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胡堂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胡堂乡中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存在的问题
一:胡堂初级中学
1:由于受学校面积及资金的限制,各功能室不能满足教学使用。2:学校路面及活动场地至今没有硬化,阴雨天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困难,限制了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老师和学生都怨声载道。3:学校没有专业体育跑道,操场面积太小,不能满足日常体育课及九年级体育加试训练的要求。
4:电教室设备陈旧,功能残缺,日常的电教教学不能满足,以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依旧无法创新。
二:胡堂小学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查存在问题
1、校园面积、操场等不合要求
2、校门两侧墙面不同程度脱落,缺少有关均衡发展标语
3、多出墙壁、地面需修理、刷白,前排房后散水需修补
4、有三个班级黑板上横标需更新 5.计算机四台,较少。
三:高里台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学科结构失衡。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体音美器材几乎没有,教室破旧,缺少教学辅助设施和运动场地。各功能室不全,只有一台计算机,四:文庄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文庄小学位于胡堂乡文庄村西200余米,是一所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建筑面积不达标,操场面积较小,而且学校各功能室不健全,实验、仪器、音乐、美术器材等几乎没有,计算机只有一台,这些均不达标。
五:张营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张营小学位于胡堂乡张营村北200余米,是一所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建筑面积不达标,操场面积较小,而且学校各功能室不健全,实验、仪器、音乐、美术器材等几乎没有,计算机只有一台,这些均不达标。我校有9名教师,但其中两名教师即将退休,一名男教师,身患5、6种疾病,勉强能上课。
六:阮堂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
阮堂小学位于胡堂乡阮堂村,是一所比较落后的农村小学。学校各功能室不健全,没有实验室,音乐室。实验、仪器、音乐、美术器材等几乎没有,计算机只有一台,这些均不达标。目前我校只有一、二年级两个班级,四名教师。
七:东郭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东郭小学校舍均为D级危房,无操场,教师少,各方面准备不充分,共两班,每班班额在10人左右,而且学校各功能室不健全,比
如实验室、仪器室没有,实验器材奇缺,计算机只有一台,这些均不达标。我校虽有4名教师,但其中两名女教师不会电脑,一名男教师今年59岁,身患七、八种疾病,我本人确实力不从心,希望领导体谅。
八:靳马头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1:体音美器材短缺无专任教师 2:功能室不健全 电教器材少 3:电脑只有一台
九:秦庙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1:辅助用房不够 2:教学仪器短缺
3: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没有 4:体音美器材短缺 5:学生少,资金流失。
十:刘楼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存在的问题
刘楼小学占地面积小,建筑面积不够,无操场,学生不能充分活动,而且学校各功能室不健全,比如实验室、仪器室没有,实验器材奇缺,计算机只有一台,这些均不达标。
胡堂乡中心学校
2013.3.4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措施
如何解决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及城区择
校问题
董庄小学 虽然近年来义务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各地起点不尽相同,发展的差异性逐步凸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本来就存在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一、存在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学校布局、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
(一)学校布局不均衡。“普九”期间,村村办学,基本解决了“人人有学上”的问题。随着人口出生下降,生源逐年减少,一些地方教学资源闲置,部分学校成班率低。
(二)师资配备不均衡。一方面教师编制总额超编,另一方面农村边远学校和乡镇薄弱教师短缺。主要原因一是教师流动失衡。农村学校条件差,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只得向社会上招聘代课教师。教师工资财政直拨个人账户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调控手段弱化,年轻教师稍有成绩,村小的就流向镇中、镇小,镇中、镇小的优秀教师又流向县市城区,“掐尖”和自由流动现象严重。二是学科结构失衡。体、音、美、英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在村小等薄弱学校尤其突出。三是年龄结构失衡。乡镇中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要求。
(三)办学条件不均衡。经过“普九”时的突击建设及后期国家专项资金的拨付,一部分城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改善,但农村中心小学和村小条件十分落后,条件简陋,教室破旧,缺少教学辅助设施和运动场地。
(四)学生分布不均衡。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由过去“有学上”到要上个“好学校”。农村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学生流向优质学校。一些资源优质的学校无序招生、盲目扩班,助长了 “择校风”。有的学校学生过多,班额过大;有的学校生源不足,开班不齐。
(五)教育投入不均衡。在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体制下,教师工资、教育工作经费及“普九”债务等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压力,农村税费改革后更是雪上加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公共财政体系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难以建立,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的投入明显不足。
二、解决的措施
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在教育领域的反映。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规划是前提、学校布局是基础、师资配备是核心、资金投入是关键、政府重视是根本。
(一)推进新一轮布局调整,实现农村中小学校合理分布。
按照“小学就近适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尽快修编规划,进行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使之与城镇发展、人口结构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县市城区学校重点完善布局规划;各区镇处场重点建设好每镇一所初中、一所镇小和服务万人左右的农村中心小学,形成以镇中、镇小为主
体,中心小学为基础,极少数村级低年级教学点为补充的学校布局;确定永久性保留学校和过渡性学校,建设一批寄宿制学校,整合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推进。
(二)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分步缩小城乡差距。
坚持以发展求均衡,分层级、分阶段逐步改善办学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达到区域同标、城乡同标。鼓励和提倡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学校,原则上每个乡镇建设一所标准化中学和一所规模在1200-1500人左右的标准化小学,提高学校装备水平,配齐教学设备,教学器材,完善功能用房及设施;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解决学校服务半径大,学生上学难,特别是留守学生管理难等问题。
(三)建立管理和保障机制,促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
