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卓越绩效企业的制胜秘籍
卓越绩效企业的制胜秘籍(安新强)
安新强老师介绍
安新强老师,著名绩效管理专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团队执行力和领导力专家,团队职业化训练师,国际职业培训师协会高级培训师,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曾任世界500强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积累了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安老师在实践中独创的“6S绩效管理理论和方法”是让绩效管理落地的有效工具,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载体,在业界拥有较高的声望。安老师在国内专业刊物上发表了上百篇专业研究文章和案例。其中部分文章还荣获相关领域金奖、银奖,并被编辑录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的MBA教材中,影响广泛。
当需要拓展新的业务时,许多企业从内部着手,进行集中规划、增强核心能力。但卓越绩效企业却向外发展,聚焦边缘市场,深入观察企业周边,以期洞悉认知和机遇。
品牌经理在考虑什么问题?
他远在总部千里之外,苦思冥想得出了一个新产品的创意,然而将这个创意付诸生产可能需要不菲的投入,并且企业还需为此开发新的生产能力。这一创意极有可能遭到总部的否决,对吧?
错。虽然该品牌经理的想法会遭到多数人的反对,但全球家居、保健与个人护理产品生产商利洁时集团的CEO却在两位主将的坚持下接受了这一创意。回报颇丰:利洁时推出了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新产品。
卓越绩效企业明白:他们很多时候必须生活在风口浪尖。换句话说,制定企业战略时,企业必须以边缘为中心,重视少数派的意见。
因此,卓越绩效企业在许多方面颠覆了传统的战略规划方式。首先,他们改变了顾客服务方式。卓越绩效企业不再局限于仅仅满足顾客的微小需求,而是突破对消费者需求的既有认识,他们关注边缘需求,以获得更深刻的市场认识,来促进重要新业务的发展。
其次,在获取这类市场认知的过程中,他们从注重总部的内部规划转移到企业外围,倾听来自总部及核心业务部门以外的群体和个人全然不同的想法。他们不会过分正规、机械死板地制定战略,并且反对集中的规划与管理流程,提倡更灵活的运作模式。
他们经常同时采用多种战略制定方法,不拘泥于某个具体项目或计划。因此,相比那些坚持系统规划、满足企业内部策略或现状的企业而言,卓越绩效企业显然略胜一筹。
以边缘为中心并不会取代传统的战略规划方式,它是对传统模式的一种有效补充。为使两者相辅相成,企业必须在有效进行传统规划的同时,保持其边缘性——即支持创业型领导者,扶持新业务,并为重要的新创意提供种子资金。
一、市场边缘战略
企业经常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沟通,了解消费者需求。但其中隐藏着风险:目前针对大量消费者进行的调查研究可能无法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很显然,普通消费者对产品基本满意,这无法推动产品或服务的进一步开发。
通过了解“领先用户”——即那些对产品使用具有极高要求的用户,3M等公司发现了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例如,3M公司在研究如何降低手术患者的感染率时,并未针对传统医院,而是对流动军队外科医院进行调查。虽然这种方法已使用近十年,企业仍能从服务范围外的某些特定消费群了解有效信息。
再举个例子。最近开始出现了解消费者边缘需求的一种新方法,即所谓的知识创新区。创新区仿效自由贸易区模式,鼓励消费者、学术研究部门及政府部门等联系相对较少的单位进行合作和知识转移。制药企业诺和诺德公司于2001年推出名为DAWN(糖尿病患者、态度、期望及需求的首字母缩写)全球计划,以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该研究计划的几千名
参与者来自30多个国家,除了糖尿病患者外,参与人员还包括基础护理医生、护士、专家、决策者,以及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等代表。
该研究项目使诺和诺德获得了重要的市场认知。例如,公司了解到:超过四成的糖尿病人有心理问题,约15%的病人患抑郁症。根据这些研究结果,除了药品的开发和生产外,诺和诺德越来越重视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诺和诺德的基本业务会如何变化,目前仍尚不得知。但是,诺和诺德在其S型曲线发展到巅峰前就已经明确了制药企业未来可能展开竞争的新方向(见36页补充报道)。虽然医疗行业非常复杂,涉及无数的公众利益因素以及利害相关群体,其它市场中的企业也能从类似的方法中受益。
例如,某玩具生产商可建立由孩子、家长、老师、教育人士及幼儿开发专家等组成的知识创新区。重要的是,该创新区不仅需要涵盖产品的终端用户,还需考虑其他相关人士,因为他们同样能提出有价值的见解。
欢迎外部人士参与
诺和诺德公司的DAWN计划及其它类似方法的基本前提在于,企业已无法单枪匹马取得成功。完全依靠企业力量完成研发活动、推动新产品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虽然如今多数企业认识到开放创新的重要意义,他们或许仍苦于无法让外部人士参与到产品创新过程中来。进行公开竞争是一项有效机制。
以思科公司为例。该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内部举办创新竞赛,鼓励创新。2007年,公司管理层决定邀请外部人士参与I-Prize竞赛。思科公司明确表示该竞赛旨在创新,而不只是改进原有技术。公司以重金25万美元来悬赏金点子。思科新兴技术部门首席技术官吉多〃乔雷特在《哈佛商业评论》中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发掘可以创造多达十亿美元业务的新点子。”
最后,思科收到来自104个国家的1200多项创意。最终获胜的创意是基于感应器技术的智能电网。该创意是否能带来新业务的发展,尚需时日证明,但I-Prize竞赛为思科公司创造了诸多辅助效益。吉多表示:“I-Prize竞赛让我们用全球的视野,来挖掘潜在的新机遇。通过把参赛创意与104个国家对应起来,我们了解到哪些解决方案更适用于中国或印度,哪些更适合西班牙或英国。” 2010年,思科举办了第二届I-Prize竞赛,一项旨在帮助个人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活动联系起来的创意最终折桂。
