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时间:2019-05-14 06: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是农业产业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第一篇:什么是农业产业化

什么是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头龙,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1、市场化。

2、区域化。

3、专业化。

4、规模化。

5、一体化。

6、集约化。

7、社会化。

8、企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山东潍坊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绿色农业: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方式进行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的,允许使用绿色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有机农业: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是否是单一产业?现代农业不再是单一产业的概念,而是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各阶段紧密相关的产业体系。

从现代农业的内涵和本质来看,现代农业具有哪些主要特征?:第一,具备较高的综合生产率,包括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第三,农业成为高度商业化的产业。第四,实现农业生产物质条件的现代化。第五,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第六,实现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第七,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第八,实现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第九,建立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现代农业相对传统农业有着哪些差异?一是现代农业的内涵更为丰富。二是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三是现代农业具有多种功能和多样形式。四是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五是现代农业重视生态环保。六是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是产业化组织。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构:由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三大系统组成,并细分为优质粮食、特色园艺、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现代林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六大产业。现代农业的构成要素有:机械化、电气化、产业化、商品化。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有:都市型农业模式、外向型农业模式、生态循环型农业模式。外向型农业: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原理,产品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国际大市场为主要销售目的地、以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原则、以促进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涵盖研发、信息及金融服务等各种服务体系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流通系统。生态循环型农业:是指在生态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和现代农业理论指导下,优化配置土地空间、生物资源、现代技术和时间序列,以适度规模建立与环境相适应的多业并举的复合生产系统,促进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效益维持,最终形成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专业化生产的多层次链式复合农业经营体系。循环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农业。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

磐石乡创新举措服务于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摸清家底,全方位掌握人才资源。

对全乡127名“土秀才”、“田专家”分门别类登记造册。

二、不定期召开座谈会,畅谈家乡产业化发展前景,定好发展方向。认真听取相关专家对草莓、西瓜、柑橘、蔬菜种植方面的建议,打造特色农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色。

三、专家授课,提高村民科学素质。

认真开展授课活动,由土秀才,田专家讲解相关种植技术的要点;授课地点:形式多样(集中授课,田间讲解,亲身示范);全乡村民在127名土秀才,田专家的帮助下,1300户村民致富效果明显,其中新增草莓950亩,西瓜980亩,柑橘1500余亩;人平增加528元。

四、关心人才,关注产业化发展方向。对暂时生活困难的土秀才,田专家每年解决800-1000元的补助,带动村民致富的专家奖1000-3000元。今年加大了农业投入,新增大棚蔬菜1200亩,新增种类10余种,形成了5个专业村,6个专业合作社。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撑。积极争取农业资金53万元,对表现突出的专业合作社、专业村予以奖励。

第三篇:农业产业化

四、抓好现代化农业发展,要全力推进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民实践创造后各级总结完善的一种农村生产经营模式。其基本内容是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龙头,以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为依托,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实行生产布局规模化,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比如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走的是农村产业化道路,那么我们看一看华西村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是有个一心为民的好公仆;二是有村办企业且为集体所有制;三是企业经营方向为工业,而不是种大棚搞养殖;四是一分五统的管理体制(注 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在比如南街村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全国十大名村,它是集体主义经济的代名词。南街村依靠当地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发展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从而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此外还组建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河南省南街村(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飞速发展。

