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市委*届*次全会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刚才,各位委员、候补委员对***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准确、客观的总结了我市2011年各项工作,是一个实事求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积极抢抓中部崛起、皖北振兴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干部群众斗志昂扬,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高起点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出市委高瞻远瞩、善谋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执政为民、奋力争先的进取精神。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也认真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体现了市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家纷纷表示,会后将紧密各自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报告精神,以实际行动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宿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大家还对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决议(草案)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决议(草案)高度概括了去年以来市委常委会所做的各项工作,同时对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进一步提振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士气,坚定加速宿州崛起的信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绩。建议将决议(草案)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第二篇: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市委*届*次全会分组讨论情况汇报
刚才,各位委员、候补委员对***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与会人员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大家一致认为,报告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全面、准确、客观的总结了我市2011年各项工作,是一个实事求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积极抢抓中部崛起、皖北振兴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战略,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干部群众斗志昂扬,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实现了“十二五”的高起点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出市委高瞻远瞩、善谋发展的战略眼光和执政为民、奋力争先的进取精神。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也认真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充分体现了市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大家纷纷表示,会后将紧密各自实际,认真学习贯彻报告精神,以实际行动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为宿州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大家还对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决议(草案)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决议(草案)高度概括了去年以来市委常委会所
做的各项工作,同时对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将进一步提振全市人民干事创业的士气,坚定加速宿州崛起的信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成绩。建议将决议(草案)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
第三篇: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11
冷新生参加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
努力走出具有赣州特色的法治建设道路 冷新生参加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
12月21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在参加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第一组分组讨论时指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赣州特色的法治建设道路。
冷新生说,文清书记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工作报告》,是一个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求真务实、催人奋进的好报告,充分体现了市委常委会班子勤政为民、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实施意见》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绘就了新时期依法治市蓝图,明确了全面推进法治赣州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既细化和具体化了中央《决定》精神和省委《实施意见》精神,又凸显了赣州实际和地方特色。
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实施意见》,冷新生指出,对政府来讲,要坚持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促进政府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提速提质提效。一是加快转变职能。二是加强依法决策。三是提升执法水平。四是严格权力监督。同时,要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要模范守法,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自觉;要善于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记者杨怿华)
领导干部要从行动上带头践行法治 王少玄参加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
12月21日,市委副书记王少玄参加了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第二组分组讨论。王少玄说,市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实事求是,言简意赅,概括全面,亮点纷呈,对今年以来开展的各项工作分析透彻,尤其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力度到位,工作到位,监督到位,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认可。聆听报告后大家倍感振奋,更进一步坚定了干事创业的信心。
王少玄指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和支撑,全会结合赣州实际,全面落实了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指明了方向,谋划了蓝图。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抓紧落实好全会的部署,在法治赣州轨道上阔步前行。
王少玄强调,推进法治赣州建设,领导干部带头是关键,领导干部要有法治意识,坚决杜绝权力滥用、长官意志、一言堂现象,从思想上真正信仰法治,从行动上带头践行法治。全面普法是基础,要加强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深入推进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能力。公正司法是保障,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郭家华 记者钟李荣)
切实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
陈晓春参加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
