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2:0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报告提纲

前言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时间与地点

四、调查小组成员

五、调查过程 1.个人所得税改革现状 2.问卷情况 3.分析问卷

六、调查结果

1.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积极作用

2.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与出现问题的原因 3.提出的建议

七、调查总结 1.总结

2.小组成员心得体会

关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前言:

个人所得税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状况和调节经济的功能。我国个人所得税政策施行20多年以来,在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分配不公、缩小贫富差距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体制,提高其调节个人收入的能力,缓解分配不公的矛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

本次调查着重于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该案将个税免征额由现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由9月1日起实施。新个税法施行后将有约6000万人不再缴税,月工资、薪金所得在3500元以下的群体将不涉及个税。

一、调查目的:

分析2011年9月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利与弊,了解个税改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网络调查相结合

三、调查时间与地点:

2011年9月26日至10月20日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附近、柳州五星街附近、柳州人民广场附近、柳州市民广场附近同时进行网上问卷发放

四、调查小组成员:

五、调查过程: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现状:

1.工薪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到3500元。

2.工薪所得税率表由现行的9级简化合并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最低一档税率由5%降为3%。

3.调整了适用于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税率级距。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级距虽然仍是5级,但每一级距的金额都是以前的2至3倍。

4.涉外人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月提高到3500元/月的同时,涉外人员附加减除费用标准由2800元调整为1300元,总的减除费用标准维持4800元不变。

5.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由现行的次月7日内延长到次月15日内,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一致。

(二)问卷情况:

实地发出调查问卷以及网络发出调查问卷共288份,收回有效问卷288份。

课间小组成员共同在学院附近对在校老师及同学发放问卷,在课余时间到市人民广场、五星街以及市民广场附近对周围工作人员以及路人发放问卷。

网络问卷发放时间从2011年9月26日截止至2011年10月20日。

(三)收集、整理和分析问卷:

通过对164份网上问卷及124份实地问卷的汇总整理,我们得到如下信息: 通过对收入来源的分析,我们得出被调查者的收入来源各占百分比,如下图:

被调查人员收入来源分类百分比60.00%50.00%50.43%40.00%30.00%21.83%18.21%20.00%9.15%10.00%0.38%0.00%工劳个费稿多资薪金务所得体经营所得酬让 财 所产特得租权等赁使转用种收入来源 由图可知被调查者收入来源最多的是工资薪金,而稿酬、特权使用费、财产租赁转让所得等收入来源者很少很少。由于个人所得税税级、税率区分工资薪金、个体经营所得、劳务所得等多种收

入来源,本问题可明了此次调查我们的局限性。

关于被调查者月收入则如下图:

被调查人员月收入百分比50.00%40.00%30.00%20.00%10.00%0.00%1000元以下1000元-2500元2500元-5000元47.86%26.58%18.61%6.95%5000元以上

由图可知被调查者月收入在一千元至两千五百元之间人数最多。关于被调查者了解个税改革渠道分析结果如下图:

被调查人员了解个税改革渠道人数***4544142110新闻媒体网络媒介报刊杂志税务部门宣传其他

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多数是从新闻媒体及网络媒介了解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情况,有此可看出对于个税的改革媒体方面表现出非常积极的态度,反应个税改革一直是社会的焦点。

关于被调查者对本次个税改革态度的分析结果如下图:

被调查人员对改革态度百分比100.00%80.00%60.00%40.00%20.00%0.00%8.30%满意可以再提高81.00%10.70%无所谓

由图可知被调查者中多数都认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应该再提高的,或者是基于物价考量,或者是基于贫富差距考虑。

关于被调查者认为多少免征额是合适的,分析结果如下图:

被调查人员觉得合适的免征额百分比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0.76%3500元3500元到5000元5000元以上59.50%29.74%

由图可知被调查者大都认为免征额可以在3500元的基础上提高,但最好是能控制在5000元以内。

关于被调查者认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提高免征额对哪类人群有利,分析结果如下图:

被调查人员觉得提高免征额有利人群类型百分比50.00%40.00%30.00%20.00%10.00%0.00%9.52%高收入者工薪阶层低收入者48.78%35.45%6.25%不清楚

由图可知被调查者大都认为本次个税改革对于工薪阶层更有利,但也有人认为是对于高收入者更有利,这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关于被调查者认为所得税应按什么来征收,分析结果如下图:

被调查人员认为个税征收来源分类人数***20012610110893物价涨贴家庭人数和工资总数地区不同工资数额

由图可知在个税征收来源上按照地区分类以及按照个人工资数额分类征收得到了较多被调查者的支持,而对于家庭人数和家庭工资总数这一项在调查过程中最容易引发被调查者的迟疑。

关于被调查者对个税政策的期待分析结果如下图:

被调查人员对个税政策期待人数***0加大收高比收例入者征14155修改次个和税税征率收级改进税式收征管方61增加纳目税扣除项6123逐步改制进所得税其他

由图可知对于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多数人还是觉得应该改进税收征管方式及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收比例,似乎都只是些片面的看法,并没有深入研究。

六、调查结果:

通过问卷分析、网上搜索及综合讨论,我们得到以下三方面结论: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积极作用:

从此次调整的方案来看,有两个亮点值得引起关注:首先是免征额提高到了3500元,其次是将超额累进第1级税率由5%修改为3%。对于这两点而言,明显体现了对中等收入的一个倾斜,也显示出目前各方在个税改革方面的一个妥协。

1.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对中低收入者纳税负担的减轻是一个组合拳,一方面减除费用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以后,纳税人纳税负担普遍减轻,体现了国家对因物价上涨等因素造成居民生活成本上升的一个补偿;另一方面工薪收入者的纳税面经过调整以后,由目前的约28%下降到约7.7%,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这就意味着经过这样的调整,有约6000万人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只剩下约2400万人继续缴税。

2.适当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实行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和调整工薪所得税率结构变化联动,使一部分高收入者在抵消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得到的减税好处以后,适当地增加了一些税负。

3.减轻了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经营者的税收负担。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以下的纳税人降幅最大,平均降幅约40%,最大的降幅是57%,有利于支持个体工商户和承包承租经营者的发展。

4.方便了扣缴义务人和纳税人纳税申报。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由现行的次月7日内延长到次月15日内,与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申报缴纳税款的时限一致,这个调整的内容对纳税人有利。

(二)个人所得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与出现问题的原因:

开征个人所得税,其初衷除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外,还在于调节收入差距。但从当前我国的现实来看,要想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起到有效调节作用,个人所得税改革显然不是重点,目前而言,个税本身存在着不合理性,需要作出改革,而不能对个税改革能调节贫富差距抱有过多的期望。2011年的税制改革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减轻了工薪阶层的纳税负担,一定程度缓解了社会贫富的差距。但是由于此次改革只是“微调”,没有对税制模式、税制设计、税收征管、税收征收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得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依然存在公平缺失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后我们总结出个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有:

1.税制模式存在弊端,征收范围不全面。

“综合税制与分类税制相结合”早就被确认为我国个税改革的目标模式,却至今未见任何动静,与之相关的个人各类所得如何综合在一起,以及应不应该以家庭为纳税主体、免征额通胀指数化等问题统统绝口不提。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实行分类所得税制的国家之一,这种税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同一纳税人不同类型的所得,分别扣除费用,又按照不同的税率分别征税。这种差别待遇的征税方式,极易导致那些所得来源渠道多样、综合收入较高的人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存在较多的税收漏洞,从而造成税负的纵向度的不平等,如所得来源多、综合收入高的高收入者却缴纳较少的税,隐形收入和附加福利多的人往往少纳税,偷逃税现象严重等。

2.个人免征额标准缺乏科学性,没有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

设立个人免征额的目的之一是为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要考虑到纳税人的实际生活负担。目前已婚和未婚的负担不同,但收入相同则税负相同;大小城市消费水平不同,但收入相同则交税也一样多;需要赡养的人数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生活负担等等,而我国个税征收时并未考虑这些。

3.税率设计不尽合理。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适用于两种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适用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级别划分过多,税率计算繁琐,程序复杂,而且在一定程度造成了税负不公,与国际上减少税率档次的趋势不相吻合的,不利于征收与管理。另外45%的最高累进税率,与世界各国相比,这一税率偏高,虽然普通民众都认为对高收入者多征税能使税收增长,实际上这制造了高收入者逃税的动机。

4.征收管理力度不足,个人纳税意识尚不强。

当前征管难度大体现在以下方面:(1)征收方式难以控制高收入者。(2)征管水平低、手段落后,使征管效率难以提高。(3)处罚法规不完善,处罚力度不强,不能对纳税人起到震慑作用。

再者,公民纳税意识不强,申报纳税条件不成熟,操作不可行,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个人申报,大致100个应申报人只有不到10个人在申报,10个申报者能准确申报的不会超过1个。要让被动代扣代缴纳税转为主动申报纳税仍有一个培育过程。

(三)提出的建议:

虽然此轮个税改革尘埃落定,但税改大幕却刚刚开启,从目前来看,我国尽快推进个税的“质变”已经逐渐成为各方的共识。针对个税改革后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逐步建立混合所得税制,远期应向综合制过渡。

个人所得税的类型分为分类所得税制、综合所得税制和将分类征税和综合征税的办法混合在一起征税的混合所得税制。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环境和条件的制约是推进个税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目标的主要障碍,“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制度是要建立在纳税人个税申报的基础上,但我国目前的个税征管机制,仍停留在间接征收、截流管理的水平,也就是从源征税、代扣代缴。所以我们要在现有的分类征收模式基础上,对资本收入性收入如财产转让、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等继续采用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征收,对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劳动报酬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连续性、经常性的收入采用综合所得税模式征收。

2.建立以“家庭”为征税单位的税收征管模式。

国际上有类似于家庭实际赡养系数这样一个计算依据,这一概念有利于比较公平地计算个税应纳税额,但要求有更细致、更有支撑力的管理条件,需要核实各个纳税人的家庭情况。

3.优化税率,统一累进税率,减少税率级次,降低边际税率。

各国实践表明,高税率不一定有高收入,反而可能诱使纳税人逃避税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因此应减少税率级次,适当降低边际税率,减少税制的复杂性与税收征管成本。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统一适用降为五级的超额累进税率,降低最高累进税率至40%;统一税率、统一扣除、统一按月预征、年终结算方式,简化税收计算,利于征管,降低税负,预防纳税人逃税动机。

4.建立个人收入控制体系,强化税收征管力度。

现阶段,推进个税改革的目标需从四方面着手,第一是让所有的公民有一个税号;第二是所有收入完全货币化;第三是加强现金管理,大额的现金流动必须通过银行;第四是对税务、工商、企业、金融等进行联网,加大监察力度。

七、调查总结:

(一)总结:

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但任重而道远,我们在认识改革的紧迫性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个税改革大幅度减轻中低收入纳税群体的负担、加大了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但改革后依然存在着税制及税率的不合理,所以这就需要决策者认真制定各项完善的改革计划和措施,同时还要号召全社会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以大局为重,保证改革的顺利开展。

(二)小组成员心得体会:

调查问卷样卷

您好!

我们是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电算会计化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需要,我们正在做一项关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市场调查研究,感谢您能花两分钟时间帮助我们完成下面的问卷,您的意见对于我们了解个人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非常重要。谢谢您的合作。

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6月30日表决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将个税免征额由现行的2000元提高的3500元,由9月1日起实施。

对于本次改革您的看法如何呢?

1.您一般从何种渠道了解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内容?(多选)A.新闻媒体 B.网络媒介 C.报刊杂志 D.税务部门宣传 E.其他

2.据您所知,您身边的人对待今年个税改革的态度大多为何?(单选)A.免征额在3500元刚刚好,再提高就影响税收收入,满足不了财政开支了

B.应该提高,因为物价上掌水平已经超过工资上涨水平C.应该提高,免征额低了,达不到调节贫富差异的目的

D.应该提高,需要保护低收入人群 E.无所谓

3.您觉得提高个税免征额对哪类人群有利?(单选)A.高收入者 B.工薪阶层 C.低收入者 D.不清楚

4.您认为个税免征额应为多少才是合适的?(单选)

A.目前的3500元就合适了 B.3500元到5000元之间 C.5000元以上

5.您个人认为所得税应该按什么来征收?(多选)

A.按物价涨跌 B.按家庭人数和工资总数 C.按地区不同有所区分 D.按工资数额

6.对于个税政策您还有什么期待(多选)

A.对高收入者加大征收比例 B.修改个税征收级次和税率 C.改进税收征管方式,增加收入透明度 D.增加纳税扣除项目 E.逐步改进所得税制 F.其他

7.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什么?(单选)A.工资薪金 B.劳务所得 C.个体经营所得

