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和请销假管理办法(试行)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和 请销假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的管理,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工作人员考勤管理,维护机关事业单位良好工作秩序,打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根据《贵州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和《贵州省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赫章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和请销假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条 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和请销假制度。干部职工因病因事请假,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请销假坚持事先请假、事后销假、分级负责、严格管理、严格程序和按管理权限审批的原则。工作人员请病假的,必须是因病无法坚持正常上班的方可请假,请假期限根据实际病情确定。私事应尽量安排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办理,如无特殊情况,上班时间不准随意请事假。请假原则上以书面请假为准(请假条必须注明请假事由、请假起止时间,按程序报经相关领导签字同意后才能生效),特殊紧急情况来不及书面请假的,应通过手机短信请假,得到同意请假的回信后视为批准,但事后要补办书面请假手续。请病假达一个月以上的,要提供县级以上公立医院疾病证明书及治疗发票复印件(原件须
2的分别送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县考核办备案;县直单位一般干部的送所属纪工委备案;乡(镇)一般干部的送乡(镇)纪委备案。需执行病、事假工资的,由工资发放单位报送县人社局工资福利与退休股和县财政局执行病、事假工资。
第十一条 各单位考勤和请销假管理统一由办公室具体负责。上班时间需临时外出的,单位班子成员到办公室作去向登记,各科(股)室负责人经分管领导同意,一般工作人员的需经科(股)室负责人同意。
第三章 旷工、迟到、早退的认定和处理 第十二条
旷工、迟到、早退的认定
(一)旷工的认定。
(1)未请假或请假未获得批准离开工作岗位的;(2)请假期满未续假或续假未获得批准逾期不到岗的;(3)不服从工作安排及超过上班时间1小时到岗或下班时间提前1小时离岗的(经单位分管领导批准,需临时在外办公事的除外)。
(4)骗取医疗疾病证明请病假的;
(5)离岗从事经商、办企业、承包工程、投资入股等活动的;
(6)编造虚假理由请假的;
(7)驻(包)村干部无正当理由未到村开展工作的;
(二)迟到、早退的认定
坐班制工作人员未经单位主要领导同意,上班时间10分钟后到岗的认定为迟到,下班时间10分钟前离岗的认定为早退。上、下班时间以省人民政府规定的上午8:30-12:00,下午14:00-17:30为准。
第十三条 旷工、迟到、早退的处理
(一)连续旷工2天以内的,扣发当月全部实发工资的50%;
(二)连续旷工3天(含3天)以上15天以内的,扣发当月全部实发工资;一年内累计旷工7天(含7天)以上30天以内的,扣发一个月全部实发工资。工作人员出现上述两种情况之一的,年终考核定为不称职或不合格;
(三)连续旷工15天以上或当年累计旷工30天(含30天)以上的,扣发当月全部实发工资,并给予开除公职处分或作辞退、解聘处理;
(四)迟到或早退2次以内的,扣发当月基本工资;当月迟到或早退3次(含3次)以上的,扣发当月全部实发工资的50%;当月迟到或早退5次(含5次)以上的,扣发当月全部实发工资。
以上工资扣发后,一律全部上缴县财政。
第四章 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全县各级各部门应建立健全干部职工考勤和请销假登记制度,严格考勤干部到岗到位情况,实行每天上、下班签到,逐月公布干部出勤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全年干部职工累计出勤情况与考核及评先选优挂钩。
第二篇: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
德党办发〔2011〕68号
中共德江县委办公室 德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请销假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和政府,县委各部办委局,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县人武部党委,各人民团体: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德江县委办公室 德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5月20日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管理﹐严肃工作纪律,规范请销假行为,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以及《贵州省计划生育管理办法》、《贵州省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病事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的暂行规定》、《贵州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和《贵州省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请销假坚持事先请假、事后销假、分级负责、严格管理和按规定权限、程序审批的原则。请假应以书面请假为准,特殊紧急情况来不及书面请假的,应先电话请假,后补办请假手续。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四条 本办法由县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请假类别和期限
第五条 请假类别:
(一)病假;
(二)婚假;
(三)探亲假;
(四)产假;
(五)工(公)伤假;
(六)带薪年休假;
(七)路程假;
(八)事假;
(九)丧葬假。
第六条 因病(因公除外)经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认为必须治疗和休养的,可请病假。
第七条 结婚可请婚假,假期3天;晚婚(男方25周岁、女方23周岁以上)的,可延长到15天。
第八条 配偶、父母在外省居住的,可请探亲假。
(一)工作满1年,探望配偶的,每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30天。
(二)未婚探望父母的,每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20 天。如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给假或本人自愿两年探亲1次的,可两年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45天。
(三)已婚探望父母的,每四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 20 天。
第九条 女工作人员产假假期为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15天。
实行晚育(晚婚生育或24周岁以上已婚妇女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女工作人员,产假为120天,其丈夫是工作人员的,可请护理假7天。
女工作人员在产假期满前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增加90天,其丈夫是工作人员的,可请护理假7天。
女工作人员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可请产假15至30天;怀孕满4个月以上流产的,可请产假42天。
第十条 因工(公)受伤,经医院诊断证明必须治疗和休养的,可请工(公)伤假。