12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晓春在参加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时指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在加强依法治市上,建议要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法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
陈晓春指出,2014年,赣州经济发展向好,部分指标超越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振兴发展抓得紧,向上争取跟得紧,干部队伍建设抓得紧,平台建设突破历史,营造出了良好的政治生态。今年,在人大工作上,市委加强了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对人大工作的支持力度。今后,市人大要针对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科学合理地选好工作切入点,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加大督办力度、务求工作实效,要积极引导广大人大代表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中展雄姿、显身手。
在加强依法治市上,陈晓春建议,赣州要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把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市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完善法治人才引进机制,强化法治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做到引进、流动与培养相结合,进一步强化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机制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才作用。(记者曾艳)把法治精神贯彻到政协履职全过程 曾新方参加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
12月21日,市政协主席曾新方参加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第四组分组讨论。他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史文清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客观、实在、具体、全面准确总结了今年的工作。他要求广大市政协委员要把法治精神贯彻落实到履职的全过程。
曾新方表示,2014年,我市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委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得紧、抓得实,突出问题导向,认真抓好整改,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效明显。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富有成效,重大政策平台不断落实,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群众得到了实惠,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群众低保面不断扩大,额度大幅提高。
曾新方强调,广大政协委员要紧密结合实际,把法治精神贯彻落实到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和作用,围绕全面推进法治赣州建设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要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争做法治赣州建设的模范践行者,自觉学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增强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要不断提高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记者吴迪)
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彭光华: 《实施意见》对依法治国在赣州如何实践做出规划,提出了具体要求,符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意见。纪检监察机关要带头适应法治新常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要严格执行党规党纪,建立党内法规制度体系;要发挥职能作用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提高党规党纪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孙正森:《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进我市依法治市、建设法治赣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施意见》与我市实际结合得特别好,彰显了赣州特色。全面推进法治赣州建设,组织部门要坚持以教育为先,让敬法守法的理念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要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把依法行政作为重要的党员干部考核指标;要增强组织工作的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规矩意识、制度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杨文英:报告客观全面、实事求是,催人奋进。回顾2014年,《若干意见》政策效应集聚迸发,振兴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呈现出恢弘的“赣州气象”。亮点纷呈的赣州有了“三变”,全市农村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赣州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排位有了新的变迁,全市各项经济指标增幅以及民生工程投入增加实现了根本变速。
市委常委、章贡区委书记王林云:《实施意见》抓住了法治建设的核心、充分显现了赣州特色、传递了浓厚的为民情怀。章贡区将积极贯彻全会精神,把法治建设作为第一保障、振兴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深化改革作为第一动力、民生改善作为第一要职、从严治党作为第一责任,以市委全会精神凝聚力量适应当前新常态,扎实推进法治赣州建设,坚定不移加快区域建设,争当赣南苏区建设排头兵。
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圣泽:报告实事求是,反映赣州各项工作客观实际,对推动我市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我市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大企业、大项目、好项目还不是很多。我市出口增长超过了年初的预期,这与市委、市政府以及各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马玉福:报告展示了振兴发展成就,描绘了风清气正的和谐景象。这份报告既是一年来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全市今后做好工作的重要遵循。《实施意见》是全面推进法治赣州建设的科学指南,提出了务实举措,增强了推进法治赣州建设的信心。我们要坚定法治道路,坚持依法办事,坚守法治信仰。
市委常委、副市长彭业明:今年赣州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民生工程可圈可点,政策项目加快落实,各地党心、民心空前团结一致,党群、干群关系空前融合。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若干意见》的政策效应,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和正确部署,得益于市委带领全市人民锲而不舍的努力。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朝着“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八年大跨越”目标努力奋斗。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光华:一年来,我市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和重大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第二产业和民间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通过创新管理方式,财政增收目标可望实现; 存贷款的增速,在周边地市中保持领先地位。对于明年的工作,我认为,一是要正确认识新常态;二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三是要科学引领新常态;四是要深化改革,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办事程序。