当然,让外部人士参与企业创新,有可能导致保密信息的泄露。出于这个原因,一些企业只允许他们信赖的相关人士、供应商或商业伙伴参与创新活动。还有一些企业严格控制合作环境,让外部人士有限参与。例如,3M公司与汽车供应商伟世通等主要客户合作,在其研究室附近建立了客户创新中心。3M与伟世通在创新中心合作,利用3M在3D导航系统等方面的最新应用方案,开发一款概念车。
客户实验室
除了通过合作学习,企业还通过实验逐渐了解客户的边缘需求。这在信息与数据超载时代,显得尤其重要,是有效区分真实信息和干扰信息的方法。事实上,许多成功业务的运作方式前后大相径庭。例如,在推出在线支付服务前,贝宝公司一度被认为将开发手持设备安全软件。
在CEO加利〃洛夫曼的领导下,凯撒娱乐公司成为有效研究客户心理的实验室。例如,该博彩公司一般都通过实验的方式,确定哪种打折或优惠的方式能够吸引酒店客人,延长住宿时间,或是服务人员应该如何改进客户体验等等。
惠而浦公司训练员工进行实验,这些实验预算低,可在100天内完成。例如,某团队拥有很好的创意,可能开发出成功的商业案例,它可以申请2.5万美元资金进行实证研究。这种重视实验、培育小机会的方式,相比惠而浦过去强调百万美元级的大型项目而言,是一个重大变化。
二、企业边缘战略
在低绩效与一般绩效企业,企业战略一般由领导层集中制定。企业高层定期会面,确定进入或退出哪些市场,并预测如何发展企业的基础竞争力。
卓越绩效企业的战略制定则更系统,往往从企业周边发起。例如,一线员工可能掌握重要的客户信息;某区域办事处或许注意到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些信息或将为新业务的开发提供参考。因此,卓越绩效企业有相应的处理流程,确保企业在制定或改进发展战略时充分考虑这些外围信息。
为鼓励边缘创意,企业必须避免共识决策,否则就可能无法了解重要的非主流意见。这是利洁时家化公司的经营决策之道。正如公司CEO巴特〃贝克特去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中表示:“如果10人中有8个人意见一致,而另两个人持不同见解,我们不会以皆大欢喜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利洁时会让这两名员工进行小规模的实验,来验证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贝克特认为,“利洁时最重要的创意有时正是源于这一做法。”
自动空气清新喷雾产品Air Wick Freshmatic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该产品的创意源于7年前韩国的某品牌经理,但这项提议起初却遭到公司许多人的怀疑,原因之一在于利洁时缺乏相应技术。贝克特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尝试电子技术,涉及电线、电池和间隔开关等问题。”
但是贝克特最终被说服,“如果有人能顶住压力,坚信自己,力排众议,我认为不妨一试。”
现在,Air Wick Freshmatic在85个国家出售,创造了超过2.5亿美元的年收益,成为利洁时史上最成功的产品。鉴于当时高层完全可以支持风险较小的提议,而否决这项创意,这一成功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但是,这是利洁时能够迅速开发新产品的一个原因:通常情况下,公司每年大约35到40%的净收入来自近三年内推出的新产品。
地方授权
要利用来自边缘业务的各种机会,许多卓越绩效企业给予区域经理较大的灵活度,使他们能够迅速把握市场机遇。
当百思买纽约某店面经理发现附近有一个很大的巴西人社区时,他开始设法去满足这个市场的需要。他首先雇用了能说葡萄牙语的员工。得知巴西人的大型旅游船经常在纽约停靠后,他联系了旅游公司。不久之后,巴西人经常乘坐旅游大巴光顾这家店,进行大采购。
2007年,百思买前CEO布拉特〃安德森在接受《财富》杂志访问时表示,“如果我们等着明尼苏达的某个人提出那个想法(公司中西部地区总部),我们现在还在等着呢。”他还说:“我认为一些最好的创意来自远离CEO办公室的人—那些每天与客户打交道的一线员工。”
伊利诺斯工具公司也坚持类似的理念。事实上,分散决策已成为该公司的一大文化,该公司其实是一家拥有数百家独立业务部门的控股企业。
在吉姆〃法雷尔任职CEO期间,他不要求独立的业务部门每月向他报告。公司总部运作精简,只提供会计和其它财务功能、投资者关系、最小的人力资源支持、以及为各部门开发应用方案的研发队伍。此外,只要某业务部门规模过大时(收入超过5000万美元),伊利诺斯公司就将其拆分,以保持扁平、分散的企业组织结构。这一做法确保了进行重要决策的管理人员不会偏离他们服务的市场。2005年就任CEO的大卫〃斯皮尔沿用了这一方法。
三、控制边缘战略
对于如何制定新市场的开发战略(如Air Wick Freshmatic等产品的案例),埃森哲的研究发现这些战略过程乍看比较随意,甚至混乱、无法控制。但经过仔细研究(的案例)我们
发现,这些流程其实清楚明确、十分合理。首先,战略过程虽然松散,但具备连续性。其次,这需要长久的坚持,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以三星为例。20世纪90年代,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十年间就发展成全球著名企业,不仅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其创新设计也是深入人心。
但是2010年初,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建熙向员工表示,公司正面临危机:“10年内我们多数的龙头业务和产品将过时。我们必须重新开始,我们必须向前看。”
李建熙提出这一警告之时,三星应该还是业内老大。从收入来看,三星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公司,生产创新平板电视、手机及存储芯片产品。但卓越绩效企业往往不会在销售停滞或利润下滑时才采取新的战略或调整竞争基础。
企业利用各种办法带来持续创新。例如,一些企业建立了战略管理部门,负责不同业务部门和市场周期的战略制定。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设臵了首席战略官一职。还有一些企业成立了创新委员会、临时工作组及业务孵化器等部门。
但是,令我们吃惊的是,卓越绩效企业总能在某个时刻采取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所有这些事情。
企业必须采取各种策略,应对业务部门的不同情况、地理位臵等因素,这也意味着相应的战略制定方法也必须多种多样。正是这种多样性使得战略的制定过程无法预测,因此企业员工以及中高层管理者更难选择有利于自己的系统。
