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工作论坛
德育工作论坛
——学校教育如何实施感恩教育
一、我校学生道德水平的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旌阳区的边远地带,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长久以来,我来学生思想表现相对较纯朴,但现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实农村学生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现在的农村学生的道德水平就我个人认为正处在半梦半醒阶段。
二、德育回归生活,感恩教育是基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校德育逐渐摆脱了政治化教育模式,开始关注道德教育。但道德教育都是一种唯理性教育,常常停留于人的认识、知识面和行为的简单训练。苍白无力的道德说教,弱化了德育。众所周知,道德的存在根源于生活,道德已随生活的发展变化而改革,道德有唯系社会关系的作用,更有促进群体发展的向善向美,体现个性的一面,从这一角度出发,德育应回归生活。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性问题入手,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多形式,多层次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有灵性、有怜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形成而感到更加愉快,更加健康,生活之源也会得到更好滋润。这也是学生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的健全的主体人格的构建。学会感恩,能够呼唤人间真情,抒发美好情感,树立崇高追求,陶冶高尚情操,进而营造和谐社会。
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三、感恩教育重在实践
1、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积土成堆,德始足下。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系列化教育活动,逐步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把对父母的爱引申到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的爱,并且把这种爱付诸于行动。
2、以活动为载体进行主题教育,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
情靠情感染,心用心沟通。感恩教育必须以活动为载体,用各种教育活动丰富教育形式,营造教育氛围,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撞击,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实行家长开放日、观看感恩教育影片、举办感恩教育文艺演出,结合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开展主题演讲活动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更有利于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实现情感共鸣,强化教育效果。
3、感恩教育要回归生活,通过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实现感恩教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决定教育是为了生活而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通过感恩教育首先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起来,拥有感恩之心,这样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学生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可以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可以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学生有了感恩之心,对人对环境就会多一份欣赏,少一份挑剔;多一份快乐,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平和,少一份烦躁。学生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一种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做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认真劳动、刻苦学习、遵守纪律、积极出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认真遵守校级、班规等都是对父母、对老师、对身边的人、对集体、对学校和对社会的具体感恩行动。感恩实践就在学生日常行为之中,就在平凡之中,一句“谢谢”,一声问候;一次认真,一次努力都是感恩。
四、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感恩更是学会做人。感恩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提高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深远的意义。知恩、感恩是中华民放的传统美德,它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感恩意识的缺失,特别是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们的教育难辞其咎。要创建和谐社会,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使学生常揣感恩之心,常怀感激之情,从而主动把自己锻造成有用之才。
第二篇:德育工作论坛材料
德育工作论坛材料
全面发展素质,奠基坚实人生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因此,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围绕“全面发展素质,奠基坚实人生”的办学理念,在宏观上规划,微观上指导,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校师生,认真实践,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使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谈我们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十二个制度制订和实施,实施学校德育全员育人责任制。
前段时间,学校十二个制度建设与实施在每个学校都开展的如火如荼,尤其全员育人导师制度与安全全员目标责任制度。借此契机,我校在这两个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台了一项新制度——《学校德育工作全员育人制度》。
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已达到无论怎样强调都过分的地步。然而,德育工作的低效益却一直困扰着我们,如何开展学校德育工作,以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所有学校德育工作者永久的课题。在学校里有一种误区:认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事。我曾碰到这样的事:
任课教师把课堂上不守纪律的学生拎到班主任面前,说:你看看你班的孩子!我管不了啦!
