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

时间:2019-05-14 02:0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

第一篇: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

重庆市邵新煤化有限公司安全

预警管理办法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1]133号)精神,按照《重庆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办法的通知》(渝煤发[2011]14号)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认真围绕“事故防范,预防为先”这一中心,落实煤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查清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以治理隐患、防止大事故为目标,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超前预控,规范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事故发生。

二、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煤矿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安全预警等级划定

1、安全风险预警等级分为红色预警(重大危险)、黄色预警(一般危险)和绿色预警(正常生产)。

2、每月2日由公司安全副总组织,公司领导及生产部门负责人、生产单位负责人召开安全预警分析会议。

3、安全副总在安全预警分析会议上汇报上月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隐患整改率,并对隐患整改情况和对所有隐患进行分析,分析隐患产生的原因,是否为重复隐患,对所有隐患进行预警分类,并按隐患整改“五闭环”原则落实整改措、规定整改人员、日期,且按期进行复查。

4、由技术负责人通报下月采掘面布置,各生产部门工作安排。

5、针对本月所布置的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预警分析,对于红色预警的隐患,存在该隐患的工作面必须全面停止一切生产作业,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分析,查找隐患产生原因,并制订专项整治方案,明确责任,落实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间,验收人员,验收时间,在落实整改过程中,由公司带班领导现场跟班监督指导,直到重大隐患整改完毕,然后由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验收,合格消号后,方可组织生产。

6、如果对重大危险隐患区队无法整改或整改技术达不到要求的,必须立即停止该区域内的生产作业,及时上报公司,由公司组织专家到现场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整改方案,整改完善,经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

7、黄色预警隐患的工作面为公司重点监察工作面,必须编制整治方案,在整治过程中,公司跟班领导现场检查监督指导工作,部室、队级跟班人员现场重点负责整治,直到黄色预警解除。

8、绿色预警隐患的工作面由带班领导,部室,区队跟班人员巡查指导,如发现隐患,必须在现场及时处理完善后方可离开工作面到其它地点检查。

9、安全部负责对各种隐患记录登记,作好隐患整治台账。

五、工作开展:

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按工作内容的要求,各有关责任人员要认真进行布署,对隐患制订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对发现问题进行分折,按照隐患“五闭环”进行整改管理,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辩识,如发现问题交给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六、有关要求:

1、各有关人员必须认真落实好各自责任,分好工,做好此项工作,确保取得成效。

2、要抓住重点,坚决实施好风险预警防控制度。

3、严肃纪律、进行责任追究。本着谁签字,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原则,凡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不细造成落实 不好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邵新煤化有限公司

2013-5-3

第二篇: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1]133号)精神,按照《曲靖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曲靖市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办法(试行)的通知》(曲煤发[2011]14号)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xx县地方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企业贯彻党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有效促进隐患整改,切实推进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超前预控,规避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我矿成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于控状态,杜绝一般事故,遏制重伤事故,防范轻伤事故。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体系。

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警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方案,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体目标,对我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运行模式。

(二)风险预警。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照《xx县煤矿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手册》,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管理,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辨识、风险评估。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中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层面,采取召开会议、现场点评、交流探讨等方式,明确具体的风险管理对象,正确辨识和评估危险源,经煤矿领导负责人明确后,交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三)风险防控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在人员、技术、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制度,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或其他计划等对危险源进行防控。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对专业性较强、危害度较大、整改较难或无法评估的危险源风险评估防控,提请总公司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处理。

(四)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明确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准入条件。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并符合以下要求: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工作任务;

(4)明确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应制定书面安全程序。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要按以下要求执行:

(1)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由办公室和生产技术科负责,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

(2)与县安全培训中心签订合同;

(3)每年对员工进行1次以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年末进行1次风险管理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和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根据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

(4)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5)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6)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7)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8)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账;

(9)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由记录。

6.员工行为监督。建立完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员工行为监督必须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所有在岗位的档案齐全,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点监控对象。

(五)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1.通风管理。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急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严重矿井的采区等,应设专用回风巷;

(2)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部通风机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应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2.瓦斯管理。煤矿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2)建立完善瓦斯检测,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相关入井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账三对口,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交接班,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定瓦斯隐患处理措施。有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排放瓦斯前先确认回风系统人员以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临时停风应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长期听风区在24h内进行封闭。

