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研究汇报[定稿]
《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研究》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我们牛岭学校位于新密市平陌镇北部,地处四十五里旱龙岗,属丘陵地区,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下设两个教学点(虎岭、大坡)共有教师26人,14个教学班,在校生达400人,我校办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多年来,在各级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与拼搏,在管理方面达到了科学化、规范化,创建了和谐校园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素质教育及课堂教学模式多次受到市教委和中心校的好评,连年被评为平陌镇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现就我校申报的郑州市重点课题做以下汇报工作,我校在2006年申报《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研究》课题,课题申报以来,在市教委、镇中心校正确领导下,我校积极准备,认真落实,按照实验方案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成立实验组织机构
1、成立了领导小组
由校长张进卿同志任组长、副校长王金转同志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导主任、各科教研组长、实验骨干教师担任。
2、成立了学科研究小组
语文组由实验教师张慧玲任组长,数学组由新密市骨干教师康巧红任组长,综合组由新密市骨干教师王晓丽任组长,成员由各任科教师担任。
3、成立了专家指导组
由市教委教科室领导和镇中心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市镇学科带头人担任。
二、拟定了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课题申报以来,我校课题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了多次会议,研讨实验方案,拟定开题报告,本着三贴近原则,贴近我校实际、贴近农村实际、贴近教师、学生实际,发挥骨干教师带头作用并于2006年4月市教委教科室领导在我校召开了《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研究》开题会议,专家领导、实验教师都表了态、发了言,通过会议开展,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热情,激发了广大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信心和决心,对我校整体工作的开展起了极大推动作用。
三、问卷调查,充分准备
课题申报以来,首先在教师、学生中发放调查问卷,看教师、学生对学习方法掌握情况,平时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学习方法,只是靠教师讲解布置作业,被动学习比较多,自己没有自觉性、主动性,自身还没有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教师中虽然有些也知道一些学习方法,但是具体地说运用了什么方法,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还是含糊不清,自己对学习方法还是一知半解,备课只注重教、不注重学,时间型、功夫型教师比较多,科研型教师很少,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比较苦,教师上课比较累,学生能力提高缓慢,针对此状况,因此有必要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强化方法指导、着重效率提高”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用先进理念武装每位教师头脑,用科学数据促使每位教师进步,使教师和学生负担得到有效减轻,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四、狠抓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在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校狠抓理论学习,先后花费了三千多元购买有关学法指导书籍,从网上搜集有关学法指导内容,教师订阅报刊杂志,学生订报纸等办法,促使资料准备充分,在学习形式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紧扣学法指导,先学习教育新理念,再学习学法指导的方法意义途径等,要求教师学有记录,记有心得,思有体会,学有效果,在此基础上,与市教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号召全体教师人人学习教育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教育日记;其次是派人到市直三小、郑州大学路小学洋思中学等兄弟学校参观学习,获得经验,以感性认识充实理论知识;三是请专家作学术报告,传授最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等,通过本阶段学习,教师们思想观念得到较大转变,在学法指导认识上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对于下一 段全面实施阶段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全方位贯彻落实,提高研究效果
思想转变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针对前期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课题研究落实工作中,充分发挥教科研先导作用,采取学校大型教科研活动和各科教研活动相结事,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组成员起带头作用,在三年研究工作中,共开展大型科研活动18次,学科教研活动95次,每期定出专门研究时间,每次不少于2个小时,同时有组织地带领教师出外听专家报告30多场次观看特级教师课堂教学150多节,参加省市优质课比赛观摩80多场次,参加市教委、中心校优质课、基本功比赛30人次,在学生中开设学法指导讲座,每周不少于两个小时,经验交流10次。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校着重制定了责任与措施,包括课题组成员,学科教师、学生的责任和措施,结合学生特点,分层实施学法指导,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教师平时备课着重四点,一是备学法指导内容,想一想学生应用什么方法学好这一节要讲的知识,做到既讲知识,又传方法;二是想一想最近一个阶段讲了多少知识,怎样指导学生把知识巩固好;三是想一想这学期应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形成什么样的习惯,今后怎样完善和发展等;四是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哪些好品质,如何改进自己学法指导等等。
教师经过认真研究讨论达成共识,课题组成员以备课组为单 位,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进一步研究探讨教学方法、手段、设计学生活动,制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
课题组在学校领导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自始至终进行听课,进行大型听评课活动,教师间互听互评,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赛课活动,依照课题实验的环节、过程去探讨,按照课改的标准去要求,重点在落实方法指导、效率提高,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三抓活动,与我校“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着重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培养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抓预习—强化自学能力指导。强化自己主动提前学习、提前预知、听讲有目的性。
(二)抓课堂—强化学习能力指导。一是抓课堂行为:要求学生做到五点,两眼中间看,两耳仔细听,用脑深入想,动手规范写,大胆多发言,以五句话要求每位学生较好的规范了听课行为;二是抓课堂笔记,记重点要点自己混淆地方及时记下来,便于复习理解记忆;三是抓课堂语言,课堂教学中用训练学生“说”来训练他们“想”,指导讲清楚,帮助想清楚。
(三)抓复习—强化总结能力指导。