校园内学生有违规违纪的行为,有些教师却熟视无睹。
学校组织活动时班主任忙得不可开交,其他人却游离在学校德育工作之外。看到这种状况,我们反思:导师不光要导“学”导“安全”更应该导“德”。德育不只是班主任的事,更应人人参与。为此,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学校德育全员育人制度》。
1、这项制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充实了德育内容
学校现在德育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原来有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现在把心理健康教育也纳入到德育的工作范围之内,高年级把青春期教育也纳入进来,国防教育纳入进来,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纳入进来,禁入网吧、禁毒、禁赌教育也纳入进来,预防爱滋病教育也纳入进来,现在德育的内容是越来越多了,学校当然应该全面完成任务,靠的是什么?只有全员育人。光靠几个班主任,不全员育人已经很难承载如此厚重的育人要求。
(2)界定了“全员”的范围
全员育人的载体是岗位育人。每位教工在学校都有其岗位,每个人都在他的岗位上育人,全校也实现了育人的目标,由此我们首先要确立全员岗位德育职责。“全员”这里特指学校内部的所有成员,特别强调的是非班主任,非教学人员都应该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都应该把开展德育工作看作是自己份内事,是一项本职工作,不准借任何理由推诿,任课老师课上的事由任课老师全过程负责处理。
(3)德育的任务分配给每一位教师,延伸到每一名学生。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大方面讲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这些方面的教育固然不可缺少,但对学生来说当时的收效甚微,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德育教育就是:学生犯了错,我们给他提出来,他改正了,这就是德育。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震慑下很少犯错,或者说不敢犯错,但是课后就不一样了,大多数校园暴力事件都发生在课后,发生在教师视野的盲区。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部分德育任务分给了班干部,让学生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来,让生生成为班干部,师师成为班主任。
(4)制度突出一个“细”字
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育人就是德育,小事就是要将工作细化。
第一细:时间上细课堂上谁来管,课间谁来管,大课间谁来管,早上和中午学生早早来到学校谁来管,放学后滞留在学校的学生谁来管,这些都在制度中有明确的责任人。
第二细:地点上细教室内上课教师是导师,走廊内值勤教师是导师,厕所内值班教师是导师,大门口校园保安是导师,上学放学路上,每一位路队长是导师,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有导师,如果你乱扔纸屑,随地吐痰,追逐打闹,打架斗殴总会冒出个人来管你。
第三细:细节上细上下楼梯怎样走,见了老师怎样打招呼,该留什么样的发型,回到家先跟家长打个招呼„„这些都小事,但都应是德育的范畴,制度中也做了明确规定。
2、学校德育全员育人制度的几点思考
这项制度的实施,开辟了个性化、亲情化、全员化的德育新途径,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动员了全体师生的力量,使德育工作由“面”到“点”,让每一个层面的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了教师充分的亲情关注,师生间的沟通交流真正落到了实处。自然地将德育与智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全科育人;再者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因为没有单纯地把学生推到德育对象的位置上,是一种无痕化的德育方式。人人都是德育导师,激发和巩固了每个学生的主人感、责任感、自尊感、自信感,调动了学生自我主动发展的热情。学生们学习情绪良好,心理健康发展,学习成了他们最大的快乐,校园成了他们最向往的地方。
3、这项制度方法几点特色做法
(1). 全体员工对照全员岗位德育职责反思自己的育人行为
全员岗位育人还需要一些构建策略来支持它,一所学校主要有三类人员:领导、教师和后勤。从这方面讲德育可分为三方面:教书岗位育人、管理岗位育人、服务岗位育人。在上课时,任课教师是直接育人者,是操作者,他的背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后勤人员都是他的支持者;在班集体建设时,班主任是操作者,任课教师、后勤人员等都是他的支持者;在学生找各部门办理一些事情时,接待的教工就是直接操作者,其他人员都是他的支持者;在值周检查时,值周教师是直接操作者,其他人员都是他的支持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都在具体实践着德育工作,都是直接育人者,是操作者,同时又都在支持其他岗位的同志工作,又是支持者。我们全校就是这样一个互助合作的全员育人系统。在这项制度建立以前,每一位教职工不知道自己的职责。为此我校召开了一次德育教育专题会议,让每一位教职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反思自己的行为,为该项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定期召开德育导师工作论坛
为了使德育导师之间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每月组织一次德育导师工作论坛,由年级分管领导牵头,确定主题,总结交流德育工作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和管理方法。学校将不定期地从《中国德育》、《班主任之友》、《德育报》等专业报刊上摘选德育教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组织导师集体学习,于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改进他们的教育方法。以前类似的论坛我们搞过不少,但范围是班主任,论坛名称叫“班主任德育工作论坛”,从名称上看,我们的范围就太小了,就会让人觉得德育只是班主任的事。这项制度实施后,我们改为德育导师工作论坛,因为人人都是导师。制度中明确规定,每月举行一次论坛。我们会把这项工作常抓不懈。
(3)、德育特色班创建。
每一位班主任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特色和领导风格,不同的班主任带出风格各异的班集体。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特色班级”的评选活动。首先我们要组织特色班风的征集活动,班主任发动学生群策群力找出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自行设计形成每班自己的特色。学校创设条件为学生搭建平台,让每个班级都有施展自己特色的机会。如:可以组织师生演讲“我有这样的班级体”、“特色大家庭”、“班级你、我、他”等,或者通过校园广播站对班级的特色进行广泛的宣传。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向心力;另一方面可以内化、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使学生能自觉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为班级增光添彩,同时可以起到强化特色班级形成的作用。
