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立标对企业对标管理的意义
正确立标对企业对标管理的意义
泓冰标杆管理智库文章
泓冰标杆管理专家组在进行企业管理项目的过程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华为的员工加班现象已经不是行业秘密,某个企业老总去华为参观学习之后,对华为员工加班这一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来后,该老总也在自己的企业内大力推行加班政策,每日进行员工加班时间排行评比,甚至为该政策建立了专门的配套措施。该老总认为,如果员工不加班则认为其工作量不饱和,自然会成为裁员的首要选择。这种死对标的结果造成员工怨声载道,同时也采取“措施”应对加班政策,比如拖延工作,将原来2个小时能做完的工作拖延到4个小时,或者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做些与工作无关的活动。老总原本对标的目的是希望员工像华为员工一样增加时间投入,实现产出增加。结果事与愿违,员工产出不仅没有增加,效率也较原来有所降低。由于公司加班的政策,员工心理大多有怨言,无形中又会影响员工对公司的态度。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其他的相关因素,不少骨干员工选择离职,影响公司的业绩。
这个案例中,笔者认为该企业老总在实际对标过程中所犯的第一个错误是对“立标”的错误理解。老总学习华为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单纯要员工增加工作时间,而是要实现员工工作的“高产出”。但该老总把华为的加班时间作为“标杆”,简单的进行时间长度的对标,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伤害原有的效率。企业老总犯得第二个错误是在对标的过程没有有效的分析。泓冰标杆的“标杆环”中,将“对标”定义为“对照标杆测量分析,发现自身的短板、寻找差距,并分析与尝试自身的改进方法,探索达到或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其中“对照标杆测量分析”工作包含对数据的分析,案例中应当分析为什么华为的员工会自愿加班至晚上八九点甚至凌晨。分析标杆数据背后的原因远比数据本身更加重要。如果分析了这些,老总应该不会单纯的将员工的工作时间延长了。通过标杆四法的“剪刀分解法”,分析华为员工高产出的关键背景因素,对比这些关键要素进行自身的改进,这样才会真正实现对标的目的。假设华为员工加班的因素中有一项是“高额的加班费和客观的额外产出收益”,那么该企业应该思考自己员工在这方面是不是与华为的状况一致。实际情况是该企业老总在提倡员工加班的同时要求员工“无私”投入,既没有加班费也没有对“额外产出”的奖励,在自己“九零后”的员工中实行这样的政策怎么会得到认同?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实行标杆管理开展对标工作,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好“立标”环节,确定正确的标杆对象;再做好“对标”环节,明确标杆对象能够达到水平的原因,确定关键要素,然后才能顺利成章的“达标”,进而“创标”。没有科学扎实的前期工作,企业开展对标工作无异于“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丧失原有的优势!
第二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由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均将其视为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不断改进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西方管理学界将对标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
一、对标管理定义: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以行业内或行业外的一流企业作为标杆,从各个方面与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通过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来改善自身的不足,从而赶超标杆企业,不断追求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
二、对标管理理念:
所谓“对标”就是对比标杆找差距。推行对标管理,就是要把企业的目光紧紧盯住业界最好水平,明确自身与业界最佳的差距,从而指明了工作的总体方向。标杆除了是业界的最好水平以外,还可以将企业自身的最好水平也作为内部标杆,通过与自身相比较,可以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能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向业界最好水平靠齐。
三、“三对”理念:
对标/对表/对照”管理,“三对”理念创新地通过对比标杆找差距,对比表格抓落实,对照标准提问题,从宏观目标、过程控制和微观细节全方位地为企业管理提出了整体解决思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
对标管理理念
所谓对表就是对比表格抓落实。如何将标准(制度)与员工的日常活动(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关键就在于对表落实。即将标准(制度)中需要落实、执行的部分以表格的形式提炼出来,并根据执行的周期要求员工对比表格进行执行和填报。各级领导根据审批权限对填报的表格进行审核,以实现标准(制度)的实时过程监控。
对照管理理念
所谓对照就是对照标准提问题。现实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与我们期望的目标总会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就是问题,但是如果期望的目标不同,产生问题的数量和性质就会不同,最合适的目标就是标准和制度规定。我们只有对照标准和制度来检查,发现的问题才是科学合理的。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公司。在欧美流行后,亚太也得到迅猛发展,不仅是公司,连医院、政府、大学也开始发现对标管理的价值。
