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校园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郑州大学南校区校园局部景观调研报告
08建一:田梦
20080910120
一:基地概况
设计基地位于郑大南校区北侧,基地东西长200米,南北270米,面积54000㎡(含建筑)。基地北端为郑大北校门,目前禁止机动车通行,仅供行人出入;中部为佛罗里达学院办公楼,周围被校园道路环绕,楼前主要用于停车,楼后西侧为绿地,东侧为水泥地面的篮球场;南部为校园内部大门,除节假日关闭外,平时开放;基地周围为学校相关用房。
二:目标群体与潜在使用者的行为特征
该景观区的目标群体主要是本校学生,其次是学校的教职工及服务人员,潜在使用者是附近居民、校外参观者和参加考试或招聘的人员。校园中的基本行为可以分为“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具有规律性、多样性、集体性和私密性等典型特征。三:功能分析
该场地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视觉功能 它是校园景观所承担的第一大功能,该场地的景观主要集中在位于轴线上的两块绿地和篮球场以及道路两边的树木。(2)交通功能,该场地的北段和南端为学校出入口,同时场地内部散落了了教学办公,宿舍及食堂等功能建筑,兼有了学校内外以及内部之间的联系交通作用。(3)休闲与娱乐学习功能,该场地景观可分为几个部分:林荫道,中心绿地,疏散广场(目前大部分用来停车),以及散落于建筑围合空间中的小景观。这几部分满足了师生课外学习,交流。观赏等一系列的活动,为校园生活增添很多乐趣。四:景观综合分析;1.基地北侧为郑大北校门,在其南北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入口广场,中心绿地,办公楼前广场,学院办公楼,中心绿地及篮球场,宿舍楼,轴线两侧则分布着各个办公楼、食堂及相关用房,在功能分区上做的不错,中心绿地起到了很好的交流娱乐休闲作用,也是基地中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同时又做为各个功能区的隔离地段,减低噪音,且距离较近,利用率高。缺点:内部没有长廊,座椅等休息设施等相应的休闲设施,没有明显的景观标志,如喷泉、雕塑等。广场也大部分被停车所占据,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2.植物方面种植比较单一,层次配置上不够丰富,草坪也过于单调,没有很好的安排树木的变化,没有较好的观赏点,主题不明确。
3.基地内建筑立面过于灰暗,散落的各种小卖报亭等便利店虽然使用方便,但形象不佳,需要改整。
五:结论
大学校园不仅只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它犹如一座小型城市,出入人员较为复杂,根据此次调研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景观区内绿化草坪问题,一是增加休息设施,来解决草地因过度踩踏和坐压而被破坏的问题,并同时提高草坪利用率,吸引更多的师生。二是采用一些花墙竹墙、群体树木等,营造出一些半围合空间,增加空间层次。2.关于空间层次单一问题,设计应重视环境的融合问题,在原有建筑轴线格局的基础上,加强视觉轴线的塑造,创造借景,创造出自由流通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统一的空间。同时要注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树木植物分隔出来的隔而不断的软质空间。
3.小空间部分,可以多设置一些小型环境雕塑,利用铺地,树木,雕塑等使那些建筑之间的半围合空间丰富起来。六.拓展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精神。建立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能够对学子乃至社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参考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一书中的大学校园户外评价表提出一些指标作为参考:
集散功能的优良、人口与周边道路交通的连接是否安全合理、入口空间设计是否有个性和吸引力、校园景观与校外风景的渗透关系、人口空间标识能否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征、入口空间尺度的宜人性、入口空间的场所感、广场空间设计是否具有个性和吸引力、广场的集散功能、广场构筑物尺度的宜人性、广场的趣味性、广场的可视性、空间的质感和维合度是否促进了相互交流、植被是否丰富多样、学习区是否与主要道路隔离、铺装材料是否适宜、垃圾箱数量是否充足、是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座位环境、空间尺度是否合适、小品构筑物与环境是否和谐、空间是否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主要道路有无人车分流规划、道路照明系统是否完善、路旁绿化是否丰富、交通线路是否安全合理、主园路和次园路是否安排恰当„„
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视觉效果的一些指标:是否具有层次性、植物配置的节奏感、是否注意了季相变化、色彩是否丰富、与空间属性是否相关联、校园是否具有整体性、视觉冲击力、乡土植物与非乡土植物的比例、植物的覆盖率、形式美感、植物造景手法的多样性、植物配置对空间的界定、与人的亲近度、植物生长的良好、植物种类丰富度、意境、文化内涵„„
第二篇: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调研
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局部景观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通过选取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景观空间作为调研对象,培养认识校园景观设计、熟悉常用植物、了解景观分区及各分区中的常用园林植物,培养观察、研究、表达能力,增强在园林植物配置与设计对人的使用方面的认识,巩固校园景观设计课程学习的成果。
二、调研目的地
陕西师范大学新校区校园教学楼中庭景观
三、调研时间:2013.11.14
四、调研结果
一:基地概况