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恭进:报告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年来,全市扎实开展学教活动,有效转变了干部作风,振兴发展持续升温,民生改善成效斐然,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下一步,建议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廖明耕:近年来,赣州争取到了很多很实在的政策,国家部委出台如此多对口支援实施意见在全国来说殊为罕见。赣州新上的项目比较多,大型央企民企落户赣州,固定资产投资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三高”、“三实”的特点。“三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压线管理。“三实”:领导的表率作用实、建立的制度机制实、干部工作作风实。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温会礼:《实施意见》很全面,结合了赣州的实际。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一要健全法治体系。二要依法治市和依宪治市。三要依法执政,建立法治政府。四要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五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六要坚持党的领导,党员要带头以身作则。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玉英:《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赣州法治文化品牌。我认为此举符合中央精神,切合赣州实际,关键是要加强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有机融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绍笋:今年以来,在全球、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总体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市委常委会带领全市上下积极应对挑战、审时度势、攻坚克难、精准发力,开创了振兴发展的良好局面。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赣健:《实施意见》共分三个板块八个方面34条,对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领导作出了全面部署。我认为,《实施意见》中提出的法治建设目标任务,各部门要尽快出台细则。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廖成铭:一年来,赣州加快振兴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成绩来之不易,有目共睹。《实施意见》,系统描绘了法治赣州建设的宏伟蓝图,符合中央精神,契合赣州实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实在,将有力引领和保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沿着法治轨道,更好、更快、更稳健跨步前进,赣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福洲:加快振兴发展,必须加强对全市经济工作的领导。赣州如果没有工业,就无法改变落后面貌,即便有国家部委的支持,还是身不强力不壮。因此,要加大工业兴市的力度,同时还要培养并呵护我市弱势产业及与民生直接关联的产业,扩大群众的直接受益面。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建华:2014年,在市委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贯彻全会精神,我们要立足现在和长远,明确方向定位,抓住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监督,重点对产业项目建设、工业经济、改善民生等我市急需加快推进的工作上加大监督,有目的地尝试利用好这些刚性监督手段,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市政府副市长刘建平:报告全面、客观、务实,形势、任务、目标清楚,从各方面总结了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工作。一年来,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成绩有目共睹: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加扎实,市委在民生问题上倾尽财力和精力,民生支出创新高;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将为赣州今后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改革推进扎实,一年来赣州各项改革调度密集,创业环境更加优化;干部作风建设扎实推进,全市上下保持了实干定力。
市政府副市长刘建萍:2014年赣州的工作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精彩纷呈。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中央各项要求,使我们在政治上有方向,在更高起点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市人民永远热爱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尤其是在贯彻中央精神与赣州实际的结合方面,思路始终清晰,方向始终明确,落实有抓手,使全市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
市政府副市长孙黎明:报告高度概括了全市一年来抓改革、促振兴、惠民生、保稳定、强作风的经验做法和突出成效,充分体现了市委常委会对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深谋远虑。今天的赣州,发展思路更加坚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发展氛围更加浓厚。《实施意见》系统勾画了法治赣州建设的宏伟蓝图,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契合赣州实际,必将有力引领和保障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事业,沿着法治的轨道阔步前进。
市政府副市长宋全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要与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有机结合,切实做到以法治谋发展、以法治促改革,努力为法治赣州建设作出积极贡献。要把推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有机结合,树立实干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要把推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机结合,壮大赣州工业经济总量,促进赣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李蔚:报告充分展现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人民凝聚力量求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经济发展态势喜人。我市整个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声有色。《若干意见》出台以后,全市积极落实,打造了许多发展平台,国家部委对口支援,对未来赣州发展影响深远。
市政协副主席欧阳世麟:全会的召开,对进一步提高我市依法治市水平,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同加强人民政协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水平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和法治权威,自觉将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贯穿到政协各项工作中。