D.稿酬 特使权使用费 财产租赁转让所得等 E.多种收入来源

8.您的月收入是:(单选)

A.1000元以下 B.1000元-2500元 C.2500元-5000元 D.5000元以

第二篇: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思考

个税改革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随着全社会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期待日渐强烈,个税改革的呼声也随之高涨。

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是一种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类,采取“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征管方式取得个税收入。这种个税制度一方面在客观上造成了收入来源单一的工薪阶层缴税较多,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高收入阶层缴税较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个税的所有纳税人实行“一刀切”,而不考虑纳税人家庭负担的轻重、家庭支出的多少。同时,对个税扣除标准缺乏动态管理,没有与物价指数、平均工资水平的上升实行挂钩,导致提高个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呼声时有发出。

而在一些个税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一般采取的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除了对个人不同收入来源采取相应的分类外,还采用综合个人所得税制,将其全年的收入纳入计税范围,以家庭为主体征收个人所得税早就是国际惯例。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要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之路,早在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便确定改革方向。2006年,这个改革方向还被写入了“十一五”规划。而2012 年两会讨论加快个税改革,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制度。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因此建议,以家庭为单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样可以充分考虑一个家庭的实际支出情况,公平地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

当然,改革个人所得税也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外部环境的配合。如我国个人征信制度尚未建立,而要想中国个税制度完善,征信制度首先需要大力改进,让有关部门把个人收入情况了如指掌。(该部分属于引言的内容,应当简化。)

一、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立比较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历史并不长。尽管在建国初期就有了薪给报酬所得税,但征收范围很小,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税收制度。直到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并于次年起正式实施。而在去年国家在征求个税调整方案时,争议较大,但是最终将个税免征额从之前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目前,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具备分类所得税制的重要特征,是一种具有较少综合性的分类所得税制。但由于过去个人收入调节税等相关的几个税种在计征方法、适用税率、费用扣除及减免税规定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现行税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兼顾,带有明显的过渡性,加之分类所得税制的固有缺陷,现行税制也暴露出许多弊端。

(一)分类税制造成税负的不公平

当前世界各国对税制模式的选择不外乎三种:分类制、综合制及混合制。我国采用的分类制有违税收公平的原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随之显露出来。它是将纳税人的各类所得按税法规定单独分类,按各类收入适用税率分别课征,不进行个人收入的汇总。其理论依据在于纳税人不同的收入体现了不同的劳动,需贯彻区别定性的原则。但实际上这样做却使纳税人税收负担不公平,征收效率与经济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

1、税收负担不公平。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用不同的征收标准和方法,不能全面地、完整地体现纳税人真实的纳税能力。即使所得总量相同的纳税人,也可能因为所得来源的差异而造成税收负担的不同。

2、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未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特征。“当今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使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更多地考虑人类自身的需求,“以人为本”已成为多数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我国目前对个人收入的征税尚未体现这一原则。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纳税人为取得工资薪金的个人,而未考虑个人赡养家庭的实际情况。在国外,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制比较完善的国家,其税前的费用扣除必须考虑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如固定的家庭费用扣除应按家庭实际赡养人口计算,此外,还要考虑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的加计扣除,生大病住院治疗的加计扣除,教育培训的加计扣除以及购买第一套住宅的加计扣除等等。通过这些扣除,使纳税人能够在比较公平的起点上缴纳税收,避免由于扣除简单化造成的征税的不公平。

(二)对居民纳税人和征收范围界定不科学

1、对居民纳税人界定不科学

在国际上,居民纳税人的制定一般采取半年(183天)标准,而我国则根据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的时间长短分别实行90天规则、1年规则和5年规则,与国际上比较,我国居民身份制度存在下列问题,首先在制定标准上,我国的一年标准太宽松,使许多按半年规则可确立为居民的个人在我国却作为非居民,轻易放弃了本来可以征收的那部分个人所得税;第二在居民身份的变更上,也就是居民和非居民身份的更换上,我国没有明确的规定;第三,在纳税义务的规定上不够严密科学。

2、征收范围窄,造成税收流失

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是采取列举项目的方法,即只对税法列举的项目征税,没列举的项目不征税。这种方法表面看起来清楚、明确,但实际当中由于我国个人实际收入的货币化、帐面化程度底,有许多该征税的收入都没有征到税,反映出征税范围的相对狭窄、片面。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以转换支付手段逃税。例如,有的企业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实物分配,而未将这些实物折算成个人的货币收入,因而没有缴税。二是企业以扩大免税项目范围逃税。有的企业擅自把地方性规定的伙食补贴、住房补贴,视为国家统一的补贴,不缴税。三是企业以列支不合理费用逃税。企业经常以业务需要为由,替职工承担或报销各种费用。四是企业以转换列支渠道偷税。企业设立“小金库”,以“外快”的形式发给职工,这部分收入和列支在账面上没有记载,形成了偷税。

(三)税率设计不合理

超额累进税率最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原则,是计征所得税普遍采用的。但是,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与国际个人所得税普遍实行的超额累进税率相比存在问题:累进档次偏多。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的税率为七级超额累进,而发达国家普遍减少了累进档次。如美国个人所得税档次原来是14级,2000年后降为5级。与这些国家相比,首先,我国个人所得税在计算上比较烦琐,这不利于提高税务的行政效率。其次级距越小,税率档次越多,反而不利于调节收入差距。

(四)税收征管制度不完善

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直接影响到税收收入的多少,因而对一国财政收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由于征管方面的不力,使得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大大超过个人所得税的增长速度。

1、税收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在缩小

按理说,掌握社会较多财富的人,应为个人所得税的主力纳税人,而我国的现状是:处于中间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工资薪金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全部个人所得税收入的46.4%;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缴纳主要群体的上层阶层(包括在改革开放中发家致富的民营老板、歌星、影星、球星及建筑承包商等名副其实的富人群体),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的5%左右。

2、对隐形收入、高收入者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由于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收入分配渠道不规范,金融系统发展滞后,导致现实生活中个人收入的货币化程度较低,现金交易频繁,并产生大量的隐形收入、灰色收入。目前,在中国要想搞清楚谁是真正的“富人”很不容易。一个常识是,现在浮在表面的有钱人,比如正被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私营企业主和演艺明星,充其量只是有钱人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自称有钱的人实际上并不是很有钱;很多实际很有钱的人却从来不敢说自己有钱,这使得税务部门重点监控的纳税人监控的不在重点上。