改革现行的教师调配方式,建立政府管编制、教育部门管配置的机制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保障机制。一是教师编制直接核定到学校。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不合理、学校规模小、成班率低的特点,合理核定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适当放宽镇以下中心小学和村小教职工编制;对中小学老师编制实行有增有减的动态管理,一年一核定。二是积极推进校长聘任制和轮岗制。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的行政级别,建立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校长定期交流制度,有计划地从优质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充实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领导班子。三是实行青年教师下派制。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新招聘的教师,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新调入城区的教师,先安排到城区薄弱学校任教;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和评先表模,要
把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经历作为必备条件。四是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以乡镇为单位,建设教师公寓,以成本价出售给教师,实行集中居住,解决农村教师安居问题;适应教师流动需要,建设周转房,解决教师临时住房。
(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增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投入政策,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的投入。一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标准,城乡教师同等待遇,并适当向农村学校倾斜。二是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做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财政每年新增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和城镇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确立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学生走的投入思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统筹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工程、义务教育工程、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校舍维修长效机制等项目和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捆绑使用。要吸取“普九”达标的经验教训,注重建设质量和长远效益,避免重复建设。
(五)改革招生管理和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资源均等分配。
解决学生择校问题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试金石。要以高中招生为杠杆调节初中学生生源,把握招生导向,改变把优质高中录取学生数作为衡量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标准的做法,将优质高中的招生计划按比例直接下达到所辖的初中学校,并实行高中学校平行发展。对城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严格
落实划片招生,控制规模,电脑排位,随机编班,促进学生就近入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择校的问题。
第三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A study abou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ing development
杜东东
Du-dongdong
(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摘要] 本文首先对导致义务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探讨,之后,文章站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对国内多数论者所认同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进行了解读,认为,我们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拿取—给予,即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公平”处理(而不是绝对公平的处理)。只要拿取—给予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小于给予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这种拿取—给予就应该持续进行,直到税收中同等资源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与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相同为止,否则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将不会达到最优。最后,作者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途径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Abstract: First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asons which caused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mbalanced development.Then, the article stands in the 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angle, debate upo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heory which is identified with many scholars, believes that we should carry on the taking-giving process in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reasonably.This is a scientific way of distributing the education resources fairly(not absolutely fair processing).So long as the superiority groups' negative drive which depends on the taking-giving quantity in revenue is smaller than the vulnerable groups’ positive drive which also depends on the taking-giving quantity in revenue, this kind of taking-giving process should continue to be carried on until the negative drive equals the positive drive, otherwise the overall society's welfare level will not be able to achieve superiorly.Finally, the author has carried on the certain ponder to the way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关键词]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社会福利最大化
Key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balancing developmentsocial welfare maximization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不仅是单个家庭的事,它还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等原因,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日益凸显。这严重伤害着人们的教育公平理念,侵蚀着人民的福祉与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很多论者也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讨论。本文站在教育经济学的角度,对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与均衡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探究,以期能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及实践提供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缘何产生: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问题的凸现
