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禁毒和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 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和《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禁毒和防治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曲靖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省市禁毒和预防艾滋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会泽县教育局会议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认识
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从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充分认识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将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纳入学校重要的议事日程,并认真落实各项措施。
二、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相关政策
为扎实抓好学校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布置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狠抓落实,确保该项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特成立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兴富 党总支书记、校长 副组长:高才奎 副校长
朱红 副校长
聂忠荣 副校长
杨珺琳 副校长 成 员:王发聪 教务处主任 王智 政教处主任 刘汉鸽 总务处主任
尚友福 教科室主任
王加文 督察室主任
孟德飞 团委书记
张加荣 工会主席
董继华 高一年级主任
张成忠 高二年级主任
赵正奎 高三年级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教处,政教处主任王智兼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宣传教育,督促各年级按要求开展活动及日常防控工作。
三、将预防艾滋病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和《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 和各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学校每年开设6 个学时的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使用云南省统编教材,即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云南省教科院和云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合编的《预防艾滋病》教材。由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云南省教科院和昆明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合编的《毒品预防教育》教材。课时从班团队活动时间中安排。
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在每年“国际禁毒日”“世界艾滋病日”期间,充分发挥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动员学生广泛参与,利用主题班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校园广播、图片展览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五、落实好“四免一关怀”政策
1、认真落实好艾滋病孤儿和因吸毒致贫家庭子女的教育。制定《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四免一关怀”救助政策》,对艾滋病孤儿、因吸毒致贫家庭的子女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学校不歧视、不拒收艾滋病孤儿入学。对已感染艾滋病的适龄学生学校按照国家和省的法律、法规妥善做好相关的工作,保护好感染艾滋病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协调、处理好广大学生的公共健康安全。
六、学校把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纳入督导检查
学校将把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纳入督导检查,狠抓薄弱环节。并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要求,推动学校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修订)
为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特修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一、目标
(一)总目标。提高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意识,预防育龄妇女感染艾滋病,最大程度地减少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及健康水平。
(二)具体目标。1.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和服务模式。2.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0%以上。3.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达到70%以上。4.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咨询率分别达到85%以上。5.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6.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应传播的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国家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编写培训教材进行师资培训;对各地工作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和工作评价;负责信息收集和分析;组织经验交流和推广;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的科学研究等。各省、市、县级妇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组织协调工作,抓好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各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技术指导,组成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工作的进展进行督导检查及人员培训;负责本辖区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工作。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服务,参与并接受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2.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所有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要求及服务流程提供服务。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管理、技术以及基本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能力。3.人员培训对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当地妇幼卫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或由中央级专家技术指导组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家-省-市(地)-县(区)-乡-村的逐级培训。4.规范实验室检测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建立符合要求的艾滋病初筛和确证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点,完善检测制度,规范检测操作,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分工协作,建立有效、可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检测流程。5.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遵照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健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机制。发生职业暴露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通知主管领导,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取得联系,评估和确定暴露级别和暴露源,进行登记并正确使用预防用药及接受流行病学监测。
三、信息管理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及管理,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和反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资料包括相关报表和各类登记。报表包括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婚检妇女基本情况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等系列个案登记卡。各类登记包括包含艾滋病咨询检测记录的婚前保健门诊登记、孕期保健门诊登记、分娩登记和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孕产妇的检测结果报告单、保健手册、病历记录、随访记录等。对所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婚检妇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并填报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相关报表及系列个案登记卡,上报流程及要求详见附件3。