3、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淡薄 相当多的人,当自己的劳动所得在免税范围内时高唱“纳税光荣”,一旦应缴纳税款时,心里总不高兴,于是就使出浑身解数进行逃税。越是高收入者逃税的越多,他们或利用权力自定纳税标准,或化整为零,以实物、债权、股权分配等方式逃税,或拉拢税务官员以吃小亏占大便宜等手段逃税。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分析后发现,公民法制观念不强是纳税意识薄弱的重要原因。在税法宣传上更多的是宣扬纳税人的义务而淡漠纳税人的权利,弱化了纳税意识。可以相信,解决纳税义务者的权利后,其纳税积极性会大大增强。

4、税务部门征管信息不畅、征管效率低下

由于受目前征管体制的局限,征管信息传递并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同一级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与征管之间、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会受阻。同时,由于税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缺乏实质性的配合措施,信息不能实现共享,形成了外部信息来源不畅,税务部门无法准确判断税源组织征管,出现了大量的漏洞。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让其纳税,在征管手段比较落后的地区甚至出现了失控的状态。

二、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免征额提高到3500元。将超额累进税率中第1级由5%降低到3%。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并于2011年9月1日起施行。2011年10月,个人所得税收入352.37亿元。受提高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影响,10月份个人所得税减收明显显现。从环比看,10月份个人所得税比9月份减少99亿元,环比下降22%。9月份政策减收效应已有所显现,个人所得税已比8月份减收33亿元。10月份与8月份相比,收入相应减少130亿元左右。个税改革之后,两个月减税130亿元左右。

(一)改变征税模式

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改革已经准备了15年,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当付诸实施。在税务机构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调整以前,可以考虑先采取一些过渡性的措施,如将按月对工资、薪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改为按年征收,按月预征,年终汇算清缴;将某些征税项目合并起来按年征收;合理调整税前扣除和税率;进一步完善年收入12万元以上者按年申报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和管理工作,等等。

一国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的选择,主要应当考虑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纳税人和税源状况、税收征管能力等因素,同时应当考虑各国个人所得税征税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采用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只有少数国家采用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

中国1980年制定个人所得税法时,采用了按照不同所得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主要是因为,当时此税的纳税人数量比较少(主要是外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商人),而且比较集中(大多在少数沿海开放地区);收入比较零散而且来源比较简单(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分项征收便于税源管理,操作也比较容易。

但是,在今天纳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收入来源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征税模式就很不适应了,容易造成不同纳税人、不同所得项目和不同支付方式之间的税负不公平(如工资、薪金收入者与个体工商户,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分次支付与一次性支付等税负差别很大),既不利于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也不利于调节高收入者的收入。因此,应当尽快将目前按照不同所得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改为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综合征收为主的征税模式,以平衡税负、保障低收入者的生活和加大对高收入者的收入调节力度。此项改革1996年即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列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继而先后列入“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迄今已经准备了15年,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应当付诸实施。

(二)扩大征税范围

参照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认定居民纳税人的时候,将“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期限改为183天。

调整征税范围重点考虑的因素,应当包括国家主权、税收职能、税源状况、税收征管能力和国际惯例等,主要涉及居民纳税人和征税所得的范围。

1.扩大居民纳税人的范围

参照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做法,认定居民纳税人的时候,将“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期限改为183天,以更好地维护中国的税收权益。

2.扩大征税所得的范围

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税收征管能力,逐步将各类应当纳税的个人所得纳入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但是,考虑中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方向,是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以及此税征收管理的复杂性和外国的做法,也不宜急于实行反列举法。(编注:所谓反列举法,即在税法上只列举免税项目,除了这些列举的免税项目以外,将其他一切没有明确规定免税的所得项目全都纳入征税范围。)(删除,自己知道什么意思即可)

(三)适当调整税率

未来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综合所得可以考虑采用10%、20%、30%和40%四级超额累进税率。

税率水平的设计,既要考虑财政收入,又要考虑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和税收的调节作用,还要考虑与本国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和其他国家(特别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周边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水平相适应,不宜过低或者过高。

根据我收集的170个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的资料,2011年初,在上述国家和地区中,有140个国家和地区中央、地区政府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不超过40%(如日本、法国、南非和智利为40%,泰国为37%,美国、韩国、赞比亚和哥伦比亚为35%,新西兰、阿根廷为33%,匈牙利、菲律宾和莫桑比克为32%,白俄罗斯、印度、肯尼亚和墨西哥为30%,马来西亚为27%,孟加拉国、加纳和牙买加为25%,新加坡、埃及和格鲁吉亚为20%),占82.9%;中国周边的26个开征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和地区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均不超过40%。相比之下,中国个人所得税45%的最高税率明显偏高。

同时应当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在准备降低或者继续降低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在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分项征收的征税模式下,不同项目所得的适用税率和税负、取得多项所得的纳税人的总体税负,都难以平衡。此外,中国对工资、薪金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实行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档次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明显偏多。因此,未来的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对综合所得可以考虑采用10%、20%、30%和40%四级超额累进税率,并合理设计各级税率的级距。

(四)建立完善的征管机制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安体富指出:“目前来看,推进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障碍主要在于征管,尤其富人的收入不透明,税务部门不能准确地掌握纳税人的收入。”专家指出,征管问题的本质在于,没有建立有效的税源监控体系,也没有多少有效的技术手段来监控纳税人的税源,特别是高收入群体的税源。2006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月费用扣除额由800元上升到1600元后,全国减少2000万个税纳税人,普通工薪阶层个税负担切实减轻,但全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反而增收358.41亿元,主要原因应在于加强对高收入者的征管工作成效明显,据2006年前3季度数据表明,全国按5%-25%税率缴纳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8.4%,而按30%-45%税率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33.9%,由此说明高收入者缴纳个税仍有潜力。同时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所得税,将更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水平,促进社会二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征收的社会阻力。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监管,不仅可以有效堵塞税收流失,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且对于缓解收入分配不公矛盾,维护社会稳定都有重要意义。因此继续加强和完善对高收入个人所得税的控管是当务之急。

(五)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相关机制 个人所得税改革涉及的问题很多,仅仅对个人所得税本身进行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个人所得税起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稳定经济的职能,还需对其相关的机制进行改革。

