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规划[模版]

时间:2019-05-14 02:2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规划[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规划[模版]》。

第一篇: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规划[模版]

青龙满族自治县马圈子镇拉拉岭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冀发[2015]27号)和《中共秦皇岛市委、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秦发[2016]5号)要求,切实做好拉拉岭村脱贫攻坚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制定脱贫攻坚规划(2016-2020年)。

一、基本情况

拉拉岭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位于青龙满族自治县最北部,属马圈子镇辖区,北靠燕山,与宽城一梁之隔,与辽宁省凌源市相比邻,南与马圈子镇杨杖子村相邻,东与宽城县大石柱子乡白鸡沟村相连,西与本镇石杖子村相连。主线公路迁安至凌源班车在本村通过。

二、贫困现状

拉拉岭村全村有13个村民小组,部分小组居住条件较差,全村散落分布在三条大沟十条小沟近三十个自然片。全村共有365户、1201口人,贫困户147户、487口人。村集体缺乏主要产业,集体经济薄弱,没有集体收入,属“十三五”国家扶贫村。

三、致贫原因

一是地理位置偏僻,山多地少,土地贫瘠,缺乏支柱性致富产业。由于村里经济条件落实,年轻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老幼妇孺,单靠传统的种植业为生,产出的农产品产量低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二是缺少劳动力。个别家庭成员年老体弱,或患大病,或患慢性病,或丧失劳动力,而亲戚儿女无力资助和赡养而导致贫穷。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环节解决了部分经济压力,但医疗费仍然如同无底洞,是此类家庭主要的负担。三是脱贫内在动力不足。不少贫困户思想安贫守旧,观念落后,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只想依靠国家救济,“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其他原因致贫。由于自身素质较低,致富本领不强,靠种几亩薄田、打零工养家糊口,孩子上学、一场大病就能使得本来还算可以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

四、发展潜力

拉拉岭村有大面积的山场,多年的板栗种植积攒了不少板栗种植资源,只是由于疏于管理,导致板栗产量不高,如果加强管理,加大板栗技术培训力度,板栗产业必将成为村内的支柱产业。同时,拉拉岭的山场有充足的饲料来源,是优良的畜牧养殖基地,尤其拉拉岭村有着多年的绒山羊养殖传统,不少贫困户对于养殖绒山羊有丰富的经验,绒山羊、肉牛、柴鸡等养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五、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2 神,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动员方方面面力量,确保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六、基本原则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以“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统领拉拉岭村脱贫攻坚工作,精确瞄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七、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

到2017年底,基本实现拉拉岭村全部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贫困线。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水利、电力设施水平明显提高,特色产业基本形成,集体收入有保障,实现贫困村稳定摘帽。

到2020年,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高于贫困线,大部分村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

八、主要举措

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立足长远,发展符合拉拉岭实际,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并作为促进贫困人口稳定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居环境改善,破除产业发展瓶颈,打牢脱 3 贫基础。

1.发展板栗种植业。按照建设“无玉米村”的目标,逐年缩减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板栗种植面积,2016年种植种植板栗4万株,2017年种植2万株,持续到2020年,保持每年增加2万株板栗种植,激活村内的板栗种植资源,在适宜土地和山地全部种植板栗,通过加强对村民的板栗种植技术培训,提高板栗种植管理水平,增加板栗产量。

2.发展畜禽养殖业。发挥本村养殖合作社的龙头作用,充分利用本村的山场资源,增加绒山羊、生猪、肉牛、柴鸡、蚕的数量,形成养殖规模,以吸收就业或带动贫困户的形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到2017年底,实现绒山羊存栏量达到2000只,生猪100头,肉牛50头。到2020年,存栏量翻倍。

3.发展旅游产业。充分发掘拉拉岭北部山区罗汉洞和蛇仙庙景点的旅游潜力,招商引资,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开发,进而带动农产品销售、住宿、农家院等旅游产业的开发和服务品质提升,增加村民收入。

4.发展优质补充产业。充分利用村内土地利用率不高的机会,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土地,发展中草药种植业,作为产业补充,增加村民收入。

5.发展光伏产业。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在村内建设300KW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在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增加部分贫困户的收入。

6.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抓好教育扶贫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实现对贫困学生的全覆盖,积极帮助贫困学生争取“三免一补”和“雨露计划”,减轻贫困户负担。

7.落实社保兜底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贫困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成员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参保率100%,有效降低因意外而导致的贫困风险。

8.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按照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原则,对居住条件恶劣的3组、6组、7组和12组所属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工程,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落实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做到危房应改尽改。到2017年底,完成全部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工程。

9.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扶贫开发的先决条件,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到2017年底建设引水上山工程15处,到2020年,建设引水上山工程30处,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进行农村低压电网改造,硬化各村民小组之间的道路6公里,消除交通死角。与上级交通部门沟通协调,硬化通往喇嘛岭的道路3.5公里。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负主要责任,包村帮扶单位加强工作指导,统筹各方资 5 源,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一把手要亲自抓、总负责,确保工作责任制落实到位。

(二)强化资金管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用于扶贫开发,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进一步优化规范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监督等程序,完善扶贫对象、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切实加强监督,杜绝违纪违法行为。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将村党组织建设和“两委”干部建设与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加强制度建设,促进“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带头模范作用。

