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生态环境实践报告
近年来,随着农村和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所以,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这些环境资源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类没有对大自然肆意开采利用的时候,大自然中环境优美和谐,生态平衡而有序.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身生活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而且由此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为此,我以我所居住地周围的人为调查对象展开了调查。问卷调查显示:约20%的人对环境或生态问题非常关注,55%的人对次比较关注,20%的人对此关注一般,约5%的人认为无所谓。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2.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3.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4.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5.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总体而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春冬少,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6.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7.各种污染严重
在我国,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置社会整体效益于不顾,先污染后治理曾是我们一度采用的发展策略。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仅带来的是没有发展的增长,同时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二.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重要任务,也是改善民生、顺应职工群众意愿的民生工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提高民族素质,提升生态文明意识,推进生态文明进程的重中之重。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4.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三、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1.尽量使用布袋,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2.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少开私家车 3.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少用一次性筷子 4.随手关闭水龙头,并能提醒他人节约用水 5.一水多用,使水的利用更充分 6.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7.使用节能型灯具、电器等 8.旧物捐给贫困者,不可随意丢弃 9.组织义务劳动,清理街道、海滩等 10.参与环保宣传,争做环保志愿者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关注生态环境,学院:外国语学院班级:姓名:张茜学号:助力美丽中国
级6班
1404130102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注生态环境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关注生态环境
题记:关注生态环境,还我碧水蓝天
赣榆县附近水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多年来河流沿岸的化工厂将工业废弃污水排入河中,又无人治理,导致渔业资源受到严重影响。
赣榆县是连云港市较大的水产资源基地,其中海头中心渔港码头,青口中心渔港码头,九里港码头是其主要的水产资源生产地,为了详细了解情况淮海工学院暑假社会实践小组走访了这几个码头,其中重点访问了赣榆县海头中心渔港码头。
2014年6月23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六名学生来到海头中心渔港码头向当地渔民深入了解了当地渔业发展状况。
还未到达码头,空气中便弥漫着淡淡的鱼腥味,大家立即加快了步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的木质渔船,还有远处冒着黑烟的化工厂。通过和渔民的交流后我们了解到近几年河流两岸新建了不少化工厂,导致河流水质变差,水产资源减产,给他们带来不少损失。
当问到为什么存在非法捕捞问题时,一位有着多年经验的渔民无奈的说:每年都有3个月的休养期,而且政府没有补贴。家庭没有其他收入,不得不偷偷下海捕捞。渔船一年要大修一次,小修三四次,而且政府规定的使用年限为十五年。大多数渔民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换船。
采访结束后,队员们的心情都很沉重,为渔民的现状感到担忧。希望相关部门能为他们解决从事渔业生产津贴及水质日益变差等问题。
第三篇: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实践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一定不能忽视环境保护,这已经形成了全世界的一个共识。在我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和生活对环境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而且环境污染已经像毒瘤一样,向广大农村地区蔓延之势。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这个重大课题。本次的实践报告对当前上京镇部分农村生态环境的问题现状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根据实践的内容要求,主要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了一次粗略的调查。本次的实践活动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当地的农民们也对自己的村落的生态感到担忧。以下是一些村民们的阐述:“垃圾到处乱扔,没人管制。结果垃圾那味道简直让人感到恶心,傍晚时分,在路上蚊子到处都是,你伸手就可以抓到一把。”“还有是水质问题,我记得前几十年,那是非常清澈的,鱼在水里游都可以清楚的见得,可如今却让人难以想象,河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河水还散发出一股臭味,让人感到恶心。”“现在田里的土质变坏了,经常出现塌方。”“在矿区的田地,如今已经不能种植了,因为得不到收成。种了,也等于白忙。”“在看看那路上的粉尘,车一经过,粉尘飞得到处都是,弄得家里的到处都是飞尘。这也就是传说中的307省道中问题之一。”“对于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我觉得没什么,早就习惯了,每个人都是这么损害环境的,我又要弄什么特殊呢?我还要生存,家里还要很多人要我来养,保护环境可以让我家里的那些人得到饭吃吗?”
由上可知村民的反应也是很大,他们的环保意识不强,需要学习。希望早日改善村的生态环境,也希望我们可以帮上忙。如此的生态环境让人感到担心,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决。只能希望政府尽早解决这些问题。让村民们可以过上一个舒适、清新的环境。经过初步的调查,得到的结果不容客观。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整理,问题主要有:
(一)农村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依然存生。
(二)农村沟渠河道不同程度地遭受到工业废水,生活垃圾和畜牧业粪便排放的污染.
