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国际金融中心
1.工程概况
1.1项目背景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于2007年1月31日开工,于2009年11月3日竣工,总工期1007天。主塔楼地上103层,地下4层,建成时是华南地区第一高楼(现华南第一高楼为深圳京基金融中心)。整个项目包括有3.5万平方米的商业、7万多平方米的酒店、5万多平方米的公寓和18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集办公、酒店、休闲娱乐为一体,矗立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广州城市新形象的地标建筑。
建筑依中轴线而生,临珠江而立。耗资60亿,楼高103层,身长440米,钢网交织,水晶加身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它鹤立于CBD最核心的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市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意念为“通透水晶”。建筑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筒的结构体系,在世界超高层建筑中是唯一的一例。
这座名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大厦,人们更愿意唤它的昵称“西塔”。没有人怀疑它将是广州最新鲜的地标。她修长而通透的水晶之身将为广州这座有2200年历史的岭南老城嵌入更多时尚的元素。她不光是这个城市里夺目的风景,她还是被寄予了整个城市金融业希望的图腾。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她甚至还没出生,就被 幻想溢满。她安静地立在广州中轴线的旁边,以其通透而修长名动四方。
它代表着广州城市的发展,设计要表达的是发展与进化的空间概念。从南粤文化到现在的岭南文化,设计用生物细胞进化的方式诠释城市的进化,融入室内设计并贯穿其中。优化空间和充分展示建筑美学是该设计的特点之一;打破传统的以筒灯为主的照明系统,尽量采用先进的照明光源与灯具是特点之二;以生物进化及细胞分裂为主题元素是设计特点之三;以三年后的设计思维坐未来的设计是该设计的特点之四
1.2项目介绍
主塔1-66层将建成符合国际领先标准的超甲级写字楼,超高水准的硬件设施将为入驻客户提供豪华、高效、安全、舒适、环保的办公环境。首层挑空13.5米的写字楼大堂,超3米楼层净高实现开阔优化的空间格局及设计。高速大容量的特色双轿厢穿梭电梯及高端品牌高速电梯组合,环保的双银LOW-E中空玻璃幕墙、领先光纤网络,智能化管理系统,三回路供电,双冷源供冷,充足的鲜风量,将确立国际化办公的新标准。创新巨型斜交网格支撑体系和筒中筒结构体系,可确保建筑的安全。
1.3总体介绍
建筑是人们用于记忆城市的主要元素,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建起来前,作为广州中央商务区的珠江新城一直缺乏焦点。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已经矗立在珠江新城 的宝瓶广场旁边,在广州城市天际线上勾勒出细长璀璨的水晶体造型。这座曾经被简称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超高层标志性建筑将承托起广州顶级国际商务交流和核心城市形象展示的平台。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占地面积约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楼高432米,加上直升机停机坪总高度达到440米,已经跻身全球十大顶尖超高层建筑之列,建成后将取代中信大厦成为广州最高的写字楼。站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脚下向上仰望,巨大的水晶体直插云霄,多达30根钢筋混凝土圆筒环绕在塔身四周,每根圆筒直径达1.8米,向上斜交搭建,编织出楼宇整齐的筋骨。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位于珠江新城的核心金融商务区,处于城市新中轴线上,项目东临珠江大道,西靠华夏路,南接华就路,北望花城大道,周边五星级酒店与高档写字楼林立,与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构成珠江新城5大标志性建筑。其独特的区域高度及功能组合成为广州城市一个最具魅力、最具商务能量的标志性建筑,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1.4建设历史
2003年1月22日,规划建双子塔
2003年公布的《珠江新城规划检讨》将这对超高双子塔的位置从北面移至南面珠江边。据说,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呈现建筑天际线的一种韵律美,从中信大厦到天河体育中心,再到双子塔超高层建筑,新中轴线将呈现出一种波浪起伏的恢弘气势。
2004年11月9日,选中“通透水晶”方案。参与双子塔竞标的 设计方案一共有12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有精彩创意。经过多轮评选和市民投票,英国威尔森•艾尔建筑师事务所的“通透水晶”方案最终胜出。
2005年9月20日,城建地产中标。2005年的一场土地出让吸引了众人目光。富力、恒大、城建、新世界、新鸿基和上海长峰六家地产巨头参与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竞逐,最终越秀投资和城建地产以总价10亿元,楼面地价2856元/平方米的报价将该地收入囊中。
2007年6月6日,广州IFC地上工程正式动工
2007年6月6日,广州标志性建筑、中国内地第二“超高层地标”———珠江新城广州IFC项目地下室工程完工暨上部工程开工。由此,103层的“水晶楼体将在人们的注视中一天天成长。项目总工期预计为1007个日历天,实现了“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
2008年12月31日,广州IFC顺利封顶。2008年5月29日安装第一块玻璃幕墙。为了实现通透水晶造型,1万多块隐框玻璃幕墙为主塔穿上了精致的外衣。
2008年12月31日珠江新城广州IFC顺利封顶,广州市长张广宁在这一天乘坐工程电梯历时7分半登临广州IFC楼顶,他亲自为广州IFC最后灌装的混凝土挥动铁铲。全部施工计划耗时1007天,预计将于2010年竣工投入使用。
2012年9月26日,广州IFC全面开业。2.建筑简介
2.1楼层介绍
·主塔楼1—65层为智能化超甲级写字楼
· 69—100层为白金五星级酒店(四季酒店),设388间客房
· 12、13、30、31、48、49、66、67、68、81层为避难层或设备层
· 101—103层为设备及观光层
· 屋顶设直升机平台
酒店式公寓分为南北两翼,设于裙楼上部7—28层,共286户,建筑高度99.4m。裙楼地上5层,北侧设超高档商场(国际名牌旗舰店),南侧为多功能会议展览厅。裙楼完成面标高25.0m,结构标高24.0m。
地下室4层,除地下一层北侧有一部分商业用房及大型餐厅外,其余为设备机房和地下停车库,停车位1747个。
2.2功能介绍
广州国金中心主塔楼三分之二的楼层(1-66层),将建成符合国际领先标准的超甲级写字楼,是为全球知名企业打造的全球企业总部。首层为挑空13.5米的写字楼大堂,现代高雅,大堂的视像媒体每天同步直播国际最新动向,最新资讯即时全面接收。净高超过3米的办公楼层空间,媲美世界顶尖写字楼。在物业管理方面,广州城建地产与世邦魏理仕签订了国际金融中心写字楼首席租赁代理合同。世邦魏理仕是全球最大商业地产服务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中唯一的物业管理公司。
写字楼部分招租情况良好,项目超甲级。自2009年8月正式启动全球招商以来,第一期面积已被预租一空,租出面积现超过3万平方米,数十家全球知名企业包括500强企业已进驻其中,现已推出第二期单元。项目于2010年10月15日进入试运营阶段以来后,前来参观咨询的企业更是络绎不绝。
楼高432米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是独具特色的世界顶尖综合商务体,包括超甲级写字楼外、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式服务公寓、超豪华五星级酒店、高档商场、高级餐厅、地下停车库等。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国金中心项目裙楼近5.3万平方米的商业部分已引进广州友谊百货在沿袭广州友谊商店高端百货定位的基础上提升档次,致力打造广州最高端的友谊品牌,以国际顶尖品牌为核心,国际一二线品牌为主力,着力打造一个代表广州、代表华南地区消费水平和文化品位的商场,辐射、影响珠江新城CBD高端商务需求。而香港兰桂坊集团将领衔运营珠江新城核心区中央广场及地下空间项目。这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下空间立体开发项目之一,拟打造成集百货零售、文体休闲、餐饮等商业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级、园林式和景区式购物中心。
花城广场成写字楼“后花园”
而站立在广州国金中心之上,让人感觉最为震撼的则是其景观。因为是独特的筒中筒建筑结构,项目的景观可谓是270度环绕无敌景观。在示范单位,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东、南两面的景观。而在项目的南面,是电视塔,紧邻项目东面的是已建成的中轴线广场——花城广场,而花城广场再往东,则是东塔地块。把视线再往外看去,珠江新城CBD的一系列景观尽收眼底,五大标志性建筑以及众多高低不同建筑物的城市景观。这里有几百亿元甚至更多的市政投入,也是广州至贵的城市景观。
此处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总规划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的“花城广场”,可被视为广州国金中心的“后花园”。花城广场位于城市新中轴线珠江新城核心节点,此前也被称为新中轴线广场,被誉为广州的“城市 客厅”,是广州一次性建成规模至大的综合性地下空间开发项目,相当于10个人民公园大小。