第十一条 工作1年以上的,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一)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可休假5天;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休假10天;累计工作满20年及以上的,可休假15天。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年休假。
1、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按照规定未扣其工资的;
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请病假年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请病假年累计3个月以上的;
5、累计工作满20年及以上,请病假年累计4个月以上的。
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内又出现第十一条第二款2、3、4、5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的年休假。
(三)法定假日、公休假日不计入年休假之列。
第十二条 在外地结婚或奔丧、探亲的,可请往返路程假。
第十三条 因本人或家庭有紧急事务需办理或配偶、父母、岳父母、子女住院,确需陪护的,可请事假。请假护理的需出具相关证明。
(一)配偶、子女、父母(工作人员为独生子女)、岳父母(妻子为独生子女)生病住院的,可请假护理,每月假期不超过15天;在县外上一级医疗机构住院的,连续请假不得超过30天,确需超过30天的,需重新请假。
(二)父母(工作人员非独生子女)、岳父母(妻子非独生子女)生病住院,可请假护理,每月假期不超过5天,在县外上一级医疗机构住院的,每月不超过10天。
第十四条 配偶、父母、岳父母、子女死亡,可请丧葬假,假期不超过5天。
病假、产假、路程假、探亲假、工(公)伤假均包括法定假日和公休假日。
事假、婚假、丧葬假、带薪年休假均不包括法定假日和公休假日。
第三章 请假期内的待遇
第十五条 病假、事假期间工资待遇
癌症、麻风、精神病或国家规定的其他重大疾病因工(公)伤残不能正常工作的,全额发放工资、津贴、补贴。
(一)病假期间工资待遇
1、病假在2个月以内的,发放全额工资。
2、病假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病假期间,从第三个月起按下列标准发工资:
(1)工作不满10年的,发基本工资的90%。
(2)工作10年以上的,发放全额工资。
3、连续病假超过6个月的,病假期间,从第七个月起按下列标准发工资:
(1)工作不满10年的,发基本工资的60%。
(2)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发基本工资的70%。
(3)工作满20年不满30年的,发基本工资的80%。
(4)工作满30年及以上的,发基本工资的90%。
(二)事假期间工资待遇
1、连续事假不超过1个月的,发放全额工资。
2、连续事假超过1个月不满3个月的,从第二个月起,发基本工资的50%。
3、连续事假超过3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四个月起,发基本工资的40%。
4、连续事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停发工资。
本条所指基本工资为:行政人员的级别工资和职务工资之和;事业人员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含教、护10%工资)之和;工人的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之和。
第十六条 病假、事假期间的津补贴待遇及绩效工资
(一)病假期间的津补贴待遇及绩效工资
1、机关(含参公单位、未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病假超过2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停发工作性津贴。
2、已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病假不超过2个月的,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连续病假超过2个月的,从第三个月起发基础性绩效工资的80%;连续病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发基础性绩效工资的50%。奖励性绩效工资按所在单位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
(二)事假期间的津补贴待遇及绩效工资
1、机关(含参公单位、未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事假超过1个月的,从第二个月起,停发工作性津贴,连续事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停发津贴补贴。
2、已实施绩效工资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事假超过1个月的,从第二个月起发基础性绩效工资的50%;连续事假超过6个月的,从第七个月起,停发基础性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按所在单位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产假、婚假、丧假、探亲假、工伤假和带薪年休假期间,工资福利待遇不变。
第四章 旷工认定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旷工:
(一)未请假或请假未获得批准离开工作岗位的;
(二)请假期满未续假或续假未获得批准逾期不到岗的;
(三)不服从工作安排或不按时到岗工作的;
(四)骗取医疗疾病证明请病假的;
(五)离岗从事经商、办企业、承包工程、投资入股等活动。
第五章 请销假审批程序
第十九条 正科级领导干部病、事假10天以内的,经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批准,送县纪委监察局备案;10天至30天的,经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同意,对应报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批准,送县纪委监察局备案;30天以上的,经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和对应的主要领导同意,报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批准,送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二十条 副科级领导干部病、事假在15天以内,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批准;15天至30天经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同意,报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批准,送县纪委监察局备案; 30天以上经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和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同意,对应报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批准,送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二十一条 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病、事假在30天以内的,由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批准,送县纪委监察局备案;30天以上,经所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同意,经县委组织部批准,送县纪委监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二十二条 副科级以下工作人员病、事假1天以内的由所在单位股室负责人批准;2天至3天由所在单位股室负责人同意,报分管同志批准;4天至29天由所在单位股室负责人和分管同志同意,报主要负责同志批准;30天以上(含30天)的,送县纪委监察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二十三条 当年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到岗连续10天以上(含10天)或累计超过15天(含15天),未达到辞退规定的,其当年的考核定为不称职等次。当年不得享受年终一次性奖金和效能考核奖。