打个比方,如果由CEO设计发展战略,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献计献策。如果企业通过一年两次的高层会议决定其发展战略,下属将在制定议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为了防止出现战略思考的这类局限,卓越绩效企业积极改变战略制定方法,并利用各种渠道避免决策的可预测性。他们也会采取专门的应对措施。例如,他们可能临时设立模拟CSO一职,通过复制一项战略计划,检查原计划的信息来源、假设和逻辑性。
虽然卓越绩效企业的战略制定流程不会一成不变,但他们却一直坚持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即便对最领先的创新企业而言,要做到这份坚持也是出奇困难。
一度让3 M 公司引以为豪的是,公司至少1/3的销售额来自新产品—即在过去5年内推出的产品。但是,自2001年新管理层引进通用电气的六西格玛项目,并加紧财政控制以来,这一比例减少到1/4。3M对效率的强调超过了长久以来对创新的关注。
2007年就任CEO两年后,乔治〃巴克利向《商业周刊》表示,“发明本质上是个无序的过程。因此你不能将六西格玛理论运用到发明过程中,进而根据该理论说我在发明上已经落后了,从而计划在周三推出3项、周五推出2项创意。这不是创造力。”
如3M所见,即使是像六西格玛这样具备最好初衷的计划和项目,也可能损害企业的战略目标。我们研究发现,许多企业将战略制定与远景规划相提并论,这种错误也同样有弊无利。
当然,企业需要进行远景规划。但这无法让企业明确并创造新的S型竞争曲线。它可以说是以盈利为导向,而不是全面发掘潜在机遇的平台。换句话说,远景规划很少(几乎不能)能带来创造性思维。
这正是我们提倡利用以边缘为中心的方法制定战略的原因。战略本身与更新相关,而更新关乎创新—不仅是技术或产品创新,更是管理、组织和流程创新。
以边缘为中心战略使企业进行各种重大变革,使卓越绩效企业保持领先地位。
再创S型发展曲线
真正优秀的企业,会向世人表明其一举成为业界龙头老大绝非偶然。他们需要完成一项艰难的业绩:再创企业绩效的S型发展曲线。我们所指的S型曲线,即为收入增长模式,成功企业从最初拥有少数热心客户,迅速发展壮大,最后达到业务顶峰,并随着市场成熟后逐渐平稳。企业收入的发展一般遵循相同模式,亦即我们所称的财政S型曲线。
卓越绩效企业不仅成功实现S型曲线发展,当业务绩效曲线趋平时,他们能走出S型曲线的低谷,再创新的发展曲线。能否连续成功创建多个S型曲线,正是卓越绩效企业和昙花一现之辈的分水岭。
第二篇:卓越绩效
关于学习贯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努力追求卓越绩效的通知
为提高企业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有效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正确进行组织绩效的自我评价,特将国标《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及指导性技术文件《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下发,并要求如下。
一、组织绩效评价的七个方面
组织绩效的评价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进行,其中,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构成领导作用三角,是驱动性的;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构成资源、过程和结果三角,是从动性的。而测量、分析与改进则是组织运作的基础,是两个三角的纽带,并遵循着PDCA循环,不断改进提高。
二、要求
1、要求各部门对照《实施指南》,认真组织学习《评价准则》,不断改进管理,建立卓越绩效的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管理,追求卓越的绩效。
2、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评价准则的要求,从各方面努力创新管理,并对照准则进行自我评价,找差距,查不足,努力改进,不断提高,实现卓越绩效。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对于争创省、国家级质量管理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对我公司客观正确地进行卓越绩效自我评价,对于企业不断改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高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求各公司、各部门积极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
企业文化管理中心
2006年5月28日
第三篇:卓越绩效
1.简述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与 GB/T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主要区别:要求比较评价的准则
满足要求——符合性评价 比较的结果(打分)
质量管理经营管理
产品质量经营质量
提供产品的能力追求卓越绩效的能力
有效性——与自己比 结果——与标杆、对手比较
顾客满意顾客忠诚
经验供组织内学习经验供相关方共享
组织相关方利益平衡
2.卓越绩效模式十一项核心价值观:
1)远见卓识的领导;2)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3)培育学习型组织和个人;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5)快速反应和灵活性;6)关注未来;7)创新的管理;8)基于事实的管理;9)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观点
3.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
1.卓越的领导团队;2.独特的营销创新;3.人本的企业文化;4.敬业的员工团队;5.先进的管理体系;6.多元的激励机制;7.持续的学习能力;8.共赢的经商之道
4.简述组织应从哪些方面评审其绩效:
a)高层领导如何评审组织的绩效和能力,如何通过评审来评价组织的成就、竞争绩效及长、短期目标的进展;如何通过评审来评价组织的应变能力。
b)说明组织领导定期评审的关键绩效指标及近期绩效评审结果。
c)高层领导如何根据绩效评审结果确定并落实改进关键业务的优先次序,并识别创新的机会;是当时,如何将这些优先次序和创新机会在供方和合作伙伴中实施,以确保与组织协调一致。