有出入口直接通往地铁三、五号线
除了建筑方面的先进性,广州国金中心的交通充分体现了其地标性集聚效应,入驻企业尽享交通之便利。
广州国金中心位于珠江新城西南部核心金融商务区,东临珠江大道,西靠华厦路,南接华就路,北望花城大道,处于新城市中心的中轴线上,得天独厚地坐享珠江新城核心区的立体交通优势:地铁三、五号线唯一交汇站、城市轻轨、多个公交车站、的士站及地下旅客捷运系统等汇聚,快速贯通广州三大核心经济商务圈,直达体育中心及广州火车东站,实现快捷商务办公,成为立体交通华南枢纽。西塔将是珠江新城交通枢纽,不仅地铁三号线、五号线、从广州火车东站到电视塔捷运系统接驳,地下空间还与珠江新城CBD写字楼以及少年宫等标志性建筑连接。在广州国金中心友谊百货门口处,有出入口直接与地铁三、五号线相连。可以说,广州国金中心是一座交通便利的地铁上盖物业。
此外,广州国金中心拥有充裕的地下空间,在东、西双塔的地下空间连通后,不但规模更为庞大,而且是未来广州轨道交通网络中最大的枢纽站之一,将地铁网络与轻轨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在资金流、人流和物流等各方面均具备空前卓越的经营空间。依托这一枢纽地位,广州国金中心地下空间的功能主要包括:商业功能、商务服务功能、金融服务等功能。广州国金中心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理念为“通透水晶”,其目标就是使之成为一座造型优美体量雅致的建筑,从而发挥其在勾勒城市空中轮廓方面的重要作用。
如今,这个建筑物屹立在广州中轴线上。站在广州国金中心下面抬头仰望,整个项目身形巨大,巍峨磅礴,连通身旁的附楼,共同成为中轴线上至雄伟的建筑群,并和珠江对岸被广州市民亲切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形成了互相辉映之势。
广州国金中心配备有完善的消防报警设施,包括先进的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分布光纤感温报警系统、智能应急疏散指示系统、智能应急广播系统。这个国内领先的火灾报警系统,不仅可以光纤感温,电气主干电缆的运行温度还可对电气设备进行漏电火灾报警。光纤测温以往只用于电厂等工厂,此次考虑到高层建筑火灾多是电气线路和设备引起,所以安装了这一系统。
值得一提的还有如烟气控制,通过计算机模拟重点部位火灾发生后烟气产生的速率及楼层空间2米以上烟气能见度,合理确定排烟口的分布,延长可利用疏散时间;使用低烟无卤材料的电气线材外套,减少火灾发生时有害烟气的产生。在自救系统中还引入了具有早期预警语音疏散功能的应急广播系统。
同时,广州国金中心一旦遇到火灾等突发事件,还有两项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独一无二的硬件设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是位于楼顶的直升机停机坪,人员可快速疏散;一是所需的全部600吨消防用水(相当 于60辆10吨消防车储水量)都置于楼顶,水系统基本覆盖为常高压系统,需要使用时只需用重力流灭火即可,这确保了供电供水中断时也可及时有水灭火。
广州国金中心楼高432米,可以说有三分之一都是在云层中的,防雷安全也十分重要。广州国金中心的防雷安全,通过雷击风险评估,合理确定建筑物防雷等级及措施,对建筑物防雷设计、信息系统防雷及施工过程防雷安全措施均已全面考虑。还有三回路供电(即双子站供电、中轴站供电及自备9000KW发电机组供电),可确保供电系统安全。双冷源供冷(即区域集中供冷冷源及自备供冷冷源),可确保供冷系统安全。
为此,广州国金中心的设计人员详细调查了解了广州国金中心周边5公里、10公里、20公里的雷电分布情况,参照国家制定的适用于爆炸危险品建筑的防雷标准、根据掌握的此地区雷电资料设计了广州国金中心的防雷方案。设计人员告诉笔者,将广州国金中心的钢管混凝土柱设置防雷引下线,每层梁架、玻璃都成了避雷设施,同时,为电气设备设置了浪涌保护器避雷器避免雷电冲击。
除了安全上智能系统给予的保障,它还能带给人们诸多便利。比如人们今后进入拥有1700多个车位的广州国金中心停车场时将会看到清晰的停车指引,停车区位指引字幕将一路指引司机将车停放到指定区域,并且地下空间空气监测系统可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实时更新空气。
其电梯系统局部采用的是双层穿梭电梯,即电梯有两个轿厢,可 同时停靠于两层,提高了运行效率。理想状态下1分钟30秒就可从底层到达顶层。电梯的转换层特别方便。在底层乘坐处有清晰的标识说明,先乘坐到相应的转换层,然后再进行换乘。在各楼层上班人员在不同的转换层得到有效的疏散,节约了大家的上下班时间。另外,西塔的会议系统采用全数字技术,可以自动跟踪摄像;一卡通系统则让使用者用一张卡就可以进出门、停车、考勤、就餐、消费、用水电气、乘电梯等。
在科技环保上,广州国金中心集中世界先进建设和管理技术,建筑、结构、电气、节水等多方面作了创新和优化设计,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全封闭的103层的广州国金中心设备运行系统极为庞大,要节能,其霓裳首当其冲。所以,它的外衣都是玻璃幕墙,采用的材料是中空双层LOW-E玻璃。纳米镀膜玻璃可以有选择性的透光,该材料遮阳系数低,能抵挡70%的太阳光,有效的隔绝太阳能辐射。该玻璃传热系数也很低,比普通玻璃低50%,从而,相比普通玻璃外墙建筑,这身外衣可以减少40%的热量进入室内,降低运营能耗。此外,半钢化夹胶中空Low—E玻璃可大幅度降低自爆率,夹胶保证玻璃不会脱落,人们不用担心走在广州国金中心下面的安全了。
变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西塔的空调、水泵和空气系统中。不仅水泵变频调控,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而且所有的空气系统变频变风量,空调也采用变频技术节电,并且秋冬季等气温较低的季节,大楼的空气系统采用全新风起到少用空调多通风、节能的效果。同时 冷源部分是一个由冷水机组、高频泵等智能设备及末端组合空调机组合成的多变量系统,通过建立动态控制模型,通过预测控制,超前调节等控制技术,解决集中供冷大马拉小车的问题。
垃圾等污物排放上,全部实施管道或集中回收系统,无异味、无污染,广州国金中心内设有真空密闭的垃圾传输管道,每个楼层有垃圾投放站,人们只要将密封好的垃圾投入垃圾箱中,按下按钮,垃圾就被真空输送到中央垃圾收集箱内,并可自动区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此外,广州国金中心采用大量LED光源、庭园灯,公共区照明采用智能控制,部分扶梯也变频控制.未来125部电梯穿梭往来与新电视塔内部只有五个功能区不同的是,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内部103个楼层将负担起高密度的人员往来。为此2010年投入运营后,将有125台电梯穿梭在这座巨型建筑物中。其中有的电梯可以直达70层酒店,有的电梯负责在小范围楼层间中转。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内部结构在70层以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贯穿30层楼宇的中空结构为即将进驻的超五星级酒店带来更直接的阳光体验。
2.3形体分析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运用巨型斜交网柱筒中筒结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理念为“通透水晶”,其目标就是使之成为一座造型 优美体量雅致的建筑,从而发挥其在勾勒城市空中轮廓方面的重要作用。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主塔楼建筑平面是由六段圆弧组成的圆弧三角形,以独特的曲线形状及透明的光滑建筑立面为主要思路设计,通过渐变宽度形成两头小中间大,显露出建筑物优美独特的纺锤外型。建筑的结构采用独特创新的巨型斜交网格支撑体系,呈现出清晰可见的流动几何图案,并和楼板的分割及幕墙体系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钻石形状斜网格”结构随着塔的高度,逐步进行尺寸缩减。这种延伸性的设计将使得地面的游客感受到楼体“直入云霄”的视觉震撼。
广州国金中心的主塔楼建筑平面是由六段圆弧组成的圆弧三角形,以独特的曲线形状及透明的光滑建筑立面为主要思路设计,通过渐变宽度形成两头小中间大,显露出建筑物优美独特的纺锤外型。建筑的结构采用独特创新的巨型斜交网格支撑体系,呈现出清晰可见的流动几何图案,并和楼板的分割及幕墙体系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钻石形状斜网格”结构随着塔的高度,逐步进行尺寸缩减。这种延伸性的设计将使得地面的游客感受到楼体“直入云霄”的视觉震撼。
建筑体的外衣是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其内部体态则是钢筋混凝土内筒,连接内外筒的则是钢组合楼盖。这种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在的世界超高层建筑中尚且是罕有的一个。整个建筑外立面精美流畅,典雅现代,极为晶莹剔透而又瑰丽多彩,全面区隔并超越过往的传统高层建筑。3.结构分析
中央核心简用作办公室,采用带爬模平台系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电梯配置以及灵活进出多租户办公区的要求确定了核心筒形状。整个建筑供设置71部电梯,其中52部用于办公层、15部用于酒店、4部用于停车场。中央三角形核心筒布局包括9部双层高速电梯,服务于主要避难层,该处部分电梯可换乘至中间楼层。提供两个逃生通道,各避难层设置大厅。利用局部电梯井之间的闲置空间(电梯井在此处变小,可供服务立管提供足够空间)提供各办公层的卫生间。
整个建筑外立面简洁典雅,以复杂的曲面造型为基础,三个外立面各垂直半径5.1KM、平面半径71m、转角半10M。为了得到精美典雅的建筑效果,设计深化采用快速成型实体模型及计算机建模,打造新的城市名片。光滑玻璃幕墙更加突出了建筑造型,玻璃幕墙重复使用1.5米宽、落地玻璃板(半径较小的转角处宽度小)。
为了节能考虑,幕墙原本设计为通风双层透光百叶栅格,但由于使用成本高而放弃使用。考虑采用高性能单元式玻璃幕墙确保可见 斜网结构的足够通透性。变频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西塔的空调、水泵和空气系统中。垃圾等污物排放上,全部实施管道或集中回收系统。采用大量LED光源、庭院灯,公共区照明采用智能控制,部分扶梯也变频控制。
