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麻疹AFP监测培训
AFP、麻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监测方案要求,制定本监测报告制度。
麻疹监测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为:具备发热、出诊,病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者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所以麻疹、风疹疑似病例均为监测对象。
传染期:出疹前后5天。原则上隔离至出疹后五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隔离期延长至出疹后14天。
2.监测病例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注:要求上报的麻疹、风疹监测病例分类均为:疑似病例。3.消除麻疹定义:
A.无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B.麻疹发病率<1/100万(不包括输入病例)
C.输入病毒导致的麻疹爆发病例数<100例,流行持续时间<3个月。4.暴发疫情监测:
麻疹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麻疹病例。现阶段麻疹爆发定义为: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AFP监测
1.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2.高危病例:小于5岁、OPV少于3次或不详、未采或未采到合格粪便标本或临床怀疑为脊灰的病例。
3.卫生部规定14类病种作为AFP病例进行报告:(1)脊髓灰质炎(脊灰);(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多神经病、原因不明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软瘫、高钾性软瘫、正常钾钾软瘫);(10)肌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或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或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做好传染病报告质控工作,全面落实传染病报告奖惩措施。4.病例的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在发现AFP病例后,城市需在12小时、农村需在24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当区疾控中心。
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责任报告人发现麻疹或风疹疑似病例、AFP 病例以及其它 重点监测疫苗针对传染病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做好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工作(门诊日志登记内容: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 期等,不得漏项,字迹清楚);立即报告医院防保科。防保科工作 人员接到报告后先以电话的形式尽快通知辖区疾控机构,并通过 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登记本。
第二篇:麻疹监测培训试题
麻疹防控培训测试题
苏木镇卫生院:姓名:
1.通过开展麻疹监测,可以()
A.及时发现麻疹病例,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和控制疫情。
B.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群免疫状况,确定易感人群,加强预测预警。
C.了解麻疹病毒学特征,追踪病毒来源、传播轨迹。
D.评价预防控制效果,为适时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措施提供依据。
E.可以监测和记录消除麻疹的进程
2.现阶段,我国麻疹监测病例方案中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为:()
A.发热、出疹患者B.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
C.发热、出疹患者,且与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接触者
D.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
3.麻疹疑似病例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可以作为麻疹临床诊断病例:()
A.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B.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
C.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
D.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有其他明确诊断者。
4.麻疹合格血标本的基本要求是:()
A.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B.出疹后3天内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C.出疹后3-28天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D.出疹后3天后采集,血清量不少于0.5ml,无溶血,无污染;2~8℃条件下保存、运送。
5.负责调查的专业人员应在接到报告后____________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麻疹疑似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A.12小时B.24小时C.48 小时D.3天
6.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以省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同时的县区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
A.1/10万,80%B.2/10万,80%C.1/10万,90%D.2/10万,90%
7.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要求在7天内及时报告,这里“7天”的含义是指()
A.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发病日期的时间间隔
B.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出疹日期的时间间隔
C.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发热日期的时间间隔
D.实验室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日期距采样日期的时间间隔
8.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疑似病例“发热”是指()
A.腋温≥37.5℃B.腋温≥38℃C.腋温≥38.5℃D.腋温≥39℃
9.麻疹疑似病例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可以从以下哪个途径初次报告?()1
A.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大疫情)B.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麻疹专病系统)
C.二者皆可D.二者皆不能
10.全年所有麻疹疑似病例的订正截止时间为?()
A.当年12月31日24时B.次年1月1日24时
C.次年1月31日24时D.次年2月1日24时
11.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指标的统计口径为:()
A.按报告地区统计B.按现住址统计
C.按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地区统计D.按户籍地统计
12.麻疹病例病原学标本应该尽量在出疹后内采集()
A.5天B.6天C.7天D.8天
13.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应达到()
A.80%B.85%C.90%D.95%
14.疑似麻疹病例“现住址”归属原则为:()
A.病例感染麻疹病毒时实际居住的地址B.病例户籍地址