(一)义务教育发展的区域不均衡
义务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主要是指,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东、中、西部义务教育发展之整体状况的差异。东部地区经济普遍较发达,基本实现了“普九”,有不少中小学,校园建筑豪华,办学条件优越,各种先进设备与设施甚至连大学都望尘莫及。与此同时,中、西部落后及边远、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政府财政困难,投入义务教育的财、人、物等比较匮乏,不少学校办学经费紧缺,教育条件缺乏保障,一些学生时时面临失学的困扰。
(二)义务教育发展的城乡不均衡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差异而言的。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城乡教育经费投入差距较大;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的生均教育经费是农村小学的1.86倍,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是农村小学的1.71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农村小学作者简介:杜东东(1981.12),男,上海人,教育学硕士,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的3.89倍。2001年我国国城镇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是农村初中的1.93倍,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是农村初中的1.68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农村初中的3.24倍。其二,城乡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差距较大。据调查,中西部农村有38%的小学、46%的初中课桌椅残缺不全。有许多学校的实验课没有条件开设,也缺少基本的图书资料,更不要提电脑、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其三,城乡受教育机会存在严重的差距。我国大中城市与城镇已于1995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但农村中至少有1/4的小学毕业生未进入初中学习。
(三)义务教育发展的校际不均衡
义务教育发展的校际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同一区域、同一城市中,学校之间的发展差异上。虽同属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学校与学校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那些实力雄厚的重点校得到政府的重点支持,享有较高的声望,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而那些非重点学校无论是在教育质量、办学声誉上,还是在办学设施和经费数额方面,均无法与重点学校相比。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系列教育资源配置的政策倾斜上。例如,在教育经费方面,重点学校的经费由省(市、自治区)直接拨款,并且按照较高的标准改善办学条件,充实教学设备;在师资方面,选择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重点学校任教,增加高级教师和骨干;在招生方面,允许重点学校择优录取新生;在课程设置方面,城市重点小学在3年级起开设外语课等。与重点学校相对照,大部分城市还有20%~30%的薄弱学校。
对于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而言,无论是哪一种非均衡,区域的、城乡的抑或校际的,它最终都将不同程度地威胁着“教育机会均等理念”。这也正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产生的逻辑基础。所谓教育机会均等一般指,学习者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机会均等:第一,起点均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第二,过程均等;即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多。第三,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结果均等不是说人人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他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给他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
二、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原因探析:一个独特的视角
(一)对一些论者观点的呈现
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且基尼系数拉大
2.区域间教育投入的差异
地方政府是教育投资的主体,地区间财力差异直接造成了教育资源优劣差异。东、中、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2001年东、中、西部教育经费支出额之比为1:0.41:0.26,东部地区教育支出是西部的5.4倍。
3.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
我国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整体上是分割的,教育经费向城市倾斜,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4.有效供给不足,支出结构失衡
有效供给不足是指,尽管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教育经费总规模呈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从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看,我国教育投入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支出结构失衡是指,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经费支出一般呈宝塔型结构,即在分配教育经费时,优先满足初、中等教育发展的资金需求,在此基础上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我国目前在初、中等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将本来有限的教育经费大量投放在高等教育领域,这些年来,“在与国际接轨,办世界一流大学”的思想支配下,中央和省把本来就不多的教育经费投向高等教育,特别是给少数几所高校大量输血,使得我国高教投资比重偏高,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高于发达国家,造成教育投资结构错位。
5.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不完善
200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格局,然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中政府分担主体的重心仍然偏低,中央和省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中承担的财政责任明显不够,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未能对各级政府提供各项资金的基本责任作科学合理的划分。
„„„„„„„„„
(二)从高等教育需求的角度对义务教育需求状况的考察
1.高等教育需求第一阶段博弈:一般高等教育需求纳什均衡的形成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是精英式的,高等教育的收益较为可观,很多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收益可谓垂涎欲滴久已。这种社会心理一经形成便具有一定的惯性。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然而,高校毛入学率还不高(2005年达到了21%),升入大学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在传统社会心理的影响下,一般家庭可能会认为,接受高等教育仍旧是令人向往的,接受哪怕是一般的高等教育总比不接受要好。每个家庭都这样想,结果形成了高等教育需求第一阶段的纳什均衡,如表1-1:
表1-1 二人一般高等教育需求博弈
