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和思考

时间:2019-05-14 02:2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和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和思考》。

第一篇: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和思考

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和思考

任白川

【摘要】:民间美术是艺术领域中一朵独特而美丽的奇葩,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带有强烈本民族色彩的美术形态。它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产物。一件民间美术作品体现的是当地的民俗特点和文化元素。可是在当今商品社会,民间美术的生存现状却令人担忧,如何发展则面临困境。据调查现在愿意从事民间美术学习的青年人越来越少,民间美术的传承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键词】:民间美术 传承 发展 思考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学院派美术等形式而言,它直接来源于人民大众。因千百年来形成的尊卑陋见,民间美术一直被视为粗俗低贱的一种形式,致使民间美术的发展受到损害,许多优秀的成果不能保留下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一些古老的美术产品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和淘汰,濒临失传的边缘。其实民间美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本身,具有极为丰富的美学、历史和人类文化等内涵,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宝贵的结晶,也应该是中国美术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美术的起源。

民间美术与原始社会的美术,它们在发生、发展以及范围、特点、规律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相似性。民间美术与原始美术一样具有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不少民间美术还残留着原始美术的痕迹,今天我们看到的民间剪纸、刺绣、年画、瓷器中就保留着很多原始的遗留痕迹,如古代陶器上带有巫术色彩的图腾符号。

二、传统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

1.言传身教

民间美术是一种带有原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自诞生之日起就融合在人们生活之中。“言传身教”是民间美术传承中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它主要体现在以家庭为中心的技艺传承环境中,是师徒、父子关系直接传授的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民众,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或进行技艺交流,它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技术传授给下一代。口头语言不需雕饰,自然随性,因此能更生动直观的传授技艺。在这言传的过程中民间艺人们创作了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可以让被传播者比较方便记忆起创作的规律,如惠山泥人的创作口诀,就要求泥人造型“先开相、后装花,描金带彩在后头”;民间皮影口诀中则要求创作:“若要娃娃恶,鼻子挨眼窝”、“文人一根钉武人一张弓”等等。在民间的师徒传承中“身教”的情况可能比“言传”要多的多。因很多民艺传授者由于自身文化和能力的限制,在他们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其技术精要的情况下,多以实际操作来教授徒弟,徒弟观察师傅技艺的“身教”就成为民间美术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2.文字、图谱记载

殷商之后,文字的出现为民间美术的传承奠定了深厚的媒介基础,出现了借助文字传承的方式,大大扩展了其传承的范围,出现了一些记载民间手工艺的理论专著和民间创作者所作的艺谱,如先秦时期的《考工记》、唐代《工艺之法》、《初学记》、明代《天工开物》、东汉《四民月令》,等等。而以物相传的民间美术,主要是通过谱子的形式传承的,如画谱、剪花样谱、影戏谱、年画版样等等。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都有程式化的范本,有的是集体的创作总结,有的是名艺人亲手绘制的,有的则是借鉴其它艺术形式而从程式化的模式中套用而来的。虽然其来源不一,但大都是经过不知多少代人的日积月累而逐渐完善或再创作而形成的摹本,这种传承形式不仅有利于民间美术普及和发展,也有利于民间艺人的技艺交流。

3.民间艺术品传承

民间艺术品传承和图谱传承一样属于以“物”为媒介进行的传承。但是它并不是在创作者内部的传承,而是通过这些艺术品的购买者而将民间美术的技艺带到四面八方。这种因商品买卖而形成的传承方式,使民间美术的传承方式更加方便,传播的区域也更广更远。

3.民间美术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前所未有地飞速发展,在国际上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化上对世界也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短暂的30多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着未来。作为民间美术发源和产出的民族和民间地区同样承受着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影响。思想观念、审美意识、生产方式、物质生活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工业革命的到来敲响了小农经济的丧钟,西方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带来的审美价值也将民间美术挤到了审美趣味最边缘,时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给世人带来了一系列全新的东西:五颜六色,光怪陆离,而民间美术那些泥、布、纸、木、竹、棉等粗劣材质所映射的品质已完全不能再施展其原有吸引力。现今,人们对民间美术的关注与偏爱更多的是一种猎奇式的怀旧情结。最可怕的是民间艺人在人们的淡漠中陆续谢世,后继的女儿、媳妇、姑娘们也因20多年发展带来的审美观,尤其是价值观的改变,而对民间手艺不屑一顾,就是在世的艺人也因经济等原因被迫改变自己创作力的原汁原味。毫无疑问,民间美术的岌岌可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挽救民间美术,中国民协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一些有志之士也在致力于民间美术的研究、挖掘和整理。据了解郯城县有些部门就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对本县的民间美术品,如港上镇的木镟玩具、胜利乡的木版年画和码头镇的挂门笺子等进行了走访调查,通过出书、举办展览,传授操作工艺等方法,做了很多的保护工作,这些工作对民间美术的保护与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4.民间美术发展的方向

各民族的艺术都属于世界艺术范畴中的一部分。只有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艺术特色,才能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传统手工艺与工业社会对立的今天,我们既不能放弃民间艺术形式,也不能违背社会规律,试图以民间美术来代替大工业时代的产品。要使作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站在现代文化的角度对民间美术作更深入的研究,寻找工业文明与民间美术之间的互补点,民间美术要改变目前的状况使其真正地“活”起来,学校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这种教育途径,充分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以此来影响文化进程与经济的发展。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不能脱离民族文化情境的,特别是本土文化。民间美术浓厚的地区,人们能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认识到其存在的价值,不会因为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更不会极端排斥民间美术。如北京石景山地区就是一个民间美术极为浓厚的地区,中国民协为了更好的保护民间美术,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在此创办了“中国民间艺术传承基地”。中国民协之所以这样做,正是以学校的形式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民间美术。这种新的融合不仅为民间美术提供了新内容,同时也给民间美术提供了新的形式。应该看到,当主体对象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重新融合后的民族民间美术,必将会产生新的艺术生命力。

