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团结调研二(本站推荐)
民族团结调研文章
为了贯彻落实县委、县民宗局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外来少数民族群众的服务管理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县城管局积极为外来经商的少数民族规划经营场地,为其经营提供方便,并不断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摸清情况。县城管局过调查摸底,全面排查主街道范围从事流动经营、烤羊肉串等经营户中的少数民族人员情况,做到底数明,情况清。
帮扶创业。对经营羊肉串、首饰、药材等的少数民族人员,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帮助安排合适的地点设摊,引导他们依法从事经营活动,切实改善他们的经营环境。为维护少数民族人员来我县经营的合法权益和我县的社会稳定,城管局领导主动向县府、县政法委汇报,并与宗教事务局、工商局一起确定了临时经营摊位,积极为少数民族人员来我县从事经营活动服务。
加强交流。要求各城管各执法中队的负责人与少数民族人员加强联系、交流,建立定期、不定期的走访制度,建立和谐的服务管理关系,正确引导少数民族意识、民族感情健康发展。在对城市管理中,本着“同城同待遇”的原则,对少数民族来我县经营者和本地经营者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严格按照市容管理相关规定,绝不允许在严管地段占道无证设摊,对已经出现的摊位,执法队员定点管理。
积极协调。凡涉及到少数民族来我县经流动经营的,县城管局主动向政府分管领导、政法委领导汇报,常与宗教事务局、维稳办加强协作配合,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秩序共管、责任共担的长效工作机制。日常工作中,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涉及民族问题的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严防扩大升级。
第二篇:民族团结进步调研报告
**县民宗局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调
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县委办《关于在全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调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局于8月初对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民族团结的历史及现状
(一)**县情基本情况
**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全县国土面积1893.42平方公里,辖2乡4镇1个农场、39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6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93万人。**是国家重点扶持县。“边少山穷低”是**自然和社会的基本特征。边:就是边境线长。全县6个乡(镇)有4个乡(镇)与缅甸第二特区邦康市接壤,国境线长133.39公里;少:就是少数民族众多。县内聚居着以傣族、拉祜族、佤族为主的21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6%;山:就是山区面积大。全县除南垒河、南马河流域是小平坝外,大部分均为山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穷:就是县贫民穷。2013年全县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4亿元,财政自给率为11.36%,农民人均纯收入4726元,按最新标准计算,全县仍有贫困人口4.37万人,占农业人口的
—1— 37.45%;低:就是社会发育程度低。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5.19年,部分少数民族解放初期几乎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二)**县民族团结的历史
翻开历史的岁月,**县的民族团结工作,走过了60年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地区形势错综复杂。由于历代统治阶级长期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而造成民族间严重隔阂,加之社会、经济、文化、宗教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彼此间产生偏见。1954年自治区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族工作,妥善安置宗教和民族上层人士,动员其子女参加工作或报送到民族院校学习深造;组织民族上层和群众代表到北京、昆明等地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自治县成立后,共召开了14届人民代表大会。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歧视性称呼,根据各民族的意愿做了更改。通过切实工作,各民族建立了对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了历史上未有过的团结景象。1990年,国务院授予**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民族团结先进县”称号;1994年和2005年又分别荣获“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受到云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2006年和2009年**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第四次和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06年和2010年**县先后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有50个先进集体和100多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2—
(三)**县民族团结的现状
近年来,**县的民族团结工作呈现出了健康有序,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主要表现在:
一是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全面形成。**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并将其作为在政治上促进各民族间相互平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以每年8月份开展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活动为契机,面向广大干部群众,广泛而深入地进行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大力宣扬和倡导“三个离不开”思想,使全县干部职工和各族群众“平等、团结、互助”的意识大为增强,地方民族主义、大民族主义意识和狭隘民族观念日渐淡化,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普遍形成,巩固和发展了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二是引导助推民间族际团结互助和谐机制。建立“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情感联系,社会受益”模式,引导和助推民间沟通交流与结对帮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连心”、“亲串亲”、“手把手”、“情系情”等“四个一”主题活动,举办“共度泼水节”、“我请亲朋好友吃新米”、“欢聚拉祜山乡”等大型系列活动,组织结对“亲戚”现场观摩种养殖示范、手把手传授民间传统手工艺以及民族歌舞培训,建立了“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和谐共处”的新型民族团结关系。
—3— 三是各民族相互交融,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多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不懈地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立诚信、促和谐系列活动,使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民族团结意识、发展意识、共荣意识不断强化,对文化教育、科技知识、生态建设、婚育新风、劳动技能培养等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强烈,要求迫切,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四是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人才保证。**历届县委、县政府把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工作任务纳入县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培养和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县各级机关单位中:少数民族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455人,占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56.31%。事业单位中:少数民族工作人员1311人,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总数的52.46%。
五是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建设有序推进。云南省重点实施“3121工程”后,**已被确立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县 ”之一,并与2013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实施。全县上下围绕“4423”建设目标,即重点打造“民族经济发展、民族文化繁荣、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关系和谐”四个示范;统筹推进“民生改善保障、民族教育振兴、民族干部培养、民族 —4— 法制建设”四大工程;奋力推动“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工作”两个方面创新;力争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边疆繁荣稳定开放三个方面新跨越”的目标,集部门之力,合乡镇之智,聚民族之心,扎实推进“示范县”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主要做法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
