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立项指南解析
附件1:
2014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立项指南
为贯彻落实好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水利部2014年农田水利重点工作部署,按照《财政部关于拨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的通知》(财农〔2014〕66号)和《财政部关于拨付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通知》(财农〔2014〕67号)要求,为统筹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资金”)与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下简称“中央统筹资金”),切实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制定本立项指南。
一、基本原则
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突出改革创新,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重点县建设模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集中投入、整合资金、竞争立项、连片推进”等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势,实行竞争立项机制。
(二)突出重点区域与类型。按照“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西南五小水利以及南方地区节水减排”的思路,重点支持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及华 北节水压采,继续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西北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以及西南地区“五小水利”和南方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三)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扩大由农民、村组集体、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模,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
二、统筹整合资金要求
2014年“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要统筹安排,统一立项指南,在资金支持重点、区域任务、方案编制、资金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妥善衔接。
“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项目、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统筹安排重点县建设后,主要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
三、建设内容
(一)东北“节水增粮行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四省(区)继续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安排给东北四省(区)的“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可按照不超过50元/亩的标准用于“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置换出来的省级财政资金调整用于解决电力配套;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用于支持非“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以县为单元集中连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以及适当开展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
(二)西北节水增效。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要按照当地水资源条件,严格限制发展新的灌溉面积。一是不再新增安排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重点县,三省(区)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根据有关规划或实施方案确定的区域和重点,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连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节约农业用水。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农村河塘整治以及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二是新增安排陕西、青海两省部分重点县。两省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以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 设、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农村河塘整治以及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实施重点县建设。三是“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适当开展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
(三)华北节水压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六省(市),重点在地下水超采区开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一是河北省按照省政府批复的2014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方案组织实施。二是新增安排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五省(市)部分重点县。五省(市)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重点围绕高效节水灌溉、适当兼顾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等,实施重点县建设。三是“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
(四)西南五小水利。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广西等六省(区、市),新增安排部分重点县。一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五省(区、市),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结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等,实施重点县建设。二是广西自治区可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根据有关规划或实施方案确定的区域和重点,围绕优质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重点县建设。三是“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
(五)南方节水减排。新增安排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等十省部分重点县。十省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以渠系工程配套改造、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推广、推进节水减排为重点,结合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实施重点县建设。“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 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
(六)全国抗旱规划项目。按照《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组织实施。水利部将另行制定印发项目建设管理要求。
(七)其他。大连、厦门市,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统筹使用中央补助资金,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等农田水利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的项目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分别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自行确定。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安排建设任务。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按照《东北四省区及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应急方案》,组织实施灌溉试验站建设。
四、立项要求
2014年安排400个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各省(区、市)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遴选重点县。重点县一定三年。
(一)坚持竞争遴选。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已完成总体 验收工作的第一、二批重点县,或已完成2011、2012年度建设任务且验收合格,并已完成2013年度建设任务的第三批重点县,可以参加重点县遴选,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二)地方政府重视。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批复,批复文件及经批准的规划文本及有关数据已录入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三)技术保障到位。当地政府重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四)水源有保障。水资源支撑能力有保障,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能提供可靠的水源。
(五)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资金统筹整合。县级人民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统筹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包括:整合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 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重点县建设方案中须包含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不具体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原则上不予通过审查。
(七)目标能够实现。重点县通过三年建设,能够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各项目标。
“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中央统筹资金”项目县(以下简称项目县)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以县为单元,采取竞争立项、差额评分、择优比选等方式遴选,保证项目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项目县一年一定,通过一年建设,集中连片治理一片,见效一片。项目县其他遴选条件,参照重点县选择条件执行。
五、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重点县
各省(区、市)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下达的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组织开展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重点县建设期为三年,各地要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各年度建设任务。1.投入规模。2014年每个重点县中央补助资金平均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200万元,由各省(区、市)根据重点县2014年建设任务,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安排。各重点县的具体投资规模,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省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每个重点县的资金,原则上不低于中央“小农水资金”规模。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重点县建设投入。