调研基地位于陕西师大学新校区西南教学楼,由教学楼所围合的两块中庭。基地北端为物理学院教学楼,西为材料学院,南为4#试验楼,东为化工学院;中部为中庭景观。周围被校园道路环绕,楼东面主要用于停车,楼西侧运动场,南北均是绿地;
二:目标群体与潜在使用者的行为特征
该景观区的目标群体主要是本校学生,其次是学校的教职工及服务人员,潜在使用者是 校外参观者和参加考试或招聘的人员。校园中的基本行为可以分为“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具有规律性、多样性、集体性和私密性等典型特征。三:功能分析
该场地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视觉功能 它是校园景观所承担的第一大功能,也是这块绿地最主要的功能。是同学们进入教室前的视觉过渡灰空间,也是同学课间休闲娱乐的美好场所。同时也是同学课间休息最好的视觉风景。(2)交通功能,该场地是学生进教学楼的必经场所,是教学楼和外部交通联系的重要场所。(3)休闲与娱乐学习功能,该场地景观可分为几个部分:跌水空间,绿地,小广场,以及散落于建筑围合空间中的小景观。这几部分满足了师生课外学习,交流。观赏等一系列的活动,为校园生活增添很多乐趣。四:设计理念
设计师用人文化、现代化、艺术化、的设计理念,突出开放性、时尚性、多元性是为在满足现代生态学、美学的基础上,探索校园空间环境与景观文化意境结合的表达方式,使之不仅满足学生对高品质校园环境的向往,更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沟通平台和人性化的情感空间。
五:景观综合分析;
基地的设计采用现代设计元素,以简单的圆形,正方形,弧形划分空间。高差的处理在整个空间处理的极为恰当,悬挂的花坛种着植物,跌水流过黑色的鹅卵石,造型简洁而富有韵味,铺装形式多样而又统一,似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与整个教学楼现代建筑融为一体。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设计师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塑造出的丰富空间,让我对西方现代园林艺术又有了新的认识,与世界共同进步,是一个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品质。
整个内庭院植物方面种植比较单一,但不单调,绿绿的草坪种几颗白桦树,在旁观看别有一番韵味。在整个植物配种方面设计者没有追求丰富的植物变化,而在植物的选种和色彩配置上做了精心的分析,简单而不单调,主题明确。
基地内建筑立面采用现代建筑形式,在走廊底部采用鲜艳的橘红色,时尚且充满着大学校园的活力。
七、校园整体景观设计风格
走在整个校园里,两种风格融在我的眼里。建造特色的唐诗园林,以展现唐代文化为主,再现唐代古文明,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时代文化。除了这种空间景观上的风格变化外,标志性建筑图书馆本身也与其他建筑形成了两种风格。
在规划上设计师采用先进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融合西方的设计思想,典型化、通用化与多元化、个体化结合,设计中既要赋予超前意识,又要具有时代精神,使信息产业化与网络高速公路化兼容并蓄,强调时空穿梭,空间交织穿插,象征过去与现在,隐喻历史与未来。简洁明快与丰富的创意相结合,庄严典雅与活泼动态相映成趣,现代化景观主要表现在抽象的现代化雕塑、广场的艺术铺装、规则排列的灯柱、阵列种植的树阵,造型别致的花坛、曲线流畅的植物造型等。
唐代风格的园林景观除了在校园东北角的唐诗园林以外,在体现在环湖林带中。其中设计布置了李白、王维、白居易等久居长安的大诗人的雕像,他们形态各异,神态百千,自然的置放在林中,并在散置于园中的置石上铭刻他们千古流传的名诗词,占地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
两种风格,两种品味,根据学校建筑特色,将理性与浪漫结合,有规则式现代建筑广场空间通过转接、过渡的手法,与自然多态的唐诗园林空间融合为一。这样形成了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发展的设计思想。
六:结论
大学校园不仅只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情操,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它犹如一座小型城市,出入人员较为复杂,根据此次调研分析,特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景观区内绿化草坪问题,一是增加休息设施,来解决草地因过度踩踏和坐压而被破坏的问题,并同时提高草坪利用率,吸引更多的师生。二是采用一些花墙竹墙、群体树木等,营造出一些半围合空间,增加空间层次。
2.关于空间层次单一问题,设计应重视环境的融合问题,在原有建筑轴线格局的基础上,加强视觉轴线的塑造,创造借景,创造出自由流通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统一的空间。同时要注重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树木植物分隔出来的隔而不断的软质空间。
3.小空间部分,可以多设置一些小型环境雕塑,利用铺地,树木,雕塑等使那些建筑之间的半围合空间丰富起来。六.拓展
大学之所以为大学,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客观物质存在,更是因为它具有一种精神。建立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能够对学子乃至社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参考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在《人性场所》一书中的大学校园户外评价表提出一些指标作为参考:
集散功能的优良、人口与周边道路交通的连接是否安全合理、入口空间设计是否有个性和吸引力、校园景观与校外风景的渗透关系、人口空间标识能否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特征、入口空间尺度的宜人性、入口空间的场所感、广场空间设计是否具有个性和吸引力、广场的集散功能、广场构筑物尺度的宜人性、广场的趣味性、广场的可视性、空间的质感和维合度是否促进了相互交流、植被是否丰富多样、学习区是否与主要道路隔离、铺装材料是否适宜、垃圾箱数量是否充足、是否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座位环境、空间尺度是否合适、小品构筑物与环境是否和谐、空间是否兼具文化性和艺术性、主要道路有无人车分流规划、道路照明系统是否完善、路旁绿化是否丰富、交通线路是否安全合理、主园路和次园路是否安排恰当„„