全县各乡镇、各县直属部门进一步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与稳投资、调结构、抓创新、增活力、惠民生等工作统筹起来,抓紧、抓实。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完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长效机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做到组织到位、落实到位,确保了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开展,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成果转化为全县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同心同德、携手奋进的良好氛围,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转化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崛起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牢牢把握“两个共同”主题,在全社会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是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鲜明主题。我县
—5— 在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过程中,牢牢把握这一主题,高举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旗帜,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唱响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激励全县各族人民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定自觉地促进全省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
(三)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切实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区别对象,努力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时效性。紧密联系各乡镇的实际,找准宣传教育活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结合点;紧密联系各种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找准宣传教育活动与人们心理的契合点;紧密联系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找准宣传教育活动与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大力宣传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和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工作的汉族干部,使宣传教育活动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同时,搭建各民族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各民族群众便于接受的传播渠道,努力增强宣传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 —6— 力。一是综合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好**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逢十周年庆典活动,广泛普及民族知识,大力营造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使民族团结进步成为舆论强音、成为社会共识。二是坚持开展面对面的宣讲活动,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进行宣讲,用成就说话、用事实说话,把大道理与小道理贯通起来,让各族群众从今昔对比中、从社会变迁中、从身边变化中,感受到了民族团结进步给各族人民带来的福祉,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思想认同、感情认同。三是坚持以教化人,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利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活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熏陶。四是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各项群众性活动中,广泛开展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民族团结示范村等活动,使民族团结更好地渗透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五是进一步完善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激励机制,大力宣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人物,用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各族干部群众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力量。
(四)抓住重点,扩大覆盖范围,使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各族人民、走进千家万户。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是面向各个民族、面向全体人民开展的宣传教育。我县采取了有效措施,拓宽教育渠道、扩大覆盖范围,围绕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三级联创
—7— 活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把宣传教育活动覆盖到广大农村、企业、社区、学校、机关和军队等,覆盖到各行各业和各族群众,形成了全民受教育、人人促团结的生动局面。
我县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在全县的部分中小学建设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试点,制定出台了《民族团结进校园活动计划方案》。
(五)大力改善民生,为民族团结工作夯实群众基础。各级党委、政府集中精力,认真查摆和解决在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劳务输出、农民技能培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突出问题。实施了一批民族特色村寨、民族特色产业、示范村寨、“兴边富民”等民心工程,真心实意为各民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主动为群众增收出主意、想办法、跑项目,努力解决群众吃水难、就医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电视难等实际问题,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取得的成效
一是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编印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了进一步了解,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如“3121”工程、“兴边富民”工程等重大举措,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拥护。
—8— 二是干部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社区、进村寨、进军营、进企业活动,干部群众对“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民族团结的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三是民族团结工作社会化进程得到了有效推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并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宣传月活动,更加关注少数民族和民族团结工作,民族团结工作社会化进程通过宣传月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有效推进。
四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开展以来,各乡镇、各部门将其与推进各自工作结合起来,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狠下功夫,使广大群众深受其益,深得其惠,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随着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深入发展,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而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优良风气成为催生新先进出现的加速器,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日益扩大。涌现出了岩三龙、岩故、波岩胆等一批民族团结先进模范。
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存在的问题
—9— 一是由于我县特殊的地域原因,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未深入到有些偏远山区,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我县贫困面大,发展民族经济任务繁重。三是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科技发展意识不强。四是民族教育发展存在隐患,少数民族人才匮乏。由于经济条件制约,相当一部分普通群众家庭,受教育程度偏低,初中毕业居多。由于大专院校毕业生不再分配工作,受读书无用论思想影响,部分家庭子女在初中毕业后即缀学割胶、采茶、摘咖啡、经商或外出务工,民族教育形势严峻。五是部分领导干部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认识不足,认为该项工作是民族部门的份内事。
