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推荐】最新“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2: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咖推荐】最新“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咖推荐】最新“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

第一篇:【大咖推荐】最新“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

.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

核心素养”是知识、品格、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创新研究”是我校承担实施的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申请“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研究,该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模式亟待调整、完善,教学效率亟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亟待大幅进步的现状,探索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

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d、用数学的意识差; e、数学的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死记硬背”的过程,然后通过“生搬硬套”来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与四个学习领域相关的10个核心概念,其中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内容在体现核心概念上有所侧重,而应用意识在四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怎样把这一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成为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的需要。重视数学应用,将标志着我们的数学教育进一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

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向,它是主体主动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性。

2、数学应用意识的外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应用意识作了清楚的刻画,为我们理解数学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在用数学”的数学意识;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应用意识;

3)在对数据、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样性;(4)引导帮助学生从观察、探索、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6)在教学评价上,探索建构以“有效、开放和幸福”为特质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实施途径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新思路、新策略,探索建构学为中心的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开放式教学全程管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研究内容

以研究和充实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为主线,制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行动研究;(2)培养学生收集、应用数学信息的能力研究;(3)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课堂为主的实践研究,为此我们将整个课题研究安排为三年,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分三个阶段实施。(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07年3月)。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回顾已有做法、经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确定实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 实验教师:三年级—五年级任课教师。

(2)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7年4月-2019年4月)

1、加强研究,更新观念。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关键,扎扎实实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开展研讨观摩、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各类研究活动。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教学经验。

2、突出目标,优化教学。使学生形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获得对数学教学的全面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订计划,探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

4、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

(3)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9年5月-2020年1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结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3、自测、讨论、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过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课题组成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理论材料,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态,了解现代化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要随时记录和整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展开调查,摸清学情。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在学生中了解目前学生在数学应用水平的现状,摸清他们应用数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以便课题组老师作出对策,考虑将学生按数学知识应用水平的不同发展程度进行适当分类,便于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

(3)制定目标,加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总目标和各分层次的目标,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4)突出目标,优化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利用数学和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教学的全面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依托教学这个主阵地,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通过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践探索,调动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唤醒学生应用意识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才用如下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相关资料,为课题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获取所需信息。

2、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活动,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在实践反思中逐步提高专业水平。

3、行为指导法: 针对目前班里学生基本情况设计相应的行为指导。

4、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等的专辑。

(2)每个学期结束时,分别撰写阶段性试验报告,据此形成课题阶段性报告。

(3)上公开研究课,进行听课和评课活动,总结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设计和教法。

(4)设置一些相关问卷和测试项目,评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得到阶段性成果和有关数据资料。

2、本课题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创新点预期有2处:(1)利用课外活动收集整理一些实际应用性问题,找到向实际

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根据影响学生应用意识的因素,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受到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训练,即: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式——解数学问题——回归原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讨论——探索——发现——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相关,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的开题研究,正是“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具有前瞻性。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探索一条能够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应该充满与时俱进的自信!同时我们也应深切地意识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能获得教科研的经历和经历后产生的继续探索的信心!

第二篇:“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2017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

核心素养”是知识、品格、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小学教学创新研究”是我校承担实施的泰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我们数学教研组申请“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研究,该课题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针对我校教学模式亟待调整、完善,教学效率亟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亟待大幅进步的现状,探索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一、课题的提出

(一)当前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现状

传统数学教学普遍存在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运用的现象。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淡薄,亟待提高,成因分析:

a、课堂上数学内容脱离实际是造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b、让学生多做应用题以为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c、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d、用数学的意识差; e、数学的能力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注重纯粹技能技巧的训练和题型教学,把生动的数学活动演变成“死记硬背”的过程,然后通过“生搬硬套”来完成大量的练习题,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了机械训练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与四个学习领域相关的10个核心概念,其中包括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课程内容在体现核心概念上有所侧重,而应用意识在四个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因此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问题。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必要性

1、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把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了系统、明确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去解决现实问题。怎样把这一目标有效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成为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进一步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在世界范围内,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发展,加强数学的应用是这场改革的一个明显特点。数学教育的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疑问、有时连问题和答案都不确定的世界中掌握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把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加强应用意识,才能彰显数学、数学教育的本色。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重视数学应用,将标志着我们的数学教育进一步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三)核心概念界定:

1、数学应用意识的内涵:

数学应用意识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意向,它是主体主动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描述、理解和解决各种问题的心理倾向性。

2、数学应用意识的外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应用意识作了清楚的刻画,为我们理解数学应用意识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人人都在用数学”的数学意识;

(2)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应用意识;(3)在对数据、信息分析和处理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样性;(4)引导帮助学生从观察、探索、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5)以教师实实在在的教学行动研究为途径,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6)在教学评价上,探索建构以“有效、开放和幸福”为特质的教学评价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在实施途径上,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新思路、新策略,探索建构学为中心的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开放式教学全程管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研究内容