d)组织如何评价高层领导的绩效;如何运作组织绩效评审的结果改进高层领导及领导体系的有效性。
5.简述高层领导的作用:
a)高层领导如何确定和展开组织的价值观、长短期发展方向及绩效目标;如何在绩效目标中均衡的考虑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利益;如何向全体员工、主要供方和合作伙伴沟通组织的价值观、发展方向和目标;如何确保双向沟通
b)高层领导如何创造有利于授权、主动参与、创新和快速反应环境,促进组织学习和员工学习的环境,遵守法律法规的环境;如何恪守诚信经营等道德规范,并影响组织的相关方。
6.简述公司的使命、远景、核心价值观:
使命: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为员工创造幸福,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远景:中国造,长城车,享誉全世界
核心价值观:“诚信、责任、发展、分享”作为长成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定不移、全员奉行的信条,是长成人奋勇前进的动力。
7.绩效考核关注过程还是关注结果:
关注过程的绩效考核:关注员工工作过程中的行为,努力程度、工作态度。它营造的是一种比较感性、和谐的文化氛围。在完善的考评体系下,员工依照公司的期望和要求付出努力,就应该出现与公司期望相近的结果。否则,管理者就要重新审视考核标准,以及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关注过程的绩效考核多为考评工具较科学、企业文化更倾向于“以人为本”的公司所采用,它较多用于新员工的短期绩效考核。
关注结果的绩效考核注重工作的最终业绩,以工作结果为导向,评估内容主要集中在工
作的实际产出。它营造的是一种比较理性、任务导向的文化氛围。这种情况下由于过于看重最终的结果,可能忽略了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许多组织在采取关注结果的绩效考核时,往往辅以针对工作态度的人事考核。当公司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是,会倾向于采取这种考核方式。
8.战略决策过程包括的8个步骤:
1.评估当前业绩 2.评价组织的治理
3.分析外部环境 4.分析内部环境
5.综合分析战略因素 6.总结、评估并选择最佳方案
7.执行所选择的战略 8.评估所执行的战略
9.什么是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组织中的人所拥有的能够被组织所用,且对价值创造有所贡献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和体力的总和。
10.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依据组织和个人的发展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和方法的总和。
11.财务管理的主要职能有:
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
12.组织应从哪些方面说明建立与顾客的关系:
1.如何建立顾客关系以赢得顾客,满足并超越其期望,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
2.如何明确顾客查询信息、交易和投诉的主要接触方式,确定关键顾客对接触方式的要求,并将这些要求传达到组织内有关的每一位员工和过程;
3.明确组织的投诉管理过程,如何确保投诉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如何收集、整合和分析投诉信息,将其用于组织的改进,必要时,用于组织合作伙伴的改进;
4.如何使测量顾客满意的方法适合于战略规划及发展方向。
13.五大利益相关方:
股东,员工,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社会
14.世界三大质量奖及产生时间、设立奖项
日本戴明奖:1951年设立,大奖、实施奖,事业所奖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1987年设立,奖项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小企业、教育业、医疗卫生业、非营利机构
欧洲质量奖:1991年设立,奖项包括大企业、公司运营部门、公共事业、中小企业
15.GB/T19580 包括哪些类目?其相互关系如何?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和测量分析与改进”七大类。他们的关系是:领导决定和掌控组织的前进方向。领导、战略和顾客与市场构成了领导作用三角,是驱动性的;资源、过程管理和经营结果构成结果三角,是从动性的;而测量分析和改进犹如连接两个三角的链条,转动着改进与创新的PDCA之轮,不断提升组织的整体经营绩效和竞争能力,其中的数据、信息和知识对于基于事实的管理和竞争性改进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构成里组织运作和绩效管理系统之基础。
16.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分类及性质:
信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可以通讯;信息形成知识
信息的分类:管理层次,应用领域,加工顺序,反映形式。
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交换性,价值性。
17.什么是价值创造过程:
价值创造过程是指为组织的顾客和组织的经营创造收益的过程,这些过程是组织运营最
重要的过程,多数员工介入这些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产生组织的产品、服务、并轨组织的股东和其他主要相关方带来实际的经营结果。
18.简述组成市场的三项基本要素:
组成市场的三项基本要素:顾客、顾客的购买力和购买欲
顾客是构成市场的重要因素。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顾客的过少决定了组织市场的大小,顾客的多少决定了组织的市场占有率的高低
购买力是指顾客支付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购买力的高低由购买者的收入多少决定,一般地说,顾客的收入越多,购买力越高,市场就越大
购买欲望是顾客购买商品的动机、愿望和要求。消费和购买欲望是形成市场的重要前提条件。组织的市场营销共组重点之一,就是把顾客潜在的购买愿望变成现实的购买行为
19.组织的社会责任包括哪些方面?