民族文化和艺术源远流长,地大人多,风俗多样,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传统民间美术。我国民间美术蕴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与创造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土地为中心的民族, 农民始终眷恋自己的土地, 当民间艺人在乡土中创造“艺术”时, 这种不经意确实让西方学者大为惊叹, 他们似乎从中国的民间美术中, 看到了毕加索、马蒂斯、康定斯基等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的“东方文化理念”。大师们一边学习东方民间艺术的平面理念,又把这种理念融汇在自己的作品中。从他们的作品表现形式上看, 采用了“平面散点透视”“打散切割重合”等中国民间美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这种“东方民间表现主义”的坦露与直率, 更强调个人感受, 色彩上追求惯用的鲜明与装饰。这正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家所寻觅的表现效果。这种文化差异的互补性, 验证了“东方到西方去, 西方到东方来”的辩证关系。寻求创新是艺术永恒的话题。创新是绝对的, 但创新不能简单化, 时尚化, 在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上, 如果割断自己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自我追求标榜所谓的“新闻效应”“现代艺术家”“前卫艺术家”“装置艺术家”等新艺术名词, 实质上是艺人的虚浮和买弄, 这类艺术在中国是没有生命力的, 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当今有不少知名的艺术家, 在其作品的表现形式上只追求画面形式主义效果的最大化, 到头来只能使艺术变得晦涩与难懂, 成了一株没有自己文化根底的苗木, 到头来有花无果。艺术创作需要有自己的文化土壤, 根深才会叶茂, 艺术越是具有民族性, 才会越具世界性。盲目照搬只能断送自己的艺术生命。今天当我们大加赞扬民间艺术的美妙时, 当我们走入民间艺术的内核时, 我们才真正发现民间艺术的本质, 就是在创作上的坦然和“无功利主义”的动机, “自娱自乐”的表达形式, 这些构成了民间艺术朴素本质的原始动力。民间艺术作为一种传统乡土文化, 其出现和成长均来自于民间的沃土, 无论是剪纸、年画、刺绣、雕刻等等, 在民间艺术的表现领域中, 都启示着民间艺术的根基, 在于扎根本地乡土文化的传统土壤之中。历史有积淀, 文化有底蕴, 大凡一切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善于借鉴、吸收、继承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优秀精华, 加以创新而转化为自己的艺术风格, 急功近利, 舍本求末, 除了功利上的目的外,在艺术上是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

今天民间艺术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大众和艺术家们所喜爱, 是因为它们的表现形式贴近生活, 又有浓郁纯朴的民族风格, 画里行间透着一股浓浓的雅拙和原始, 给人宁静和率真。当然民间艺术的发展进步也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同步, 在发展中不断的改良和扬弃作品中的某些内容与形式,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两分法”, 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 从不同的角度来弘扬我们民族的国粹民间艺术。借鉴和创新是民间艺术发展的方向, 而党的政策和经济手段是民间艺术走向繁荣发展的动力, 促使它来自于民间再回归于民间, 并走向世界。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 民间艺术将迎来一个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民间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民间美术是一种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它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经历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民间美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约定俗成的内涵意向,并生动的描绘出劳动者的真实情感,朴实真挚,民间美术品种极多,都源于人民群众之手,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时代又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但民间美术,任然得到传承,然后不断地壮大,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所以民间美术是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关键词:民间美术;应用;发展

英文摘要(Abstract):Folk Art is a kind of working people to create ar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 experience centuries of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created a unique artistic style and content of the convention, intention, and vivid description the real feelings of workers, simple sincere, very many varieties of folk art, all from the hands of the people to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 rich folk culture activities for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in everyday life, popular art, as all art forms source.Expressed wishes of the masses of people, beliefs and moral values, the times and constantl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improving the productive forces, the peasants art, either natural Dedao heritage, and then continue to grow, Min Jian Huo Dong folk art and have very close to relations, is accompani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activities.英文关键词(Key words):Folk Art;use;development

引言 民间美术是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的特点在于创造者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民俗生活为基础,与民俗生活相结合,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民间美术的功能是多样而综合的名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娱乐性,传承性等特征。民间美术作为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在创造历史的同时,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与融合中创造的原发性、群体性、功能性的艺术,因此它从被创造的时刻起就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由于与时俱进的发展,人们过多的去关注西方文化的艺术,而忘了本质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新的艺术眼光去搜集、整理散失在家乡的民间美术资料,使民间美术教学体系不断充实。这些熟悉当地民俗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人才走向社会后。不仅能够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地方民间美术,而且还可以开发创新出既保持地方民间传统特色又融入现代生活内容的现代民间美术作品。

中国民间美术分为两大类,两类遇到的问题并不相同。这两大类,一类是城市的传统工艺,一类是广大农村的乡土美术。

一.城市的传统工艺 :使用材质较为贵重,如象牙、玉、宝石、金银等,制作的工艺技术含量高,追求精工细致,多属独立的欣赏品,制作者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专业性的能工巧匠。近代把这种城市的传统工艺,称作“特种工艺”。具有以下特点:

(一)和谐性。中国传统艺术思想重视人与物、用与美、文与质、形与神、心与手、材与艺等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主张“和”与“宜”。对“和”、“宜”之理想境界的追求,使中国工艺美术呈现出高度的和谐性;外观的物质形态与内涵的精神意蕴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的关系与理性的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技与意匠营构的和谐统一。

(二)象征性。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物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象征性地喻示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象征性的追求常常使宫廷或文人工艺美术沦为纯粹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展示,造成矫饰之态或物用功效的损害。相比之下,更多以生产者自身的功利意愿为象征内涵的民间工艺美术则显得刚健朴质,充满活力。

(三)灵动性。中国工艺思想主张心物的统一,要求“得心应手”,“质则人身,文象阴阳”,使主体人的生命性灵在造物上获得充分的体现。中国传统工艺造物一直在造型和装饰上保持着S形的结构范式。这种结构范式富有生命的韵律和循环不息的运动感,使中国工艺造物在规范严整中又显变化活跃、疏朗空灵。

(四)天趣性。中国工艺思想重视工艺材料的自然品质,主张“理材”、“因材施艺”,要求“相物而赋形,范质而施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造型或装饰上总是尊重材料的规定性,充分利用或显露材料的天生丽质。这种卓越的意匠使中国工艺造物具有自然天真,恬淡优雅的趣味和情致。

(五)、工巧性。对工艺加工技术的讲求和重视是中国工艺美术的一贯传统。丰富的造物实践使工匠注意到工巧所产生的审美效应,并有意识地在两种不同的趣味指向上追求工巧的审美理想境界:去刻意雕琢之迹的浑然天成之工巧性,和尽情微穷奇绝之雕镂画缋的工巧性

虽说城市的传统工艺一直是面向市场的,但现代市场与传统市场全然不同。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二.广大农民的乡土美术与城市的传统工艺相比,乡土美术遇到的是另一种挑战。这种挑战与农村的变革息息相关。首先是大批农民进城或外出打工,民间美术由于无人传承而断线。传承人是乡土艺术的生命。在通常的乡土美术活动中,这种民间审美的权威性可大致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传统型审美权威。这种权威是指依靠习惯(传统)的合理性和神圣性而实现其审美领导或主导的作用。在以往传统社会的乡土美术活动中,依据血缘与地缘关系的传统信念而得以实施主导的审美原因,是“人们对古老传统的神圣性以及实施权威者的合法地位的牢固的信念”。这种“合法”的审美权威地位的获得往往不是后天创造的,而是先天设定的,因为实施审美权威的人“天生”归属于(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实施审美权威的关系或群体组织。民众对这种传统文化习惯的认同与服膺,使得它具有了审美权威的“天然”权力。像乡间建造宗族祭祖用的祠堂以及祠堂中的神像、供桌、牌位、香炉等,其具体内容与形式就通常是由村落的族老依据一整套习俗惯制来决定的。

(二)是法理型审美权威。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以及血缘与地缘关系的退出,代之而来的是新的法理型审美权威的形成,它是中国乡土美术活动由传统审美迈向现代审美的标志。这种权威是指依据法律制度赋予的权力所施加的影响而形成的审美权威。它与旧的传统型审美权威以及后面要谈到的感召型审美权威不同,并非完全靠个人的审美品质、艺术才能与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民众。这种审美权威的实施,“简单地说,行使合法权威的人如此行事是由于他所占据的社会地位被现行法规确认为权威地位。下属服从这一权威,是因为法规规定他们所据的社会职位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农乡的节日风俗活动还是市巷的手工艺作坊活动等在他们身上普遍地聚现了乡土美术活动中民众的审美思想感情、行为方式及其理想追求。

(三)是感召型审美权威。这种审美权威也可称为自然型或情感型的审美权威,它是指那些自身具有超众的审美智慧、艺术品质、美术才能而对民众产生感召力和吸引力的审美权威。这种权威的基础主要来自个人的审美品行与艺术才华等。由于他具备了为民众所推崇的审美规范和审美道德,他的艺术品质和美术才能吸引感染民众。

民间审美权威是一个静态的坐标,然而透过他们在活动中的生成过程,却可以触摸到乡土美术文化历史发展的轨迹和其审美权威轮换的真实图景。

由此,我们根据乡土美术活动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作用,又可将这种审美权威的基本特征归结为如下三点:

1.历史集成性。由于这种审美权威是一种应对各种乡土美术活动、承受乡土文化重压的人,所以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了当代各种审美势力矛盾又统一的复杂情态。2.现实感召力。这种审美权威的非凡才能与出众品质,对广大民众的乡土情结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他们宛如情感世界的救世主为众人簇拥和追随,其审美权威的感召力并不以权力的强制为主导。

3.文化象征性。乡土美术活动中的艺术形象常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个例,它具有艺术符号的象征功能,是在一种独特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具有能指与所指、物象与意象丰富意蕴的象征符号。

一.民间美术的发展优势:分为通俗易懂,多元化发展,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具有独特的价值信,源于生活,题材丰富。

(一)通俗易懂 民间美术大多数的产物来自广大的人民群众,可以日常生活中获取资源和了解现状,更能体现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容易上手。

(二)多元化发展 民间美术在服装,环境,首饰,剪纸等,只要是跟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所联系的一切物品都能体现出价值的所在,也可以说在这些的发展方向来看,是无限大的。

(三)具有独特的观赏性 民间的就是民族的,民族的强大代表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只要把握好时间,民间美术的独特就是在于与生活的嬉戏相关,更能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抒发情感。在大家所观赏方面,大家更容易明白,更容易知道特使所在和文化韵味。