以研究和充实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为主线,制定各子课题研究内容: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行动研究;(2)培养学生收集、应用数学信息的能力研究;(3)创设问题情境,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三、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通过以课堂为主的实践研究,为此我们将整个课题研究安排为三年,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分三个阶段实施。(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月-2007年3月)。

调查摸底,提出实施方案,加强理论学习。回顾已有做法、经验与不足,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明确新的教改方向,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确定实验年级:三年级—五年级 实验教师:三年级—五年级任课教师。

(2)第二阶段:实验研究阶段(2017年4月-2019年4月)

1、加强研究,更新观念。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关键,扎扎实实进入实质性的研究,开展研讨观摩、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各类研究活动。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教学经验。

2、突出目标,优化教学。使学生形成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获得对数学教学的全面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3、每学期初学习钻研、制订计划,探讨全学期实验目标及重点方法等

4、以学习、讨论、个人尝试、研究课、相互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验、边研究。

(3)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2019年5月-2020年1月)

1、处理数据资料,整理研究结果。

2、召开有关专题研讨会,成果展示会。将研究过程中老师的有创新的、有价值的论文、课例、录像等加以整理、推广。

3、、自测、讨论、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过程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课题组成员一方面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等有关理论材料,了解课程改革的新动态,了解现代化的人才观,另一方面要随时记录和整理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积累的一手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展开调查,摸清学情。设计一些调查问卷,在学生中了解目前学生在数学应用水平的现状,摸清他们应用数学方面的一些想法,以便课题组老师作出对策,考虑将学生按数学知识应用水平的不同发展程度进行适当分类,便于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

(3)制定目标,加强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教学总目标和各分层次的目标,设计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指导步骤,以使课题组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有的放矢,多出成果。

(4)突出目标,优化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利用数学和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教学的全面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依托教学这个主阵地,课题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通过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通过数学应用意识的实践探索,调动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唤醒学生应用意识的潜能,让学生真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所以才用如下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相关资料,为课题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获取所需信息。

2、案例分析法: 在研究过程中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活动,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在实践反思中逐步提高专业水平。

3、行为指导法: 针对目前班里学生基本情况设计相应的行为指导。

4、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个案分析和作品等,对个体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改进研究措施。

5、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研究重点,随时积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总结得失,寻找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实践能力的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论文集

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等的专辑。

(2)每个学期结束时,分别撰写阶段性试验报告,据此形成课题阶段性报告。

(3)上公开研究课,进行听课和评课活动,总结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教学设计和教法。

(4)设置一些相关问卷和测试项目,评定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得到阶段性成果和有关数据资料。

2、本课题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创新点预期有2处:

(1)利用课外活动收集整理一些实际应用性问题,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2)根据影响学生应用意识的因素,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受到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的双向转化训练,即:分析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式——解数学问题——回归原实际问题,通过“问题——讨论——探索——发现——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意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相关,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的开题研究,正是“数学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课题具有前瞻性。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探索一条能够实现教学增效减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应该充满与时俱进的自信!同时我们也应深切地意识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能获得教科研的经历和经历后产生的继续探索的信心!

