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1
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上数学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遇到困难表现出较强的自制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学业成绩优良;而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缺乏自觉性,常需要老师、家长再三叮嘱,遇到困难或障碍就不能坚持学习,导致学业成绩落后,这些现象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外,还与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有关。尤其是学习习惯,因为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也都有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相当一部分人的传统观念是把对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训练看成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任务,甚至认为是教学的首要目标,而把培养学习态度、兴趣、习惯训练放在陪衬的地位,有的甚至弃臵不顾。目前世界各国教育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把知识与技能放在首位的观念已经陈旧、老化,必须来一个彻底转变。新的观念认为,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并把它放在首位,使其发挥主导作用,才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并认为这是培养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这是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
“治标先知本”,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工作,故我们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多种教育渠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听讲、思考、阅读、作业等学习习惯。
2、研究对象:本校四年级学生
3、研究时间:一年
4、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即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教学探索活动。
通过研究,对两个不同的群体进行差异性的比较,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
5、研究内容
(一)了解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特点。
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是长时期逐渐形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它是后天获得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有良好的(积极的),也有不良地(消极地),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学业成绩,而且还会引起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不求上进。学习习惯的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积极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倾向,从而导致重复某种行为,形成习惯;对某种事物的兴趣爱好,提高了学习者对事物的兴奋性,导致重复学习,形成习惯等。从这些因素及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因为这时期的学习习惯有以下特点:
1、不稳定性。对于港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对数学学习是没有社么习惯可言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设么都不动,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影响下,逐步学会听课书写、回答问题、做作业等。但这习惯及不稳定,强度很弱,随着年级的升高,某些学习行为重复次数多了,会逐步形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一旦学习动机下降,学习兴趣降低或教师放松要求,就会前功尽弃。
2、可塑性大。小学生的可塑性较大,有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虽然一时没有形成,甚至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但只要严格训练,是可以得到纠正或形成好的学习习惯的,而且年级越低,越容易改变。如:正确的读写习惯在低年级就要养成,否则的话难以纠正。
3、可刺激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外部刺激的强度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生还不能做到有意识、自觉地进行行为练习,所以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持久地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加以耐心指导、严格训练,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渐进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各种行为开始是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或示范及书上的例题进行练习的,以后这种行为练习重复的次数多了,形成了稳固的动力定型,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解应用题应该先审题,学生先是根据老师的提示或要求进行读题、分析,等解题次数多了,学生一看到应用题,立即产生条件反射,知道解应用题首先要仔细审题,从而养成审题的习惯。
(二)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育
1、有计划地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清初学者陆陇其说:“欲速是读书第一大病,工夫只在绵密不间断,不在速也。”培养习惯更是如此,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必须经过长期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培养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必须要有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切实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一般的学习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方面制定出具体要求及检查方法,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入手,到激发学习兴趣,最终达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
2、调动内因,形成动力,促进培养学生的自律性。(1)明确学习动机,激发主动性。
用事实教育学生,如给学生讲述居里夫人等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学生自觉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2)榜样教育,引进竞争机制。
善于用身边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把激励和竞争带进教室,从而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3)指导学生制订计划。
指导学生制订出有个性特点的、具体切实的个人学习计划,有效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4)家校联系,改善教育环境。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育还要依靠家庭的力量。为此,定期召开家长会或经常以书面形式与家长联络,是督促、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1、实验组与控制组情况对照
表一:数学学习习惯情况对照表(实验前)
组别 人数 项 目
注意力集中 参与课堂讨论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质量好 实验组 40人 65.3 73 45.3 72.2 65.8 控制组 40人 60.4 74.2 42.1 73.3 63.4(以上数据为百分数。从此表看,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习习惯在实验前无明显差异。)
表二:数学学习习惯情况对照表(实验后)
组别 人数 项 目
注意力集中 参与课堂讨论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质量好 实验组 40人 89.3 95.0 87.4 92.5 82.1 控制组40人 64.5 78.9 53.6 72.8 75.8(以上数据为百分数。从此表看,实验后,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学习习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说明培养教育的方法与措施有一定的效果。)
表三: 第一学期数学测试成绩对照表
期中 期末
平均分 优良率 标准差平均分 优良率 标准差 实验组 89.2 75.2 15.4 92.4 86.1 7.6 控制组 87.3 73.2 16.5 87.1 75.6 15.8 p < 0.08 <0.06
表四:第二学期数学测试成绩对照表
期中 期末
平均分 优良率 标准差平均分 优良率 标准差 实验组 93.8 88.4 5.6 93.5 91.4 4.8 控制组 88.4 78.1 14.3 86.4 78.6 15.2 p < 0.05 <0.01(从表三和表四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学习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
2、结果