(四)具有独特的价值性 民间美术被视为落后的手工业而遭到抛弃。民间典术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越了民间美术木身,具有极为丰t的哲学、典学、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蔽象和结。

(五)源于生活题材丰富 民间美术的作者是人民群众和民间匠师,其中绝大 多数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或作为副业生产,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因此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

二.民间美术的发展劣势:专研究民间美术的人越来越少,民间美术

约束性比较强,民间美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上有着很雄厚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进入,是指民间美术得不到较大的发展,有的地方可以失传代替,无人继承,这也是很大一笔损失。

(一)专研民间美术的人越来越少 民间美术可以从古代开始进入深入的研究,发掘出潜在的巨大能量,从而找到突破的方法,虽然西方文化的进入,让很多中国比较民族的东西已经渐渐消失。很多人都改学西方文化,所以很多民间美术都广为失传,这都特别的令人可惜。

(二)民间美术的约束性强 就是应为太多的诱惑,导致民间美术得不到很好的发展,使之找不到更多的突破口去跟多的发掘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所在。从而导致民间美术的约束力量的产生。

(三)西方文化的进入无人继承 社会层面看,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从文化乃至文明的层面看,是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这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是进步的;但是转得太快太猛烈,猝不及防,就必然带来事情的负面——破坏。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一边要更新,一边要传承。如果只更新,没有传承,文明中断,就是一种破坏。更新本身也会成了无根之木,长不高大。

民间美术是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远在距今6000年前新石 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就闪耀着民间艺术的光辉,中国在魏 晋以前的美术创作者主要是工匠,战国秦汉之际的石雕、陶俑及画像砖石,虽为统治阶级生前或死后享用,但在 造型及艺术风格上都带有朴质活泼的鲜明民间特色,魏 晋以迄近代,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及各种工艺创作中,民间匠师仍占绝对优势,至于在广大城乡群众中流行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直接装饰人民生活的工艺美术创 作,更有着极为广泛的社会基础。他们世代相沿,在延续继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创造了富有民族和乡土特色 的优美艺术形式。但由于过去的阶级偏见使民间美术的成就常常被贬低或忽视;又由于劳动人民在经济、政治及文化上遭受重压,以致他们在艺术上的智慧才能,也 不免受到压抑而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 饰环境,为孩子赶制服装,社火花会的戏具,庆贺元宵节的花灯纸扎;端午节悬挂的天师符,钟馗像、五毒服装 饰件及龙舟彩船;中元节的荷花灯、中秋节的月饼花模、泥塑兔儿爷;结婚用的嫁衣、喜花、喜帐;祝贺幼儿百 天和生日用的虎头帽、虎头鞋、长命锁、长命衣。少数 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歌舞集会中的服饰布置也用丰富的美 术品点缀。藏族供神的酥油花,傣族泼水节男女互赠的 花荷包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全国各地区,由于中国地域 广阔,民族众多,在地理条件、风俗、感情、气质等互 有差异,又在民间美术中形成了丰富的品类和多采的风格,这些美术品有的供生活使用(如灯具、食器、家具),有的用于装饰和美化环境(如年画、窗花),具有实用价 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民间美术的制作材料大都是 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然而制作技巧高超、构 思奇巧、很少自然主义的模拟物象,而是善于大胆想像和夸张表现强烈的感情,又常用于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 的手法通过优美的形象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具

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艺术上刚健清新活泼淳朴,带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总而言之民间美术可以从古代开始进入深入的研究,发掘出潜在的巨大能量,从而找到突破的方法,虽然西方文化的进入,让很多中国比较民族的东西已经渐渐消失,但我相信一句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东西才能长久不衰,再当今社会的商业化发展趋势下,很多和利益息息相关,而忽视啦民族本质的价值,从而产生错误的艺术观,导致很多东西的流失,但从中不难发现在民间美术这条道路上其实也暗藏啦许许多多的商机,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而每个民族的文化和条件足以让民间美术深入的发展下去,再日常中应用和发展,在当今社会很多大的艺术家不管是设计服饰还是设计楼房,很多的程度上,都键入聊民间的元素,这也充分的证明啦民间美术再我们生活中和我们每个细节都是息息相关的。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可以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教育的改革,实质对民间美术的灿烂文化加以渲染。

主要参考文献

《美在民间》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张道一 廉晓春 1987—6 《民间配饰》 湖南美术出版社 李绵璐 2002 《中国民间美术研究》 贵州美术出版社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编 1987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 湖北美术出版社 左汉中 1992

致谢辞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熊启川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熊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这段时间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不断地激励我们,在此谨向熊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第三篇: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和运用

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和运用

市:鹤壁市 县(区):鹤山区

单位:鹤山区竹林学校

姓名:李和平电子邮箱:lihepinhfly@163.com

联系电话 摘要:

民间美术从艺术角度反映了民族特色和本土艺术精神,反映了民族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资文化遗产的同时把它与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小学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走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的道路,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美术教学如果能从当地经济、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美术课程,充分挖掘、利用乡土艺术资源,特别是当地历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民间艺术,它与美术课堂教学的融合,不仅让学生在多渠道地体验学习乐趣时逐渐体会认识民族艺术的价值,更能通过探索活动,主动地在生活中发挥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作用,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传承。因此将民间美术引入到小学美术课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传承与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

