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七大常选模式独家首次总结!

时间:2019-05-14 02:4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七大常选模式独家首次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七大常选模式独家首次总结!》。

第一篇: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七大常选模式独家首次总结!

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七大常选模式独家首次总结!

【导言】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面对经济新常态,迫切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把握招商引资新动向,采取新举措,创新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引资实效。为此,我们将目前主要的几种招商模式进行了搜集整理,并将招商典型的“苏州模式”一起呈献给诸位。【正文】

一、产业链招商

所谓产业链招商,是指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来吸引投资,谋求共同发展,形成倍增效应,以增强产品、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招商方式。相比传统招商引资方式,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土地、税收等政策的优惠,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满足构建产业链的需要,寻找和弥补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确定目标企业,打造产业集群,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

从先进开发区的发展经验看,产业链招商不失为顺应产业转移趋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策略上要突出重点,从市场细分和市场分工的原则出发,利用产业配套环境和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大招商、招大商”,主攻大项目,千方百计引进一批产业链式化、关联度大的项目。

二、零地招商

零地招商就是在不新增供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挖掘企业现有土 地资源潜力扩大投资规模,或对新落户项目不供土地,引导其租用、购买现有的闲臵厂房、闲臵土地实现投资,从而达到减少征地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在土地资源和用地指标日趋紧张的情况下,“零地招商”应该成为当前招商选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1、厂中建厂增“亩产”。政府鼓励既有企业增资不增地,在企业围墙内做足文章,上项目时在原厂区内扩大再生产,建成厂中厂,增加土地使用强度,扩大厂区容量。通过这样对土地的“二次开发”,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促进企业结构优化,还推动了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了“一石三鸟”的多赢效果。政府应用财政扶持的方式鼓励招商引资企业通过修建多层厂房等方式提高容积率,节约土地。

2、闲臵资源巧臵换。与其坐等增量,不如盘活存量,政府应该加大对闲臵土地的清理和闲臵厂房的合理臵换力度,一方面对停产、半停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引导企业对闲臵厂房等存量资产进行分类利用,另一方面引导建而不产或低产的落后项目进行转让、更新,以“腾笼换鸟”的方式让闲臵厂房“起死回生”。

3、,科学规划重整合。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原则,以园区功能定位、产业政策为导向,整合使用土地资源,引导项目建设按照产业分布和发展方向集聚,着力打造办公集中化、产业园区化的现代成熟园区。

三、以商招商

以商招商,借助企业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以最小 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效应,比传统的招商更符合市场规律。以商招商的重点在于“筑巢引凤”,营造亲商稳商的投资环境;精髓在于“扩笼添凤”,紧紧围绕产业链招商;核心在于“固笼养凤”,建立以商招商长效机制。落户企业把对自己的感受介绍给其朋友或伙伴,远比开发区自我介绍产生的感召力要强,可信度要高。所以,以商招商的重点是“筑巢”,创造一个安商、养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以商招商,一方面,要建立全区重要产业、重点企业及其配套企业名录库。定期对名录库的企业开展回访活动,帮助已进开发区投资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和企业经营者的感情联络,摸清配套产业投资动向,同时借助龙头企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力促引进配套相关企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有关优惠政策,激活区内大型企业的以商招商积极性。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将以商招商工作形成长效机制,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明确具体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重点以商招商企业范围,并对以商招商项目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四、互联网招商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互联网招商的优势日益突显。我们要及时更新招商项目库,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上网推介,让投资者了解得更清楚,选择所感兴趣的投资项目,选定之后可直接与项目单位负责人洽谈。组织专业人员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网站,加强网上招商引资工作,包括版式设计、栏目设臵、内容更新等,更好的宣传介绍投资环境、有利优势、建设发展情况、优惠政策和合作项目,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实现网络与客商的 互动,力争吸引更多的客商到我区考察投资兴业,实现网上招商的新突破。

五、中介招商

中介招商是通过专业的投资中介机构,将招商项目推向相关投资市场,然后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严格程序,由专业机构为招商方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中介招商将逐步代替政府成为招商主体。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招商不同,中介招商目标的针对性更强,项目潜在投资人明确,操作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作为一种符合国际惯例和运作规则的市场化招商方式,近年来,中介招商已呈现逐步代替政府部门充当招商主体的趋势。而有一定实力、信誉良好的国际组织、投资促进机构、投资咨询公司、金融机构、律师事务所、商业协会等机构组织都可以成为投资性中介机构。中介招商的革命性意义在于它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政府要从直接管理经济事物中脱身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这是一种招商理念的根本性变革。从未来看,这种理念对推进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快政府改革,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招商中介通常是由若干相关企业、专家所形成的招商中介体系。其中包括项目设计公司、招商代理公司、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会计师事物所、律师事务所……正是这些专业性中介机构的联动,确保了招商工作的规范有效。从长远发展来看,中介招商将逐步取代政府主导招商模式,使招商真正向市场经济回归,使政府角色向社会管理和公共事物回归。中介招商模式在国内很多城市都受到越来越多的 重视,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上海市在上海自来水浦东公司50%国有股股权转让的重大招商活动中,一改以往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唱主角的做法,开始推行中介招商。这次中介招商,参照了一些国际上通行的招投标规范做法,引入了各类招商中介事务机构全程参与招商过程,采取市场化方式选择合作伙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精准招商

精准招商是经济升级版招商新模式。随着中国经济逐渐进入转型的升级版,中国的经济环境和要素组合结构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低价格要素组合优势逐渐丧失,资本已经不是社会最紧缺的要素资源,技术、人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从招商引资到招商引技、招商引智的转变越来越明显。

