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疹监测要点2014版
麻疹监测要点
一、定义:
(一)监测病例: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
(二)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下任一种情况:
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2、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3、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
二、报告时限
1、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报至县CDC,同时在24小时内网络直报传染病报告卡。
2、县CDC接报告后,48小时内完成调查(以下10个变量中任何一项空缺或不准确的,均认为个案调查不完整:病例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现住址、含麻疹/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出疹日期、报告日期、调查日期、血标本采集日期、可能的感染地。),并在完成调查后的48小时内录入专报系统。
3、根据流行病学信息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县CDC应按照监测病例分类标准进行最终分类,原则上应在病例报告后10日内完成。
4、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麻疹病例,在监测系统中应通过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关联,完成疫情调查处置后10日内填写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同时上传调查报告。
三、标本采集
1、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日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出疹后3日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病原学标本核酸检测结果的,应在出疹后4~28日采集第2份血标本进行检测。)
2、合格病原学标本的基本要求:出疹后5日内采集,冷藏运送,-70℃以下保存。(48小时内能送达的,可在2~8℃保存)
3、医疗单位负责对就诊的监测病例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协助将标本于24小时内送达县CDC。在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等过程中发现的未就诊监测病例,由县CDC负责组织采集血标本和/或病原学标本。
4、送检:标本应在采集后3日内送达本地区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医疗单位在采样后24小时内送至县CDC——县CDC收到标本后,将血清和标本送检表在48小时内送达本地区麻疹网络实验室。)。发生暴发疫情时要快速送检。
四、主动监测
医疗单位应每旬开展相关科室主动监测,并做好记录。
承担主动监测任务的CDC或乡级防保组织应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每旬到辖区内监测医院开展主动监测,定期对医疗单位主动监测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导评估。
五、监测指标:
1、敏感性:以省为单位,排除麻疹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
2、及时性:监测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血标本采集后3日内送达网络实验室的比例达到80%以上。
3、特异性:监测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实验室确诊率达到9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学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六、其他
1、全年所有麻疹疑似病例均应在下一年的1月31日前完成订正。
2、每年3月1日前,对上年麻疹监测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报年度总结。
七、监测病例分类示意图
依据:中国CDC《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技术指南》;《关于印发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的通知》(中疾控疫发〔2014〕36号)
第二篇:贵州省毕节地区麻疹监测
贵州省毕节地区麻疹监测
了解毕节地区麻疹流行特征,为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毕节地区2009年共报告麻疹16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2.11/10万。12~5月份是发病高峰期,共发生137例,占总病例数的83.03%;10岁以下占总发病率的95.15%(157/165)。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136例,占82.42%。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常规免疫接种,及时对10岁以下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是毕节地区控制麻疹需要解决的问题。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流行。为了解毕节地区麻疹的流行特征,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现对毕节地区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全地区麻疹监测系统和疫情报告系统上报资料;人口资料来自毕节地区统计局。
1.2
监测方法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使用贵州省统一印制的疑似麻疹病例调查表,对2009-01/12全地区报告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2ml。1.3 麻疹实验室检测
麻疹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获法,试剂由珠海经济特区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毕节地区CDC负责检测,并由贵州省CDC负责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中国麻疹监测系统软件、Excel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9年毕节地区共报告麻疹16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2.11/10万。2.2
地区分布
毕节地区8个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毕节县(33例,占20.00%)、金沙县(44例,占26.67%)、威宁县(70例,占42.42%),3个县发病数较多(表1)。
2.3 时间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发病高峰在12~5月份,共137例,占总发病例数的83.03/%。各月份发病情况见图1。
2.4
人群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94例,女性71例,男女性别比例1.32 : 1,职业分布以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共157例,占发病总数95.15%;发病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62岁,10岁以下为高发年龄组,其中1岁以下41例,占24.85%;1岁28例(16.97%);2~10岁88例(53.33%)(表2)。
2.5
免疫史
报告165例病例中无免疫史102例(61.82%);免疫史不详34例(20.61%);有免疫史29例(17.58%)。
2.6
麻疹实验室监测
采集165份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或脑脊液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检测。麻疹IgM阳性30份(18.18%),风疹IgM阳性22份(13.33%),165份标本送省CDC实验室,抽检符合率为100%。3
讨论
毕节地区麻疹以小年龄组和小学生为主,麻疹发病年龄有向大年龄组发展的趋势[1]。1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5.15%,提示常规免疫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局部地区漏种、迟种情况依然突出。因此,控制麻疹工作要抓好麻疹基础免疫和复种工作。《预防接种和疫苗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落实入托、入园、入学查证验证和在学校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起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传染病联防机制应引起卫生部门、教育部门重视。病例中大部份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一旦有麻疹病毒介入,未接种麻疹疫苗的儿童和免疫失败的儿童会感染发病[2,3]。因此落实儿童计划免疫是当前计免工作的重点之一。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①在落实麻疹疫苗基础免疫的同时,要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②卫生部门与教育部门建立传染病联防机制,把好“入托、入园、入学”关,理顺在学校建立传染病监测和查漏补种工作[4,5];③加强业务培训和素质教育,增强基层防疫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疫苗接种技术和管理水平;(4)建立健全完善的麻疹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参考文献
[1] 李倩,凌罗亚,蒋征刚等,浙江省2001-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1):27-29.[2] 姜静,刘敏.上海市徐汇区2001-2005年麻疹疫情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6,18;317-318.[3] 白敏,高岚,罗月雪等,贵阳市2007年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分析.贵州医药2009,8;750-751.[4] 王莉霞,朱徐,王克安.全国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1,(06)[5] 叶众.快速应对麻疹暴发疫情的策略.中国共公卫生管理2010.6;276-277.