这项制度刚刚出台不久,已从十月十日正式实施。
二、深挖乡镇文化,结合校本教材开发,积极利用地方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10月26日,密州宾馆召开了范宝聚新书发部座谈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市有关领导对范老师的新书《古镇相州寻踪》做了充分肯定,指出该书的发布填补了我市乡镇文化探索的空白,同时对乡镇文化探索方面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我校从06年开始编撰《根深叶茂的相州文化》一书,现已结集出版,并获得了潍坊市校本教材评选一等奖,本学期一开始我们正式下发到了学生手中,我校正以此校本课程为依据对学生开展一系列德育教育。
1、课时安排:我们每周安排一节课时上《根深叶茂的相州文化》,由班任教师讲授。每学期结束,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对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以保证各教师认真对待并上好每一节课。
2、以教材为基础,认真落实好主题活动。根据教材内容,一般每个部分都安排主题活动。每一次活动都要先写好计划,交教务处审阅或校长批示后执行。如研究王统照有关生平事迹时,为强化教学效果,我们带领学生前往王统照故居参观,同学们带着十分兴奋和崇敬的心情参观后,感触很多,纷纷写出
许多优秀的文章。在学习“丰富的文化底蕴”一章节时,我们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在全校开展了一次相州文化专项读书活动,要求学生读与相州文化相关的书籍文章。我们将于11月份开展一次“相州小学历史探秘”活动,对相州小学的前身“王氏私立小学”进行探研,了解相州小学的昨天,把握相州小学的今天,开拓相州小学的明天。在学习相州名人时,我们将开展一次相州
3、注重实践性、灵活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教学。《根深叶茂的相州文化》是综合性课程,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着力体现这些特点。如在校内:从教材出发,因材施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阅览室阅读,开阔视野;开办各种主题讲座,组织学生讨论;每年由学校组织进行有关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等。在校外主要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实际操作等。这样校内外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工作,方法多样,效果明显。如:以相州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广泛开展专项调查,学生主题各不相同,有的是写相州文化,有的是写相州名人、还有的写相州名胜,还有的以相州小吃为主题。
三、亲子实践,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家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抓好日常教育活动的同时,还将进一步优化家校一体活动平台,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完善家校一体工作机制,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由学校组织,每周四开展家访活动。
(2)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授课活动,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设立家长开放日,打开校门请家长观摩日常活动、监督学校管理,参与校委会扩大会议,参加“读书展示会”、故事竞赛、开放课堂、质量表彰会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共同研讨提高学校的育人水平。
(4)每个班级都要设立家校联系通讯录,每一位德育导师都能主动与家长联系,经常组织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参与“亲情会”、“交流会”、“亲子运动会”等,并开展“我为妈妈洗脚”、“给妈妈一个吻”等孝亲敬老实践和“假期道德作业”等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家校教育互动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奉献爱心,关注特殊的群体学生。
名人文章专题阅读活动。如王愿坚、王希坚、王统照的作品。
目前,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农村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尤其是特殊儿童,他们大多是隔代监护。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祖辈们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他们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在精神道德上予以正确的管束引导。致使这些孩子心理情感不健全,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
为此,今后学校将开展一系列针对特殊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探索。
一方面,建立特殊儿童管理机制。首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各班建立起了特殊儿童个人档案,档案资料全面反映特殊儿童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特殊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特殊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同时,针对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要,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管理小组,把抓好特殊儿童的校内外管理列入学校管理的目标,制定专门的管理计划方案、措施等。
第二,奉献爱心,与特殊儿童交朋友。学校要求教师关心、爱护、照顾、理解这些孩子。在学习上,要多予指导;在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安全上,要时刻提醒;在心理上,要细心观察,多方沟通;在交往上,鼓励他们融入大班级集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总之,德育教育任重道远,愿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使学校形成“校园无小事,事事在育人”的良好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教育的滋润,成为品行文明,品性健康,品德高雅,品质高尚的合格的人。
第三篇:班主任德育工作论坛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坛
班主任德育工作论坛
参加学校:重一中
时 间:xx年5月20日
论坛主题:富区中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论坛
主 持 人:刘晓航
记 录:王昭伟
