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深化改革
推进央企对接
加强平台建设 服务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在全省做大做实做强投资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杨泽柱
(2011年8月
日)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全力以赴推进央企对接,切实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为服务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关于推进央企对接合作的工作
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合作,是省委、省政府做实做强投资、促进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省国资委作为推进与央企合作的牵头联络部门,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有力促进央企对湖北的战略投资。
(一)前段工作的初步成效
去年底以来,省国资委在推进与央企对接合作上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我委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央企合作办,具体负责日常组织推进工作。合作办将目标任务向各市州、各省属企业和中央在鄂企业逐户进行了分解,组织人员到各地各企业进行专门的督办指导、协调服务,编发
期工作简报,通报情况,推广典型,促进了工作责任的落实。第二,组织大型对接招商活动。3月5日,由我委具体组织承办,省委、省政府在北京成功举办了“2011湖北—中央企业共谋发展论坛”,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及
多家央企主要负责人应邀参加,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等领导出席论坛,为后续投资项目的洽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第三,推动市州及地方企业主动对接。襄阳、武汉、宜昌、黄石等市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书记、市长亲自登门拜访央企,促成了一批大的合作项目。大冶有色、能源集团等省出资企业积极主动,成功引进中央企业战略投资。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积极促进了一批中央企业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第四,促进项目签约落地。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今年以来我省与央企合作各类投资总额达6000多亿元。这些投资项目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新增投资呈加速增长态势。今年全省各市州新增与央企合作项目89
个,引进投资
1229
亿元;新增
1100
1户央企
9与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月份集中签约投资项目
亿元;新增拟
个,投资额
3858
亿元。二是即将落地开工的合同类项目占有较大比重。拟9月份集中签约的87个项目中,合同项目60%
52个,投资额
1395.1
亿元,分别占总数的集中签约的投资额项目122251.887、36%。三是大项目占比较高。拟9月份
100个项目中,投资额亿元以上项目;投资额
3个,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79.7
158.3%50-100
亿元个,投资额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7.6%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省委、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引进中央企业投资目标可以超额完成。这些项目的投资实施,将对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起到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是有利于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中央企业合作的项目,主要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所属公司投资
56.5亿元在100武汉新建的光伏产业基地;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投资亿元在襄阳新建光伏产业基地、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在随州新建桐柏山区域资总额365.550
亿元
万千瓦风电场等
3个项目,投亿元。二是有利于改造加强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一批重大项目,将布局汽车、钢铁、石化、冶金、船舶产业。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投资
亿元在襄阳新建铸件工业园及泵阀制造中心、变速箱、北方光伏研发中心;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投资
120
亿元在宜昌新建精细
100磷化工生态园;东风汽车公司投资亿元在十堰实施商用车、客车、特种车、专用车、微型车等扩能改造项目;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投资亿元在孝感新建中国汽车零部件(安陆)产业基地等个项目,投资总额
956.16
32亿元。三是有利于培育我省的新兴战略产业。一批节能环保项目将形成我省的未来环保产业基础。如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投资
亿元在武汉新建华中节能博览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投资总额105亿元。四是有利于显著改善我省的基础设施。如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投资120亿元在武汉新建汉西建材片综合开发项目;
120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投资亿元在黄石新建市政基础设施、产业整合升级和新能源产业项目;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投资160亿元在鄂州新建三江港新城、洋澜湖城市综
10合体、吴楚大道西段及凤凰大桥项目等总额629.32个项目,投资亿元。五是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我省的国企改革。省高新投、宏泰公司、粮油集团、粮油进出口公司、中经投、医工院、长江投等7家省属企业,拟分别与中信集团、中广核集团、中储粮、中国信达、中银投、中国医药集团、国开行、中国平安等央企签约合作项目个,总投资828
8亿元,促进了企业改制重组。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对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33.2亿元现金方式增资扩股,改善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了千亿元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步伐。长江三峡集团与鄂西圈投的战略合作协议已于今年初签署;南方集团引进中央电视台新影集团在新洲区建设“华中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的合作意向书已经签订,总投资亿元。
(二)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措施
实践证明,与中央企业的对接合作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的一条好途径;是拓宽投融资领域,缓解资金紧张的一个好办法;是优化配置资源,实
60现互利双赢的一种好形式。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今后的合作领域不仅仅在资金方面,还有人才、资源、信息、管理理念、技术装备等方面,是全方位、宽领域的对接合作。下一步,我们将勇于担当,积极努力,认真做好以下五项工作,促进与央企对接合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着力做好集中签约活动的组织筹备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我省将在9月
日,邀请国务院国资委主要领导和“百家央企湖北行”,举办合作项目的大型集中签约活动,预计签约金额超过
3800
亿元。这项活动规模大、规格高、内容实、环节多,需要做好大量的组织筹备工作。目前,我委已基本完成了项目审定、协议文本制作、央企老总的邀请等,其他相关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之中。
二是继续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对已经签订投资合同的项目,督促抓好项目的落地开工;对已达成投资协议或意向的项目,督促有关单位抓紧细节洽谈,尽快签署正式的投资合同;对有关中央企业与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确定的投资重点组织有关方面进行洽谈,将其变成一批具体可行的投资项目。