市政协副主席胡来知:报告采纳了许多党外人士意见。今年市里各项指标在全省排位靠前,说明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克服资金困难取得优异成绩,为赣州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在依法治市上,建议加大落实力度,要一条条理出责任单位,抓好落实。同时,要引导群众用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市政协副主席肖明华:2014年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效显著。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苏区振兴发展深度推进,为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在市委的不懈努力下,多个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项目顺利获得批复,为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建议驻市高校定向培养本地大学生,建设一支不走的医生、教师、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市政协副主席姚勇:在法治赣州建设过程中,提高全民法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养成全民的现代法治意识,提高全民法治素养,需要循序渐进。要大力推进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将法律知识普及开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群体在内容和深度上有所侧重,使宣传教育更精准、更有效、群众更愿意参与。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玉元:《实施意见》既贯彻了中央、省委的政策和精神,又很好地结合了赣州的实际。如《实施意见》突出了问题导向,针对我市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很好地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作为长期在法制部门工作的代表,我对此表示满意,对今后做好法制工作充满了信心。
赣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廖长荣:我市以实施国家战略为统领,集中精力落实《若干意见》,振兴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重大政策项目平台加速落地,发展支撑更加有力。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进一步弘扬苦干实干、昂扬进取的良好作风,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赣州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明生:报告实事求是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显著,数据振奋人心。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全面解决,农网改造升级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稳步实施。
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龙南县委书记薛强:报告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一年来,市委紧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六字”方针,主动适应新常态,抓改革、促振兴、惠民生、保稳定、强作风,经济加速向好、民生显著改善、后劲日益增强、党群合力同心,赣南大地呈现出恢宏壮观的“赣州气象”。
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龙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赵多仙:《若干意见》政策效应集聚迸发,振兴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呈现出恢弘的“赣州气象”。结合自己在国家部委挂职锻炼所了解到,赣州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在许多外地人眼里是一颗耀眼的新星,美誉度、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这是国家部委支援的结果,市委带领全市上下努力的结果。
市人大常委会副巡视员潘贻明: 《实施意见》符合中央和省委精神,在此基础上结合赣州实际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而且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畅通信访渠道,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建立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村委会法律顾问制度。市人大常委会副巡视员廖桂兰:《实施意见》符合中央要求和省委关于法治建设的精神,结合了赣州的各项实际,赣州必将在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上越走越稳,经济社会各项发展越来越快。
市政府副巡视员陈卡玲: 《实施意见》中宏观的东西比较多,各行业各部门应尽快出台具体措施加紧落实。应在推进政府依法诚信施政的同时,提高群众的知情权,构建阳光司法机制。
第四篇:区四届二次全会提纲
区四届二次全委会议简要提纲
2012年3月2日,北林区在区宾馆礼堂召开了区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市三次党代会,特别是市委常委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11年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12年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跨越。
区委委员、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城乡部门主要领导,城内副科级以上干部,农村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区长董树春主持。
大会宣读了《区委、政府关于表彰2011工作实绩突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决定》,我局被评为实绩突出单位。会议主要内容体现在李元学书记的讲话上。
李书记的讲话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跨越发展主题,过去一年工作成效扎实显著;二是锛住同体率先目标,加快提升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实力;三是创新推动党的建设,全力保障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李书记说,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牢牢把握大发展、大跨越主题,团结一心、奋发创业,区域经济社会保持了加速快行、健康运行的良好势头。李书记从五个方面总结了了2011年的工作: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105亿元,增长10.6%。粮食产能持续提升,粮食总产达到35.03亿斤,增长22.7%,实现“九连增”,我区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产业项目建设成果喜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4个,其中超亿元项目 12个,合同引资3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8亿元。商贸民营经济持续繁荣。全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发展到1700户和25010户,分别增长6.3%和7.3%,民营经济
税收实现3.08亿元,增长14.1%,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1亿元,增长22%。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投资2.74亿元高标准建设城乡教学楼等民生项目13个。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29900万元,城乡低保金9800万元;新增就业666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党建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等活动,助民服务队、“五民”型社区等特色党建品牌优势不断放大,思想宣传、舆论宣传成效明显,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圆满完成了区、乡、村三级换届选举。
李书记指出,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虽然较快,但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量少、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项目投资虽有增长,但投资拉动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仍然不多;产业培育虽有成效,但优势特色还不够突出,扩量提质增效的任务还相当繁重;财政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区级财力与发展的需要、群众的需求还不适应等。
李书记指出,要贯彻落实2月22日市委常委“支持北林率先发展、加快市区同体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市委常委现场办公会议明确了:支持北林率先发展的重大意义和责任,支持北林率先发展的宏观定位和战略,支持北林率先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着眼解决北林区当前加快发展所面临的“工作职能不全”和“没有城市功能”两大瓶颈问题,提出扩大北林区县级职权,赋予北林区县级职能,使北林更好地发挥“区、县”两个优势;在产业园区、城市新区和改造老城区上市区共建,解决北林“建城”的平台问题;鼓励其他9个县市在发展异地经济、对上争取政策项目、建设产业集中区和加强对口协作上支持北林区,加快北林区和绥化市发展。