随着我国区域政策的均等化和政府治理的不断规范和法治化,地方政府间比拼政策的空间越来越小,没有哪个地区有比较长久和十分明显的政策优势。因此,过去那种一哄而上、同质化竞争、比快比狠比底线的招商模式在新时期已经很难适应,招商效果也越来越差。同时,企业投资也更加理性,更加看重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和服务配套基础。这就使得在新时期,政府的招商模式也必须发生相应转变,更加注重精准招商。日前,珠海经贸交流考察团赴台深度交流精准招商就是很好的样本。

精准招商,一是精细化招商服务,二是锚定式招商策略。精准招商的核心理念是把招商对象从“面”定位到“点”,从地毯式服务提升到个性化“VIP”服务,使招进的“商”更符合地区需要,更具有 根植性,同时降低招商风险,提高招商成效。

提供精细化招商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招商前的精心准备。准备工作越充分,招商的成功率就越高。首先要根据本地规划清理产业,列出产业鼓励清单和否定列表;其次要根据本地土地控制情况,清出土地,画出招商地图,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最后要清查政策,梳理各个部门与招商相关的政策,去除落伍、打架、重复的政策,做到招商政策一个出口,坚决杜绝政出多门,互相扯皮的现象。

二是招商中的精致服务。取信于商,诚信于商。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专人服务,盯住项目信息洽谈、签约、注册、开工、建设、投产、经营全过程,全程帮助解决企业的疑问和投资阻力。

三是投产后的跟踪服务。招商的成功标志不是企业的投产,而是投产后的企业的发展和对当地经济的贡献。政府部门应该继续跟踪服务投产企业,延长服务链条,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对重大招商项目的建设情况定期通报,对服务不到位的部门、个人,实行问责制度。

制定锚定式招商策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招商对象的准确锚定。在确定本地需要招商的主要产业门类(业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SCP分析,得出该产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市场绩效,尤其是要找出该产业的市场集中度,梳理出该产业的领导型企业、关键性技术、行业公会以及行业内潜在的战略性力量,从而锁定招商对象。二是核心利益点的准确锁定。深入招商对象内部,与意向企业进行深入沟通,准确判断企业投资的核心选择项,调查并编写包括土地、财税、水电气、劳动力、产业配套、资源能源等生产要素在内的情况分析报告,点对点进行精准对碰,以此作为谈判突破口,提升招商成功率。

三是关键决策人的准确对接。要准确找出意向公司在项目投资上具有关键影响力和话语权的部门和人,在政府部门中挑出一个相关部门和领导,进行“一对一”对接,量身定做,零距离、个性化服务。

基于以上理解,地方政府在精准招商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着手点:

一是编制招商地图。首先,以地图形式描绘出本地各个行政区、园区和产业基地的产业基础、土地空间、规划方向和政策落地情况,便于意向投资方查询;其次,以土地形式描绘出本地准备招商的意向产业在全球、全国的分布情况,意向企业的投资趋向,方便招商人员查询。

二是构建招商数据库和互联网平台。电子化是精准招商的重要工具。大力推动招商的数据库建设,提高招商的精度和准度,搭建招商APP、微信群等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用互联网手段提高招商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是实施招商终身责任制。主要包括部门终身负责制和个人终身负责制。当地为重点投资企业提供一个全程代理员、一个服务部门和一个联系领导。企业的引进、投产和后续跟踪服务由这“三个一”贴 身负责,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企业投诉的情况倒查责任。同时,“三个一”在企业招商和投产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负永久追查责任。

七、招商引资“昆山模式”

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造出营造投资环境的“昆山模式”。昆山属于县级市,全市有近3000家外商投资企业,已经形成招商引资的口袋效应、盆地效应。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1985年,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开发区,辖区面积120平方公里,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考核中,昆山开发区综合评比名列前茅。目前,外商在昆山开发区投资设立了1000多家企业,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以上。

1、主要经验与做法

主要经验:敢为天下先、筑巢引凤、特色载体、诚信服务和马上办等;服务理念:亲商、安商、富商;具体做法:为了给外资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昆山市政府和昆山开发区管委会在全市和全区范围内打造5张品牌:完善产业配套环境,打造“电子昆山”;优化服务环境,打造“效率昆山”;构筑生态环境,打造“绿色昆山”;创建法制环境,打造“平安昆山”;提升人文环境,打造“魅力昆山”。已成为世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年产1000多万台,占全球1/3, 70公里范围内配齐所有零部件。今后重点发展三个产业群:电子信息、精密机械、民生用品。五大优势:区位优势(上海与苏州之间)、成本优势(劳动力丰富)、产业链优势(商务成本低,新竞争力)、服务 优势(政府服务)、生态环境优势(未来第四个层次投资环境)。

苏州招商引资:政府当好“服务员” 外地人去苏州都觉得苏州人说话很好听,不知苏州人是否充分利用自身的语言特长,不断打动一个又一个投资者。但苏州各级政府招商引资中提供极其到位的软、硬件服务,无疑是苏州吸引外资的关键。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在内地为选择投资点,考察了包括苏州在内的七八个城市。有的城市为了吸引这位大亨落户,甚至向他开出了“零”地价的条件。但是,王永庆最后还是被苏州市的政府服务所打动,选择了投资昆山。台塑集团旗下的南亚公司,去年投资25亿美元,在昆山设臵南亚印刷电路板垂直整合厂等六家企业。这也是昆山最大的外资项目,对扩大昆山影响力、提升地区品位、丰富产业结构,产生了极大影响。