第三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应用意识

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应用意识作为小学数学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忽略。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素养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看来,数学课程标准原本强调的“四基”“四能”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当前的数学教学应该要有更多更丰富的学习内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健康成长。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加上有些教育行政部门只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依据,导致很多教师还一味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学生打造成一台台“考试机器”,认为学生取得了好成绩,自然而然会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学习当中。殊不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一时半刻的事,而应该贯穿到我们的每一节课,把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我们课堂的常态。从“基于区域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将近65%的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小学是培养公民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专业数学教师我们切记不要忽略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本人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已有些年,结合实际,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每一次课改,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很多教师故步自封,不想改变现状。我们想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过来,能够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首先我们必须先转变我们自己的教学观念。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的课堂变化较大,纯数学问题基本消失了。但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我们难免还只会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否掌握。很多教师只在教学公开课或示范课上做做样子,在平时的课堂上基本上都弱化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甚至直接忽略了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务必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都应该考虑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把该理念作为课堂常态。习惯成自然,若教师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像呼吸一样自然,把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当中。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有用、要用数学”。我们在转变我们自己教学观念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改变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走出教室,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里完成的模式,让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上课,先集体辨认方向,再分小组体验校园实景中的东西南北。回到教室后我再鼓励学生用多种表达方式描述校园内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周围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学生有了亲身体验之后,不仅更容易理解知识点,也掌握了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良好的情境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但很多教师迫于成绩压力,都会以枯燥的复习导入。认为复习导入有助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点。但实际这种导入方式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让学生反感!但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能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导入,必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自从开放二胎政策后,很多学生家里新添了小弟弟或小妹妹,他们或多或少都会跟父母去超市给弟弟妹妹买纸尿裤。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就可以以买纸尿裤的例子导入:超市中卖的纸尿裤有36块装的也有19块装的,36块装的一袋54.9元,19块装的28.8元,请问买哪一种更实惠?有实际经历的学生碰到这种情境时,兴趣马上会被激发,而且会很快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如果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适当迁移,对学生其他的实际应用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三、把生活搬到课堂,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都希望学生保持安静,能够聚精会神听课。课堂稍微活跃一点,“乱”一点,教师就会马上制止,生怕招来校领导,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确实非常有效,但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同样,数学也源于生活,甚至高于生活。如果教师能够把生活搬到课堂,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有非常大的帮助。例如,在“千克和克”的学习中,教师提前让学生每人带1-2个水果(品种不限)过来,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电子秤,让每位学生自己称一下自己所带的水果的重量,也可以按小组称一下每个小组水果的总重量,甚至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虽然这样的课堂会显得很“乱”,但我相信学生的收获必定是常规课堂无法比拟的。中山大学教授,我国著名数学家周海中说过:“学而不用则废,用而不学则滞;学用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可见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不是平常课堂几个生活情境的导入就能突破的,也不是几节生活化课堂就能解决。我们一定要有决心和毅力,在平常的教学中不能觉得普通的数学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没有帮助,而应该持之以恒,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比较广,这也与“发展全面的人”的核心理念相呼应,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我们除了要关注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是课本中的某个具体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价值。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灵魂思想,才会在教学设计中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四篇: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

 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把所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即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教学过程的维度看,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教学设计,应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应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应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什么是数学素养?什么又是数学核心素养呢?

一、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具体说来,就是能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从专业  的角度讲,指的是:主动探寻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背景和本质的素养;熟练地运用准确、简明、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的素养;以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合理地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的素养;对各种问题以“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素养;善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合理的简化和量化,建立数学模型的素养。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设计的价值取向,一般指知识取向(这里的知识是“与时俱进的双基”,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与文化取向。知识取向的教学设计,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所关注的,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准确无误地获取知识――教师的职责是最有效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从教师和教材那里获得知识。文化

 取向的教学设计关注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是包括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数学教学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等等。数学教学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事实上,知识取向与文化取向是相互融合的,知识是部分,文化是整体,文化教育涵盖了知识教育,两者本身并没有根本的冲突。“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应当是以知识教学为核心的文化教学,是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

2.课堂教学: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 

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没有思维,数学就失去了生命与活力。以思维为基础,能力提升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3.教学评价: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作业)是教学评价的基本形式(当然还有课堂表现性评价等),如何设计,才能比较准确地测试与评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数学核心素养导向?(作业)设计要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准确地反映该学科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维度,是指要考查哪些知识、技能;梯度,是指要有递进性,对不同的解答能给出相应的具有阶梯性的合理评价;相关度,是指要在知识的交汇处,既可以是章节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也可以是学科内的知识点的交汇处,甚至可以是跨学科的知识点的交汇处以及与实际生产、生活的交汇处等。

第五篇: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重视“双基教学”的口号下,一些学校大搞题海战术,只顾成绩,不管其它,加重了师生负担,造成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后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三基教学”和“四基教学”的概念相继出现,目的是在继承双基教学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和体现时代的要求。三基教学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技能之外,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四基教学则指在三基之外再增加一项“基本活动经验”。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思潮和观点不断涌现,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是素质教育的口号,二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围绕这两个主题,多年来,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素质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较为宏观的概念,如何使其落到实处,便于操作,易于实施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统筹各方面的力量,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细化,研究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

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能截然分开。就数学学科而言,研究表明,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由于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课程,所以必然包含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内容,又由于其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对数学建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很好途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全国性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之一,是目前我国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大赛竞赛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特点。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相关的数学学科素养,可以起到单纯的学科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下载【大咖推荐】最新“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咖推荐】最新“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应用意识”开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 我国近现代的数学教育走过了一段复杂曲折的历程。上世纪初,主要“仿日”,通过日本间接地学习西方教育,以“癸卯学制”为标志,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辛亥革命......

    数学核心素养 - 副本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做法和思考 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和要求既相互区别又......

    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数学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在2015年10月19日“蒲公英在飞”工作坊第一次集中研修活动上第一次听了马云鹏教授的讲座——《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与案例分析》,并且在随后网络研修中......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培养的重点。 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当阳二高 高一数学组 林文国 通过近期在网上学习马云鹏教授从实例引出核心素养,再对核心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的价值、与“基本思想”和“思想方法”......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抽象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数学抽象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如何在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榆中师范学校数学组 安桂林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数学核心素养 21世纪,我国确定了“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改革指导思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