李书记指出,面对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厚爱和鼎力支持,我们必须切实增强等不起的危机感,鼓足勇往直前的闯劲;必须切实增强慢不得的紧迫感,鼓足迎难而上的拼劲;必须切实增强坐不住的责任感,鼓足求真务实的干劲;必须切实增强上得去的使命感,鼓
足争先晋位的韧劲。
李书记指出2012年全区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同体率先发展主题,以项目建设为牵动,以“五型经济”为主攻,以城市开发为突破,坚持改革创新,实施重点攻坚,全面加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社会和谐化、党建科学化进程,奋力实现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高速度跨越,为率先建设“五个一流”奠定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全区生产总值实现110亿元,增长3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2亿元,增长3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亿元(含基金收入),增长30.6%,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300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850元,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亿元,增长36.6%。
李书记指出要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实施突破:
1、要加快建设一流的工业经济和产业园区,着力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实施突破。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构建以“一区六园”为载体,以“六大产业”为支撑,大项目聚集、大企业引领、大产业孵化的新型工业体系。一要做强支柱产业。重点围绕食品、建材、纺织、医药、化工等已经形成规模的主导产业,扶持引导大众肉联、北方水泥、金龙生物、友嘉国年、杰隆生物、华辰集团、泰华医药等骨干企业。二要推进项目集群。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牵手国内大企业、大集团,主攻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坚持大、小项目一起抓,内资、外资一起引,抢抓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用项目投资带动产业发展、提升发展后劲。要坚持“全民出动、广泛联系、专业洽谈、领导敲定”的工作机制,鼓励引导广大干部、城乡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投身项目建设,形成“全党抓项目,全民抓招商”的工作格局。区直部门“一把手”要落实“一岗双责制”,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到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上;2012年,全区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必保70个,力争100个。三要打造新型园区。积极与北京泛华集团
合作,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加快东富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步伐。按照城市新区的标准,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城市化、项目摆放专业化、专业园区公寓化、产业项目高效化、园区农民市民化进程。今年,园区签约落地项目要达到50个以上。
2、要加快建设率先发展的现代化大农业,着力在增强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上实施突破。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努力建设以基础设施为保障,以“三环四带”为依托,产业发达、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现代农业先行区。全区农业总产值要实现120亿元,增长14.2%,粮食总产达到40亿斤,增长14.3%。一是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大升级。二是积极推动高产示范大升级。三是积极推动增收机制大升级。四是积极推进产业经营大升级。
3、要加快建设黑龙江北部商贸物流中心,着力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上实施突破。一要全力打造“滨北商城”;二要全力打造“旅游新城”;三要全力打造“腹地港城”。
4、要加快建设黑龙江省和绥化市中心中等规模城市,着力在提升形象品位上实施突破。一要在城区开发上主动融入。按照市里赋予的“建新改老”的功能和区域,坚持西扩东进中改的发展方向,顺应市本级发展趋势,加快撤并西部郊区村屯,配合抓好新城区建设。成立政府棚改机构,力争改造建设老城区50万平方米以上。二要在东富新区建设上加快进程。将园区建设与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市区与东富工业园区交接处,拿出100公顷土地,建设集农民新城、企业生活区、开发区办公区、会展中心、商品楼开发于一体的园区生活服务区,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商场、金融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并逐步撤并园区周边5个自然屯,置换土地1.5平方公里。三要在社区建设上纵深推进。
5、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在统筹均衡发展上实施突破。要按照城乡互动、一体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加快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发展水平。一要抓好以培植财源为重点的乡村经济。二要抓好以中心集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三要抓好以“五型”模式为
重点的新农村建设。
6、要加快发展民生和社会事业,着力在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上实施突破。一要大力发展公益事业。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投资1790万元,新建尚志小学和秦家镇中心小学教学楼。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投资5600万元,新建第一医院门诊综合楼。切实加大道路交通、安全饮水建设力度,投资4872万元,修建绥凤公路绥化至福顺路段白色路面;投资2000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处,解决80个村屯、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施减灾安居工程,争取资金1300万元,改造农村泥草房4000户,发放廉租住房补贴4500户,配租实物住房500套。二要健全完善保障体系。深入实施以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为重点的就业工作机制,争取资金120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名;争取资金840万元,实现灵活就业3700人;争取资金629万元,为就业困难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开发公益性岗位700个。严格落实国家政策,确保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农村合作医疗等各项保险金及时足额发放;投资9600万元,实现城乡参加养老保险人数36.2万人;投资1000万元,适时对城乡患重病困难群体进行救助。扎实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投资1000万元,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三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严格安全监管,落实落靠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完善应急处理预案,全力消除消防、生产、食品、交通及校园周边安全隐患,坚决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力推进“平安北林”建设,深入实施“环城平安墙”工程,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重点场所专项整治,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乡镇、部门综治基层组织功能,探索建立平安志愿者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安心、安居、安全的社会环境,使北林成为更加稳定、更加和谐的宜居城市。