三是积极争取新的合作项目。在督促落实好前期各个项目的基础上,继续组织有关部门、市州、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与中央企业接触交流,争取达成更多的投资协议、项目合同、战略合作协议,为明年的合作项目签约活动做好准备。
四是协助省政府拟订《湖北省关于促进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的意见》。通过出台专门性的政策,动员各方力量,形成整体合力,优化我省引进中央企业投资的环境。
五是建立我省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与中央企业长期互动的顺畅沟通机制,扎实做好相关的基础工作,全面摸清相关央企情况,对其中的重点央企建立服务直通车制度;帮助中央企业解决好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健全合作协调机制、工作督办机制、信息通报机制,优化服务,使中央企业在湖北真正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可赚钱、能发展。
二、关于省级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情况
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主要包括湖北省联合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联发投”)、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鄂西圈投”)、湖北省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交通投”)、湖北省长江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长江投”)、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高新投”)五家平台公司。平台公司组建以来,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手段,积极为全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产业发展及其他政策性项目提供优质的投融资服务,为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推进平台公司的建设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服务环境,促进平台公司规范发展。一是营造政策制度环境。今年初,省政府以鄂政发„2011‟14号文件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管理促进省级国有投融资平台公司规范发展的试行意,14号文件出台后,我委及时配套完善了公司章程修见》订、投融资项目审批、重大事项报告、分类考核、股权激励等相关办法。二是营造工作落实环境。针对平台公司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资金资源、经营风险等一些瓶颈制约因素,认真抓好
4号文件的落实,由委领导带队
14到平台公司多次调研,面对面的协调解决问题;4月日召开了贯彻落实
号文件精神座谈会,研究提出了促进平台公司规范发展对策建议,并以参阅件的形式报省委、省政府,近期我们又两次向省委常委会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同时,成立了委领导挂帅、责任处室牵头、相关处室参加的19
个责任专班,倒排工期,协调解决平台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是营造资源整合环境。按照“产业相近、行业相关、主业相同、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推进国有资源整合进入相关平台公司,增强了平台公司的整体实力。目前,已完成“三库五场两宾馆”、九宫山旅游资源整合进入省鄂西圈投,省路桥集团、省标准建筑设计院整合进入省联发投,楚天高速、高路集团等7户企业整合进入省交通投,省房投集团、省投资公司整合进入长江投等工作。
(二)推进投资融资,服务省委政府重大战略。我们把推进平台公司的投资融资作为第一要务,广辟资金渠道,加大投资力度,较好地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重大战略投资任务。2011年7月末,五家平台公司,累计完成投资539.04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1203.5
5105.8
3亿元;累计
239.33带动社会投资亿元,其中今年带动社会投资亿元,其中今年融资
240.8
485.2亿元;累计融资
410.36
亿元。
省联发投。累计完成投资投资43.4
2亿元,其中今年完成95.92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34.67
亿元,其中今年亿元,其中今年
221.8带动社会投资融资30.4
1亿元;累计融资
154.65亿元。城际铁路建设完成投资亿元,武咸、武黄、汉孝线路基已完工,桥梁和隧道工程总量分别完成了60%和80%;武冈线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完成7.3
340%,武咸线贺胜桥 “一站一城”项目投资亿元。武汉快速出口通道建设投资近40亿元。花山生态新城累计投资40亿元,完成了总体形象进度的三分之一。鄂州梧桐湖新区累计投资8亿元。进入资本市场,成为东湖高新实际控制人。设立国开武汉城市圈建设发展基金,总体募集规模将达200亿元,融资规模将达
800—1000
亿元。
19.5省鄂西圈投。累计完成投资成投资4.7
亿元,其中今年完
108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亿元,其中今年带动社会投资融资6.8325.38
亿元;累计融资
27.9
亿元,其中今年
29亿元。全面启动了恩施大峡谷服务枢纽等个项目,长江三峡旅游片区、恩施土苗风情旅游片区、神农架武当山节点旅游片区等七大旅游片区初现雏形。组建了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城投资有限公司等司。累计获得金融机构各类授信省交通投。累计完成投资投资49.9
270
4家合资公
亿元。
54.7
1亿元,其中今年完成164.1349.19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49.7
亿元,其中今年亿元,其中今年带动社会投资融资47.19
亿元;累计融资亿元。开工建设十房、江南高速公路等七路一
485桥,建设总里程公里,建设总投资
337
亿元;签约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等十三路两桥,签约高速公路总里程1110公里,签约总投资
5亿元。获取五年内银行授信
4200亿元,通过旗下的楚天公司固定资产融资126
亿元,签订
20亿元的项目贷款、20亿元短期贷款,启动亿元中期票据发行工作。
省长江投。累计完成投资投资5.21193.69
亿元,其中今年完成亿元,其中今年带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5.08
768动社会投资亿元;累计融资
158
亿元。与中国平安集团合作成立了长江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总体募集规模将达类的347200亿元,首期募集
亿元。同时,为全省
512
大个子项融通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668
亿元,带动社会投资亿元。省高新投。累计完成投资投资2.6
30.3亿元,其中今年完成67.5亿元;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4.5
亿元,其中今年带动社会投资亿元;累计融资
20.62
亿元。开展创业投资,完成直接投资项目个,其中鼎龙化学、华中数控项目已在创业板上市。设立创投基金,主导发起设立了湖北高和等6支创投基金。管理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出资参股创投基金(公司)6个,资本放大
倍以上。
(三)谋划长远发展,促进平台公司做强做大。“十二五”五家平台公司初步规划投资
2400
亿元,任务十分繁重。为促进平台公司做大做强,我委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做大主业。明确平台公司服务“两圈一带”战略实施的投融资主体定位,引导平台公司加强资本运营,创新融资模式,提高融资能力,加快项目实施,集中资源发展主业,提高平台公司“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运营的水平。二是进一步争取重视支持,壮大实力。积极争取各方面重视支持,进一步充实资本金,整合相关经营性资源,完善公益性建设项目补偿机制,落实土地收储等特许经营权,理顺划入平台公司的相关企业的产权关系,支持现有平台公司加快资源整合,实现“大资源、大配置、大发展”。三是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引导平台公司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四是进一步严格规范管理,防范风险。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条例》和省政府14号文件精神,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规范重大事项的管理,防范投资经营风险。五是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优化环境。积极为平台公司的发展排忧解难,做到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寓管理于发展之中,促进平台公司健康发展。