2、亲商富商安商

“企业怎么要求,政府就怎么做。”这是苏州在学习新加坡“亲商”理念时,在国内率先提出的招商引资服务口号。在苏州绝对不会出现谈项目时热情相待,外商进来之后不闻不问的现象,将服务贯穿全过程,早已成了苏州各级管理部门的行为规范。

在苏州,国有、民营企业不能享受的优惠政策,对外商都能通融。据苏州工业园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明曜介绍,在他们园区内有一家合资企业,不愿意像别的企业那样提供报表,认为政府无需管企业的经营,企业经营得好,会再干下去;经营得不好,企业走人。与当地管理部门没关系。而且提供报表,可能会泄露商业机密。园区管委会经过分析讨论后,决定接受台商观点,并且提倡管理部门只管服务,不问经营的管理理念。现在,苏州的政府服务已经规范化,赢得外商的高度赞许。甚至新加坡也派人来苏州工业园区学习政府服务的经 特殊政策

当苏州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地位。目前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享受到了一些特殊政策,可以拥有连苏州市政府也没有的外事审批权和护照发放权。同时还拥有项目审批权和土地审批权等特权。在苏州高新区内,日资在外资中占了较大比例。为了畅通拓展日资市场的渠道,高新区管委会从国家外经贸部批下了国内第一家驻日本办事处。苏州政府将优质的服务融入到这些特殊政策中,给外商带来了直接的实惠。苏州横河电表有限公司日籍总经理丹透说,苏州高新区给了他们5年免税的政策,而且政府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很快就有反馈,并且不收任何费用,完全是服务型的。

3、一流硬件

苏州市政府在为外商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硬件服务也堪称一流。走进苏州工业园区,就像进了一个大花园。70平方公里的园区内除了路灯,没有一根电线杆。为了合理整治园区环境,开发时,推掉地面上的所有设施。以每平方公里1亿美元的代价,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地下管网建设全部与国际接轨,直径近一人高的直排式雨水管,深埋地下10米左右,很多施工队伍没有见识过。两年时间施工下来,地面上不见任何建筑,让老百姓看得直犯嘀咕。政府为招商引资创造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为外资的不断进入,积攒后劲。园区建成9年来,综合经济指标以平均47%的速度 增长,成为苏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篇:关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的思考

一、招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以看出,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而发展靠项目带动,项目牵动全局,决定发展地位,关系发展质量,代表发展形象。项目靠招商,抓住了招商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招商引资工作是立足于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的需要。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千快、万快、招商引资来的最快”,后发展地区要加快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只能借船出海、借梯上楼。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近几年来,东南沿海如上海等地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产业转移,给不发达地区带来了产业对接和承接转移的机遇,可以说,各地在抢商夺资上竞争异常激烈,手段层出不穷,对项目如猎犬的灵敏、执着,紧盯不放。面对你追我赶的竞争形势,如果不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赢得更多的投资、争取更多的项目,特别是重大工业项目,那么区域发展不平衡将加剧,差距将越来越大。因此,各地都把新一轮发展和竞争的聚焦招商引资上,放在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较量上,持之以恒地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作为推动发展的主动力。——招商引资工作是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想摆脱落后,只有加快发展,脆弱的民营企业显然不能支撑起县域经济发展的大旗,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就是招商引资!只有始终抓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县域经济发展才有希望、有出路。无数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没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改革开放,深圳就不会由“边陲小渔村”开创“深圳速度”,昆山也不会由苏南“北大荒”开拓出“昆山之路”,同样像我们宿松的经开区,也不会由荒芜的茶场演变成今天的工厂林立。因此,只有将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不争论、不讨论,大力实施“引进来”战略,做大做强招商引资成果,县域经济才能实现追赶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是“调转促”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国家关、停、并、转一批过剩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转型发展。省、市分别召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下达了“调转促”目标任务,提出了新要求。但我们要看到,作为欠发达地区,工业尚处在初级阶段,产业规模不大,层级不高,质量不优,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要想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就必须围绕供给侧改革需求,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招财引智引技,实现产业从量变到 质变。

二、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作为欠发达地区,我们的基础工作仍显不足、招引水平还不理想,一些影响招商引资的短板问题客观存在,与新常态下的招商要求有一定差距。

1.在思想观念上,注重实际不够。虽然我市各县区目前的招商引资氛围很浓,但不少干部对新常态下招商工作认知模糊,观念意识存在误区。一是夸大实绩。随着各级政府对招商引资越来越重视,虚报、夸大招商引资已经成为一些地方和干部捞取政绩的一个手段,夸大注水现象屡见不鲜。二是重量轻质。部分地区不顾项目好坏,不计政府收益,有商就招,有资就引,“捡到篮里都是菜”,甚至出现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同质化严重。安庆各市县区工业园区在产业定位上缺乏统筹安排,在产业定位上出现相近或相似,在项目引进中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

2.在招商模式上,注重创新不够。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招商方式还不活,理念还不新,思路还不宽,还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需要。一是招商思路陈旧。作为后发达地区,我们在招商上的突破点主要集中在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过分强调政策的激励作用,部分地区为争取到更多的外来项目和资金,甚至不讲规则、不守底线、不惜代价,致使拼政策、拼土地、拼环境等各自为战的内耗型的恶性竞争相当激烈。二是方式方法传统。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和委托招商等新型招商方式运用不够,招商引资的市场化机制弱化,基本上还停留在全民招商和行政推动阶段,不能适应新常态下招商要求。三是资源共享较少。由于项目有限,各地各单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各自为战,缺乏必要的协调和沟通,资源、信息等不能共享,难以在工作上形成合力,而且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争商抢资现象,致使招商引资的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很高。

