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农业土地流转论文(农业产业化)

时间:2019-05-14 02:5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皖北农业土地流转论文(农业产业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皖北农业土地流转论文(农业产业化)》。

第一篇:皖北农业土地流转论文(农业产业化)

本科毕业论文

学 专 年 学 姓 指 成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

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

目录

摘要................................................................................................................................3

一、皖北农业现状及问题............................................................................................3

皖北农业现状.........................................................................................................3

二、土地集中化发展趋势............................................................................................4

三、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思路............................................................5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遵循的原则:.....................................................5

四、受损土地整合利用................................................................................................6

(一)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6

(二)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其综合开发进展.............................................7

(三)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的发展趋势.................................................9

五、如何实现规模经营..............................................................................................10

(一)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0

(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10

(三)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1

(四)推进统一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1

(五)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11 小结..............................................................................................................................12 摘要皖北地区即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以及跨淮的县市,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凤阳县、寿县、霍邱县。其是中原黄淮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面积约占安徽省的三分之一,总人口约占安徽省的一半。在安徽省占有较大部分的自然资源,然而其农业经济却相对落后。该区属于黄淮海平原,历史上曾是中原经济区和江淮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影响,农业一直是该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不仅近代以前如此,就是现当代依然不能改变这种经济结构。

一、皖北农业现状及问题

皖北农业现状

1.农业在三产中比例较大,农用资金缺乏,农民收入低 皖北地区耕地面积约占全省50%,人均耕地面积为全省的1.16倍。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业总产值在全省均占有较高的比例,农业人口比例更是高达8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低。我的家乡亳州更是在皖北六市的平均线以下,与皖中南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在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人均收入低得状况下,很显然处在贫困落后的状态。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农林牧渔的角度来看,皖北地区的种植业偏高是制约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种植业的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得比例较高,而粮食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例又过高,经济作物种植不足,可以说皖北的农业经营主要靠得就是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这种模式过于单一,导致其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较多,存在相当程度的靠天收得现象。

3、自然灾害频发 皖北地区旱涝灾害最为突出,一方面是气候因素,夏雨多而集中,冬天较为干燥,一方面是水利设施不完善。每年此地区都会或大或小的发生涝灾或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其土壤特质加剧了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4、农村劳动力外向型转移较严重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应该是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实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转移可分为抛荒型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真正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后一种是应该提倡的。从转移的流向又可分为就地转移和外向型转移,皖北大量的农民实行的就是外向型转移,虽然农民的收入得到提高,但对农业经济确实一个冲击。不能促进农业结构的完善也不能有效保持地方产业经济长期持续的增长。

5、科技应用落后,农村人才缺乏 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农业科技若较好地应用到农业,将使农业在其内涵、结构、体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如细胞工程、胚胎移植、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杂种优势利用等技术应用于农业,将使农业产值大幅度提高。皖北地区对以上新技术虽有应用,但规模及范围均有限。新科技的应用推广需要高水平的人才,但是此地单位人口中受教育的比例却远远低于全省,且存在严重的人才流失的现象。所以要确立科技致富的思想,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6、地区统筹需要及发展定位滞后 在东部优先发展,享受大量优惠政策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发展的保证,而与之毗邻人口稠密的皖北地区就成为优质劳动力的供给之地。此地区又作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确保全国粮食安全的问题上有重要意义,要求此地区要注重种植业。两方面因素致使政府在此地的政策投入有限,没能充分的调动皖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潜力。

二、土地集中化发展趋势

首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根本要求。中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样既有利于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又有利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促进农村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的“第二个飞跃”。

国务院发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也要求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其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只有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更快地推广运用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才能更多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加规模经营效益。第三、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进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经营模式,是以家庭为独立单位,并且土地承包的数量有限,自然是一种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经营。而农业现代化首先是农业机械化,即用现代机械没备取代蓄力或手工劳动力的耕作方式,现代机械设备的利用需要土地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没有一定的规模,很难使农业机械展开,更不可能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方式不适合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耕作,限制了机械设备的运用,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实行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满足大规模的农业需要。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的生产效益,增强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第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实践证明,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带动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协调发展。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吸引了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下农村,探索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机制,维护了农村和谐安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了农业经营机制.激发了农业自身的活力和潜力,拓宽了农民自主创业的领域。这些都为统筹城乡和工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三、加快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思路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遵循的原则:

首先,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政策与保护农民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第二,坚持农民自下而上与政府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第四,坚持以点带面与点面结合的原则。

发展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要借鉴某些地方的成功经验,根据不同地方的现实情况,搞好试点工作,确保重点,从而带动和引导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展开和普遍提高。同时,还应注意“四个结合”:一是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相结合。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集中。促进他们扩大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在确保流出土地的农民获得承包土地合理收益的同时,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收入。二是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相结合。统筹安排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活居住和生态保护等空间布局.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社区集中、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三是与发展高效农业相结合。加强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大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四是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合理组织、分工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带来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规模经营,增加了内部规模经济效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和现代流通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快培育壮大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基地生产,推动产业化经营。

四、受损土地整合利用

皖北地区主要城市,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采矿塌陷区受损土地迫切需要有效的利用。以淮北市煤矿塌陷区为例:

(一)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概况

淮北市境内的煤炭开采已有40多年历史,先后建有十几个矿区,分属淮北矿业集团和皖北煤电集团。淮北市每年因采煤沉陷土地约5km2。随着煤炭矿区新井的建设和生产规模扩大,地表沉陷面积不断延展,沉陷深度不断增加,降雨及埋藏较浅的地下水出露使沉陷区部分形成常年积水水域。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在平面分布形成了东(东湖片)、南(南湖片)、西(西湖片)、北(朔里片)和西南(临海童片)五大片区,涉及十四个矿区。根据2006年调查和测量成果,淮北市境内常年水面面积在1hm2以上的采煤沉陷区多达212处,分布于14个矿区,水面面积约31km2,相应可蓄水容积约7320万m3。多年来,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致力于采煤沉陷区的开发利用,淮北矿区的沉陷区通过挖深垫浅、煤矸石充填、沉陷区水域综合整治等措施后,使治理后的土地分别用于煤矿生活设施的建设、压煤村庄的搬迁安置、恢复农业耕作、水产养殖、水上公园、休闲娱乐等方面。淮北市按照“宜水

则水、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的原则治理沉陷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淮北市已开发利用沉陷区47.66km2,占采煤沉陷区面积的64%左右。沉陷区开发现状见淮北市采煤沉陷区利用情况表。

淮北市的煤炭生产全部为地下开采,煤层赋存情况以多层可采和中、厚煤层为主,地下水埋藏浅,采煤塌陷区积水率高,有的达70~80%。上述自然条件,导致了淮北矿区采煤塌陷所带来的损害相当严重,地表产生大面积塌陷,且塌陷深度在1.5米以上的深层塌陷区占总塌陷面积的50%左右。煤炭大量开采造成了我市土地大面积塌陷,据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市已累计塌陷土地达24万亩。随着淮北市煤炭开采强度不断加大,今后每年还将新增采煤塌陷土地约8000亩左右。一方面,淮北煤田地处平原地带,煤炭开采区地表的95%以上为耕地,造成耕地日益锐减,农业生产条件遭到破坏;另一方面,采煤塌陷还造成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设施受损,村庄因塌陷而搬迁,村民生产生活面临困境,并引发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淮北市煤田煤层可采厚度为2-13米,2米以下浅层塌陷区约占三分之一,综合治理利用的潜力较大。因此,淮北市根据塌陷区土地塌陷的实际状况加以合理治理,使之继续在当地农业的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也减轻了因土地面积减少对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淮北市采煤塌陷区现状及其综合开发进展