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视觉效果的一些指标:是否具有层次性、植物配置的节奏感、是否注意了季相变化、色彩是否丰富、与空间属性是否相关联、校园是否具有整体性、视觉冲击力、乡土植物与非乡土植物的比例、植物的覆盖率、形式美感、植物造景手法的多样性、植物配置对空间的界定、与人的亲近度、植物生长的良好、植物种类丰富度、意境、文化内涵。七.现场拍照
第三篇: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初探
——以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
摘要:结合湖南城市学院新校区的景观设计,探讨环境景观对营造校园特色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生态、人文、开放的设计理念。从景观结构、景观空间、景观植物等方面入手,对大学校园景观的营造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校园景观 人文 生态 开放 环境 特色
校园是教育环境,是育人环境,它包括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含义,校园文化是校园的灵魂、精神,体现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精神气质,而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环境是无声的课堂,校园中的每栋建筑、一草一木对大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德意识形态》中谈到:“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所以在高校新校区规划设计中,除了满足教学功能需求,师生活动需求外,还应将环境美的整体创造贯穿于设计的始终。项目背景
湖南城市学院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大陆地区以“城市”命名的第一所本科院校,由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与益阳师专合并组建而成。根据学院发展需要,在益阳市朝阳开发区的梓山湖畔新征1360亩地建设新校区。2 场地自然特征分析
征地基地现状多为农田、旱地的平原和丘陵组成,分界线较为明显,平原海拔一般在42-60米之间,主要位于基地中部及东部;丘陵海拔一般在60-96米之间,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分布,基地内有多个散布的丘陵,对基地产生一定的分割,基地东侧地势较低且平缓,向西地势依次渐高。从整体看,基地西南向较高,东北有一定小山丘,对基地形成合围之势,为生态校园建设奠定基础。规划目标
以城市学院新校区的建设为契机,创造益阳城市文化新景观,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突出生态型、园林化、信息化、人文化的建设主题,营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环境优美、运行高效的大学校园。设计原则
4.1 深刻理解学院特色和校园文化传统,强调空间的整体与延续。
4.2 强调功能分区的合理性,注重学生对于各类环境空间的需求,根据大学生行为习惯特点组织各功能区,形成良好的专业校园氛围。
4.3 强调校园环境品质的持续成长,注重植物的选择和搭配。设计理念 5.1 生态理念:以两山一水为基础,融入艺术设计概念,为山水画龙点睛,表达自然生态之景象,东西轴设计成生态轴,融城市“风”、“水”,强调山水之意,呈现山水相伴、鸟语花香之氛围。
5.2 人文理念:将南北轴设计成文化轴,在轴线上各景观节点加上文化主题,全力渲染文化气息,结合教堂区文化轴线设计,将主题升化,校区内设臵人文雕塑、小品,增添文化色彩。在生态区内的文化长廊,将5000年来的城市发展史生动地展现出来,从周朝时期的荆洲到现代化建设的繁荣,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介绍湖南历史、文化、旅游景点。
5.3 开放理念:以中心广场为标志,通过主轴上各空间大小风格以及开放度的变化,并与周边各功能单元空间相配合,共同形成一个开放性的秩序化的空间网络,展示学院的文化蕴涵,体现学术和人性的开放,创造一种学习与生活相融合,人文与生态相融合的人性化校园氛围。校园总体布局特色
古今中外,凡是能形成撼人心灵的建筑群体和园林环境,无不首先是其整体的美,正如格式塔心理学所指出的美学现象:“整体大于个体的总和”。
本设计着意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模式,形成系统化、组织化的有机整体框架结构,各功能区既相对独立,避免干扰,又有机联系,融为一体。6.1 开放的结构:整体布局依据地势,围绕纵横两条主轴线组织空间层次和功能空间,线性结构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营造多形态、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体现人文与生态并重的理念,满足校园开放性的需求。
6.2 明晰的分区:以轴线和空间层次分界,将景观分为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生态休闲区,动静分离相互渗透。
6.3 渗透的生态:整体以绿色为中心,通过生态轴线将校园各功能组团及城市“风”、“水”融为一体,突出科学、人文、生态的主题,反映生态型、园林式的校园特色。景观规划总体构思与布局 7.1 景观结构规划
依据校园功能布局,结合自然环境,形成“一心、两轴、一环、两山、一水、三区”的景观结构。
7.1.1 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是全校师生活动、聚会中心,以人工铺装为主,设臵有喷水池、升旗台、花池、亲水平台、文化柱廊等,可供大型集散、观赏嬉戏、游息交流,走在广场上,令人感到那舒展开阔的大空间,整齐的花木、灯柱和旗杆秩序井然,喷水池随着音乐起舞,清风掠过水面,一群白鸽跃起……夜暮降临,灯光与湖南面互相辉映,喷水池的光芒射起更是全场的焦点。