(四)强化脱贫攻坚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部署和政策举措,深入宣传脱贫成效、实践经验,着力营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村脱贫规划

XX村2017—2020年脱贫发展规划

XX村地处半坡镇区域中心是半坡非贫困村之一,目前村“三委班子”健全,成员6人,党员共计57人,耕地面积1456亩,全村有468户2419人。半坡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种植业以小麦、玉米、谷子、红薯、大豆为主,畜牧业以养牛、养羊为主,大部分人员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一座,农村戏院1座。

2、电力方面,全村实现了全覆盖,基本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3、供水方面,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工程全覆盖。

4、道路交通方面,基本实现了通村主干道水泥硬化。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95人,主要致贫原因是因病、因残、因学、缺劳动力、缺技术。其中,稳定脱贫户28户121人,重点帮扶4户16人,暂时不能脱贫户8户36人,2015年已脱贫4户22人,新增5户23人。

我村虽处XX镇中心,但因自然条件差居住条件落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较差,增收致富的能力不足,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依赖思想突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群众生活相对困难,特别是村无支柱产业,无集体企业,集体经济基本为零。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为改变以上状况,经三委研究制定出今后三年的发展计划。

一、发展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我村于上半年利用退耕还林地300亩左右,办了一个土鸡养殖场,现养殖土鸡12000只左右,我们计划在此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投资100万元,增加蛋鸡棚400平方米,鸡苗方300平方米,新增养蛋鸡2—3万只,肉鸡1万只,新增养鹅、免子3—5千只,新增硬化2500平方广场一个,修建餐饮食宿房500平方米,利用树木成荫,空气新鲜,风光优美和土法养鸡,肉蛋纯天然没有污染等优势,发展养殖、餐饮、旅游观光一条龙服务,预计增加集体收入4—10万元。

二、计划利用我村高坡荒地面积大,村集体投资30万余元,流转土地200亩,发展核桃种植12000棵。三年后,可增加集体收入2—3万元。

三、利用我村荒山面积大,引导群众发展养殖业,计划三年内发展养牛户30—50户,养牛100头,发展养羊户50户,养羊1000只,养猪户60户,年出栏量达600头。

四、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引导群众扩大谷子种植面积,三年中每年计划种植1000亩。发展中草药血森、板蓝根、金银花的种植,计划种植100—150亩。

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劳动力培训及劳动力输出计划,一定程度上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争取三年内输出劳力500—1000人。实现家家有输出,户户有收入。

六、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发展党支部自身发展建设,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五星党支部创建活动。我半坡村社区服务中心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80平方米,10间,面积狭小,办公设施不健全,当前需要开展争创五好支部党建工作,目前条件不能适应发展需求。计划修建党建办公室、图书室150平方米,以及相关配套设施,改建院内中心花园为凉亭,修建文化长廊及绘画240平方。

XX村三委

2017年8月20日

第三篇: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

**乡**村整村脱贫规划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乡**村村主任助理刘富林,很高兴今天能够参加这次演讲,有机会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学习,同各位朋友交流我深表荣幸。下面我将我村整村脱贫规划作简要的汇报,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村概况

**村位于**乡南端,距秀山县城36公里,东接平马、西连官庄,距乡政府驻地4公里,有水泥硬化公路连通,交通便利。全村幅员面积5.8平方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335户,1236人;有耕地面积2665亩,林地面积3882亩。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98元。

**村离县城较远,具有空气、**、土壤等地理优势,适宜发展种植业,因广种金银花、白术等中药材,被誉为“中药材之村”。

二、我村的工作开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村积极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结合我村的实际情况,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两方面开展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办的精心指导下,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共同努力,扎实苦干,开展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有通组公路,通组率达80%,其中硬化公路3公里。全面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农村改厕107户,共建生态沼气池182口。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98元。基本形成了以金银花种植为主;以养殖土鸡、生猪,种植白术、泽泻、洋芋为辅的增收产业。全村参加城乡医保农户达95%以上;60岁以上老年人城乡居保参保率达100%,中青年人参保率达60%以上;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绝对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拥有独立的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完善的办公设施;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中配备大学生“村官”,各项制度、机制健全,村规民约完善。农村户户通电,所有村民小组通电话和广播电视;电视入户率达95%以上。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三、整村脱贫工作规划

我村紧紧围绕《秀山县整村脱贫工作目标》,按照“八有、四通、三解决”的要求,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计划实施以下9个项目。

(一)产业发展方面

1、筹办农村中药材合作社1个,主要为群众种植金银花、白术、泽泻等农产品提供种植技术、种子、产品加工、销售、病虫害防治等服务。

2、申办扶贫互助资金协会1个,有效解决农户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更大的满足群众发展产业的要求。

3、新增金银花种植面积500亩,总面积达到2700亩,种植户280户,实现户均种花8亩,人均2亩。

4、新增500只以上规模土鸡养殖大户5户、2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户。实现年出栏土鸡5万只,年出栏生猪2000头。

5、建立白术种植基地,新增白术种植面积100亩,实现总面积300亩。

6、劳务培训:以县扶贫办“雨露计划”、“阳光工程”为契机,每年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劳务培训2次以上,合理输送400名农村剩