四、监督指导与评估建立国家、省、市(地)、县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评估体系。卫生部及国家级技术指导部门,负责制订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监督指导方案,定期进行抽查和监督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工作计划及国家督导方案制订本地区督导方案,定期组织自查和监督指导,评估辖区内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不断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质量。附
件:1.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流程2.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
3.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报表上报流程及要求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6 用率分别达到90%以上。
7.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婴儿人工喂养率达到85%以上。8.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12月龄及18月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达到80%以上。9.通过母婴传播的儿童艾滋病感染率下降50%。
二、策略及措施
(一)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广泛社会动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是艾滋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政策和社会支持。1.加强各级政府领导和组织协调各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纳入各地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规划中,制订本地区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建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工作顺利实施。2.加强多部门协作卫生系统内部应建立以妇幼部门为主,疾控、医政、规财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协作机制,明确职责与分工。积极与妇联、计生、民政、财政、教育、共青团、文化、广电、公安等部门协作,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教育,预防育龄妇女感染,减少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提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服务及综合的关怀与支持,推动工作全面开展。3.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材料,利用各种传媒、学校课程、讲座及咨询热线等形式,在妇女人群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结合孕产期保健、婚前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在妇产科门诊、孕妇学校、病房、产房、婚前保健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等多种场所,对孕产妇、婚前保健人群、儿童家长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点指导。
(二)在生殖保健服务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医疗保健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生殖健康医疗保健服务中,应该关注妇女艾滋病感染的可能途径和感染状况,将预防育龄妇女艾滋病感染以及减少艾滋病感染妇女非意愿妊娠与生殖健康医疗服务密切结合。1.提供艾滋病预防信息及服务,预防育龄妇女感染 在生殖保健服务的过程中,结合婚前保健、妇女病查治、性传播疾病/生殖道感染防治、计划生育等医疗服务,主动为接受医疗服务的妇女及其配偶/性伴侣提供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妇女对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避免艾滋病感染的危险行为,增强防护意识;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对有高危行为者,动员其接受艾滋病检测和进一步的咨询,预防配偶/性伴侣感染,最大程度地减少育龄妇女的艾滋病感染和传播。2.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减少非意愿妊娠应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育龄妇女及其家人提供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危害及预防的信息、相应的避孕咨询及服务、医疗保健及转介服务等,帮助选择安全的性行为方式,制订适宜的家庭生育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入当地艾滋病综合防治体系追踪管理。3.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提供免费的抗病毒药物。密切监测艾滋病相关症状和体征,有条件地区进行CD4细胞检测。根据感染孕产妇的疾病发展程度、免疫状况及抗病毒治疗情况,兼顾孕产妇自身健康和预防母婴传播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抗病毒药物方案(见附件2)。提供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咨询指导及相关监测,确保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及时、全程、规范用药。在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之前,应充分告知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家人坚持规范应用抗病毒药物的重要性及相关信息,提高用药依从性;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孕产妇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免疫状况,密切关注耐药性及药物副作用,加强抗病毒药物应用后的随访,必要时进行处理或提供转介服务。4.提供适宜的、安全的助产服务动员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适宜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助产服务,尽量避免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损伤性操作,减少在分娩过程中的儿童感染机率。5.婴儿喂养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婴儿,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对人工喂养的可接受性、适宜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安全性等进行评价,并进行婴儿喂养的科学指导与随访,最大限度地减少通过喂养导致的母婴传播,并保障儿童正常生长发育。6.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保健有针对性地对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进行护理,提供婴儿喂养指导,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加强生长发育监测,预防营养不良。按照国家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计划免疫的要求进行免疫接种,在未完成免疫接种程序时,应注意避免与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病人接触,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母亲所生儿童的随访服务,使其于12月龄和18月龄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以明确艾滋病感染状态。婴儿随访和检测服务流程见附件1。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同时开展婴儿早期诊断检测,以便尽早提供相应服务。7.提供关怀和支持医疗保健机构、社区、其他相关机构和组织应根据本机构服务的特点和内容,为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咨询、心理支持、综合关怀及转介服务等,降低艾滋病对妇女、儿童及家庭的影响,减少歧视,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