7.1.2 文化轴与生态轴
文化轴是从南入口到中心广场的步行空间,地面以铺装为 主,走进南入口,视线从前面较低的花卉上穿过,映入眼帘的量尊巨大的伟人像,屹立在几米高的石基上,石基上刻有浮雕,石像前面是大面积的草坪和水池,两边是绿荫广场,气势非凡,穿过广场拾级而下,来到湖边,这里设有亲水平台、花架、花池、宣传栏、座椅等,中轴线两边有美丽的棕榈树,漫步在中轴线上,观赏湖光山色,令人留连往返。东西轴为生态轴,以绿化草坪为主,走进东大门,展现在眼前的是如书简状的校训石刻,石刻后面,一条宽大的绿色“瀑布”由西向东漂流而来,中间是溪流跌水,水边花草林木丛生,两边绿树成荫,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7.1.3 内环林荫道
林荫道由南入口向东穿过教学区,转向北至达体育区,转向西至达生活区,由转向南穿过生态区回到南入口,环路两边种上栾树与广玉兰,人行旁相应距离设臵座椅,供行人休息、读书,营造一条充满休闲、浪漫的风景线。
7.1.4 两山和一水
两山是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山势较平缓可开发成休闲的生态区,在山上开辟了多条山径小道,有拾级而上,有缓坡慢行,沿着山路设有多处休闲平台,观景凉亭等,在靠校区中心的山上设计了历史文化长廊,由东西轴的山脚向山顶盘绕而上,从山脚到山顶,将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历史记录下来,丰富学校文化教育,使地方的历史和文脉得以更广泛的传 播,山体和南北轴之间的低洼区形成湖面,湖面设臵了亭子,亭子与湖岸之间由石墩连接,亭子、柳树与湖面相映成趣。
7.1.5 教学区、生活区和体育区
教学区和生活区在景观设计中,主要是对庭院园林的优化和艺术创造,教学区庭院人流大,铺地面积较大,设有主题雕塑,配以简洁的绿化,使空间感开阔。生活区即以休闲小品结合花卉林木设计,以描绘生活区的休闲气氛,体育区空间开阔,广场面积大,广场绿化排列整齐,暗喻整齐的操列。
7.2 景观空间规划
校园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部分,其空间构架的设计应遵从城市空间的研究原则。通过功能的虚、实空间的运用,结合自然环境及办学模式,将校园景观融入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之中,将校园空间塑造为城市整体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根据“带形成市”发展理论,着重塑造纵、横两条线性空间。即贯穿校园的南北轴,突出城市主题,围绕“城市”谋划,形成校园人文主轴线,又强调构造横轴以校园自然生态主轴线为引导的空间序列,并通过几何形式和自由式构图方式,表达秩序与浪漫有机结合的人文精神。人文主轴线由主校门、校前广场、中心广场、图书馆、运动广场和一系列建筑、小品、雕塑等构成。通过建筑物的围合,场所的转换,元素的增减,塑造错落有致,尺度适宜的校园人文景观,形成“起(主校门)、承(校前广场)、转(中心广场)、合(运动广场)”空间序列,给人以 连续变化的空间体验,自然生态之轴自西向东,贯穿整个校园,将校园西边梓山湖风光引入校园,构成“山、水、城”的景观格局,突出城市学院的个性,再现山水城市风貌。内环林荫路将校园各个具有不同功能区有机融为一体,形成步移景异,变化多端的空间序列,汇织成美妙的乐章。其次,运用网络式空间模式,以规划动态发展观为为设计依据,将教学、生活、运动等功能单元化,各功能单元依据网络形成一个整体,便于分期建设。在建筑空间组合上强调大学校园空间的交流属性,借鉴传统的院落式空间布局手法,采用连廊将各组团建筑联系在一起,使空间呈现出层次丰富、收放有致、互逆互通的空间形态,为师生们提供多种类、多层次的交往空间,结合多条线行空间将院落空间和开敞空间系统紧密结合,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优美的校园景观和丰富多变的外部空间。景观植物规划
植物是园林景观构成要素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之一,而且具有地域特点,个性化的校园强调植物景观的作用,主张通过有地域性的植物种植形成校园特色。路易斯∙康说“学校之初,乃是一个人坐在大树下,当时他不知自己是老师,他与别人谈论他的知识,这些人也不知他们就是学生”。可见,校园植物对烘托人文环境,创造场所精神也有相应作用,因此在湖南城市学院的景观植物规划中,必须强调植物的地域性和校园整个景观环境的营造,注重学院人文气息与环境氛围的烘托。8.1 校园道路绿化
校园主干道采用香樟作为行道村,香樟冠大荫浓,春色叶丰富,生长较快,为优良的湖南乡土树种,香樟作为行道树不仅可发挥行道树的功能要求,而且可增加校园的深邃感。校园内次干道采用栾树与广玉兰相间,广玉兰树形浑圆,夏花素雅。栾树树形伟岸,花、叶、姿均佳,均可形成极佳的校园道路氛围。
8.2 校园教学景观区
该区为校园的教学、实验区域,植物强调宁静、优雅、整体氛围的营造,内庭主要采用四季常绿、树形优美、质感细腻的树种,如雪松、桂花、大叶黄杨、竹类等,同时配以时令花卉和草坡。
8.3 校园生活景观区
植物配臵讲究自然、活泼、色彩绚丽、四季季相变化丰富,强调植物个体的观赏特性。主要植物种类有广玉兰、银杏、红叶李、含笑、紫薇、茶花、杜鹃、金叶女贞等。
8.4 校园运动景观区
植物配臵强调植物的遮荫隔噪功能,强调植物的群体美,主要应用的植物种类有香樟、广玉兰、银杏、杜英、棕榈树等。
8.5 校园生态景观区
该区为自然山体,规划拟按混交林的形式大量种植植被,种植方式强调乔、灌、草,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搭配,并按自然生态规律恢复原生状态。9 结语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也是环境的世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因此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应该从景观总体结构、景观空间组织、景观植物配臵等入手,充分体现新世纪人文、生态、开放的环境特征,以校园整体环境来提升校园的学术氛围,当然,一个理想的校园环境,他需要设计者、决策者、开发者等共同努力方能实现,所以,在校园环境塑造中,应集思广益,借鉴中外园林景观的先进理念与手法,结合学校地域性、文化性特色,综合运用文学、艺术、建筑科学和环境科学,以追求境象互生的美好境界。参考文献:
[1]周逸湖,宋泽方,高等学校建筑〃规划与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王立颖,江浩波,知识经济时代个性化校园规划,理想空间,2005,(4)