1、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我国自古以来一直以人治之道管理国家,法治观念十分淡薄。在我国,法律的执行一直都被人情所左右,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以人情为准则,在税法的执行中也是如此。税法的执行通常为人情关系所左右,明智的纳税人往往要在营业活动开始时就密切与税务执法人员和其他有关政府官员的关系,建立利益共同体并设法逐步强化稳固,一旦遇到违法事实被揭露,就可动用人情关系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人们对违反税法遭处罚的预期成本是很低的。由于对被处罚的预期成本很低,绝大多数人会抱着侥幸心理,很少有人会主动申报其全部所得,绝大部分人申报的材料不实。这就势必会造成偷税漏税,因此,必须建立起法制和民主的社会,让大多数纳税人能够自觉守法,大部分执法者能够执法必严。

2、加大税法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

在和平年代和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纳税是强化公民意识,表现公民向国家、向他人履行公民义务的主方式。受计划经济影响,我国长期“轻税重利”,公民的纳税意识总体来说较为薄弱,通过税收方式利国、利他的观念并不牢固,非常需要强化和提高。从世界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个人所得税最适宜培养全民纳税意识。在所有税种中,个人所得税具有覆盖最为广泛、容易适应不同收入阶层、纳税人感受最直接的特点,有助于培养纳税人意识。因此,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要特别注意发挥其对于培养公民纳税意识的重要作用。相应地,个人所得税的覆盖人群绝不应走狭窄之路,不能成为“少数人税”、“富人税”,而应坚持“普遍纳税”原则,使得最多数的公众都能切实感受、承担纳税责任,履行尽责国家、帮助他人的公民义务。

3、建立健全纳税人诚信评价制度和诚信纳税制度

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个人诚信评价制度,将每位公民的诚信活动记录在案,如在个人纳税、个人消费信贷和经济活动等方面有不良的记录,就要使个人在经济上、声誉上付出一定的代价。与此同时,我国可借鉴日本的“蓝色申报制度”,建立纳税人诚信纳税制度,建立纳税档案,税务部门定期公布纳税人纳税情况,将其作为衡量纳税人信用等级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其纳税情况将纳税人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在税收检查、税收优惠方面给予不同的待遇,鼓励纳税人诚实纳税。对那些守法的有信用者,在个人贷款、信用卡透支等方面给予便利,而对那些违法违规、信用缺失者,必须有相应的限制、惩罚举措。

4、政府支出公开

现代税收原理表明:政府是靠纳税人的钱来支撑的,政府官员是靠纳税人的钱在供养的。政府的支出全部来自纳税人缴纳的税金,纳税人应当清楚自己缴纳的税收用于何处。然而,在我国由于政务信息不公开,政府支出不透明,一些地方行政官员决策失误,滥用税款,公款高消费等就成了常见的现象,形象工程也屡禁不止,严重打击了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积极性。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使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使政府支出公开、透明、规范化。

三、结语

总之,自从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税收入从1981年的500万元增至2011年的6054.09亿元,为发展国民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综上所述,不可否认的是,问题与困难横亘。“十二五”期间,在着力调节收入差距方面,已明确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税制改革等措施加大二次分配的调整力度。税制改革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不断探索,不断改革。首先,建立合理的税制模式,其次,建立合理的费用扣除制度,再次,建立合理的税率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征管机制,最后,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1]邓远军.中国所得课税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杨斌.论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的原则和方法[J].涉外税务,2006,(01)[3]向东、岳树民.调整税率更能减轻工薪阶层的税负[J].税务研究,2008,(11)[4]安体富、王海勇.公平优先 兼顾效率:财税理念的转变和政策的调整[J].税务研究,2006,(02)[5]唐芳.从公平原则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缺陷[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5)[6]杜丽雯.浅议堵住个人所得税流失的漏洞[J].商业经济,2007,(07)[7]沈理平.我国个人所得税法改革中的几个问题[J].财会研究,2007,(1)[8]施新华.论税法的公平原则——兼论个人所得税法改革[D].广州,暨南大学,2006年 [9]黄仰玲.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8,(01)[10]宋月华.论税收公平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1]杨斌.论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的原则和方法[J].涉外税务,2006,(1)[12]郭维真、刘剑文.宪政视角下的财政民主及其构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9)[13]陈宗攀、李珍苹.个人所得税改革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2)[16]杨景平、姚颖.关于我国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02)[17]杨斌.论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的原则和方法[J].涉外税务,2008,(01)

第三篇: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与建议

浅析中国个人所得税与改革建议

摘要

个人所得税从征收以来一直到现在,在我国税收比重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各项应税所得征收的一种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个人所得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重要。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逐渐暴露出税收征收制度的不规范和执行过程中所体现的税负不公平,同时个人所得中的应税项目。税率和减免政策方面开始与现实生活不相符。因此建立一套公平合理、行之有效的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个税改革 免征额 税制改革

一、中国个人所得税的认识

(一)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指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个人所得税及其相关法律在新中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在发展中不断认识、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税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法既具有税法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征收制度上实行分类征收制;费用扣除上定额和定率扣除并用;税率上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用;申报缴纳上采用自行申报和代扣代缴两种方法。

(三)个人所得税的地位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法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一,它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第二,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第三,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第四,税法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第五,税法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

1(四)个人所得税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个人所得税法的立法实践可以追溯到1950年,当时由政务院颁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 曾设置薪金报酬所得税, 但未能开征。1950 年曾对个人的存款利息所得、公债和其他证券利息所得以及其他利息所得征收开征过利息所得税, 但此税已于1959 年停征。改革开放后, 随经济发展,全国人大、国务院于1980 年后通过《个人所得税》、《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和《个人收入调节税》等法律法规开始向个人征收收入所得税。但三个税种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能回避问题,如由于税制和税法不统一, 使不同税种的纳税主体之间的纳税差距加大。因此我国于1994年进行了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全面改革,将原来按照纳税人类型分别设立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并从纳税人、征税项目、税率、费用扣除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和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所得税制度。1994年1月1日,“三税合一”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开始实施。其后,《个人所得税法》经过多次完善,如1999 年10 月起对居民储蓄存款开征利息税;2000 年1月起对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由征收企业所得税改为征收个人所得税; 2005年,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将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额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2007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再次修订,又提高到2000元。

尽管如此,由于立法之初的经验、条件所限,个人所得税立法与征收等方面很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被解决,同时中国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也使得个人所得税法“立法置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有必要全面审视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不适之处,并找到相应的改进对策。