2.高等教育需求第二阶段博弈: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纳什均衡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还不完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收益有着较大的差异。站在家庭的角度考虑,为了追求优质高等教育的经济或非经济收益,其很容易形成一种预期,即接受优质高等教育而不是一般高等教育成了占优策略,每个家庭都这样选择,结果形成了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纳什均衡局面,如表1-2:
表
1-2二人优质高等教育需求博弈
3.据上可知,甲与乙对高等教育资源的追求最终形成了一种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的纳什均衡(需求价格弹性为零)局面,而且,这种均衡将层层向下传递,最终形成了人们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追求的纳什均衡,其中包括义务教育资源。因为能否追求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要对其前几乎任何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人们对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追求的纳什均衡说明了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需求价格弹性趋于无穷小,即无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价格怎样变化,其需求量都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正是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一隐蔽力量加剧着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三、正确认识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与均衡问题
(一)立场不同观点不同:我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立场
不同主体由于立场不同,会对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状况作出不同的判断。例如,弱势群体可能会认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是对自己的伤害;是对教育公平理念的亵渎;是对自己教育权利的剥夺。强势群体可能会认为,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状况是“及时雨”,满足了特定群体的需要。政府可能会认为,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如果过渡,将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如何认识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问题呢?我们应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呢?这是科学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一个基础。
我认为,我们应该站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立场。我们不应该把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一棍子打死。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都需要激励,只有这两个群体的积极性都得到调动,或者对一者的负向激励小于对另一者的正向激励时,社会福利才会不断趋向最大化。公平向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育公平也不例外。强势群体、弱势群体都是纳税人,对一个人的给予事实上是对另一个人的拿取,会消弱被拿取者的积极性,从而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只有当对一个人的拿取的负向激励小于对另一个人的给予的正向激励时,我们才应该生产相应的制度安排以实现这种双向激励,从而获得它们正负抵消后的剩余,从而增进社会总福利。(对一个人的给予事实上是对另一个人的拿取,这里的拿取
量等于给予量。尽管是同一个量,但其对于不同的群体却有着不同的效用,有着不同的激励。这也正是为什么科学的公平制度安排会产生效率的原因。例如,同是一块钱,它对于富人而言,负向激励很小,但它对于一个穷人而言,却有着很大的正向激励作用,这种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抵之后的剩余就是一种公平制度安排的产出。)
(二)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的危害:降低了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当前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追求较缺乏弹性,即无论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都极度渴望追求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然而,由于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在经济等各方面的基础不同,他们追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能力便不同。自然状态下,强势群体将被很强地正向激励着,而弱势群体则被负向激励着。例如有的弱势家庭由于争取不到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会想,反正上不了重点高中了,那就别上了,因为上了非重点高中很难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甚至一般高等教育资源,投资收益偏小。结果是,孩子的命运过早地(学前教育阶段)被能力之外的因素决定着。这对于整体社会福利是一种损失。
(三)我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解读:合理地拿取—给予将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
通过查阅文献,我发现,大多数学者所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当然,我不是不赞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只是不赞同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理解。在我看来,这是绝对平均主义在教育中的抬头,是不现实的。就算政府愿意并且有能力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各类学校办的均衡划一,但只要没有达到均衡划一的优质,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还是会在私人市场中形成。因为正如我们上边分析的,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有着极其缺乏弹性的需求。
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地拿取—给予,即对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的“公平”处理,因为它会产生效率,从而增进社会福利。只要拿取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小于给予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这种掠夺—给予就应该持续进行,直到税收中同等资源量对于强势群体的负向激励与对于弱势群体的正向激励相同为止,否则整体社会的福利水平将不会达到最优,这也是我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内涵的理解。我们也可以用图形揭示。
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途径的几点思考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远非资源量的简单投入,它更是一种制度变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单靠大量投入可以实现的,因为在当前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需求极度缺乏弹性的情况下,就算政府把全国的义务教育办到整齐划一的水平,只要这种水平不是整齐划一的优质,相对强势的群体就总会想尽办法追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私人市场将难免出现。
正如我们上边所说,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是因为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需求形成了一种纳什均衡局面,而人们对优质义务教育资源需求的纳什均衡局面又是由于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的纳什均衡所导致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高等教育问题。认真分析导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需求纳什均衡出现的原因。力争通过一种制度变迁的方式,化解这种恶性竞争。我们更应该关注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理论中的“质”,争取使高等教育在“质”与“量”两个方面协调发展。