淮北市永城市矿区面积716平方公里,储量26亿多吨。据测算,淮北市永城矿区万吨沉陷率达685亩,单煤层万吨沉陷率超过10亩。据统计,至2005年底,矿区形成沉陷区面积3.7万余亩,涉及5个乡镇,48个行政村,87个自然村,人口31400余人。淮北市永城矿井全部投产后,年沉陷面积将达1.5万亩以上,其中一半以上形成积水,每年将有5000人丧失耕地,全部矿井开采完毕,预计塌陷区面积将超过90万亩。淮北市永城市工业基础簿弱,以农业为主。全市总人口134.81万人,农业人口120.7万人,耕地面积159万亩,人均耕地1.32亩,陈集镇、城厢乡、高庄镇、演集镇、城关镇等乡镇人均耕地1亩左右。采煤塌陷地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由陆地生态环境蜕变为水生生态环境,人均耕地锐减,工农业生产用地矛盾日益尖锐,塌陷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呈现负增长。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淮北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煤炭塌陷区的综合开发已经引起世界各产煤国家的普遍重视。美国、澳大利亚、波兰、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政府或煤炭企业都分别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综合运用经济和技术措施开发利用煤炭塌陷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之相比,我国的煤炭塌陷区基本未开发阶段。据有关部门估算,其开发率仅为3%左右。我国开发利用煤炭塌陷区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与条件,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为了恢复采煤塌陷区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淮北市永城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根据平原地区塌陷区的特点,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对进行复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采煤沉陷区治理复垦中,坚持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已经成功探索了三种复垦模式:“耕地+养殖用地”模式、“建设用地+养殖用地”模式和“养殖用地+林地”模式。同时还创新多种复垦方法,如原地复垦法、固体废物充填法、超前复垦法等。而对东西城区间采煤沉陷区治理复垦打造成为集综合利用、蓄水防洪、多种经营、生态环保于一体的综合开发带。淮北市永城市东西城区间因采煤产生了大面积土地沉陷,形成了永宿路南、北两侧水域湿地景观,这恰恰造就了淮北市永城建设生态城市的独特优势。面对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实际现状,经专家反复论证,决定采取一种新型的复垦模式,将传统的注重经济效益开发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持续发展,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模式,对沉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水域和湿地进行有效整合,使东西城区紧密连接,形成生态城市的新格局。目前,该工程已治理沉陷区积水面积820亩,复垦土地480亩,复垦形成统一水面约340亩。工程竣工后,将形成18平方公里的自然生态区,成为集综合利用、蓄水防洪、生态环保于一体的综合开发带,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淮北市永城是个农业城市,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淮北市永城煤矿塌陷地复垦整理与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探索形成的三种开发模式中,其中两种为农业开发模式。发展生态养殖 这种开发利用模式能取得多方面的效益,最明显的是短期就能实现的经济效益,同时提供大量水产品。这种发展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能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同时也绿化了水面,可以改善地区的环境。提高塌陷地的复垦利用档次,促进复垦后土地的有效利用。目前,淮北市永城市正在开展以“汉兴之地、面粉之乡、能源之都、生态之城”四张名片为主题的四城联创,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同时保证经济发展,合理发展。根据塌陷区的自然和资源条件,当前,淮北市永城市应抓住建设生态城市建设这一契机,在深抓其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建设的同时,合理规划发展生态养殖。

(三)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的发展趋势

进行采煤塌陷区旅游开发其根本目的是要修复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寻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角度出发,采煤塌陷地旅游发展的方向应是生态养殖。循环养殖就是养殖所排的废物通过回收、再生等方法再次获得使用价值,实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的养殖生产模式。循环养殖能够促进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当今,循环养殖已成为养殖业的热点和趋势。发展生态旅游不仅能促进采煤塌陷区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实现挖潜降耗、降低污染的目的,而且有利于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永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属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交通 便利,自然环境优美,历史 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独具魅力,具备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淮北市城市基础设施和布局日趋完善,并已获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等殊荣,正在积极 #p# 创建优秀 旅游 城市和生态城市,这些为采煤塌陷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和条件。

综合利用塌陷区水域及其周围的荒滩地,积极发展以水产养殖为主的渔、牧结合和养殖与种植结合,种、养、加相结合的高效生物体系,向生态渔业方向发展,从而发挥塌陷区的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