3.在项目推进上,管理服务不够。目前,各地在招商项目总体上仍然存在重招商轻管理、重管理轻服务等现象,缺乏规范有序的管理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准入把关不严。虽然近几年来,各地都在开始逐步由盲目招商向挑商选资转变,建立了项目准入机制,但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及高层次专业人才,很难对所有招商项目做出科学论证和有效筛选,项目质量得不得保障。二是项目推进不力。一些地方在招商项目推进和淘汰约束方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制度,项目落地不快,实施乏力,一个别投资商甚至动机不良,借投资之名行融资之实,致使已有招商项目推进机制执行走样,造成土地资源低效利用或长期闲臵。三是营商环境不优。一些握有实权的单位和部门,权利意识强烈,服务意识淡薄,没有从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局和改善政府形象的高度出发,在 为企业服务上说得多、做得少,投资服务、投资承诺不到位,服务不优、效率不高。

4.在基础工作上,规划建设不够。通过多年的招商实践,我们深深感觉到,我们在招商基础准备工作仍显薄弱,与新形势下的招商要求和投资者的现实需求还不相称。一是项目包装层次低。近几年, 各地虽然收集、编制了一些招商项目,但受资金、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项目储备量少,包装深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前期规划环保、投入产出论证,潜力优势挖掘不深,多数为线条式、目录式的所谓的“一页纸”项目,达不到吸引客商兴趣的效果。二是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当前各市、县、区产业布局“多而全”,定位不准确、影响力大的产业不强,缺少支柱性、产业链全闭合的产业不多,没有突出重点产业,缺乏统一规划,造成资源浪费、同城竞争现象。三是产业配套水平低。一些园区功能不足、设施不全、定位不准,企业聚集度低,产业关联度差,产业链条过短过细,产出效益不高,生产、生活设施配套滞后,交通运输成本高,信息流通不通畅,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欠缺,项目集聚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客观上构成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阻力。

三、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的设想

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应围绕绿色转型发展区域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调转促”为目标,着力从规划、产业、方式、服务上下功夫。

1、加强规划引领,推行科学招商。

一要强化规划引领。当前,许多地方都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没有明确的产业招商方向和目标,在招商引资中各自为战,成效不明显。因此,在新常态下,要充分发挥规划引领的引领作用,市委、市政府应统筹组织调研论证,对每个县市区产业发展进行定位,每个县市区编制2—3个重点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实行县市区之间产业互补、错位发展,做到以规划指导招商,提高招商的实际效果。

二要加强项目规划编制。在过去的招商工作中,许多地方都是空手盲目招商,缺少招商的敲门砖——项目资料。要想实行精准科学招商,就须加强项目编制,要重点围绕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聘请相关专业机构,以补链、建链、强链为重点,有针对性地谋划编制项目深度可行性报告,做到以项目找客商,实现招商的定靶瞄准、有的放矢。

三要创新宣传基础材料。在过去招商过程中,片面追求广而全的宣传推介,缺少吸引客商的突出亮点和特色,难以做到精致推介、精准推介。要想在新一轮的招商中有所突破,首先就是要在对外的宣传资料上有亮点,要围绕重点产业,甚至是个别重点项目,分别制订个性化专题宣传片和宣传资料,提高招商针对性。

2、实行产业招商,促进集群发展。

一要突出重点产业。切实改变“捡到篮子都是菜”和盲目招商的现状,坚持走产业招商之路,突出产业招商重点,主攻重点产业,重点围绕做大做强2—3个产业的目标,着力招引上中下游配套产业,促进产业的集群发展。

二要突出重点区域。坚持顶层设计,制订招商路线图,围绕本地产业聚群发展需要,研究并找准与本地产业发展的契合度,集中专业招商人员,组建专班,对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抢抓沿海产业转移契机,有序对接产业转移。

三要突出产业配套。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引进现代物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项目。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方向,以消费为引领,完善公共服务功能,鼓励引进五星级大酒店、大卖场、城市综合体和特色街区等生活性服务项目,提升城镇品位,满足不同人层需求。

3、创新招商举措,提升招商实效。

一要强化专业招商。将专业招商作为新常态下招商突破的主力军,按照“定产业、定区域、定任务”的原则,将专业招商与产业招商相结合,组建专业驻外招商机构,采取“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强化专业招商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招商人员的招商技能;同时创新驻外招商过程管理,分别制订个性化招商方案,实行定向、精细、精准招商,实现 盲目招商、全民招商向专业精准招商过渡。

二要实行资源招商。在优惠政策取消的情况下,欠发达地区凭什么打动客商,如何实现招商突破,那就要充分挖掘本地优势和资源,坚持 “以资源换项目、资源换产业”的思路,一方面加强本区域内优势资源排查和整合,进行整体开发规划,杜绝粗放小开采、小加工,走精深加工之路;另一方面坚持与工业项目或PPP项目挂钩,实行“捆绑”招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放大资源效应,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三要开展以商招商。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结构性调整力度,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鼓励引导落后和产能过剩企业,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兼并嫁接、腾笼换鸟、合作经营等二次招商,推动现有企业改革、转型、创新,提高生产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加快“调转促”步伐。

四要探索市场招商。转变行政招商的观念,发挥市场招商的作用,制订中介招商、委托招商激励奖励机制,聘请知名商会、协会、投资公司等中介机构为招商代表,进行产业招商合作,拓展招商渠道,创新招商新模式。