传承

运用

现状

必要性

思考

一、民间美术在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生活在城市,在灰色高楼的阻隔下,现代人的想象力比较贫乏,小学生头脑中的创作灵感越来越少,而民间美术这种单纯和不受思想限制的形式却能较为适应现代学生的欣赏特点。它直观而贴近现实生活,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有着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厚而广泛的群众基础;又适合本民族欣赏特点,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它植根在地域广阔的农村,在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手中,有着极强的生活表现力,和喧嚣的城市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民间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易为普通人所能理解接受,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它不象文人画(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有一套高深理论,也没有那些刻板的条条框框束缚。民间美术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认识、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小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民间美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反映着人民群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理解,它的民族的审美习惯正是我们素质教育的最佳素材,也是现阶段小学美术课由浅入深的启蒙教材。它在教学方面的吸引力也正是我们这些教师解决目前教与学、教与做,激发学生能动性的落脚点。

二、我国民间美术的教育现状

我们的美术教育目前依然被当做可有可无的“副科”,有时又被当做提高升学率的“特色”加以热捧,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这便是中国美术教育的现状。农村美术教育往往敷衍了事,相对于城市,农村美术教育则更为薄弱,然而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形式扎根与广大的农村,农村学校许多基本的美育基本的教学尚不能保证,何谈在学生中进行乡土民间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初中的美术教育似乎更重视相关美术知识程式化的讲解,学生只是机械地临摹。让学生参加诸多类型的奖赛,这似乎成了衡量美术教学的标准,而且全国教材基本统一缺乏美术教育的地域及民族特色。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尤其是美术特长班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进入大学前的“学前班”式教育。

中国的高师美术教育都是以“求新求异”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独创精神。教师不注重民间美术知识的传授,他们担忧学习过去的、传统的、民间的知识会影响同学的创新意识,担忧学习今后的创作中会失掉现代审美的时尚,会缺少与外域交流的语言。我们提倡学习民间美术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具有民族特色、民族风格的美术知识内容、设计方法,而并非希望否定现行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拥有设计中国元素的能力。

三、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的必要性

民间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商业文化的逐渐冲击下,无数民间美术文化正逐渐消亡。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特别令人担忧。民间艺术多依靠人的直接传授,世代流传至今。因此传统民间艺术正随着民间艺人的去世而消失。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丝绸之路、四大发明、雄伟长城等等。而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民间文化却很少去认识了解,殊不知,它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学生对本土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这意味着对祖先千百年来创造的智慧与历史的遗忘,也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丢失。所以我们的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从而使各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由于民间美术包含着广泛而独特的地理知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民间故事等内容。学生通过欣赏教学认识传统的地方文化,有利于对传统美术教育的发展,容易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其民族美术的认同感。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在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下,美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技能教育,而技能教育所需要的美术资源并不很多,这就使得小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具有了很大的局限性。美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

《美术课程标准》不仅在教育标准、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此外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不仅是对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丰富,而且也是对小学美术课程的发展。民间美术能够促进小学美术教育途径、方法的多样化。《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尹少淳指出:“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既然是生活美术教育,那么中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生活和学生可接触到的环境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四、将民间美术引入课堂的途径,美术教育与传统民间艺术的相互作用

从审美价值上来说,民间美术有着一种质朴、纯真、自然之美以及独特的韵味,它具有专业的艺术创作所不能够替代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民间美术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它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通。并且,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认识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培养一种朴实的生存情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在实践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实现美术教育的培养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铸造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为宗旨。1.美术课堂教学有助于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

如果想使得民间艺术得以保存,一是通过历史的重建,保持它兴盛之时的样子。二是收集历史遗物,比如建立历史博物馆。不过这也只是没办法当中的办法,虽然保存了下来却不能继续发扬下去,一切到这里都停止了。最重要的,还是传承,这样可以让传统美术以一种勃发分支的状态继续下去。所以说传统美术的继续需要美术教育。而青少年必定是文化传承的关键。通过学习,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对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不久以后将有更多人投入到保护与抢救民间艺术的行列中来。

2.传统民间艺术可以使美术教学更加多元化

民间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它也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它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当今小学生讲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小学阶段初步接触我国民族民间的优秀美术作品,有助于让学生掌握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美术技能,并能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美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各种民间美术,了解伟大的中华文明,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使学生们更加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光荣。这既提升了审美意识,又使学生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由于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可以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突破科学理性思维的禁锢,进行发散性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从而使美术教学更加多元化。

3.在美术课堂上渗透民间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民间美术欣赏群体

民间美术异彩纷呈的性状,正是美术教育的恰当内容,如果能适当地引入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那么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民艺的精神内涵,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传统中华文化的兴趣。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即使许多学生将来不会从事与民间美术有关的工作,但他们毕竟已经了解了民族文化,对其产生过兴趣,今后多少会继续关注它。只要这些学生中的少数人对传统民间美术发生兴趣,就有可能为传统民间美术找到传人。在小学开展传统民间美术的教育,有利于民间美术资源的保护。通过学生,还可以让更多的家庭认识民间美术的价值。

五、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中的有效运用

1、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其中学校课程则是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面对当地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本土的民间美术无疑是孩子们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我们本土的民间美术作为校本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进行开发,这既促进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使我们多样性的本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同时,把这一课题放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学校特别重视这一资源的开发,让美术教师出去培训,把知识带回来再传授给其他的教师,或者外请专家来我校作生动的讲学,力求以教师的成长带动课程资源开发的优化发展,有时也请民间艺人及民俗学人讲课,让美术教师掌握和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传统技艺和历史现状,加强对本土民族文化基因的认知。实验教师经常外出与其它学校进行交流学习,使之更新教育观念,并且组织实验教师编写校本课程乡土教材和撰写教研论文,使教师不断提高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苏州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市,传统的民间工艺得到一定的继承和发展,如何把这些艺术宝藏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2.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异化