五、如何实现规模经营

(一)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和农业用地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地经营权从承包权中分离出来,转移给其他农户或经营者,即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可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流转形式多样化。从目前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是转包和租赁。从发展趋势看,土地人股、股份+合作社等形式发展较快。“土地入股”由于既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又使农民通过租金、薪金、股金等多种形式增加了收入,因而越来越被农民所接受。

二是经营主体多元化。农村土地经营主体正发生着由农户单一主体向城乡单位、企业、业主等多种成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人员和拥有资金、管理优势的现代企业参与到农村土地经营之中。

三是流转动机现代化。免征农税前,集体和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完成税费征收上缴任务,避免土地撂荒。现在流转的主要动机演变为如何增加收入,扩大种植规模。特别是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力度的加大,新增流转面积主要流向专业大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流转形式以租赁为主,租金形式以收取现金或粮食折价为主。流转后的土地以经营高效农业项目为主,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

(二)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

(1)科学规划,统筹管理,促进土地适度规模流转

一是依法签订农地流转合同。二是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论采取哪种流转方式,必须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不可强迫和包办。三是农地流转要坚持有偿流转。

(2)加强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确立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理办法。其次要规范和完善流转合同,建立流转合同的签订、鉴证、仲裁制度。再次要建立农地流转档案,重点对拟出让方的土地情况、基本条件和拟受让方的土地需求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促进土地的顺利流转。

(三)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探索、深入实践,通过引导农户以承包土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及发展“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途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推进统一服务,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加快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积极转移剩余劳动力

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农业人口的转移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城镇化的进程改变了农村人地资源的数量关系,进城的农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自愿割断农地的关系,推动土地的流转。首先有效转移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发展,使农民摆脱对土地的依赖。其次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城乡联动,使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与农村土地流转相适应,使农民工权益得到保障,在发展机会面前与城市工人获得平等的地位。再有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大农民就业培训、技术培训力度,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带头人、种养殖能手等流转大宗土地,积极吸纳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

(2)探索建立农村社保体系

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探索建立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造城乡公平的就业环境,解决好进城农民子女的就学、就业等难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让农民放心地流转土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

(五)政府主导,统筹推进,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政府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积极营造 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首先,要系统谋划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针对东、中、西部农村的不同特点,制订更多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其次,要从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项目服务、贴息融资、表彰奖励等方面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以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第三,区域化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挥各地农业特色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基地建设。针对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业生产条件不尽相同的现状,通过有针对性的扶持鼓励措施来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优化农业产业化基地区域化布局,细化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和基地,积极打造产业化经营企业的农产品品牌。以项目建设带动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牵引力。明确农业龙头企业的定位,出台专门的发展政策,以项目建设带动和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大型龙头企业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开展跨行业的兼并与联合。鼓励龙头企业集群化发展,并落实农业产业用地优惠等系列政策;对带动农户面大、消费农业原料多的龙头企业,给予更多的扶持;对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物流园区给予倾斜支持。

小结:皖北地区在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发展机遇,各层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谋发展。相信皖北会在中部崛起的大潮农业经济结构会不断完善,最终实现皖北的崛起。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及土地流转汇报材料

民和县农业产业化及土地流转情况汇报材料

县农业局

(2007年12月)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农业产业化及土地流转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农业产业化方面

近年来,我县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以工业理念抓农业的切入点,兴龙头、建组织、壮队伍,产业化经营初步迈上了能带动、能促收的良偱轨道。

1、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坚持“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主导产业向特色化、市场化转变,打造增收新亮点。于2004年9月通过招商引资,由青海省三江集团投资,建成了年产精淀粉2万吨的青海威思顿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三年来共收购马铃薯7.9万余吨,实现农民增收3560万元,带动4万户贫困户户均增收880元。同时,积极进行了古鄯亚麻厂的再投产运用。为实现企业与农户取得“双赢”,通过牵线搭桥,大力扩大“订单”面积,今年与威思顿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完成马铃薯“订单”5万亩,完成收购4.7万吨,平均收购价为0.20—0.23元/斤;与循化天香集团完成线椒“订单”0.2万亩,“订单”价格为2元/公斤,实现“订单”收入400余万元;与青海瑞德公司完成菊芋“订单”650亩,“订单”价格为0.6元/公斤,实现“订单”收入39万元;与武威亚麻加工产和青海金籽公司完成亚麻杆和亚麻籽“订单”0.3万亩,实