余劳动力。

(二)基础设施方面

1、道路建设:新修旧屋基到阳雀坳通组公路1500米,硬化旧屋基组、**头组通组公路2公里,硬化河坝组、旧屋基组人行便道8000米。

2、组织疏通“**村二堰”,完成低效农田改造。

3、完善村卫生室,实现治疗室、药房隔离,完善医疗设备、保障药品齐全;建立规范整洁的农家便民超市,保障货品充足,品种齐全。

四、主要措施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对**村整村脱贫工作的领导,由**村党支部书记王克铭同志任我村整村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村主任刘汉祥为副组长,抓好项目规划、统筹协调及项目实施。成立以纪检组长杨秀高为组长的义务监督小组,以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和资金的使用安全。

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的同时,广泛发动群众,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采取“一事一议”办法发动农民筹资投劳,搞好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产业发展步伐,改善居住环境。

三是严格项目及资金的管理。对项目严格执行“三专”管理,即专人、专账、专户,严格执行报帐制管理;对项目实施进行“三公示”,即对项目实施前、中、后进行公示,做到村务公开,帐、物相符,提

高扶贫资金及帮扶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对村、组干部及党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思想文化素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保证我村整村脱贫工作的顺利实施。

扶贫济困顺民意,脱贫致富促民生。蓝图已绘制,我村将乘上整村脱贫的风帆,抛洒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整村脱贫、人民致富的担子。整村脱贫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光明与美好的前景,**村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更加坚强有力。我坚信**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第四篇:长阳土家族自治都镇湾镇璞岭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

晴隆县光照镇孟寨村精准扶贫

脱贫规划

(2016—2020年)

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加快光照镇孟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步伐,确保按时间节点实现脱贫目标,现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特制定晴隆县光照镇孟寨村2016—2020年精准扶贫脱贫规划。

一、基本村情

(一)精准扶贫规划背景

1、区位。孟寨村距晴隆县县政府18公里,距光照镇镇政府4.5公里,东邻凉水营村,南接哈马村,西与规模村接壤;北与关岭县岗位村毗邻。孟寨村位于晴隆县的东大门,沪昆高速路穿村而过,交通条件完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2、自然条件。海拔:845米,温差:19--31度。全村国土面积17.23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1485亩,旱地1819亩,地方公益林8380亩,重点生态林22899亩,退耕还林1860亩,退耕还草12000余亩,经果林8000余亩(主要以桃子和李子为主),荒山约10万余亩。孟寨村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油菜、玉米为主;养殖业以养羊为主。

3、经济条件。该村现辖21个村民小组,2015年年末910户,4080人,其中适龄劳动力2100人。因交通条件差,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原因,农民现金收入主要还是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村域内虽然有1个水泥厂,3家小微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家小商铺,但均属私营企业,仅安排有少量村民就业,村集体无任何收入。

4、贫困程度。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7户639人,其中一般贫困户91户392人,低保贫困户30户127人,低保兜底户43户117人,五保户3户3人,因病因残致贫11户44人,因学致贫72户318人,因自然条件恶劣需异地搬迁13户53人。

(二)制约因素

长期以来,孟寨村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健全,居住条件落后,农业产业薄弱,农民收入偏低。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

1、基础设施配套差。近年来,虽然加快了水、电、路、气、房、环境等“六进家”的建设步伐,该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路网格局、晴雨通车里程、通讯设施、人畜用水安全、农村电网等级等方面,仍然离小康目标有很大差距。现全村通车公路达65公里,仅有马朝洞通组路还未硬化外,其余的全部通组路已经硬化。该村现仅有通讯基站三处(中国电信1处、中国移动3处),有固定电话线路,且移动讯号覆盖率高,通话质量好。全村人畜饮水在县水利部门支持下,集中建设了蓄水池4个,计240立方米,分户建池480户,全村饮水安全到户率达约80%。

2、主导产业不明显。目前孟寨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虽然达到了8200亩,其中李子5000亩、桃子3000亩,蔬菜200亩,但都是农户零星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再加上缺乏深加工等因素制约,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村域内小学一所、一所幼儿园、卫生室2所,4处广播和文化体育设施、通固定电话,移动通讯也覆盖全村,还有少部分的应参保人员未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服务层次较低。村级活动阵地也因设备不完善,利用效率比较低。

(三)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该村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生态环境好,水资源和荒山资源很多,地方公益林8380亩,重点生态林22899亩,退耕还林1860亩,退耕还草12000余亩,经果林8000余亩(主要以桃子和李子为主),荒山约10万余亩适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服务业(徒步旅游)。

2、特色产业基础好。全村现有李子6000亩,桃子3000亩,早熟蔬菜200亩,大部分农户要么有果林、要么有菜园子,二荒地多,适宜退耕还草,进行山羊养殖。

3、干群同心谋发展。村民善良朴实,大多数人具有强烈的勤劳致富愿望,如果能对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以引导,帮助他们解决交通等基础设施问题,加大技术培训,支持引导、发展一批产业能人,带动农户自力更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村“两委”班子老、中、青搭配合理,“双带”能力强,群众基础好,思想解放,工作能力强,有魄力,干劲足。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全村呈现出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4、政策支持力度大。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省委提出“精准脱贫,不落一人”总要求,州委提出“进一步摸清扶贫对象”意见,配套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和扶贫开发政策,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该村被中央统战部、省中烟集团公司、州文体广电局、州农委、县工科局、县人民银行确定为帮扶贫困村,这将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有望实现基础设施大改善,产业发展大提速,村容村貌大改观,生活水平大提升。