参加班主任姓名:宋秋芹,夏春山,刘艳霞,李良,高伟,王海莉,金波,张晶,苗淑霞,刘金涛,郭振新,张喜慧,主持人: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准备建设的若干意见》及市、区教育局文件精神,按照富区教育局xx年全区开展班主任论坛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校
工作实际组织开始“班主任论坛活动,找出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沟通交流,达成共识。今天,按照区“班主任论坛”规定的时间,大家在百忙中坐到一起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将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所积累的经验和碰到的问题及处理、化解问题矛盾的方法及感受谈出来,大家议一议,以些来提升我们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水平、素质和管理班级的能力,使我们班主任工作更加专业化。
宋秋芹:关注中等生 慷慨送赞美
在一个班集体中,我们往往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等,并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模式,但在工作之时,我们却往往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优等生和后进生身上,而忽略了“中间”,“遗忘”了中间,致使这大多数的“中间分子”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殊不知这些中等生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并且极易向两极转化。如果处理不好中等生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我们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清楚地了解中等生,关注他们的发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从理论上讲,“中等生”是校园中身心发育最充分的一群。他们既不会因为成绩拔尖而遭人嫉妒,也不会因为学习落后而焦灼不安。他们跻身于这个“大多数”的群体而享受着较为纯净的友情;他们因为“普通”而少受干扰与压力,享有较为宽松的人际环境。因此他们也最能轻松顺利地度过动荡不安的青春期。而我们班主任所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去挖掘这些孩子身上的潜力。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说一个人走夜路,路过坟地,却掉入了一个新挖的坟坑里,无论如何也爬不上去,只好坐等天亮。恰巧又一人路过也掉了进去。也是想方设法,却无能为力。先掉入的人说:“没用的,你上不去的。”此言使后来者毛骨悚然,以为遇到了鬼,三下两下,居然爬出了坑。这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给他一种动力,便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我曾
这样对学生说,“后面跟个大猛虎,是人都能登上珠穆朗玛峰。”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潜力的巨大,我也常以《中庸》中的话语这样鼓励中等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尽管人的资质,是不一样的,但如果你有了这种别人做一遍就会,你却做几百遍几千遍的精神,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最后,我要说,中等生也是我们班集体中的一部分,万不可因为他们不让您操心,便忽略他们,遗忘他们。他们更需要您的一个笑脸、一句赞语、一声问侯,他们更期待您的关注。希望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能把自己的情和爱同样慷慨地献给每一位中等生,让每一位中等生在老师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转载自工作总结
第四篇: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总结
针对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改革深化、社会转型、思想开放、道德多样、价值多元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为强化学生的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及教育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系列要求,根据我校的德育工作基本思路,坚持方向性,增强时代性,注重基础性,突出实践性,强化针对性,发挥主动性,提高实效性。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初中德育的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认真实施落实构建学校新型德育体系。确立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通过调动校内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良好的德育工作体系,正确地处理好学校的德育教学与其它文化课教学的辩证关系,抓住德育的契机,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校德育的良性循环。
一、坚持德育创新,构建新型德育体系。
在近几年构建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中,学校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初步构建起具有时代风格的、符合中学生特点的、彰显学校特色的新型德育工作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特征是:德育目标层次化、德育内容序列化、德育途径多样化、德育方法科学化、德育评估规范化、德育管理制度化,德育成果实效化。
(一)确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既有层次性又有衔接性的德育目标体系。
例如我们校确立的德育目标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注重理解、竞争与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团队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求知精神与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自觉成为四有新人。
在德育目标的定位上,实现了理想的目标与现实的目标的机有结合,体现了德育超越性和现实性的统一,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能面对现实又能适应未来。
(二)创建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既有传统性又具现代特色的德育内容体系。
根据德育目标确定德育内容。我们在构建德育内容体系时,既秉承传统,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又与时俱进,不断赋予德育内容以新的内涵。坚持遵循德育主体性原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人文精神,创新德育内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