1现“订单”收入370余万元;与青海省牧羊仔集团完成胡萝卜“订单”0.362万亩,全县共完成“订单”面积5.927万亩,实现收入2800余万元,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新型特色产业的兴起搭起了桥梁。

2、专业化合作组织蓬勃兴起。以“一主业一协会”、“一品种一组织”为宗旨,着力拉伸产业链条,并努力将产业化经营从产后向产前延伸,于年初在古鄯镇组建了全省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解决了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农民“干”不了的难题。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6个,拥有会员8738人,其中农民成员8501人,带动农户37794户,其中种植业合作经济组织28个,养殖业合作经济组织22个,其它合作经济组织6个,今年新发展协会3个。

3、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经纪人303人,均取得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经纪人资格证书。同时,坚持强队伍、提素质、促技能三措并举,加大对农民经纪人的培训和管理力度,不断提高带领农民闯市场的能力。

同时,依托威思顿精淀粉加工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及县农副产品购销公司等中介组织,进一步加强农产品销售工作,全县共销售各类农产品12.39万吨,其中:马铃薯6.5万吨,蔬菜4万吨,油料1.35万吨,豆类0.14万吨,果品0.4万吨。

二、土地流转方面

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为1152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9%,涉及301个村,2747户农户,其中:转包7813亩,转让1830亩,互换854亩,出租42亩,代耕代种1660亩。

为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结合我县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民和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按照“合法、自愿、互利”的原则,今年在马场垣乡设施农业建设中大胆尝试,在小区域内实现土地的合理、有序流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完成了100栋日光节能温室建设的集中连片,也为实现土地资源向优势区域流动做了探索。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强。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龙头企业对改进生产工艺、引进先进生产线等方面投入不足,导致生产加工能力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对农户及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

2、利益联结机制脆弱。目前,农户重利益、轻信誉,履行合同自觉性不强的情况时有发生,企业利益受到一定损伤。同时,企业对基地农户的培训、扶持等工作滞后,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利益联接机制,“双赢”的局面得不到有效保障。

3、市场建设滞后。目前全县虽已发展基层集贸市场有8个,但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与迅速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不相适应。

4、农民的组织化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民存在小农经济意识,对组织化经营认识不足,依然小量生产,分散入市,效益不佳。

5、土地流转方面:一是土地流转的机制不健全,流转渠道不畅,导致弃耕撂荒现象严重;二是流转方式单一,仅仅在同一

水平区域内单户流动,向种植大户、能人等优势区域流动的极少,土地产出率依然较低。同时,大面积跨区流动、反租倒包等形式严重滞后;三是管理不规范,表现在流转合同签订不及时,合同签订率低,没有建立土地流转台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依托威思顿精淀粉加工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按照浅山地区重点发展加工型淀粉薯,脑山地区重点发展种薯,川水地区重点发展菜用型薯的思路,培育优势主导品种,推动马铃薯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迈进,努力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我县“拳头”产业。

2、依托黄杨镇亚麻加工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力争明年全县亚麻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同时,扶持古鄯亚麻厂恢复生产,不断增强对亚麻产业的带动能力。

3、依托青海省瑞德公司,进一步扩大菊芋“订单”面积,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力争明年使全县菊芋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4、依托循化天香集团,大力发展线椒产业。以标准化、无公害为重点,加大技术服务和指导力度,促进线椒向深度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5、大力发展复种胡箩卜。利用我县资源、气候等区位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提高农民对发展复种的积极性,动员农民发展复种胡箩卜,不断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生产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6、进一步增强中介服务力量。在规范管理、正确引导现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力争明年发展新协会3个,增强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巩固农民经纪人队伍,通过加强培训、宣传典型等方式,提高经纪人知名度,增强带动能力。

