不得诱导、控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
违反前款规定的,对主要责任者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纪处理。
第三十一条 对打击报复或者阻碍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应当交有关部门依法依纪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因履行职责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通讯等费用,应当由人民检察院给予补助;无固定收入的人民监督员在参加监督活动期间,由人民检察院参照当地职工上平均货币工资,按实际工作日给予相应补助。人民监督员在节假日参加监督工作的,由人民检察院给予适当补助。
有工作单位的人民监督员参加监督活动期间,人民检察院应商所在单位同意,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第三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因参加监督活动应当享受的补助,人民检察院为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所必需的开支,列入人民检察院业务经费,向同级财政申报,纳入财政预算。
第六章 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职责
第三十五条 协助做好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解除工作;负责落实安排人民监督员评议案件、参加执法检查、了解检察工作情况等监督活动;向人民监督员反馈监督处理结果;协调解决人民监督员监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保障。
第三十六条 协调人民检察院相关业务部门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对相关业务部门落实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向检察长和相关业务部门反馈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情况;定期对人民监督员监督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上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应对下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公室的工作实施检查指导。
第三十七条
移送、督办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第三十八条
承办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关于印发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的通知
高检发[201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工作顺利进行。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检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和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根据中央要求和高检院部署,认真做好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全面推行与试点工作的衔接,确保平稳过渡、有序推进。已经开展试点工作的检察院,要根据新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规范人民监督员工作;尚未开展试点工作的检察院,要尽快启动人民监督员工作,从一开始就保证各项工作规范运行、良性发展。对试点期间已经选任的人民监督员,任期未届满的,要由上级检察院按照新的要求予以确认,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三、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上级检察院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意见。高检院要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对《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各级检察机关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认真开展理论研究和立法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各地在执行《规定》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九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2010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人民监督员依照本规定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实施监督。
第三条
地市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应当确定相关机构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县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确定相关机构或者专人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
第四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年满二十三周岁;
(四)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五)身体健康。
第五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正在受到刑事追究的;
(二)受过劳动教养或者行政拘留处罚的;
(三)被开除公职或者开除留用的。
第六条
下列人员不宜担任人民监督员:
(一)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负责人;
(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在职人员;
(四)执业律师、人民陪审员;
(五)其他因职务原因可能影响履行人民监督员职责的人员。
第七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组织选任;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组织选任人民监督员。
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地市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委员会”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试点办法另行规定。
第八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本辖区案件数量、人口、民族等因素合理确定人民监督员的名额及分布。
第九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商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推荐人民监督员人选;公民个人可以向本人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人民检察院自荐报名。
第十条
选任人民监督员,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条件、程序和名额、任职期限等相关事项。
第十一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根据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六条的规定,组织对推荐和自荐人选进行考察,提出拟任人民监督员人选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七日。公示中发现有不符合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的,应当取消其拟任资格。
第十二条
拟任人民监督员人选经过公示后,由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作出选任决定并颁发证书。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将选任的人民监督员名单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监督员可以辞去职务:
(一)因职务调整,出现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情形的;
(二)不愿继续担任人民监督员的。人民监督员辞去职务的,作出选任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选任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解除其职务并向社会公布:
(一)不再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条件的;
(二)具有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情形的;
(三)违反本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十六条 增补人民监督员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的职责
第十七条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下列情形实
施监督: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超期羁押或者检察机关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不正确的;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的;
(四)拟撤销案件的;
(五)拟不起诉的;
(六)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
(七)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第十八条
人民监督员应邀参加人民检察院组织的有关执法检查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
人民监督员可以对其他检察工作、检察队伍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条
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纪律规定,不得妨碍案件公正处理。
第四章 监督工作程序
第二十一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提交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
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