从应用程度上说,最初人们只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如今对标管理结合了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并将其引入到公司内部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持续不断发展的学习过程。
四、分类: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
五、步骤:
第一步,制定对标计划,确保对标计划与公司的战略一致。第二步,建立对标团队。团队的结构取决于对标范围的大小、公司规模、对标预算、对标程序和环境等要素。其次是就对标程序、分析工具和技术、交流能力、公司背景和系统对团队人员进行培训。如果让专人负责对标的实施过程,就能大大激发他们的责任心,提高实施效率。除了领导能力外,对标团队还应当具备分析、程序处理和图书馆/电脑搜索等技能,3到5人最理想。
第三步,收集必要的数据。首先,要收集本公司的流程表、客户反馈、程序手册等信息进行自我分析。否则,你将看不到与别人的差距,无法发现改善的机会在哪儿。
其次,找到适合自己的模仿对象。公司做一个候选对象的名单,选择那些获奖公司、在商业杂志或者其他媒体尤其是行业报告中得到公认的公司,或由供应商、客户、咨询师推荐的企业。然后就这些企业进行调查,筛选出3到5个公司作为信息交换和对标合作伙伴。
第四步,分析业绩差距数据。在理解对标对象最佳的方法基础上,衡量自己与别人业绩的差距。可用的指标包括:利润率、投资回报、产品周期、每个员工销售量、每种服务/产品成本,或者如何开发一种新产品或服务等。
比较时,必须就相同的事情进行对比,苹果比苹果,而不是比梨子。同时根据经济规模、不同的管理思路、市场环境做出调整。
通过比较业绩,企业就会发现与最好公司的差距。“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们不行?”这样对标就可以帮助公司建立一个战略目标。在将相关信息告诉高层管理人员和整个公司后,企业要根据数据设计行动计划、实施办法以及监督衡量标准。
第五步,持续进行对标管理。企业在减少与最佳案例的差距时,需时常用衡量标准来监测实施的有效性。另外,由于表现最佳的公司本身也会继续发展,所以“找到并实施最好的方法”的对标管理也是一个只要开始就没有结束的过程。
六、易犯错误:
在对标内容上,很多公司过分关注价格,而忽视了有关客户和员工方面的对标。有的公司没有将对标目标与公司的主要使命联系起来,这可能会导致高层领导的反对,并影响到公司其他计划的执行。
有的公司在未完全理解自己的程序之前,就急忙实施对标,最终也会失败。有些公司试图用对标一下子解决很多问题,提高公司业务各个方面,结果欲速不达,员工士气低落。此外,容易犯的错误还包括没有人负责对标过程、没有对对标程序做系统记录等。
如何在对标过程中保持创新?
对标不是完全模仿,需要在企业文化、预算、成本收益约束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有的公司由于资本限制,先实施最佳案例中最关键或者受到资本约束最小的要素,这也是一种变通。同时,最佳案例随着时间推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改进。
第三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
标杆管理是美国施乐公司1979年首创的。当时他的复印机市场受到国内外,尤其是日本企业全方位的挑战,市场份额从82降到35.面对竞争的威胁,施乐公司开始向日本企业学习,开展深入广泛的标杆管理,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差距,调整战略和经营策略,重组流程等一系列的努力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随后各个公司随即效仿。
西方企业开始把标杆管理法,作为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思想和管理工具,通过标杆管理来优化企业实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标杆管理和企业再造,战略联盟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三大管理办法。
标杆管理的定义和原理
定义:
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评估过程,通过不断的将企业与世界上领先的企业相比,以获得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绩效的信息。具体来讲是将产品,服务,生产流程,管理模式等同行业内外的的优秀企业进行比较,借鉴与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改善自身不足,提高竞争力,追赶和超越标杆企业的一种良好循环的管理办法。通过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管理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模式,实际上是模仿学习和创新的过程。
原理:
将自身的关键业绩行为与行业内外领先企业的关键业绩行为相比较与评价,分析这些基准企业业绩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业绩标准及绩效改进的最优策略,体现的是竞争优势。
标杆管理法的类型
内部标杆管理法:企业内部操作为基准,简单易行,易产生封闭思维,夜郎自大 竞争标杆管理法:以竞争对手为基准,直面竞争对手,信息不易获取。
职能标杆管理法:行业内外优秀职能操作为基准,信息易获得,操作有难度。流程标杆管理法:以最佳工作流程为基准,要求企业要深入流程和操作。根据资源条件和竞争环境,确定满足财务和客户需要,选择和是的方法。标杆管理的实施步骤:
1计划:确定对那些问题进行标杆管理,确定用于比较的公司,决定用于收集资
料的方法。
2分析:确定自己目前的做法和最好做法之间的绩效差异,拟定未来的绩效标准,3整合:将标杆管理中的发现,进行交流并获得认同,确立部门目标。4行动:制定行动计划,实施明确的行动并监测进展情况。
5完成:处于领先地位,全面整合各种行动,调整新标杆。
1、确定标杆的内容:首先要考察收集标杆数据,处理加工标杆数据并分析,与企业自身同组数据进行比较,确定企业自身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分析比较时我们不仅要参考行业第一,而且参照相近企业的情况,制定出可操作,可实现的分步实施步骤。
2、制定具体计划与策略。
创造环境,使企业中的人员能够自觉和自愿进行学习和变革,以实现企业目标。创建一系列有效的计划和行动,通过实践赶上和超过目标。标杆本身不能解决企业自身的问题,需要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来实现。
