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实践报告之关注留守儿童[定稿]

时间:2019-05-14 11:0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寒假实践报告之关注留守儿童[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寒假实践报告之关注留守儿童[定稿]》。

第一篇:寒假实践报告之关注留守儿童[定稿]

寒假实践报告之关注留守儿童

改革开放已走过33个年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加速,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而留给农村是年迈的父母,年幼的孩子以及日渐空心的乡村。利用本人寒假期间走访了本村及邻近的几个村庄,并参考了相关资料,得出如下结论,希望以此来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给予他们本应拥有的爱,让他们的童年不再单调,不再只是痴痴地等待过年时与父母的短暂相聚。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68%的留守儿童与其祖父母住在一起,11%与其亲戚住在一起,还有21%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住在一起。由于父母不在身边,43%的留守儿童与自己的监护人之间存在着矛盾,其中54%的留守儿童在处理矛盾时采取闷不吭声的态度,只有22%选择向父母诉苦。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只有43%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外出打工持担心态度的,有49%的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缺少安全感的。在调查中,只有不到70%的留守儿童觉得社会对自己是关心的,超过1%的留守儿童觉得这个社会对自己一点都不关心。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

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在调问卷查中,49%的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只有46%的留守儿童在周末学习,玩的人数达到14%。在学校学习态度好的留守儿童只有48%,35%的同学写作业是出于老师的要求。在被调查的100名留守儿童中,有77%的留守儿童除了在学校学习外,没有其他的学习途径了。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68%的留守儿童认为如果政府努力帮助他们,他们的生活将会更好。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

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

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这些都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当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三种方式。

一是放任型。由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关心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那些接受寄养的人,担心引起误解,影响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不敢管理,放任自流;还有少数祖父母也无意对孩子进行约束。这部分留守家庭中的儿童学习完全靠自觉,生活学习缺乏监督。

二是溺爱型。父母一方在家或单亲的家庭,有的经济条件较好,无力关心孩子的思想,便只知道在物质上满足他们,或孩子一生气就顺从他们,导致溺爱。有的祖父母或寄养家庭认为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缺少父母疼爱,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照顾和关爱,事事依顺着孩子,长时间也会造成对孩子的过分溺爱。

三是严厉型。一方在家的父母,往往因为工作繁忙,没有过多的时间关注孩子,当孩子一旦不听话或犯错时,就大声呵斥,动辄打骂;有的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以“书是南山竹,不打书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为信条,使用粗暴教育手段。

因此,这些孩子在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

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90%的留守儿童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他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在某个特别时期心态异常,出现失常的情况,严重的儿童也出现了偏激的举动。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

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调查中,不想读书,想自己去赚钱的留守儿童占12%,他们并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

留守儿童的现象折射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不足,也是经济现代化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必须正确面对,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否则这必将影响到农村的稳定进而不利于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惠及人民的口号也便成了一句空话。

第二篇:寒假实践论文:关注留守儿童

寒假实践论文:关注留守儿童

理学院 黄炳高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难题。本次调查就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做一番探讨,并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关键词:留守儿童 学业问题

本次社会实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口谈交流的方式进行调查,对我市向都镇祥龙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该村现有村名人口2178人,留守儿童96人,在调查中我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46份,占整个问卷调查的67.28%,与27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口头交流。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业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学业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许多的孩子的在问到,为什么读书的问题的时候,回答“父母要我读的”占21.4%,回答“不读书不知道干什么”占16.7%,回答“至少读完初中,之后就去打工赚钱的占28.4%。回答“让自己掌握知识,为以后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的24.7%,回答其他的占8.8%。从我们调