(1)从上述结果看,就学习成绩而言,学习习惯的直接效应较为明显,实验组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活力得到激发,而这种活力一旦被激发,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有质的变化。
(3)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影响和作用,其中教师本身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
3、分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优化教学,使教育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说的:“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洛克也曾经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各级各类人才需要的根本措施。因而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我们教师的一项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责,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小学阶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1)专心听讲习惯的培养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上课专心听讲包括“看、听、想、做”四个方面,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应教育学生听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同学的回答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还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操作学具,做好练习。同时,老师讲课时应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方法灵活多样,力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讲。
(2)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独立的思考习惯尤为重要。
要使学生独立思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组织好思考材料。思考材料一般在知识的关键处,通过设计提问的形式出现;二是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前,当我提出问题后,个别优秀生能很快举手回答,但大多数中下程度的学生来不及思考。于是,每次提问后,我就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各级水平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三是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难,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为学生提供发挥求异思维的空间。
总之,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产生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认真阅读课本习惯的培养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来源,阅读课本应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要逐字逐句的反复读,边读边想,弄清知识的结构,概念的含义及公式、法则的由来,对关键性的词句,要求学生类似阅读语文课文一样进行圈、点、画。
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些内容可以采取边讲解边要求学生看课本的办法,如:在教学中,有些段落由学生先看书,等我提问后再讲解。有些结论规律我先不讲,让学生看书后复述。习题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独立读题,尝试自己理解题意。另外还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和课后的阅读,如:预习时,让学生思考明天学的内容于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或有什么联系,看例题自己试做几道题等。复习时要求学生先读所学的内容,在做作业等。
阅读数学课本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这样持之以恒地反复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
(4)认真完成作业习惯的培养
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课堂上因为有老师督促检查,学生一般还比较认真,而家庭作业中常常出现许多不良的习惯,如:边看电视边作业;拼命赶速度、草率马虎;依赖家长或抄袭作业等,这些都影响作业的质量。为此,在布臵家庭作业时,我就提出明确要求,并取得家长的协助。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作业中的许多错误是没有认真审题造成的,因此,要下功夫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如:计算题,要求学生要先检查题目里的数字、运算符号是否抄错,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能否简便。应用题则应先读几遍题目,弄清意志条件和问题,研究问题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考虑列式。审题后,要仔细计算,草稿也力求有条理、清楚,以便检查。这些都严格要求,以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认真书写也很重要,它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以及审美意识等都有积极的意义。做数学作业时,我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数字和符号书写也要规范,作图、竖式要用尺规等。同时还经常讲评,并以典型示范、表扬进步为主。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学生时代是培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抓紧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学生从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现代人的素质,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实
验计划
(2011.3—2011.12)
一、课题名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大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最佳育人途径。
三、主要实验目标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研究能力;
2、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调查研究对象现在学习的习惯; 3、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4、初步构建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持久性兴趣保持策略、学习方式、抵抗干扰能力培养。
五、具体实验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
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的优劣与成败。本,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初步完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问卷法:本实验中需要研究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人格发展水平,这些都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收集到比较客观的信息,进行信息资料处理,并对实验研究进行量的分析处理。
2、访谈法:访谈法是非常有益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对研究对象、对教师以及父母都可以运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活得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反馈信息。同时,本课题拟访谈专家和他们探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建立好、中、差典型实验对象的实验全程档案,作为评估和改进实验依据。
4、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已有相关理论作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作综合性研究。
(三)深入调查研究,客观掌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四)多措并举,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是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
(1)将实验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实验班级的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实验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一一落实。
(2)课堂中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转变观念,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将实验目标转化成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4)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习惯训练。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和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学校将以上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培养渠道,探索实验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⑴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教研室、大队部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举办艺术节,举行朗诵、演讲、书法、作文、歌咏比赛,开展赛诗会、手抄报展、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