第三篇:土地流转相关农业股

消息面(9月4号)

1.经营性农地流转试点启动 概念股强势爆发

据悉,日前一份事关农村土地改革进程的重要文件已下发至河北、辽宁、吉林等18个省市,按照文件要求,被确定的28个试点市县将于今年8月至9月正式启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原则是不突破现有土地利用政策、土地使用标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流转土地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建设。

这是实施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政策,受此消息提振,辉隆股份(002556)、北大荒(600598)、亚盛集团(600108)、敦煌种业(600354)相继封上涨停板,康达尔(000048)、海南橡胶(601118)、罗牛山等相关个股纷纷飙涨。2.自贸退潮震动大盘 三中全会催涨新龙头

今日早盘,自贸区概念股放量大跌,尤其是天津、重庆、港口股出现跌停潮,午后在农业板块、机械板块的带领下大盘回升企稳,受益三中全会的农业股成为新的炒作热点。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震荡本身不是坏事,指数缓慢上升通道依然明显,时间换空间的模式还会保持,但热点方面近期切换频繁,并不存在直接逼空上行的动力。

农业板块相关股票(1)、连续2日涨停股

辉隆股份(002556)领涨,亚盛集团(600108)、北大荒(600598)

(2)、2日连续都涨9%以上的股票 海南橡胶(601118)、罗牛山(000735)(3)、其他上涨股票

顺鑫农业、大北农、隆平高科、农产品、冠农股份、登海种业、新希望、伊利股份、獐子岛、新安股份、好当家等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论文

河南小麦产业化概论

摘要: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又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发展小麦经济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河南省在发展小麦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具体表现在:优质小麦种植和粮食产业化发展迅速;小麦加工取得长足进步;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发展小麦经济的龙头企业也脱颖而出。河南的部分区域已经形成了及小麦育种、种植、生产、加工与流通一整套完整的产业体系。

河南的小麦产业化体系包括科研开发、良种繁育、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和商业贸易等领域,是第一、二、三产业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综合性产业体系。

关键词:河南小麦产业化

一、小麦良种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是河南省“十一五”期间种子改良工程和农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将对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河南省经过与各大科研机构和科研院校合作共同选育了很多优良品种。如:郑麦004、豫农949、豫农202、豫麦22等等。这些优良品种的选育更适合河南地区的气候、土壤及水质环境。小麦高效稳产,为河南省粮食产量的提升做了很大贡献。

二、小麦优质区种植

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小麦主产区,产量约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4近8年来,全省小麦总产一直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据资料显示,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近年来迅速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采取对优质专用小麦实行良种推广补贴,对推动优质小麦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1河南省下大气力推广一批新技术、新品种,实现了优质小麦优质又高产,提高了农民种粮效益。

1、河南省小麦种植划分为三大区域:

目前,其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早、中、晚茬,强、中、弱筋搭配合理的优

质小麦品种结构和以豫北为优质强筋小麦、豫中为中筋小麦、豫南为弱筋小麦生产基地的区域布局。

据了解,根据有关专家在认真分析全省各地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发展趋势和优质小麦品种品质表现的基础上,参照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吸收近几年河南省在示范开发优质小麦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按照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品质结构、提高种植效益的原则,经过深入调研和充分论证后将河南省小麦种植划分为三大区域:

(1)豫北、豫西强筋麦区

其中豫北强筋麦区主要包括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济源6市43个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1400万亩左右,适宜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但黄河故道沙地宜发展中筋小麦。豫西丘陵旱地强筋麦区主要包括洛阳市、三门峡市全部及郑州、平顶山、许昌部分共31个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900万亩左右,适宜发展强筋小麦,但生产水平和商品率较低。

(2)豫中、豫东、豫南中筋和强筋麦区

该区主要包括开封、周口、商丘、漯河、驻马店5市全部和南阳、许昌、郑州、平顶山部分县(市、区),常年麦播面积4000万亩左右,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55%,是我省中筋、强筋优质小麦混生区。其中黄河以南、沙河以北和南阳盆地中土壤质地偏黏、肥力较高、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偏少的地区适宜发展强筋小麦,其余大部分地区适宜发展优质中筋小麦。