二、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存在的问题

(一)分类课税模式弊端多

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税采用分类所得税制。这种模式将应税项目划分为11大项,采用9套税率,有的采用按月征收;有的采用按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有的则采用按次征收方式。虽然这种课税模式具有纳税人无需申报、源泉扣缴、税务工作量小、课征方便等优点,但在实际运行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缺乏公平性,二是容易诱发逃税和避税行为,导致税款流失。三是费用扣除标准不合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实行综合扣除办法,即定额扣除与定率扣除相结合。现行个人所得税制没有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各种负担,自然也就不能按照纳税人的负担能力,贯彻税收公平的原则。工薪收入减除费用标准内外差距过大,在2005 年以前,外籍人士减除费用标准为4000 元,是中国公民800 元的5 倍;2006 年调整为4800 元,为1600 元的3倍,2000 元的2.4 倍。外籍人士在中国取得收入,其大部分时间居住在中国,主要在中国消费,其减除费用标准可适当高一些,但差距不能太大,否则必然造成税收负担不公平。

(二)征管权归属不当

首先,个人所得税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公平分配的职能应主要属于中央政府而非地方政府。征管权归属地方,显然不利于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其次,个人所得税是国际税收涉及的主要税种,归地方征管不利于维护国家的税收管辖权和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最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征税对象流动性大,税收来源在地区间纵横交错,将它划归地方,不仅增加地方征管的难度,而且会造成税源流失和地区间税负不公平。

(三)税收征管不力

个人所得税是所有税种中纳税人最多的税种,征管工作量相当大,必须有一套严密的征管制度来保证。我国目前实行的代扣代缴和自行申报纳税两种征收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代扣代缴难落实。近年来全国税务专项检查和国务院开展的财政税务大检查都揭示,个人所得税征管中的代扣代缴问题严重,一些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作虚假申报,或公然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以致出现“逢查必有漏”的现象。二是自行申报制度不健全。目前还没有健全的可操作的个人申报法规和个人财产登记核查制度,许多达到征税标准的纳税人,只要不“自行申报”,又无人检举揭发,就可以轻易地逃避纳税。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公民的收入已经打破了单一工资收入制的格局,收入来源已经扩展到各种实物、有价证券、各种形式的福利,甚至是“灰色收入”。这些收入普遍以现金支付,较为分散隐蔽,进一步增加了实施监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尤其是对一些特种行业、高收入的阶层的监控更显薄弱。而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应该是对高收入者通过累进税率调节收入,如果对这部分人群的税收征管失效,个人所得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由于立法时的历史局限性,当时国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生活费用低廉,因此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点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当时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布告,缺乏有效的资本和货币市场,国民收入来源有限;加之我国税收制度的不健全和税收征管基础的薄弱,因此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分项征收和按月计提的税务模式;再有,出于扩大财政收入的比较现实的考虑,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集中在工薪阶层。而今天看来,以上这些特征,与中国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是脱节的,同时与“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有距离,因此对于现行个人所得税进行改

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

(一)扣除费用标准应因地制宜

在工资薪金税目中, 我国目前的扣除标准是2 000元。也就是说, 当月工资低于2 000元不需要缴税, 如果高于2 000元, 仅就超过的部分作为计税依据来缴税, 因此费用扣除2 000元实际是免征额。工资薪金的扣除数实际是人们维持正常生活所需的生计费, 我们认为用来解决基本生活保障的生计费是不应该缴税的, 因此应该从当月工资中扣掉。而随着人们普遍经济水平的提高, 维持当月最基本生活需要的费用越来越高, 扣除数一成不变会使越来越高的生计费也成为个税的计税依据。但是, 目前生计费的扣除存在问题, 依据当前的消费能力2 000 元其实不够每月的日常支出。每个人、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尽相同, 维持正常开支所需的生计费也不尽相同。人与人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的消费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 在我国实行统一的、定额的扣除额显失公平。比如同样是月薪5 000元, 在北京工作的王某是一位已婚女士, 每月吃饭、租房、抚养孩子这三项费用就会花去6 000元, 工资不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而在太原工作的李某是一位单身女士, 吃、住都跟着父母,几乎没有什么花销。对于王某和李某如果不考虑区别, 同样都要扣除2 000 元的生计费来计算每月应缴的个税, 对于王某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 最好的办法是按照不同部门、不同岗位, 考虑住房、孩子、老人、教育、医疗等多方因素, 设定各自的比例做好计算模型, 把扣除数从简单的具体数额变为能综合考虑各类情况的计算公式, 全国都使用统一的扣除标准的计算方法。

(二)改变税率设置。

现行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包括两大类, 一类是比例税率20% , 另一类是九级和五级的超额累进税率。在工资薪金所得中所使用的超额累进税率就是九级税率, 根据所得额与2 000元的差额的不断增加, 税率按照档次不断提升, 第九级税率达到了45%。这样的税率设计并不合理, 在我们常见的计算中, 最多涉及到第五级, 第六级到第九级的税率几乎无人问津。这样繁琐的税率设置在国际上也是几乎没有的。按照国际惯例,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改革趋势是减少级次, 简化设置。因此不管是符合国际惯例也好, 还是围绕我国国情也好,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首先要降低级次, 另外要降低边际税率。

(三)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减除费用标准制度

目前的个税征收体制,按照个人月收入进行征税,没有考虑赡养系数和家庭人口。这样人均税收负担差异很大,违背了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因此,个税体制设计应当充分考虑每个纳税人家庭情况和个人收入情况,在家庭收入中允许扣除收入者个人和配偶的生计费用、抚养子女、赡养长辈、伤残人士等扣除额,以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以家庭为单位申报纳税;当然,抚养子女的费用扣除规定应考虑计划生育政策要求。目前,以家庭为单位申报纳税和减除费用,不同家庭的人口结构与所处地区等不一样,减除费用不相同,操作难度比较大,可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待条件成熟,再逐步推向全国。以个人为纳税主体,不区分家庭成员的经济、家庭人口以及经济负担等状况,导致了很大的税收不公平。同样的两口之家,第一家人月入均为2000元,而第二家一人月入3000元,一人月入1000元,而第三家一人月入4000元,同样的家庭总收入,第一家不需要缴纳,第二家需要缴纳75元个税,第三家需缴纳175元。

个人所得税按照家庭征收,避免家庭人口负担差别带来的税负不公,有助于让中产阶层利用税收扣除优惠政策来实现合理避税,同时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收入监管。