民间美术在表现形式和造型方法上有很多地方与儿童美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时空综合: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物体与事件组织在同一画面,表现事物的多层次与多角度。这些创作表现方法和现代儿童美术教育相当吻合。如自由夸张:在民间美术造型中不过分拘于结构、透视、比例限制,表现自由夸张变形,用色对比强烈等,这和儿童美术创作同样有相似之处。但是,作为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尽管在造型处理,表现方法上与现代儿童美术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它毕竟是成年人的产物,它的一些精湛技艺是历代民间艺人穷极一生精力研究创造的结果。加之一些工具材料的复杂,显然对于儿童美术教育是不适宜的。应把优秀的民间美术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合起来。

(1)、表现形式的异化。织锦、刺绣,改用绒贴布贴。蜡染、扎染,印染等改用水彩颜料和纸学习。

(2)、表现内容的异化。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中,所表现的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往往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如“连年有余”“福寿双全”,“鹤寿延年”,“喜上眉梢”“龙凤呈祥”等等。然而生活在今天的儿童,由于时代的进步,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认识有更多的内涵。所以让孩子在了解认识传统民间美术的同时,选择和表现自己身边感兴趣的题材和内容,注入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审美情感和价值取向,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的是一派生机与活力。

(3)、表现材料的异化。民间美术材料大多是普通的木、纸、竹、泥、石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材料,把适合小学生手工的材料引进课堂,如纸、紫砂泥、树叶、及各种蔬菜瓜果等。如民间的惠山泥人,陶艺,改用紫砂泥制作。木刻版画改用纸版画或者吹塑纸版画。

(4)、思维方式的异化。让儿童在学习民间美术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思考,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表现。这时孩子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已完全异化于成年人民间美术的表现风格,它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新颖的形式,把民间美术诠释的童趣飞扬。这种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异化,不是分手后的异化,离经叛道的异化,而是拥抱后的异化,融合式的异化。异化后最富有创造生命力的儿童美术,遗留着民间美术的元素,孕育着民间美术的基因,传承着本土文化的血脉。

3.生态综合材质的运用,刺激儿童的创作欲望和儿童学习兴趣

儿童美术才智的充分发挥,刺激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刺激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方面的,其结果有好有坏。儿童在民间美术学习中的原生态综合材质的刺激,是运用不同的原生态材料,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感官,促使他们大胆的创造和完好的美术心理素养的形成。综合材料的含义,“是在同一书面上运用两种或以上绘画的材料进行创作的艺术作品,将性质相似和不相似的材料综合在一起的大胆尝试”。土石、草木、树叶、果种,菜园里的瓜果、蔬菜,农民的农副产品、生产用具,家中的生活用品等等,都属儿童民间美术创作原生态综合材质的范畴,每一样原生态的综合材质实际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有很大的亲和力,儿童可在有意无意间与这些材料零距离接触想象创造,打破了教科书里面简单的循规蹈矩的民间美术学习的条条框框,综合特殊材质巧妙地用于学生课堂教学,材质与材质的有机结合可以给儿童一个想象思维立体扩展空间,在这样立体的空间度里,儿童的情感表出是积极的、主动的,冲破了一切定式的思维阻扰,这种大开大合的特定情感气质的形成会有益儿童终身。

六、关于民间美术教育缺失的几点思考 1.民间文化的传承的危机

对中国文化传承的忧患,是我们在自省后文化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必然体现,也是我们对艺术本体及其赖以滋养的文化生态的本质关注,更是对本土文化所面临巨大困境与挑战的深刻关怀。然而许多优秀的民间美术随着一代老艺人的去世而艺绝人亡。而当今的学校教育对与民间文化的学习几乎是一个空白,很多学生不了解甚至不知其家乡的优秀民间文化。现在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常常是外国人比中国人还精通、还热爱。比如内画鼻烟壶,很多国内的青年人居然都没见过,人家老外倒能从这鼻烟壶讲起,一直把咱们清朝历史抖落一遍。这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及教育引导有关,长期以来民间美术被认为是乡野艺术不登大雅之堂。没有在青少年中培养民间文化的传承者接班人,使这些古老的艺术面临失传的危机。2.民族民间美术教育对学生民族感情的培养

民间美术教育应与当地的民间美术特色相结合,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利用天然的有利资源营造本土的民间美术氛围。民间美术中的许多品类如剪纸、年画等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有益补充,能给学生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体验。这些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能大大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给学校美术教育增添新的活力。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无时不刻地向学生展示着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民族自豪感。在港澳地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十分重视,经常会举办一些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活动,如香港著名的设计师靳埭强先生的设计作品则透露着民族民间美术独特的韵味和鲜明的中国元素,把中国的水墨及传统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他还发起了靳埭强设计奖即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奖,意在让学生把古老的民族文化运用现代设计的观念表现出来,推动民间文化的薪火传承。3.应形成全民保护意识

有关民间文化的缺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全民保护意识的缺乏,虽然很多专家学者强烈呼吁,但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全民的保护意识并没有被调动起来。

民间美术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是我国举办文化遗产日的第五个年头,文化遗产保护不是某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全民努力。文化遗产日是全民性和全国性的活动日,文化遗产保护是全民的责任。文化遗产保护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经过20多年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已经从少数人的话题变成了大多数人关心的热点。希望祖国的优秀民间文化在青年学生中得以传承发展。