二、精准扶贫目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要求,结合孟寨村实际情况,规划到2020年,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一)自然村(组)道路硬化率100%以上;

(二)农网改造率100%;

(三)农村饮水安全到户率100%;

(四)一池三改率100%以上;

(五)农户砖混房达到90%以上;

(六)危房改造率100%;

(七)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包括高中、中专、中技及职业中学)升学率达到90%以上;

(八)每千人医生数达到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98%;

(九)文化娱乐设施到村率100%,互联网覆盖率50%以上;

(十)适龄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0%,最低生活保障率100%;

(十一)公共环境卫生满意率90%;

(十二)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

(十三)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一户一策,因户施策”;

(十四)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00万元以上;

(十五)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

三、精准扶贫重点任务

(一)全力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工程(2016年至2020年)大力扶持晴隆县大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做好优质肉鸡生态养殖的规模化及标准化生产,项目拟与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开展项目技术合作,利用其拥有的技术及人才优势,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项目实施以晴隆县大发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养殖示范推广平台,以“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发展优质肉鸡生态养殖规模化生产,在项目技术支撑单位的合作与支持下,应用其拥有的畜禽饲料生物发酵技术、动物疫病防控与检测技术、中草药防治专利技术为核心,通过建立优质肉鸡无公害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生产示范,提高饲料利用率、养殖生产环境净化、降低禽蛋产品化药及抗生素残留;以草代料,建立在林间及人工草地适度规模养殖条件下饲料营养技术标准,做到优质肉鸡养殖生产无公害和标准化。在项目实施期拟完成24万只脱温鸡苗供应市场,实现产值240.0余万元,出栏商品鸡24000只,实现产值96万元,从而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股份构成·参股原则·以及红利分配

(1)股份构成:一是以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由镇人民政府代替贫困户用100万元参与合作社入股,由优质肉鸡无公害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无偿提供鸡苗及技术服务扶持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二是农户可以投入劳动力参与合作社入股。

(2)收入分配:合作社确保每年有劳动力的贫困户(15户左右)中有1人就业时间达到6个月以上(2000元/月)。

(3)贫困户收益:养殖基地通过扩大规模,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进场工作,务工收入在2000元/月,同时,大发生态养殖合作社每年给予每户贫困户分红5000元。

(4)股金回收时间:合作社运作42个月后,镇人民政府将收回全部股金,盈利部分作为滚动发展资金,用于带动其他贫困户发展。

(二)强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016年至2020年)

1、路网优化。坚持“重点建设、建管并重”的方针,全力改善交通条件,实现全村内串户道路全部硬化,产业道路硬化10公里,彻底解决交通受限,发展太慢的状况。规划到2020年,全村实现通车里程达到30km,其中:硬化公路达到30km以上,其中受益贫困户167户639人。

2、电力设施。规划到2017年,全村新增变压器6个,更换低压电杆80根,优化线路12km,基本解决全村村民生活用电和产业发展用电问题,其中受益贫困户167户639人。

3、饮水安全。采取“项目扶持、管网到组、自愿入户”的办法,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到2018年,再兴建蓄水池1000立方米,铺设水管70000米。基本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安全水目标,其中受益贫困户167户639人。

4、积极实施“三改”工程。规划到2020年,实施“三改农户达到900户以上,改造厨房900个、改造厕所900个、改造栏圈900处。使全村30%以上的村民用上清洁能源,其中受益贫困户167户639人。

5、民居改造工程。着眼于旅游服务业配套建设,在先进、新民一、二组;湾田、新寨组建设布依村寨,大力推进“民居改造”工程。规划到2020年,实施民居改造的农户达到600户以上。

6、危房改造工程。规划到2018年,对全村所有危房户实施改造,全面改善农户的居住条件,其中涉及贫困户36户96人。

7、易地搬迁工程。规划到2019年,共搬迁13个贫困户53人。

9、养老院建设项目。到2020年,该村60岁以上无子女五保老年人和60岁以下的无生活能力、无照扶人的残疾人、弱智人员将达到50人。为妥善安置好上述人员,规划在集中安置点兴建养老院一座,设置床位50张,安置80-100人,其中受益贫困户50户80人。

10、小流域治理项目。在全村范围内实施小流域治理项目,通过开挖排水沟、修建机耕道路、增建农田灌溉设施等,全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中受益贫困户167户639人。

11、农田整治项目。规划在陈庄、孟寨两个坝子实施农田整治1000亩,通过开挖排水沟、修建机耕道路、增建农田灌溉设施等,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其中受益贫困户167户639人。

(三)全力实施社会事业发展工程

1、教育。大力宣传文化教育,使全村形成学习积极,科学推广的良好氛围,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科学就是生产力”的思想意识。大力实施“助学启智”帮扶工程,通过“雨露计划”完成农村“两后”生就业培训30人,资助义务教育、高中、大学贫困学生20人,围绕桃子、李子、蔬菜、种草养羊等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次。

2、医疗卫生。完善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强医务人员。对患有大病需实施救助的贫困人口实施大病救助。