第二篇:深化改革的新任务新课题
尊敬的党组织: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强大动力。其背景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起点。这个新起点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个更重要的是人均GDp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三是从农业国转变成为工业国,四是城市化已经进入了中期阶段。在这个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经过30多年“摸着石头过河”的艰难探索,我们一方面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道路,另一方面也进入了改革“深水区”。在此背景下,现阶段的改革不能只靠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一是要明确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协调。改革的全面性是指这场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涉及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目的是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中全会推进改革的重大理论突破是对市场配置资源由基础性作用调整为决定性作用。从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我国循着扩大市场作用的方向进行改革,到今天市场发育和成熟程度已经可以起决定性作用了。在此背景下,三中全会适时提出市场转向起决定性作用有客观基础。按此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会不断加大,中国经济将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当前发展最重要的任务是解决现在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收入差距越拉越大;民众的诉求由关心温饱转向教育与健康问题,老百姓不可能继续容忍越来越大的收入差距,更不能容忍由权利不公平所产生的收入差距。对此,三中全会提出了促进公平正义的要求。相应的,改革在政策层面上就是要由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让大多数人富起来。这里,突出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一是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其重要途径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过去解决城乡二元结构走的是外源式发展路径,以工业化解决农业问题,以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以农民进城解决农民问题。现在要转向内生性发展路径,直接以三农作为发展对象,发展重心要转到农村,主要途径就是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汇报人:xiexiebang
第三篇: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新共识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新共识2013年11月27日来源:甘肃日报特约评论员 侯万锋 原标题:【评论】陇上评论: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新共识
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到谋发展上来,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将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这是全面统筹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改革,旨在激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创新,进而全面释放改革红利。做好这篇大文章,需要我们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不断攻坚克难。
纵观世界历史,改革始终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动力源泉。虽然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实际情况不同,具体改革的目标、手段、内容各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改掉错误的、不合时宜的东西,革除落后的、影响发展的阻碍。具体而言,即从思想、体制、政策等方面入手,把不合乎时代潮流、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彻底改掉或予以调整。
改革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抉择。35年来,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的一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再接再厉,全面深化改革。只有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破解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改革要有底线思维。改革不是把外国自由主义的东西搬来,也不是完全否认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效,更不是把不适合我们的模式套在中国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上。运用底线思维,谋划全局改革,既要从世界看中国,也要从中国看世界,既要着眼负面后果,又要侧重防范体系。“摸着石头过河”难免触碰底线,要在实践中创新、调整、总结,地方竞争与中央统筹相结合。底线思维昭示我们,改革必须创造适合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稳定发展繁荣的道路、体制、制度和机制。是不是改革了,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改革是否更加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后的国家是否更加富强了,人民是否更加富裕了,社会是否更加文明了。
凝聚新共识,是推动新一轮改革的前提。改革不是你死我活、东风压倒西风的进程,而是形成谅解互助、合作共赢的局面。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凝聚共识进而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正视现实,我们面临全新而复杂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和困难尤多,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不发展的问题更加需要汇集改革力量,凝聚改革共识。如此,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砥砺前行;如此,才能使全面深化改革之路畅通无阻。
改革是一项开拓性的事业,不仅需要坚定信念,而且要有百折不回、矢志不渝的改革精神。不管遇到什么波折,必须坚定,不能动摇;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能前进,不能倒退。改革既要敢于啃硬骨头,又要敢于涉险滩;既要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也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35年来,我们一路闯关。站在新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我们勇往直前。
深水前行,遇难弥坚,方能攻坚克难。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经济与社会矛盾交织,发展任务依然繁重,改革的使命鼓舞我们攻坚克难。改革面对的“硬骨头”,硬在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仅是利益增进,而