民间美术浩如烟海,灿若星辰,种类繁多,小学美术教学在传承与发展本民族的民间美术的同时,更应注重本土民间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更应该适时充电,将民间文化作为课题去研究,只有教师领会了民间艺术的魅力,才能把这种美教给学生,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民间艺术的真正价值,才能让民间美术的小学教学中得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3】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4】 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5】吴筱荣.《关注民间美术教育及研究》.桂林工学院

【6】 刘忠红.少儿美术教育应重视民间美术审美意识的承传[J].美术,2005(6).【7】陆岚.民间美术与素质教育[J].艺术教育,2006(2)【8】龙湘平.论乡土美术课程在现代美术教育中的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

第四篇:美术在小学校园的传承和发展

美术在小学校园的传承和发展

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在贵州省许多校园普遍开设,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特别是城里的学校为我省培养和输送了许多美术人才,推动我省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但也有些许遗憾。美术教育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重视,特别是一些乡村的小学,美术课程几乎成了课程表的装饰,怎样才能让小学生爱上美术课?美术教育如何在小学校园落地生根?2010年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中小学开展创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活动的通知》省、市、学校各级教育部门都极其重视,美术教师更是如鱼得水。

教学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美术课到底给学生一个什么知识,怎样上?是培养一些美术专业特别擅长的尖子生,还是让更多的,甚至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地去感受,去学习,那么具体的操作又是怎么样的呢?困惑中探索如何正确地让孩子们学习美术,我在网上查到了国外可以借鉴的方法:“在西方很小的孩子都学美术,比如幼儿园的孩子是直接拉到美术馆的,西方所有的美术馆对小孩都是免费的。幼儿园的老师带着小孩,让他们去看很多名作的原作。孩子们坐在地上看着原作,而老师讲的不是绘画怎么画的问题,而是讲画面的故事,这就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美育教育,让孩子们对他们历史上的绘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老师讲的画面上的故事就像看图识字一样,让孩子记住这幅画。而当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一旦再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就会想起在儿时老师讲过这个,他看过这幅原作,然后从老师所讲的故事里面会对他们的历史有一个理解和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对绘画的理解可能就会潜移默化地融入血液了,就算他们将来不从事美术行业,对于他们的成长也是大有益处的。”我有所悟。美术教育的“最大意义是欲使学生领悟到‘美’,只有学生领悟到‘美’,才能逐步把他们由欣赏美引导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因此,做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想教好美术课,必须做好儿童的入门引导,引起他们学美术的兴趣。

一、了解小学生绘画心理,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在第一步启蒙阶段,要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第二步的任务是保持和提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学书画也是如此,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小学美术大多以其生动形象、夸张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以及背后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学生,学生学得有兴趣,教师教得有味道。只要市区有美术作品展览,我常常发动家长带学生去观赏,有时我也陪同学生一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还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到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并配以相应的古今美术作品,这不但使同学们感受到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文化的悠久灿烂,而且又使同学们自然地把现实生活中的美和艺术化了的美联系起来。我校在美术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上,确立“小组—班级—学校”的教学方案,以“课堂教学授其艺,勤学多练,作品展览扬起名,学校收藏归档”为措施。由此,小学生学美术就有了一种自觉的内驱力,使他们对学美术产生了兴趣和热情,从而,兴奋地拿起画笔去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

二、正确指导,因材施教。

要做一名合格的专业美术教师,前提一定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这不仅表现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功底上,更应该时时、不断地更新育观念,接受最新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不断地钻研、学习,适时地接受各种有益的信息,力求以最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好学生。小学生看待世界的方法是 不能用大人的眼光衡量的。现代教育家罗思菲尔德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是材料的提供者。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设计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所以,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启发的作用,教学中我尽可能适应他们天性的要求,从不苛求统一的模式。只要学生自己看得懂,学得会,画、做起来有兴趣,有创造性就可以。我在上课时把做画要领和制作方示言简意明地讲给学生听,并结合理论亲笔做画,亲手制作。这一示范活动是师生在艺术与心灵上传递的重要媒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都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具备极好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真正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有着自己对事物丰富的联想,和由此引发的潜在的创造能力,这些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解可以替代的。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主角交给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更主动,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感受、理解、体验美,并激发创造的潜能。比如,在上《母亲节》时,我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各种不同的彩纸,上课时先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视频歌曲,让学生进入情景,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母亲节送妈妈什么礼物好,请手巧的学生先上讲台演示,接着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动手做礼物并展示。这样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让学生直接参与体验和交流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有了直接的深刻感受,这是教师的直接讲授所达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直接的参与体验活动,激发出了自身的思维、创造、表现等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书法教育融入美术课堂。

书法教育是美术教育的有机统一,由于笔墨纸砚的准备较为麻烦,许多学校和美术教师及学生都不重视书法教育。现今已是信息时代电脑书写,更有些教师和学生家长认为,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书法进课堂在现实中屡屡受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汉语,为何学习书写汉字反成了增加负担?说到底,还是对书法教育重视和认识不够。其实,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涉及中华文化的传承,既是美育又是德育,更是中华古老的一种艺术。是值得每个炎黄子孙传承和发展的。得益于上级教育部门和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使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把书法教育融入美术课堂中,学生收益并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长期教学的摸索,我认为,经常给学生讲一些诸如王羲之、米芾等著名书法家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书法家及书法产生立体的了解。书法教育应该是循序渐进地推进,即从正楷切入,然后推广到行书、隶书等字体,最后过渡到临帖,理想的书法教育应是全方位的渗透。每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书法教育完全可以从300多个象形字入手,结合汉字的演变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加以渗透,使书法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书法教育也是最生动的爱国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字、历史、古典诗词,体会汉字的美感,培养对汉字以及本民族语言的热爱。