(二)上移政府主体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中的重心,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2003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然而,不同县、不同地区之间的投入差距过大。一些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中政府主体的重心偏低,这越来越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的新《义务教育法》打破了我国自2001年实施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建立了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制)、县三级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我是比较赞同这种观点的。
(三)义务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需关注
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投入还有待于加强。然而,就算国家在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投入与国际水平持平,这种投入就一定能够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吗?我想资源的使用效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不仅需要重视“硬件”建设,更需要“软件”更新,更何况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因此,我们就应该比其他国家更重视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艳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2] 边德明等.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年11月20日
[3] 聂劲松等.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与对策[J].文史博览.2006.5[4] 朱世云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高就低”[J].湖北教育.2006.10
[5] 曾满超等.中国义务教育资源利用及配置不均衡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5年第2期
[6] 翟 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7] 曼昆(美)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8] 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2
[9] 杨龙.政府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
作者介绍:
姓名:杜东东 教育学硕士
地址: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
邮编:201620
联系电话:wxpddd333@163.com.021-67790382***
第四篇:尹堂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尹堂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插花二学区尹堂小学 二零一四年七月
尹堂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我校在颍东区委区政府、颍东区教育局的支持和关怀下,在二学区中心校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办学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积极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现就我校有关迎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校位于插花镇东12千米,服务范围为尹堂和朱楼两个行政村。属于农村小学,学校现有六个教学班,学生261名,专任教师10名。学校占地面积495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9平方米。近年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一直把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作为普及义务教育奠基工程来抓通过努力,目前我校办学条件已基本适应义务教育要求。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自查情况
近几年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学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颍东区教育局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评工作动员大会,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了教师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创建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及时纠正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达标情况
(一)统筹管理
我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的通知的精神,制订了我校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机构并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查、有人抓。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应的评估考核制度。
(二)教育经费
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严格按有关政策拨付,并逐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义务教育免收教科书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学校办学条件
我校2010年新建了教学楼,2013年重建了厕所,修缮了围墙;学校有校门、围墙、旗杆、校牌、厕所等,周边环境良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充分利用墙壁标语和宣传橱窗、广播等舆论工具,强势宣传,进行监督,坚持日检查,周汇总,月初评,期未总评评价机制,从点滴做起,彻底实现“视线内无脏、乱、差”,促进学生行为规范,语言文明,教师敬业爱生,学校注重德育教育实施,礼仪教育特色更加明显,社会声誉逐年提高。
(1)学校占地总面积4950平方米、生均19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1680多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249平方米,生均约5平方米,学校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基本符合学校办学标准。厕所80多平方米,12个蹲位,教师有2个办公室和专用办公桌椅.(2)学校设有一个农远工程室,学校有教学用电脑2台,但是学校没有开通“班班通”,使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学校配有图书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行政办公室各一间。图书室内,现存图书近4000册,生均图书15册。仪器室、实验器材已招标完成,即将配送到依位,办公设备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
(4)学校操场尚不能使用。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名,其中大学本科学历6名,专科学历1名,中师
3名,中级职称3名,全体教师具备相应教师资格,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全体教职工都在教学第一线,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这是一支业务能力强,安贫乐教,甘于奉献教师队伍,一直保持着良好工作作风,且工作成效显著,深受家长赞誉。
2、学校有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以及教师实际情况,每个教师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予以指导规范自身行为,落实自身发展规划目标同时学校制订了校本教研计划,建立健全了校本教研制度,坚持每学期至少四次全校性专题性校本培训和教研组每周业务培训,效果明显。
3、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问题。