与平滑曲面的玻璃幕墙造型相比,菱形斜交网格结构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骨架式结构的刚度可抵御水平风力,取代常规伸臂桁架的重质结构。广州西塔是采用该结构的最高建筑,该结构目的主要优势是提供刚性和灵活性。无需使用阻尼器减小水平位移,结构的灵活性无需更多主要支撑结构即可满足大中庭的设计要求。
在塔顶,玻璃幕墙超越顶部继续向上,让塔顶渐渐消失于天空中。由于消防疏散要求设置了直升机停机坪,而没有突出塔尖。作为超高层建筑的令人惊叹的附属结构,直升机停机坪构成了悬出于塔顶的玻璃幕墙的具有雕塑感的设计元素。斜交网格结构
斜交网格结构结合中央核心筒可抵抗重力和侧向受力,抗震能力强。钢筋混凝土的斜交网格外筒结构使得大部分受力通过轴向荷载转移,该结构比抗弯框架更加高效。考虑到节能和视觉效果,设计了 巨大钻石型结构,高54米,横跨12层办公和16层酒店区。屋顶与中庭
从建筑上来说,多达30根钢筋混凝土圆筒环绕在塔身周围,每根圆筒直径达1.8米,向上斜交搭建,编制出楼宇整齐的筋骨。简介明快的建筑形态、功能表达以及建筑材料成就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西塔可抗八级地震、百年一遇大风,这种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遭遇撞击和爆炸等突发事件,只会局部破坏,不致引起连锁反应而倒塌,结构整体安全度高。
超高层建筑受到地震、大风的影响远甚于普通建筑。而广州国金中心平面类似三角形的体形不仅本身能明显减少侧移,并且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抗侧抗扭刚度好,加上整个筒中筒的结构也使得建筑物自重轻,单位面积的重度比一般混凝土结构减少了近30%,从而地震反应减弱。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即使在八级罕遇地震(广 州抗震设防烈度为七级)作用下,广州国金中心仍然屹立不倒,并且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分别进行的微粒混凝土模型、有机玻璃模型振动台试验表明,广州国金中心可抵御八度罕遇地震(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同时,美国CPP公司和汕头大学分别进行的风洞试验结果都显示,在百年一遇的大风作用下,位于塔楼内的人都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作为超高层建筑,除了防风、防震之外,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抵御突发事件的能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介绍,“如果广州国金中心遇到一个局部的火灾或者爆炸事件,只会局部被破坏,而不会发生连续倒塌。”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也离不开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原来,钢本身难耐高温,但是外筒在钢管中注入了混凝土,混凝土本身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加上钢管对混凝土有约束性,所以,钢管混凝土的外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防火性能,而内筒钢筋混凝土结构也有良好的防火性能。更为重要的是,斜交网格结构遇到突发事件的冲击只会从钢管混凝土斜交的节点处断裂,从而确保了结构的稳定性。而钢管混凝土相交的节点成为斜交网格结构的重点和难点。在两根同样受力的钢管混凝土柱相交时,为了外形优美,相交的节点截面积只能相当于一根钢管混凝土柱的截面积,却要承受两根钢管混凝土柱所能承受的强度,而且每个节点处高约10米,如果不够坚固,将功亏一篑。为此,在华南理工大学承担的节点试验研究中,设计人员们创新性地对节点采取了特殊的构造,不仅采用更高标号混凝土,而且 增加了钢管壁厚度。
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具领先地位的智能安全系统,如果说结构是建筑的骨骼,那么,智能系统可以说是建筑的神经。而智能集成度相当高的广州国金中心就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包括了安全防范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公共应急广播系统、一卡通系统、停车场管理及车行导向系统、设备监控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信息系统、会议系统、通信网络、可视对讲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接收系统等19个智能系统和各弱电子系统的集成等。而如此全面的智能系统在国内超高层建筑中具有领先地位。
结构类型与布置,西塔采用采用巨型钢管混凝土柱菱形斜交网格外筒+钢筋混凝土内筒的筒中筒体系。69层以上,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需要,取消了核心筒的内墙,仅保留部分核心筒外墙并向内倾斜,电梯井道移至核心筒外,形成巨型钢管混凝土柱斜交网格外筒+剪力墙结构体系。
楼盖结构体系:首层以下及核心筒内采用钢筋混凝土梁板,板厚130~200mm。内外筒之间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楼盖;梁跨度约8~15m,工字钢梁高一般为450mm,跨度较大处加高至600mm;办公楼层板厚一般为110mm,酒店楼层板厚一般为130mm,板跨度较大处局部加厚。结构特点
广州西塔修长挺拔,高宽比达6.5,平面呈圆弧三角形。外周边由六段曲率不同的圆弧构成;立面由首层至31层外凸,31层至103层内收,在剖面上,外立面曲线从底层至约三分之一楼高处形成最大外 围,然后向上尺寸逐步缩减,形成直入云霄的纺锤外形。整个建筑外立面简洁典雅,以复杂的曲面造型为基础,三个外立面各垂直半径5.1KM、平面半径71m、转角半径10m。西塔外周边共30根钢管混凝土斜柱于空间相贯,节点层间距离27m;73层以下每节点层间分6层,层高4.5m;其余分8层,层高3.375m。基础模式及特点
4抗震
4.1抗震结构分析
主塔楼位置基础底板已到达中微风化泥质粉砂岩层。考虑到部分柱位下岩石裂隙较发育,采用人工挖孔桩(墩)基础,持力层均为微风化粉砂岩或砾岩,设计要求岩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不小于13MPa。桩径3200~4800mm,桩长约6—13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110000kN~247000kN。部分桩有抗拔要求,单桩抗拔承 载力特征值为5000kN~15000kN。
主塔楼位置基础底板厚2.5m,基础底板面标高-19.1m 由于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 ,广州西塔结构的构件截面承载力及侧向刚度需求由风荷载所控制。计算表明,风荷载引起的结地震作用构基底剪力和倾覆弯矩约分别为《抗规 》7度小震作用下的 2.10、2.65 倍 ,对于地震作用而言,结构的超强系数较大,使得不增加或少增加结构用料而达到更高的抗震性能目标成为可能 , 即预期达到大震弹性,巨震(超设防烈度地震)可修。
广州某国际金融中心(图1)位于广州市珠江新 城,由A,B两 座塔楼组成。两座塔楼地上38层,高度170.3m,属B级高度的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建 筑面积13.7万m2 ;地下3层,底板面标高-14.2m,建筑面积为3.0万m2。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框架-混 凝土筒体结构体系,利用电梯井、楼梯间、卫生间和设备间布置落地核心筒,核心筒承受大部分的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为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优良。楼盖为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整体性良好,钢管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梁的连接采用环梁节点[1]。整个结构体系传力路线 明确直接。工程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可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为一级。因A,B两座塔楼结构类型和平面相似,文中仅对A塔楼进行介绍,图2为A塔楼各层结构平面图。钢管混凝土柱最大直径1400mm,壁厚25mm,层6开始壁厚减为20mm,材质为Q345B,从层12开始每隔5层直径缩减50mm,层36及以上直径,为1100mm。钢管混凝土柱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层3及以下为C70,层4~15为C60,层16~21为C55,层22~33为C50,层34及以上为C45。核心筒剪力墙在轴②、轴?处为700mm厚,其他地方基本为400mm厚。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层3及以下为C70,层4~9为 C65,层10~15为C60,层16~21为C55,层22~26为C50,层27~33为C45,层34及以上为C40。
4.2抗震加强措施