通过三抓行为开展,学生听课行为得到了规范,教师教学态度得到了端正,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文方面,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阅读教学特点,引导学生采用 “自读、思考、议论、再读”方法渗透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读感悟: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初读课文,带着问题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在熟读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并探究问题;议论交流问题充分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再读升华: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升华对课文理解,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重点进行思维训练方法的指导,因为学生作文难写原因重点在于没有想清楚,思维没有打开,或不会思考,指导作文时重点强调先说后写,学生想清楚了才能说清楚。因此,思维训练指导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思考意识,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首先是唤醒“我要学”的欲望,其次是着重方法训练,如开拓学生思路,统一写作题目,灵活选择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交流形式;启发指导学生灵活运用表达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抓住事物本质,表达自己思想。这样指导学生作文,教师讲的少了,时间长了,学生便能自由分析,自由表达。
数学方面重点强化了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练习针对等方面指导。引导观察,强化观察指导。观察是进行有条理地多方位地观察;指导口述,强化语言指导,平时不断训练学生说话勇气,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质疑,训练学生说清解 题思路,完整叙述得出结论全过程,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动脑动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得到加强;启发思维,强化思维指导;精心设计练习,强化练习指导,练习时着重关键点,缺口点,强化指导。
在计算能力方面采取以下几点指导方法:
①让学生走上讲台上课②让学生积极参与编题③让学生学会反思,自我改正,通过不断指导学生计算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英语教学方面,针对单词记忆较难,学生不爱上英语课,采取以下办法:
集中注意力,有意记忆方法;激发兴趣,轻松记忆;启发思维,联想记忆;读写结合,协调记忆;归纳整理系统记忆。学生记忆力明显得到提高。
在口语表达方面,针对学生不敢说,怕当众说,怕出错,采取激发表现欲,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课外活动,创造口语练习机会;听说读写训练相结合,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强化记忆,指导口语交流,学生从不敢说到想说、愿说,从怕英语到喜欢上英语课,我校英语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11月份,全镇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同时吸引周边兄弟学校随后又不断到我校参观学习,英语教学在全镇起到了辐射、引领作用。
六、研究成效
(一)学法指导研究使我们找到了一条提高教与学效率的路子,有效推动了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工作,达到了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目的,把学法指导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相结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双向发展,能力提升,课下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召开主题班会,举办讲座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普遍提高。
(二)形成了良好学习习惯,据统计,现在高年级学生中80%以上同学重视并进行了预习,85%的同学上课能认真听讲,学习主动性有较大提高,有复习习惯占80%,有学习计划的占65%,有总结习惯的占60%,学生在学习上基本实现了五个转化:即学习态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习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学习渠道由单一向综合转化,学习行为由教师监督向自觉规范转化,学习过程由注重背诵向创造性学习转化。
(三)本项课题研究体现了新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业成绩的进一步都有明显效果。
(四)多数学生掌握了科学学习方法,如学生认识到预习可提高学习效率、规范听课行为及时复习可培养自学能力,许多学生形成了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有 利。
(五)促进了教师观念转变,教科研能力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平时不断开动脑筋,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处理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讨,观摩,上优质课,汇报课等形式,学校教师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并带动了学校其他教师参与教科研热情。
三年的探索实践,我校成效显著,教师们撰写教科研论文水平进一步提升,努力写反思,谈体会,争相展示交流,有三位教师被评为郑州市骨干教师,实验教师张慧玲被评为新密市首席班主作,有四位教师成为郑州市小语(小数)研究会会员,有五人获新密市优质课奖励,有两位教师被评为镇学科带头人,教科研论文有50多篇获奖,其中,获省级奖励21篇,郑州市奖励15篇,新密市19篇,有两篇教科研成果获奖,2007年10月全镇课堂教学模式现场会在我校召开,2008年2月在作文指导报小记者征文活动中,我校征文获奖23篇,其中两篇获特等奖,王梦鸽同学的《家乡的传说》还现场作了典型发言,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在英语口语比赛中,我校有25人次获奖,在2007年,我校荣获新密市标准化学校称号,学校教学成绩多次名列全镇前列,连续三年被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我校开展的《农村小学生学法指导研究》历时三年,成效显著,通过学法指导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学法意识,学生不同上程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 效率,教师在课堂上主动渗透学法指导,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校此课题研究还很不完善,在此,我敬请各位专家领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保证,在今后工作中更加努力,进一步强化管理,规范行为,强化指导,着重落实,以利我校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学法指导研究中,由于条件限制,加之现有教师素质状况,在研讨中仍有许多困惑需敬请各位帮忙解决。
如何在课堂40分钟内有效进行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与因材施教如何有机结合;
农村学校在现有师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有效进行学法指导;
包班教师如何更好地实施学法指导。
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高家店小学林云平
针对《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观测与分析》中的问题,我开始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润滑剂”,它能推动学生从课外有益读物中去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我从以下几点入手:
1、创设情景。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比如,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诉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组织参观新华书店、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让学生感受到书海浩瀚和读书之乐趣,从而激起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
2、交流展示。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采用了交流展示的方法,比如“一人一条新闻”、“一人一个故事”、“一人一篇演讲”等,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知的大事要闻、奇事怪物、民情风俗、自然风光等说出来;其次每学期不定期地搞一二次书面交流活动,比如优美片断摘记汇展、读书笔记结集、好作品推荐会等。这些做法,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适当激励。给予学生以适度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一是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在稳定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二是有利于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以便采取一些分类指导的策略。评比激励可从两个层面进行:一个层面是评“作品”,即开展读书笔记、“采蜜集”等书面作品征集评比和“新闻发布会”“故事演讲”等口头作品比赛活动,选出优秀的“作品”,分别颁发不同等次的证书和奖品;另一个层面是,在期末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表现进行综合考察,评比出不同星级的课外阅读活动积极分子。这样,既可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又可以激励其他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拓展阅读时间