1、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我校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创新,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为两翼,即“一主两翼”的德育工作特色。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具体细化为“爱国、爱校、爱班级、爱亲、爱友、爱自己”。依此确定各年级教育内容。
2、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我校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说脏话、净化校园”的口号,长期开展了“遵规守纪,做文明学生”的教育活动,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学生举止端庄,行为典雅,形成了严谨、勤奋、活泼、上进的优良校风。我们把养成教育看成是对学生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提倡要用21世纪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养成教育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中,我们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设立了心理辅导员,定期请心理专家作心理辅导报告,开辟了专门的心理辅导时间,不定期出版心理健康小报等。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八大系列,即课程系列、咨询系列、活动系列、渗透系列、家庭系列、社会系列、教师系列,心理环境系列。这些系列的有效进行,彰显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
(三)开辟由课上到课下、由校内到校外,既有主渠道又有多载体的德育途径体系。
1、狠抓主渠道,实现教学的育人功能
学校教育的性质和教学活动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不仅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而且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阵地。由此,要实现德育的基本目标,抢占德育工作的制高点,就必须熟练地把握课堂教学,以实现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对象三要素的顺畅传导,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如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思想教育。语文课主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炼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教师们都能深度挖掘、准确捕捉教育点。
2、精心设计载体,创造活动德育。
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
——设立专题活动月。确定每年每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如三月份学雷锋活动,四月份学生养成教育,五月份诚信系列活动,六月份社会实践,九月份学尊师爱校活动,十月份“祖国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十一月份感恩系列活动,十二月份文化艺术节活动。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和谐优美环境。如艺术节、读书月、体育周、书画展等。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风雨无阻,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班、团会活动,此活动的有效开展建立在班集体建设上,我们首先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选用有正确教学思想、师德高尚、热爱学生、善于科学管理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其每双周集中培训一次,每学期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其次抓实班团干部队伍建设,对班团干部民主选举,每学期提前上学2天集中培训,总结班级工作、述职等。以班团会各种活动为载体,尤以班会突出,每次班会主题鲜明,如以身边出国学生来信为主题设计的“游子思归”的爱国主义教育班会,“超越挫折”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会等成效显著,各班均有反映班级特色的班风。
3、指导家庭教育,主动争取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
首先提高家长的素质,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校长公开电话等形式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普及家庭教育知识,运用典型案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人才观、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其次,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教育民主的具体体现。
(四)选择适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既有针对性又有科学性的德育方法体系。
落实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德育观,面向每个学生,尊重、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个学生,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开展教育,我们采用了正面教育法(学雷锋报告会、参观访问、传统报告会等)、评价激励法、榜样引导法、自我启迪法、实践锻炼法、学科渗透法、环境熏陶法、个别谈话法、艺术陶冶法、行为训练法、亲身体验法等。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实现了德育内化,如春风雨露,育人无声。
第五篇:德育工作材料
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概况
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201人,教学班54个,在校学生3368人。其中城镇学生1083人,农村学生2285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而有偏重农村的初级中学。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甘肃省标准化无烟学校”、“甘肃省全民健身先进集体”、“市级文明单位”、“庆阳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镇原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镇原县示范性初中”等荣誉称号。2006、2007、2008、2009年毕业会考名列庆阳市前一,二名,连续四年夺得 “镇原县初中毕业会考一等奖”,多次被评为 “镇原县教育工作管理综合考核先进集体”。得到社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