工程属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超限的主要内容为平面凹凸不规则和扭转不规则。工程于2008年通过了广州市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 专项审查。中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目标确定为: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不屈服,剪力墙连梁抗剪不屈服且保证强剪弱弯。经分析,对结构构件进行合理配筋后,可实现上述中震作用下的结构性能目标。为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除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外,采取以下加强措施: 1.加强落地剪力墙,适当提高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率。控制落地剪力墙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剪应力水平不大于0.2fck(fck为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罕遇地震的水平剪力取Pushover分析结果和6.25倍小震弹性计算值的较大者。经计算,工程A塔楼为0.093fckAc(X向)和0.047fckAc(Y向),Ac为落地剪力墙的面积。适当提高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配筋率至0.6%,以确保核心筒在罕遇地震时不出现剪切破坏。
2.加厚首层楼盖板厚,适当提高配筋率,保证水平力传递可靠。3.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每层设置一道配筋加强带(暗梁),以提高剪力墙的延性。
4.根据弹性楼板模型的整体分析结果进行构件配筋。适当加大混凝土筒体周边楼板的配筋率,并加强与筒体之间的锚固;加厚结构平面楼板外伸段内凹角处的板厚,提高该处楼板配筋率且板筋双层双向拉通;适当加大楼板外伸段处楼板边梁的腰筋布置等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
5.采用弹性楼板模型对跃层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由于所有跃层柱(钢管混凝土柱)的长细比均不大,经验算,所有跃层柱的稳定性均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时,跃层柱抗震等级提高一级。PUSH&EPDA分 析也表明,在大震下所有钢管混凝土柱一直保持不屈服状态,表明框架能形成第二道抗震防线,很好地保证了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整体延性。
5总结
一个地标建筑的价值,不只是仅靠高度,还有它优美的外观,出色的结构、完善的功能、节能和环保的要素以及人文精神的承载。或者说地标建筑带来的利好是新技术的喷涌,土地资源的高度利用,城市实力的陈列,甚至一个城市高级偶像的诞生。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州新的城市名片,全球国际化大都市中的耀眼明珠,将把广州的国际形象全面提升到新的高度。
广州国际中心集合了世界当代工程结构和施工的最新技术,通过越秀集团和施工总包单位中国建筑总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联合体通力合作,在业内专家多个世界级的设计和顾问单位的配合下,攻克了诸多世界级施工难题,实现了多项技术新突破,并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
一是该项目在超高层建筑中首次应用创新的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筒中筒结构体系,该结构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能有效抵御强风、地震的侵袭。
二是该项目是世界上最高的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建筑,主塔楼8.5万平方米的玻璃幕墙面积也是目前超高层单体建筑之最。
三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整体提模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创造了主体结构施工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
四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C100超高性能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并将其一次成功泵送到411米的高度,创造了同类混凝土超高泵送的世界新高度。
五是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座自施工阶段开始就进行系统性结构健康监测的超高层建筑。
建筑完工后的外形毫无意外的与当初竞标阶段的计算机效果图几乎完全一致。
它成了广州城市天际线中引入注目的超高层建筑,光滑玻璃外表皮的曲面形态,营造出高雅气质;内在的斜交网格结构使外观效果更加丰富。从建筑上来说,简洁明快的建筑形态、功能表达以及建筑材料成就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
第二篇: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简介
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简介
迪拜是阿联酋第二大酋长国和经济中心,以金融、贸易、货运、旅游等产业为主。2004年,迪拜政府决定建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ub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DIFC),推出允许外资100%所有权、50年免税、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以及区内独立的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等措施。尽管自由区内公司也受到包括最低投资额度、不得进行本币交易等限制,但总体看,上述措施不仅较好地促进了DIFC自身的发展,也带动了迪拜整体金融业的发展。2012年,金融部门产值在GDP中占比约11%。
一、DIFC发展概况
经过9年的发展,DIFC已成为国际金融和商业活动的理想港湾,吸引全球机构入驻,其中约37%是金融机构,其他机构涵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电信、商业服务等行业。
2012年底,区内注册企业数达912家,同比增长7%,其中包括345家受监管公司(受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监管的金融机构、专业性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组织),450家未受监管公司以及117家零售企业。2013年10月6日,DIFC管理局宣布区内公司总数突破1000家,就业人数超过15000人。其中包括25家全球顶级银行中的21家、全球前20家资产管理公司中的11家、全球前10大保险公司中的6家以及前10大律师事务所中的6家。365家受监管的金融组织中,包括311家金融机构,52家会计、审计、法律、咨询、风险管理、数据收集与研究、后勤服务等中 1
介机构,以及NASDAQ迪拜和迪拜商品交易所2个交易所。在365家金融组织中,欧洲占37%、北美占18%、中东占26%、亚洲占11%、其他地区占8%。中国四大银行均在DIFC设立了分支机构。
DIFC极大地促进了迪拜金融业的发展,根据迪拜统计局数据,2012年迪拜实际GDP达867亿美元,其中金融部门占11%。
二、DIFC的管理框架
DIFC是根据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联邦法律和迪拜酋长国法律设立的联邦金融自由区,由迪拜副酋长谢赫〃马克图姆〃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殿下(Sheikh Maktoum Bin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担任主席,主持DIFC高级董事会(DIFC Higher Board)工作。该董事会负责监督三个监管机构的运转,确保这三个机构通过更高层次的协调,在不影响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和谐一致地运行。DIFC主席办公室负责人,即DIFC总裁(Governor)由高级董事会主席任命,任期4年。总裁与三个监管机构充分协商,提出战略目标,设立各种委员会,多方位协同促进DIFC的健康发展。
(一)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管理局(DIFC Authority)
DIFC管理局负责DIFC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以及行政管理等。DIFC管理局还负责不受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监管的非金融服务活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二)迪拜金融服务管理局(Dubai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DFSA)
DFSA是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颁发经营许可证并管理DIFC内部各类金融机构的活动。DFSA采用国际公认标准,并借
鉴欧美等国金融监管实践,制定了一整套适合DIFC的监管制度。
(三)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法院(DIFC Judicial Authority)DIFC内部实行独立的法律体系。DIFC制定了一套独立的民事和商事法律法规以及完整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DIFC法院完全负责DIFC内相关案件的审理和执行。
阿联酋宪法第121条修正案涉及联邦政府和地方酋长国之间的权利分配,该修正案允许联邦政府制定并执行《金融自由区法》。《金融自由区法》于2004年3月27日公布,该法允许酋长国政府在本地建立金融自由区,并规定金融自由区可不受阿联酋民法和商法管制,但刑法仍然适用。因此,DIFC内独立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并不包括反洗钱、反恐融资等相关法律。