李书记指出,要实现率先“五个一流”目标,需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升级提供坚强保障。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升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以提高党性修养为重点,通过宣传引导,充分调动起全区上下投身发展实践的激情和干劲。一要打造积极奋进的思想环境。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特色理论、形势任务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畏艰险、艰苦奋斗、谋事创业,把全部心思用在加快发展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抓项目、惠民生、保稳定等重点工作上,齐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二要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要建强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层次,发挥市区一体宣传优势,着重推出一批影响面广、影响力深的宣传精品,扩大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要增强促进发展的文化底蕴。深入开展“三优文明城”创建,加速推进精神素质到实体文明建设的提高、转化和升级;广泛开展“城市之光”等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全民健身活动,培育北林特色文化品牌,促进公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2、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夯实执政基础。围绕提高发展能力,全力加强领导班子、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实现率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一要建强引领发展的领导核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用机制,把肯干事、能干事、成绩突出、群众拥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树立有为者有位的用人导向;健全干部培训、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打造勇于攻坚、奋发有为、争先发展的领导集体;注重提升基层党委抓班子带队伍、抓招商上项目、抓稳定保平安、抓廉洁树形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执行力、创造力和发展力。二要筑牢推动发展的基层堡垒。以创先争优为牵动,以“三创”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基层组织建设年”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加强农村、社区、机关、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基层党建,深入抓好助民服务队、社区志愿者队伍
等特色党建品牌,确保基层组织推进转型升级、保障民生改善、维护和谐稳定的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三要创优服务发展的党员队伍。积极抓好入党积极分子拓源和党员队伍管理,把各类能人、协会负责人、业务能手和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推进党员素质提升,更大限度地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优化执政效能。立足净化发展风气,凝聚党心民心,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一要完善惩防体系。二要加大查办力度。三要转变工作作风。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营造执政合力。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汇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一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二要加快依法治区进程。加强全民法制教育,抓好“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三要发挥统战群团作用。
5、加强落实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执政水平。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要把提高落实能力作为当前最大的政治,迅速在全区掀起心无旁骛、崇尚实干、狠抓落实的热潮。一要把抓落实体现在更高的工作标准上。今年是党的十八大、省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之年,是区乡村全面换届之后新班子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率先建设“五个一流”的奠基之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标准意识,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努力解决“眼界低、起点低、标准低、效率低”的问题,始终坚持“一年高过一年的目标追求,一年快过一年的发展速度,一年严过一年的工作标准”,无论是项目开发、园区打造,还是新农村建设、城市开发,各项工作都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做到高标准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创造出拿得出来、说得出去,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工作业绩。二要把抓落实体现在更大的推进力度上。围绕加速产业开发和推动重点工作,按照市里包抓重点产业和重点工作分工,在实施十二个专项推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党抓发展的落实机制,全区确定食品加工产业等10个主
攻产业和工业园区建设等10项重点工作,按照一个产业或重点工作一名区级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支推进队伍、一套推进措施的考核落实机制,进行领导班子再分工,分别确定一名区级领导主抓,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实施专门班子、专线推进、专项攻坚,确保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三要把抓落实体现在更好的履行职能上。市委常委现场办公会议,对扩大北林区县级职权、赋予北林区县级职能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明确。各相关部门必须认真做好职能调整的各项准备,主动搞好工作衔接,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从创新管理方式、优化管理程序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项职能作用,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全力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为区域经济大发展、大跨越提供可靠保障。对争取资金多、引进项目大、工作成效好的单位和个人,区委、区政府将在政治上予以重用、经济上予以重奖,对碌碌无为、完不成任务指标、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坚决采取组织手段进行调整,真正做到奖的红眼、罚的傻眼,以充分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
第五篇: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报告
市委四届五次全会报告(摘要)
2011年的思路目标:高点起步创先争优
强力实施十大突破
(一)在解放思想促崛起上求突破。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从2011年初开始用半年时间,以“乘势崛起、奋勇争先”为主题,在全市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打破制约崛起争先的思想桎梏。在解放思想中凝聚力量,在对标先进中理清思路,在学习经验中完善规划,在破解制约中找出办法。
(二)在高标准规划上求突破。完善领导决策机构。尽快将现有的规划决策机构升格,加强各级规划委员会建设,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规划。推进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启动城市控制性详规修编,抓紧制定工业聚集区总体规划,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健全配套专项规划。高标准完成产业园区、智能城市、现代交通、新农村建设、水资源利用等规划。开展全市域城乡统筹规划研究,推进各县(市、区)城乡统筹规划编制。