学校取得瞩目的教学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学校有一支业务精良,善于教学的教师队伍,和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教学传统,更得益于学校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一支敢于管理长于管理的管理队伍,才使得学校巩固率连年提高,流失率逐年降低,已连续四年控制在1.8%以下,使98.2%的在校学生享受九年义务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
一、完善德育教育管理机制,打造一流德育教师队伍。
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近年,学校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德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分管,政教处牵头,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组成的立体化管理模式。校内建立“学校-年级组-班级”的三级管理机制。确立了“严管理、重考核、创特色”的总体思路和“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方配合”的指导原则,制定了德育教育工作整体规划,强化了学校德育教育常规管理,健全完善了岗位责任制、班主任管理制度、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表彰制度、例会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等,使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走上了制度
1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全员动员,多措并举,齐心协力,提升学校巩固率。每学期开学之初,学校组织人员清查各班人数,重点查清各班未报到学生的去向,并分类登记,要求各责任人或电话调查或亲自家访,千方百计动员其返校。
三、丰富德育教育内涵,注重德育教育序列化。
我校把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确定了以“讲究文明礼仪、发奋努力学习、积极健康生活”为内容的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和以“感恩、爱国、安全、心理”为核心的思想道德教育。
(一)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大力推进“四个好习惯”教育,即: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究文明,懂得礼貌;良好的学习习惯——渴望求知,努力学习;良好的生活习惯——情趣向上,生活有序;良好的健身习惯——锻炼有恒,体魄健康。
1、完善制度保证。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诸如《城关中学学生一日常规要求》、《城关中学学生礼貌用语和文明行为要求》、《城关中学学生一日文明生活化细则》等多项具体的规范要求和制度,利用每周班会课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丰富多彩的学习和贯彻,保证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2、细化常规管理。学校每学年都要组织七年级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让学生明确养成教育的内容,在学生中大力宣传“五提倡、五禁止”(即提倡文明礼貌、提倡遵章守纪、提倡助人为乐、提倡勤奋学习、提倡艰苦朴素;禁止吵嘴斗殴、禁止乱涂乱抛、禁止偷窃赌博、禁止看黄打牌、禁止抽烟喝酒),明确文明学生标准(即衣着整洁、举止文明、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生活俭朴、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热爱劳动)。
3、狠抓一日常规,加强习惯养成。政教处制定并向全体老师下发《学生养成教育、习惯教育提纲》,要求每位老师利用课前五分钟对学生进行养成习惯教育,在抓好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目前,学生到校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学生尊敬父母,教师爱护学生已蔚然成风。
4、围绕“敬”、“静”、“净”三点要求对学生进行品德养成教育。政教
处、团委、年级组、学生会形成自主、交叉、立体、互动管理机制和齐抓共管的主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全员、多层次、全过程的强化教育。政教处检查各楼层、各班课间秩序、自习秩序、卫生情况,对在楼道、教室、楼梯上追逐打闹、乱喊乱叫、打口哨、乱扔废弃物的学生及时进行制止、记载并进行批评教育,限时纠正。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抓,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加强检查评价,实行“文明中学生”、“文明班集体”的评比和“流动红旗”发放并挂牌活动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文明中学生”、“文明班集体”的评比并挂牌活动,并在班级间展开竞争。教导处、政教处对各班学风、纪律、卫生等情况,坚持每周检查评比,及时公布,利用公告栏表扬先进,鞭策落后。并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为先进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有效促进了各班的自律。
(二)针对学生青春期成长的特点,进行感恩教育,爱国教育,安全教育,青春心理健康教育。
1、深化感恩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1)学校通过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述感恩孝敬故事。在学生中开展“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和“文明标兵”评选活动。积极开展《二十四孝》、《弟子规》、《孝经》等内容的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开展唱感恩歌曲、讲感恩故事、颂感恩诗句、讲感恩格言、写感恩文章、开展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使感恩教育形成氛围、深入人心。
(2)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突出育人特色。
自2002年初开始,我校以“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的感恩活动。在假期里给每个学生发放《假期活动评价表》,将假期“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活动”的各项要求进行细化,要求每个学生在假期里做到“五个一”:每天做一次家务、给父母捶一次背、说一句问候语,为父母制作一张贺卡、洗一次脚。并明确家长配的责任,确保每一项感恩作业的完成。开展“亲子读书”活动,学校向每个家庭推荐亲子共读书目,提