C.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D.病例出现出疹症状时居住的地址
1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为哪项?()
A.对麻疹病例应自前驱期出现卡他症状时开始隔离至出疹后4天;
B.麻疹暴发时应获取暴发地人口构成、社会经济状况和近5-10年麻疹流行情况;
C.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期限为开始接触病例后21天;
D.对麻疹病例居住内环境可开窗通风,但随时消毒并无必要。
16.学校出现麻疹疫情时,可开展以下哪些控制措施。()
A.病例应离开学校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B.开展学校应急接种,接种对象包括教职工和学生;
C.开展晨检,因病缺勤应追查和登记;
D.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
17.按照现行全国麻疹监测方案,麻疹暴发的定义以下描述正确的为()
A.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7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B.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7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C.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D.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18.麻疹暴发疫情应在医疗机构开展病例主动搜索,搜索范围应包括医院内哪些科室?()
A.内科B.产科C.儿科D.皮肤科下面那些人群属于麻疹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A.患者的看护人员B.患者的家庭成员C.患者同班同学D.患者单位同事
20.符合下面条件之一的监测病例,为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
A.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
B.病原学标本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者;
C.恢复期血清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
体阳转者。
D.血标本检测风疹IgM抗体阳性者;
第三篇:AFP、麻疹及等疫苗针对疾病监测报告制度
AFP、麻疹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监测报告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及宁夏疫苗针对疾病各监测方案要求,制定本监测报告制度。
1、健全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发挥疫情报告管理组织的职责。
2、责任报告人发现麻疹或风疹疑似病例、AFP病例以及其它重点监测疫苗针对传染病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同时做好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工作(门诊日志登记内容: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现住址、发病日期、初诊、诊断日期等,不得漏项,字迹清楚);立即报告医院防保科。防保科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先以电话的形式尽快通知辖区疾控机构,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同时填写传染病登记本。
3、各科建立的门诊工作日志、住院登记及传染病登记本要统一妥善保存备查。
4、防保科工作人员每旬对本医院儿科、内科、神经科等相关临床科室开展AFP、麻疹等传染病的主动搜索工作;自查是否存在疫苗针对传染病病例漏报、迟报现象;主动搜索要做好完整记录。
5、积极协助辖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负责采集病例相应标本并按要求运送至辖区疾控中心。
6、开展定期及岗前培训,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疫苗针对传染病报告相关知识的培训,岗前培训率达100%。
7、做好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相关工作;做好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工作;杜绝院内感染的发生。
8、做好传染病报告质控工作,全面落实传染病报告奖惩措施。
第四篇:2015年AFP监测工作总结
2015年XX县AFP监测工作总结
为继续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成果,保持我县无脊灰状态,按照《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要求,我县认真开展了AFP监测工作,现将监测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般情况
我县设AFP
主
动
监
测
点
7个,分
别
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其它乡镇卫生院为一般观查点,主动监测点由医院防保科每旬统一查看门诊登记,及时发现病人,及时上报,以杜绝疫情的漏报发生。今年监测系统数据与大疫情数据一致,各乡镇均能按时上报AFP病例主动监测旬、月报表,说明我县计划免疫监测系统敏感性较高。
二、发病情况
今年全县共报告本地AFP病例2例(XXX人民医院2例),报告发病率为2/10万,达到了AFP病例监测1/10万的报告要求,无高危AFP病例。
三、监测指标
1、病例调查及时率:今年全县报告本地病例2例,报告后48小时调查2例,48小时调查率为100%。
2、病例便采集情况:今年全县报告本地病例2例,14天内双份便采集病例2例,合格粪便采集病例2例,14天内双份便采集率为100%,合格粪便采集率为100%,便标本7天内送达率100%。
3、随访情况:今年全区报告本地病例2例,60天随访病例数2例,60天随访表及时送达率为100%。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提高AFP监测的重视程度,严格落实全国监测方案中的各项策略措施,通过加强脊灰疫苗4剂次的常规免疫接种,落实查漏补种和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等措施,切实提高免疫接种工作质量,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
2、强化督导培训,提高医务人员AFP病例监测水平和鉴别诊断能力。
3、加强主动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继续落实旬监测和月报告工作机制,确保病例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和早治疗,如期完成监测系统各项评价指标。
XXX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11月19日
第五篇:麻疹主动监测流程
麻疹主动监测流程
根据2010年北京市卫生局下发的《全国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的《2010-2012年北京市消除麻疹行动方案》,《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2010版)》指示,按照北京市关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麻疹主动监测工作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接诊情况,特制定麻疹主动监测工作流程:
1.设立重点监测科室:包括急诊内科、儿科门诊、发热门诊、内科门诊、内科住院、皮肤科等科室。
2.每旬开展一次,到重点监测科室查阅门诊日志、有诊断病名的门诊处方、询问当班医生有无麻疹疑似病例,提醒医生遇有麻疹疑似病例及时上报,及处理要求。
3.建立门诊查漏报系统,通过该系统每旬主动监测全院有无麻疹或麻疹疑似病例。
4.每旬到病房查看出入院记录、病案室查找住院患者漏报病例。
5.如发现麻疹或麻疹疑似病例立即与医生联系,核实病例情况,明确诊断的病例督促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6.如有辖区内出现麻疹暴发疫情(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立即向科主任及区疾控中心汇报。
7.每月初将麻疹主动监测情况填到麻疹主动监测表中,上报给区疾控中心。
保健科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