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的,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提交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可以由地市级或者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交通、区域等情况确定本辖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案件的监督地点。
第二十二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案件具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四项或者第五项情形的,承办部门应当在提出拟处理决定之日起三日内将拟处理决定、主 13 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等材料通过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二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认为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具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或者第七项情形,要求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应当进行审查,并在三日内提出拟办意见报检察长批准。不属于本院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按本规定办理;属于本院管辖的,按照下列分工移送有关部门办理: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由侦查监督部门承办。
(二)办案中超期羁押的,由监所检察部门承办;延长羁押期限不当的,由侦查监督部门承办。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根据诉讼阶段分别由侦查监督、公诉、控申部门会同计财部门承办。
(四)涉案款物处理不当的,由涉案款物处理部门会同计财部门承办。
(五)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由赔偿工作部门承办。
(六)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承办。
人民监督员反映的情况不属于上述情形之一的,由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根据业务分工情况报检察长批准后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承办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收到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移送的相关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拟处理意见、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等材料通过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二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收到案件承办部门移送的有关案件材料后,应当及时审查。对于材料不齐备的,应当要求承办部门补充移送。
第二十六条
上一级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在受理案件后,一般应当确定三名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重大案件或者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应当确定五名以上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
第二十七条
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应当以随机抽选的方式确定。
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确定后,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及时通知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和案件承办部门,并告知监督案件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十八条
案件监督工作应当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向人民监督员提交拟处理决定(意见)书、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及有关材料;
(二)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介绍案情,说明拟处理决定(意见)的理由和依据;
(三)案件承办人回答人民监督员提出的问题;
(四)人民监督员进行评议和表决。
第二十九条 案件监督中,案件承办人必要时可以向人民监督员出示相关案件材料,或者播放相关视听资料。
第三十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推举一人主持会议,并根据案件情况独立进行评议和表决。
人民监督员在评议时,可以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情况、办案程序、是否同意检察机关拟处理决定(意见)及案件的社会反映等充分发表意见。
人民监督员在评议后,应当形成表决意见,制作《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书》,说明表决情况、结果和理由。
人民监督员进行评议和表决时,案件承办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案件诉讼程序、办案期限等实际,及时组织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过法定办案期限;犯罪嫌疑人在押的,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期羁押。
第三十二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及时将人民监督员评议情况和表决意见移送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三条
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进行审查。检察长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委员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全面审查、认真研究人民监督员的评议和表决意见,依法作出决定。
第三十四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在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之日起二日内,将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告知参加监督的人民 监督员。检察委员会的决定与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向参加监督的人民监督员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三十五条
依照本规定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而迳行作出处理决定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予以通报,必要时可以责令下级人民检察院依照本规定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
第五章 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保障
第三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下列条件:
(一)适时通报人民检察院重大工作部署、决策和其他检察工作情况;
(二)每年至少一次向人民监督员通报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情况;
(三)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列席有关会议,参与执法检查、案件公开审查和听证等活动;
(四)提供履行监督职责所需的工作场所;
(五)帮助人民监督员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检察业务知识;
(六)提供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遵照本规定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不得诱导、限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
第三十八条 对于打击报复人民监督员或者阻碍其履行职责的,应当交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与人民监督员工作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取得支持,确保人民监督员有条件参加监督活动。
第四十条
人民监督员因履行职责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通讯等费用,人民检察院应当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为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所必需的经费,列入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范围。
第六章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职责
第四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办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解除、增补等工作;
(二)受理人民监督员或者案件承办部门提交、移送的有关案件材料,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案件,向案件承办部门通报案件监督情况,向人民监督员反馈监督案件处理结果;
(三)受理、移送和督办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及检察队伍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办理情况;
(四)总结分析人民监督员工作,开展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
(五)承办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以及上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四十三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在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后七日内,将已监督的案件有关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备案。
第四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定期对案件监督质量和效果进行分析,向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报告,同时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