五、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要在各民族党员、干部之间开展互交朋友活动,以各民族党员、干部的真诚团结带动各族群众团结,为推进民族团结、推进社会稳定做出示范。突出抓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建立和完善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的民族团结教育体系,使民族团结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入脑入心。要求村和社区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做实做细,进家入户。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展民族团结教育的渠道。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各族干部中开展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 —10— 宣传教育活动,把“三个离不开”思想转化为各族人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从而实现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
(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首要任务,因此要做好民族地区扶持长远规划,每年计划帮助几个村子,集中资金切实帮助民族地区解决一些实质问题,克服“见子打子”工作局面,使工作取得一些实质进展。
(三)加强对贫困少数民族的科普工作。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引导科技人员深入民族村寨开展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举办有关农业技术培训班,加强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鼓励贫困少数民族新生劳动力接受实用技术的培训,积极推进民族村寨“一村一品”培育工程,重点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人员的培训。努力在民族村寨培养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队伍,力争每个民族村寨主要特色产业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能人。
(四)加大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力度。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要常态化、制度化、创新化,要拓宽少数民族干部来源渠道,降低少数民族干部录用门槛。如从大专院校的优秀少数民族毕业生中选拔进入我县公务员队伍;各乡镇公务员招考时增加少数民族单列指标;落实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双向挂职锻炼措施,快速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素质;开办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学习班、—11— 培训班,不断提高特困少数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五)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民族团结高于天,社会稳定百姓安。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建成了一批民族团结模范县市和单位,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各族人民在全县各项建设事业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亲如兄弟,情同手足。也正是因为有了各级党委政政府、各族群众多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牢不可破的民族团结基础和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维护社会稳定的光荣传统,我们才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我们要充分认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全县的民族团结、社会进步、边疆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第三篇: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调研
和静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民族团结教育
工作情况调研
民族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是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各民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促发展”为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取得一定成效。
一、领导重视,形成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良好氛围
我局充分认识到在新时期开展和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极端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规定,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把学校办成党和人民放心、各民族团结和谐的坚强阵地。各校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员参与,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和教学计划,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民族
团结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运用校园广播站、板报橱窗、宣传标语等宣传手段,对广大师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教育宣传,确保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二、安排课程,落实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要求
1、切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管理工作。我局规定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使用的文本、音像教材,必须是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专家编写制作,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审查专门委员会审定的教材,未经审定的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资料、图书、音像等一律不得进入学校。目前,各校统一循环使用教育部门下发的教材进行教学。
2、保证民族团结教育课时的落实。我局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我区中小学教学课程,纳入统一管理。各校结合实际在现行思想品德类、校本与综合实践课课时中安排,既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安排。学校都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计划,学校教导处能根据民族团结教育计划对课程安排进行调整。
三、四年级以民族知识启蒙教育为主,五、六年级以民族常识教育为主,七、八年级以民族政策常识教育为主,保证了民族团结教育课时、教学内容及师资的“三落实”。
3、强化措施、把握关键、生动活泼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为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倡民族团结教育与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的整合,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工作中去。
(1)是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本校教学计划,严格根据国家要求开设课程。针对性地实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课程内容。
(2)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具体教学中,要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网络、书刊等渠道获取信息,搜集资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风俗人情进行了解。在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打破教师一统课堂的陈旧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各基础学科的民族常识教育因素,使民族团结教育和各相关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台起来。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努力把民族特色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欣赏与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增进交流,培养学生间的感情。
(3)是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
三、加强管理,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活动