华西村和南街村的成功充分显示了农业产业化给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产业化被认

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极为重要。目前,我市形成了以北绿米业、华鹏米业、新远东公司为代表的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群体,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达到36家,实现销售收入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全市新建、续建千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虽然我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与农业产业化发达的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是培植主导产业难。二是建设生产基地难。三是发展龙头企业难。四是扩大经营规模难。五是拓宽销售渠道难。六是提高理想意识难。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省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既符合我省目前市场经济整体发展程度的客观要求,也符合农业经济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内在要求。当前形势下,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处理和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中所面临一系列问题最为有效的举措,具体我市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更新观念提高意识。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思想先行。要树立大产业思想,要把农业看成一个包括工、商、建、运、科、教、文、卫在内的大产业;要树立大开放思想,从根本上打破产业封闭,实行产业大开放,各产业要互相通开;要树立大联结思想,在传统分工分业的基础上,要坚持农业与其他产业有机结合,开放发展。二是发展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发展好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主导优势产业。三是建立五大生产基地。高标准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种养业。突出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粮食、蔬菜、畜禽、水产、林产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五大生产基地”。即优质粮食基地、绿色蔬菜基地、优质畜禽基地、特色水产基地、优质林产基地。四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 “龙型”生产经营。把产业化建设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来抓,在大力扶持北绿米业、华鹏米业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打造和延伸粮食、大豆、畜禽、水产等加工产业链,招引30万吨的水稻加工企业入驻我市,提高粮食精深加工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五是扩建生产经营规模。与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原料生产基地,着力推进连片规模经营,打造青河、三村、向阳、临江4个10万亩水稻专业乡,乐业、青河、向阳3个10万亩玉米专业乡、八岔乡10万亩杂粮杂豆专业乡。六

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共创市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通过订单的形式,做好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对接。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等将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与广大农民相结合,构建产、加、销利益联合体,促进企业与农户双赢。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

码头镇2008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

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稳定增收和我镇农产品对外竞争力乃至走入国际市场,根据九江市、瑞昌市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现提出2008年全镇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实施方案。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为基本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紧紧围绕水产业发展这个方向,坚持“产业为先、富民为本”的工作思路,做大做强畜禽、螃蟹、小龙虾特色养殖以及围绕赤湖和山林发展休闲农业。着力做好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主导产业,实现“一村一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基地等工作,努力开创我镇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

2、目标任务。2008年在稳定提高粮、棉、苎、油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螃蟹、小龙虾、四大家鱼、生猪等养殖。以长咀、朱湖、苏山、赤庄、田塘为主,做强、做大螃蟹、小龙虾产业,各村至少有一家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以梁公、龙泉、翠林、三源、龙窝、新风、北岭、长流、长丰为重点大力发展立体养殖业,各村必须有1-2户养殖大户。以赤庄、田塘、团结为重点做好观光农业,每村必须建一个产业基地。以码头为重点做好蔬菜基地和农产品流通业,组建一个农产品流通公司,不但使农产品进出畅通,群众受益,以新风为重点,加强水梨基地建设,还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的引进。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使每个新农村建设点都有一个产业,力争我镇今年农业增长9%的目标。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重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要以农业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农民专业合作为纽带,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切入点,做大做强我镇特色主导产业。

1、扎实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开放型农业战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科学规划项目,严格管理项目,精心运作项

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建立农产品基地,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镇成立农业招商领导小组,组长:黄新华,副组长:桂良兴、谈云冲,成员:黄春和、黄金河、张肇琪及各村主任及涉农站所单位主要负责人,办公室主任由桂良兴兼任。办公室成立招商小分队,队长桂良兴,成员:谈云冲、黄春和、黄金河及各村主任、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力争引进一个500万元的涉农项目一个,百万元涉农项目2-3个。

2、重点推进特色主导产业。围绕水产、水果、畜牧、棉麻、蔬菜、粮油等特色主导产业,建设一批安全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基地。重点建设新风村百亩水梨标准化示范点;苏山建螃蟹、龙虾养殖基地;翠林、赤庄、长流、长丰、田塘建千亩油菜示范片和千亩棉花示范片;团结休闲农业、码头村蔬菜基地和龙泉交通运输业。由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抓,各相关单位(农、林、水)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

3、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示范村建设,发挥传统产业优势。结合引进新兴产业,重点抓好小龙虾、螃蟹、生猪、油菜、蔬菜、水梨、油桃、加工企业等“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抓好农产品品牌和无公害基地创建。积极做好长咀、苏山等小龙虾、团结油桃、新风水梨的品牌创建。

5、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龙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的重任。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我们今年要利用我们现有的水产、水面、水梨、油桃资源,积极引进企业,形成“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促进农民增收。

6、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依托中介和民间组织,按照政府指导、“民办、民营、民受益”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力争年内发展水产、水果、生猪、养殖三个专业合作社。

7、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报刊等发布农产品信息,让国内外农产品经销商认识码头农业。大力扶持、培育一批有经营头脑、开拓性强的农产品经纪人和专业营销队伍,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