四、美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性思维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所特有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也是创造力的核心。少年儿童时期是学习美术的启蒙、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进行想像画欣赏,挖掘儿童的艺术潜力及个性的表现;引导学生画想像画,学生可以将太阳画成绿色,将大海画成黄色,将小鸟的家搬到太空中去。对学生个人来讲,创新不必是原创造,可以是再创造,只要对于学生个人来 说是新颖的、首创的就可以了。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创造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美术课并非让学生依样画葫芦这样简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便是美术教育中的灵魂。发展创造性思维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挑战。师生之间还可以进行强烈的互动。教师也可以以一个探求者的身份和学生进行探讨,对于学生求异或写写行空的想象进行正确的评价。鼓励、创造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校园文化建设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校园美术活动更是催发学生心灵快乐和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体验到校园美术活动的美丽是我们教育智慧与能力的体现。校园美术活动应该成为学生校园生活常有的艺术盛宴。把校园建设的更加和谐,更加幸福。

第五篇: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

张云芳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1分钟)

上课伊始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习,从老师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

师:他们的理由是对还是错,让我们看完书本后再评价。请大家看书本75页。1、2、3、段(板书中国民间美术)

(三)讲授新课

师:请每组讨论一下,推荐一位评委。[上讲台评价](4分钟)。

生:①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的,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伤口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所以应该是民间美术。

[师强调民间美术定义]

生:②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祭祀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的观念。生:③所谓民间美术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生:④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风俗有密切联系,但它不是孕拧?BR>师: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么多谁能来概括讲一下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

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

生:我是江苏苏州的,我的家乡有刺绣、桃花坞年画、苏扇。

1.年画(12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

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

师:请看,这是《一团和气》或称《各气吉祥》,[展示作品],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以为怎么样?

2.刺绣(9分钟)

师:看过了年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于刺绣都有哪些了解呢?

生:有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生:我是苏州渚,我们那儿大人、小孩都会绣(简介作刺绣情况)

师:说起苏绣,它可是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大家看,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这小猫哪象是绣出来的,仿佛是真如站着一只小猫,令人赞不绝口。[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

[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

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核心提示:第一节 中国山水画源流

一、教学目的:通过了解中国山水

第一节 中国山水画源流

一、教学目的: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和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历朝历代涌现出伟大的画家,创造的难以数计的辉煌灿烂的艺术珍品,积累的无比丰富的创作理论和技法。

二、教学内容: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张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它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李思训的传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画以勾勒廓填为主,山石已略有皴斫。另一派是以吴道子为代表的水墨山水。相传唐明皇李隆基曾令李思训、吴道子各以嘉陵江为题在大同殿内描绘壁画。“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可见吴道子独到的奔放笔法,超妙出群。从另一角度看,画家能集三百里风景于丈许壁画之内,突破时空限制,得心应手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这种能力的具备,本身就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所以张彦远得出“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的结论。这个“变”,标志着山水画已进入成熟期。继吴而起,王维是在唐代山水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画家。他是著名的抒情诗人,由于政治上的挫折,他在艺术上寄托了恬淡闲适的思想。他发展了水墨山水画,描绘富于诗意的田园景色,融诗、画为一体,开始了中国绘画的文学化。从传为他作品的《辋川图》、《雪溪图》来看,山石画法已有渲染,尚无明显皴法。唐代另一位山水画家张躁,其作品已失传,他的著名论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却流传至今,总括了古代绘画创作方面的最根本原则,言简意赅地

阐明了中国画的主客观关系。他的破墨法和王维的泼墨法,把线扩展到面,以墨代彩,突出了墨色的作用,使表现空间等方法有了进展,行笔也有了新的变化,大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一流派,后世称为“南宗山水”,吴道子后来以人物画而著称,王维则被奉为南宗画的始祖。五代的代表画家为荆浩,他第一个将勾填、勾染法变成了“

下载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和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和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欣赏作品首先要搞清的概念、种类,了解的......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

    民间美术

    本次在苏州调研主要以参观留园,拙政园等著名的古代私家园林为主,这些园林建造精美,集当时建筑与装饰工艺之大成,对我们了解传统民间美术有很好的帮助。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民间美术

    中国民间美术 教师:兼善中学陈小群 课题:中国民间美术 授课年级:初一年级 课时:2课时 课型:讲述与实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中国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

    民间美术

    《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教材分析: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

    自考论文 浅析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及中小学的运用(精选合集)

    《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及运用》 作 者:专 业:美术教育 准考证号: 成 绩: 联系电话:工作单位: 完成时间:2012年3月1日 浅析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及中小学的运用 内容摘要:民间美......

    新传媒时代民间美术的教育与传承

    新传媒时代民间美术的教育与传承 □ 徐国萍 【提要】民间美术是盛开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沃土中的一朵奇葩。在建设文化大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保护的背景下,如何培植、......

    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

    皮影俗称“灯影”,它以兽皮雕刻人物和其他图形并借助灯光在屏幕上得影,是我国民间流传较广的傀儡戏之一。皮影艺术是将戏曲艺术之美与工艺制作之妙巧妙结合的艺术种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