1、每天一刻钟。让学生通过阅读收集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新人新事等内容,在班上与同学进行口头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发言胆量,提高了其口头表达能力,又促使学生更好地去阅读书籍。
2、安排专业课时。课外阅读课一般有五种类型:读物推荐课、阅读辅导课、读物欣赏课、读物汇报课、读书笔记辅导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保证每周不少于一课时,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三)强调阅读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阅读方法是人们为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而在阅读过程中所采用的阅读行为方式与手段的总和。阅读主要是一种感知过程,所以阅读方式本质上是关于感知与思维的方法。
1、指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习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篇以后,可以布置学生找这些诗人的生平事迹的文章和其他名篇名句去读、背;读了《爬山虎的脚》,布置学生找叶圣陶的其他文章来读。如读了《金色的鱼钩》,让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文章来读。如要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提前指导阅读《安徒生童话选》。在学习《窃读记》
之后,让学生读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向学生推荐鲁迅的其他作品。
2、指导学生阅读有价值的书。
小学生阅历浅,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教师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好书,可以读;哪些书不该读,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鉴别什么是真正的美的能力。选好书,首先应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来确定。如低中年级学生适宜读图文并茂的短文。其次,要有教育性,读物应对儿童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第三,要注意广泛性,体裁要广泛,小说,诗歌古诗寓言童话科普读物等,第四,要有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喜闻乐见的。罗曼·罗兰曾说:“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为了给学生选好读物,教师要博览群书,这样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
3、指导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1)细读法,既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2)粗读法。主要针对一些长篇的书籍,例如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教材中节选了一些中外名著的各种章节,在指导学生阅读原著时,要求可放宽,只作走马观花的浏览。这种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比较轻松,而且文艺作品故事性强,有很大的吸引力,阅读速度自然加快,读后掩卷而思,也有不少可回味品评的东西。(3)快读法,即不发音、不辩读、不转移视线,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其特点是快,要求读得快,理解得快。
(4)选读法。要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来读,读时做到目光只扫描最关键的词句只取所需,以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迅速捕捉所需信息的能力。
4、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用在课外阅读中能够使学生“积蓄丰厚”。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精彩的段落,可以摘录在本上,自订报刊、杂志、可剪贴,随着年级的增高,能用自己的知识去审视、评判,就可写读书笔记,总之,伴随着思考的读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可坚持让学生每周做两篇读书笔记,记清所读的书(文章)名、日期、主要内容,摘录重要的句、段,写出自己的感悟、联想,这样把读书和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所做的笔记,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进行交流。有时还让学生给文字配上插图,更增加了兴趣。在指导、交流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切实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5、指导学生活学活用。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应引导学生把内化吸收的知识通过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运用到进一步的阅读和写作当中去,做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读写迁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被誉为智慧之源,课外阅读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资源。而且实践证明,开展课外阅读正是语文教学“开放搞活”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构建“大语文”教学的良好环境,积累和构建小学生的文化。作为教育者,应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做出正确的指导,探索一条科学性的思路。诚然,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法绝非坦途一道,如何在千头万绪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需要我们戮力以同心,上下而求索,共同去研究。
2013/7/5
第三篇:小学生学法指导经验交流材料
小学生学法指导经验交流材料: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三、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是“学习”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再大的能耐也无法发挥。因而,再繁忙的学习,也不可忽视放松锻炼。有的同学为了学习而忽视锻炼,身体越来越弱,学习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样怎么能提高学习效率呢?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实施方案
黑 龙 江 省 教 育 学 会
“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实施方案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 课 题 类 别
一般课题 研 究 领 域
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韩国财
张宇宏
孙刚 申 请 单 位
林甸县鹤鸣湖镇中心小学 申 请 日 期
2016年12月12日
起 止 年 月2017年3月1日—2020年7月30日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我们也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长时间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很大程度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