第二十四条 全县各部门未按照本办法执行请销假制度,经县纪检监察机关查实后,对单位年终效能考核酌情扣分,并由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对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诫勉谈话。
第二十五条 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开具假医疗疾病证明请病假的,由县纪委监察局追究其纪律责任;开具假医疗疾病证明请病假而获准假的,除以旷工论处外,并由县纪委监察局追究其纪律责任。
县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出具假医疗疾病证明的,县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追究该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医务人员责任。县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出具假医疗疾病证明的,由县纪委监察局向所在医疗机构纪检监察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六条 监督检查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未对弄虚作假人员如实查实或查实后未按相关规定处理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全县各级各部门应建立健全考勤和请销假登记制度,并严格执行;应定期公布工作人员考勤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八条 省、地垂直管理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202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范本)
2022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范本)
篇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为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市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制度》等有关规定,对全县各级干部请销假及领导干部外出报告有关事宜作如下规定: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州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册正式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二章
请假类别、期限
第三条
请假类别:
请假的种类包括探亲假、事假、病假、婚假、产假、丧假、在职学习、享受带薪年休假和健康休养假等。工作人员请(休)假必须提供书面请(休)假条,按程序审批,并在工作有人替代的情况下,履行登记手续后方能离开工作岗位请(休)假。
第四条
请假期限:
(一)事假。
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5年的,一年内事假累计不得超过7天;工作年限满5年的,一年内事假累计不得超过15天。超过规定假期的,可用当年的年休假冲销。(二)病假。
工作人员请病假期限根据实际病情确定。对因病半年以上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同意后参加州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组织的伤病残等级鉴定,符合因病提前退休(职)条件的人员,可办理退休(职)手续;不符合退休(职)条件的人员,单位要督促其回单位工作;对虽然达不到病退条件,但病情确实影响正常工作,需请假休养治疗的,严格履行报批手续。(三)婚假。
工作人员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另增加婚假15天(夫妻双方晚婚的,双方享受;一方晚婚的,一方享受)。若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四)产假。
女性工作人员分娩可请产假,期限为:生育一胎或按政策规定准许生育二胎的,可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符合晚育规定(已婚妇女年满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增加产假30天,其配偶享受护理假10天;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五)丧葬假。
工作人员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岳父母、公婆)去世,可请丧假,假期一般为7天,如果职工去世的直系亲属在外地,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单位应该根据路程远近,另外给予职工路程假。工作人员在休丧假时,超过的时间按事假处理。(六)工(公)伤假。
因工(公)受伤的工作人员,请工(公)伤假期,事业单位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无新规定出台之前仍按现行办法执行。(七)探亲假。
工作人员与配偶、父亲、母亲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请探亲假。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请探亲假。请探亲假期限为:1、工作年限满1年,探望配偶的,每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30天。
2、未婚探望父母的,每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20天。如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给假或本人自愿两年探亲1次的,可两年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45天。
3、已婚探望父母的,每四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20天。
依法享受寒暑假的(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八)带薪年休假。
工作人员享受带薪年休假期限为:1、累计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可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休假10天;满20年的,可休假15天。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年休假:
(1)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2)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未按规定扣发工资的;
(3)累计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请病假当年累计2个月及以上的;
(4)累计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请病假当年累计3个月及以上的;
(5)累计工作年限满20年及以上,请病假当年累计4个月及以上的。
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内又出现上述(2)、(3)、(4)、(5)项规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的年休假。
3、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九)病假、产假、探亲假、工(公)伤假均包括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
事假、婚假、丧葬假、带薪年休假均不包括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工作人员请假期间的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原则、权限及程序