(4)应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健全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定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凡是应当采抽采的煤层,都应最大限度地抽采。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6-2006标准要求。

3.防治水管理。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防、堵、疏、排、截”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井下掘进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防治措施;

(7)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4.防尘管理。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防尘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进回风大巷、主要运输巷、带式运输机巷、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及转载点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2)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运输顺槽的溜煤眼(转载点)上口及破碎机处、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主要进回风大巷等地点设置净化水幕,水幕灵感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定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5.防灭火管理。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防灭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防灭火基础管理达到有灭火管理制度、矿井放灭火系统图,有防火密闭管理台账、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账、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井上、下有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技术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6.监测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现实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行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按期调校,其报警、断电、复电值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7.采掘管理。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采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

(2)作业规程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4)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5)监测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

(6)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同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做好调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8.爆破管理。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钥匙有放炮员随身携带;

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先关规定;

爆破前编制爆破作业规程,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9、地测管理。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地测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定;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要求;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放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10、供用电管理。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为双电源、双回路,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

(2)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电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齐全、灵敏、可靠;

(5)大型设备检修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机电设备产品。

11、运输提升管理。建立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运输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底、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程;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13、压气、输送和压力管理。

(1)煤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压气设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验,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新安装和检修后的系统进行打压试验;

(2)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压力容器出厂检验合格证,有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账,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气瓶有防震胶圈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放倒装置;

(六)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定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影响。

(1)按照AQ/T9002-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进行一次修订;

(3)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的培训;

(4)煤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每季度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设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专业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7)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2.规范应救管理,并达到以下要求:、(1)每一班组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应张贴、公布;

(2)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3)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备应急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4)应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5)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6)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有明显的标识;

(7)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规范事故管理,做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的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实践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七)体系保障。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由煤矿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并提供必须的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员工。

3.技术保障。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针对煤矿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4.安全文化保障。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认清目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国务院165次常务会议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方针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二)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树立“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理念,采取多种检查方式(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查找人员不安全管理行为和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瓦斯、防排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安全生产系统要素管理中有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的问题,专人对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制度。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隐患,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第三篇: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范文模版)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运输顺槽的溜煤眼(转载点)上口及破碎机处、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主要进回风大巷等地点设置净化水幕,水幕灵感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定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5.防灭火管理。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防灭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防灭火基础管理达到有灭火管理制度、矿井放灭火系统图,有防火密闭管理台账、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账、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井上、下有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技术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6.监测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现实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行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按期调校,其报警、断电、复电值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7.采掘管理。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采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

(2)作业规程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4)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5)监测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

(6)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同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做好调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8.爆破管理。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钥匙有放炮员随身携带;

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先关规定;

爆破前编制爆破作业规程,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9、地测管理。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地测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定;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要求;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放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10、供用电管理。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为双电源、双回路,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

(2)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电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齐全、灵敏、可靠;

(5)大型设备检修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机电设备产品。

11、运输提升管理。建立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运输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底、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程;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13、压气、输送和压力管理。

(1)煤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压气设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验,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新安装和检修后的系统进行打压试验;

(2)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压力容器出厂检验合格证,有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账,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气瓶有防震胶圈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放倒装置;

(六)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定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影响。

(1)按照AQ/T9002-XX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进行一次修订;

(3)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的培训;

(4)煤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每季度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设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专业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7)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2.规范应救管理,并达到以下要求:、(1)每一班组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应张贴、公布;

(2)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3)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备应急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4)应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5)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6)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有明显的标识;

(7)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3.规范事故管理,做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的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实践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七)体系保障。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由煤矿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并提供必须的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员工。

3.技术保障。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针对煤矿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4.安全文化保障。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认清目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国务院165次常务会议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方针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二)在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树立“煤矿事故可防可控“理念,采取多种检查方式,查找人员不安全管理行为和采掘、机电、运输、通风、瓦斯、防排水、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等安全生产系统要素管理中有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的问题,专人对存在问题和隐患进行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制度。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隐患,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第四篇: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11]133号)精神,按照《曲靖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曲靖市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办法(试行)的通知》(曲煤发[2011]14号)要求,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xx县地方煤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煤矿安全企业贯彻党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煤矿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有效促进隐患整改,切实推进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超前预控,规避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我矿成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于控状态,杜绝一般事故,遏制重伤事故,防范轻伤事故。