查的数据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对为什么读书,读书为了什么缺乏很明确的目标。

二、学习的态度不够积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约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生的寒假作业几乎都没有做,或者所做很少,有约10%的孩子没有做寒假作业。但问到明年开学怎么去报名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很相近:老师不会很在意去查作业,或者是开学的时候找几个学生把寒假作业抄一下,只有约24%的同学在认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父母关注学业的情况堪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能看看学生的成绩册的学生家长只占所有调查留守儿童的82.6%。有一部分孩子的家长没有问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约14.94%的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糟糕没有什么反应。只有约29.7%的孩子父母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对孩子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在平时的学习中,当被问到“家里的大人是否辅导你功课的时候,绝大数的孩子表示几乎没有”

四、学业成绩两极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学业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仅占21.89%,绝大部分学生学业情况堪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的留守儿童成绩合格率很低,很多的学生的成绩都显示为C等,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的成绩为A等。84.75%的学生在英语科目很吃力,主要是男留守儿童,数学主要为女生,约占整个被调查的留守儿童女生的90.4%。

五、厌学思想比较的突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表示都不想读高中,或者到职业学校学习。他们都表示比较讨厌学校的生活。究其原因,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六、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有敌对心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比较害怕老师的占87.4%,害怕家长询问自己成绩的43.3%,对老师或者家长找自己谈论学业问题表示紧张或者讨厌的占89.2%,讨厌父母给老师打电话的占27.6%。对自己的家长和老师不满意的占36.9%,表示和老师与家长发生过冲突的占20%。其中就有三个男孩因为在学生和老师发生冲突辍学。

七、学习习惯差

通过对20名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访谈调查,了解到在这20名留守儿童当中,有2名儿童晚上能自觉的复习功课,占10%,有8名孩子能在别人的催促下才能勉强复习一会儿,且不太认真,占40%,有10个孩子干脆不学习,饭一吃完就到外面

上网,回来就看电视,早晨迟迟不起床,占50%。在过年期间能坚持学习的只有4人,占整个调查人数的20%。

【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帮助,无法认真履行教育孩子的任务。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文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来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

2、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

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

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4、学校教育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对现行的留守儿童教育也有不少影响,首先学生的负担处于两个极端,一是“放羊式”,这点在农村小学比较的普遍,这些留守儿童在学校没有学到足够的知识,在家又缺少规范和监督,时间一长,就产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困难的难题,当这些孩子升到初中后,学生感到学习强度前所未有的难度。二是“填鸭式”,这样的教育能

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但问题同样也比较的突出,这样的学生,缺少一种灵性,缺少自主创造知识的能力。在学到后面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往往很糟糕,容易形成挫败感。虽然现在全国都在喊素质教育,但真正的素质教育我想需要时间、实践。需要探索。对于这样的一些学生。其次、学生心理得不到疏导。学生,特别是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堆积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些列的创伤,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动力、兴趣和主动性。

【对策探讨】

1、创新教育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可以创办“留守儿童学校”或者“留守儿童班”,给这些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配备高素质的教师,对这些孩子的成长我们想是大有裨益的。这主要是在流动力流出比较多的省份、市、县、乡镇等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在沿海省份,劳动力集中的打工者地区应该建立相应的学校,在这些适龄儿童就近在父母工作单位就近入学,放宽限制。

2、完善心理救助机构

留守儿童的学业问题,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于一种内心世界的精神教育,无法排遣的内心的精神压力也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学习带来的困难绝不亚于他们在知识上遇到的困境,有时甚至可以说能让留守儿童快乐的学习就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3、父母的亲情教育

作为孩子的父母,如果外出打工,务须妥善安排留守儿童的生活;要尽量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即便分身乏术,也要经常给孩子打打电话、写写家信,及时了解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变化,避免其出现成长危机和道德失范等问题。对于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在家照顾孩子,应当选择合格的监护人,对孩子的成长予以关注。父母也应当及时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业成绩。对于父母,根本是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不是给孩子一个温饱富足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让他们体味到在外打工知识技能的重要性。

5、加强学校的教育

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悄悄话信箱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使之解开心灵的疙瘩。班主任老师应该多一点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关注这一特殊的群体,帮助留守儿童在学业、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介入和帮助。学校可以建立留守儿童学习小组,建立报告制度,让老师和学校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责任。

6、政府和社会加大投入

作为政府应当加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

外资由沿海向内地腹地的转移,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进度,扶持农民发展规模企业。加大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从源头上让留守成为一个历史的名词。作为社会,我想给学校及周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责任,在查处网吧、游戏厅等等方面应当有所作为。

总之,一个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发展离不了家长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了当前社会的热门话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起,时时、处处、事事关注留守儿童吧!