第五条
原则。请销假坚持事先请假、事后销假、分级负责、严格管理和按规定权限、程序审批的原则。
第六条
审批权限。州委、州政府管理的领导干部请假,按照州委办公室《州委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办发[2015]17号)执行,其他人员请假按干部管理权限及单位管理制度履行报批手续。
第七条
请假程序。请假应先书面请假,特殊紧急情况来不及书面请假的,应先电话、短信或委托他人代请假,后由本人补办书面请假手续。请假具体程序为:请假人先填写《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审批表》,然后将此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按规定权限报批、备案。病假(工或公伤除外)3天及以上的,还需提供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病历、缴费清单及收据等有关资料。
第八条
建立公示和销假报告制度。
以上请假均实行销假制度,期满后3日内,应到批准、备案领导、单位予以销假,否则,按旷工处理。
各单位在政务公开栏开设请假公示专栏,或在信息网建立请假公示专栏。审批单位在作出准假决定之日起3日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为“请(销)假信息公示一览表”。
第四章
明确职责
第九条
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县市、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分管领导和政工(人事)管理负责人具体负责。
第十条
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直属各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受理、查处举报案件,对违规相关责任单位、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
(一)对未按本办法执行请销假制度的。
(二)越权审批工作人员请销假和不按规定备案的。
(三)擅自批准工作人员离岗违规从事第二职业或产业发展的。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相应责任:
(一)工作人员一年内累计请假(工伤或公伤假除外)超过规定期限的,不参加当年评优表模,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一年内请病事假累计超过工作日一半的,不参加考核,机关工作人员延迟晋升工资级别和档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晋升岗位和薪级工资;连续两年不参加考核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向低一等级岗位调整并相应核减工资待遇。(二)当年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到岗连续5天以上(含5天)或累计超过10天(含10天),未达到辞退(解聘)规定的,其当年的考核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当年不得享受年终一次性奖金、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补贴,不得晋升工资档次。连续两年考核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予以辞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单方面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三)工作人员在请假期间,未经批准从事营利性工作,请假期间发放的工资全部扣回。
(四)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予以辞退(解聘)。
(五)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开具假证明的,一经查实,由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
州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出具假医疗疾病证明的,同级有关部门依法依纪追究该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责任。州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出具假医疗疾病证明的,由有关部门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三条
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及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在国家、省未出台新规定前按本办法执行,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实施。
篇二: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制度
为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根据《陇南市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制度》等有关规定,对全县各级干部请销假及领导干部外出报告有关事宜作如下规定:
一、县乡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日期间除参加省、市、县会议之外,需要离开本岗位的,应事前履行书面请假报告手续。
二、请销假实行逐级报告原则。
1、县级干部。县委常委,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县法检“两长”请假外出须经县委书记批准,超过5天的须向县委书记说明情况后,由本单位办公室向县委办公室报告;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及其他副县级以上干部请假,外出须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超过5天的须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报县委书记批准,并向县委办公室报告。
2、乡镇科级干部。各乡镇党委书记请假须经县委主要领导批准,乡镇长请假须向乡镇党委书记说明情况后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批;各乡镇其他科级干部请假,5天以内的由乡镇党委主要领导批准,超过5天的报县委组织部批准。
3、县直单位科级干部。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请假,须经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准;县直单位其他科级干部请假,3天以内由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下属单位的须经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批准),超过3天的报县委组织部批准。
4、一般干部职工。一般干部职工请假,由各乡镇、各单位参照县级、科级干部请假报告规定制定相应办法,其中请假超过15天的,要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审批。
三、超过假期确需续假的,与请假同样程序实行逐级报告。
有特殊情况,事先无法办理续假手续的,应通过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领导报告,并于事后补办续假手续。四、书面请假报告应注明请假假期、时间、事由等内容,经批准后并交接好手头工作方可离开。
严禁未经批准私自外出。五、对事先没有履行请假手续、请假未经批准就外出的,或请假超期未按规定续假者,以旷工论处。
六、请假期满应及时办理销假手续。
七、病假、丧假、产假、探亲假、婚假、休假等法定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并履行请销假手续。
八、对一年内未经请假离岗外出次数累计达到2次的,对当事人进行诫勉谈话,同时取消个人年终评先评优资格;