(3)豫南沿淮弱筋和中筋麦区

该区主要包括信阳市全部和南阳市桐柏县等,常年麦播面积约500万亩

左右。其中该区沿淮沙壤土适宜发展优质弱筋小麦,肥力较高、土质较黏的地区适当发展中筋小麦。

2、提升品种,促进增收

由于小麦品质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因此各地在实施规划时应充分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布局。同时还必须推广优质小麦综合栽培技术,在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推广新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方面,根据强筋、中筋、弱筋小麦自身特点选用适用技术进行栽培管理。

一要扩大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以及优质小麦的比例,确保小麦产出水平持续稳定增长。据专家测算,种植一亩优质小麦的净产值比普通小麦高约30元。根据河南省实际及未来市场对小麦需求状况的判断,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是必由之路。

二要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小麦种植收益。要实行产业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节约物质费用尤其是直接生产费用支出和劳动消耗,降低小麦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三、小麦的生产加工

如何能提高小麦价值,如何能让农民的实惠,如何能从生产过剩的困境

中,寻找一条突围之路?面对这一难题,我想应该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作为一项战略举措,列为“十二五”期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举措之首。以提高小麦生产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加小麦加工及深加工,这不仅有利于继续保持河南小麦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而且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为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和一些企业也做了相关方面的努力工作。

1、进一步增强面粉加工能力

不断增多以面粉为主体的初级加工企业数量,扩大加工规模,提高生产

能力。河南省粮食加工业已由单纯追求数量扩张转向重点加强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改建、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品种,提高产品品质,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位于郑州的金象麦业集团,是河南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之一,目前拥有意大利进口面粉生产线两条,日处理小麦620吨,所生产的“神象”牌面粉,已经行销河南和西南、西北等广大地区,其中70%销往省外,年实现销售收入2.9亿元。不仅延长了小麦加工链条,使小麦加工增值,而且通过产业化带动增加了农民收入。

2、增强食品生产优势,提高小麦产量

到2003年,全省食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主要分布在粮食、商业、轻工等部门及个体私人经营,形成了初具规模、比较完整的现代食品工业体系。国有及限额以上食品工业企业达1672家,固定资产净值208.70万元,从业3 6.65万人;实现销售收入568.24亿元,占全省工业销售收入总额的15.69%;完成工业增加值188.0 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8%;实现利税68.37亿元,占全省工业利税总额的18.73%。以面制品为特色的食品加工,也逐步实现了粗粮细做和细粮精做,由简单的复制品、熟食品发展成为节令食品、快餐食品和速冻食品等,日趋精细化、品牌化。全省现有85个规模较大的食品加工企业,创出了13个名牌产品。味精、方便面、速冻食品年总产分别达30万吨、45万吨和6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25%、60%,均居全国首位。“白象”、“南街村”方便面,“科迪”、“三全”、“思念”水饺、汤圆等,成了叫得响的知名品牌,远销20多个省(区、市)。

3、提升粮食精深加工成效

目前,以粮食为原料的工业加工项目,如运用先进的小麦分离技术。提

取小麦蛋白生产谷朊粉,以小麦代替玉米生产味精,用小麦原料生产酒精、液体二氧化碳、车用乙醇(汽油)等项目进展顺利,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技

术和设备已得到陆续应用。不少地方相继新建和续建了一批高起点、高附加值、外向型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研制开发出了一批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拳头、名牌产品,提高了我省粮食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全省已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粮食加工企业10多家,开发产品近百个品种。