2.我校从今年三月份开展了课外阅读进课堂的活动,每周利用2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认识观。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没有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4.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回家后,没有了阅读的氛围,又没有良好的习惯和有效的督促,造成了课外阅读跑皮子的的现象。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在国内外普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国家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都提出应当重视学生对读物的的反应、鉴别、批判和评价;自觉地通过阅读去参与社会。相比之下,我国的阅读教学目标则是更多地集中在要求学生对于读物客体的精确理解和背诵积累上,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代学生生活在国际风云变幻、大变动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观念的变革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因素的多元化趋势的增强,都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促进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的表层上,而应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学生于语言习惯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获得个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形态中阅读将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日常活动,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主人,当今的小学生来说,必须具备更广阔的常识层面,具备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才能更快的获取信息,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形态变化,所以,摸索出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势在必行。
三、概念的界定
农村小学:指县城以下的乡镇小学,条件比不上县城,但好于村屯小学
课外阅读:一方面指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以外的读物;另一方面指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以外的地方课程设置。
动,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观察、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
4、开展“阅读导读课”、“阅读交流课”、“阅读汇报课”等课型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活动,并撰写论文,完成教学设计集、反思集等材料的收集工作。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20.3—2020.7)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九、具体措施和保障条件
组织保障:成立强有力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且分工明确
课题负责人:韩国财(全程监控课题研究的动态,负责科研经费的划拨)
张宇宏(指导课题研究,把握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方向)
孙 刚(负责课题方案、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研究)
副组长: 刘占久 赵忠富(对教师研究过程的指导,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组 员: 张静 宋敏 杨俊军 牛秀敏(开展课题研究,参与修改方案,积累第一手资料)
学术保障:邀请林甸县教育学会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给予理论和实际的指导。课题研究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从事实际教育工作多年,曾多次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覆本率保障:多方筹措购买相关书籍,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与县城兄弟学校结对子,向他们借阅相关书籍,为项目研究提供了覆本率的保障。
经费保障:学校投入120000元进行此项研究。措施保障:
1、时间落实。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2节课外阅读课,指定一定量 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落实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指导落实。选好读物,上好阅读指导课、交流课、汇报课,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
十、预期研究成果
A、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研究报告 B、论文 C、教学设计D、教学反思 E、教学随笔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鉴于此,笔者认为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怎样?我们又该怎样切实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也“得益于课外”?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整本书”。课标中,还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这一研究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新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应以唯物辩证的观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来研究、扶持它。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推动新课程发展的过程,也是推动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完善、规范的过程。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读” 为“我要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三、研究目标、内容及方向
1、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培养广泛阅读的兴趣,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2)能在课外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
(3)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营造书香氛围,提升校园文化。
2、研究内容(1)课外阅读的指导 ①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教师、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引导,引领他们走到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去。根据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欣赏能力,从阅读童话、故事、诗歌等开始,以鼓励为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由于地处农村,信息较城市闭塞,孩子平时很少外出,家长也很少光顾书店,即使到了书店,面对包装精美的书,也不知怎样去选择适合的书籍。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过深、过古、过洋的读物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而且会把学生引进死胡同。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我校孩子的阅读水平,推荐学生读一些童话、寓言和一些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本课题研究人员将对课外读物进行筛选,推荐给学生。
③指导课外阅读的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指导学生掌握精读、泛读;并做到以下两个结合:课外阅读应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在课内阅读时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感悟文本的美,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并指导学生记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说话相结合。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所读的文章的大概故事情节描述一下。(2)课外阅读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与学校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外阅读活动的效应。