社会责任包括公共责任、道德行为和公益支持三方面
20.组织应从哪几方面描述市场结果:
1.市场绩效的主要测量指标以及当前水平和发展趋势,包括市场占有率、市场地位、业务增长和新增市场等;
2.市场绩效和竞争对手和本行业标杆的绩效的对比结果,在国内外同行业中的水平。
21.为什么要细分顾客和市场?
细分顾客与市场的目的是要分出目前顾客和潜在顾客群,找准组织的最佳顾客,以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产品,市场细分的有效特征是具有可测量性,可进入性,可盈利性和适度性。
第四篇:何为卓越绩效
何为卓越绩效
字号:小中大| 打印 发布: 2009-3-16 09:50作者: 龙国平来源: 中国人力资源网
专栏查看: 152次
创造出卓越绩效,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向往的。并且我们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还于 2004 年 8 月 30 日正式发布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从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企业提高整体业绩的标准要求。
卓越绩效标准,源自于美国波多里奇奖评审标准,其核心是强化企业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活动创新意识。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标准联系极为紧密,都是围绕着质量管理展开的,并且都想从质量管理的框架展开,把企业组织运行的所有活动都纳入进来。可无论它展开到什么程度,也都无法有效地作到这一点。因为它没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分析解剖,从一支胳膊是无法了解整个活人的,更无法通过对这支胳膊的改良,达到改良整个活人的健康水平、素质修养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并且卓越绩效标准也没有给出具体贯彻落实的有效思路和方法。所以,现在贯彻卓越绩效标准的企业也开始重蹈ISO9000标准的悲剧:更多的企业仅仅是为了满足别人带有强制和半强制的要求而“贯标”,拿到证书成了目的本身。因而,往往有达标认证的证书,却没有明显的管理水平提升。一个企业如果真正想创造出卓越绩效,仅仅依这个标准行事是不够的。相反,有了运行流程管理的规范化,没有卓越绩效标准的贯彻,也可以保证企业创造出卓越绩效来。
何为卓越绩效?这里的绩效就是企业组织运行的成果。其内涵也就是企业所寻求的四大价值目标的实现——销售收入的提升、经营风险的降低、投资回报的提高和社会美誉的积累。所谓卓越绩效,也就是这四大价值增值速度快而且稳定、持久。以此为内涵来定义卓越绩效,更要超越卓越绩效标准来探索达成卓越绩效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企业的卓越绩效从哪里来?它是在保证企业经营决策所确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方向得当无误的前提下,保证企业的每一个岗位、每一个活动、每一份资产、每一个时刻(4E)都处于服务于企业价值目标实现的要求控制之中。而要有效地达成“4E”
控制目标,这既不能靠铁腕手段,也不能靠强权命令,必须通过运行流程管理规范化的实施来实现。GE飞机发动机制造公司能实现零中间管理层,靠的是什么?不是韦尔奇的个人魅力,而是流程管理规范化。济南二机集团能先后接下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上十条生产线订单,靠的是什么?不是营销策划的奇迹,而是通过标准化管理,夯实了企业的基础管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海尔拥有明显超越于同行企业的组织执行力,它是从哪里来的?不是张瑞敏会说,而是它的流程管理规范,员工人人做事到位。
第五篇:卓越绩效4.3
4.3 顾客与市场 4.3.1总则
标准内容:本条款用于评价组织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以及建立顾客关系、确定影响顾客满意程度关键因素的方法。
条文解读:
组织依存于顾客。组织应确定并满足顾客的需求、期望和偏好,加强顾客关系,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从而赢得市场,确保持续成功。
“顾客与市场”是本准则的重要类目,旨在增强组织在顾客与市场方面的持续经营能力,以推动组织追求卓越。它体现了“顾客驱动”和“合作共赢”的基本理念,与“领导”和“战略”类目,共同构成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框架的“领导作用”三角,驱动组织发展。该类目既为组织的战略策划提供了重要输入,也为过程管理明确了关注对象和关键要求。其与“4.7.3顾客与市场结果”条款相对应。4.3.2顾客和市场的了解 4.3.2.1提要
标准内容:组织如何确定顾客和市场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以及如何拓展新的市场。
条文解读:
了解顾客需求,是组织进行产品研发与改进、开展顾客关系管理、制定发展战略的前提。“4.3.2顾客和市场的了解”评分条款为40分,其中“4.3.2.1提要”条款是对该评分条款的总体描述,包括两项要
点:
1)市场营销“始于顾客需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产品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组织应采用全面、动态的方法,确定顾客和市场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期望和偏好,为后续研发、生产并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打好基础。
2)顾客驱动追求卓越。组织应将了解到的顾客市场需求和期望的信息,通过开发新产品、改进老产品、调整营销策略、完善顾客关系、改善内部运营等方法,以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提高顾客满意和忠诚,不断扩展新的市场。正所谓“谁了解顾客,谁就将拥有顾客”。4.3.2.2顾客和市场的细分
4.3.2.2.1如何识别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如何确定当前及未来的产品和服务所针对的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商场。
条文解读:
“4.3.2.2顾客和市场的细分”条款包含“4.3.2.2.1”和“4.3.2.2.2”两条详细要求,其中“4.3.2.2.1”条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识别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即市场细分问题;二是如何确定当前及未来的产品和服务所针对的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商场,即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定位。下面分别介绍:
1)市场细分问题。现在,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组织有限地资源相矛盾,决定了任何规模的任何组织无论能力如何,都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和该类产品的整体市场,组织只能通过市场细分从整体市场中选择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满足这部分顾客的需求。所谓市场细分,就是就是根据顾客的需求、购买习惯等因素,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多个顾客群的市场的分类过程。可见,这是一种“存大异、求小同”的市场分类方法,它是识别具有不同需求和期望的顾客的活动。
顾客购买产品行为受地理环境因素、人口因素、经济因素、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影响产业市场的因素还可包括购买者行业特点、经营规模、地理位置、利益追求等。市场细分的具体方法包括:①单一因素法,指只用一种细分因素进行细分;②综合因素法,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分因素进行细分;③系列因素法,指用多个细分因素,由粗到细逐步进行细分。
1)选择目标市场和定位问题。所谓目标市场,就是指通过有效的市场细分后,被组织所选定的、拟通过去满足现实的或潜在的顾客需求的那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应该说,市场细分是选择目标市场的基础和前提,目标市场选择是市场细分的目的和归宿。
为弄清这些细分市场是否具有值得进入的各种条件极其程度如何,组织应进行目标市场评估。评估准则可从市场增长率、市场容量、收益潜力、技术门栏、与组织资源的一致性等方面来综合考虑。经评估后,决定进军的市场。选择目标市场通常有以下5种策略:
①市场集中化:集中于一个细分市场,集中力量为之提供产品; ②产品专业化:集中资源专门生产某一种产品,并向所有顾客提供这种产品;
③市场专业化:向某一特定顾客群提供性能有所区别的同类产品;
④选择性专业化:选择进入几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为不同的顾客群提供不同性能的同类产品;
⑤完全市场覆盖:进入所有的细分市场,为所有的顾客群提供他们需要的有差异的产品;
选择目标市场后,组织还要对其产品进行市场定位。组织应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的某一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组织的产品塑造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形象,并将这一形象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有适当的定位。4.3.2.2.2在顾客和市场的细分过程中,如何考虑竞争对手的顾客及其他潜在的顾客和市场。
条文解读:
本条款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解读:
1)市场细分时,必须从整体市场考虑,不仅要考虑组织现有顾客,还应考虑竞争对手的顾客,以使组织确立差别优势。
2)市场细分时,更要考虑竞争对手以外的其他潜在顾客和市场,以发现商机。这些潜在的顾客和市场,一方面是指组织目前还没有进入的市场,另一方面未来可能会产生潜在需求的市场。4.3.2.3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了解
4.3.2.3.1 如何了解关键顾客的需求、期望和偏好及其对于顾客的购买或建立长期关系的相对重要性,如何针对不同的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了解方法。
条文解读:
“4.3.2.3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了解”条款包含“4.3.2.3.1”、“4.3.2.3.2”和“4.3.2.3.3”三条详细要求,这里先介绍“4.3.2.3.1”条款,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组织对所选定的目标顾客群,如何了解关键顾客的需求、期望和偏好
①组织应确定关键顾客。不同顾客对组织的利润贡献是不一样的,20%的顾客往往贡献了80%的销售收入或利润,因此,组织要关注目标顾客群众中的这个关键群体的需求和期望。只要组织了解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也就抓住了赢利点。
当然,组织也不能忽视目标顾客群众中的其他顾客,了解并满足他们的关需求和期望,有助于组织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②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一般包含以下4个方面:
·功能/性能需求:对产品的基本需求,包括主导功能、辅助功能、兼容功能等;
·形式需求:实现功能的表现形式,包括色彩、外形、服务等 ·文化需求:往往与顾客偏好有关,包括品牌、对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认同等;
·价格需求:包括感知价值等
③受地区、文化、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顾客对产品有特殊的要求或偏好,若能满足这些顾客的特殊要求或偏好,有助于组织进入到一个新的细分市场。
④组织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主要通过市场调查、整理和分析
而得到。市场调查的基本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向顾客直接了解。如问卷调查、产品试用等;另一类是利用组织现有的信息。如产品绩效、顾客投诉、行业信息等。
2)组织如何确定这些需求、期望和偏好对顾客购买和建立长期关系的相对重要性
每个顾客群中所识别出来的需求和期望,它们对顾客购买和建立长期关系的作用是不同的。因此,组织还应用过适宜的方法,将所了解的这些需求和期望进行调查分析,以确定相对重要性或优先次序。这可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式进行。
3)组织如何针对不同的顾客、顾客群和细分市场采取不同的了解方法。