DIFC法律体系以普通法原则为基础,效仿英格兰及威尔士法律的模式,采用英语为官方语言。DIFC法院对金融中心内的所有民事和商业纠纷和/或与中心内注册机构和公司有关的纠纷具有专属管辖权,并允许在该法院,(或如果双方愿意)在其他认可司法管辖区内的法院旁听案件的审理。
DIFC伦敦国际仲裁院(DIFC LCIA)仲裁中心的成立旨在通过仲裁和调解的方式促进国际商业纠纷的有效解决。该中心采用的仲裁和调解规则与伦敦国际仲裁院的规则很相近,专为满足该中心的需要而制定。
三、DIFC的主要优惠措施
迪拜政府在规划DIFC时,在沿用了原有自由区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也借鉴了全球主要离岸市场经验和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监管经验和全球最佳范例。主要有以下几点:
允许外资100%所有权
免征个人及企业所得税、利息收入免税、税后分红免税(持续至2054年)
广泛的可应用于阿联酋公司实体的避免双重征税国际条约网络(与66个国家或地区签订双边条约)
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资本及利润可100%汇出
以美元为主的交易体系,禁止使用当地货币迪拉姆进行交易 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的独立的国际法律体系,以及完全独立的普通法司法体系
与国际相关法律和最佳实践一致,完全透明地运作环境 国际化环境吸引大量国际机构和专业精英聚集
获得区域性财富和投资机会的平台
现代化交通、通讯、网络设施
提供签证、工作许可证等一站式服务
在某种程度上,DIFC是迪拜的“城中城”,区内各类生活、休闲设施一应俱全,这也是吸引国际精英的重要因素。
当然,迪拜对自由区公司也有一定的限制,如自由区公司一般有最低投资额度规定(目前约4万美元);自由区公司不能与本地市场进行直接贸易,需指定经销商或代理商,且必须支付关税(目前为5%)等。
四、DIFC内的金融服务业
银行业服务,DIFC立法和金融监管体制的优势允许各银行机构开展多种服务,包括: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贸易融资和出口信贷、伊斯兰银行业务、代理行业务等。资本市场服
务,DIFC允许开展承销、并购咨询、风险投资以及经纪服务等。保险服务,DIFC为各保险公司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允许提供保险、再保险、伊斯兰保险和再保险、专业自保和保险精算服务等。财富管理,该地区聚集大量财富,专业投资产品需求与日俱增。此外,高净值人士对财富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殊财富管理解决方案的需求不断上升。依照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原则,DFSA基金制度允许的活动包括:基金选地(Fund Domiciliation)、基金发行、基金管理以及其他附加服务等。此外,DIFC内还成立了两家交易所:
NASDAQ迪拜交易所,前身是迪拜国际金融交易所(DIFX),建于2005年9月,是一家国际性交易所,主要面向迪拜和地区内的中小企业。迪拜最大的股票交易所迪拜金融市场(DFM)是NASDAQ迪拜最大股东,拥有2/3股权;迪拜证交所(Borse Dubai)拥有1/3股权。目前交易产品包括股票、传统债券和伊斯兰债券、基金/ETF/REITS以及金融衍生品等。交易时间为周日至周四上午10点至下午2点连续交易,分别连接亚洲和欧洲的交易时间。截至2013年12月14日,共有8只股票、14只伊斯兰债券、7只传统债券和2只基金在NASDAQ迪拜交易所挂牌。
迪拜商品交易所(DME)建于2007年6月,核心股东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集团(CME)、阿曼投资基金、迪拜控股。此外,壳牌石油、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也持有DME的股份。DME所有交易都通过CME清算和担保。
资料来源:
1.迪拜国际金融中心:
4.迪拜商品交易所:
5.阿联酋自由区网站:
第三篇:创新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创新引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股权交易中心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制度体系”等46个项目,获评2012上海金融创新奖各类奖项。
获奖项目反映了市场最新变化和趋势,对中国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均具重要影响。如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使中小企业除了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之外又有了新的融资选择,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该项目最大的创举是“备案制”。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称,中国的直接融资之前都是审批制,该项目对中国资本市场而言迈出了一大步。
上海经济转型发展,对金融服务、特别是金融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海主管金融的副市长屠光绍,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的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上海的金融创新需满足促进经济、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发展的需求。他还特别提到,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产品和工具。
据上海银监局统计,近几年上海银行业推出的创新成果每年都达600至700项,涉及上海重点行业建设、改善民生、支持航运中心建设和金融中心建设,以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等诸多领域。
伦敦金融城公司旗下智库Z/YenGroup,每年都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追踪全球75个金融中心城市实力的变化。2009年,上海的GFCI排名为第11位,2012年则升至第8位。该智库称,上海名次的上升,是因为其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其中包括在金融改革、金融产品,特别是金融服务创新等“软环境”方面取得的突破。
伦敦卡斯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前英国金融服务监管局顾问梅泽安?拉斯法博士认为,上海要成为与伦敦、纽约比肩的国际金融中心,尚需在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以及创新型的政策监管等方面继续作出努力。
屠光绍透露,上海下一步将围绕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和上海的转型发展进行金融创新,而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领域更是金融创新的重点。他称,上海将继续健全和完善金融创新的环境,包括法制环境、人才环境和诚信环境,使上海的金融创新拥有更坚实的基础。
上海金融创新奖是上海市政府为推动上海金融创新、优化上海金融发展环境、增强上海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而特意设立。
第四篇: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3号)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6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9年6月25日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09年6月25日通过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中规定:上海市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积极支持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国内外融资租赁公司在上海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支持和推动信托租赁业务的发展,并积极推进在融资租赁业务中使用信用产品。
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第三章 区域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章 金融人才环境建设
第五章 信用环境建设第
第六章 金融创新环境建设第
第七章 金融风险防范与法治环境建设
第八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营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工作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市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应当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以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和营造环境为重点,将上海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市推进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关工作的领导。