4、加大环境治理,促进服务升级。

一要加强平台建设。加大平台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功能分区,做好路、电、水、气等基本生产要素建 8 设,搭建信息、人才、商务、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生活、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增强产业承载能力。

二要优化政务环境。以优化行政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收费、清理规范中介组织为突破口,全面推行招商项目全程代理和限时办结制,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打造服务政府、效率政府。认真开展建筑市场、土地市场和企业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强买强卖、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等违法活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三要创优服务水平。新常态下,区域软环境将成为投资者决定是否投资的先决条件。环境好、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是扩大外商投资的关键所在,为此,需着力加大服务水平和力度,规范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帮办服务流程,实行引资单位和帮办单位 “一对二”帮办,强化帮办责任、明确帮办目标、细化帮办任务、严格帮办要求,重大项目“主要领导挂牌督办、帮办单位挂图帮办、专职人员驻企帮办、相关部门合力帮办”,帮办单位和人员自觉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真诚服务,以优质的安商服务感化客商,为投资者创造安心、舒心、放心的发展环境。

第三篇:“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探讨

“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行棚户区改造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经济形势下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原有的棚户区改造融资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为解决棚户区改造融资过程中的问题,需要在融资模式上做出突破和创新。本文结合目前棚户区改造的现状,并对当下棚户区改造所采用融资的模式进行分析,借鉴国外棚户区改造融资经验,对我国融资模式提出创新建议。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 融资模式 改进

棚户区改造是党和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举措。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有效实施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改革步伐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力工具,体现了现阶段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据调查显示,中国到目前为止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城镇人口住在棚户区中,棚户区改造的任务相当繁重。2016年棚户区改造任务为600万套,比2015年增加了100多万套,如果按每一户60万元来计算,那么建设总成本高达36000亿元,这还没有把项目前期的土地整理费和项目后期的基础设施配套费用囊括进去,如果再加上这些费用,那么建设成本就会多出更多。面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新常态”环境下,为棚户区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主要融资模式分析

我国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模式在依托本国实际的发展情况下,逐步形成了商业银行贷款、开发性金融、公积金贷款、债券、股权、资产支持证券、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以及PPP等多种模式并存的现状。在实际的操作中应用最广泛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贷款融资模式

贷款融资模式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两种形式。这类模式是通过向不同金融机构或者主体申请贷款融资获得棚户区改造的项目资金。

1、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模式是指棚户区项目承建企业或项目公司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融资。

2、住房公积金贷款

住房公积金贷款模式是扩大棚户区改造资金来源和提高公积金资金使用效率的融资模式。

公积金贷款的运作模式与商业银行模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公积金管理中心并不自行发放贷款,只是提供贷款资金,委托商业银行贷款给承建企业。

(二)债务工具直接融资模式

包括企业债、公司债、项目收益债、中期票据等融资模式。直接债务融资模式由承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或者项目公司通过发行各类融资债务工具来获得资金。融资企业和出资人通过债务工具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关系到期后融资企业向出资人支付本息。

债券融资模式。债券融资是指由承建企业或者项目公司授权代理机构,发行各类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的融资模式。棚户区项目融资运用的主要有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

(三)股权融资模式

包括股权融资模式和产业基金融资模式。出资人通过收购融资企业股权方式向企业和项目注入资金,然后通过转让股权、股票涨价回购以及企业分红等途径获取投资回报。承包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单位或企业通过出让单位或企业的项目所有权以及质押股票股权等形式,获得资金涌入,为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资金周转。承包单位或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的资金无须还本付息,但要向新股东即出资人分享企业利润。

(四)非传统融资模式

1、信托计划融资模式

信托计划融资模式,是指承建企业或者项目公司借助信托公司获得融?Y的模式。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募集资金,然后以信托贷款或者股权投资等方式将资金注入项目企业,待项目产生收益后收回信托资金和收益退出企业或项目。棚户区项目拿地成本较低,大多采取“回迁房+商品房”的模式,后期有较充足的现金流偿还信托本息,与信托产品能较好融合,因此,2011年以来发行的保障房信托集中在棚户区改造项目。

2、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模式,是指项目由地方政府或者是政府主管部门按照PPP管理的相关制度流程,履行完整、合法有效的操作手续,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的主体是社会资本项目公司或者是与政府共同成立的项目公司,社会资本通过项目自身的利益以及政府约定的财政补贴,对其投资资本进行回收,并获取合法利益的模式。

二、各种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贷款融资模式审批便捷、手续简单,应用最广。贷款融资模式较其他各类融资模式的优点在于审批便捷、手续简单,只要满足商业银行贷款条件即可申请贷款融资,不需要额外的行政审批环节。因此,贷款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多和最广的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

股权融资门槛较高。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相比最大的优势是融资规模大,而且承包单位或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获得的资金无须还本付息。但是股权融资对融资项目资格条件的限制比较多,不仅要考察融资项目是否能获得稳定的收益,而且股权融资只能适用于可经营性的基础设施。对一些项目回报利润较低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上不具备股权融资的资格。

债务融资受政策限制较多。棚户区改造利用债务融资受两方面制约:一是融资项目的资本金约束。二是可覆盖债务本息的项目现金流。在这两方面的约束条下,不同的融资方式都有各自的缺陷。商业银行对项目进行贷款必须是在有稳定的利润收入的前提下才予以贷款,这样就会对一些盈利较低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约束就比较大。此外,债务融资很容易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如果国家实施减少货币发行的政策,那么棚户区改造项目就很难从银行中获得贷款,项目就会因为缺乏资金支持而无法顺利开展。

