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问题定义和可行性报告-博文
问题定义和可行性报告 2005-3-29 22:17:00
今天交了张老师的软件工程的作业,写一篇有关私家车安全监控系统的问题定义和可行性报告。
对于这个作业,我个人觉得第一要务是明确问题的要求,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的关注的是私家车安全监控,因此作为开发者他们的目标就是开发出相应的系统,并将这个系统买给私家车主来获取利润。也就是说我们的开发的目标就是针对私家车主的,是满足私家车主的需要,而不能在设计的时候附加的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但是在整个作业的分析过程中,大家对此的理解不一,忽视了对私家车主的利益关注。
第二个我们要关注的是我们写的问题定义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因此我们必须以最简介明了的方式来突出我们的重点,让客户非常容易的了解我们的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的报告。虽然我们在更多的时候是利用ppt向客户介绍的,但是作为备用的给客户的文档简介明了是必要的。
第三个就是利用通用而又明了的制图工具。画出相应的ER图,既便于画图又利于大家理解和交流。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下面附上一份可行性报告的样本。IT监理目标控制过程中的问题管理
对于信息系统项目目标采用动态控制是监理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依照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决于建立一整套完备的监理机制,包括监理机构、监理活动基本流程、文档管理规范、沟通机制、问题管理机制等等。
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一般分为六个阶段,即:项目准备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设计开发阶段、实施阶段、验收阶段和运行维护阶段。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监理介入有早有晚,可能是全过程监理,也可能只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阶段实施监理。大型信息系统项目周期可长达两年、三年,甚至更长。周期越长说明项目越复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的问题越多。尤其对于一些“先天不足”的项目(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完全遵照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客观规律),不可避免地会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各种问题。在这一类型项目的监理中,毫无疑问,问题分析、管理和解决机制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整个项目建设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走向最终目标。监理方必须及时了解问题、跟踪问题的发展和解决进程,并有义务向系统各方通报现状和提出监理方观点。监理价值也正是在发现问题、预警风险、促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本文即是充分运用了问题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力图特定项目建立起特定的、有可操作性的问题管理机制。以下通过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探讨问题管理机制。
1.问题定义
并不是所有人反应的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监理方必须做出一系列判断。是不是问题?是暂时的问题还是长久的?有多严重?比如在我们监理过的某个政府信息化项目中,由于更换了开发商而新开发了一套软件,新软件替换旧软件上线后不久,用户方主管部门反应软件操作不方便导致咨询电话不断,甚至某些用户产生怨言。这算不算问题?通常在软件重大版本更新很可能发生使用习惯问题,更何况案例中的软件开发商也更换了。因此,用户的某些不理解和应用习惯未必意味着开发商的设计问题。
问题定义:“问题”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会对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故障、变化、和风险的总称。
2.发现问题
监理方和承建方、用户方都应该建立规范、稳定的沟通渠道。对于某些特殊的项目监理方的客户和信息系统的用户可能不是同一个单位,即系统的投资方和用户方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监理方需要建立和三方的沟通渠道。沟通渠道的完备为及时发现问题打下了基础,一般来说,问题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反应出来:
用户方通过已建立的沟通渠道直接向监理方反应系统问题;
承建方通过已建立的沟通渠道直接向监理方反应用户方出现的业务问题、流程问题、管理问题等;
客户方通过已建立的沟通渠道直接向监理方反应系统建设问题;
在监理会议上各方都可能反应系统建设问题;
用户方向承建方提交系统运行故障单,承建方再抄送监理方;
监理方在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
3.分析问题
对于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型信息化工程,特别是涉及若干个不同部门的工程,扯皮推委现象是造成工程延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监理”应运而生。人们常说成功的项目七分考管理,监理工作也是如此,技术层面的问题和分歧往往更容易解决。作为项目建设第三方,监理方既要保持公正、公平、公开的立场,又要建立和维持各方之间友好、一致的工作氛围。因此,监理方除了从技术角度为项目把关,还要充分发挥管理艺术,这样才能协调处理好项目建设各方的关系,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推动项目的进展。