2.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3.申报程序。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4-2016年)》(编写提纲见指南附件1),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4.审批程序。进一步下放权限,各省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4-2016年)》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财政部、水利部将适时组织专家抽查。年度实施方案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自行批复。
(二)灌溉试验站
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五省(区、市)省级灌溉试验中心站,根据《东北四省区及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应急方案》,以试验站为单元编制建设实施方案,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复。经批复的实施方案作为项目建设和验收的依据。
(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4-2016年)》要求,组织重点团(场)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4-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复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备案。
(四)项目县
“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安排的项目县,由各省(区、市)组织开展项目县申报和审批工作。
1.投入规模。每个项目县中央补助资金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各项目县的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省(区、市)根据项目县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规模自行确定。
2.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3.申报程序。项目县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2014 年“中央统筹资金”项目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见指南附件3),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4.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项目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合规性审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合规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批复并组织实施。
六、维修管护支出
“中央统筹资金”20%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护支出。各省(区、市)要按照《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农„2013‟14号)及有关规定管好用好“中央统筹资金”安排的日常维护支出,建立健全奖补激励机制和使用管理制度,统筹做好2014年中央1号文件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各省(区、市)可从“中央统筹资金”安排的日常维护支出中,适当安排奖补资金对灌排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奖补。
(二)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 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2014年选择部分县进行试点,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农田水利设施移交农民(含种植大户、联户、家庭农场,下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运行管护的有效途径,实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到位、权责明确、保障经费、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试点县要立足现有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绩效原则,对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好的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给予奖励。各省(区、市)可从“中央统筹资金”安排的日常维护支出中,适当安排奖补资金对试点县给予奖补。试点实施方案另发。
(三)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方案另行印发。
七、项目实施要求
(一)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尽快分解下达中央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二)项目实施。各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1.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水利设施状况,合理确定具体项目建 设地点,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集中连片推进。
2.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综合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管护机制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3.扩大由农民、村组集体,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模。
4.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5.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6.各地要安排一部分重点县,开展“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模式试点工作。
7.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
8.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支出的资金,以县为单元填报《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护支出汇总表》并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对县级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将资金 安排使用情况报财政部、水利部。
八、审查要求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审查,并对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或项目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审批文件和规划文本未录入相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二)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三)建设项目超出资金使用规定范围。
(四)近三年(2011-2013年)因小农水资金违纪违规,受到审计机关、财政监督检查、水利工程建设稽察等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五)未完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任务的。
九、其他要求
第四、五批重点县2014年标准文本合规性审查意见已反馈各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已完成2013年重点县绩效考评和年度验收的省(区、市),要尽快将县级绩效考评和年度验收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县级绩效考评和年度验收的,要抓紧组织考评和年度验收。绩效考评和年度验收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指南附件:
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4-2016年)编写提纲
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省级汇总表
3.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项目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4.××县(市、区)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护支出汇总表
第二篇:2014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立项指南
附件1:
2014年中央财政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立项指南
为贯彻落实好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及水利部2014年农田水利重点工作部署,按照《财政部关于拨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水土保持补助资金的通知》(财农〔2014〕66号)和《财政部关于拨付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通知》(财农〔2014〕67号)要求,为统筹安排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资金”)与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以下简称“中央统筹资金”),切实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制定本立项指南。
一、基本原则
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突出改革创新,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重点县建设模式。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集中投入、整合资金、竞争立项、连片推进”等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势,实行竞争立项机制。
(二)突出重点区域与类型。按照“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西南五小水利以及南方地区节 水减排”的思路,重点支持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及华北节水压采,继续推进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西北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以及西南地区“五小水利”和南方地区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三)创新体制机制。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扩大由农民、村组集体、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模,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
二、统筹整合资金要求
2014年“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要统筹安排,统一立项指南,在资金支持重点、区域任务、方案编制、资金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妥善衔接。
“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项目、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统筹安排重点县建设后,主要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
三、建设内容
(一)东北“节水增粮行动”。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四省(区)继续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安排给东北四省(区)的“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可按照不超过50元/亩的标准用于“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置换出来的省级财政资金调整用于解决电力配套;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用于支持非“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以县为单元集中连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以及适当开展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