2012年3月8日

第三篇:关注留守儿童暑假实践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实践报告

一、摘要:通过对鄄城县彭楼镇留守儿童受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我们比较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过去和现在,发现了留守儿童成绩问题悬而未决,辍学情况加重,社会关系增多,家庭联系增多、孩子心理问题加重,留守儿童出路问题凸显,而在当前情况下的突出问题是儿童缺少家庭关爱,心理健康成长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适度的将农村人口城市化,提高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

二、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变化、心理问题

三、实践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的趋势,从而导致流动人口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其中能够跟随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的孩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留在家中。我们称这些留在家中的孩子为“留守子女”。虽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我们国家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背后却是以我们下一代的成长为代价,由于种种原因,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队伍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报告通过对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留守子女的调查,试着对此做了一些探讨,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

四、调查状况:

(一)调查时间:2012年8月12-15号

(二)调查地点: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舜王城中心小学

(三)调查活动:

1、对该校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作答方式。

2、走访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家庭以及邻居、村委会,调查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况。

3、对该小学五年级一班进行一节课的支教活动,观察留守子女平时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

4、在各班班主任的帮助下,汇总对比留守子女与非留守子女的考试成绩。

通过调查活动,发现很多留守子女在学习.心理.安全知识.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五、就学状况

留守儿童小学生的就学率较高,中学生则呈下降趋势。通过调查近9年来的数据,我们知道,2003年到2012年,小学生的就就学率均保持在99%以上,波动幅度小,说明留守儿童小学教育得到了较好保障。相对于小学生,中学生的情况则不那么令人开心,中学生的就学率则只能停留在95%的水平。这是因为留守儿童普遍对教育不够重视,且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再者往往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等种种原因,导致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较差,达不到要求。通过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中,初中以下年龄段的辍学率相对较低,他们中的主要监护人以母亲或祖父母为主。

六、家庭联系

调查数据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年以内的占28%,打工时间在1-3年的占59%,打工时间在3年以上的占13%。在与父母进行交流,95%选择通话,只有5%的人选择了通信,而选择视频渠道的一人都没有,由此可见,在外出父母与留守子女间交流方式已经由通信转向通话。同时多数外出打工父母能够与留守儿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沟通联系,其中5%的父母每周都与孩子联系,15%的父母每月与孩子联系,79%的父母不固定与孩子联系,1%-5%的父母没有与孩子练习或没有与孩子直接联系。

表为外出父母与留守子女联系频率

七、学习方面

(一)、学习动力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留守子女中感觉学习没有动力的占到56%的比例。由于家庭教育缺乏,教育监督不足以及父母的期望值较低,他们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学习的意义。另外,“金钱+物质”成为打工一族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最直接一种的弥补方式,孩子对金钱没有全面的认识,容易养成好逸恶劳、功利享受等思想,认为读书不如打工等思想,认为打工挣钱较快,而不去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深造,得不到更高更好的教育。

(二)、学习成绩不佳。

在对该小学的考试成绩汇总对比中发现,大部分留守子女成绩属于中下等水平。在支教过程中也发现,很多留守子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不高。

八、心理方面

(一)心理自卑。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感觉自己很棒、很优秀的留守子女仅占到17%,感觉自己很一般的占52%,感觉自己比别人差的占31%。由于他们在心理上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会不到家的温暖,与其他同龄人存在很多差异,所以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二)心理逆反。

很多留守子女委托监护人反映留守子女有心理逆反的倾向。由于他们缺少关怀,并且受到一定的歧视,人际沟通渠道和情绪发泄渠道不够畅通,当他们感到郁闷压抑的时候,难免会选择负面、极端的方式表达出来。