各校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宣传教育;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宣传教育;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律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三个离不开”为主要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并能结合学校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四、不分族别,一视同仁
要求相关学校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履行好教育责任,尊重少数民族学生及教师风俗习惯,使各族学生增进了解,广交朋友,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增进各民族的友谊和团结。教师要用满腔热忱去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因学生民族、性别、年龄、思想状况等方面的差别而歧视、讽刺或体罚,充分体现各民族的平等和对少数民族学生民族习俗的尊重。各校能够加强法制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小养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维护民族团结的习惯,与一切民族分裂活动作坚决斗争。在“校园开放日”活动中,邀请少数民族学生家长走进校园,加强家庭与学校联系。通过在学习、生活上的关爱,增进与少数民族师生的感情。
五、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不能按时到位,循环使用过程中人不能保证人手一册。兼职教师需要自己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材料,无相关参考书籍。
(二)教材分级不明晰。
六、建议
(一)督促教材及教辅用书到位。
(二)按年龄段细分,配插图,并及时更新。
做好中小学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将继续努力工作,开拓创新,激励全体师生更加坚定自觉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更加坚定自觉地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二)
苗族干部、地区公安局纪委副书记**同志,多年来紧紧围绕全局工作重点和年初工作要点,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为促进全局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证。
(一)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反腐倡廉工作。
2008年,他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贯穿全年工作始终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是认真组织民警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省纪委会议和地区纪检监察会议精神,对胡锦涛书记的讲话进行学习讨论;二是针对“元旦”、“五一”、“国庆”等长假期间易发生违反“五条禁令”、奢侈浪费等状况,下发了《关于加强局机关民警着装、工作纪律、车辆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
五、一”期间值班备勤、车辆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干部和广大民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坚决制止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二)认真履行职责,采取八条措施加强全区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坚强督促检查,严格政治纪律,确保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落到实处,始终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二是关注民生,加大治理,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乱罚、便相增加群众负担等问题。三是坚持预防为主,开展廉政教育,以“反对特权思想、树立良好警风”教育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四是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加大对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索贿受贿、循私舞弊等经济案件和有警不接、出警迟缓、推诿塞责等玩忽职守案件的查处力度。五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推进公安特色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财务公开、内部事务公开等公开制度。六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及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等各项制度。七是加强警务督察和审计工作,加强对执法过程、执法环节的检查和监督,加大对执法环节的专项审计力度。八是加强公安纪检监督系统的自身建设,提高公安纪检监督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深入一线,切实落实“五条禁令”省厅“十二条”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树立良好警风
一是及时发布了《关于织金县以那派出所民警发生违反“五条禁令”案件通报》,打消民警“违令”侥幸心理,以突出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管理责任作为重点,查原因,论危害,找教训,强化民警严格遵守禁令的自觉性;二是深入剖析队伍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措施抓紧整改;三是加强对重点时期、重点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重新排查了重点对象,确定了帮教人员,签定了保证书, 层层落实帮教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和责任倒查,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逐个谈话提醒,筑牢“五条禁令”防线,防止违反“五条禁令”事件的发生。
(三)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
结合全区公安机关监督室工作实际,把认真组织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今年公安机关监督室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学习党章、贯彻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的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今年“基层基础建设年”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为使这一活动得以认真开展,确实见效,他带领有关同志专门进行了研究,并组织了学习讨论,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贯穿到今年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二要切实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紧密结合近年来各级领导的批办件、督办件和群众的信访件进行认真梳理,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法理念;三要切实加强监督室自身建设和业务工作,树立纪委监察党员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
第五篇:专题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专题二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专题知识整合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证明,民族问题解决不好,会导致国家分裂和民族冲突,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1、中国历代民族关系:(1)秦朝时匈奴南下侵扰,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2)西汉初年,因国力衰弱和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汉元帝时昭君出塞,汉匈和好。(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4)唐朝时中央政权与边疆各族友好相处,民族平等,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设立了管理西域的管理机构,;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了尺带珠丹,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
(5)元朝时设立了宣政院辖地,西藏正式成为我国元朝的行政区,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促进了民族融合,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6)明初,为了防止蒙古族入侵,修建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万里长城。(7)清朝确立了中央政府对历代**和**的册封制度,并于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和**共同管理西藏。乾隆帝时评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立了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乾隆帝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谱写了多民族国家的光辉篇章。(8)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央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总之,我国民族关系源远流长,有战争也有和平。友好交往、和平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古今中外巩固统一的措施:(1)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后,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