(二)西北节水增效。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五省(区),要按照当地水资源条件,严格限制发展新的灌溉面积。一是不再新增安排甘肃、宁夏、新疆三省(区)重点县,三省(区)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根据有关规划或实施方案确定的区域和重点,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连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节约农业用水。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农村河塘整治以及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二是新增安排陕西、青海两省部分重点县。两省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以高效节水灌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农村河塘整治以及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实施重点县建设。三是“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适当开展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
(三)华北节水压采。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六省(市),重点在地下水超采区开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一是河北省按照省政府批复的2014年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方案组织实施。二是新增安排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南五省(市)部分重点县。五省(市)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重点围绕高效节水灌溉、适当兼顾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等,实施重点县建设。三是“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
(四)西南五小水利。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广西等六省(区、市),新增安排部分重点县。一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五省(区、市),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以“五小水利”工程为重点,结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等,实施重点县建设。二是广西自治区可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根据有关规划或实施方案确定的区域和重点,围绕优质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重点县建设。三是“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
(五)南方节水减排。新增安排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海南等十省部分重点县。十省要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以渠系工程配套改造、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推广、推进节水减排为重点,结合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等,实施重点县建设。“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
(六)全国抗旱规划项目。按照《全国抗旱规划实施方案2014-2016年》组织实施。水利部将另行制定印发项目建设管理要求。
(七)其他。大连、厦门市,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统筹使用中央补助资金,集中连片,规模化推进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等农田水利建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的项目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分别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自行确定。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安排建设任务。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按照《东北四省区及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应急方案》,组织实施灌溉试验站建设。
四、立项要求
2014年安排400个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各省(区、市)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遴选重点县。重点县一定三年。
(一)坚持竞争遴选。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 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已完成总体验收工作的第一、二批重点县,或已完成2011、2012建设任务且验收合格,并已完成2013建设任务的第三批重点县,可以参加重点县遴选,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
(二)地方政府重视。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批复,批复文件及经批准的规划文本及有关数据已录入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三)技术保障到位。当地政府重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四)水源有保障。水资源支撑能力有保障,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能提供可靠的水源。
(五)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六)资金统筹整合。县级人民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统筹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 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包括:整合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重点县建设方案中须包含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不具体的,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原则上不予通过审查。
(七)目标能够实现。重点县通过三年建设,能够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各项目标。
“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其余资金集中用于农村河塘整治和水系连通、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等农田水利建设。“中央统筹资金”项目县(以下简称项目县)按照重点县建设管理模式,以县为单元,采取竞争立项、差额评分、择优比选等方式遴选,保证项目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项目县一年一定,通过一年建设,集中连片治理一片,见效一片。项目县其他遴选条件,参照重点县选择条件执行。
五、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重点县
各省(区、市)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下达的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组织开展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重点县建设期为三年,各地要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合理确定各年 度建设任务。
1.投入规模。2014年每个重点县中央补助资金平均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200万元,由各省(区、市)根据重点县2014年建设任务,统筹“小农水资金”和“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安排。各重点县的具体投资规模,由各省(区、市)自行确定。省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每个重点县的资金,原则上不低于中央“小农水资金”规模。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重点县建设投入。
2.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3.申报程序。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4-2016年)》(编写提纲见指南附件1),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4.审批程序。进一步下放权限,各省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4-2016年)》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财政部、水利部将适时组织专家抽查。实施方案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自行批复。
(二)灌溉试验站 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五省(区、市)省级灌溉试验中心站,根据《东北四省区及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应急方案》,以试验站为单元编制建设实施方案,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复。经批复的实施方案作为项目建设和验收的依据。
(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4-2016年)》要求,组织重点团(场)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4-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复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备案。
(四)项目县
“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支出,扣除统筹用于重点县建设的资金后安排的项目县,由各省(区、市)组织开展项目县申报和审批工作。
1.投入规模。每个项目县中央补助资金规模原则上不低于1000万元。各项目县的具体补助标准,由各省(区、市)根据项目县建设任务和补助资金规模自行确定。
2.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3.申报程序。项目县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 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项目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见指南附件3),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4.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项目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合规性审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合规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批复并组织实施。
六、维修管护支出
“中央统筹资金”20%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护支出。各省(区、市)要按照《中央财政统筹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农„2013‟14号)及有关规定管好用好“中央统筹资金”安排的日常维护支出,建立健全奖补激励机制和使用管理制度,统筹做好2014年中央1号文件确定的工作任务。
(一)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各省(区、市)可从“中央统筹资金”安排的日常维护支出中,适当安排奖补资金对灌排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奖补。
(二)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 机制试点
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2014年选择部分县进行试点,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农田水利设施移交农民(含种植大户、联户、家庭农场,下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运行管护的有效途径,实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到位、权责明确、保障经费、管用得当、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试点县要立足现有的资金渠道,特别是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绩效原则,对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好的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村集体组织给予奖励。各省(区、市)可从“中央统筹资金”安排的日常维护支出中,适当安排奖补资金对试点县给予奖补。试点实施方案另发。