3、比较与系统学习
企业应当培训员工,让员工了解企业的优势和不足,保证计划的切实实施。标杆管理会涉及流程改造需要改变一些人的惯有的行为,甚至涉及到个人的利益,需要思想上解除阻力。通过最佳的实践和实现方法,赶上和超过标杆对象。
4、行动: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全员参与,有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措施,各级管理干部密切关注执行过程的情况,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5、效果评估和改进。实施标杆管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每一轮结束后需要重新检查和审视对标研究的假设和标杆管理的目标。以不断提升实施效果。标杆管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企业在持续学习中不断把握机遇与提升优势。
第四篇:对标管理
对标管理是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现在,这种方法越来越成为企业乃至政府的选择。根据《全球对标网络》的调查,对标管理已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第三大战略管理方法。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人们利用对标寻找与别的公司的差距,把它作为一种调查比较的基准的方法。后来,对标管理逐渐演变成为寻找最佳案例和标准,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一种方法。对标管理通常分为4种。
第一种,内部对标。很多大公司内部不同的部门有相似的功能,通过比较这些部门,有助于找出内部业务的运行标准,这是最简单的对标管理。其优点是分享的信息量大,内部知识能立即运用,但同时易造成封闭、忽视其他公司信息的可能性。
第二种,竞争性对标。对企业来说,最明显的对标对象是直接的竞争对手,因为两者有着相似的产品和市场。与竞争对手对标能够看到对标的结果,但不足是竞争对手一般不愿透露最佳案例的信息。
第三种,行业或功能对标。就是公司与处于同一行业但不在一个市场的公司对标。这种对标的好处是,很容易找到愿意分享信息的对标对象,因为彼此不是直接竞争对手。但现在不少大公司受不了太多这样的信息交换请求,开始就此进行收费。
第四种,与不相关的公司就某个工作程序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相比而言,这种方法实施最困难。至于公司选择何种对标方式,是由对标的内容决定的。
第五篇:浅谈企业对标管理
浅谈发电企业对标管理
目前,在电力行业掀起了对标管理的热潮,作为以电力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为了加强管理,现正在对水电产业实施管理升级,以湖南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为对标单位,进行对标管理,为此,特针对发电企业对标管理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前言
对标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美国施乐公司开辟了对标管理的先河。近几年,我国企业输送也掀起了实施对标管理的热潮,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电力行业的对标管理中,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于2004年5月率先在电力系统开始实施对标管理工作,建立了华电生产和经营指标体系,分别采集了集团内和行业内标杆数据,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在所属发电厂全面开展了对标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之后,国家电网公司于2005年1月开始在区域、省电网公司和地市供电公司之间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实施对标管理能确保企业持续改善和不断优化,帮助企业迅速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绩效,并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二、对标管理定义
对标管理,又称标杆管理,是指企业持续不断地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与最强的竞争对手或那些被公认为是行业领袖的企业的产品、服务及管理实践活动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对标管理实质上是指一种为促进企业真正绩效的改进和提高而寻找、分析并研究优秀的产品、服务、设计、机器设备、流程及管理实践的系统方法和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活动及管理文献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对标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对标管理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
简单地说,对标管理就是企业找到一个或几个学习的榜样作为目标,这些榜样在业务流程、制造流程、设备、产品和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就是企业学习和赶超的标杆。