在项目建设中,对于各方反应的问题监理方首先必须做出判断。做出判断后才可以对问题立项,跟踪问题的发展和解决进程。那么是不是我们对待所有问题都一概而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问题的轻重缓急、问题提出方的态度、问题对系统影响的大小等因素都决定了监理方需要对问题分类处理,采取不同的监理策略区别对待。也只有如此才能面向项目,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体现监理价值。
通常的监理项目中的问题可分为四类,如下图:
根据上图,很显然,A类问题最有可能体现监理方价值。这类问题往往涉及到多方关系协调,因为只涉及到一方的问题大多可以通过该方的内部工作解决。如果问题涉及到多方,只能靠协调解决。这种时候最常见的消极情况是互不配合、只关注和自己有关的环节,扯皮、推卸责任。此时监理的一项重要作用得以发挥,即组织协调。例如,在我们监理的某个投资巨大的电子政务项目中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相关的业务流程复杂,环节多,涉及到的单位多,协调困难,谁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甚至出了问题都不知道该向谁反应,结果导致系统的最终服务对象—老百姓的利益受损。僵持了一段时间后,监理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经过大量调研,发现在流程中若干环节相对问题集中,而且这几个环节都由一个单位(甲)负责,于是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包括详细的处理流程。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出了问题将直接向甲单位反应,该单位负责协调相关各方解决问题;第二层次是:成立问题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各单位领导,若有甲单位协调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协调小组汇报,由协调小组协调解决。解决问题的机制建立后,对最终用户来说有了反应问题的场所,各方责任清楚,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政府的办事效率,老百姓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后来事实证明只有少数问题反应到了协调小组。在这个问题上,监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B类问题既然其他各方可以把它解决好,那么此时如果监理方再试图推动的话,会让其他各方感到多余,甚至更糟的话可能会有干涉对方内部工作的嫌疑。比如在某项目中,用户方反应承建方对系统故障排查和服务相应的速度太慢,在这个问题上,承建方没有异议。事实上,问题的存在是由于他们的其他工作太忙而没有顾得上及时解决。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上,监理方在态度上立场鲜明,支持用户方的态度。
C类问题同A类一样也有可能体现监理价值,但不同的是,其他各方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根本没有注意到问题的存在,这种情况下监理方必须立场鲜明地站出来,并指出问题的隐患,这是监理的职责所在。例如在某项目中,由于用户方的需求改动频繁,而且往往没有给承建方流出合理的时间,造成承建方疲于应付新需求变动而缺少时间完善系统。此时监理方注意到这个问题是由于缺少规范的需求管理造成的,于是我们拟订出管理制度文件并最终促成各方签署。在监理方多次阐明利害关系之后,各方均认识到需求管理流程被规范后会提高系统建设总体效率,对谁都有好处。
有很多问题在我们初步调研后即发现它们不影响大局,或者向“问题定义”一节中提到的操作适应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各方都不关注,也确实不重要,甚至过了一段时间问题的提出者都把这件事忘了。这就是图中表示的D类问题,这类问题自然不用花费很多精力。
4.问题跟踪
根据问题分类原则确定了监理方策略后,监理方需要跟踪问题发展状况和解决进程。我们的问题跟踪机制总的思路是:建立《问题列表》,所有问题按某一特定的顺序排列,比如提出的时间。每个问题需包括问题编号、提出时间、提出人、描述、重要性级别、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批准人、要求解决时间、目前状态等信息。而对于某一具体问题,我们建立《XX问题跟踪表》,目的是记录问题发生、发展、解决整个过程中与问题有关的活动、讨论、决议和监理方观点。表中应该包括问题编号、活动类型、活动日期、决议、监理方观点等信息。这样做可以为将来撰写问题报告打好基础。《XX问题跟踪表》和《问题列表》通过两个表中某些共同项目建立映射关系,比如问题编号或问题描述,如果是电子文件可以考虑建立超级链接。当然,由问题的重要程度不同,并不是每个具体问题都有必要建立问题跟踪表。
4.1问题跟踪流程(如下图所示)
4.2流程说明
根据《问题跟踪表》的内容,每周定期更新《问题列表》的“当前状态”;
如有新问题产生,问题列表将即时更新,并即时产生该问题的《问题跟踪表》;
跟踪一般分为两条线路,即承建方和用户方,因为每个问题都可能涉及到系统和业务两个方面;
每个问题一般由两个人共同跟踪,分别负责承建方和用户方两条线,其中一个是该问题的负责人;
针对重点问题跟踪所获得的全部信息都及时按时间顺序记录在一个确定的问题跟踪表中。《问题跟踪表》和《问题列表》通过两个表中某些共同项目建立映射关系,比如问题编号或问题描述,如果是电子文件可以考虑建立超级链接。;
由问题负责人即时更新《问题跟踪表》,并且每周三下午确定时间更新《问题列表》中的相应问题项目;
5.问题报告