是要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深刻调整,这需要攻坚克难。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应急应付,而是长治久安的制度建设,也需要攻坚克难。改革是对既有格局的打破与革除,不可能四处开花,只能选择重大节点率先突破,然后以点带面,积累条件,逐步展开,更需要攻坚克难。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图景,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确定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要把改革的新蓝图变为现实,关键是靠实干。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把精力集中到干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到谋发展上来,才能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真正做好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
(作者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第四篇:简政放权,为深化改革注入新活力
简政放权,为深化改革注入新活力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简政放权,通过放管结合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即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以下要求:
1、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
3、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总结来说,就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简政放权,为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强调“有权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这指明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澄清了过去长期以来的一些模糊认识,为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规范,这为下一步的简政放权,矫正政府缺位、越位,实现归位,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在简政放权的征途中,制定“三份清单”是至关重要的举措。所谓“三份清单”,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三份清单”,对于理顺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方的权力和责任有着指导性作用,避免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滥用权力、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一个是政府的权力清单,现在简政放权力度很大,但公众不知道政府具体有什么权力,这需要公开。如果不公开还有哪些部门、还有哪些权力,那么该不该下放、该不该取消是说不清楚的。所以要公开受监督。
第二个是政府的责任清单,有些地方简政放权之后觉得权力下放了,不审批了也没有责任了。实际上,从中央的要求、党和政府的要求来说,不是说不审批就没有责任了,法定职责还是必须的。
第三个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作用是规范政府和市场、企业关系的制度。过去多是正面清单,作为企业来说,不知道哪些领域能进,哪些领域不能进。负面清单则是告诉你哪些领域不能进,其他的完全放开。这实际上也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是对政府和企业市场关系的一种规范。
李克强总理推进简政放权的决心再次彰显无疑。这两年,政府一直在做减法,但“放的仍然不够”的声音始终存在,要全面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政府转型的路仍任重道远。
第五篇:深化改革
深化改革
加强监管 推动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在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桂 建平(2009年1月2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8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2009年工作。省政府领导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1月7日,黄海嵩副省长专门到省国资委主持召开务虚会,指导谋划2009年全省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今天,海嵩副省长将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海嵩副省长讲话精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2008年全省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展情况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和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省市国资委和全省国有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完善监管机制,深化企业改革,推进自主创新和结构调
-1-整,积极应对挑战,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44.7亿元,同比增长20.5%;到去年底,资产总额达到7052.8亿元,同比增长20.6 %。其中,省属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884亿元,同比增长26.1%;上缴税金208.5亿元,增长29%;实现利润102亿元,下降48.4 %。到去年底,资产总额达到4507亿元,增长13.4 %;净资产达到1470亿元,增长16.1 %。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企业的有8户,资产总额超过百亿元的有11户。
2008年,全省国有资产监管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国有资产监管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2008年,省政府颁布了《安徽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209号),省国资委出台了《关于加强省属企业公司章程管理的若干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修改完善了《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等4个规范性文件,起草了《规范省属企业海外投资行为的若干意见》等5个规范性文件草案。企业法制工作扎实推进。省属企业章程管理得到加强,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二是出资人财务监督进一步加强。建立了总会计师职责管理制度,明确了总会计师在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内控机制建设和重大财务事项监管等方面的职责。加强经济运行分析
-2-工作,加大了财务决算审计监督力度。健全了企业账销案存资产管理。积极推动省属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继续推进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三是国有资产经营责任进一步落实。修改完善了省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完成了省属企业2007和2005-2007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和节能考核工作,将节能指标列为省属工业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分类指标。合理调控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规范了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扩大了企业年金覆盖面。各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亳州市开展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初见成效。蚌埠市加强国有授权经营重大事项管理,探索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立了省属企业经营预算工作机制,规范了利润分配工作。为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主动商省财政厅报经省政府同意,推出国有资本收益上交的减免政策。对2008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进行了安排,确保了支付改革成本等需要。