非传统融资方式风险较大。对于信托、理财、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存在融资透明度和规范性问题,难以有效监管,对银行体系造成潜在风险。另外,这些方式只适合于经营性的、收益比较高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因此,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总体来看,提供无偿服务的项目由于缺乏资金流入而不能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其融资渠道不畅通,另外国发〔2010〕19号文、财预〔2012〕463号文等对公益性项目融资资格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制。因此,上述融资方式由于各自的弊端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对于有较高投资利润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运用多元化渠道进行融资可以积极考虑采用PPP等方式吸纳社会资金,与有实力、有经验、有资源、有品牌的社会资本开展合作,通过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原则,来实施开发区内的土地一级开发,不断提升区域开发品质。

三、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改进措施

国外在棚户区改造融资方面的经验与我国相比更加成熟。国外在进行棚户区改造融资时更注意注意发挥政府的补贴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融入,同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以占据更广阔的市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就已经开始推行保障房建设市场化,美国政府以税收优惠、开发维修资金投入以及利息抵税等政策为开发商提供资金补贴,而且规定开发商可以按照市场利率从私人银行贷款,但是只需要1%的利息,其中的差额部分全部由政府来补贴。政府直接补贴、优惠税收、贷款贴息的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各类社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弥补了棚户区改造资金缺口,强大的资金支持更有利于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的科学选择能促进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推进我国惠民工程的有效实施。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慢的新常态下,不断改进棚户区改造融资方式以顺应现实发展的需要是目前我国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点,为此,我们应该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我国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为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开发银行党校课题组,郭彦军.“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探讨[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5,(04):56-60

[2]余洋.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简析[J].时代金融,2016,(21):275

[3]赵阳洋.新常态下棚户区改造融资模式和风险防范措施探究[J].河北金融,2015,(09):16-19

第四篇:新常态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关键环节及有效做法的探讨

新常态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关键环节及有效做法的探讨

摘 要:招商引资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招商引资水平的高低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甚至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但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双重叠加的情况下,招商引资怎么样才能做好?作为在基层从事招商引资工作多年的一线工作者,对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区域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供同事们参考。

关键词:引资;招商引资

一、新常态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的几个关键

(一)抓好自身优势的宣传。招商引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比较优势进行总结、提升和宣传,塑造地域品牌,让投资者关注、信服并做出决策。我们要让投资者一看到地名,就能想到这个地区的特色、优势和投资机遇。

(二)抓好基础条件的创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一定要先搞好园区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建设,让园区等项目,而不是项目等园区,这不仅能为投资者节约资金、时间和精力,更能显示我们招商的诚意和决心。

(三)抓好项目储备。项目就是投资,就是财政收入,就是发展后劲。项目储备是招商引资的前提和基础,有了项目储备才能有针对性地招商,也才能从“招商”进步到“选商”。我们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围绕本地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导向,立足发展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包装和筹划好一批项目,加快建立和丰富自己的项目库,使招商引资成为“有米之炊”。

(四)抓好发展环境的优化。在优化环境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便商利商的政务环境、兴商富商的投资环境、聚商活商的市场环境、护商安商的法治环境、尊商亲商的社会环境,打响投资环境品牌。

二、新常态形势下招商引资工作若干做法

在经济新常态下,招商引资工作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和政策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拼资源、拼成本、拼政策的招商引资理念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大势、顺势而为,灵活创新地运用各种招商方式,增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生命力。在此,我抛砖引玉,总结、提炼了8种当前比较适用的招商引资方法。

(一)专业化招商。招商引资一定要专业化,专业化既是办事能力,也是办事精神。招商人员不仅要懂业务、懂项目,而且要爱岗敬业。

(二)龙头企业招商。在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势的基础上,瞄准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国内500强、央企和大型民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和比较优势,筛选重点攻关企业。在深入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点对点的高水准招商方案,通过登门拜访总部、增加高层对话等多种方式,推动龙头企业投资落地。在龙头大企业和引领式大产业到位后,带动配套产业和项目群一起进入,形成投资集群、产业集群。

(三)产业链招商。产业链招商是围绕一个产业的主导产品,与之配套相关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和包装件等产品,构建关联“左右”和供需“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用产业链的延伸集聚相关联的企业和项目,形成上中下游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滚动效应、集群效应和倍增效应。产业链招商比拼的不是优惠政策,而是以产业链分析为基础,根据补链、延链、强链的需要,确定目标企业,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

(四)合作招商。合作招商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间合作,即把优质的资源和资产拿出来合资合作,利用现有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资产,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盘活存量、做大增量。二是政府间合作,即省际、市际、县际之间依托双方合作的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协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促进“飞地经济”发展,如苏南城市群与苏北城市群就采用了这种对口支援合作招商模式。

(五)以商招商。利用投资商抱团抱群的心理,依靠他们的特定关系网和圈内人脉资源,发挥他们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吸引和组织一批投资项目落户,形成“以商招商、以商带商,招一商、带一片”的连锁效应和群体效益。充分利用本籍企业家资源,发挥好各地商会的作用,吸引和鼓励回乡投资创业,形成本籍企业家合作投资、集群发展的大好局面。

(六)存量招商。存量招商的对象是已经落户的企业和投资者,通过激励入驻企业再投资,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做好存量招商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要加强对已落户企业的跟踪服务,及时掌握企业及其母公司的经营发展战略,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增强他们再投资的愿望和信心。二是要根据已落户企业的发展需求,专门谋划一些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并给予定向的奖励支持政策,鼓励他们增资扩产。