(三)自私任性。

在调查问卷中发现很多留守子女与非留守子女相比,个性更自私任性,父母不能陪在孩子身边,只能在经济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需求较为顺从,以此来弥补孩子。祖辈在教育监管中较为溺爱孩子,一味的顺从和娇宠造成了留守子女自私任性的心理现象。

九、对策和建议

(一)调整政策,妥善解决外地民工子女就学问题。

鉴于父母在儿童成长中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农村隔代监护和亲戚监护的种种局限,政府应通过修改在户籍、借读等方面对农民工子女制定的歧视性政策,减免打工所在地学校对民工子女征收的额外费用以及降低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标准等手段,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

问题。最终使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一起在外生活,实现最优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子女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要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一是进一步推进寄宿制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尽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二是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三是建立留守子女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三)改变学校教育理念。

学校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使他们自尊、自立,帮助他们做到知法、守法,引导他们安全、平稳地度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十、结语心得

通过今年暑假实践活动使我明白了当前农村教育的严重不足,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农村教育状况应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农村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关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赵勇《当代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平性分析》,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版。

盘意文,《浅谈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实践报告

“五个一“实践总结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4、社会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

第五篇:关注留守儿童报告

关爱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我们不能无他们的存在。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

1.1学习成绩差

与老师沟通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学习忽冷忽热,成绩忽高忽低。而他们最缺乏的就是父母的监督,有的孩子有人监督时则成绩良好,无人监督时成绩便直线下滑。调查发现,2011年,在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优秀率为21.30%,良的比率占到50.29%,有28.99%的留守儿童的成绩是差,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而言,成绩有明显的差距。在中学,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有23.80%,成绩是良的有38.32%,而成绩是差的达到了37.96%。相对于非留守儿童45.98%的优秀率来说,差距越大了。1.2思想品德状况

留守儿童中,有8%的人没有不良习惯,其他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良行为习惯。经常打架违纪的有48%,抽烟的有38%,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有43%,经常撒谎欺骗老师和监护人的比率则高达82%。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导致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物质条件极大的丰富,衍生了许多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许多与社会首先要求相背离的首先意识,追求享乐与读书无用是多数留守儿童的道德价值取向。

1.3 心理、性格状况

很多留守儿童表现出心理不健全和心理偏差。在性格一项调查中,有56%的人选择开朗,39%的人选择内向,有41%的人选择任性,21%的暴躁。而对于离家在外的父母,孩子们表现出很高的成熟性,大多表不理解,认为父母外出是近于家庭情况,有71%的孩子选择愿意父母去打工。但是这不能阻挡留守儿童对外出父母的想念,68%的人经常想念,这与表面上大大咧咧、欢笑不断的孩子们或许不像,但这却是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28%的人选择有时会想念,只有4%的人选择不想或少想,在坚强的外表下,孩子们的心灵其实在承受着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而带来的很大的痛。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变化的原因 2.1 家庭教育的缺陷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经商而留守在农村原籍地,由单亲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代为抚养以及自我监护的小学生和初中生。严格说来主要是留守的未成年人(包括学龄阶段的失学、辍学少年儿童)。他们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身心发展处于一个需要倍加呵护和关爱的关键时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抚慰感;正向的亲子沟通使孩子易于接受父母的意见,内化父母的规则与期望,避免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但是,在父母双方都外出或其中一人外出的情况下,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从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事实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父母外出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机能单一化,致使留守少年儿童的社会化资源严重不足。

2.2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缺陷

留守儿童是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父母和教师是他们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如上所述,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于家庭的关爱和亲情,因此,他们尤需从学校生活中得到弥补。学校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外部动因。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和学校集体生活的温暖来弥补亲子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2.2.1教育管理方式的简单化

一是只看到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而忽略了他们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二是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2.2.2只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对留守学生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