(四)加强组织管理及服务能力建设,保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顺利实施。明确组织分工,加强机构建设,开展人员培训,规范实验室检测,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及人员的服务能力,保障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各项措施的实施。1.组织与分工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在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统筹组织协调下,负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国家级专家技术指导组,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编写培训教材进行师资培训;对各地工作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和工作评价;负责信息收集和分析;组织经验交流和推广;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的科学研究等。各省、市、县级妇幼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组织协调工作,抓好各项相关工作的落实。各省、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承担本辖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技术指导,组成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工作的进展进行督导检查及人员培训;负责本辖区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上报、分析和反馈工作。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负责实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服务,参与并接受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收集、上报相关信息资料。2.加强机构能力建设所有提供孕产期保健及助产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要求及服务流程提供服务。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管理、技术以及基本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综合服务能力。3.人员培训对所有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知识及服务技能的培训。培训对象包括当地妇幼卫生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主管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可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内容,或由中央级专家技术指导组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家-省-市(地)-县(区)-乡-村的逐级培训。4.规范实验室检测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合格的检验人员,建立符合要求的艾滋病初筛和确证实验室或艾滋病检测点,完善检测制度,规范检测操作,整合各相关部门资源,分工协作,建立有效、可行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检测流程。5.预防医源性感染及职业暴露承担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医疗保健机构,应遵照标准预防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健全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及应急处理机制。发生职业暴露应采取紧急处理措施,通知主管领导,与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取得联系,评估和确定暴露级别和暴露源,进行登记并正确使用预防用药及接受流行病学监测。
三、信息管理建立健全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完善信息资料管理及逐级上报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加强信息的收集、报告、审核及管理,提高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的分析、利用和反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信息资料包括相关报表和各类登记。报表包括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月报表、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婚检妇女基本情况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登记卡、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及所生儿童随访登记卡等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抗病毒药物应用方案
一、没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既往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孕产妇
(一)建议方案。孕期:自妊娠28周(或妊娠28周后发现感染尽早)开始口服齐多夫定(AZT)300mg,每日2次,至临产;临产后:立即口服AZT 300mg,奈韦拉平(NVP)200mg以及拉米夫定(3TC)150mg;之后每3小时服用AZT 300mg,每12小时服用3TC 150mg,直至分娩结束;分娩后:产妇继续口服AZT 300mg及3TC 150mg,每日2次,连续服用1周。HIV感染孕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单剂量口服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同时口服AZT 4 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1周。如果母亲服用AZT的时间不足4周,新生儿需连续应用AZT 4周。对于孕期未发现、临产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也应及时按照建议方案,自临产后的药物方案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于分娩后才发现感染的产妇,产妇本人可以暂不应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婴儿则应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开始应用单剂量NVP以及4周AZT,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同建议方案。
(二)最低限度方案。产妇临产后:立即口服奈韦拉平(NVP)200mg,一次; HIV感染孕产妇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尽早(6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8小时)单剂量口服NVP 2mg/kg(或混悬液0.2ml/kg),最多不超过6mg(或混悬液0.6ml)。
二、具有抗病毒治疗指征或既往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孕产妇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参见《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2007版)》相关内容。分娩新生儿:出生后开始服用AZT 4mg/kg(或混悬液0.4ml/kg),每12小时1次,连续应用1周。如果母亲用药不足4周,婴儿用药需持续4周。
第三篇:学校预防艾滋病实施方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部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文件精神,推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确保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眼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行动措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以强有力的宣传方式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营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指导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普及知识为主。
3.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三、工作目标
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使我校师生对预防艾滋病常识教育知晓率达100%。
四、措施及要求
1.加强学校宣传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领导。为做好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特设预防艾 滋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谭欢植
校
长
副组长:莫郭郑
副校长 成员:彭春玲
教务处主任
蒙青菊
办公室主任
梁建设
总务处主任 谭永巩
资助办主任 莫莉芳
校
医 各班主任
工作职责:
(1).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领导和协调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2).抓好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3).检查、指导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2.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课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四至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课时,做到有教案、记录,开课率要达到100%。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合我校实际,坚持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健康教育的重点为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禁毒等知识。
3、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要在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前后集中组织宣传教 育活动,形成声势,提高效果。