问题报告是在问题的某一阶段监理方对该问题认识的总结,可以是在问题发现阶段、问题解决阶段,也可以在问题解决后。问题报告的对象是监理方的客户,在客户的授权下可以抄送给项目其他相关各方。因此问题报告是监理方客户了解项目进展的重要渠道。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问题的描述,即问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信息来源于《问题跟踪表》,还应包括监理方对问题的分析和监理方建议。
问题报告是监理方客户了解项目进展的重要渠道,监理方应尽量多报告。
第二篇:可行性分析报告定义
首先给让你看看定义,随后附上范文。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报告的定义和主要内容:
可行性研究报告定义: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从事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之前,双方要从经济、技术、生产、供销直到社会各种环境、法律等各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项目是否可行,估计成功率大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程度,为决策者和主管机关审批的上报文件。
主要内容:
1.总论,包括项目名称,利用外资方式,主办单位,主管部门,项目负责人,项目背景,项目具备的条件等。
2.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与性能、市场需求情况,生产规模的方案论证,横向配套计划,产品国产化问题及销售方式、价格,内外销售比例等。
3.主要技术与设备的选择及其来源,包括采用技术、工艺、设备的比较选择,技术、设备来源及其条件与责任。
4.选址定点方案,包括定点所具备条件(地理位置、气象、地质等自然条件,资源、能源、交通等现有条件及其具备的发展条件等)、所定 厂址的优缺点及最后之选定结论。
5.企业组织的设置与人员培训,包括组织机构与定员、人员投入计划与来源、培训计划及要求。
6.环境保护内容。
7.资金概算及其来源,包括合资各方的投资比例、资本构成及资
金投入计划。
8.项目实施的综合计划,包括项目实施进程及施工组织规划等。
9.经济指标的计算分析,包括静态的财务指标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外汇平衡分析等。
10.综合评价结论。
另外,一份合格的可行性报告还应该有风险分析和财务分析,以及一些必要的文件。
给项目企业或项目开发者提供一个“项目是否满足 CDM 立项基本条件”的参考依据。其核心原则是该项目是否在经济和 CDM 国际规则上可行。一般来说仅仅是为项目企业提供一个是否可行的方向,而不足以为项目企业搭建一个和潜在投资方对话的渠道。但无论如何,只有在完成可行性分析后,企业才能开展第二步工作--制作完成项目概念文件(PIN)。
(关键词:可行性研究,项目概念文件,建议书,减排量)补充
怎样写可行性报告
不论是国企还是外企,在决定上一个新产品,一条新生产线,或者建一个新工厂时,总要提交一份可行性报告供上级批准。
国企的可行性报告
本人曾经阅读过几份来自国企的可行性报告,但发现其目的和内容都与外企的可行性报告有很大差别。先说其目的,国企的可行性报告是为了说服上级领导并得到相应的批准和支持,并假定上级领导比
他们自己更了解情况。而报告一旦被批准,上级领导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目的上的差别自然导致内容上的差别。这里有几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强调为什么要上这个项目,但忽视如何进行这个项目,似乎要等项目批准之后才去考虑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计划;二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中宏观的、模糊的数据多,而微观的、具体的数据和信息少,如果上级领导不了解相应的市场和用户的状况,很难作出判断,只能闭着眼睛签字;
三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没有或很少有具体的、可以量化的衡量标准和责任分配,这为以后出现大的偏差和问题打好了伏笔,便于“过关”;
四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对今后几年的市场预测偏于乐观,似乎不这样乐观就得不到批准,对可能发生的各方面的“不测风云”认识不足,甚至有认识也不写上去。这样出现偏差时就可以强调客观原因,归结到不可预测性上;
五是国企的可行性报告对市场、用户、竞争和风险的评估太粗、太少,没有考虑到自己企业投资一个热门项目的同时,其他企业也可能在准备上类似的项目,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就不讲市场份额的问题,把市场总规模当成了决策的主要参考标准,自然也就没有“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这样一些概念。
外企的可行性报告。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外企是如何来写他的可行性报告。
首先外企的可行性报告从目的上讲是写给自己企业看的,是为了说服自己而不是说服别人,尽管一些大项目也要上级批准,但其目的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达成共识,对机会、挑战、困难和风险有详细的分析。
从内容上讲,外长的可行性报告有几个特点:一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采用同样的或类似的报告格式,便于统一标准,统一分析方法,便于他人理解,同时也便于企业去搜集信息、整理数据、准备报告;
二是宏观的和微观的数据并存,有量化的数据和信息以及其“出处”(信息来源),对结果做出最差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和最佳情况下的三种预测;
三是将今后几年如何实施这个项目写得很具体,从人员、资金、设备、组织结构等方面做出全盘规划和分实施计划和预算,以保证项目能按规划顺利实施并完成,同时由于每个月或每个季度都有明确的“里程碑”式的分阶段目标和检查方法,就便于及时调整和修正,以达到最终目标;