五是国有产权管理进一步规范。产权登记工作扎实推进,产权转让行为日趋规范,资产评估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淮北、宿州、淮南、巢湖、安庆、铜陵、池州等市在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进场交易及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上市融资取得新的进展。2008年,我省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
-3-资176.5亿元,其中,省属企业的上市公司融资162.9亿元。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规范了国有股东股权转让行为,加强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无偿划转和质押的管理。不良金融资产分包处置工作继续推进。
六是监事会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坚持以加强过程监督提高监督时效,以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质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机制正在形成。全面监督检查和重点监督检查成果显著。通过运用监督检查成果,推动整改的力度不断加强,过程监督取得明显成效。合肥市通过设立国有企业稽察员制度,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的全面、实时监管。阜阳市出台了市属国有企业重大事项向监事会通报、监事会列席企业重要会议等规定,加强了监事会对企业的监管。池州市加强国有出资公司监事会管理,组建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对国有参股企业委派监事,效果良好。
(二)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
产权多元化改革步伐加快。完成了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完成了江汽集团公司股权结构规范调整工作。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煤炭主业整体上市工作继续推进,华侨饭店、商之都等一批省属企业子公司的股份制改革顺利实施。
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新的进展。完成了中煤三建集团公司与中煤特凿集团公司之间的重组工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38所重组长安电子集团公司、省国贸集团公司重组省丝绸公司工作基本完成。淮南煤机厂破产和巢东集团公司关闭工作基本结束。
-4-市县中小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列入《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改革规划》内的国有中小企业,有60%以上完成了改革任务。各市加大改革力度,进展较快。六安市基本完成改制任务,淮南、宣城等市改制面达97%,芜湖市绝大多数完成改制,淮北、马鞍山、池州、铜陵等市完成80%以上。
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取得明显成效。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进展顺利,省属企业的32个项目中,已有8个完成破产终结,16个进入破产程序,8个正在进行破产前的准备工作。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新增3个破产项目获国家批准,可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8亿元左右。重点推进了淮北矿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集团公司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基本完成。省直党政机关企业脱钩改革扫尾工作继续推进。企业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合肥市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工作已大头落地,铜陵市已基本完成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滁州市正在积极开展有关市属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工作。黄山市对改制企业国有资产处置中的遗留问题等进行了妥善处理。
(三)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不断加强
规划引领作用日趋明显。到去年底,除少数因兼并、重组、关闭和新划入企业外,省属企业都制定了发展战略和三年发展规划,并通过了专家评审。组织完成了省属企业的规划中期评估和调整工作。省属企业主业认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已确定并公布了28户企业主业,余下企业的主业认定工作将在近期完成。
-5-投资监管力度进一步增强。组织开展了企业投资情况专项监督检查。认真做好省属企业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核备案工作。2008年,省国资委对省属企业上报的38个重大投资项目,备案或批准了37个。
省属企业“自主创新年”活动扎实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迈出新的步伐,组织制定了省属企业“631创新计划”,确定了首批省国资委支持的10个重点项目。召开了省属企业自主创新专题座谈会、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现场经验交流会,举办了推进自主创新专题研讨班,将自主创新相关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等。这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省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企业党建和稳定工作进一步加强
企业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从狠抓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建立健全企业党建工作制度。进一步推进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省委决定,从去年9月份开始,省国资委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提高国资监管水平,促进省属企业发展”为主题,突出实践特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了25户企业领导班子的日常调整配备工作。加大企业领导人员交流力度,注重从优势企业提拔交流年轻同志到同类型企业任职,增强领导班子活力。组织开展了省属企业领导人员后备人员推荐工作,调整充实省属
-6-企业领导人员后备人才库。积极指导省属企业内部竞聘中层管理人员工作。
企业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认真落实“七个不准”的要求,组织了企业领导人员兼职兼薪和个人投资参股情况专项检查,规范廉洁从业行为。开展了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坚持惩防并举,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开展省属企业巡视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召开了省属企业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把国有企业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
企业稳定工作不断加强。进一步强化了信访和维稳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维护企业稳定,确保奥运平安为重点,全面做好信访和维稳工作。积极处理信访事项,妥善处置大规模集体上访,做好企业涉军群体稳定工作,开展了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奥运安保工作。
2008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各市委、市政府加强领导、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国有企业锐意进取、辛勤劳动的结果,也是全省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大胆探索、扎实工作的结果。特别要指出的是,2008年,我国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和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各市国资委和省属
-7-企业积极组织抗灾救灾,全力支持灾后重建,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国有企业的中流砥柱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日益加剧的不利影响,各省属企业坚定信心,冷静分析,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总体上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此,我代表省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奋战在全省国资战线和国有企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省属企业呈现出增速明显回落、效益下滑的态势,成本增加、市场萎缩、资产流动性下降、产业结构不适应等压力增大;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进展还不平衡,监管能力有待提高,监管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