(三)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耕地土壤质量下降。
(四)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
(五)矿区的污染严重等等。
这些问题也是我国农村中所面临的问题,要改变这一事实,还需要大家的努力,加大宣传教育等等一些有关改进生态环境的行为或者办法。但是,部分的村干部也根据自村的特点也相应的采取了一定的解决措施。
1、在垃圾方面:在家庭聚集的地方设置了个垃圾池,并由 1
相关的人员进行处理,定期的把垃圾处理到指定地点。通过这一措施,适当地解决了村的垃圾乱扔的现象。
2、在水源方面:统一弄个蓄水池,每家每用上了自来水,这样给村里的人们又带来一大方便,同样也解决了用水的问题。
3、为了创建新型的农村,部分的村干部经过努力,也为村里安装了路灯,方便了村民行走。据了解,许多的村干部也在大力的宣传要保护好生态资源,走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关环保的知识宣传,邀请农业局的相关人员对一些进行讲解,应该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等措施。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通过相关人员的帮助下,实践调查中取得一定进展。也通过网上查资料针对性对那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意见或者建议。
一、利用厌氧发酵和好氧降解等生物工程技术,将农村集镇粪便及其他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变废为宝,生产清洁能源,净化、回收农业污水资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生活污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有效模式。
据了解,这一措施也是政府所倡导的政策,建立一个沼气池还会给一定的经济补贴。经调查现在已经有许多户在使用沼气煮饭了,但是这也是针对些养猪户们,对全村人来说使用这个有点不太实际。我认为应该在家庭相聚的地方设立这种沼气池,最后大家在一起使用它会更好。
二、虫害是制约农作物高产的重要因素,世界每年因虫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农作物产量的15%以上。化学农药的施用在减少虫害挽回损失的同时,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提高成本、污染环境、诱导害虫产生抗药性、引起次要害虫的大发生等。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虫新品种(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这种抗虫植物的应用可避免反复喷洒农药,避免因有的部位难以喷药以及有的生物杀虫剂在自然条件下不稳定等而影响杀虫效果,节约人力和物力,减少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哺乳动物和一些有益昆虫不产生毒害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个生物工程的大学生来说,这也是对我们的考验。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努力创新,早日开发出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个问题就落在我们这些学生物的学生们的肩上了。我想在今后的几年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相信我国拥有这个实力。
三、矿床采选冶活动对水土生态环境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矿区采选矿废水pH值、SO4^2-浓度远远超过水环境标准,选矿废水和接纳采选矿废水的河流水体中Fe、Mn、Cu、Pb、Zn、Cd的含量大部分超过地面5类水标准,少部分超过4类水标准,矿区采选矿业废水是地表水金属污染的重要源头。矿业废水pH值与金属Fe、Mn、Cu、Pb、Zn、Cd的含量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SO4^2-浓度与金属离子Fe、Mn、Cu、Pb、Zn、Cd浓度具有较一致的变化规律。提出整治硫多金属矿山环境污染,应坚持因地制宜、矿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用石灰石碱性中和酸性废水,隔离覆盖尾矿矿堆,对废弃矿山植树种草进行生态修复,对效益低下的开采矿山退矿还林,对严重环境污染的矿山实行关闭,对新开矿山要进行科学规划开发。
如今政府也已经下达文件对一些违规的采矿区进行了封闭。还有加强对矿区的管理和监督和指导,把安全和生态放在首位,不要有先污染后治理的心态。
我想通过以上的种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而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的前进,使社会的经济实力更上一城楼。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对于自己村或者邻村有了个深刻的了解,才发现农村的生态环境是这么的不好,只有加强对农民们的宣传教育,及时的处理有关生态环境问题。这样才可以使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进而给投资商带来好影响,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使我国经济向更好的一成前进。这不是一个梦,在我国的领导下,最终会成为一个事实。
理工系XX专业XX班
XXXX