力培训,扎实做好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工作。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确保沟、渠、堰塘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涉农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吕之重来抓,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加强对产业的创建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各涉农部门负责帮助制定基地建设规划、专业生产技术指导、技术资料提供、技术培训、生产物资协调服务、产生产品流通信息服务等。

2、加大融资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内资外资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争取银行对农业产业的投入,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同时镇财政对农业龙头企业也进行适当的投入扶持。

3、建立督查考评奖励机制。建立农业产业化督查考评奖励机制,督查考评的内容:村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抓农业产业化建设、农业招商、培植“一村一品”建立农产品基地、创农产品品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工作。考评督查工作采取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小结、年终一考评等办法。对好的村、单位和个人在镇级干部会上表彰,并推荐到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农村工作会上进行奖励和表彰。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

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问题与对策建议

夏英

农业产业化经营融发展与改革于一体,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其发展因此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分析判断农业产业化发展阶段和特征,探究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和提高的对策建议,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阶段与特征

考察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20多年的发展实践,因发展背景、条件的不断演变,以及农业产业化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相对形成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从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属于在局部地区自下而上的起步兴起阶段,以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为代表,山东首开先河。

改革开放之初,农业产业化经营曾在局部地区、个别产业有所萌芽,比如在80年代一些农垦企业中就已经存在这种经营形式,当时被称作农工商综合经营,但没有产生扩散效应和普遍的认同。1993年初,山东省潍坊市率先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 的农业发展新方略,随后得到山东省领导的重视,理论研究的支撑,以及媒体的广泛传播,产生了巨大反响。以1994 年山东省委1号文件为标志,农业产业化战略进入起步实施阶段,成为全国范例。

在早期阶段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区域、产业、规模等方面存在一些特点:比如率先在农产品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出现,在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形成明显优势;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产业链加工增值不高,产业化经营系统主体间利益关联不稳定,与此相应,其作用和影响较为有限。2、90年代中后期至本世纪初,在国家政策鼓励和各级政府有力指导下,农业产业化步入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健康发展阶段。

政策导向作用是这一阶段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其出现伊始就一直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政策语言在1996年已经出现在中央文件中,到了2000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则由开始的政策语言变成了具体的支持性政策措施。同时,各地、各部门在政策指导下,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据农业部1997年对全国11824个有利益连接机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调查,这些经营组织共连接农户达1995万户,占全国农村总户数的8.5%,其中由龙头企业带动占总数的45.51%,中介组织带动型占28.62%,专业市场组织带动12.26%,其它类型带动占13.61%;到2000年底,全国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66000个,带动农户达到5900万户,其中由龙头企业带动占总数的41%,合作经济等中

介组织带动型占33%,专业市场组织带动12%,其它类型带动占14%。这一时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数量增长较大,东部地区发展大大快于中西部地区;组织载体形式多样化,以合同关系为主;各个产业领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种植业类比例最多。但总体表现出低水平扩张的特点。比如,组织总数增加,但实力不强、规模不大,带动农户的平均规模缩小;农产品加工水平低、龙头企业竞争力低、地区不平衡性没有根本改变。

[1]为占纯农牧户的比例;[2]其中当地农户4108.62万户;[3]为运销商和专业大户带动型,与前两次调查不可比。

3、近年在农业国际化和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影响逐步显现的环境条件下,随着我国农业与食品产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始步入持续发展和提高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国家对重点龙头企业加大了扶持力度,重点龙头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发挥出典型示范作用。目前,农业产业化呈现“四个转变”特征: 一是龙头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转变。适应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我国农业诸多领域已经出现产业集中度提高的态势,企业的重组、兼并、联合不断发生,龙头企业实施资本经营战略,在做大做强上下功夫。以奶业为例,在经过一段时期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几家大型龙头企业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基本形成。去年,光明、蒙牛、伊利、三鹿等几家大型龙头企业产值共计200多亿元,占奶业总产值的一半。

二是产业化经营向为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和实施产业链全过程质量标准控制转变。在2002年由有关部门共同认定的第二批235个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主导产品为绿色产品的有123家,占总数的52.3%。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意识普遍提高,绿色食品标识管理规范化,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许多食品、农产品在一些大中城市率先实现了全过程质量标准控制。