第三篇:麻疹监测培训试题
麻疹防控培训测试题
苏木镇卫生院:姓名:
1.通过开展麻疹监测,可以()
A.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B.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C.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D.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E.可以监测和记录消除麻疹的进程
2.现阶段,我国麻疹监测病例方案中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为:()
A.发热、出疹患者B.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
C.发热、出疹患者,且与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接触者
D.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麻疹疑似病例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作为麻疹临床诊断病例:()
A.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B.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C.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D.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4.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
A.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B.出疹后3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C.出疹后3-28天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D.出疹后3天后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5.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____________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A.12小时B.24小时C.48 小时D.3天
6.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以省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同时的县区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
A.1/10万,80%B.2/10万,80%C.1/10万,90%D.2/10万,90%
7.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要求在7天内及时报告,这里“7天”的含义是指()
A.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发病日期的时间间隔
B.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出疹日期的时间间隔
C.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发热日期的时间间隔
D.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采样日期的时间间隔
8.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疑似病例“发热”是指()
A.腋温≥37.5℃B.腋温≥38℃C.腋温≥38.5℃D.腋温≥39℃
9.麻疹疑似病例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可以从以下哪个途径初次报告?()1
A.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B.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专病系统)
C.二者皆可D.二者皆不能
10.全年所有麻疹疑似病例的订正截止时间为?()
A.当年12月31日24时B.次年1月1日24时
C.次年1月31日24时D.次年2月1日24时
11.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指标的统计口径为:()
A.按报告地区统计B.按现住址统计
C.按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地区统计D.按户籍地统计
12.麻疹病例病原学标本应该尽量在出疹后内采集()
A.5天B.6天C.7天D.8天
13.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应达到()
A.80%B.85%C.90%D.95%
14.疑似麻疹病例“现住址”归属原则为:()
A.病例感染麻疹病毒时实际居住的地址B.病例户籍地址
C.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D.病例出现出疹症状时居住的地址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为哪项?()
A.对麻疹病例应自前驱期出现卡他症状时开始隔离至出疹后4天;
B.麻疹暴发时应获取暴发地人口构成、社会经济状况和近5-10年麻疹流行情况;
C.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限为开始接触病例后21天;
D.对麻疹病例居住内环境可开窗通风,但随时消毒并无必要。
16.学校出现麻疹疫情时,可开展以下哪些控制措施。()
A.病例应离开学校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B.开展学校应急接种,接种对象包括教职工和学生;
C.开展晨检,因病缺勤应追查和登记;
D.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
17.按照现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暴发的定义以下描述正确的为()
A.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7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B.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7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C.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D.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8.麻疹暴发疫情应在医疗机构开展病例主动搜索,搜索范围应包括医院内哪些科室?()
A.内科B.产科C.儿科D.皮肤科下面那些人群属于麻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A.患者的看护人员B.患者的家庭成员C.患者同班同学D.患者单位同事
20.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A.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B.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
C.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
体阳转者。
D.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第四篇:麻疹主动监测流程
麻疹主动监测流程
根据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2010-2012年北京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指示,按照北京市关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麻疹主动监测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接诊情况,特制定麻疹主动监测工作流程:
1.设立重点监测科室:包括急诊内科、儿科门诊、发热门诊、内科门诊、内科住院、皮肤科等科室。
2.每旬开展一次,到重点监测科室查阅门诊日志、有诊断病名的门诊处方、询问当班医生有无麻疹疑似病例,提醒医生遇有麻疹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及处理要求。
3.建立门诊查漏报系统,通过该系统每旬主动监测全院有无麻疹或麻疹疑似病例。
4.每旬到病房查看出入院记录、病案室查找住院患者漏报病例。
5.如发现麻疹或麻疹疑似病例立即与医生联系,核实病例情况,明确诊断的病例督促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6.如有辖区内出现麻疹暴发疫情(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立即向科主任及区疾控中心汇报。
7.每月初将麻疹主动监测情况填到麻疹主动监测表中,上报给区疾控中心。
保健科
2014
第五篇:县2021年麻疹风疹监测工作总结
XX县2021年麻疹风疹监测工作总结
为了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疫情,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全县各级医疗机构认真贯彻实施《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和《麻疹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14年版),开展了麻疹监测工作,现将2021年麻疹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病例主动搜索
县疾控中心每旬对县人民医院儿科、感染科、病案室开展麻疹病例主动搜索工作,通过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主动搜索麻疹病例,主动发现麻疹病例。同时要求县人民医院每旬通过自查发现病例,不得漏报。
1.县卫健委领导和县CDC主任对麻疹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作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医疗单位要指派专人负责麻疹监测的具体工作,同时将麻疹监测工作纳入疾控工作考核指标。
2.主动监测县疾控中心免规科坚持每旬对辖区内哨点医院进行麻疹/风疹病例主动搜索,以免发生漏报病倒。
3.现场督导:对乡镇卫生院麻疹监测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并解决乡镇麻疹监测工作中的采样、信息填报不规范等相关的问题。
二、监测指标完成情况
1.常规管理:各医疗机构每月定期对门诊、住院病例进行主动搜索,防止漏报病例。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对辖区内发热、出疹病例进行排查,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
2.疑似麻疹/风疹病例:全年共报告疑似麻疹/风疹病例51例,疑似麻疹/风疹病例均已采集血清标本,排除麻疹/风疹病例51例,血标本3日内送达实验室比例达100%。
三、下一年的工作打算
1.按照国家、省监测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责任意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规范麻疹诊疗、报告工作。
2.继续做好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监测意识,提升工作质量,全面完成监测工作任务。
3.进下步加强麻疹主动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有效防制麻疹的发生与流行。
4.继续做好含麻疫苗免疫接种工作,督促各接种门诊做好麻疹类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消除免疫空白,形成免疫屏障,防止麻疹疫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