第四十五条依照《人民检察院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等规定,明确由相关业务部门归档的,由业务部门按照监督流程,将有关文书及材料按照目录顺序归档。
没有明确由业务部门归档的其他文书及材料,由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归档。对交由业务部门归档的文书和材料,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复印,并按照案件监督的流程整理归档。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不包括省级人民检察院。第四十七条
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7月5日修订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2005年12月2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
第五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
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的通知
高检发[201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经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工作顺利进行。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化检察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检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二、加强指导,认真落实各项部署和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要根据中央要求和高检院部署,认真做好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全面推行与试点工作的衔接,确保平稳过渡、有序推进。已经开展试点工作的检察院,要根据新的规定和要求,进一步规范人民监督员工作;尚未开展试点工作的检察院,要尽快启动人民监督员工作,从一开始就保证各项工作规范运行、良性发展。对试点期间已经选任的人民监督员,任期未届满的,要由上级检察院按照新的要求予以确认,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严肃性。
三、加强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级检察机关特别是上级检察院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意见。高检院要加强对《规定》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适时对《规定》进行修订和完善。
四、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制化。各级检察机关要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总结实践经验,认真开展理论研究和立法论证工作,积极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法制化,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各地在执行《规定》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九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
度的规定
(2010年10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
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确保依法公正履行检察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根据宪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有关法律,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
人民监督员依照本规定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实施监督。
第三条 地市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应当确定相关机构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县级人民检察院可以确定相关机构或者专人负责人民监督员工作。
第二章 人民监督员的选任 第四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年满二十三周岁;
(四)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五)身体健康。
第五条 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
(一)受过刑事处罚或者正在受到刑事追究的;
(二)受过劳动教养或者行政拘留处罚的;
(三)被开除公职或者开除留用的。第六条 下列人员不宜担任人民监督员:
(一)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负责人;
(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在职人员;
(四)执业律师、人民陪审员;
(五)其他因职务原因可能影响履行人民监督员职责的人员。第七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组织选任;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组织选任人民监督员。
省级人民检察院可以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地市开展“人民监督员选任委员会”选任、管理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试点办法另行规定。
第八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本辖区案件数量、人口、民族等因素合理确定人民监督员的名额及分布。
第九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商请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推荐人民监督员人选;公民个人可以向本人工作单位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人民检察院自荐报名。
第十条 选任人民监督员,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条件、程序和名额、任职期限等相关事项。
第十一条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根据本规定第四条至第六条的规定,组织对推荐和自荐人选进行考察,提出拟任人民监督员人选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七日。公示中发现有不符合人民监督员选任条件的,应当取消其拟任资格。
第十二条 拟任人民监督员人选经过公示后,由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作出选任决定并颁发证书。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将选任的人民监督员名单向社会公布。
第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每届任期五年,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监督员可以辞去职务:
(一)因职务调整,出现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情形的;
(二)不愿继续担任人民监督员的。
人民监督员辞去职务的,作出选任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作出选任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解除其职务并向社会公布:
(一)不再符合本规定第四条规定条件的;
(二)具有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情形的;
(三)违反本规定,造成不良后果的。第十六条 增补人民监督员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章 人民监督员的职责
第十七条 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下列情形实施监督: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
(二)超期羁押或者检察机关延长羁押期限决定不正确的;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或者违法处理扣押、冻结款物的;
(四)拟撤销案件的;
(五)拟不起诉的;
(六)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
(七)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况的。
第十八条 人民监督员应邀参加人民检察院组织的有关执法检查活动,发现有违法违纪情况的,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十九条 人民监督员可以对其他检察工作、检察队伍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条 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纪律规定,不得妨碍案件公正处理。
第四章 监督工作程序 第二十一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提交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
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的,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提交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案件,可以由地市级或者由省级人民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
省级、地市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交通、区域等情况确定本辖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案件的监督地点。
第二十二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承办的案件具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四项或者第五项情形的,承办部门应当在提出拟处理决定之日起三日内将拟处理决定、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等材料通过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
第二十三条 人民监督员认为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具有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或者第七项情形,要求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应当进行审查,并在三日内提出拟办意见报检察长批准。不属于本院管辖的,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按本规定办理;属于本院管辖的,按照下列分工移送有关部门办理:
(一)应当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由侦查监督部门承办。
(二)办案中超期羁押的,由监所检察部门承办;延长羁押期限不当的,由侦查监督部门承办。
(三)违法搜查、扣押、冻结的,根据诉讼阶段分别由侦查监督、公诉、控申部门会同计财部门承办。
(四)涉案款物处理不当的,由涉案款物处理部门会同计财部门承办。
(五)应当给予刑事赔偿而不依法予以赔偿的,由赔偿工作部门承办。
(六)检察人员在办案中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违纪情形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承办。
人民监督员反映的情况不属于上述情形之一的,由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根据业务分工情况报检察长批准后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四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相关部门承办第二十三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收到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移送的相关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将拟处理意见、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等材料通过本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报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并做好接受监督的准备。第二十五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或者专人收到案件承办部门移送的有关案件材料后,应当及时审查。对于材料不齐备的,应当要求承办部门补充移送。
第二十六条 上一级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在受理案件后,一般应当确定三名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重大案件或者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应当确定五名以上人民监督员参加案件监督工作。
第二十七条 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应当以随机抽选的方式确定。
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确定后,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及时通知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和案件承办部门,并告知监督案件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十八条 案件监督工作应当依照下列步骤进行:
(一)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向人民监督员提交拟处理决定(意见)书、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及有关材料;
(二)案件承办人向人民监督员介绍案情,说明拟处理决定(意见)的理由和依据;
(三)案件承办人回答人民监督员提出的问题;
(四)人民监督员进行评议和表决。第二十九条 案件监督中,案件承办人必要时可以向人民监督员出示相关案件材料,或者播放相关视听资料。
第三十条 人民监督员应当推举一人主持会议,并根据案件情况独立进行评议和表决。
人民监督员在评议时,可以对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情况、办案程序、是否同意检察机关拟处理决定(意见)及案件的社会反映等充分发表意见。
人民监督员在评议后,应当形成表决意见,制作《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书》,说明表决情况、结果和理由。
人民监督员进行评议和表决时,案件承办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应当回避。
第三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案件诉讼程序、办案期限等实际,及时组织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过法定办案期限;犯罪嫌疑人在押的,不得因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而超期羁押。
第三十二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及时将人民监督员评议情况和表决意见移送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
第三十三条 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对人民监督员的表决意见进行审查。检察长不同意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的,应当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检察委员会应当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全面审查、认真研究人民监督员的评议和表决意见,依法作出决定。
第三十四条 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在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之日起二日内,将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告知参加监督的人民监督员。检察委员会的决定与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向参加监督的人民监督员作出必要的说明。
第三十五条 依照本规定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而迳行作出处理决定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予以通报,必要时可以责令下级人民检察院依照本规定启动人民监督员监督程序。
第五章 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的保障
第三十六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为人民监督员履行职责提供下列条件:
(一)适时通报人民检察院重大工作部署、决策和其他检察工作情况;
(二)每年至少一次向人民监督员通报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工作情况;
(三)邀请人民监督员参加、列席有关会议,参与执法检查、案件公开审查和听证等活动;
(四)提供履行监督职责所需的工作场所;
(五)帮助人民监督员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知识、检察业务知识;
(六)提供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七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严格遵照本规定接受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不得诱导、限制、规避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不得干扰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评议和表决,不得泄露人民监督员的评议、表决情况。
第三十八条 对于打击报复人民监督员或者阻碍其履行职责的,应当交有关部门依法依纪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与人民监督员工作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取得支持,确保人民监督员有条件参加监督活动。
第四十条 人民监督员因履行职责所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通讯等费用,人民检察院应当给予适当补助。
第四十一条 人民检察院为实施人民监督员制度所必需的经费,列入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范围。第六章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的职责
第四十二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承办人民监督员的选任、解除、增补等工作;
(二)受理人民监督员或者案件承办部门提交、移送的有关案件材料,组织人民监督员监督、评议案件,向案件承办部门通报案件监督情况,向人民监督员反馈监督案件处理结果;
(三)受理、移送和督办人民监督员对检察工作及检察队伍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办理情况;
(四)总结分析人民监督员工作,开展工作调研和理论研究;
(五)承办检察长、检察委员会以及上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第四十三条 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在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作出决定后七日内,将已监督的案件有关情况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备案。
第四十四条 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定期对案件监督质量和效果进行分析,向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报告,同时书面报告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第四十五条 依照《人民检察院诉讼文书立卷归档办法》等规定,明确由相关业务部门归档的,由业务部门按照监督流程,将有关文书及材料按照目录顺序归档。
没有明确由业务部门归档的其他文书及材料,由组织案件监督的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归档。对交由业务部门归档的文书和材料,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应当复印,并按照案件监督的流程整理归档。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所称“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不包括省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十七条 军事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04年7月5日修订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2005年12月27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监督员监督“五种情形”的实施规则(试行)》同时废止。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