3、政策兜底。通过五保、低保、社会求助、残疾人补贴、医疗救助相关政策,对全村46户97人进行政策兜底。

4、广电通信。申请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在本村增设基站(中国电信需增设基站2处、中国移动需增设基站2处、中国联通需增设基站4处)。实现集中居民点架设光纤入户,全面推进电话、电视、电脑网络“三网融合”建设,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整合农业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多样、互交、个性化的农业信息服务,建起“农民信息之家”。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

5、阵地建设。新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800平方米,大力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和基础设施,美化阵地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添置办公桌椅。配套建设文化长廊,推崇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四)大力实施社会组织服务工程

1、努力增强集体经济实力。规划全村发展公益经济林8380亩。地方重点公益林22899亩,两项年收益达40万元。

2、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几大产业、小微企业和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大力培育经纪人,发展营销大户,建立产业协会,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对现有小微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升级改造。

3、农家超市。通过建立日用消费品服务网点,建设小型综合农家超市15个,方便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农家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新建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2家,吸引外商、游客,增加经济收入。

5、金融扶贫。建立“三农“金融服务点,设立扶贫担保基金,开展扶贫小额贷款,缓解村民产业发展资金短板的问题,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打造全县金融扶贫示范村。

6、家庭农场。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发展家庭农场2至10个,引导特色产业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

第五篇:开县大德乡九岭村2009年整村脱贫规划材料

开县大德镇九岭村2009-2010年脱贫规划

第一章 基本情况

——地理位臵。开县大德乡九岭村位于大德乡东北部,东邻东坪村、南接镇东镇,西接磨梁村,北接敦好镇。村民委员会驻地九岭村5社,海拔在800米以上,距乡政府15公里,是全乡较偏远的一个村。全村幅员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经2004年村组规模调整后辖3个村(即原九岭、轻跃、建军村),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00人,其中贫困人口744人。九岭村是开县大德乡4个特困村之一,属典型的立体型气候,距开县县城32公里,部分农户距乡政府20公里以上。有林地0.56万亩,人均林地1.75亩;耕地1143亩,人均耕地0.36亩,25度以上的耕地274亩;土壤主要是沙土壤;地质结构以沙石为主,山大、坡陡,植被少,蓄水保水能力弱,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常年气温在5℃---17℃之间,无霜期200天;主要灾害天气有寒潮、冰雹、大风、秋寒、霜冻等。

——社会状况。2008年,全村共7个组,共有农业户843户、3200人,农村劳动力2030人,其中男1120人,女910人。全村人口文化结构为:小学1520人,初中1260人,高中315人,文盲105人。全村适龄儿童200人,全部入学;现有在校生417人,其中小学200人,初中115人,高中55人,中等专业学校30人,大学生17人。全村现有党员55人,其中:60岁以上40人,50

—60岁3人,40---50岁9人,30---40岁3人;高中及以上文化 4人,初中文化20人,小学文化31人,文盲0人。贫困党员2人。

——经济基础。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人均粮食占有量438公斤。该村主要农作物是“两大坨”,即稻谷、玉米,2008年全村稻谷播种面积797亩、玉米播种面积512亩;养殖业以猪、羊、家禽为主,常年饲养生猪2382头,年出栏生猪2656头,饲养山羊115只,年出栏75只,饲养牛23头,年出栏10头;家禽10200只,年出栏9500只;除粮食外,全村70户农户已有一项骨干增收产业,户均年出栏生猪3头以上有20户、有稳定的打工收入的有278户;常年外出务工人员900人,其中全家外出115户、715人。

第二章 扶贫开发现状

第一节 主要成绩

多年来,九岭村在县委、县政府及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无私援助下,全村人民始终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一心一意谋脱贫,聚精会神求增收,采取有效措施,猛攻重点,突破难点,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及水平得到较好改善,部分群众已经稳定脱贫,全村经济、社会及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修公路1.4公里,整修公路4条38.7公里,硬化公路1条1.7公里,使公路入户率达92%;新建人畜饮水池6口,架钢管20公里,60%的农户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实施高山移民,将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15户贫困户迁至条件较好的中低山地区,基本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脱贫”。

二是重点产业培育初显成效。多年来,全村重点围绕梨、生猪、中药材、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2008年种植梨900亩,中药材300亩,年出栏生猪2656头、家禽10200只,农民人均年增收250元。

三是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群众对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两基”、“普实”通过国家验收,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缺医少药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有所缓解;农业实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科学种养殖水平明显提高;解决了843户农户通电问题,60%的农户能够收看电视节目,农民的思想进一步得到解放,基本素质显著提高。

第二节 存在问题

全村现有贫困户215户、744人,分别占农业人口户数、人数的25.5%、23.2%,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6户、38人,占农业人口户数、人口数的1.9%、1.2%,相对贫困人199户、706人,占农业户数、人口数的23.6%、22.1%。九岭村通过“十一五”期前

两年的扶贫开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奠定了一定基础,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增产增收难度很大,贫困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1、行路难。尽管九岭村在前几年陆续修通了主干道,有2个组未修通断头路,且由于投入严重不够,公路等级较差,基本上是晴通雨不通,导致群众买的东西运不回,卖的东西运不出,增加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农民收入,严重阻碍了该村经济发展。