本市设立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协调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关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阶段性目标和各项措施。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协作配合,具体落实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安排上海金融发展资金,用于对金融人才、金融创新的奖励和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
第七条 本市应当按照国家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分工,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国内其他中心城市在金融领域的相互协作和支持,增强本市金融业的服务功能,推动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为各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加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在金融市场建设、金融产品创新、金融风险防范、金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推动在本市的金融机构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鼓励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教育研究机构等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第二章 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形成多功能、多层次、国际化金融市场体系的要求,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推进货币、外汇、债券、股票、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保险、黄金、产权等市场的建设。
市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产、企业年金、信托计划等各类机构投资者。
第九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加强金融机构体系建设,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基金、融资租赁、货币经纪、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本市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
第十条 本市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培育成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
本市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推广有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符合国家金融监管要求的各种金融产品和业务;支持有关机构研究探索以股指、汇率、利率、股票、债券、银行贷款等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推动离岸金融、股权投资、并购贷款、私人银行、券商直投、信托租赁、汽车金融等业务的发展,鼓励有序开发跨机构、跨市场、跨产品的金融业务。
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国家有关部门促进各类金融信息系统、市场交易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完善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相匹配的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统一高效的现代化金融支持体系。
第十二条 本市鼓励发展金融外包服务,支持金融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客户服务、电子支付等金融专业化服务产业发展,鼓励设立金融专业化服务机构。
第十三条 本市支持信用评级、资产评估、融资担保、投资咨询、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与金融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规范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行为,增强行业自律,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建设金融资讯信息服务平台和全球金融信息服务市场。
第十四条 本市支持金融机构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诚实守信、服务至上、严格规范的职业操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第十五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金融行业协会发挥规范、协调、服务、自律等作用。
第三章 区域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陆家嘴金融城、外滩金融集聚带、张江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洋山保税港区以及其他区域各自的发展优势,完善本市金融业空间布局。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编制金融集聚区布局规划,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纳入相应的城市规划。
第十七条 市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和金融集聚区布局规划的要求,在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时,保证金融集聚区的建设用地。
市房屋管理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为金融机构解决营业、办公用房提供便利。
第十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完善金融集聚区内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改善办公、商业等服务环境。
本市电力、通信、交通等相关企业应当做好金融集聚区的电力、通讯、交通等服务保障工作。
第四章 金融人才环境建设
第十九条 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金融服务部门制定金融人才的集聚、发展规划和培养、引进计划;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适应的金融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分类制定与金融人才相关的政策。
第二十条 市金融服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建立本市金融教育信息资源库,推动教学资源共享。
市教育管理部门和市金融服务部门应当会同市有关部门设立金融职业教育与培训基地,培养各类金融专业人才和金融管理人才。
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金融服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引进国际认可的金融职业能力考试认证机构在本市开展相关认证业务。
第二十一条 本市鼓励金融机构以及相关单位通过市场机制,从国内外引进各类高层次、紧缺的金融人才。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金融人才在户籍和居住证办理、住房、医疗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对引进的境外金融人才,出入境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简化出入境手续。
第二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金融人才奖励办法,对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做出贡献的各类金融人才给予奖励。
第五章 信用环境建设
第二十三条 市经济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金融服务等部门,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建设金融业统一的征信平台,扩大信用信息采集的覆盖面和数据量,改善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市经济信息化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金融服务等部门,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健全金融业高级管理人员执业信用记录。
第二十四条 本市工商、税务、公安、质监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应当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依法提供相关信用信息查询服务。