河南省还重点围绕味精、淀粉、饲料、酒精、药品、环保产品等领域,大力开发研究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用于小麦做原料的替代工艺技术。据河南金星啤酒集团公司副总李京介绍,从1999年开始,公司在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进行用小麦淀粉质原料代替进口大麦芽生产啤酒的工艺改造,将小麦啤酒的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到6个月以上。公司利用这一技术开发生产的“金星小麦啤酒”,每吨原料成本可降低600元至800元,大大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加快陈粮的转化,今年上半年,河南南阳的天冠集团建成了一套大型变性燃料乙醇生产装置。这一装置将从小麦中提炼出来的乙醇与汽油混合调配,生产出一种清洁的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这一计划,将为大量积压在仓库里的过剩小麦、玉米开辟一个新的市场空间。目前,这一新型燃料已开始在郑州、洛阳、南阳等地的20多个加油站率先使用。据天冠集团总经理张晓阳介绍,生产一吨乙醇大概需要3吨粮食,这一年产20万吨乙醇的装置每年可转化小麦60万吨,相当于一个产粮大县两年的小麦产量。

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河南省的小麦加工转化能力大大提高。全省已基

本实现了以小麦外销为主转变为以面粉外销为主。目前,河南省面粉加工、方便面、挂面、面制速冻食品等行业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以小麦加工转化为主的食品工业,年销售收入达485亿元,实现利税65.12亿元,均居工业各行业之首,已经成为全省工业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四、小麦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1、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小麦期货经营。

河南小麦经济是全国粮食经济的一部分,也是世界粮食经济的一部分。参与国际粮食经济竞争是河南省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河南省小麦应

对美、澳、加麦的冲击,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内市场上与之抗衡,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最佳的切入点就是采取期货交易的形式。开展小麦期货交易,逐步健全市场机制是解决小麦流通问题的出路之一,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生产、经营、加工企业进行套期保值、规避现货风险。2003年3月28日,优质强筋小麦已在郑商所挂牌交易,政府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引导粮食购销企业积极参与期货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河南小麦经济融入世界粮食经济之中。

2、创新粮食流通机制,组建跨省粮食公司。

粮食流通渠道不畅是发展小麦经济的重要障碍。河南省打破区域界限,组建跨省粮食公司,在产销区设立分支机构,变企业外部运作为企业内部运作,可以有效解决粮食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同时,跨省粮食公司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载体,在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的新形势下,可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主导作用:一是在粮食收购上起主导作用;二是在粮食价格上起引导作用;三是在供应市场上起稳定作用。这位河南小麦消化提供了良好的路子。

参考文献: 尹钧中国小麦产业化[M].金盾出版社.2010.7

丁华.河南小麦产业化开发模式与实现途径现象[J].河

南工业大学学报.2006(4)16-23

杨文钰.农业产业化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5.6

第五篇:广安市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化

(1)托管模式。由外出户将承包地交由村组临时统一管理使用,托管期限双方协商;托管期间承包土地享有现有政策性收益不变,如有业主租赁该土地,同时享有土地租金收益。(2)入股模式。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农户将承包地有选择性地入股产业发展,并参加入股产业经营管理。入股农户享有的国家现有政策性收益不变,同时入股经营收益及经营风险共担。(3)置换模式。由村组协调,将农户零散承包地通过相互置换整合成较大面积耕地,实现专业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截至目前,该市在广安区创建土地流转中心48个,规模经营土地17.6万亩,累计建成优质粮油基地16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7万亩、龙安柚基地26.5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368个。

下载皖北农业土地流转论文(农业产业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皖北农业土地流转论文(农业产业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农业与土地流转

    农民农业与土地流转 朱启臻: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要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坚持家......

    农业产业化 论文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

    农业产业化 论文农业产业化发展论文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 要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2

    积极推进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稳步推进,XXX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始终坚持把农村土地......

    农业产业化

    磐石乡创新举措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摸清家底,全方位掌握人才资源。 对全乡127名“土秀才”、“田专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畅谈家乡产业化发展前......

    农业产业化

    四、抓好现代化农业发展,要全力推进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

    农业产业化

    码头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 实施方案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我镇农产品对外竞争力乃至走入国际市场,根据九江市、瑞昌市文件精神......

    农业产业化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建议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融发展与改革于一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

    浅谈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雷军说过:极致、专注、口碑、快,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让使用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这样消费者就会不约而同的认同了。做农业亦是如此,农业属于基础性行业是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