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和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区域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增值转变。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市场、资金、技术带动下,目前我国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区域优势产业带,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区域特点相呼应。即东部沿海以出口外向型农业产业化为重点,积极发展附加值高、瞄准国际市场的创汇农业;中部以粮棉油深加工为重点,大力推动大宗农产品转化增值;西部地区当地特色,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内蒙古的奶业、新疆的红色产业、陕西的苹果产业等竞争力逐步显现。

四是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日趋活跃,在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引导农户家庭经营从“小规模、大群体”向规模化、企业化方向转变。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不仅仅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起领办或桥梁作用,而且逐步显现出从机制上改造我国农业小规模农户经营结构的作用。这种现象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十分突出。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方式建立“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其主要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土地集中流转,形成规模化基地,培育出规模化、企业化经营农户,同时,原农户的利益从保底收入和经营权股份化两方面得到保障。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则为专业大户、农牧场和农业企业获得有效服务、解决产业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手段和路径。

2主要问题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农户与市场联接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但与现代产业经营的发展要求相比,现阶段农业产业化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1、市场竞争力弱,带动力不强。新产品开发差距,抑制竞争力的提高。由于受自身技术、资金、规模等因素的限制,在产业和新产品开发上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发展落后,龙头企业较少进入是一个典型例子;再以玉米加工为例,美国可加工出2000多种产品,且深加工量占15%—20%,我国只能加工100多个品种,深加工比例不到玉米加工量的9%。行业自律差距,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另一重要因素。我国行业协会以官办居多,按产、加、销分段设置的多,难以起到高效、统一的自律协调作用,近年来我国茶叶、苹果汁、蔬菜等产业都出现过因国内企业自相恶性竞争,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典型案例。市场竞争力弱的直接后果是带动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户的覆盖面为720多万户,不到全国总农户的1/3。

2、农产品质量差距大,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竞争的压力首先来自出口,而非进口,即沿海发达地区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农产品受到了进口国技术壁垒的限制,目前我国有近90%的食品、土畜产品出口企业受到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徘徊,尚未突破300亿元,今年首次出现逆差。这与我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存在差距紧密相关。目前我国在农业产地环境、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等涉及食品安全方面存在较多不足。一是种养环节的污染问题。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龙头企业基地规模小,实施农产品全过程监控难度大,由农药、兽药使用引起的食物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加工环节问题。部分是因不法食品加工企业有意违反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知假造假,获取不义之财所致;更多的是因生产技术水平低,达不到生产加工规定的标准所致。在目前我国100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中,约70%是10人以下的家庭小作坊,他们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食品企业的小、多、散、乱特点最能说明问题。三是流通环节问题。全国食品经营企业达300多万家,大多为个体商户,缺乏很必要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集散地。在不法经营者中,即有蓄意出售过期、变质食品的,也有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

3、利益连接机制不完善。建立利益连接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别于其他经营方式的根本特征,龙头企业与农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是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政策本身具有的深刻内涵。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一些问题存在。创新利益连接机制成为关键。

4、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这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尽管近些年各方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共识,特别是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了一些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同时存在政策措施落实不理想的问题,尚未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和提高的长效机制。

3对策建议

战略措施。成绩的得来,政策支持功不可没。2002年我国已经正式成为WTO成员国,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日趋提高,竞争更加激烈,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作用愈加重要,面对我国农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诸多挑战,面对农业产业化存在的现实问题,需要各方进一步形成发展合力,稳定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整合要素资源,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拓展政策支持空间。

1、继续落实和调整现行相关支持政策,并选准产业化经营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给予扶持。

一是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扎实工作,提高现有扶持政策的实际效果。比如,龙头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企业技改方面享受的优惠政策、出口退税及时足兑付等,要不打折扣地落实到位。

二是根据政策执行情况和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调整、完善现行政策。应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调整现行农产品加工增值税税率,提高进项税抵扣税率或降低销项税抵扣税率,将增值税进项税率和销项税率调整到一个平台,解决农产品深加式增值勤税高征低扣问题。优先保证出口农产品及加工品退税,提高出口退税率。