4、把预防艾滋病教育和其他教育相结合起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要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禁毒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多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发挥综合效应。
5、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环江县特殊教育学校 2017年9月15日
第四篇:中心小学预防艾滋病实施方案
猪场坪乡中心小学2012年宣传预防艾滋病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上级相关部门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文件精神,推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规范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推进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充分认识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着眼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高度,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研究部署,明确工作目标和行动措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防治知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以强有力的宣传方式和科学的内容,促进学生建立起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关爱健康,关爱生命,营造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指导原则
1、以预防为主,坚持常抓不懈地做好宣传教育,使学生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突出重点,加强健康教育,以普及知识为主。
3、认真把握艾滋病防治宣传普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积极做好宣传工作。
三、工作目标
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倡导相互关爱的道德风尚,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护能力,使我校师生对预防艾滋病常识教育知晓率达100%。
四、措施及要求
1、加强学校宣传预防艾滋病工作的领导。为做好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各尽其能,各司其职,特设预防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明宽胜
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娄方剑
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员:张忠美
中心小学教导主任
王家丽
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唐顺星
中心小学总务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猪场坪乡中心小学教务处,由娄方剑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忠美、王家丽、唐顺星三位同志为成员,负责此项工作的实施开展。
工作职责:(1)、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领导和协调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2)、抓好学校预防艾滋病的培训、宣传和教育工作。(3)、检查、指导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
2、将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健康教育,并纳入健康教育课计划。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预防艾滋病知识,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艾滋病侵袭的能力,四至六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课时,做到有教案、记录,开课率要达到100%。要注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结合我校实际,坚持适时、适地、适当的原则,健康教育的重点为讲解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艾滋病以及无偿献血、禁毒等知识。
3、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要在每年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前后集中组织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声势,提高效果。
4、把预防艾滋病教育和其他教育相结合起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要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禁毒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多种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发挥综合效应。
5、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专人分管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把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主动开展有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猪场坪乡中心小学 二〇一二年三月一日
第五篇: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实施方案
士杰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
实 施 方 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的传播 和蔓延,切实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学校宣传教育目标责任的 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预防艾滋病知 识,努力提高小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培养小学生 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维护他们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健康教育教学内容,小学生对艾滋 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
三、组织领导
(一)为确保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成立学校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农 晖 欧阳海波
副组长:汪飞燕
房树亮 唐华军 侯永春 张文梅 李泉生
成员:黄海洋 龙
峰 雷凤利 谢 军
邓海斌
欧阳世鸿
黄凤芝
黄九华 刘 琼
李红英
(二)职责分工
1、学校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2、教务处负责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教学 内容,并保证艾滋病教育课时。
3、政教处负责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纳入主题班会内容,并做好知识宣传展板。
4、办公室负责督查落实情况工作。
四、任务及措施
1、学校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艾滋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2、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组织网络。以学校领导、班主任、各班卫生委员等为主干组成三级管理网络体系,组织学习教育部、市教育局、市卫生局下达的有关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等文件,进行广泛动员宣传教育。
3、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防控艾滋病政策、制度及计划,使防控工作有序进行。
4、运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控艾滋病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播放多媒体教学片;通过课堂教育如在体育与保健等各学科教育中有机渗透相关知识,使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多样化,并始终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反复强化,深入人心,并得到有效防控。
5、利用年内各个世界卫生日、卫生宣传日,开展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如开展板块展览、知识竞赛、班团课、社区服务等活动,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有益健康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6、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等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健康知识教育丛书,供学生阅读。
7、要充分发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雏鹰岗的协同作用,提高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把相关知识传递给家庭以及社区其他成员,从而带动社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
桂阳县士杰学校 201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