四是对市场和潜在市场、用户和潜在用户、竞争与潜在竞争、风险与潜在风险、问题与潜在问题分析讲得很具体,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偏差有一个基本的估计,并对客观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做出一系列假定和预测,这样企业就必须从主观上检查自己,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不是强调客观原因;
五是对执行的方式和方法,流程和步骤有一个明确的描述,便于
上级领导和专业人士进行评估和分析,因为这两类人不会比企业自己的相关人员更了解所在的市场、用户、竞争等方面的情况,但他们对方式和方法、流程和步骤却有很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从这些方面提出一些疑问、提醒、建议和对策,使可行性报告更完整更全面,对风险和问题有足够的认识。
很多国企领导也经常谈论市场经挤、市场导向、用户导向、目标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能从宏观上讲得很明白,做一个非常出色的报告和职工动员大会,但接下来人们能做什么,企业如何去实施这些概念则不甚了。可行性报告可以说是目标管理的一个具体体现,是达成共识,统一思想与认识的第一步。如果企业内部,企业与上级部门之间没有共同的理解和共同的语言,是谈不上目标管理的,因为大家对“目标”的认识不一样、对“管理”的认识也不可能一样。
第三篇:2010述职报告(贾文博)
2010述职报告
本人自2010年4月进入生产科,在协助科长进行各方面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兼顾供应商管理工作。2010年,对于我们生产经营科来说,是考核管理不断完善,对分厂的服务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的一年;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在原有的配件管理的基础上,开始对维修及钢结构加工管理和考核进行学习,可以说是对厂生产流程及规范全面了解并应用到管理中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在各部门同事的配合和关心支持下,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10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1、学习并参与厂月度规范化考评,根据年初及厂部制定的一些管理工作任务和推进计划中提出的要求,认真努力做好考评工作,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应该说能够充分理解和领会了工作内容,达到岗位要求;
2、在逐步了解维修、配件管理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开始承担维修分厂在软件中的员工工时分配、营收结算等数据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对分析体现出的问题尽可能的提供解决方案,并及时与分厂领导进行沟通,力求能够对分厂的管理工作起到辅助和推进作用;
3、持续推进供应商管理工作,在原有供应商管理体系及操作模式下,继续引进有价格优势的供应渠道,通过询价对比降低采购成本;对一定比例的非集中采购或无价格优势的配件采购渠道进行升级,便于运营的同时,降低内部维修成本,为配件对外销售进一步打好基础。
4、在本集团公司对团员青年及团工作更加重视的环境下,我有幸在厂里开展团总支工作,由于我厂地理位置分散、青年中中介员工较
多和生产任务繁重等特殊因素,给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我坚信在各位领导的支持下必将会把团工作做好做实,为增强我厂青年员工凝聚力和创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起到间接的推动作用。
5、生产科作为一个综合科室,除了在考评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也承担着部分项目和日常服务工作。通过一年来参与我厂承办的各项工作项目,得到充分的锻炼,也为日后类似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日常工作中,我尽量能够积极、高效的解决分厂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各分厂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后勤保障。
尽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下,我开始能够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是不可否认,在很多管理工作方面仍有不足之处,距领导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1、在参与并承担生产科考评及管理工作中,仅停留在被动管理状态,主动性不够。尽管2010年我们在考评内容和数据分析的覆盖面及详细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仅停留在考评结果上,对分厂遇到的很多管理缺陷没有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协助或者是指导分厂对管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整改和提高上有所欠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个人在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管理思路,所以在考评中遇到管理缺陷难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由于个人在部门中综合协调能力方面或者说是组织指挥方面有所欠缺,没有进行合理协调,也未能充分的调动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在2011年我将加强与厂领导的沟通,虚心向各位同事就遇到的问题请教,力求在使生产科作为一个考评部门的同时,参与并对各分厂的管理工作提升起到辅助作用。