对标管理的基本内涵是以领先企业作为标杆和标准,通过资料收集、分析比较、跟踪学习等一系列规范化的程序,改进绩效,赶上并超过竞争对手,成为强中之强,因此实施对标管理对实现企业竞争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对标的关键在于选择和确定被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和标准,是对产生最佳效果的行业最优经营管理实践的一种探索,要求在经营管理实践方面“优中选优”,达到最优模式和最优标准,也就是盯住最佳水平,把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递到企业中各层次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身上,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对标管理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人员、设备、服务及流程方面能够达到的、客观的、有效的衡量指标,使企业能够打破以往的思维和经营模式,认识到重大的经营改善活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标管理为企业提供了既具有挑战性又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及实现的方式方法,增添了企业实现目标的信心。
二、对标管理主要流程
对标管理是一项通过衡量比较来提升企业竞争地位的过程,它强调的是以卓越的企业作为学习的对象,通过持续改善来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对标管理是一项系统的、持续性的评估过程,首先决定出某些企业功能领域(例如生产、财务、服务……)的绩效衡量标准,然后寻求在这些特定的领域内表现卓有成效的其他企业,比较本身与这些标杆企业之间的绩效差距,并通过分析转换作业流程的做法来达到改善绩效、缩短差距、巩固地位的目的。
对标管理是指企业将自己的产品、服务和经营管理方式同行业内或其他行业的领袖企业进行比较和衡量,从而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下,优秀的企业善于借鉴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对标管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规范且连续的比较分析,帮助企业寻找、确认、跟踪、学习并超越自己的竞争目标,是持续不断地进行比较分析、制定赶超计划并实施执行的过程。
三、对标组织机构
可根据企业特点成立对标管理领导小组和对标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标管理工作。对标组织机构可采用非正式机构,对标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有:
1、负责制定本企业的对标管理实施方案。
2、推动对标管理数据库的建设与协调,组织实施信息收集、信息的分析处理。
3、对对标管理的操作流程进行全程监督和服务。
4、加强对标管理活动及项目在本单位内外部的协调与沟通,帮助实现信息共享。
5、协调与外部的对标对象之间的各种活动安排,包括实地考察和参观、各种形式的信息情报的收集整理、信息与知识的共享。
6、管理内部的对标项目小组,确认成员及其人员调整,确定工作程序,控制对标管理工作质量。
7、确定企业内外部的对标管理对象(即标杆单位)或者是合作伙伴。
8、在内部寻找和确定潜在效率提升空间较大的项目、流程,作为下一个对标管理活动的中心内容和研究对象。
9、负责对标管理推行所需的教育培训课程内容的拟定、培训的实施以及培训项目和内容的更新。
10、在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保证对标管理项目或者活动能够实现最佳投入产出比。
11、负责编写本单位的对标管理活动的基础性材料。
四、对标内容
对标内容分为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和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两大部分。
1、火电厂: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发电量、供电煤耗、厂用电率、入炉煤低位发热量、入厂煤和入炉煤热值差等指标。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汽轮机热耗率、锅炉效率、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锅炉排烟温度、汽轮机真空等指标。
2、水电厂:经营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发电量、综合厂用电率、耗水率等指标。生产管理类指标体系包括等效可用系数、机组大修后连续可调天数、水量利用率、水能利用提高率、弃水损失电量、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畅通率等指标。
五、对标管理方法
根据标杆的不同,可以将对标分为内部对标、竞争性对标、行业对标和一般性对标四种。其中在电力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是内部对标和行业对标。
1、内部对标管理,是指在企业内部开展的对标管理工作,可以是企业内生产经营指标的不断超越,也可以是将企业内部工作更具绩效的某一部门的做法当作其他部门学习标杆的对标方式。对标指标可选择以设计值和历史最好水平作为对标基准。内部对标管理的目标,是找出一个企业的内部绩效标准,通过内部信息分享,找出其最佳内部实践,把信息递给企业内部的其他部门,从而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内部对标的最大优点在于企业内部标杆资料和信息易于取得,不存在资料转换问题,无需考虑涉及商业机密问题,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内,可以促进部门间的沟通。缺点是视野狭隘,不易找到最佳作业典范,并且学习的对象局限在企业内部,很难为企业带来创新性的突破。
2、竞争性对标管理,是指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流程等进行详尽的分析,寻找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产品与服务改进的一种对标方式。发电厂可以将所属集团企业(或区域内发电厂)的平均和先进水平作为对标基准进行对标工作。其优点是企业本身与竞争对手的做法具有可比性,将对手的流程转换到本企业时也比较容易或类似,从标杆对象处获得的信息可以很快地运用于本企业。缺点是相关信息搜集困难。
3、行业对标管理,是指将对管理的项目与全国电力行业中最企业的相应项目进行对比。对标指标以全国电力行业先进水平值为基准。
4、一般性对标管理,是指与不相关的企业就某个工作程序进行对标,即类属或程序对标,是将非相关行业也纳入对标管理的范围。一般性对标就是寻求在某些领域表现杰出卓越的企业作为学习的模范,而不论其处于何种产业。选择标准是标杆企业在发挥企业功能时的绩效表现,专注于学习优秀的作业流程。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帮助企业激发具有创意的经营思路和突破性的思维方式,学习产业外界截然不同的观念和做法。其缺点是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源来进行初级资料的搜集或购买。