第四篇:城市规划:全面关注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规划:全面关注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的充当环境保护和建设过程,包括许多,它们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从总的目标,就是要营造一个健康、节能、舒适的人居环境。原建设部部长,现在是人大常委会的副委员在2002年《建筑学报》最后一期中提到《建筑师要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己任》,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地肩负起这一个历史的使命,全面关注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设计有这么几个指导思想,第一是总体的生态建设观,第二就是考虑时间的因素,需要树立建筑和系统全方位的生态观,不仅是建筑,还要关注一个生命从开始到结束整个的过程,第三个就是考虑空间因素,比如建筑选址,应当选择对环境干扰最小的地方,我们现在选址都会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很好的地方去建设,在这当中,可能就有些破坏,如果选择环境不太好的地方去建设,把那里的环境变为优美,将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贡献。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注意保护和节约地球上的资源,其次,是复合的生态观,复合的生态系统,在城市的尺度上,城市的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的生态系统、人工的生态系统、文化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共同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第三个要讲的是生态优先。许多领导和建设单位都提出这样的说法,就是生态环境它关系到人们生活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生态环境一旦破坏,是难以恢复的,另外一个就是,很多人的生态意识还相当薄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强调生态优先。它在城市规划中就体现在生态安全σ考试大一级建造师σ格局中。这是李迪华老师提出来的,我们感到非常的重要,在生态的发展中,体现在这个时期生态格局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国绿色GDP核算
政策正在讨论研究中,绿色GDP干部考核政策也在启动,这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不同部门,不同学科总体协调,多方配合,统筹安排的,在城市建设的领域里,以广义的建筑学为主体,形成总体的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自然资源学,植物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的工作,也就是说,做这个工作,单靠一个学科是不行的,必须多学科的交叉,才有可能全面做好。第五就要讲讲可操作性。可操作性在很多房地产开发商那里已经有很多实践了,从生态环境建设的可实施来看,要求成果的数量化、定量化。第六个是生态环境可持续性。这个指导思想,在整个的设计中应当始终贯彻。
下面将几个实际的例子,一个是中关村海淀生态园的发展规划。面积有238万平方公里,位于北京第二道规划隔离带中,所以环境是非常好的。生态规划的目的就是对总规修编和城市的总规做一个依据。利用麦克哈格的理论来进行生态资源的评价σ考试大一级建造师σ。在设计中,要对生态敏感地带加以保护,根据生态资源的综合评价,湿地保护和隔离带的保护,还有提高生态保护,以及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把区域中的湿地森林公园、山地森林公园进行分块,沿着京密引水渠以及三块廊道的网络,把这些整合起来,共同构建健康的生态格局。第三是编制土地生态图,其中图纸内容要求包括:安全格局图、控制图、分级控制地块编号图和绿容率示意图。第四点是建立绿容率的概念。它和传统的绿量和绿量率不同。绿量是指植物叶片总面积,而绿量率是总绿量与总绿地面积之比。绿容率是一个立体的概念,它是绿量率在层面上的绿量,这样计算,一个地块上的绿容率降低与它的绿量率。第五要点是:生态规划应用GIS数字信息技术,生态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实施完成的过程。第六,生态规划强调科学的发展
观,促进生态结构的合理化。
下面的例子是注重生态建筑的设计,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生态化的场地设计,一个是生态的建筑设计。先说生态的建筑设计,以清华大学正在施工中的超低能耗楼设计为例,该楼总面积有3000平方米。在技术上体现的生态,1.围护结构(外皮):采用可呼吸幕墙,植被屋面和垂直绿化。2.室内环境控制:有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遮阳板的自动调节。3.节能技术设备:电热冷三联供(燃料电池、内燃机),除湿系统、置换通风、冷辐射吊顶;太阳能利用(光电缆、真空集热再生器)。由于政策和价格的问题,地面供热没有采用光电板,地源热供也没有应用,因为涉及到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另外,整个建筑采用钢材结构,这样有利于建筑寿命结束后的再利用和回收。第二,生态的场地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有:1.植被布局和配置。2.营造人工湿地及透水地面。3.通过植物对建筑风进行规划。4.增强与人接触,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
生态教育观,如何把生态观融入我们的教育中,通过学生作业,可以把这个生态的观点加入进去。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具有生态特点的建筑,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建筑有的在南极,有的在沙漠,有办公楼、煤矿塌陷区、长城背包客旅店、垃圾掩埋场等。这样把那些消极的因素转变成有利的条件,就初步达到我们的目的了。来源:考试大-城市规划师考试
第五篇:大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实践报告
[摘要]: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一些附加问题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据调查,中国60岁的老年人已达1.44亿,老龄人口问题步步逼近,成为了全国的公共问题。在假期,我回到家乡新疆乌鲁木齐市,对当地的养老服务行业进行了相关的调研,认识到了家乡养老服务业的现状及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增进了我对家乡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的认识及家乡的老人们现今的生活水平及发展趋势。
我的家乡乌鲁木齐也和全国一样,现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人20多万,并在以年均3.34%的速度增长。一些资料显示,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而实际入住率只有0.86%。可见,为保障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合现状的养老方式,是亟待解决的。