(三)在环首都经济建设上求突破。加快基础设施对接。争取廊沧高速、密涿支线建成通车,提速京台、密涿高速建设。力争完成京燕轻轨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期间开工,谋划推进京廊、京固轻轨建设,做好京沪高铁通车后的商贸物流开发。谋划与首都新机场路网对接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强化发展要素支撑。推进金融对接,建立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与京津的共享合作机制,尽早实现京津廊互认互通。做好城市品牌营销。突出“京畿新廊坊〃北京新空间”主题,增强廊坊在京津冀乃至环渤海地区的影响力。
(四)在提升项目质量上求突破。强化项目谋划。围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谋划一批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和低排放项目;围绕提升在环首都地区产业分工地位,谋划一批独具优势的项目;围绕发展新型经济业态,发展总部经济、网络经济等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和项目;围绕宏观政策导向抓机遇,谋划筛选一批重大项目争列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盘子。强化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富士康、华为、中兴等龙头项目建设工作,促其扩大在廊坊投资规模,吸引更多投资伙伴、上下游企业乃至总部落户。加快浙商新城、新奥太阳能光伏生产基地、首钢装备制造业基地、润泽国际信息港等大项目建设进度,促其早日投产达效。加大土地、资金等要素倾斜力度,推动苏宁广场、国寿廊坊生态健康城、中华电动汽车、航天科普城、1000兆瓦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吉利集团霸州产业基地、港中旅海泉湾温泉度假区、奥特莱斯购物乐园、安邦财险后援服务中心等一批项目尽快开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强化项目推进。落实省、市、县三级招商引资责任制,继续实行观摩调度、领导分包、考核奖惩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组建专业的项目谋划和招商团队,提高招商的专业化水平。面向驻京津的央企、“洋企”,以资金进入、项目落地为标准,最大限度地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强化园区支撑。坚持市场化运作,提升园区吸附力和承载力。推进河北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中科廊坊科技谷、河北廊坊新兴技术产业转移基地等加快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省级工业聚集区。
(五)在完善城市功能上求突破。加快建设上水平。投资960亿元、重点实施9大类100个子项工程。推进万庄新城、中科廊坊科技谷、九州商务新城建设,大规模拓展城区面积,提升城市功能。实施商业中心区二期、新世界商务中心、银河新区、光明商务岛等旧城改造,加快龙河中心区、会展中心等“八大中心”建设。新建市区光明互通互联立交桥等路桥工程,优化公交线路,形成方便快捷、立体高效的城区路网布局。提升魅力出品位。充分挖掘和体现城市特有的自然、历史、人文元素,形成建筑风格独特、文化特质鲜明、个性魅力彰显的城市风貌。实施道路景观整治,建设精品示范街区,塑造“无处不精心、无处不精细、无处不精美、无处不精彩”的城市形象。“智能廊坊”出成果。在现有数字城管基础上,加快智能管理、精细管理向县级延伸。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和通信新技术建设“智能廊坊”,为打造生态、平安、和谐的幸福城市奠定基础。
(六)在新农村建设上求突破。稳步建设新民居。创新举措推动村庄整理,积极稳妥推进一批新民居组团,建成180个省级示范村。积极发展新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做大金丰农科园、永清有机农业园、汇福粮油等农业龙头,建设香河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华北国际食品博览交易中心等服务京津的流通基地,打造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大力培育新农民。完成20万名农民培训任务,提升农民职业技能、文明素质、创收能力。加快构建新机制。提高农村社区化水平,研究制定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措施,抓好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建设,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率达到13%以上。
(七)在改善民生上求突破。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强社保体系建设。对困难残疾人实行全面救助,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五保集中供养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医疗救助基金,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新建、续建联村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农村2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抓好贫困学生助学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巩固扩大农村卫生“三基两化”成果,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主城区的公共交通要完成改革发展任务,解决好基层群众出行难问题。
(八)在打造特色文化上求突破。培育廊坊文化特色品牌。开展既有廊坊特色又有广泛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强化对“廊坊精神”的认知,深挖、提升和渲染龙凤文化,形成有利于崛起争先的浓厚氛围。抓好亮点示范工程。支持大厂评剧团做大做强,推进三河成功大广场、文化创意产业园、万科欢庆城、香河阳光文化产业园建设,打造霸州文化戏曲大观园、文安新农民书屋等基层文化品牌,构筑环首都文化产业带。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梦廊坊”文化产业园,按照国家级水准建好主题大剧院、汉唐与西洋文化街、剧创中心项目,力争列入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规范文化市场管理。
(九)在构建平安廊坊上求突破。全面深化三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保障群众利益诉求,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构建专群结合、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落实好领导干部开门接访、领导干部包案、机关干部下访等工作制度,认真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密切关注社情民意,超前解决城建拆迁、土地征占、工资保险、涉法涉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强防灾减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十)在提高执政能力上求突破。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把准创先争优活动与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结合点,研究制定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创先争优
长效机制的具体办法。提高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优化干部资源配臵,提升领导科学发展的眼界品位、能力水平。做好三级党委换届的各项组织工作,把好人、能人、能干事的人选进各级领导班子。强化考核及其结果运用,形成激先策后的工作导向。活跃基层党建工作局面。完善基层党建专项考核和定期述职制度,落实各级党委的管党责任。把“一好双强”型人才选拔到书记岗位,打造领导新农村建设的“动车组”。全面推行基层党员干部认责承诺,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政治纪律、加强行政问责,保证市委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巩固干部作风建设成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严厉惩处,以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设和谐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协依法履行职责,支持政府放手工作,分工协作,全力推进事业发展;重大决策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工青妇组织、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团结全市上下为廊坊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全力实施八大举措
确保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