4、“比教学、访万家”工作实现全覆盖,工作形成常态化。学校校长带头参与“比教学、访万家”工作,所以领导和教师都参与教学比武活动,每名教师都能做到比教学经常化,听课、评课常态化。全体教师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每位教师每学期能做到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家庭至少走访一次。
5、我校制定了《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绩效考核程序规范,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五)、教育教学质量
(1)学校以“有效教学”为主题,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革,完善优秀教师开放课堂制度,引导教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学校教务处落实月检查制度,经常性地对全体教师备、教、改、辅等情况进行检查,学校规定每位教师写好学情分析和教学反思。同时做好期中、期末测评工作。改进对教学秩序、坐班、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加强与学生的座谈,进一步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水平的意见,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落实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扎实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切实保证学生的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4)学校班额控制在40人以下,没有开设重点班,特长班。学校教师不在校内、校外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形式给学生有偿补课,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家教补习班。也不强迫、诱导或暗示学生到指定地点购买指定的教辅资料。不推销课外辅导材料和报刊杂志或自行编印学习材料组织学生购买。
(5)认真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本学期,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教师必须上一节示范课,由本组教师听课,评课,提出改进方案,以此来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6)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本学年年初在校学生数26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 0%。
(7)学校一如既往地重视对学生体质的监测工作,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格健康检查,每个学生都建有健康成长档案。
(六)、关爱特殊学生群体
(1)学校建立留守学生关爱制度,留守学生档案齐全,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关爱措施并落到实处。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82名,其中女生96名,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读书,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安心在外,我校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建立了准确完整的留守儿童信息,包括其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方式,留守儿童的成长记录袋。二是定期家访和通话,向留守儿童父母汇报留守儿童在校表现,向监护人了解留守儿童在家情况。三是对口帮扶。让每名教师帮扶两到三名学生,关心他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心理。
(2)学校服务范围内残疾儿童入学率为100%。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存在问题
1、操场达不到规定要求,体育器材配备严重不足,学生课间活动、体育课受到限制。
2、小学按国家标准普通教室还不够用,还有音乐教室、美术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有待建设。
3、学校按规定的配备标准为学生配齐舒适的课桌椅还有待实现。
今后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加强教师的合理流动,让所有的教师有紧迫感和危机感。
5、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项目投入,真正做到城乡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均衡。
插花二学区尹堂小学
2014年7月
第五篇:吴堂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吴堂小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你们好!首先我代表我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灵璧县娄庄镇吴堂小学,占地面积1026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85平方米,学校现有4个教学班,本期在校学生112人。校长、副校长各1人(全部参加过校长岗位培训),中层干部4人,在职教师9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6人,专任教师学历均已达标,专业结构配置基本合理。现有教学楼一幢,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区划清晰,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均达100%。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情况:
(一)普及程度:学区吴堂、双任、双张等3个村,人口近7千人。1、2015—2016学入学率达100%。
2、本学年初在校学生数112人,一年级招生30人,入学率达100%。辍学0人,辍学率为 0%。
3、上学年毕业班人数46人,六年级合格率100%,毕业率100%。
(二)师资水平:
(1)学校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均取得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2)2015—2016全校在职教职工9人,其中取得大专学历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学校下设有安全、卫生、后勤、图书等专人负责,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向上,开拓创新。
(三)办学条件:
(1)学校占地面积10260平方米,生均 91.6平方米,校舍面积685平方米,生均22.7平方米。
(2)学校图书馆中共有1200册,生均22册。
(3)学校有办公用机5台,全部计算机宽带上网,接通远程教育系统。整个校园实现了网络化,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工作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把依法办学、科学管理同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工作中,我们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在中心校的领导下,会同乡村组干部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学区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无学生辍学。保证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辍学率为0。
(二)把安全稳定当做第一要务,办让家长放心的教育。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陈尚伟为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形成了安全工作校长亲自抓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2、层层落实安全责任。每学年都要修订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的责任和工作的具体要求。学校坚持安全工作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把教师奖惩同安全工作进行了有机结合。学校同班主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同家长签订各类安全责任书100余份。学校安全工作真正做到了学校、班级、学生、家长职责明确,齐抓共管。