⑵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3、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及方法也不同。在具体操作中,还应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孩子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建立学生档案。每个学期伊始,在对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评、他评、家长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内容中的条目做出判断,记录在学生档案中,把不良学习习惯特别严重的学生作为个别辅导对象。
(2)进行个别辅导。根据学生档案中所反映的情况,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辅导中要帮助学生查找出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
12月份,初步构建学生学习习惯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突出以下特点: 1、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对应小学生学习习惯目标,确立评价标准,力求标准条理清楚。学校拟设计多种表格,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各项内容。
2、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通过探索,逐渐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的灵活多样评价方法,使评价科学规范。
3、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全面公平评价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力争评价结果公平合理。
(六)重视过程研究,做好实验记录
在研究过程中,一定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做好总结,完善实验记录,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七)实验班级及教师:四年四班尚振权
六、实验期间主要参考文献:
《成功父母必读》孙云晓主编,华艺出版社《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 邹泓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5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5《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格主编,同心出版社。2003.10
《中学生好习惯培养策略》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2006.12 《21世界教师和父母必读》周南照、孙云晓,新华出版社
第三篇: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课题
第二阶段实施方案
(2014.6—2015.12)
一、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以学校“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大课题总的指导思想为基础,立足学校实际,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扎实推进实验进程,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研究学生学习习惯,使学生会学、乐学、善学,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最佳育人途径。
三、主要实验目标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实验研究能力;
2、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调查研究对象现在学习的习惯; 3、初步探索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4、初步构建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培养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持久性兴趣保持策 略、学习方式、抵抗干扰能力培养。
五、具体实验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
理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实验的优劣与成败。本,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初步完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需要有正确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问卷法:本实验中需要研究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内容,在训练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个体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况以及人格发展水平,这些都可以借助问卷调查法,收集到比较客观的信息,进行信息资料处理,并对实验研究进行量的分析处理。
2、访谈法:访谈法是非常有益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对研究对象、对教师以及父母都可以运用个别访谈的方法,活得相关的实验资料和反馈信息。同时,本课题拟访谈专家和他们探讨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理论和方法。
3、个案研究法:建立好、中、差典型实验对象的实验全程档案,作为评估和改进实验依据。
4、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已有相关理论作基础,结合学生实际作综合性研究
(三)深入调查研究,客观掌握实验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四)多措并举,初步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是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
(1)将实验目标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对实验班级的教学不仅要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实验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一一落实。
(2)课堂中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转变观念,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将实验目标转化成课堂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欣赏、激励的目光对待学生,让孩子感到自豪,内心充满幸福感。比如用赞许、表扬、奖赏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4)行为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习惯训练。在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化,即认识向行为的转化和从行为向习惯的转化。其基本过程为:
对已经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要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习惯及错误的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对已形成不良习惯的孩子,工作要更耐心。他们由不良习惯转到正确行为,既需要提高认识,又需要行为矫正,特别是需要孩子的意志努力和家长的严格训练。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了校本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学校将以上活动课内容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培养渠道,探索实验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⑴ 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搭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舞台。教研室、大队部将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举办艺术节,举行朗诵、演讲、书法、作文、歌咏比赛,开展赛诗会、手抄报展、故事会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相互学习,形成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好习惯。
⑵ 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学校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形成。
3、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学习习惯培养的重点及方法也不同。在具体操作中,还应在统一要求、全面规划的前提下,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从而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孩子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建立学生档案。每个学期伊始,在对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评、他评、家长评等方式,对学生学习习惯内容中的条目做出判断,记录在学生档案中,把不良学习习惯特别严重的学生作为个别辅导对象。