四、工作内容

(一)建立体系。

建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管理体系,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警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制定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方案,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体目标,对我矿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和风险评估,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运行模式。

(二)风险预警。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对照《xx县煤矿危险源排查治理工作手册》,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管理,对危险源和安全隐患进行辨识、风险评估。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中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层面,采取召开会议、现场点评、交流探讨等方式,明确具体的风险管理对象,正确辨识和评估危险源,经煤矿领导负责人明确后,交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

(三)风险防控

在生产建设活动中,根据风险评估确定的在人员、技术、环境、管理方面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等法律法规制度,按照“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或其他计划等对危险源进行防控。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应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对专业性较强、危害度较大、整改较难或无法评估的危险源风险评估防控,提请总公司或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处理。

(四)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

1.员工准入管理。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明确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准入条件。

2.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具体、有针对性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煤矿应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并符合以下要求: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工作任务;

(4)明确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应制定书面安全程序。

4.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教育培训。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要按以下要求执行:

(1)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由办公室和生产技术科负责,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

(2)与县安全培训中心签订合同;

(3)每年对员工进行1次以上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年末进行1次风险管理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和对上培训计划的可行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培训绩效评估报告,根据报告编制下培训计划;

(4)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5)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6)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7)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8)对参加培训的员工应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账;

(9)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由记录。

6.员工行为监督。建立完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员工行为监督必须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对监督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所有在岗位的档案齐全,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重点监控对象。

(五)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1.通风管理。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采区和工作面应急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严重矿井的采区等,应设专用回风巷;

(2)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应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部通风机通风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应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2.瓦斯管理。煤矿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岗位,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2)建立完善瓦斯检测,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进行鉴定,相关入井人员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账三对口,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交接班,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定瓦斯隐患处理措施。有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排放瓦斯前先确认回风系统人员以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临时停风应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长期听风区在24h内进行封闭。

(4)应采取瓦斯隔爆措施,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健全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定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采取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凡是应当采抽采的煤层,都应最大限度地抽采。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6-2006标准要求。

3.防治水管理。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制定“防、堵、疏、排、截”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井下掘进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防治措施;

(7)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4.防尘管理。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防尘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1)主要进回风大巷、主要运输巷、带式运输机巷、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及转载点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2)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m-200m范围内)、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运输顺槽的溜煤眼(转载点)上口及破碎机处、采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主要进回风大巷等地点设置净化水幕,水幕灵感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

(3)防尘基础管理完善,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定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5.防灭火管理。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防灭火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防灭火设计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2)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3)防灭火基础管理达到有灭火管理制度、矿井放灭火系统图,有防火密闭管理台账、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账、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井上、下有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技术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6.监测监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现实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行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按期调校,其报警、断电、复电值准确,监控中心能实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7.采掘管理。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采掘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采掘设计应结合系统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并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

(2)作业规程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富水区、过空巷等应制定专项措施;

(4)支护方式、支护参数选择合理,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5)监测采掘工作面顶板,进行趋势分析和判断;

(6)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7)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编制专门设计,并制定专项防治措施。同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冲击地压发生后,应做好调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

8.爆破管理。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爆破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钥匙有放炮员随身携带;

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先关规定;

爆破前编制爆破作业规程,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9、地测管理。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地测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定;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要求;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放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10、供用电管理。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为双电源、双回路,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端);

(2)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电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齐全、灵敏、可靠;

(5)大型设备检修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未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机电设备产品。

11、运输提升管理。建立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运输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保护设施齐全、灵敏、可靠;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底、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程;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13、压气、输送和压力管理。

(1)煤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压气设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验,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新安装和检修后的系统进行打压试验;

(2)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压力容器出厂检验合格证,有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账,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气瓶有防震胶圈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放倒装置;

(六)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定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和社会影响。

(1)按照aq/t9002-2006的规定和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进行一次修订;

(3)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的培训;

(4)煤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每季度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设立兼职矿山救护队与专业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

(7)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2.规范应救管理,并达到以下要求:、(1)每一班组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应张贴、公布;

(2)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3)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备应急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4)应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5)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6)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有明显的标识;