2、在WTO框架内,对产业化经营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扶持政策。

一是从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高度考虑,当前应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给予支持。目前,我国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标准体系、认证体系、检疫检验体系和监测体系四大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现实的困难主要在实施,实施的难点在农户。为使食品安全管理落到基层,落到实处,确保消费者利益,确保整体产业链的安全,在国家农业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应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其中,从产业链切入,以龙头传导为支撑,带动一大批基地农户。

二是将制定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政策提到议事日程。改变我国有机农业落后、市场占有率低的局面,需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首先在宏观层面制定相应的法规和鼓励政策。比如,设立农业生产环境补贴、有机农业种植补贴;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建立有机农产品营销体系等。

三是加紧制定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即要对鲜活农产品运输的公路收费适当给予减免;要把龙头企业原料采购、农产品运销纳入特别通告的管理范围,保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物流畅通。

3、立足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社会效益最大化,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选择性支持的项目和扶持对象,创新政策支持方式。

一是扶持发展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实践中,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往往以农产品行业协会为载体或平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发展态势。这表明,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农户或合作经济组织,他们共同需要农产品行业协会组织,以发挥其在市场信息服务、解决贸易纠纷、开拓市场等提高产业化经营系统整体功能和产业关联度方面具有的特殊作用。所以,以农产品行业组织为对象,选择带动性强、社会效益明显项目,实施政策扶持,是农业产业化支持政策的一个新支点,是符合现实需要的合理选择。在扶持方式

上,政府项目可以委托协会主办,也可对某些协会活动给予定额专项补助,或以确定支出项目的报帐制予以支持。

二是扶持企业、农户共同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形成风险与利益共担机制,改进和完善农企关系。“订单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种类型,包含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由于合同订单以合意性为基本原则,操作简单,一直是产业化经营的主导类型,同时订单农业发展中出现的履约风险和利益失衡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但近年来各地对 “订单农业”合作共赢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不断,通过采取随行就市、保底收购;保证价收购、建立风险基金;固定价收购、二次返利,以及规范管理等方法,使农企关系趋于合理和稳定,展现出农企之间形成利益与风险共担运行机制的前景。在建立农企利益与风险共担运行机制上,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如扶持企业或行业协会建立风险基金,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等。

三是融产业化经营与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于一体,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扶持政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凭借其独特功能,能够发挥多种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农户微观经济发展环境、降低交易成本,保护农民利益方面作用不可替代。在我国农业政策转型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等有利因素促进下,各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小农户,大规模”得以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力。现阶段,以产业化经营切入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以合作经济组织切入发展农业产业化都将是政策效应最大化的明智之举,两者的统一与协调应该成为政策扶持的出发点。

4、立足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农业管理体制。

一是变管理为服务,变职能分割为统一协调。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发挥主管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指导与服务作用,使产品产业链各个主体和环节能够得到高效、系统的各类服务。

二是从政府单一的封闭性管理向与民间组织相配合的开放性管理转变。应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桥梁,把企业、农户迫切需要而政府部门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不便管的部分社会管理职能承担起来。政府把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委托或交给协会,可以集中精力抓大事,这样有利于形成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中介服务和自律性管理----企业和农户自主经营的农业管理体制新格局。

专题报道:中国农业产业化之路

(文章来源:农博网)

下载什么是农业产业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是农业产业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产业化

    浅谈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雷军说过:极致、专注、口碑、快,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让使用价值得到最大发挥,这样消费者就会不约而同的认同了。做农业亦是如此,农业属于基础性行业是动植......

    农业产业化

    浅析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与龙头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在......

    农业产业化

    河南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更是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素有中原粮仓的美称[1]。但是随着市场......

    论农业产业化

    论农业产业化 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这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的必须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建议》还指出,落实这个方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整......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逐步推进,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效益,为农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不容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从整体来看,......

    农业产业化[推荐5篇]

    ANSHUN UNIVERSITY 题 目:贵州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 系 别: 化学生物与农学系 专业班级: 农学2010级 学生姓名: 张宗宇 学号: 201004064035 指导教师: 马 明 职称:起讫日期: 201......

    农业产业化素材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

    农业产业化龙头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国发〔2012〕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现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