[3]王文胜,赵远鹏,体现中医特色,营造文化校园—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空间,2005,(4)
[4]周正赢,创意源自场地——永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规划师,2004,(7)
[5]沈济黄,叶长青,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新建筑,2002,(4)
[6]李大夏,《路易斯∙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四篇: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浅谈
摘要:高校特色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人文气息、历史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号观规划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在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基础上,对国内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校园综合性的特点,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建议
关键词 大学校园 景观设计
提供和谐、自然、优质的高校校园环境,促进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快速发展,是每一个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师所要思考的问题。从1999年国家制订并实施了高等教育扩招战略,教育获得了飞速发展,这无疑对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高校急于扩大学校的土地规模和校舍建设规模,而工程建设施工时间紧,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010年,高校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开展成为育人工程、爱校工程、文化工程,校园景观基础设施建设变成了城市环境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校园环境建设过程中.不仅要着眼于水域、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体现,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陶冶大学生的精神情操 现代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重视园和谐统一,重视可持续发展,将校园景观营造成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城市景观面貌的发展。
1、当今高校景观设计的背景及问题
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现状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的大幅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的问题。在我国大学新建和改扩建的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校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1对生态的问题忽视。近年来国内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同时,设计、施工中对自然环境不够重视,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对校园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
1.2缺乏人性化设计。除了学习、运动、休息等基本的校园生活外,学生还要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在规划校园环境时,要尽力创造能满足师生自由交流的建筑内外活动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问的交流。
1.3 欠缺文化元素。
高校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是校园景观多样化的标志,而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校园景观中人工元素占据绝对优势,校园环境的文化内涵得就不到恰当的体现。
2、校园景观设计的评析
校园环境是一个功能复杂的综合体,但如果校园景观设计只注重解决功能问题,就不足以成为优秀的校园规划设计。要实现校园环境、功能、经济、技术的优化,就要创造一个又深层次文化底蕴、可持续发展并具有积极影响力的和谐校园。
2.1校园景观设计的功能性
学习的功能。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的学习有帮助。除了有赏心悦目的景观视野;在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宿舍楼之间要有尺度适当,可休息驻足的庭院;在校园中有足够的绿地树阴可供阅读背诵;有公共的广场庭院空间可供师生讨论交流。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灵感的顿悟常因适当的感知而进发,良好的景观氛围能启发人的思想,激励人的行动。
休闲交往的功能。现代大学培养的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要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除了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需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强健的体魄与充沛的精力。良好的校园环境组成,应能在课余为师生的交流、聚会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