(一)调优经济结构,发展高端产业。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坚持以电子信息和休闲商务两大标志性产业为引领,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强化重大项目支撑。突出抓好能够完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服务功能和水平的基础性、公共服务性重大设施项目。突出抓好主要为域外市场服务、能够确立更大更高区域产业分工地位的重大产业项目。围绕已经和可能形成气候的产业和企业进行链条梳理,促进同类产业和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规模集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机构对接,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型企业。推动中科廊坊科技谷、清华科技园、新奥研究院等建设,打造国家级技术交易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加快培育自主品牌、自主产品和自主技术,催生更多的“廊坊创造”。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转变管理方式和运营模式,推动廊坊开发区、燕郊高新区等既有园区和产业聚集区上档升级,构筑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高端平台和与国际接轨的前沿阵地。抓好河北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临空经济区、东方国际创业园、汇福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做实硬基础、做优软环境,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加快城镇建设,搭建高端平台。坚持科学规划引导。提高规划标准,聘请国内外顶级规划机构做规划,使廊坊未来城市在大北京地区城市分工竞争中确立至少规划上不落后的领先地位。完善规划体系,做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协调。优化城镇体系格局。按照北中南三大区域板块理念,以廊坊主城区为重心,构建起“一体两翼”的城镇空间布局。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初步形成老城区、开发区、万庄、九州、廊坊新兴产业示范区组团发展的新格局。彰显城市特有魅力。继承历史文脉,突出现代元素,形成贯穿历史与现代的龙凤文化长河,打造特有城市风骨。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定新规划。做好新农村发展规划,解决好发展要素和发展空间的植新、整合、统筹、预留等问题。强化片区理念,科学确定分区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优化农村空间、产业、人口布局。发展新产业。以“菜篮子+休闲观光”的城郊—都市型农业、“节水节地、高产高效”的生态—集约型农业为基本定位,发展新农业业态。建设新民居。坚持民本、科
学、特色,鼓励多村联建或扩建中心镇区、中心村,建设一批错落有致、风格凸显、功能先进的万人小镇和新农村示范区。完善新体制。围绕联动解决城乡问题,建立完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生活保障等工作机制。培育新农民。围绕减少农民、减少传统农民,建立完善多形式、多层次的农民培训体系,开展“百万农民大培训”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技能、表达利益诉求和参政议政水平。弘扬新文化。广泛开展符合农民生产生活特点的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娱乐活动,培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场竞争意识、中国传统文化、地区特色精神风貌和健康高雅乡俗民约为主体内容的农村新文化。
(四)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发展支撑。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抓好对接京津交通建设,形成“三纵五横两翼”的高速路网格局,构建京津廊半小时同城交通圈。做好市域交通建设,基本形成“八纵十六横二联”的干线公路网络布局,建设市域1小时交通圈。抓好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建成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建设市区南、北两个一级客运站,实现市区公交车与对外交通的合理衔接。推进水电煤工程实施。加快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一批防洪除涝设施和引蓄水工程。加快电力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北京东100万伏高压变电站、三河电厂三期、国电廊坊热电厂等,形成互联互供、灵活可靠的供电网络。推进太阳能、生物能发电项目建设及并网。加快大城煤田后期普查工作,尽快启动煤田开发。推广信息网络应用。促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示范。构建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
(五)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发展。集约节约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加大新兴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强力实施节能减排。谋划建设一批重大节能减排工程,严控新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营造优美生态环境。
(六)培育先进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推进廊坊精神的认知与弘扬,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确保创建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城区加快建设大剧院、美术馆等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功能设施,各县(市、区)建成一批功能完备的群众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推进文化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廊坊特色、反映时代特点、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积极培养群众文化自觉,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更多创造力强、知名度高的群众文化组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软件等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影响的文化产业集团。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七)改善民生状况,建设幸福廊坊。织密民生保障网。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乡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增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建立高效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社会福利、优抚安臵和救灾应急保障机制建设,逐步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年提高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比重,提高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做优
做强职业教育,增强区域内高等教育吸附力和影响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力促东方大学城建成中国国际化职业教育基地。加强“双拥”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发展老年事业和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人口、民宗、资源、气象、地震等工作。做好安全稳定及信访工作。
(八)提升执行能力,确保任务落实。推进创先争优常态化。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典型经验,建立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在全市营造争做先进、争当模范的浓厚氛围,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经常性动力。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力度引进干部,形成科学竞争、流动有序、有为有位、人人思进的良好氛围。推进工作机制完善。坚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保证书制度,将“十二五”时期的关键思路和重大事项分解立项,实行项目式、台账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评价考核制度,保证导向正确、结果公正,坚决奖优罚劣。下大力反腐倡廉,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惩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