2、在供应商管理工作方面,2010年无论配件管理还是钢结构加工方面,可以说是均处于管理工作的滞后状态,具体工作未能够及时的适应市场反映,在成本节约方面成效不够显著,同时对配件销售的促进作用也极为有限。2011年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大供应商渠道的管理升级,优化日常询价、对比及分析等运作方法,奉行清廉、公正的原则,为本原材料成本的减低做出贡献,积极努力完成厂部提出的降本节支目标。
3、在生产科对各分厂的服务工作方面,由于我们的责任心欠缺,积极性不够,很多时候存在及时性及效率不高,甚至影响分厂的生产运作。这些弊病将在2011年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各分厂的监督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争取为各分厂做好后勤保障服务。
4、在具体工作的实施当中由于我资历尚浅,经验不足,存在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处理问题不够细致等问题,同时很多厂部及领导的管理思路未能及时领会,在管理方面主动学习不够,未能虚心向各位同事求教学习。在本本人也恳切的期望能够以谦逊的姿态向各位领导学习,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克服缺点,提高我的工作能力。
以上是自己2010年工作总结,望领导审议给予批评指正,便于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成绩、纠正缺点和错误,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
生产经营科
贾文博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日
第四篇:博文:校运会
博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1年校运会
在2011年11月4日我校成功举办了校运会。学校领导和教师们对校运会非常重视,学校也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校运会的筹办,都体现了学校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视。
校运会开幕式以方块队表演的形式彰显了我校青春激昂的人文气息与自由开放的校园文化。开幕式场面盛大壮观,气势恢宏,鲜明展现了我们涉外学子的风采。身着白色运动服的高尔夫方块队在绿茵场上漂亮挥杆,给人以洒脱淋漓的视觉享受,展现涉外学子的独特气质。健美操方块队则身着亮黄色的拉拉队服,手持双色彩扇,动作富有活力与张力,给人以活力四射,年轻无限的视觉感受。武术队方块则身着中国红武术服,用力道与气韵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展现了涉外学子的文武气质。
校动会期间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使校运会得以顺利举办。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观众台上的同学则为运动员们摇旗呐喊;裁判员们则坚持维护比赛的公平公正。校运会上我们争取的不仅仅是名次更是在于学生们不断挑战,不断突破自己;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与团队精神的增强。
校运会也在11月5号下午落下帷幕。全校师生们都度过了一段美好而深刻的时光。
商学院院宣传部涂薇编
第五篇:文博工作总结
文博工作总结
是全面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夯实“十二五”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区文博工作根据省、市文物部门的工作要求,按照局党委“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稳步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断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水平,积极配合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加强博物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功能,创先争优、锐意创新,文博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显著的成绩。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完成,努力将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纳入文物保护体系。
1、三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成果丰硕。上半年,区文物普查队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补充调查春晓镇严坑庙、戚家山街道浃水大闸、白峰镇太平岙巡检司城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同时,按照省市专家组的验收意见和建议,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补充、整改和完善,并完成最终数据上报。目前,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普查办整体验收。三普第二阶段,我区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408处,调查登记(录入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346处。其中复查38处,占登记总数10.98%,新发现308处,占登记总数89.02%;一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点62处。这一成果的取得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文化遗产资源。