2.2 校园设计的人文性
高校是一个特殊的单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厚的文化底蕴、典雅的人文气息还有丰富的人工创造的环境,属于具有人文色彩的教育性建筑,同时由于是寄宿制,校园对学生意识形态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把人文元素和校园造园联系和连接在一起,建造独具特色,形象鲜明的主题校园也是目前需要做的。
苏州大学:古今并存,玫丽精致
校园休息交流活动空间
图书馆:与景观相结合
2.3 校园设计的生态性
和谐、自然是现代环境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大学校园环境应体现的特点,同时只有具有生态性这一特点的校园环境才能保证大学校园的可持续发展。要创建一流的大学,也必须拥有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优美、自然的校园景观。2.4 校园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艺术性是高校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要不断创新发展,艺术性就成了突破的主要方向,不具备相当艺术水准的设计作品很难引起校园中师生的关注。可以在校园改造设计中综合运用框景、借景、对景、夹景、障景等园林艺术处理手法,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的作品呈现在师生面前。设置能代表学校历史传统和独特史化底蕴的雕塑小品,突出校园的特色,使整个校园景观得到升华。校园节点营造了校园生活的舞台。它可能是景观连续推进的视线交点、交通线路交叉点,也可能是校园结构的转折点。节点景观的有效整合,可为文理科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具有特色的交往空间和晨读空间,比如为美术类学生在校园自然景观带设置写生区等。
现代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是形式随从功能,要求突出场地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关注具体的形式的功能问题:但无论是大尺度的城市规划,还是小尺度的校园景观设计,都同样需要面对现实的F自然和社会问题.都需要在科学和艺术上发挥创造性思维.设计师更多地要从艺术的角度看景观,以艺术的标准做景观。和谐完整的艺术形式作为这个多元化时代必须守的设计原则,已成为衡量艺术与设计质量的标准。2.4 校园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性
发展性现代的校园建设中,虽然对支撑着大学研究和教育的设施与景观环境有长期性的规划,但是新建,改建,改修一般都不怎么进行。即不能够实施规划的内容。大学在搬迁情况下,需要在某种秩序中构成整体教育设施,于是出现了建设新校园的事情。但是并没有像美国那样从长期的观点提高包括外部空间在内的校园与设施整体的品质。搬迁校园的时候,不光是建筑,还要制定包括景观在内的校园整体的规划设计。现代校园的规划不是一个终极的完整状态。在校园的规划设计中采用动态规划方式,考虑校园的可持续发展,兼顾现实与未来。
3、对国内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整改建议
3.1大学的校训是大学文化精神的提炼,它以无形的凝聚力、感染力弘扬民族文化和大学精神。校训这一独特校园景观的合理设置,最能体现大学校园特色,反映大学人文精神和深层的文化底蕴。校训的设计模式可采用浮雕墙的形式体现,或是结合周边环境设计景观文化石,也可在校园人流量大的区域设置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校训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浓厚的校园文化。
3.2大学校园中人和车辆密集,因此要充分考虑人的通行和车辆的穿行。校园交通空间宜开敞而不宜封闭.要使行走其间的师生能够观察到周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尤其车流交通空间应该具有开阔的视野,以防止发生交通事故。另外,道路系统设计应简洁明快,绿地中多设捷径,同路要适当加宽,机动车停车场的车位可以巧妙地与自然绿化植物相结合。良好的道路交通系统保证了校园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保证了校园各个景观元素之间的穿插,同时,也满足交通与安全上的需求。
3.3校园环境绿化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忽略了绿地林荫类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应增加校园整体绿化面积,使立体绿化与平面绿化有机结合起来。校园环境应以自然为主,注重植物的立体搭配。绿化植物配置应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有益于身心健康,凸显四季变化,具有艺术美感的绿色植物。通过合理的绿化配置,进而提高整体校园环境的质量。
青岛海洋大学:茂密的植物,中西合璧,环境幽雅
3.4校园景观小品应注重生动性和多样化,注重校园文化性的体现。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尺度与人的关系,空间处理恰当适度。景观小品应符合人体功能学的要求,既具有现代校园独特美感,又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在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强调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对校园规划设计提出建议及相应的整改意见,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和归属感。3.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到高校环境未来的发展,打造“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绿色生态境界,推进学校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高校校园景观工程设计改造应本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力争建设成宜教、宜学、宜居、宜行的人文生态校园。