在为期三十天的假期中,我先后来到了乌鲁木齐市的几所老年公寓,新疆乌鲁木齐市老年病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及市和水磨沟区的相关部门。通过实地走访,向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与老人进行访谈,进行资料整理等方式对家乡养老服务业现状及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它的发展与中国其他大城市不同,受到了地理位置、交通、环境、人口、宗教等因素的制约。相较于内地其他相同规模的大城市,我的家乡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家乡在发展,在变化。新一代的人口开始进入老龄化。其独立消费的能力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固守“能吃饱穿暖就行”的消费观念。他们愿意为自己的健康和娱乐支出更多的费用。老年市场的服务需求也将随之不断的增大,可以说这个市场的开发潜力巨大。此次回乡调查,通过走访及查阅相关资料,我发现家乡的老龄产业服务与开发远远落后于市场的要求,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以养老院的发现现状来说,就有以下几方面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
一:养老服务机构单一,不能满足大众需求。
一个有着20多万老龄人口的城市里,只有19家养老院,且鱼龙混杂。民政局公布的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的年检结果显示,其中只有16家机构被认定为养老“正规军”。公办企业两家,公办民营机构四家,其余为民办机构。按照全国约有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院的愿望计算,这些养老机构远远不能满足入住的需求,有大量的老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先现今都找不到合适的住所,这样的现象数见不鲜。
二:老年公寓分布不合理,民营机构举步维艰。
三:针对老人的医疗服务机构较少,护理条件令人忧。
看病贵是现在公众多普遍反映的问题。那么,一些需要长期护理的老人的医疗费用将成为家庭的大包袱。一个很简单的事例,现在,许多大的医院都不再使用尿布,而是改用了一次性的尿片。这样,无疑增加了看病的成本。因此,在我小姨所在的医院,许多病人家属都表示,对于医院这样的举措,他们不能接受,特别是一些医院里的常驻户更是有苦难言,唯有联系一些具有医疗条件的养老院。减小家庭的经济负担。而无奈,市里具有医疗条件的养老院少得可怜且常年爆满。这样的状况,医院里同样有难言之隐。护工的常年缺失,加剧了护理的难度。而作为公共事业及健康事业的人力资本保障,国内现今的护理人员培养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其次,受到环境的影响,人们对于护理人员这个职位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学历低、薪酬少,劳动量大,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专业护理人员的严重缺少也阻碍了养老院构筑医疗体系的进程。就我看来。除了人力资本,设施、地理环境、资金等方面的因素也是其发展的重要条件。毕竟,具有福利性质的医疗机构不是如此容易就能发展起来的。政府意识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促进并保障着我市养老服务也的发展。2006年10月,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转发自治区老龄委办公室和自治区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的通知》新政办发〔2006〕157号中指出,要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积极支持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认真落实国家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有关优惠政策。同时,要积极探索适应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思路,鼓励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
这些政策无疑对我市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我回家乡的前不久,在我们水磨沟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就有了一项关于此方面的提案。就是将位于水磨沟区七道弯路50号的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所遗留的旧址改建成为一个大型的综合性养老院。这里原先是一所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为一体的省级综合医院,也是国家卫生部首批评审认定的“三级甲等医院”。在2005年,该院迁址。而遗留下的原先的院址里设置病床600张,有较为优越的硬件设施。而医科大学所培养的专业护理人员成为了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后备军。我区的人大代表在征求了民意之后,将此作为一个提案想上一级的部门进行了反映,为民众解决了一些切身的问题。
春节将至时,我在市里的有关新闻中看到了领导们走进养老院对孤寡老人嘘寒问暖的身影。大中专院校的慰问小分队也会定期的走进老人们的身边,为他们带来歌声与欢笑。人们在关注着这个弱势群体,在逐渐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我的家乡在变化,家乡的人民在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我衷心地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要忘记了弱势群体的存在,不要忘记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不要忘记为了祖国的和谐、昌盛而担负的责任与使命。相信,通过社会的关怀与帮助,家乡的老人们定会在那里找到幸福的港湾。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