2、住房难。居住在海拔1180米以上的边远户、吊脚户35户132人期望搬迁。

3、耕地少。主要是耕地瘠薄,土质差,保水性较差,零星分散坡度高;且部分群众人均耕地达不到0.5亩,无农田。

4、缺信息。由于地势偏僻,信息不灵,电视覆盖率较低,收视面狭窄,群众获取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少,难以接受新生事物和先进思想文化。

——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综合素质较差。

1、缺技术。一是由于大多数群众文化素质低,农民缺乏科学种养殖技术,骨干产业难以形成规模发展,经济收入十分不稳定。二是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收入低,就业难,由于缺劳动技能,就业成本高,长期从事环境差、生活差、有害身体的苦力劳动,务工收入少。

2、就医难。村级现有医疗卫生室1个,但设备差,技术人员缺乏,多数群众只有到距离20公里的乡卫生院看病,群众治病极

不方便,造成多数群众是大病挨小病拖,得了重病才往医院送,因治病而背着沉重的债务。

——骨干产业培育缺乏,农民稳定增收来源较差。缺项目。该村主要农作物是玉米,靠粗粮维持生计,缺乏特色农业,缺乏骨干增收产业,增收渠道十分狭窄。

缺资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低,有的贫困户还存在缺粮现象,去年全村吃救济粮的还有78户167人,其中五保户36户36人,几乎没有资金进行再生产和扩大生产,有时贫困农户购买农用物资都没有资金。

销售难。全村群众生产仍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种养业小而全,多而粗,形不成规模,既使有特色农产品也因缺乏生产销售网络和组织体系,打不开市场,销售难、价格低,利润微薄,收入相对减少。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九岭村“整村脱贫”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开县整村脱贫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整村推进”的原则,以贫困人口为主攻对象,以帮助贫困户增收为核心,以“四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本素质、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整合各方资源,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群力,加速贫困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贫困村建设与发展探索经验、树立典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扶持,群众自力更生的原则。项目建设要坚持“以群众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原则,凡是群众直接受益项目的投资必须实行国家补助、群众筹资、群众投劳折资各1/3的方式进行。整村推进开发式扶贫,需要政府投入一定数量的扶贫资金,并给予一定政府支持,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同时,通过这种手段或方式真正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劳动热情,依靠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上下齐心,苦干实干,自力更生,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改变落后面貌。

——坚持尊重群众意愿,科学指导的原则。根据“整村脱贫”建设总体要求,我们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坚持“项目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学习推广应用“八步工作法”,实行参与式扶贫,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不搞强迫命令,但也不放任自流,随意发展。选择确定项目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量力而行,在准确分析当地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群众意愿,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和结构调整,确定有特色、有市场、有潜力的建设项目。

——坚持项目长短期与远近期相结合的原则。针对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低,财力不足,所以在项目的选择上,突出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两个重点,遵循先易后难,易难结合,规划在短期内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单独实施,并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增加收入。同时放眼长远,统筹规划,远近结合,适当安排一些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按轻重缓急排序、筛选评估,使之确定的扶贫项目实现效益最大化;如公路建设、人饮池建设和村卫生室建设等,改善居住环境和生存条件,防止返贫致贫现象的发生。

——坚持因地制宜,一户一策原则。贫困地区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且不尽相同,九岭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因病致贫、因灾返贫较多,缺发展资金、缺致富技能等。因此,在规划编制中,要根据致贫原因,因地制宜,实行一户一策,有针对性地选择脱贫路子,力求做到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商则商,宜林则林,宜搬则搬,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消除阻挠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全方位,多层次统筹兼顾。同时,产业发展项目要突出对215户贫困户的扶持,尤其是要加大绝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

——坚持市场导向、特色开发原则。要创新“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的思维方式、开发模式、工作机制、建设重点,打破传统的农村经济发展意识,立足市场,以市场需求引导产业开发,形成“市场+龙头(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特色才有潜力和生命力。“整村推进”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必须突出开发特色,包括产业开发、运作模式、管理体制等都应体现特色,创新经营机制,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立足地域特点,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土特产品,培植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打造特色,形成规模,叫响品牌,创汇增收。

——坚持科技支撑、机制创新原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示范村建设科技开发含量,依靠科技提高开发效益,实施科技扶贫工程。示范村产业开发必须坚持“市场认可、品种优良、品质优化、创建品牌”原则,大力搞好科技培训、科农联姻,推广实用技术,应用科技成果。要积极创新机制,在管理体制上,政府职能定位为搭台、服务;在开发机制上,着力推行合作制、业主制、公司制,突出产业化开发模式。

第四章 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第一节 总体要求

九岭村“整村脱贫”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三个结合,争取三个主动,把握三个重点,狠抓“1222工程”。即坚持整村推进与分户扶贫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户帮助相结合、整村规划与分户规划相结合;广大群众要主动、村支两委党员干部要主动、乡党委政府要主动;把握三个重点,即始终把握科技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骨干增收项目发展;狠抓“1222工程”,“1”即建好一个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好一个村级组织阵地,“2”即实施农村公路