(三)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试点方案另行印发。
七、项目实施要求
(一)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尽快分解下达中央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二)项目实施。各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批复的建设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1.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结合本地水土资源 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水利设施状况,合理确定具体项目建设地点,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集中连片推进。
2.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综合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管护机制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3.扩大由农民、村组集体,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规模。
4.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5.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6.各地要安排一部分重点县,开展“以奖代补、先建后补”模式试点工作。
7.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
8.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支出的资金,以县为单元填报《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护支出汇总表》并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对县级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将资金安排使用情况报财政部、水利部。
八、审查要求
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审查,并对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或项目县范围:
(一)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审批文件和规划文本未录入相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二)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三)建设项目超出资金使用规定范围。
(四)近三年(2011-2013年)因小农水资金违纪违规,受到审计机关、财政监督检查、水利工程建设稽察等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五)未完成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建设任务的。
九、其他要求
第四、五批重点县2014年标准文本合规性审查意见已反馈各地,各省财政、水利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已完成2013年重点县绩效考评和验收的省(区、市),要尽快将县级绩效考评和验收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县级绩效考评和验收的,要抓紧组织考评和 验收。绩效考评和验收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指南附件:
1.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4-2016年)编写提纲
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省级汇总表
3.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项目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4.××县(市、区)2014年“中央统筹资金”用于农田水利设施日常维护支出汇总表
第三篇: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附件2: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2012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两部分内容。立项要求如下:
一、总体原则
认真贯彻落实2011年、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大幅度增加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重点县,实现重点县建设基本覆盖农业大县;以“三北”地区为重点,突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统筹整合资金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支持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支持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启动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小农水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巩固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整合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成效,认真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强化省级统筹;加强项目管理,狠抓工程质量,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确保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小型水源工程:包括塘坝(容积小于10万m)、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s)、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容量小于75千瓦)、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等;
2.灌溉渠系工程:包括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s)及配套建筑物、田间输水管道等;
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 4.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75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配套建筑物等;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程:包括承担灌溉、排涝功能,流域控制面积在50 km以下的农村河道的清淤整治(只适用于实施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的县),以及10万m以下塘坝的清淤整治;
6.配套工程:包括必要的机耕道路、生产桥等(只适用于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的重点县,配套工程的投入规模控制在项目总投入的5%以内);
7.牧区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工程(只适用于实施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的重点县);
8.5万亩以下灌区的骨干渠系及配套建筑物,灌溉实验站建设等暂不纳入2012年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具体建设范围,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自行确定。
333
(二)建设内容与重点
1.重点县建设。2012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400个县,作为第四批小农水重点县。重点县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其中:北方平原地区重点县建设以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为主,推动井灌区全部实现管道化灌溉;山丘区重点县以发展“五小水利”工程,配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以及珠江流域等水稻主产区重点县,结合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大力推广“控制灌溉”技术;牧区重点县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为主。继续在第四批重点县中选择部分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具体要求分别见附件1、2、3)。
2.专项工程建设。2012年专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四部分。
安排部分开展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或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且成效显著的县,继续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支持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承接项目建设管理,完善“民办公助”机制,探索建立小农水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建设(具体要求见附件4)。
以县为单元,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支持河网地区流域控制面积在50 km以下的、具有灌溉排涝功能的农村河道以及
2塘坝的清淤整治,加强与已改造的水源、渠系、排水工程的衔接(具体要求见附件5)。
以第二、第三批重点县中有条件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地区为重点,采取“集中资金、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方式,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建设内容不与原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的内容重复,单独编制方案和验收考核。
依据有关规划,以小微型水源建设和更新改造为重点,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原则上50%以上用于重点县的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各地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加快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确保工程效益持久发挥。
3.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集中安排部分小农水专项资金,支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参照重点县管理模式,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三、项目选择要求
各地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第四批重点县和2012年专项工程项目。为完善重点县激励机制,第一批重点县2009、2010建设任务验收合格,并承诺保证如期完成2011建设任务的,可以参加第四批重点县遴选(省对县绩效考评连 续2年优秀的县,可以优先安排)。
(一)第四批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1.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2.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4.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5.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6.县级人民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7.通过三年建设,能够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的各项目标,并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的重点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附件1、2、3)。
(二)专项工程的基本条件
1.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2.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的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附件4、5)。
四、项目实施要求