(七)互联网+招商。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构建涵盖官方网站、微博、微信、APP等立体式的招商引资自媒体平台,提高招商引资宣传信息的投放度和覆盖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线上+线下”一站式招商服务业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促进项目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提高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利用专业的线下服务团队,为招商部门、产业园区及企业提供全面高效、客观专业的招商服务。

(八)金融化招商。金融化招商的精髓就是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撬动大产业、大项目,典型方式有四种:一是通过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IPO或配股、增发、发债等融资活动,吸引公众投资者,实现资本招商。二是积极引导境内外资本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投资省内企业。三是通过BOT、特许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利用外资。四是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招商引资基金等方式,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吸引大企业、大项目入驻。

招商引资是一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绝不能书本化、教条化。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各种招商引资方法。要从实际出发、向实处着力,让实践来检验、让市场来评判、让企业来打分,确保招商引资落地见效。

第五篇:新常态下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模式思考

新常态下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模式思考

摘要: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是外汇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贸易外汇管理进入新常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陕西为例,全面梳理总结了近年来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模式采取的措施,在提升货物贸易核查监管成效方面进行了思考,对于提升外汇管理部门更好履行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职责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货物贸易;现场核查;联合监管

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以来,国家外汇管理局依托货物贸易监测系统、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与分析系统,加大对企业非现场监测分析力度,运用主体分类监管手段实施差别化外汇管理,取得较好的监管成效。随着国际金融形势的错综复杂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新形势下,如何在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同时切实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金融风险,是外汇管理工作面临的严峻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主动适应新常态,克服当前货物贸易核查工作的难点,积极构建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模式,在提升货物贸易核查工作成效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新常态下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总体要求

外贸发展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其中货物贸易是重中之重,占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总额的近八成。改革前货物贸易外汇收支逐笔核销,手续繁琐。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外汇局在全国开展了货物贸易外汇改革。改革取消了以往的货物贸易外汇收支逐笔核销,简化了凭证和流程,代之以总量核查、动态监测、分类管理,95%的合规企业享受正常贸易收付便利,监管重点放在少数异常重点企业,降低了企业往返成本,提升了外汇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呈现出新常态,主要表现为外汇形势从持续净流出到趋向基本平衡的新常态、管理环节从事前审批到事中事后监管的新常态和管理方式从经常项目可兑换到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等新常态。伴随新常态和外汇管理改革“五个转变”的不断深化,事中事后监管成为外汇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外汇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国际收支平衡,无论在某一时期对流入进行的核查,还是在另一时期对流出进行的核查,都是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所做的灵活调整。不断根据形势变化进行工作重心的调整就是当前工作的新常态。

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程序规范、注重内控。现场核查工作要严格遵循相关法规要求,特别注意规范工作程序,严格遵守相关内控制度。二是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现场核查重在运用各种核查方法,逐步深入,不断挖掘企业货物流、资金流不匹配的真实原因。三是谨慎实施、注重实效。特别是到企业现场核查的方式,是改革后货物贸易外汇管理体现威慑的重要手段。

二、新常态下陕西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模式实践

(一)以系统筛查为基础,创新筛选方法提高违规企业的筛查效率。陕西以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为依托,牢牢抓住“系统筛查”第一关口,根据近两年已确认的出口不收汇套取政府奖励的企业1特征,探索出筛选出口不收汇套取政府奖励企业的“五步筛选法”,即通过第一步:筛选建立样本企业库→第二步:利用总量核查指标筛选出口未收汇企业→第三步:通过分项监测指标筛选实际出口未收汇企业→第四步:参考政府奖励标准筛选出口不收汇企业→第五步:排除假出口不收汇企业五个有效步骤,迅速筛选出口不收汇企业。在以总局下发的企业清单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贸易信贷、进出口方式、贸易融资、时间和地域特征、关联企业交易等因素,确定2014年陕西省2014年“出口不收汇”企业127家,出口额为5.97亿美元,占陕西省出口额的4.7%,较2013年占比下降10.7个百分点,且异常、可疑“出口不收汇”企业由西安地区向咸阳、宝鸡等地区转移。采用风险提示的监管流程,将89家企业注销名录,并通过与海关、商务等部门开展执法互认,监管互助等合作,遏制出口不收汇行为。有力实现了出口不收汇违规套利行为的精准打击,提升外汇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灵活运用多种现场核查手段,提高现场核查的执行力。一是发放风险提示函对异常收支业务进行风险提示。风险提示函是货物贸易改革后现场核查工作的有效手段,主要针对存在资金流与货物流严重不匹配或者转口贸易收支规模较大且增长较快、具有跨境融资套利交易典型特征的企业发放风险提示函,提醒企业进行自查和分析,规范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行为。2015年以来,陕西分局已累计向企业发放风险提示函30份,督促企业加强外汇收支管理,辅导企业履行贸易信贷报告义务,切实防范风险。

二是建立层级约见谈话制度。约见谈话是现场核查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针对企业总量核查异常、企业报告材料不全、内容可疑等情况进行进一步核查措施。结合工作实际,陕西分局建立了层级约见谈话制度。对于全省重点企业、规模较大、影响力强的企业,由局长或主管副局长约见企业负责人进行谈话;对于一般贸易型企业,由处级领导对企业负责人或财务主管进行约见谈话。2015年货物贸易外汇流出专项核查中,陕西分局经常处通过不同层级约谈方式对23家企业进行了全部约谈,其中分局局长负责约谈1家,副局长负责约谈2家,处长约谈9家,主管副处长约谈11家,有效增强了核查力度。