3、强化安全教育。我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安全教育做到了时时讲,天天讲,常抓不懈。利用教师例会、升国旗等时间及时将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安全工作文件精神传达到全体师生心中,学校按规定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等媒体资源,给师生重温了防震、防火、防汛、防病、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安全常识和逃生技能。我们还聘请法制副校长和镇中心卫生院同志进行法律法规、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4、重视安全防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一是每月对学校的围墙、校舍、电路、教职工宿舍等部位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二是及时消除学生中的安全隐患,及时收缴学生玩具手枪、管制刀具、火柴、打火机等危险器具,对于其他诸如危险游戏等行为实行首遇责任制和值周领导巡查制,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广泛宣传,鼓励学生自愿投保,进一步加大了学校安全工作保险系数。四是多次组织了地震逃生演练、消防应急演练,以防止楼梯间踩踏及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坚持家长联系制度,向家长宣传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每年组织全校性家长会两次,重大节假日放假前,均要向全体家长印发假日安全告知书,确保学生度过安全、有意义的假期。
由于我校安全责任落得实在,安全制度比较健全,安全教育频繁开展,预防措施比较妥当,全体师生安全意识明显增强,所以近年来没出现过任何重大不安全事故。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育人根本、教学为中心、质量为生命,以常规管理为突破口,以素质教育为着眼点,强化管理、优化管理,使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1、抓德育管理,做好管理育人
我们根据《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始终把德育工作摆放在首位,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各班级、各学科各展其长、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制定计划、落实措施,齐抓共管,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一是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常抓不懈。学校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少先大队的作用,组织全校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争当文明学生、争当文明教师、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创建文明学校活动,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二是严格执行升国旗制度,坚持每周一次推荐优秀班级代表国旗下讲话,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5.12大地震后为了培养学生献一份爱心,培养爱家、爱国的情感,发动全校师生捐款,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爱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面对困难的坚忍不拔的精神。
三是加强学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的教育、训练和学习,把德育工作具体落实到思品课、班队活动,渗透到各科教学、各种课外活动,坚持从严、从细、从实、经常抓,抓经常,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以少先队为阵地,以“五爱”为内容,开展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齐头并进。
五是通过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争取家长、社会的理解、配合与积极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根据实际,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召开座谈会,广泛地、诚恳地征询意见和建议,及时归类、认真整理、积极整改,力求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
2、抓行政管理,做到服务育人。
学校健立健全合理的行政机构,目标一致,灵活运转;实行计划决策,稳步推进学校工作;有明确的校风、校训和办学方略,强化师生养成教育训练;完善各种制度,依法按章治理学校;严控学籍管理,控辍保学,禁止择校生,收齐适龄生,培养合格生。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一是立足长远,结合灾后重建工作,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
二是绿化、美化环境,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橱窗、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四是加强广播室建设,保持课余时间有音乐,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
4、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做到教书育人。
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教育教学秩序井然,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检查按课程计划的要求开足开齐各类课程,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国家课程按计划开全开齐,地方课程按要求开设了生活生命与安全每年级每周3课时,学校课程开设有班队会、思维训练、阅读等课程。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是规范教学过程,抓好备、辅、改、考、评六个环节的管理,钻研教材要深,课堂教学要实,作业练习要精,个别辅导要细,考试考核要严,评价评定要全面,每月组织1次学月常规检查,在全区开展得学校管理常规考核中成绩优良,获得好评。严格考勤坐班制度,教师实行签到签退制,坐班查堂制,保障教学时间的投入。
三是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挥学生的特长,组建书法、武术、舞蹈、音乐等特长小组,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四是加强教研活动,积级推动新课改教案,组织教师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上好一节示范课、评好一节公开课、讲好一节观摩课、写好一课好教案、学好一本理论书、做好一篇好论文。严抓平时,细抓定时,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我校在全镇积极开展新课程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
五是优化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效率。营造人尽其力、才尽其用的环境,激励教师能过进修、自学、培训、岗练等,提高业务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坚持“三为主”,做到基础实、思维活、兴趣浓、密度高,既注重“双基”又培养能力。
六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后进生管理制度,努力做到热心、细心、耐心,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所有的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真正做到“两全”,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七是完善考评制度,全面、科学、客观、真实地考评师生的成绩,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以后努力方向
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创新留守儿童管理制度,建设好留守儿童之家,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一套督促、济困、监督、处罚等相关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努力做好学前教育工作。
2、学校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3、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山里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住宿学生能吃得饱、睡得香、留得住,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
总之,学校工作头绪多、任务重,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吴堂小学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