不同的顾客群和细分市场间的实际状况有明显差异。因此,在了解各个顾客群的需求和期望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否则难以了解到真实准确的信息。
4.3.2.3.2 如何将当前和以往顾客的相关信息用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改进、创新以及市场开发和营销过程。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来强化顾客导向、满足顾客需要以及识别创新的机会。
条文解读:
该条款包括两个方面:
1)组织如何将当前和以往顾客的相关信息用于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改进、创新以及市场开发和营销过程。
这些当前和以往顾客的相关信息,包含了市场推广和销售信息、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数据、顾客赢得和流失的分析以及顾客投诉等,既包括组织主动收集的,也包括顾客反对的。组织应建立顾客档案或知识库,加强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利用。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组织可应用质量功能展开(QFD)等方法,将顾客需求通过矩阵形式(又叫质量屋),逐步转化为关键技术要求、关键零件特性、关键工艺步骤、关键工艺/质量控制参数,以最大限度确保顾客需求在设计、采购、生产制造等过程落实。组织还可运用KANO模型等方法对顾客需求进行分析和整理,以帮助组织找出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切入点。
2)组织如何使用这些信息来强化顾客导向、满足顾客需要以及识别创新的机会。
组织应建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文化,在意识上和行动上关心顾客,想方设法满足顾客需要。站在顾客角度看待我们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也会为我们的改进与创新带来机会。
4.3.2.3.3如何使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的方法适应发展方向、业务需要及市场的变化。
条文解读:
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组织应定期评价了解顾客需求和期望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改进,如调查的范围、频次、流程、项目内容等。4.3.3顾客需求和期望的了解
4.3.3.1提要
组织如何建立、维护和加强顾客关系,如何确定赢得和保持顾客并使顾客满意、忠诚的关键因素的方法。
条文解读:
顾客关系是指组织为使顾客满意和忠诚,而与顾客之间所建立的广泛联系。良好的顾客关系是组织不断赢得新顾客、留住老顾客的有效保证。
“顾客关系与顾客满意”评分条款为50分,“4.3.3.1提要”条款是对该评分条款的总体描述,包括建立顾客关系、测量顾客满意和忠诚等两项要点。组织一方面应基于对顾客和市场的了解,采用多种方法以建立、维护和加强顾客关系,另一方面应确定使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关键因素,开展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测量,以推动产品、服务和管理的改进,从而确保赢得和保持顾客,开发出新的商机。4.3.3.2顾客关系的建立
4.3.3.2.1如何建立顾客关系以赢得顾客,满足并超越其期望,提高其忠诚度,获得良好口碑。
条文解读:
“4.3.3.2顾客关系的建立”条款包含4个详细要求,其中“4.3.3.2.1”条款主要涉及组织如何建立顾客关系,这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组织之所以需要建立顾客关系,目的是在提供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基础上,通过良好的顾客联系,提高顾客忠诚度。较高的顾客忠诚度可以给组织带来更高的销售业绩和利润。拥有稳定的顾客群是每个组织不懈的追求,忠诚的顾客不但能带来重复购买,而且会向同事、家人和朋友推荐本组织的产品。
2)顾客关系的类型。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博士,将组织与顾客之间的关系划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组织采用哪一种顾客关系类型,要视其产品和顾客而定。科特勒博士还根据组织的顾客数量以及产品的边际利润高低,提出了组织选择适宜的顾客关系类型的思路
3)建立顾客关系,关键在于组织能否为顾客创造价值。这里的价值,不仅指向顾客提供需要的产品,还可以体现在较好的产品质量、较高的性价比、良好的客户满意度和口碑等。
4)顾客关系管理。顾客关系管理(CRM)是指通过培养组织的顾客对本组织及其产品更积极的偏好,以留住他们并以此提升组织绩效的一种营销策略。CRM的实施,要求以顾客为中心构建组织机构,完善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应机制和组织形式,规范以顾客为中心的工作流程,建立顾客驱动的产品研发体系,进而培养顾客对品牌忠诚度,扩大盈利份额。
5)顾客关系的测量。美国顾客关系管理专家亚瑟·休斯为成功地顾客关系管理提出了以下5个指标:①公司的营销流程完善;②公司能很容易掌握到顾客的姓名、地址和购买行为;③公司能掌握顾客在销售地点的重复性购买资料;④公司具有建立和利用顾客资料库的在能力;⑤公司能本着双赢的原则为顾客提供相应的奖励计划;这个
指标体系得到了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企业的广泛推崇。国内一些企业提出“向战略伙伴销售金额比率”、“战略伙伴数量”等测量指标,也是不错的做法。
4.3.3.2.2 如何建立与顾客接触的主要渠道,这些渠道如何方便顾客查询信息、进行交易和提出投诉;如何确定每种渠道主要的顾客接触要求,并将这些要求落实到有关的人员和过程。
条文解读:
本条款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1)组织如何建立与顾客接触的主要渠道?
通常,接触的主要渠道包括电话、传真、邮件、展销会、登门拜访、顾客座谈会、发放意见卡、电子商务等。由于顾客需求是多样的,顾客对与组织的接触方式的要求上也会有较大差异。组织要根据顾客类别及需求特点考虑接触方式,确保顾客需要了解相关信息或反馈问题时,能保持畅通。
2)组织如何方便顾客查询信息、进行交易和提出投诉? 许多组织虽然设立了种种接触方式,但顾客真正需要联络时却联络不到,简直“形同虚设”。不少组织仍处于科特勒博士所提到的5种顾客关系类型的基本型,认为产品已经售出去就万事大吉了。
3)组织如何确定每种渠道主要的顾客接触要求,形成顾客服务标准,并将这些要求落实到有关的人员和过程?