二、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于2009年的经济形势,中央和省里的有关会议已经作了全面分析。总体上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和突发性风险前所未有,其严重后果还会进一步显现,我国受到的影响仍在加深,形势十分严峻,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难度不容低估。这些问题,都会程度不同的波及到我省的国有企业。2009年是建国60周年,也是在改革开放30年取得辉煌成就基础上继续前进的重要一年,做好2009年的各项工作至关重要。
-8-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安排,今年全省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总的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和贯彻全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以发展和壮大国有企业整体实力为中心,深化改革,深化创新,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抢占市场,着力加强管理,着力优化队伍,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年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省委、省政府要求,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一切有效措施,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国有企业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沉着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保发展的关键是要在调整结构、抢占市场、加强管理、优化队伍上下功夫。
(一)确保发展,要着力在加快结构调整上下功夫 当前,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调整,我们必须增强优化结构的紧迫感、危机感,完善调控手段,加快调整步伐,积极主动地适应这一形势。这是当前应对挑战确保企业发展的即期需要,更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各企业要针对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扩大优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重点是瘦身壮筋骨。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机遇,抓
-9-好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把更多的资源配置到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生产上来,重点在找准经营主攻方向上发力。要积极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和经济调整产生的洗牌效应,以提升质量为导向,着眼做强做大,全面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在结构调整中,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发挥出资人的推动作用,做到企业主动、出资人推动、市场驱动“三力合一”。
(二)确保发展,要着力在抢占市场上下功夫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这种形势下,外向型的企业必将眼睛向内,外国企业也将更加注重中国市场,这场全球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的“争夺战”将异常激烈。生产能力强大,市场需求有限,争取到市场份额是硬道理。这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是确保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研究市场新变化,特别是要研究宏观政策调整、发达国家市场全面萎缩带来的市场新变化,及时果断地优化结构,扬长避短。扩大市场份额,必须创新营销思维,关键是制订适应市场变化、机动灵活的营销策略,加强培养精干的营销队伍。我们要利用好多年来发展形成的遍布全国及国外的销售网络,全力以赴,把老市场巩固好,把新市场拓展好。要紧紧围绕产品销售,积极谋求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政府采购和其他社会集团消费市场份额,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在抢占国际市场的同时,更要在适应国内市场需求上做文章,开发适销新产
-10-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保证产品质量,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以优取胜。
(三)确保发展,要着力在加强管理上下功夫
管理是企业的永恒主题,管理的持续改进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既是企业今天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又是企业明天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首先,要加强企业战略管理。要强化战略管理意识,既要眼睛向外,更要眼睛向内,不断地改进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升企业的战略管理水平。要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战略机遇,在逆境中发现和创造有利条件,适时调整完善企业发展战略。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的同时,改进战略管理手段。其次,要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规避各种风险的一道“防火墙”。当前,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是经营风险的高发期,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第三,要加强成本管理。厉行节约保效益,是当前企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控制企业成本上,必须压缩费用开支,要想方设法开源节流保平安。要正确处理降低劳动成本与稳定职工队伍的关系。企业领导要与广大职工群众抱团取暖,走出“冬天”,走向“春天”。
(四)确保发展,要着力在优化队伍上下功夫
队伍建设始终是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任务。科学应对金融危机,加强监管,确保发展,首先要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和即将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11-紧紧围绕能力建设,着力优化队伍,进一步增强应对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着重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企业领导人员队伍。要采取多种选人用人渠道,提高企业领导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要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应对复杂局面、驾驭风险的能力。二是企业技能人才队伍。要为技术骨干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在学习培训中不断完善技能、提高技能。给广大技术骨干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在实践中探求真知、发展技能,在展示和发挥技能中提升综合水平。三是国有资产监管队伍建设。我们从事国资监管工作的同志,要以加强监管为己任,把提高监管能力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努力学习,增强本领,发扬敢于监管、善于监管的作风。要强化出资人意识,坚持依法监管、科学监管,规范监管行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坚持深入企业、服务企业,为确保发展尽心尽力。