2、三普第三阶段工作接近尾声。及时开展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工作,6月份组织普查队员参加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三阶段培训班,学习第三阶段相关技术规范。8月上旬制定第三阶段工作方案,并按照方案有序展开相关工作。根据省、市普查办的统一部署,目前已完成普查工作报告初稿和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初稿的编制任务,将于年底前基本完成区级普查报告、地图绘制、档案编制和成果转化。
3、边查边保,多种手段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效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为更好地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成果,向上级文物部门报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材料,并陪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已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梅山盐场旧址进行实地核查。无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的数量和质量均创我区历史纪录。10月21日揭晓的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我区推荐的鄞镇江桥、钟观光故居、曹莘耕故居、枝夹岙墓群、虞家后新屋、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瑞庐等7处榜上有名。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徐圣禅故居“塔峙圃”的修缮方案。年内,我们还将推荐申报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第十一批区级文物保护点。
二、突出重点,抓好基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踏实推进。
1、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方针,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山桥修缮工程顺利竣工。去年12月15日动工,由常熟古建筑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宁波弘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负责监理的长山桥修缮工程,至今年3月底顺利竣工,并通过竣工验收。本次修缮以现状加固、整修为主,以保持长山桥建成以来所积淀的历史沧桑感。维修内容仅为对局部结构存在隐患的部位进行加固整修,对断裂构件进行粘接,加固栏板,复原桥面踏步石,对缺失的石构件进行复原,清除有害植物,抢救性维修永济庵亭。长山桥修缮工程结束后,将成为小浃江古水利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
2、稳步推进“四有”工作,夯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基础。会同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对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初步划定,并向文物保护单位所在街道、相关主管部门及相邻利害关系人征求意见,形成了《北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方案》,经区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发文公布。10月中旬完成项氏宗祠、瑞岩寺藏经阁、虞家后新屋和姚燮故居等4处新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标志文物说明牌制作安装工作。
3、继续实施巡视检查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的日常管理。目前我区的文物巡查制度完善,区文物行政部门、街道乡镇文物保护小组、责任文保员、业余文保员四级检查巡视,做到文化站每月都有检查报表上报、责任文保员每周进行巡查、区文物部门每季度开展抽查。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小港东岗碶、梅山张公庙后大殿、大碶古阿育王寺遗址塔亭存在文物损坏、违建、不合理修缮等现象,立刻通知区文物监察大队进行查办。及时保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安全,目前我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完善率基本达到95%。
4、逐步化解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矛盾,保护成果显著。长期以来,开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尖锐矛盾是搞好我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大难点。为配合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建设,我们跟宁波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了考古调查、考古勘探和抢救性考古发掘,一共清理发
掘以汉代为主的古墓葬89座、窑址4处,共出土铜、铁、陶、石、骨、琉璃等文物260余件。同时,我们还改变工作思路,及时掌握我区开发建设的动态,主动跟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使矛盾逐步得以化解。在获悉我区准备实施小浃江改道工程时,我们主动跟区水利部门进行多次磋商,使小浃江上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点为重点的古水利建筑群得到了有