在大多数组织,要落实顾客的要求,往往需要内部许多人的通力合作,这就要求所有相关人员均应执行顾客服务标准。因此,组织应
采取一些措施,以了解各类顾客对接触方式的主要要求,以便加以落实。
4.3.3.2.3 如何处理顾客投诉,确保投诉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不满和业务流失。如何积累和分析投诉信息以用于组织及合作伙伴的改进。
条文解读:
本条款主要提出了三个问题:
1)如何处理顾客投诉,确保投诉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建立和实施高效的投诉管理体系是增强顾客和相关方满意,提升组织绩效的有力保证。在处理顾客投诉方面,组织要明确投诉处理流程,规定相关人员职责权限,公布投诉渠道及处理时限承诺等,并设立绩效指标检测和改进投诉处理的及时、有效性。
2)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顾客不满和业务流失。
组织应一方面及时处理顾客投诉,减少顾客不满意,避免顾客流失,同时一定要做好投诉处理的跟踪回访,以了解顾客对投诉处理是否满意,以便做出必要的措施。
3)如何积累和分析投诉信息以用于组织及合作伙伴的改进。组织不仅要及时有效的处理每个投诉,并基于成本与风险的权衡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而且还应收集、整理所有的投诉及处理信息,定期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共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供方和其他合作伙伴,则应请他们共同参与,以达到共同改进提高的效果。
4.3.3.2.4 如何使建立顾客关系的方法适合组织发展方向并赢得市场。
条文解读:
如果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必要时组织的发展方向、战略和业务也会作出相应的调整。组织应定期评价建立顾客关系的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改进,使之与发展方向和业务需要保持同步,并适应外部的变化。定期评价这些方面以一年(或半年)一次为宜,由相关部门做好准备与资料收集,在组织绩效评价中一并实施。4.3.3.3顾客满意的测量
4.3.3.3.1如何测量顾客满意和忠诚,所用方法如何因顾客群不同面异,如何确保测量能够获得有效的信息并用于改进,以超越顾客期望、获得离婚了口碑并赢得市场。
条文解读:
“4.3.3.3顾客满意的测量”条款包含4个详细要求,其中“4.3.3.3.1”条款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解读: 1)组织如何测量顾客满意和忠诚。
作为对组织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监视,并确定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顾客满意检测不只是满意度调查,还包括收集和分析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能反映顾客满意与否的各种相关信息,如:来自顾客的对交付产品质量的反馈信息、用户意见调查、流失业务与流失顾客分析、顾客
赞扬、索赔分析、经销商报告、顾客满意率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满意指数。
2)在顾客满意测量时,组织能否根据顾客群的不同,在测量方法上有所差异。
许多组织由于产品类别较多,调查时可以针对每一产品类别,根据市场细分时所选择的目标客户群,依据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确定调查项目,进行分类调查。分类细化调查是关键,否则测量结果无助于后续的改进活动。
3)如何确保测量能够获得有效的信息并用于改进,以超越顾客期望、获得离婚了口碑并赢得市场。
组织必须认识的,开展顾客满意度测量的关键是要利用顾客满意测量这个手段,收集和细分分析顾客满意和不满意方面的信息,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通过产品、服务和内部运营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以更好的满足顾客需求。
4.3.3.3.2 如何对顾客进行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跟踪,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将其用于改进与创新活动。
条文解读:
该条款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解读:
1)组织是如何对顾客进行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跟踪?
一般来说,对产品质量的跟踪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顾客反馈卡、派员跟踪产品交付、电话跟踪回访、定期拜访以及座谈交流。
2)能否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并将其用于改进与创新活动?
如,某汽车4S店,在来店维修的车辆。3天内对车主进行全部回访。针对一些车主反映每次来店等待时间过长,耽误了工作,为此公司开展了预约维修业务,提前24小时预约,只要车主按约定时间来店,可直接安排维修,无需车主等待。这对车主来说减少了等待成本,提高了满意度;对公司来说,尽可能将预约车辆安排在较空闲的时段,起到削峰填谷作用,还增加了收益。
4.3.3.3.3 如何获取和应用可供比较的竞争对手和标杆的顾客满意信息。
条文解读:
该条款可以从以下两点来解读:
1)组织在进行顾客满意测量时,应检测或收集竞争对手和标杆的顾客满意信息,尤其关注可与本组织相互比较的内容和项目,这样有助于分析并发现组织的优势与差距,从而做出对策。在这一点上,许多组织仍以调查顾客对自身产品的满意度为主,涉及竞争对手和标杆的不多。
在顾客满意测量及产品质量跟踪时,都可有效地获取与竞争对手和标杆的顾客满意信息。前者,采用设置调查问题,请顾客对已使用过的竞争对手和标杆的顾客满意程度做出评价,或请顾客对本组织、行业标杆、对手在产品功能、包装、服务、价格、交付及其他重要方面的满意程度做出排序。后者在质量跟踪中可当面了解本组织产品,在顾客心目中与竞争对手和标杆同类产品的位置,尤其是一些功能指标,通过顾客实测做出比较更具有说说服力。
2)组织如何通过上述信息,识别组织面临的威胁和机会,并了解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因素,用于战略制定,改进组织的绩效。至于如何用于“战略制定”,见“4.2战略”相关内容;如何用于改进,见“4.6测量、分析和改进”。
4.3.3.3.4如何使用测量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方法适应发展方向及业务需要。
条文解读:
一方面,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不断变化的,组织测量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方法也应随着变化而调整。另一方方面,为适应顾客和市场的变化,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组织所开展的业务,提供的产品都在变化和调整。因此,组织应定期对顾客满意和忠诚的测量访求进行系统评价和分析,评估其是否适应组织发展方向及业务需要,必要时进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