整治和农村人畜饮水两大工程,“2”即完善 “五保家园”建设和劳动技能培训两大社会事业,“2”即黄金梨和中药材两大基地。

第二节

总体目标

奋斗目标

通过2009年全面完成“整村脱贫”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巩固扶贫工作成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施居民新村建设,基本实现九岭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不断改善贫困农民的生活生存条件,力争将边远户、吊脚户全部搬迁到新建的居民新村点;强化村级公路、人畜饮水、土地改造、通电通电视、通讯和教育、卫生等各项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村级阵地建设,为实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建立和谐社会和小康农村奠定坚实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整村脱贫”目标

通过“整村脱贫”建设,努力完成贫困村“基础建设、基础产业、基本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任务,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解决所有贫困人口的低收入问题,贫困发生率在5%以下。——人均占有粮食640公斤,90%以上的农户有1—2项骨干增收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民人均纯收入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加550元以上,达到2570元以上。

——通村级公路,村主干道路达到硬化公路,100%的村民小组通简易公路;农户人均有0.5亩以上基本农田;90%以上农户解

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其中90%以上饮用自来水。

——基本解决就医难问题,基本消灭地方病;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组通电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有一个好的基层组织,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第五章 建设重点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改善九岭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实施公路、人畜饮水、基本农田、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建设,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耕地少等问题,利用项目启动资金,广泛动员和组织干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激发群众建设热情,捆绑各类资金,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大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并集体研讨工程管护措施,从根本上夯实脱贫致富的基础,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狠抓骨干产业培育。要围绕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这个中心,继续抓好种养业骨干经济项目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在结构调整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优化骨干产业布局,发展黄金梨、中药材、生猪、山羊、草食牲畜等主导产业,重点搞好中药材、黄金梨等两大基地建设,实施产业化扶贫战略,积极培育产业生产基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此带动贫困人口增产增收、增值增效。

——大力改善生存环境。要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的偏远户、吊脚户、高寒山区户、实行政府主导、统一规划、群众自愿、先易后难、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实施高山移民搬迁扶贫。要积极引导、组织高山群众下山种植,开发山下农民进城后留臵的土地,实现递级搬迁扶贫,开辟劳务创收渠道,使贫困山区群众摆脱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对居住在危房里的贫困农民,要采取多形式进行住房改造;要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实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灶、改厕、改圈,不断改善其环境卫生状况,减少疾病和地方病的发生。

——提高人口基本素质。要大力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良种、新技术,依靠科技手段和措施,提高群众的科技致富能力;积极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岗技能培训,提高其外出务工技能,并帮助协调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原则,多方面筹措资金,改建村卫生室,增添村卫生室医疗设备,并切实加强对村校教师和村医务人员的培训管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进一步解决贫困山区儿童入学难、辍学率高的问题,有效缓解农民就医难、获取科技文化知识难的问题。

——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要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一是下派、充实村级班子。要进一步健全村支委,下派得力的乡政府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并蹲住到村,工作到第一线,把“四带”“六扶”落到实处,与群众同吃同住。二是培训、提高村级班子。要组织村

干部普遍轮流参加各类培训,增强村干部的领导能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三是帮助、扶持党员脱贫。要在思想上教育、项目上支持、精神上鼓励,加快贫困党员脱贫步伐,实现今年全部脱贫的目标。四是手挽手、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成党员助耕队,结对帮扶贫困群众发展经济,共同致富。

第六章 项目规划体系

第一节 项目规划方法

为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项目,在项目选择确定过程中,坚持“项目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我们充分学习应用“八步工作法”,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程序,实行参与式扶贫,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一是乡镇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入户调查,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根据群众的愿望,征求群众心中期盼解决的迫切问题,从而制定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规划;二是通过到农户家中座谈,征求群众的想法,征求他们采取产业扶贫或劳务脱贫的方式,从而细化了增收目标,明确了每户产业脱贫中发展的具体项目,制定了每一户的增收计划;二是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支两委会,研究如何强化支部阵地建设,如何进一步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致富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第二节 项目建设内容

按照上述项目选择原则和项目确定方法,在调查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项目建设规划,并对其进行汇总、分类、整合。本规划将项目分为四大类13个项目,总投资798.5万元。即:基础设施建设类、基础产业发展类、基本素质建设类、基层组织建设类,并明确了项目建设任务(见附件《大德乡九岭村建设项目资金规划表》)。

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个,计划总投资373.5万元,其中脱贫资金17万元,贫困村资金29万元,争取交通专项资金79.8万元,争取农业专项资金18万元,争取水利专项资金93.6万元,群众自筹136.1万元。

1.村级公路建设:改建村级公路10公里,硬化村主干道3.7公里,新建社级公路2.5公里,修通2社和3社、6社和7社的断头路,工程计划总投资174万元,其中贫困村资金13万元,脱贫资金17万元,争取交通专项资金79.8万元,群众投劳折资64.2万元。

2.农村人畜饮水工程:计划修建饮水减压和分散供饮池12口159立方米,铺设管道68.5公里,工程总投资168万元,其中争取水利专项资金93.6万元,贫困村资金16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58.4万元。

3.沼气池建设工程:计划新建沼气池90口,总投资31.5万元,其中争取农业专项资金1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5万元。

二、基础产业类:规划基础产业项目划6个,计划总投资171万元,其中脱贫资金68万元,贫困村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88万元。其余项目均由群众自主发展和争取项目解决。

种植业:

①黄金梨产业。计划发展黄金梨800亩,计划总投入15万元,争取脱贫资金5万元,群众自筹10万元。

②中药材产业。计划发展玄胡3500亩、桔梗500亩,计划总投入49万元,争取脱贫资金22万元,群众自筹27万元。

③肉兔产业。计划引进兔种3000只,计划总投入63万元,争取脱贫村资金40万元,群众自筹23万元。

④食用菇产业。计划林下食用菇发展6万袋,计划总投入43万元,其中贫困村资金15万元,群众自筹28万元。

⑤产业贷款贴息。计划争取脱贫村资金1万元,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贷款贴息。

三、迁居脱贫工程。计划易地搬迁45户,共投入235万元,争取脱贫村资金10万元,县级其它资金22.5万元,群众自筹202.5万元。

四、社会事业建设。培训梨、玄胡、肉兔等技术2000人次。基本保证户均有一个劳动力外出务工,计划争取县级其它资金6万元培训经费。

五、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计划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阵地,建成有办公室、会议室、村卫生室、篮球场的多功能一体化村级组织阵地250平方米,共投入13万元,其中争取县级其它资金4万元、贫困村资金4万元,脱贫村资金5万元。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统一思想,搞好发动。要组织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宣传发动整村脱贫工作,树立自己才是脱贫主体的主人翁精神,既是扶贫开发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扶贫开发的主力军。一是贫困群众要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要产生发自内心的改变贫困状况的愿望和动力,积极主动参加到改变自身贫困面貌的斗争中来;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贫困地区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被动帮扶为积极主动脱贫致富,自觉地投入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中,积极投工投劳筹资,想明年干今年,抓住被帮扶的有利时机,认真解决好发展思路,选好扶贫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强化领导,组建机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乡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九岭村“整村脱贫”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徐燕彬任组长;乡长谭辉任副组长;杜子刚、龚天路、向东、李聪、王蜀坤、张晓勇、赵丽芳、黎远屏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领导赵丽芳兼任办公室主任,薛华东、梁光碧、江术清为成员。“整

村脱贫”示范村建设分成四个工作组,包括基础设施组、主导产业组、社会事业组、基层组织建设组,分别由乡党委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业务工作人员为成员。

——强化机制,落实责任。要组建脱贫村扶贫帮扶团,做到横向到边,每个社有乡领导、机关干部和村干部组成的扶持组牵头帮扶,做到纵向到项,明确每个项目的具体责任人,上联系帮扶部门,下指导贫困群众。落实“三包”责任制,即党委书记包整个村,副职领导和驻村干部、村干部包一个组,每名机关干部包2户特困户,做到帮扶人员明确,帮扶任务明确,帮扶责任明确,帮扶措施明确,帮扶奖惩明确。

——加强管理,实施项目。项目的组织实施,是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学习应用“八步工作法”,对每个项目都要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时间计划,提出具体的项目建设计划、制定具体的项目管理措施,推行招投标制、项目业主制和项目合同制,建立健全工程责任制、物资管理制、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管理制等。同时要组织项目受益区干部群众研究制定工程管护办法,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护措施和制度,落实项目工程管护经费, 使项目持续发挥更大的扶贫效益。

——民主理财,用好资金。要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及其它资金的管理制度,用好钱,管好钱,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在资金的管理使用过程中,学习应用“八步工作法”,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对资金的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成立由普通群众代表组成的项目资金理财小组,规范开支审批

程序,确定财务公开办法,乡村干部不承包工程、不管钱只做事,群众集资实行多退少补,绝不乱用一分钱。

——加强联系,主动争取。乡党委政府及九岭村支两委干部和群众要抓“整村脱贫”示范村建设的契机,既要认真搞好项目的实施,发扬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又要积极向各级相关部门反映情况,时常汇报工作,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请求他们帮助解决“整村脱贫”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同时要总结宣传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进一步发挥九岭村“整村脱贫”建设的示范作用,真正让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

二00九年三月二十日

下载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规划[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拉拉岭村2017年脱贫规划[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塔证券对清河村脱贫规划

    红塔证券帮扶清河村的脱贫规划 根据《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举全省之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意见》、《云南省委办公......

    鹿角头村2018年整村出列脱贫规划

    鹿角头村2018年整村出列脱贫规划 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关于“精准脱贫 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和严格......

    凤凰村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大全5篇]

    凤凰村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2018年-2020年) 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定》文件精神,按照脱贫攻坚总体工作要求,为全力推进凤凰村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

    脱贫攻坚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规划

    脱贫攻坚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措施规划为全面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提升脱贫村的综合实力、脱贫户的收入水平,确保我村到X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制订X村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王岭村工作总结

    王岭村工作总结 2011年,我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重要指导思想,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村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攻坚克难、......

    石岭村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你们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石岭村在这里与在座的各位一起共同探讨“城乡文明同创共建活动”的开展情况。石岭村地处太和镇政府的东北边,我村有8个生产......

    脱贫奔小康“十二五”规划

    脱贫奔小康建设新农村“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

    乡镇脱贫攻坚规划

    乡镇脱贫攻坚规划乡镇脱贫攻坚规划xx镇位于xx市东南部吴x县城南50公里处。辖X个村委,X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X亩。总人口X万人,全镇贫困户X户,贫困人口X人。现有大马村一个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