三、认真做好2009年的各项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省市国资委和各省属企业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按照上述工作思路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形势,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和省属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把握形势,主动应对危机
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各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运行中出
-12-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准确判断这些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具体影响,变不利为有利。要坚定必胜信念,变压力为动力,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用强有力的措施,攻坚克难。面对挑战,更要善于发现机遇,积极探索转“危”为“机”的有效途径,用好用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紧紧抓住拉动内需这个机遇,积极谋划和申报重大项目,尽最大努力争取中央投资和省级投资,力争实施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重大投资项目。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抓住第四届中部博览会和第五届徽商大会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也可以适时开拓海外市场。省国资委在这方面要做好服务工作。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和高风险投资的基础上,简化省属企业主业内投资备案程序,由过去的逐项备案,改为企业主业内投资项目以投资计划备案。
(二)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国资监管
一是推进国资监管法规制度建设。要把加强国资监管的着力点放在创新监管理念、完善监管手段上,把持续改进国资监管落实到国资监管法规制度中。要认真学习贯彻《企业国有资产法》,继续推动我省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加快推进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立并实施省属企业法律意见书制度。加强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管理。继续加强企业章程管理,重点是抓紧做好企业章程的修改完善。按照突出主业原则,加强和改进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管理,进一步完
-13-善对企业产权收购和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制度。
二是完善出资人财务监督体系。在当前经济环境下,特别要加强省属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改季度分析为月度分析。健全财务动态监测体系,加强企业经营过程的风险控制。制定出台省属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强化责任追究。推动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深化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做好成果运用工作。强化总会计师职责管理,实行总会计师履职情况报告制度,充分发挥总会计师的管账理财和控制风险作用。各省属企业要做好今年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工作,市属企业做好2010年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国资委要加强与各市国资委的联系、沟通和协调,完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和财务报告制度。
三是加强业绩考核和分配工作。今年要启动省属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负责人应对金融危机所做出的努力,尽快研究提出考核基期值调整和客观因素调整等措施,并在2008经营业绩考核中实施。对主要承担政策性投资建设的企业,研究探索以业务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法。开展经济增加值考核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工资总额预算管理,继续规范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推动企业年金管理上水平。
四是强化企业产权管理。要重点加强国有产权交易监管,严
-14-格控制国有产权协议转让。加强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管,规范上市公司国有股份流转行为,严格控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转移。继续加强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对企业国有产权变更和股权比例变动,要实时跟进和动态监控。以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为抓手,推动全省产权市场整合,促进产权市场有序发展,发挥产权市场对国有资本的放大效应。继续推进不良金融资产分包处置工作。
五是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认真做好2009省属企业经营预算编制工作。要统筹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求,科学预测资金收支和余缺,坚持量入为出,不留缺口。强化成本费用的预算硬约束,细化成本费用开支定额标准,落实成本费用预算管控责任。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有效巩固资金链。建立重点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季度分析会议制度,执行情况通报制度等。管好用好省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重点帮助困难企业渡过当前难关。加强省属企业利润分配管理,促进省属企业做好所出资企业的利润分配管理工作。
六是进一步发挥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加强动态监督,切实增强监事会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和灵敏性。各监事会要加强日常监督,专职监事要尽可能常驻企业,沉下去了解情况。抓住企业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深化专项检查。提高检查的质量和时效,建立监事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沟通与联动机制。对省属企业的重要子公司,探索试行由派出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通过法
-15-定程序兼任其监事会主席和监事的派驻模式。各企业要依法接受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主动配合监督,切实落实好监事会的知情权、监督权。
(三)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一是加大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力度。加快行业、企业布局调整和联合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和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鼓励和支持企业在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实行低成本扩张,逐步形成一批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国有资本从不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退出,推进省属外贸企业国有资本减持,稳妥推进省水安总公司、丝绸公司等困难企业整体关闭。认真抓好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确保年中全面完成政策性关闭破产任务。采取整体划转、交叉持股等多种方式,推进科研院所与省属企业的重组。加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建设,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加速推进全省国有中小企业改革。
二是加大引入战略投资者力度。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重点是引入国际同业著名公司和国内行业排头兵企业,促进主业壮大。今年,省国资委将着手研究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方案,选择1-2户省属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