校园景观设计应理性创新,注重功能,景观先行,关注细节,坚持美学思想,规划出体现大学历史文化内涵的特色景观设计。高校校园的整体设计风貌要着重体现符合我国特色的精神内涵。中国特色注重实用性和关注生态价值。校同景观设计要因地制宜环境。景观是有生命的,是不断生长的,是为使用它的现代大学生而建造的。校园景观建设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创造出功能性强、生动活泼的校园景观,使其独具特色。通过整体规划贯穿整个校园园区的景观轴线的连接,使每一处特色景观节点的设计主题鲜明,符合时代气息。为了实现高校校园景观人文化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高校校园景观人文化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充分体现“校在园中,园在校中”的大学校园的绿色理念。每所大学校园都应该有自己标志性的建筑物,作为学生回忆的引导线。校区园林化、生态化主要是要结合学校的地形地貌,做好设计构思,使园林为校园争辉,为建筑争辉。
第五篇: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摘 要:随着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加,提供和谐、优质、自然的教学环境促进科学成果和教研成果的快速发展,成为每一个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所要思考的问题,而大学校园景观也成了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时代的发展给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大学校园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文化的场所也是呈现特有文化的载体。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详细探讨了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研究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措施。
关键词: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现如今,高校的竞争已经完全不在局限于教学水平和师资力量的提升了,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标,学校以营造优美的环境为出发点,妥善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让绿地景观在学校的地位逐渐提高,为学生文化教育、兴趣培养以及身心调试凸显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景观设计不合理、绿地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高校景观设计的问题分析,合理规划校园绿地,让校园更加美观,进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及意义
(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概述。大学校园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场所,在大学景观设计方面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在确保一个美好、丰富、充实的环境的同时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是依照特定的学校历史文化、思想内涵、审美倾向、社会功能所进行的景观规划,它与园林、生态、地理、文化、历史等因素相结合,展现每一所大学不同的精神风貌,增添校园文化氛围,青春气息。当然,校园景观在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大学校园的生态功能,在体现校园文化主题的同时彰显所属地域的文化特色,既要突出校园特色,又要保护自然格局的完整性,利用建筑和建筑之间的连接、巨构等手法将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文景观。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
1、培养学习氛围。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日常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良好的环境除了有赏心悦目、开阔视野之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学生可以在亭台楼阁、绿地树荫之间朗读背诵,也可以在公共的空间与老师一起交流学习。况且,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对于绿地的设计,还是对校园环境,景观空间的再塑造,让学生能够在除图书馆、自习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停留学习。通过对校园景观的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利于校园景色的美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并不是一个学校的景色多就代表学校有多美丽的环境,只有对高校景观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才能使整个校园环境十分和谐,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人工湖旁边是设计一片草坪,还是设计有特色的凉亭或假山,这要综合考虑整个校园的风格和特点,让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前提下,起到提升整体景观效果,美化校园的目的。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现状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分析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许多大学都面临修改、扩建甚至新建校区等问题,创造出良好的、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是大学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景观规划仍存在一些问题,整体规划不合理、绿地景观植被单一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我国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