(2)进行个别辅导。根据学生档案中所反映的情况,教师有计划、分步骤地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辅导中要帮助学生查找出形成不良习惯的原因,引导学生掌握克服不良学习习惯的方法,再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学生学习习惯评价标准不仅能激励学生坚持良好学习习惯,预防和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积极的方面,更能使学生抑制自身消极的习惯,懂得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是非观、善恶观。
初步构建学生学习习惯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突出以下特点:
1、评价标准明确而具体,便于对照评价。对应小学生学习习惯目标,确立评价标准,力求标准条理清楚。学校拟设计多种表格,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学习习惯的各项内容。
2、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便于评价主体运用。通过探索,逐渐建立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评价和口头评价结合、学校评价与家庭评价相结合的灵活多样评价方法,使评价科学规范。
3、评价主体要多元,便于评价结果的公平。采用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等多元评价,全面公平评价学生学习习惯表现,力争评价结果公平合理。
(六)重视过程研究,做好实验记录
在研究过程中,一定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做好总结,完善实验记录,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七)实验班级及教师:四年四班
尚振权
六、实验期间主要参考文献:
《成功父母必读》孙云晓主编,华艺出版社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 邹泓主编,北京出版社。2006.5 《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
北京出版社。2006.5
《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格主编,同心出版社。2003.10
《中学生好习惯培养策略》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 2006.12
《21世界教师和父母必读》周南照、孙云晓,新华出版社
梁山县徐集后张小学课题组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三小学 陈玲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长期重复,逐渐养成不自觉的行为,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好的习惯:如一些学生写字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计算不细心、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等。那么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现在我们发现,课堂上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大声嚷嚷:“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的叹气起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旁若无人的干着自己的事……凡此种种,不由得人深思。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目标,要求学生一定要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回答,并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与纠正,必要时还给与适当的惩罚。这样,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更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总之,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会对人的全面素养的提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应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时不可缺少的一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的检验方法是使学生养成自觉检验习惯的首要条件。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剞劂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
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四、实行奖励机制,适时恰当地评价学生。
很多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学习习惯很差,还屡教不改,这是由于教师平时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注意强化学生的好习惯而造成的,当学生感到教师在对待上课认真听和不认真听,对待好习惯和不良习惯,没有明显差别时,他们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多。如发现学生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时,就及时的给予表扬,以他为榜样,让大家学习他,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以榜样带动大家,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同学,则给予及时指出,必要时还警告他,如果再这样,老师就不给你批改作业,不给你画漂亮的红五星。这样,学生便学会了倾听,学习也主动了。
总之,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必须持之以恒的工作。任何一个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有一个慢慢形成的过程。而形成过程中,学生必然会有一个新旧反复的过程,教师不应操之过急,注意耐心个别纠正,平时应关注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培养方法也是因人而异,让学生用好习惯来取代原有的坏习惯很难,培养习惯应从小抓起,年级越低越好抓,纠正坏习惯越及时越好。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我从事低年级教学已经几年了。低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还不懂事,如上课坐不住,肯讲话,好动。思想开小差等坏习惯,要不断进行组织教学,上一节课至少要组织教学十来次。还不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小学教育能否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发展。为使小学教育能够真正的促使儿童的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小学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其中我认为儿童的习惯养成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想,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我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所谓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本人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方面,应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要?首先要读书背书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另外,学生的课前准备也是关键,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大胆举手发言,与同桌共同交流。也是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做作业时定让学生养成细心,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同伴合作,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比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慢慢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做法。
首先、让学生懂得在平时作业时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例如,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首先看一看有哪几种运算符号,看看一共有哪几级运算,有没有括号,所以最后决定先算8×3=24,然后再做4+24=28。接着把四则运算顺序加以简单说说,首先看有没有括号,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有哪几种运算顺序。让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让学生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再如学生写字时老师要经常告诉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在语文课上,我经常让学生说说写字的姿势,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课桌约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大家都能异口同声地背出来。同时讲一些危害性。如,我们身边的一些老爷爷,老奶奶,他们的腰是怎么驮的?一些戴眼睛的叔叔,阿姨,他们是多么的难看。如果拿掉眼镜会像瞎子一样,甚至严重的还会摔倒。是多么的危险啊﹗听了以后,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