(四)尽快实行分类综合所得税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分类所得税制,这不仅由于很大一部分人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增加了税务部门监管难度、监管成本,对于纳税人而言也有失公平。如果受条件制约,暂时难以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可选择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对连续性、经营性、劳动性所得,如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承包所得等综合课税;而对非劳动性所得,如财产租赁、转让,利息、红利所得等分项课税。也可以将个体工商户的生产、承包经营等所得,参照企业所得税的办法,按年计算,按月(或次)预缴,年终汇算多退少补;而除此之外的所得,按次或按期计算,源泉扣缴。

参考文献

[1] 王红晓:个人所得税税制要素设计探讨[ J].涉外税务,2004(7).[2] 郭常春: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9(5)[3]杨卫华:我国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的性质与标准[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4]刘越:也谈个人所得税“起征点”[J].经济研究参考,2009(44):55-56.[5]王齐祥:对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若干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9(4):80-82.[6] 马海涛:中国税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 2009年

第四篇: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

浅谈个人所得税改革

08级公管(1)班林尤正10822307011

1摘要: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税收中的重要税种,但目前的个税征收办法仍不完善。因此个人所得税改革可以从规范费用扣除制度出发,参照以往经验,通过科学测算,健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选择以家庭为纳税单位,力争做到相同收入的家庭纳各自相当的税,更好地体现税收的公平原则。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也随着我国经济运行质量、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逐步成为各地地方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国家征得的75%的个人所得税却来自中低收入者,这显然与当初个人所得税的立法目的背道而驰。因此,我国酝酿多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案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延续了20多年的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尽管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会造成短期内的个税减收,但从长期来看,个人所得税仍是我国税收增长潜力最大的税种之

一。再者,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将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从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形成税收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而且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这体现了国家积极鼓励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趋向。同时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加大了税收的征收力度。本次调整个人所得税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个人所得税 改革 思考

论文正文:

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状况

个人所得税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个人将其所得对教育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捐赠的部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应纳税所得中扣除。对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和在中国境内有所住所而再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符合减费用,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由国务院规定。纳税义务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准予其在应纳税额中扣除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但扣除额不得超过该纳税义务人境外所得依照本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历经了三次重要的变化:(1)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个人所得税法。(2)2005年10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修改了个人所得税法,将起征点由每月800元提高到每月1600元。(3)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个税法修正草案,拟将起征点再提高到2000元。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制模式问题

1994年税改时,考虑到我国公民的纳税意识还很淡薄,我国当时的税收征管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局限,在征收形式上采取以源泉扣缴为主,自行申报为辅。与之相适应,选择了分类所得税制,对纳税人取得的个人所得区分不同项目类别,分别按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和税率,按月、按年或按次征收。分类所得税虽然有利于控制税源,也便于征管,但是,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没有累加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内取得的各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形式的所得,综合评价其纳税能力,税负难以做到公平合理;人为地将纳税人的所得按性质划分为不同项目类别,分别课税,一方面不同所得间的税负难以求得平衡,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税收漏洞,从制度上鼓励纳税人采取分解收入,多次扣除费用的办法进行避税,导致税收流失,破坏税收公平。所以将个人所得税改为分类综合所得税制,除股息、利息、红利、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仍然维持现在按次课征外,其余所得综合报税。在征收方式上采取以自行申报为主,源泉扣缴为辅,按月或按次预扣预缴所得税,年终申报,多退少补。

2.费用扣除问题

费用扣除是个人所得税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税负水平和税制公平。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对不同项目类别的所得分别规定不同的费用扣除标准,很难设计得公平合理;费用扣除无视纳税人家庭结构的差异,不论有多少人取得收入,有多少人无收入来源而需要抚养、哺养、赡养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也有欠公平;在费用扣除上采取内外有别的做法,对于外国人、港澳台同胞在每月扣除80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3200元的附加扣除,也显然不妥。将来适应分类综合所得税制,应取消内外有别的做法,充分考虑纳税人不同的家庭结构,按年设计比较公平合理的费用扣除标准。

另外,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目前尚未实行税收指数化,存在着税制过于僵固的问题。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通货膨胀对税制的正常运行和税收政策的运用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个人所得税方面,通货膨胀时期,人们的货币收入会紧跟着通货膨胀程度的加深而上涨。由此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档次爬升”,随着货币收入的增加,纳税人在累进税率的作用下,会被推向更高的纳税档次,政府会因此从纳税人的实际收入中取走更大的份额,从而加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这实际上是一种隐蔽的增税,在西方也称为“通货膨胀税”。二是“扣除不足”,即通货膨胀时期,不能相应地提高以适应价格水平的变化,也会加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为如果我们有理由认为通货膨胀前的费用扣除标准是正确的,那么通货膨胀发生后,原来的费用扣除标准就肯定是不足的。为了消除通货膨胀对个人所得税的影响,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实行了税收指数化,即随通货膨胀适时调整费用扣除额和累进税率表中的应税所得额级距。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3.税率问题

现行税制根据纳税人的不同所得分别设计了5种税率:9级超额累进税率、5级超累进税率、3级超额累进税率和14%、20%等。各项目间税负不均,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出现劳动所得的税负,超过非劳动所得的现象。与实施分类综合所得税相适应,必须重新设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三、个人所得税改革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减轻了工薪阶层的负担

本次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所得将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提高为1600元,翻了一番,不是

立足于调节收入差距,而是立足于给工薪阶层减轻税收负担,增加消费。按有关部门的计算,我国城市居民年消费支出月为1143元,将扣除费用确定为1600元,使中低收入者保证基本支出得到满足后略有结余,这是顺应居民收入提高、生活费用支出加大的合理调整。而在此之前,工薪阶层在基本生活需要未得到满足前就需缴纳所得税,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发展经济目的“是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要求”这一宗旨的。本次个税改革的取向在于减税,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后,相当一部分低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将减轻,甚至根本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

据统计,2004年中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达1737.05亿元,其中65%来自于工薪阶层。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提高至1600元后,有人估算,财政可能因此减少280亿元的收入,也就是说工薪阶层每年可减少280亿元的纳税负担,也就意味工薪阶层增加可支配收入280亿元。根据税收乘数原理,280亿元的减税可形成社会需求1120亿元。据国家税务总局预测: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后,全国个人所得税的减收部分占到2004年个人所得税收入1737.05亿元的16%左右。