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整体水平要比非留守儿童差。在这种情况下,于是形成了越是成绩好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多,越是成绩差的学生,受到老师的关爱越少的现象

学校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完全责怪这些长年工作在农村艰苦环境中的中小学老师。

1、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普遍偏重

2、农村大部分学校缺乏必要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和条件

3、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配合

三、解决当前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我认为,目前的对策,应包括这样几方面:一是加强对策研究;二是加强舆论监督;三是加强社会工作 3.1加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留守儿童问题由于最近5年来群体的扩大与矛盾的积累,其危害的严重性逐渐被政府、学校所关注。因此,首先建议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

3.1.1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政策研究 应重点加强下列研究:

① 开展“积极稳妥地推进解决农民工教育问题”的专题政策研究,目标之一是加速降低农民工的总体规模,让更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以之降低留守儿童的总规模。

② 开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专题的政策研究,目的是以之降低留守儿童在农民工子女中的比例。

③ 开展对“为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现有婚姻法、教育法(尤其是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应有哪些积极性的对应修改”的法学研究。

④ 开展对“政府、社区、基层组织、学校挽救问题儿童教育须要新设立的权利、义务”的研究。

⑤ 开展对“创设挽救问题教育儿童的事业机构”的研究。

⑥ 开展对“建立社会支持体系,配套性地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研究。

3.1.2社会学界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界应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出发,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围绕“留守儿童问题”,积极开展包括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社会矫治工作在内的相关研究。研究的一个突出的重点,是开展儿童越轨社会学的研究,以其研究成果,为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提供学科材料。

3.1.3、相关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学术界,应加强对社会转型、社会流动的研究,重点是对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城市化、小城镇建设、社会分层、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工权益„„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 3.1.4相关部门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统计、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对获得的数据予以初步分析

3.1.5学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主渠道。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3.2加强舆论监督

目前,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因此,要维护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的权益、帮助父母正确履行自身职责、呼吁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问题,就要有一个舆论环境,大众传媒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

其次,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千万个家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因此,这是一个需要动用全社会力量才能解决或缓解的大问题。大众媒体要引导政府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关心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促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最后,媒体也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树立健康的舆论导向,要正视、理解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与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3.2加强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新型的职业,在解决因急剧社会变迁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和政府的重视。社会工作倡导助人自助,擅长于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的工作方法,对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就学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权益常被侵害。探究其原因,除了管理体制、法制和观念上的原因外,农民工及其子女自身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做好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组织化程度,为此,工青妇、民政和社区都应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维权的介入,依法维护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

对该问题的解决,不仅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给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方面以平等的国民待遇;而且要进一步发挥家庭、社区、学校、基层政府以及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推动由理论研究、舆论监督、社会工作等三个方面综合组建的缓解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体系,切实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身体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与其他儿童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

下载寒假实践报告之关注留守儿童[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寒假实践报告之关注留守儿童[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金鹏留守儿童阳光服务站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一般指6......

    关注留守儿童

    请多给我们的留守同学一点关爱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传递爱与温暖 ------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

    关注留守儿童

    问题: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我国农村出现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这些留守儿童在......

    关注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东洪镇陈庄小学 李肖肖 “我想你,妈妈 想你,在自己睡觉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吃饭的时候 想你,在自己学习的时候„„” 这是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信,这样的孩......

    关注留守儿童

    假期实践报告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祖国未来 摘要:全国妇联开展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提到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2000万,已占儿童总数20%以上,孩子是祖国的......

    关注留守儿童

    牵手“留守儿童”平安过寒假为了保证学生在假期中的人身安全,让学生度过一个欢乐、愉快、安全的假期。日前xx镇xx小学组织了全校班主任老师,开展了“牵手留守儿童过寒假、走进......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仲秋送温暖 每逢佳节倍思亲,正值仲秋佳节来临之际,富官庄镇何家庄子小学不失时机的在校开展了“关注留守儿童——仲秋送温暖”活动。王德祥校长号召全体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