第二十五条 本市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发信用产品,支持信用服务机构的合法经营活动。
信用服务机构收集、处理信用信息、提供信用产品,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的原则。
信用服务机构对征信过程中获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负有保密义务,不得损害被征信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妨碍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第二十六条 本市支持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推进在企业融资、创业扶持以及典当、融资租赁等业务中使用信用产品。
第六章 金融创新环境建设
第二十七条 本市鼓励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技术、服务、管理、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创新。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创造条件,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下,将各类金融创新成果率先在本市实施推广。
第二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完善金融创新保护机制,加强对金融创新成果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金融创新奖励办法,对优秀金融创新项目给予奖励。
第七章 金融风险防范与法治环境建设
第三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与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在本市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依法履行监管职能,完善监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加强跨行业、跨市场监管协作。
第三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健全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机制。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建立完善金融风险监测信息系统和评估机制,支持相关机构开展金融风险预测、评估、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增强对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能力,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及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并为金融机构维护重要金融信息系统安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三十三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应当配合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做好反洗钱、反假币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工作。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打击。
第三十四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优化行政审批程序,简化行政审批环节,为金融要素市场、金融机构、相关中介服务机构、有关行业协会等提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应当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不得干预金融机构的依法自主经营。
第三十五条 本市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完善金融诉讼案件审理机制,加大对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
第三十六条 本市金融仲裁机构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完善金融仲裁规则,提高金融仲裁专业水平和国际化程度。
第三十七条 本市支持金融法律服务业发展,鼓励法律服务机构拓展金融法律服务领域,为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个人提供金融法律服务。
第三十八条 本市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当通过媒体和其他形式,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开展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教育。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财富、信息、要素的集散地,对于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指交易成本最低、交易效率最高、交易量最大的金融资本、金融机构和金融信息的集聚地,要有自由的交易环境、良好的金融传统和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制度来予以保障,金融机构或企业在这里不应受到任何不正当的限制和歧视。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对我市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清晰定位,也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必然要求。
我市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金融业在我市经济发展布局中的位置显著提升,区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
功能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我市拥有分行(分公司)以上金融机构71家,其中银行机构37家,保险机构23家,证券机构2家,期货机构7家,金融资产总计约5519亿元,从业人员4万余人,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机构种类最全、密度最大、开放度最高的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各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06年,我市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75亿元,增长15。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64.9亿元,增长13.3,保险深度和密度分别达到2.5和1148元/人。期货成交量24070万手,成交额5.22万亿元,分别增长21和10,分别占全国的53.6和24.8,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豆期货交易市场。大连石油交易所正式挂牌运营。证券交易额1989亿元,增长171。
国际金融合作不断加强。我市是入世后首批金融对外开放城市,目前已有外资金融机构21家,其中外资银行7家,代表处7家;外资保险公司2家,代表处5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全球第4个、国内唯一的培训基地在我市建成。荷兰银行入股银河期货,成为全国首家合资期货公司。我市与伦敦金融城就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等六方面达成共识。
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在我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强化了金融监管;银行业、保险业、证券期货业分别成立行业协会,加强了行业自律。组建了大连融达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至34亿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3,不良贷款率下降到4.5,整体经营实力和形象进一步提升。市农信社基本完成了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大通证券成功重整。华信信托公司增资扩股至10.01亿元,受托管理信托财产余额52.5亿元,各项指标名列全国信托投资公司前茅。
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开展治理金融“三乱”、清收处置不良资产、信托业整顿、证券业整顿、反洗钱、反假币等工作,维护了金融秩序和金融安全。加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降低不良贷款率,金融资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制定了《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金信工程”,切实加强了金融环境和信用体系建设。2006年我市荣获“中国十佳金融生态城市”称号,成为东北地区唯一获选的城市。