(一)以粮食主产区为建设重点区域,优先支持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二)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坚持依据规划,实行连片推进。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水利设施状况,积极打造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核心区。
(三)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工程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四)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广东垦区参照重点县建设有关要求,突出建设重点,实行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突出规模效益。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加强项目建设管理。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下达、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
五、资金整合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统筹整合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加强部门协作和项目衔接,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研究提出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具体方案并报省领导或厅领导同意(签报、批示或会议纪要等作为下一省级绩效考评的依据)。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相近区域,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随重点县建设方案一并上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区域及其与重点县建设区域的关系、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不具体的原则上不予通过合规性审查。
(二)投资规模与补助标准
2012年,中央财政对重点县平均每县补助800万元(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的重点县,中央财政再增加补助资金),各重点县的具体补助规模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级财政对重点县的平均补助规模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中央财政对专项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补助规模不超过项目总投入的50%,其余资金由地方各级财政和农民筹资筹劳落实。具体项目的补助标准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自行确定。
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的项目县,中央财政补助政策按照《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支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财农[2011]502号)执行。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财政部水利部关于修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条文的通知》(财农[2012]54号)有关规定,以及本指南确定的建设范围执行。
六、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第二批、第三批重点县
第二批、第三批重点县2012年标准文本合规性审查意见已反馈各地,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已完成2011年重点县绩效考评和验收的省(区、市),要尽快将绩效考评和验收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绩效考评和验收的,要抓紧组织考评和验收。绩效考评和验收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二)第四批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第四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组织开展第四批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1、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2、申报程序。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2014年)》(编写提纲见附件6)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2)标准文本》(见附件7),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各省(区、市)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水利部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取消该重点县资格,并相应调减该省(区、市)第四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审批的建设方案,组织开展重点县建设,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三)专项工程
1、申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申报程序。项目经民主议事取得一致同意后,提供村民会议有关决议,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其中,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申报主体的项目,还须报送合作组织证书复印件。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归类汇总,以县为单位组织编制《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见附件8)和《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见附件9),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批复,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项目县按照审批后的《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开展专项工程建设。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项目的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需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评审批复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财政部、水利部不再组织合规性审查。各地要切实加强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管理,把好方案编制关、评审关、工程质量关和验收关,加强跟踪检查,及时报送检查和总结材料。
(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重点团(场)的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分别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根据各重点团(场)建设任务的大小自行确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2014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2)标准文本》要求,组织重点团(场)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2-2014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2012 )标准文本》,并组织专家评审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组织批复和指导实施。
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五)申报审批方式
第四批重点县网上申报与纸质文件同步进行。所有申报材料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同步运转。
八、审查要求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项目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一)重点县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2、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3、重点县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4、近三年(2009-2011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严重违规,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办公室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 体曝光并核实的。
(二)专项工程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安排专项工程建设:
1、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2、近三年(2009-2011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严重违规,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办公室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具体要求
3、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具体要求
4、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具体要求
6、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2-2014年)编写提纲
7、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2)标准文本 8、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9、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
10、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方案编写提纲 11、2012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标准文本 12、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省级汇总表
第四篇: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关于印发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的通知
财农便[2011]2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水利局,农业部财务司:
2011年中央财政已安排拨付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万元,扣除2010年已提前下达的万元(财农[2010]414号),2011年实际下达
万元(财农[2011]164号)。其中:①第三批重点县名额
个(含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名额
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名额
个、牧区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名额
个),重点县建设补助资金
万元;②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补助资金
万元;③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补助资金
万元;④第一批重点县奖励名额 个,奖励资金
万元;⑤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名额
个,补助资金
万元。
2011年中央财政已安排拨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
万元。其中:列入年初预算
万元;7月8日拨付
万元(财农[2011]
号)。
为做好第三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及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现将《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印发给你们,请根据已下达的补助资金规模,按照立项指南要求,尽快组织编制立项材料和申报文件,于2011年8月19日前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www.xiexiebang.com)联合上报财政部和水利部(同时上报纸质申报材料各1份)。逾期申报的项目不予受理。
2011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项目包括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和专项工程建设两部分内容。立项要求如下:
一、总体原则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大幅度增加小农水专项资金规模,新增一批小农水重点县,以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重点,加快重点县建设步伐;采取全面有效措施,建立激励机制,狠抓项目管理,确保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突出支持高效节水灌溉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支持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发挥重点县建设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农田水利资金整合,落实好“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改革,支持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发展;加强输水管网、服务网络和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塘坝(容积小于10万m3)、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 m3/s)、灌溉机电井等小型水源工程;
2.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 m3/s)、小型灌区渠系等;
3.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其建筑物等;
4.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5.雨水集蓄利用工程(蓄水容积小于500 m3);
具体建设范围,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自行确定。
(二)建设内容与重点
1、重点县建设
2011年,在全国范围内新增400个县作为第三批小农水重点县。重点县建设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其中:北方平原地区重点县建设以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为主,推动井灌区全部实现管道化灌溉;山丘区重点县以发展“五小水利”工程,配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以及珠江流域等水稻主产区重点县,结合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大力推广“控制灌溉”技术;牧区重点县以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地为主。
在第三批重点县中选择部分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具体要求分别见指南附件1、2、3)。同时,在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中选择部分县,继续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见指南附件4)。
2、专项工程建设
2011年,中央财政小农水专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和西南五省(区、市)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两部分。
高效节水灌溉专项工程建设资金重点用于第一、第二批重点县中有条件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地区,采取“集中资金、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方式,集中力量开展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建设内容不与原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的内容重复,单独编制方案和验收考核。
依据有关规划,在广西、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省(区、市),以小微型水源建设和更新改造为重点,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要集中使用,原则上50%以上用于重点县的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各地在做好工程建设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设,积极推行小农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推动建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确保工程效益持久发挥。
三、项目选择要求
各地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选择确定第三批重点县和2011年专项工程项目。
(一)第三批重点县的基本条件
1、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建成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
4、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5、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6、当地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7、通过三年建设,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的各项指标,并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重点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附件1、2、3、4)。
(二)专项工程的基本条件
1、当地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
2、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和意愿。
3、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
四、项目实施要求
(一)以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为建设重点区域,优先支持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二)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坚持依据规划,实行连片推进。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水利设施状况,积极打造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核心区。
(三)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通过工程改造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四)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直属垦区应按照重点县建设有关要求,实施重点团(场)建设,实行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突出规模效益。
(六)在加强工程建设管理的同时,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下达、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原则上每个省选择1个县开展县级规划数字化及工程管理信息化试点工作。
五、资金整合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用于重点县建设。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研究提出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具体方案并报省领导或厅领导同意。签报、批示或会议纪要等作为下一省级绩效考评的依据。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相近区域,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随重点县建设方案一并上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区域及其与重点县建设区域的关系、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不具体的原则上不予通过合规性审查。
(二)投资规模与补助标准
2011年,中央财政对重点县平均每县补助800万元。各重点县的具体补助规模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级财政对重点县补助规模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试点、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重点县,中央财政再增加补助资金。
中央财政对各省(区、市)小农水专项工程项目的补助比例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50%。具体项目的补助标准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自行确定。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第十条执行。2011年,地方可从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中一次性提取不超过1%用于项目管理费,但不得各级重复提取。项目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解决。
六、完善激励机制
2011年,财政部、水利部对第一批重点县中建设任务完成好、目标如期实现的重点县给予奖励,每县奖励资金200万元,重点用于高效节水项目建设。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分配的奖励名额,结合2009年、2010年县级绩效考评结果,自行设定评选条件,采取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向社会公示后,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获奖的重点县应根据奖励资金规模,参照小农水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单独编制建设方案,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奖励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财农[2009]335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各省(区、市)也可结合实际情况,依据重点县绩效考评结果,对工作成效突出的重点县进行奖励。
七、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
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2011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已拨付各地,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专家评审意见,抓紧开展相关工作。已完成2010年重点县绩效考评的省(区、市),要尽快将考评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绩效考评的,要抓紧组织考评。绩效考评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名额和资金补助规模,组织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申报和审批工作。申请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的第一批、第二批重点县,要按照《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方案编制提纲》(附件5)要求,编写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方案,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等额确定2011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县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将示范县名单、方案及省级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并指导各县实施。
(二)第三批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第三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指标,组织开展第三批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1、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2、申报程序。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见附件6)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标准文本》(见附件7),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各省(区、市)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水利部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取消该重点县资格,并相应调减该省(区、市)第三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审批后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标准文本》,组织开展重点县建设,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三)专项工程