2、加大了高收入者的征收力度

个人所得税是我国目前所得税种中最能体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税种。在降低低收入者税收负担的同时,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所得税在调整收入差距扩大的作用,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在征管方面研究新措施、引进新手段,是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关键。

本次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提出了对富人进行重点征管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提出了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将以前的单项申报改为双项申报,即将原来由纳税人所在单位代为扣缴个人所得税,改为高收入者的工作单位和其本人都要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否则视为违法。条例规定,扣缴义务人都必须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这就形成了对高收入者双重申报、交叉稽核的监管制度,有利于强化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实施条例中,高收入者也有了明确的定义:“年收入超过12万元以上的个人”。

3、缩小收入差距,降低基尼系数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居民收入、生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全国统一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公平。如果对高收入地区实行高费用扣除标准,低收入地区实行低费用扣除标准,反而将加剧地区间的不平衡,这将与个税本来的调节意义背道而驰。目前,各地实行统一的纳税标准,对收入较低的西部地区将产生很大益处,西部相当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将不必缴纳个人所得税,该地区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将会减轻,有利于鼓励消费,促进落后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建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己显出其不足和弊端。随着我国加入WTO,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使其顺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建立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目前应实行综合征收与分项征收相结合的税制模式。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首先应将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每一种所得进行非常细化的分类,然后将这些细化了的分类所得按照如下四种所得类型分别总计:劳务所得,营业所得,投资所得,其他所得。然后对那些投资性的,没有费用扣除的,并且能够较好采用源泉扣缴方法的应税所得,实行分项征税的办法。对那些属于劳动报酬所得,营业所得,有费用扣除的应税项目,则实行综合征收的办法。

2、调整税率结构,公平税负。

税率模式的选择,不仅直接影响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而且关系到政府一些政策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因此,应根据全球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基本趋向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结合税收模式的改革科学地设计个人所得税率:在总体上实行超额累进税率与比例税率并行,以超额累进税率为主的税率结构;对适应超额累进税率的专业性、经常性所得,为体现税收公平,可以设计一套相同的超额累进税率。同时,适当降低税率档次,降低最高边际税率。

3、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符合实际负担。

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征收和分项征收相结合的模式,更能充分发挥调节收入的作用,但综合征收的扣除,应该与实际的费用负担联系起来,否则就会削弱调节作用。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也增加了人们的基本生活费支出,应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扣除标准。

4、扩大征税范围,发挥税收调节作用。

现阶段,个人所得税已不再是“打富济贫”的政策工具,开始成为国家税收的一种主要税种。但中国税收系统对个人征税的效率较低,大部分高收入者应交的个人所得税并没有足额交上来。因此,中国应在许多征税办法上借鉴国际上的经验,不应该把工薪阶层和知识分子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重点,这样会破坏横向和纵向公平。

参考文献:

[1]张昭力《财政法制纵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2]张正军《个人所得税实务全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3]刘剑文《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4]刘佐《关于中国税制改革发展趋势的思考》(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06年12月).

第五篇:个人所得税改革

个人所得税改革新视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决定》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民众都在关注改革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影响。

决定中提出“要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双林的解读是,未来将把工薪、股息财产所得和其他收入综合在一起征税,这将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

在17日举办的“朗润·格政”解读三中全会的改革政策论坛中,林双林教授指出,《决定》对个人所得税的新提法是个税改革具体化的体现。

我国现行的个税制度是一种分类个人所得税制,即对纳税人的各项收入进行分类,采取“分别征收、各个清缴”的征管方式取得个税收入。

对此,林双林的评价是,当前的征税体制比较简单容易,征税成本也低,但并不能很好地起到调解收入分配的作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体制改革意味着今后我国的税收体制更加合理。个人所得税除了为政府筹措财政收入,其主要功能是调节收入分配。”

“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即把工薪、股息财产所得和其他收入综合在一块征税,形式上类似于日本实行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对于综合征收的部分,应把所有收入进行加总制定统一的税率,而分类的部分则单独制定税率,如日本在利息征收上制定了单独的15%税率。”林双林说,个人所得税征收在实施调整后也要注意信息申报和退税等问题。

《决定》还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坚持精算平衡原则。”

对此,林双林解释说,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企业的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0%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基金支付,月基础养老金为职工社会平均工资的20%,月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基金积累额的1/120。

林双林指出,我国当前不同收入程度的居民领取的基本养老金差别比较大,是缴得多领得多。这样导致的实际结果是,收入高的最后拿到的养老金多,收入低的拿到的养老金少,不能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在美国,收入比较高的教授退休后,一年可领取3万美元的基础养老金,而普通收入群体可能领取的是两万美元的养老金,差距较小。

尽管每个人的贡献有所差别,但在基本养老金的发放上应逐渐缩小差距,以此调节收入分配。当前各地社会统筹账户的使用情况不一,有些地方政府尚有盈余,而东北、上海地区已经出现了空缺,如果实行全国统一的账户管理,用有盈余的账户对空缺账户进行补给,将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可持续。

下载关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国未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未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几点思考 摘要:国务院批转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落实财税改革总体方案,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

    税源管理与个人所得税改革

    税源管理与个人所得税改革 芮胜利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摘要:税源管理在税收工作中发挥着税前监控、税中征收、税后稽查、负责将税款转交等重要作用,为税......

    个人所得税管理及其改革与完善

    作者:余家发 [摘要]现行个税分项计征不合理,按月计征不科学,税前扣除项目不公平,公民纳税意识薄弱以及个税法操作性差等。为此,应完善个税立法,建立统一的个人银行账户加强......

    个人所得税管理及其改革与完善

    个人所得税管理及其改革与完善[摘要]现行个税分项计征不合理,按月计征不科学,税前扣除项目不公平,公民纳税意识薄弱以及个税法操作性差等。为此,应完善个税立法,建立统一的......

    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___县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实践经验___县农村信用社改革是山西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自去......

    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与思考(范文)

    关于乡镇水利站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鄂西北片水利劳动人事专题调研组 按照省水利厅开展水利人事专题调研的工作部署,鄂西北片的襄樊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随州市和神农......

    个人所得税改革之我见

    个人所得税是现代政府组织财政收入,公平社会财富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我国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晚,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基础上形成的。由于税制模式,费用扣除,税收优惠......

    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

    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从2011年1月1日开始,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开始实行,大学毕业生创业每年最高可免税8000元。这是持续推进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一个缩影。与此同时,在扩大内需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