六、对标管理步骤
对标管理步骤分为整体规划与项目选定阶段、分析阶段、综合与交流阶段、实施与评估阶段和成熟运用阶段五个阶段十个步骤进行,分别是:
㈠、整体规划与项目选定阶段
1、分析现状,明确对标目标。通过分析现状,梳理企业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对标内容和对标方向。
2、选择标杆对象。主要是收集国内外先进电力企业的管理标准、指标信息及最佳实践,建立潜在标杆合作伙伴信息数据库,对这些潜在标杆进行分析和筛选,确定最终标杆单位和对标范围,制定对标实施方案。在选择标杆单位时各单位应注意遵循两个原则:即一是标杆单位要具有卓越的业绩二是与本单位有相似的特点,具有可比性且管理上可以模仿。
3、收集资料和数据。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收集标杆单位对自己有借鉴意义的资料和数据,重点应放在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各单位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渠道进行收集,如参加指标竞赛、文献资料、行业协会、实地考察等。收集到的标杆资料内容应包括:⑴与最佳实践相关的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等;⑵与最佳实践相关的指标体系及指标统计的方法和指标的最优值;⑶最佳实践项目的工作流程包括工作步骤、实施方法、实施条件、流程控制、流程控制节点、人员技能特点、记录形式、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等。
㈡、分析阶段
此阶段主要任务是与选定的标杆进行对标,收集分析标杆单位的具体做法,研究与标杆企业在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技术投入等方面的差距,进行差距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及实施文案。
1、分析差距。就是要对收集的全部数据资料和考察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企业与标杆单位的差距,找到本企业与标杆单位之间存在的绩效差距的根本原因,对绩效差距的关键原因和改进行动方案进行深入分析和修改,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差距分析有差异性分析、阶段性分析、典型性分析和综合性分析四种。
2、拟定改进目标。根据差距分析的结果,拟定适度的、可操作性的期望绩效目标,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的目的。
㈢、综合与交流阶段
1、同员工进行交流并获得认同。将对标活动中取得的各项进展向员工交流,征询意见,并将所要达到的目标前景告诉员工,统一员工的思想,实现行动一致。
2、根据员工的建议,修正绩效目标,制定解决方案。㈣、实施与评估阶段
1、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包括计划、实施方法和技术及阶段性评估要求等。
2、绩效激励与控制。各项目实施小组要不断地对项目改进的效果进行审核评估。要建立目标保证措施、过程控制措施、监督评价措施等控制措施。
㈤、成熟运用阶段
在部分或全部达到超越标杆单位后,应动态调整对标标杆,维护和更新对标管理数据库,与更先进、更优秀的企业对标。
对标管理方法的连续进行。在第一轮对标管理工作完成之后,要及时总结,并对新的情况、新的发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提出新的基准目标,以便进行下一轮的对标。包括进行对标评估,全面整合各种活动,将单独进行的对标管理活动融合到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整体中,重新调校标杆三部分内容。
七、综合评价
对标管理综合评价是发电厂在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系统观点,通过人为设定能够反映企业综合水平的可量化指标,构建一个由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相关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该综合评价体系对发电厂对标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来反映发电厂对标管理综合水平的一项活动。
在一轮对标管理活动的前后,发电厂可将火(水)电厂对标管理情况制定表格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评分,将对标管理活动进行量化,按评分结果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了解对标管理的成果,及时发现仍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以供下一轮对标管理中实施。
八、体会
要开展好对标管理工作,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1、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
2、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有效、正确、深刻的定义,不是简单的对比和复制、模仿;
3、在操作时必须具有规范、系统的管理流程,每个环节、流程都不能脱节;
4、必须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发掘广大员的潜能和智慧,做到全员主动参与,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5、在实施对标管理过程中必须有创新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6、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能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标杆单位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以供对标分析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