①读书笔记交流:每月月末让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月课外阅读中所作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并进行评比。
②阅读才能展示:利用读报课的时间,每次安排一位学生为大家读一篇最近阅读的佳作。
③结合学校活动,如 “2+2”项目、“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读书读报活动”等,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并让家长参与到其中的一两个活动中,转变他们的观念,使他们能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3)建立读书会,发挥品牌效应
为了提升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培养孩子主动阅读的兴趣,给予孩子更多的阅读机会。我们将在学校以会员制的形式建立读书会,中午时段开放“书吧”,供会员们阅读及开展活动,将读书会作为读书活动开展的阵地,发挥好对内对外宣传作用。
(4)开发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在原有校本教材“书香悠悠满东港”的基础上修订、美化、更新,打造一套更实用的课外阅读校本教材。
四、课题实验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1、方法
(1)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并分析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询有关的报刊杂志、光盘及网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动态、前沿进展及已取得的相应成果等。
(3)行动研究法:根据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相关步骤,对一些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行动与研究目标中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系统地、科学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4)成果分析法:收集整理现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资料,包括论文、软件、课例、文件等,进行归纳总结。
2、策略
(1)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转变教师的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观念,提高家长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2)以课堂教学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边阅读边积累的好习惯。扎扎实实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3、原则
(1)科学性原则:研究要体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能保证自主性实践探索方向的正确性。
(2)主体性原则:研究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问题、资料收集、方案设计、问题解决、结果评价等整个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和参与评估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学校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4)创造性原则:强调学生学习创新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想意识和创新能力。
(5)合作性原则:引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6)开放性原则:学生学习活动的时间空间、学习方式(小组或个体)是开放的;指导教师(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是开放的;信息来源渠道(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采用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也是开放的。
我们将根据不同研究领域内容的各自特色,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所有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研究原则,扎实地开展研究。
五、研究项目的拟订周期与实施阶段计划
1、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定为两年,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具体实施:(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07年12月)
①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
②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内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2)实施阶段(2008年2月—2008年12月)
以低、中、高年级学生为对象,分年级段进行研究,及时反思和小结,根据实验的进展,对课题方案做必要的调整。
(2008年2月—2008年8月)
①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②开展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③开展以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读物推荐课、交流汇报课的模式研究,着重探索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片段赏读与整本书泛读相结合,朗读与默读相结合,读懂内容与感悟内涵、品味语言相结合的策略。
(2008年9月—2009年1月)
①继续研究拓展阅读课、读物推荐课、读后交流课的模式与策略。②研究课内外阅读评价策略的衔接,着重研究测试性评价与展示性评价相结合的策略、方法等。
③开展课外阅读价值的研究
着重研究课外阅读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智力背景”,开发农村小学生的智力、以读促思、以读助写以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等诸方面的功效和实际效益。
(3)总结阶段(2009年2月—至今)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②对实验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进行后期的调研测试、分析研究。
③整理实验教师的课例、论文、经验总结等原始材料,编辑成册。④邀请专家鉴定,进行课题成果交流。
2、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课题的扎实推进和有效实施,我们还将狠抓以下“四个落实”:
①时间落实。一是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定一定量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二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要落实,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将早读课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
②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辩论赛、速读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同时组织参观、旅游活动,使学生多了解社会,多了解课外的知识。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
③指导落实。首先应选好读物,可以是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可以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也可以是由教师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在上好阅读指导课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搞好每周一诗、读书记载和自办报刊,同时有选择地观看知识含量高的影视节目和光盘(如影视欣赏、电子阅读、上网浏览等)。
④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如通过随时个别询问、检查读书笔记、小组调查或“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创建和使用阅读成长记录袋,督促学生形成习惯。要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
六、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及主要成果:
2007年10月课题如期开题。我们首先召开了开题会,开题会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本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明确了分工,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讨论了具体做法和措施,同时,课题组根据领导和各方提出的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11月份组织教师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分析、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12月份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小学生的思想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心理特征,掌握调研的基本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还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问卷调查交流研讨会,互相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会上,老师们都分析了自己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谈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了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有助于老师对班级学生思想现状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活动。着手完成准备筹划阶段小结,形成规范性的论文。
2008年1月份至今是具体实施阶段,是全体成员深入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容,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活动的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尝试让网络说话。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设置课外阅读课题专题网页,进行科研管理。网页以各项活动为载体,通过加强教师之间交流、开展科研培训、说课评课、课题研究常规检查、共享教育资源、进行教育调查、参与论坛讨论、网络留言等途径,形成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平台,使课题管理透明度更高,更高效快捷。
(二)加强理论培训,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朗读手册》、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等。还采取个人自学、外出学习,讲座辅导、提问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做到主研教师先学一点、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在自学基础上,再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习使每位教师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丰富了课题内涵,充实了研究方法,提高了研究能力,有力地保证了研究有序进行。
(三)进行课例研讨。我们采用了同题会课的形式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上好一节教研课。
此种上课形式是指由组内相同科目的老师同时选取同一教材内容,确定同一目标,由个人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备课思路备课,然后个案设计者在定时定点的课题组活动中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及设计的思路,组内成员提出修改意见。个案设计者通过不断的试上研究课与反思,结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最后定案。然后进行一次组内集中性的会课,然后再集体讨论,取长补短。
流程:个人钻研――陈述思路――综合智慧――尝试教学――修改定案――同题会课――研讨总结
(四)抓实各项研究活动。
本学期,我们到学校图书馆找来了绘本并发动学生有选择地买了一些绘本,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热情一下子攀升,在此基础上开展以“绘本阅读”为载体的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的策略。本学期还开展了以“拓展阅读”为核心的主题式阅读研究,着重探索课内外阅读中阅读主题与内容的融合。
根据研究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研究活动,在学生各项活动中体现课外阅读的魅力。
三个学年以来,我们尝试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此外我们在本校还举办了“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特别是“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前,由于我们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动起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热情,学校刮起了一股学习经典美文的热潮。
我们惊喜的看到我们的研究正在悄悄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五)继续运用调查研究方法,做好各项调查访谈记录,认真完成教育科研随笔,及时总结,形成研究小结和规范性的论文。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教师方面来说,我们边学边教,边教边学。在这一年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教育随笔和论文,并有多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如:陈秀英老师的《用生命去体验》发表在省级刊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上;《构建大语文课程体系,走出高耗低效之怪圈》发表于《成才之路》上;《多元合作,创造个性空间》发表于《成才之路》并获二等奖。李梦琳老师的《运用多媒体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表于<《新课改教育研究》;《“妙用”信息技术,“靓丽”语文课堂》发表于《教育界》,罗青琴老师的《朗读:充满情智的语文实践活动》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彭爱华老师的《孩子需要真正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获学校新课改论文评比一、二、等奖。
从学生方面来说,通过课题研究的实施,激起了学生能力,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渴望,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特别是作文能力的提高。课题组的老师指导的学生作文在校级比赛中囊括了学校作文比赛的前三甲,得到学校领导的较高评价。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彭爱华老师指导的徐洁洁同学在市小学生作文比赛中获一等奖,指导的张梦钰同学在溧阳市“小康在我身边”论文评比中获优胜奖。李梦琳老师指导的宋可人.陈柳.徐昕晔等同学在市作文竞赛中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七、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
1、论文、案例、学校网页、学生作品、阶段报告、结题报告等;
2、学科教师课外阅读指导及研究的意识加强和能力提高;
3、农村课外阅读的指导及研究的打造,浓郁了课外阅读文化氛围的创设,学校的发展内涵得到提升。
研究结束时,将研究过程及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写研究过程中的典型研究案例,开展现场展示活动等,请上级领导和专家进行鉴定。
通过研究,初步界定校园信息文化的内涵,形成相关的理性认识,基本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整合”等教育教学模式,形成具有我校特点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形成良好的信息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在教育领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研究成果适当推广,并取得相应的社会效益。
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的“课外阅读策略指导”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时会得不到保障,使课题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等。
2、教师的自身的不足和活动赛事的频繁,使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细化或不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