三是开展专项核查,实施精准打击。根据总局统一部署,陕西分局对辖区购付汇重点企业和出口不收汇企业进行了专项核查。共筛选辖区购付汇重点企业23家,确定2014年陕西省2014年出口不收汇企业127家。经专项核查,分类降级为B类企业的2家,将89家出口不收汇企业注销名录,对异常可疑企业有效实行了精准打击。

(三)以联合监管扩大分类管理覆盖面,提高现场核查的威慑力。根据现场核查结果,陕西省分局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2015年共开展7期现场核查,核查企业202家,其中:列入B类企业12家,97家企业注销名录,93家企业恢复A类,4家出口不收汇企业核查情况及时向海关、商务部门通报。积极探索外汇、海关监管分类的执法互认和监管互助状况,搭建与商务、海关、财政等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有力促进了监管合力的形成,提高了现场核查执行效果的震慑力,成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奖优罚劣”和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重要保障。

三、新常态下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交易真实性难以核实。根据现场核查工作实践,系统监测出的异常情况多数由于报告不及时、操作差错等表外因素造成,具体原因追溯要到现场核查工作环节才能发现,增加了监测人员与企业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降低了系统监测的有效性,也加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企业对自身资金流与货物流之间的差额即总量差额指标,通常解释为贸易信贷因素,即由于预收货款、延期付汇等时间差原因所致。对于这种情况,传统的核查方法往往通过对企业合同、商业单据及银行业务留存单据的核查,判明业务表面真实性,核查手段存在一定片面性和局限性。

(二)本外币资金流动性加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涉外企业往往根据汇率成本高低在外币支付与人民币支付之间做灵活选择,企业人民币资金收付与外币资金收付,同样进入企业资金池共同开展投、融资及经营活动,因此本外币资金流难以准确划分。在货物贸易监测系统中,对人民币资金的流动折算为外币进行监管,因此无法区分企业收付汇的币种差异,难以对人民币资金流动实施准确有效监管,部分企业利用货物贸易项下本外币管理差异,规避外汇管理政策以实现套利,造成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情形时有发生。

(三)简政放权大背景下,货物贸易与工商、海关等联合监管知易行难。一是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资本已经由实缴制改为认缴制,通过考察进出口企业注册资本规模来判断其外汇收支规模合理性的参考价值大大降低。二是工商部门不再主动注销企业营业执照,外汇管理部门无法依据企业被工商部门注销营业执照情况进行“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的注销。三是海关对A 类企业实行报关单无纸化后,报关单“正本”已不复存在,企业若利用自行打印报关单到银行办理贸易融资,银行难以判断并防止企业重复利用报关单进行多次融资。

四、新常态下提升货物贸易现场核查监管效能的思考

(一)突破传统思维,建立真实性审核为核心的原则性现场核查监管新模式。随着外汇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加强银行对企业交易真实性审核提出了更高地要求。但银行的传统惯性思维依然存在,仅仅认为真实审核就是表面真实性,就是遵循国际惯例,就是审核外汇管理法规规定的单证的旧思维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外汇管理现场核查的要求。必须破除旧的惯性思维,逐步由从合规性监管模式下注重对单证的形式审核向原则性监管模式下注重对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核的转变。

(二)推进管理转型,逐步构建强监测重管理的现场核查监管新机制。通过改进方法,充分发挥外汇监测库的大数据功能。通过将风险关口前移,由事后识别向事前防范转变。丰富筛查指标、以“系统筛查”夯实监管基础,利用企业财务数据分析、企业资金运营情况分析、企业行业及竞争整体分析等多项指标筛查,提高监管的精准性;通过专人负责,加强重点企业库、敏感样本库企业系统监测,加强对企业联系和指导,提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动态跟踪监测;通过加强银行真实性审核管理,探索建立重点关注银行制度,强化银行合规意识,增强银行风险防控效能。

(三)优化联合监管组合拳,构筑多层次立体联合监管的新体系。在外汇局内部打破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国际收支不同部门的限制,通过局务会、案审会沟通部门案件核查、检查情况,达成局内监管的统一;在人民银行内部加强沟通协调,将人民银行及外汇管理部门对现行外汇管理及人民币跨境结算政策进行整合,实现本外币监管政策、监管手段及监管结果协同化;加强与商务厅、税务局、银监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实现关键数据和监管信息的共享,建立陕西省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平台。通过打通外汇局部门、人民银行部门、监管部门之间的限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构筑多层次立体联合监管新体系。

参考文献

[1]本外币一体管理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5-11-19.[2]倡导建立外贸企业联合监管机制[N].金融时报,2015-6-10。

[3]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常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王淑琴.货物贸易外汇管理现场核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金融,2012,(9):57-58。

[5]中国外汇管理杂志社.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政策与实务――进出口核销改革[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2。

The Reflection on the Supervision Mode of

On-site Verification of Trade in Goods under the New Normal

――A Case of Shaanxi Province

ZHENG Weidong

(Xi’an Branch PBC,Xi’an Shaanxi 710075)

Abstract:The reform of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in trade in good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With the change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port-oriented economy,the foreign exchange management in trade in goods has been in the new normal.Combined with working practice,taking Shaanxi as an example,the paper summarizes measures taken in the supervision mode of on-site verification of trade in goods in recent years,makes the consideration on promoting the effect of verification and supervision in trade in goods.All of above is of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to better implement supervisory duties of on-site verification of trade in goods.Keywords: trade in goods; on-site verification; joint supervision

下载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七大常选模式独家首次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常态下,招商引资七大常选模式独家首次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