1、申报主体。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村组集体、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申报程序。项目经民主议事取得一致同意后,提供村民会议有关决议,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其中,以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为申报主体的项目,还须报送合作组织证书复印件。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归类汇总,以县为单位组织编制《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见附件8)和《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见附件9),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负责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批复,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项目县按照审批后的《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组织开展专项工程建设。
(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要按照重点县建设有关要求,集中资金投入,连片治理,实施重点团(场)建设。重点团(场)的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根据各重点团(场)建设任务的大小自行确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标准文本》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1-2013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2011)标准文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组织专家评审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组织批复和指导实施。
(五)申报审批方式
从第三批重点县开始,网上申报审批与纸质文件同步进行。所有申报审批材料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同步运转。
八、审查要求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项目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一)重点县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或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
2、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3、重点县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4、近三年(2008-2010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二)专项工程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暂不安排专项工程建设:
1、建设项目超过规定范围。
2、近三年(2008-2010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监管不力,使用不规范,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2、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具体要求
3、牧区灌溉饲草料地建设试点具体要求
4、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
5、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方案编写提纲
6、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1-2013年)编写提纲
7、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1)标准文本8、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编写提纲9、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标准文本10、2011年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省级汇总表
财政部农业司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附件下载:
附件.zip
第五篇: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附件1
2013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补助专项资金项目立项指南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加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以下简称小农水专项资金)投入力度,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加强与小农水专项资金的衔接配合,在继续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和第三、四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的同时,新增一批重点县,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区域的需求特点,分片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小农水建设。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原则,继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由合作社、用水合作组织承担的规模,做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推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与长效运行机制建设。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建设范围与内容
(一)建设范围
1、小型水源工程:包括塘坝(容积小于10万m)、引水堰闸(流量小于1m/s)、小型灌溉泵站(装机小于1000千瓦)、灌溉机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容积小于500m)等;
2、灌溉渠系工程:包括大中型灌区的末级渠系(流量小于1m/s)工程及配套建筑物、5万亩以下灌区的渠系工程及配套建筑物等;
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等;
4、排水工程:包括小型排水泵站(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配套建筑物等;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程:包括承担灌溉、排涝功能,流域控制面积在50 km以下的农村河道的清淤整治(只适用于实施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的县),10万m以下塘坝的清淤整治;
6、配套工程:包括必要的机耕道路、生产桥等配套工程(资金规模控制在项目总投入的5%以内)。
具体建设范围,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可在不超过上述范围的前提下根据工作重点自行确定。
(二)建设内容
1、第五批重点县建设
32013年新增一批县,作为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针对各区域需求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工作。
(1)西南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以《西南五省(区、市)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规划》为依据,重点支持干旱片区以小微型水源为重点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西藏依据《西藏自治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建设。
(2)华北地下水超采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优先集中安排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大力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适当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压减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量逐步改善地下水生态状况。
(3)西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新疆以中央援疆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规划为依据,甘肃以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为依据,陕西、青海、宁夏以2013-2017年高效节水灌溉总体实施方案为依据,集中连片,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节约农业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严格限制发展新的灌溉面积。其中甘肃、宁夏、新疆项目参照重点县管理模式,自行确定项目县补助标准和建设规模,按照相关要求编制实 施方案,单独上报。
(4)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以及珠江流域等水稻主产区省份,重点结合渠系工程配套改造,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
(5)农村河塘清淤整治
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10个省继续开展农村河塘清淤整治工作。每个省在高标准农田水利重点县或一般重点县中选择2个县,以河塘清淤整治为重点进行项目建设。
(6)1-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
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的省份,每省自行选择一个重点县,开展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选择1处水源工程已除险加固改造完毕、渠系工程布局完整、管理基础好、地方积极性高、通过3年建设能完成整体配套改造任务的灌区,对工程进行整体配套改造,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完善,对灌溉用水水价和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将灌区打造成工程高标准、管理高效率的示范灌区。
2、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
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区继续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喷灌、微灌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参照重点 县管理模式,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3、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
按照“有利于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和促进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在全国范围内分类建设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并在面上推广农业水利综合改革示范取得的成功经验,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4、灌溉试验站建设
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以《东北四省区及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应急方案》为依据,编制试验站建设实施方案。2013年资金主要用于省级灌溉试验中心站的建设。
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重点团(场)的选择及具体补助规模,分别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根据各重点团(场)建设任务的大小自行确定。
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三、项目选择要求
各地按照以下基本条件,自行遴选确定第五批重点县。
(一)当地政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已建成 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规范、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效益较好。