除上述金融业本身优势外,我市还具有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特有优势: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货物转运枢纽和连接东北腹地与国际市场的主要通道。特别是国家宏观政策和国际产业转移,为我市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必将促使我市金融业进一步活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定位,将有效地带动资金流汇集,进而带动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国家批准建设大窑湾保税港区,为我市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建设离岸金融中心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国际产业呈现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战略转移态势,我市作为东北地区承接国际资本转移的主要城市,将会有大量跨国公司及资本陆续涌入,必然推动我市金融业的快速发展。
制约我市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因素
虽然我市金融业取得较快发展,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已初见端倪,但与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和北方金融中心的天津等城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明显不足。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建立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础。虽然我市GDP具有一定规模,但与上海、天津等城市比差距较大。沈阳的GDP比我市略低一点,但增速却高出0.1个百分点(见表1)。
表12006年各市GDP及增速比较
金融机构集聚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对滞后。我市金融机构法人数量与上海等发达地区比还有很大差距(见表2),金融机构业务种类相对比较单一,经营种类较少,业务开拓与创新能力不强。
表22006年各市金融企业比较
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健全。我市除大连商品交易所外,其他交易市场规模都较小,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而上海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
体系,沪市证券交易量占到全国的80左右。我市金融市场主体之间的独立性和层次性发育不全,金融产品还不丰富,金融电子化程度不高。
金融改革步伐不够快。资本市场发育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比例小(见表3),贷款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部分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仍较高,资产质量较差,资产收益率低,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地方金融
机构资本充足率不足,抵御风险能力不强,法人治理结构、内控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表32006年各市上市公司比较
金融环境不够完善。金融人才相对较少,缺少既懂国内金融又懂国际金融规范运作的银行家与金融家,特别是缺少国际金融业务的经营与管理人才。信用体系、担保体系建设滞后,信用中介体系缺位,企业逃废债问题仍有发生。
目前,东北亚区域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日本东京作为亚太金融中心之一,大多数外资金融机构依然把东京定位为当前以及5年以后亚洲最重要的商务据点。东京依托日本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努力建设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韩国已明确表态要建设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把基金等资产管理行业培育成战略产业,提出到2012年培育出代表亚洲地区的金融机构,到2020年吸引国际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韩国设立地区总部。上海作为外资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和总部所在地,在资本市场、外汇交易市场和黄金交易市场建设方面较有优势。上海已初步确立了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天津在确定北方经济中心地位后,计划五年内投入7000亿元,把天津建成北方金融中心。近在咫尺的沈阳也正在积极筹划,加快建设东北区域商贸金融中心。面对咄咄逼人的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加快我市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步伐
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我市应借鉴香港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经验,以金融业国际化带动国内金融业发展,通过互动效应建成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壮大金融服务体系。搞好金融资源的重组合并,培养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金融企业集团。增强外资银行的集聚功能,为落户大连的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多样化、国际标准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吸引内外资金融机构总部、地区管理总部、后台服务中心等落户大连,加快推动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渣打银行、美国国际集团等欧美金融机构的引入工作。有效发挥星海湾金融商务区的优势,吸引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以及跨国公司的资金结算中心、管理中心、财务中心和国际性金融组织办事机构、各类中介机构、各类咨询机构入驻金融商务区。支持日本财产保险公司、首创安泰人寿保险公司开设异地分公司;支持外资银行向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地拓展业务;支持中行辽宁省分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内资金融机构区域总部的经营发展;积极筹建总部设在我市的保险公司。
加快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大连商品交易所,继续开发大宗农产品期货,积极开发工业品期货,逐步与世界主要期货交易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使其成为世界知名的期货交易所和远东地区重要的农产品定价中心。尽快进行金融期货品种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加大金融期货的市场规模。利用市政府恢复设立上市办的有利条件,加强拟上市企业培育,支持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可转换债等多种方式进行再融资。加快产权市场发展,建设统一的产权交易平台。以丰富金融产品为突破口,通过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增强金融市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推进金融改革与创新。依托大窑湾保税港区发展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可考虑授权大窑湾保税港区内的外资银行、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能较自由地从事离岸金融业务,并在资金的流出流入、账户的管理、外汇的汇兑等方面给予更宽松的政策优惠。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建设金融城、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经营等方面先行一步,提升金融业整体服务功能。建立金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中心,不断开发新产品、新业务,尤其是加大对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和策略,全方位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进一步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发挥高校云集的优势,培养和引进金融人才,尤其是国际金融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推进金融信息化建设,发展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网上保险业务,提高网上业务比重。加强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搞好金融法治环境、金融安全稳定机制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使我市金融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