(7)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规范事故管理,做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符合以下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的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事故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实践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七)体系保障。

1.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由煤矿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并明确职责、合理分工,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并提供必须的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2.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员工。

3.技术保障。建立并保持安全技术管理与控制程序,以消除和控制重大危险源。优先采用国际、国内先进安全技术标准、方法、工艺、设备、设施,针对煤矿具体实际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4.安全文化保障。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煤矿的各项管理,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五、工作要求

(一)要认清目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国务院165次常务会议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方针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安全生产。

第五篇:医疗风险预警管理方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疗风险预警管理方案 第一条目的

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情。对医院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医疗失误或过失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风险。因其存在不确定性且与医疗质量有密切联系,为了加强医院对医疗风险的管理和对重点环节的监控,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方案。第二条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范围内所有医疗活动的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处理和监控。重点包括医院内新开展技术或项目,被评价为高风险技术服务或项目,三级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重危、疑难及医疗争议病例的预警和处置。第三条职责

科室质控小组全面负责医疗风险预防、风险评估、质量监控、风险处置、缺陷整改等工作;对医疗风险作定期总结,跟踪评价;结果向医院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报告。科室主任为预防、监控和处理医疗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医政处是医疗风险管理的常设机构,护理部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常设机构,接受科室医疗风险的预警和报告,并作出相应反应。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对医疗风险的决策。对发出预警的病例组织讨论,作出处置,负责对出现缺陷的新技术项目行使否决权。第四条监控对象

医院的重点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疑难、危重、医疗争议病例、重大手术等作为重点监控对象。

第五条监控内容

(一)各项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严格执行现有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特别强调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注意医疗安全,患者签署的所有文书应在病历档案中妥善保管。

(二)新申报技术项目需按照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的要求纳入准入管理,并填写相应的记录。

(三)科室质控小组应纳入质控范围重点监控的内容

高风险技术项目——现有达到或超过三级医院技术水平的项目,三级及以上重大手术或项目;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评价为高风险技术的服务或项目。高风险病例——重危、疑难病例,医疗争议病例。高风险科室——急诊、手术科室、产房、重症监护室。第六条医疗风险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医疗风险的过程。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系统或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事件或情况。一旦医疗风险得以识别,组织应对现有的控制措施(人员、过程和系统等)进行识别。医疗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医疗风险源、影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及组织因素也应被纳入医疗风险识别的过程中。第七条医疗风险分析

医疗风险分析是确定医疗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最适当的处理策略和方法。医疗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医疗风险的原因和医疗风险源、医疗风险后果及其发生的可能性,识别影响后果和可能性的因素,还要考虑现有的医疗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然后结合医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来确定医疗风险水平。一个医疗风险事件可能产生多个后果,从而可能影响多重目标。医疗风险分析通常涉及对医疗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依据结果从以下六方面分析。

(一)是否是存在管理方面问题

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上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

2、是否是制度方面问题。

手术分级制度,高风险资格准入制度是否存在漏洞或制度缺陷。

3、各项诊疗操作规范落实情况,强化环节控制是否到位。

4、是否做到逐级上报,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5、是否是流程问题。

(二)是否是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方面问题

医务人员是医疗活动的主体,是降低医疗风险的基本要素,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医疗行为以及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对于降低医疗风险和提高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三)是否是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是否处于备用运行状态,是否定期检查、维护、记录。

2、实验设备故障是否及时报修,设备故障是否导致检查报告有误。

(四)后果分析

后果分析可确定医疗风险影响的性质和类型。某个事件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同严重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影响到一系列目标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明确环境信息时,就应当确定所需要分析的后果的类型和受影响的利益相关者。后果分析可以有包括从结果的简单描述到制定详细的数量模型等多种形式。应包括:考虑现有的后果控制措施,并关注可能影响后果的相关因素;将医疗风险后果与最初目标联系起来;对马上出现的后果和那些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后果两种情况要同等重视;不能忽视次要后果,例如那些影响附属系统、活动、设备或组织的次要后果。

(五)不确定性及敏感性因素

在医疗风险分析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认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于有效地理解并说明医疗风险分析结果是必要的。应尽可能充分阐述医疗风险分析的完整性及准确度。如有可能,应识别不确定性因素的起因。敏感的参数及其敏感度应予以说明。第八条医疗风险发生后监控和管理流程