效的保护。
三、加强博物馆建设,博物馆体系渐具雏形。
1、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来,我们始终将港口博物馆和水下考古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开展。上半年,已协助完成港口博物馆框架性陈列大纲2次专家论证、陈列大纲调整撰写、我馆现有相关藏品资料统计、港口博物馆宣传折页设计制作等工作。7月29日,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建设工程在春晓滨海新区奠基。中国文博届最重要的领导悉数到场,将近140家各类媒体予以报道,足以体现活动之成功。尤其是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最终敲定水下考古基地落户北仑,确定国家文物局领导光临典礼,实属不易。我馆为筹建中的港口博物馆征集文物和展品60余件,其中英国航海望远镜被定级为三级文物。港口博物馆网站在年底前建成,将成为宣传港口博物馆的重要媒介和公布相关公告的重要平台。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和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目前正在进行建筑设计,预计明年6月可以动工。
2、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建成开馆。今年,我们完成了艺术陈列馆成硬件修缮改造、陈列装潢和陈列布展工作,并于9月29日开馆,为国庆献上一份礼物。艺术陈列馆目前接受邵氏家族捐赠艺术品和文献资料近200余件,超过原定计划一半。艺术馆将进一步提升北仑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作为我区公共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馆的建成为如何利用名人文化资源,做出一个实质性的探索。今后,艺术馆并非是一个静态的展示,而是一个动态的文化风景线,艺术感的规模和精致的装修特别适合举办小型艺术展和艺术沙龙。这将成为人民群众欣赏艺术的一个平台,也扩大了北仑的文化知名度。
3、积极指导帮助街道(乡镇)筹建展览馆、陈列馆。帮助白峰镇做好白峰民俗展览馆设计创意、大纲撰写和内部展陈设计,并通过论证,还专门为展览馆征集和整理一批民俗展品。帮助霞浦文化策划文化站古建筑的改造,帮助新碶文化站策划“新碶棋苑”,帮助大碶文化站策划东岙桂花文化。积极寻求民间力量建立民营博物馆,北仑第一家民营博物馆——鲍志军陶瓷博物馆正在策划洽谈中。
至此,我区的博物馆体系已渐具雏形,并具有一定规模,将在今后几年逐步完善。四、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益性服务功能,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的文化服务。
1、搞好基本陈列,努力为公众提供优质的陈列展览。基本陈列是博物馆开展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今年,我们重点对三楼民俗用品展厅进行改造。增加陈列柜3只,增辟陈列橱窗1只;进行全封闭陈列装潢,安装了专业的灯光设备和空调;充实了一批民俗展品。通过本次改造,使展厅利用效率提高近1倍,展厅展陈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为我馆以后在我馆内举办小型临时展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2、积极举办临时展览,努力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今年,我们承办了《“五洲大港”国际港口风情摄影展》。征稿收到来自全国各地600多位作者的5000多幅(组)作品。展览自7月28日开始至8月8日在宁职院举办,参观者约计3000人次。包括央视二套《看天下》栏目、《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人民摄影》等40多家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影展的举办对于展示北仑港口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品位,扩大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还利用区收藏家协会会员的藏品,先后举办了《北仑区百件民间收藏精品展览》、《“灵石奇葩”——“石趣轩”收藏精品展览》,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继续打造“北仑流动博物馆”品牌,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我馆流动博物馆已开进海伯公司、永发集团和大碶街道。接下来还将进入社区、农村、学校和部队,争取今年有5次走进基层活动。北仑“流动博物馆”经过几年的打造,呈现出以下二个特色:
一、实物展览更生动;目前我馆有“中国现代物资供应票证展”、“中华纸币展”、“民俗文物展”、“毛主席像章展”、“近代经济票证展”。这5个展览都可以让参观者看到实物藏品,大大提高了流动展览的质量,是对一般流动博物馆图文展的一种突破。
二、点单式服务更贴切;我们将5个展览介绍印制成精美的小册子,事先让参观对象代表进行挑选,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展览,这样增强了流动展览的针对性,使得展览更受欢迎。
通过积极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预计区博物馆(包括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接待观众可达4.9万人次,团队约57个。五、文物标本征集收藏、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1、继续加大文物标本征集收藏力度。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由于我区文博工作起步晚、底子薄、文物藏品匮乏和品种不够丰富一直是我馆的一个严重缺陷。因此,今年,我馆文物标本征集收藏的重点是为筹建中的港口博物馆征集和接受捐赠的文物和展品60余件、接受邵氏家族捐赠艺术品和文献资料近200余件。征集中国近现代经济票证300余件,接受四明书画院慈善作品移交近百幅。此外,还为白峰民俗展览馆专门征集一批民俗展品。