(一)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不合理。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是一个能够烘托学习氛围,展现校园风采的景观设置,但是现在有一些大学景观设计整体规划不合理。首先,对生态问题的忽视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近年来,高校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日益明显,在高校环境的施工设计中对自然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校周边的自然环境被破坏;其次,缺乏人性化设计,学生在除了学习、运动、休息之外还要进行交流,所以要创造一定的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最后,欠缺文化元素,高效的文化内涵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千篇一律的施工手段导致景观中校园文化元素不能得到适当的体现。
(二)绿地景观的植被较单一。通过实地观察不难发现,一些高校校园的绿地景观种植的大都是杨树、柳树、松树这几种高大乔木,造成校园景观植被单一,学生对校园景观没有新鲜感。除此之外,很多大学景观设计缺乏艺术性,没有创新精神,很难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
三、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措施
(一)设计原则。在大学景观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才能设计出优美的景观,从而让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分为包括教学区、生活区课外活动区在内的很多功能区,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要遵循功能原则,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本能,还要满足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所以在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流量较多的绿地附近要多设捷径,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另外要坚持突出校园文化特色的原则,运用雕塑、标牌、浮雕结合有特色的植物景观来彰显校园文化;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打造多层次组团绿化,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
(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措施。
1、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绿地景观建设。为了更好地建设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可以在大学校园进行因地制宜的绿地景观规划。比如在教学楼附近可以种植丁香、玫瑰等植物,在营造轻松幽静的学习环境的同时,消除学生学习带来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宿舍楼区可以选择种植一些常春藤、爬山虎等植物,释放健康因子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休息质量;在走廊、凉亭周围可以种植杨树、柳树等植物,在吸尘杀菌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绿地景观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真正良好的校园环境。
2、从绿地景观拓展到水生植物种植。几乎所有大学校园都有湖的存在,为了更加美化校园环境,非常有必要种植水生植物来丰富校园色彩,净化水质。比如睡莲、荷花的种植,不仅为人工湖增加了可观赏性,还为湖水中的鱼等动物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也为学生陶冶情操提供良好氛围。
四、结束语
美,是生活永恒的主题,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之美也是校园建设的高层次需要。针对各高校的绿地景观现状,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到提升大学校园特色景观设计之路,努力为师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创作、学习、生活的环境空间,烘托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梁鑫.当代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探索[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2]李子潇,黄磊昌.现代校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6.[3]陈丹,程雅丽.浅谈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