(一)首先确认发生的事实。

(二)重点发现体制上、流程上、制度上的缺陷或漏洞。

(三)修订完善医疗缺陷防范管理条例并坚持落实规范和标准。

(四)制定质量检查标准项目并选项检查。

(五)重新设计管理程序、监测管理过程。

(六)投入人、财、物力解决问题以及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

(七)在执行中,再次评估、检查、收集分析资料、持续质量改进。第九条监督和检查

作为医疗风险管理过程的组成部分,应定期对医疗风险与控制进行监督和检查,以确认医疗风险评估的结果符合实际经验,医疗风险评估技术被正确使用,医疗风险应对有效,并做到持续改进。

(一)医疗管理方面

1、因医院内部对各专业的人力、技术、设备配置等不同,客观上会造成对某些疾病诊治水平的差异,故医院界定有关专业疾病收治范围进行专业准入规范,各临床科室均须严格按照收治范围诊疗患者。

2、对科室手术级别和人员资质进行规范,并由医院统一按照规划分配名额,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手术分级制度,并落实手术准入制度。特别在ICU、门急诊等关键科室的人力和设备配置也要按照医院部署开展诊疗工作,避免出现漏洞或制度缺陷。

3、医院统一医疗、护理流程,制定各项诊疗操作规范,强化环节控制。

4、保障医疗信息通畅,强化问题逐级上报机制,杜绝出现医疗问题后隐瞒不报现象,加强不良事件防范力度,规避同一问题重犯的风险。

(二)医务人员能力和道德方面

医院要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医德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批评教育和学习培训,以及必要的按章处罚来提高全院职工风险防范和持续质量改进的意识和能力。

(三)设施问题

1、抢救设备必需定期检查、维护并务必有记录,使其永远处于备用正常运行状态。一旦抢救患者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尤其是呼吸机、麻醉机、喉镜、吸痰器等等,容易导致严重后果。对于电源插座之类都应列入定期检查和维护项目之中。

2、实验设备故障导致检查报告有误。错误报告可能会引导临床医师判断失误。

(四)高风险技术项目和高风险病例的动态管理

1、医疗缺陷的分级参照《医疗护理缺陷界定标准》(附件1)执行。

2、科室发生医疗护理缺陷,应向医政处报告。医政处应召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该项目的风险进行调查重新评估填写《医疗风险监测评估表》(附件2)。鉴定为医疗事故的,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3、科室的疑难、危重、重大手术、纠纷病例应向医政处报告。医政处酌情组织院内外会诊、讨论,防止医疗损害的发生和扩大,做好记录。

4、新技术应用1年内由科室填写《技术、项目监测季报表》(附件3)一式2份,向医政处汇报所开展的病例评价。年终由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总结评价,填写《医疗风险监测评估表》,并作出是否继续使用该技术的决定。

下载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煤矿安全风险预警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客户风险预警方案

    第1章. 客户风险预警方案 1.1. 系统概述 客户信息客户信息关联信息关联信息贷款信息贷款信息关联集团管理多维主题分析信息发布公司部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存款账户存款账户抵押......

    风险防控预警方案

    华容区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省委《实施办法》和省纪委《腐败风险预警防控暂行办法》,切实......

    煤矿安全生产预警机制

    郑煤集团桧树亭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安全预警机制 一、概况: 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

    风险预警机制

    xxxxxx医院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 医疗风险系指使患方或医方遭受伤害的可能性,是一种可以有效防范,将其降低到最小程度,但绝对不能消除的。“预则立,不预则废”就需要医院管理......

    风险预警机制

    病历质量考核办法 一、以病历为中心,提高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案件性。拟将质量分解为基础质量和水平质量。基础质量即日常诊疗及病程观察活动;任何一项医......

    风险评估预警

    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采取三项措施切实加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近年来,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将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贯彻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成立机构,健全制度,加强协作,努力构建科......

    医疗风险预警管理方案(大全五篇)

    第一条目的 医疗风险指卫生技术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对患方或医方造成伤害的危险因素。对患方是指存在于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损害或伤残事件的不确定......

    院医疗风险预警方案(共五篇)

    医疗风险预警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缺陷、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的发生和因此而产生的医疗投诉及医疗纠纷,结合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