2、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一是全面完成馆藏珍贵文物的数据库建设任务。根据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参加了省文物局举办的馆藏文物数据库软件系统和影像录入培训,建设文物摄影棚,在做好馆藏文物藏品定级工作的基础上,准时完成馆藏二、三级文物藏品文字和影像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工作,并及时上报有关数据。二是为进一步推进馆藏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9月21日邀请省文物鉴定中心专家,对一批近年来未鉴定的馆藏文物进行鉴定。最终有19件文物被定级,其中北仑越窑刻花粉盒被定为二级文物,汉代黛板、元代龙泉窑水盂、隋代盘口壶等18件藏品被定为三级文物。此次鉴定即为我馆文物保管和建档工作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进一步肯定了我馆近年来的文物征集工作。
六、文化遗产宣传有声有色,营造了全区浓厚的文化遗产保护氛围。
为提高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5月18日至6月16日,开展了“文化遗产、在我身边”——北仑区“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系列活动。宣传月期间,我们先后举办了北仑区“中国文化遗产日”宣传月活动开幕式暨“灵石奇葩”——“石趣轩”收藏精品展开展仪式、“探古寻幽”——北仑市民走进考古现场、“我们的记忆”北仑流动博物馆进永发集团、《北仑文博》办刊座谈会、进行灯幔广告等文化遗产月公益广告宣传等活动。12月8日—宁波市第二届“名城日”将开展“12.8”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系列活动。届时,我们将举办“探古寻幽”——北仑市民走进传统民居、收藏文化讲座、北仑民间收藏系列展之四“妆匣遗珍”、公布第十一区级文物保护点等活动。此外,今年还成功编印《北仑文博》2期,建成北仑博物馆及北仑文化遗产网站。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时刻重视媒体对文化遗产宣传的重要性,省、市、区三级,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现我区文博事业的各类报道200余条。七、文博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管理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1、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制定《北仑博物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方案》,以争先创优活动指导业务工作。除规定动作外,还在馆内开展了主题为“港口博物馆和水下基地如何建”、“三普成果如何转化”和“博物馆免费开放如何做好”的“大讨论、献一策”活动。
2、上半年,我们创造性地为全区所有的46处文物保护单位(点)聘请责任文保员,责任文保员每年能够领取一定的工作报酬,这是对文物保护方式和机制新的探索和尝试。
3、北仑收藏家协会成立。经过精心筹备,扎实组织,北仑收藏家协会于 月份正式成立。随后,组织热心捐赠的收藏家们考察上海博物馆、参观宁波博物馆国宝展。目前,北仑收藏家协会共有会员51名。我区收藏家的无偿捐赠已成为我馆新增文物标本的重要渠道,民间藏家的藏品也已成为我馆举办临时展览的重要资源。
回顾今年的工作,应该说我区文博事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文博工作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区文博工作的社会形象继续全面得到提升,社会关注度继续显著上升;区文物普查队被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市级先进集体,2名普查队员被评为省级先进个人,2名普查队员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北仑博物馆被命名为北仑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一是港口博物馆建设工作责任分解不明确,文物征集等筹建业务工作开展程序阻力较大。二是邵克萍家族艺术陈列馆每年运营费用尚未落实。三是随着流动展览内容的增加、展品的积累,我馆库房实在紧张,新借用的档案局库房又被放满。如有可能,能够购置一辆“流动博物馆大篷车”,将更有利于这个品牌的打造和惠民服务的深入。四是缺场地。开办十多年的馆所设施日益老化。博物馆展览与办公场所明显欠缺。五是缺经费。区博物馆全年日常维护经费、文物征集经费、自办及引进展览经费、科学研究经费;区文保办文物维修经费、业余文保员队伍建设经费、文物宣传经费每年共计不到15万,与新时代文博工作的要求不符,与文化强区建设的标准不符。六是缺重视。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矛盾时,往往是文物工作让步。大湾碉堡群——轻机枪碉堡、小港李氏庄屋等三普新发现,已沦为消失文物。大片古老村庄拆迁、大面积开山取土,从无征集文物部门意见。总结过往经验,扎实开展各项基础工作,大力推进港口博物馆筹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等重点工作,探索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新的方式方法,我们相信北仑文博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关于全区文化建设的战略指导下,通过北仑文博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必将开创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