三是加大利用资本市场力度。扩大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拓宽企业上市融资渠道。积极支持资产优良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符合条件的企业,要做好准备,选择适当的
-16-时机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实现再融资。支持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务方式融资,缓解资金压力。
四是加大规范董事会建设力度。已设董事会的省属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进一步划清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董事会内部职能机构,完善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水平和经理层的执行能力。今年将选择1-2家省属企业,开展董事会工作报告制度试点和董事会成员问责制度试点。未设董事会的省属企业,要抓紧组建董事会,实行决策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指导和督促省属企业所属全资、控股子公司董事会建设。建立外部董事制度,今年,拟选择3户省属企业,开展外部董事制度试点。
(四)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竞争能力
继续加强省属企业自主创新工作。今年,省属企业自主创新工作的重点是以项目研发攻关为抓手,努力把“631创新计划”落到实处。各省属企业都要明确自主创新的主要攻关项目,没有科技攻关项目的企业也要确定管理创新的项目,力争更多的自主创新项目进入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点扶持行列。越是在困难时期,各省属企业越是要有战略眼光,切实加大研发投入。省国资委从今年起,将改变过去的自主创新激励政策,采取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3%的部分,直接在考核中给予加分,激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17-强力推进省属企业“自主创新发展年”活动。各省属企业要在去年“自主创新年”活动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自主创新发展年”活动方案,并切实抓好落实工作。工业、交通、建筑类企业一定要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和关键领域确定1-2个研发攻关的重点项目,集中各方面力量,实行集合攻关,力争取得突破。金融、商贸、服务类企业要突出在管理流程、信息化、集约化、精细化等方面确定研发项目,以高效节约为目标,加快建立新颖适用的运营系统。鼓励省属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开展自主创新联合攻关。大力开展技术比武、创新竞赛等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
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各省属企业一定要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进一步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避免高能耗和高污染项目重复建设,改造或淘汰现有的高能耗、高污染生产技术。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按照“数字安徽”建设规划要求,加快全省国资系统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步伐。进一步完善省国资委信息及网络安全系统,确保网络及数据安全。积极开展省属企业财务动态监测、产权登记转让等应用系统建设。引导企业积极推广和运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指导市县国资委(办)信息化建设,提高市县国资委(办)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奠定基础。
(五)加强企业党建,发挥政治优势
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省属企业将参加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企业党委要高度重视,及早谋划,先学一步,突出实践特色,做好思想、组织等各方面的准备。要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及时做好部分企业党委换届工作,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省属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加强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使广大职工团结一心,战胜当前困难。
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积极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模式。研究制定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积极推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试用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加大不同行业、企业、岗位领导人员的交流力度。继续加大竞争性选拔企业领导人员工作力度,适时组织部分专业性较强的企业领导人员职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加强指导省属企业内部的选拔任用工作,省国资委将选择2-3户企业,对其选拔任用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全程指导。
-19-推进企业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和省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为主线,以规范廉洁从业行为为重点,进一步抓好企业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要认真落实省委即将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省属企业领导人员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监督管理。深入贯彻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七个不准”的要求,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的规定,逐步规范企业领导人员的兼职和个人投资入股行为。继续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监督约束机制。推进省属企业巡视工作,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由点到面逐步推开。进一步加强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企业“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检查。
(六)维护企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在当前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企业稳定尤为重要。稳定是确保发展的前提,要主动做好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引导职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积极为企业战胜困难出谋划策,上下协力,共度时艰。企业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艰苦奋斗,节约各项开支,为职工群众做出表率。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困难企业尽量做到少减薪、不裁员。春节将至,要特别做好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畅通职工群众表达意愿和反映问题的渠道,防止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国资监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从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入手,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各省属企
-20-业要层层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切实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同志们,做好2009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为确保全省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