(二)农田水利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前期工作充分,已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且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审批文件及经批准的规划文体及有关数据已录入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三)当地政府重视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已建立基层水利服务机构。
(四)水源有保证。现有水源工程、骨干渠道运行正常(“五小水利”重点县除外)。
(五)县乡两级水利技术服务力量较强,具有一定的农田水利设计、施工、管理和服务能力。
(六)农民有积极性,愿意投工投劳参与工程建设;村委会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健全,具有组织农民参与建设和承担建后管护责任的能力。
(七)县级人民政府具有较强的资金整合能力,并制定了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小农水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八)通过三年建设,能够完成《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财农[2009]336号)第九条规定的重点县建设的各项目标。
已完成总体验收工作的第一批重点县,或已完成2010、2011建设任务且验收合格,并已完成2012建设任 务的第二批重点县,可以参加第五批重点县遴选。绩效考评连续优秀的县可以优先安排。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农村河塘清淤整治、1-5万亩中型灌区配套改造的重点县除满足上述基本条件以外,还需符合其他条件要求(见指南附件1、2、3、4、5)。
四、项目实施要求
(一)因地制宜选择区域支持重点,优先解决突出问题,优先支持现有农田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升级,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二)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和亩均投资标准,坚持依据规划,实行连片推进。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水利设施状况,积极打造集中连片、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核心区。
(三)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
(四)严格工程验收。依据有关办法,加强工程验收,做到建设一片、验收一片、交付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建立验收销号制度和标识确界登记制度,避免重复申报和投资。
(五)坚持工程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步推进,综合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水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主体落实,开展农业水权制 度建设,适应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尽快实现建设管理、资金下达、建设进度、竣工验收、日常运行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县级规划数字化工作。
五、资金整合与补助标准
(一)资金整合
省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统筹整合涉农资金的要求,加强部门协作和项目衔接,积极归并性质相近、使用范围相近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省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水利部门,研究提出省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的具体方案并报省领导或厅领导同意(签报、批示或会议纪要等作为下一省级绩效考评的依据)。
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重点县建设为平台,强化规划的约束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增强统筹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能力;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尽量安排在相邻相近区域,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要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随重点县建设方案一并上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
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整合的资金名称、规模及其使用范围、建设内容、建设任务、建设区域及其与重点县建设区域的关系、预计完工时间,以及确保整合到位的具体措施等。整合方案内容不完整,整合措施 不具体的原则上不予通过合规性审查。
(二)投资规模与补助标准
中央财政对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县、“五小水利”重点县每县补助1500万元,对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每县补助1200万元,一般重点县每县补助800万元,各重点县的具体补助规模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省级财政对重点县的平均补助规模原则上不少于80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范围,严格按照《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09]335号)、《财政部水利部关于修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条文的通知》(财农[2012]54号)有关规定,以及本指南确定的建设范围执行。
用于灌溉试验站建设的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推广所需设备、灌溉试验常规仪器设备、土壤水分及作物生理状况测定设施建设及仪器购置,灌溉监测设备配备等。不得用于房屋建设、交通工具购置、人员支出等。
六、申报与审批程序
(一)第三、四批重点县
第三、四批重点县2013年标准文本合规性审查意见已反馈各地,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实施。已完 成2012年重点县绩效考评和验收的省(区、市),要尽快将县级绩效考评和验收结果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尚未组织县级绩效考评和验收的,要抓紧组织考评和验收。绩效考评和验收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考评优秀的重点县。
(二)第五批重点县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按照财政部、水利部下达的第五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组织开展第五批重点县申报和审批工作。在重点县遴选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竞争立项等方式评选,遴选结果要向社会公示,保证重点县遴选工作的公正、公开和公平。
1、申报主体。县级财政、水利部门。
2、申报程序。项目依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级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编写提纲见指南附件6)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3)标准文本》(见指南附件7),并逐级联合向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申报。县级财政、水利部门共同对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负责。
3、审批程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县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将重点县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 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批复。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退回各省(区、市)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善后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水利部复审。复审不合格的,取消该重点县资格,并相应调减该省(区、市)第五批重点县名额和补助资金规模。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近三年中央合规性审查一次性通过率较高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宁夏、新疆、大连、青岛等17个省(区、市),财政部、水利部不再进行合规性审查。项目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直接批复。
4、资金下达。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快分解下达财政补助资金,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5、项目实施。各重点县财政、水利部门按照省级审批的建设方案,组织开展重点县建设,切实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项目的申报材料按照有关要求编写(见指南附件8、9、10、11),由省级水利、财政部门审查后,报水利部进行合规性审查、备案。
(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部直属垦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广东垦区参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3)标准文本》要求,组织重点团(场)编 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方案(2013-2015年)》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团(场)建设(2013)标准文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部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复后,将重点团(场)名单、申报材料及评审意见联合报财政部、水利部进行备案。
农业部黑龙江垦区按照“节水增粮行动”有关要求编制实施方案,另行上报。
(四)申报审批方式
第五批重点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网上申报与纸质文件同步进行。第五批重点县申报材料通过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同步运转。“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县申报材料通过节水增粮行动信息系统同步运转。
七、审查要求
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评审要求与标准,认真组织项目审查,并对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负责。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县,暂不列入重点县范围:
1、未编制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规划未经县级人大或人民政府审批、规划审批文件和规划文本未录入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信息系统。
2、未在县域范围内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整合。
3、重点县建设项目超出规定范围。
4、近三年(2010-2012年)因小农水专项资金严重违规,受到省级以上审计机关、财政部驻各省(区、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查办公室检查处理、通报或被媒体曝光并核实的。
指南附件: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具体要求
2、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具体要求
3、“五小水利”重点县建设具体要求
4、农村河塘清淤整治试点具体要求 5、1-5万亩灌区配套改造试点具体要求
6、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2013-2015年)编写提纲
7、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标准文本
8、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具体要求
9、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10、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标准文本 11、2013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示范建设方案省级汇总表
12、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省级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