供家长和孩子相互交流的空间和机会。积极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在充分利用好劳动课、积极开展相关竞赛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校外劳动作业,要求孩子周末回家后要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完成劳动作业,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劳动技能。“三八”节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送妈妈一个微笑”、“和妈妈一起成长”等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感恩教育成效。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民族精神。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组织开展“不忘国耻,爱我中华”主题演讲赛。清明节在全校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前往烈士陵园扫墓,新团员在烈士纪念碑前举行了入团宣誓、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依托班、团活动,广泛开展“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不忘国耻,爱我中华”、“寻访先烈足迹,继承先烈遗志”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和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共捐四万多元。组织学生参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图片展”。同时充分利用板报、纪念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安全教育凸现成效。
学校与班主任、各科任老师及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安全责任。学校综合办、政教处、总务处经常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同时,加强对通宿学生的管理,严禁学生在校外购买、食用膨化食品及无安全保障的小食品,彻底取缔了校门口的小摊点。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实行班主任住校值班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天对学生就寝情况进行检查,落实了安全责任,保障了学生安全。开展消防、交通、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和“青春自护行动”,教育未成年人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侵害。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保障。
学校通过心理健康专题辅导、“校园之声”广播、宣传栏、黑板报等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和政教主任个别谈话等方式,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和成长环境。
四、构建德育教育立体式育人网络,拓展养成教育育人渠道,注重活
动育人成效。
1、为强化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真正做好做实养成教育工作,我校制定了相应制度,强化基础管理,构建了“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形成“教育—管理—反馈—再教育—再管理”的工作模式,由政教处、团委、年级组、值周组、班主任、学生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工检查,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风、纪律状况,指出问题,限时纠正。使学生的行为规范最终能达到要求。
学校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并通过家访、家校联系卡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同时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2、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特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构建了“分层施教-因材施教”的德育课程体系。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思品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做到教材、教师、课时三落实,并依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举行专题讲座。通过“感恩的心”、“纪律是班风建设的保证”、“寻找身边的雷锋”、“校园是我家,保护靠大家”、“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共铸诚信,从我做起”、“培养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等专题教育,使学校德育课程不断完善。
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日常卫生劳动、勤工俭学、消防志愿者,青年先锋号等活动,并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明确目的,注重实效,每个假期要求学生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篇,将自身实践与个人体会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4、重视后进生、留守儿童、孤儿及单亲子女的教育。各班建立“后进生”转化档案并建立了帮扶机制,有效地加强了“后进生”的管理和转化。制定《“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孤儿及特困学生救助制度》,建立了留守学生、孤儿及单亲家庭子女档案,做好助学帮困工作,对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给予救助,使贫困生能正常上学,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应当看到,德育工作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现象。今后,我们将齐心协力,团结奋进,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队伍建设,搭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平台。开创一个全员养成教育、全程养成教育、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崭新局面,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创新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为把我校办成陇上名校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