累计达到3次以上的,当事人本考核等次直接评定为基本称职。对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予以辞退。第四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办法
《恩施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
办法(试行)》
恩施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5年11月1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立治理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的长效机制,严肃工作纪律,切实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根据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州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册正式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
第二章 请假类别、期限
第三条 请假类别:
请假分为事假、病假、婚假、产假、丧葬假、工(公)伤假、探亲假、带薪年休假等。
第四条 请假期限:
(一)事假。工作人员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5年的,一年内事假累计不得超过7天;工作年限满5年的,一年内事假累计不得超过15天。超过规定假期的,可用当年的年休假冲销。
(二)病假。工作人员请病假期限根据实际病情确定。对因病半年以上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由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单位同意后参加州劳动能力鉴定机构组织的伤病残等级鉴定,符合因病提前退休(职)条件的人员,可办理退休(职)手续;不符合退休(职)条件的人员,单位要督促其回单位工作;对虽然达不到病退条件,但病情确实影响正常工作,需请假休养治疗的,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三)婚假。工作人员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另增加婚假15天(夫妻双方晚婚的,双方享受;一方晚婚的,一方享受)。若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四)产假。女性工作人员分娩可请产假,期限为:生育一胎或按政策规定准许生育二胎的,可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符合晚育规定(已婚妇女年满23周岁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增加产假30天,其配偶享受护理假10天;怀孕不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五)丧葬假。工作人员的直系亲属(祖父母、父母、岳父母、公婆、配偶、子女)死亡,可请丧葬假,假期一般为3天,确需本人前往料理的另给路程假。
(六)工(公)伤假。因工(公)受伤的工作人员,请工(公)伤假期,事业单位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执行,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无新规定出台之前仍按现行办法执行。
(七)探亲假。工作人员与配偶、父亲、母亲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请探亲假。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职工与父亲或与母亲一方能够在公休假日团聚的,不能请探亲假。请探亲假期限为:
1.工作年限满1年,探望配偶的,每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30天。2.未婚探望父母的,每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20天。如因工作需要当年不能给假或本人自愿两年探亲1次的,可两年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45天。
3.已婚探望父母的,每四年可请1次探亲假,假期不超过20天。
依法享受寒暑假的(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八)带薪年休假。工作人员享受带薪年休假期限为:
1.累计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的,可休假5天;满10年不满20年的,可休假10天;满20年的,可休假15天。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年休假 :
(1)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2)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未按规定扣发工资的;
(3)累计工作年限满1年不满10年,请病假当年累计2个月及以上的;(4)累计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请病假当年累计3个月及以上的;(5)累计工作年限满20年及以上,请病假当年累计4个月及以上的。工作人员已享受当年的年休假,年内又出现上述(2)、(3)、(4)、(5)项规定情形之一的,不享受下一年的年休假。3.国家规定的探亲假、婚丧假、产假的假期,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九)病假、产假、探亲假、工(公)伤假均包括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事假、婚假、丧葬假、带薪年休假均不包括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工作人员请假期间的待遇按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原则、权限及程序
第五条 原则。请销假坚持事先请假、事后销假、分级负责、严格管理和按规定权限、程序审批的原则。
第六条
审批权限。州委、州政府管理的领导干部请假,按照州委办公室《州委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恩施州办发[2015]17号)执行,其他人员请假按干部管理权限及单位管理制度履行报批手续。
第七条 请假程序。请假应先书面请假,特殊紧急情况来不及书面请假的,应先电话、短信或委托他人代请假,后由本人补办书面请假手续。请假具体程序为: 请假人先填写《恩施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假审批表》(表样见附件1),然后将此表及相关证明材料按规定权限报批、备案。病假(工或公伤除外)3天及以上的,还需提供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病历、缴费清单及收据等有关资料。
第八条 建立公示和销假报告制度。
以上请假均实行销假制度,期满后3日内,应到批准、备案领导、单位予以销假,否则,按旷工处理。
各单位在政务公开栏开设请假公示专栏,或在信息网建立请假公示专栏。审批单位在作出准假决定之日起3日内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为“请(销)假信息公示一览表”(表样见附件2)。
第四章 明确职责
第九条
各县市、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本县市、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单位分管领导和政工(人事)管理负责人具体负责。
第十条
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直属各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受理、查处举报案件,对违规相关责任单位、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
(一)对未按本办法执行请销假制度的。
(二)越权审批工作人员请销假和不按规定备案的。
(三)擅自批准工作人员离岗违规从事第二职业或产业发展的。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相应责任:
(一)工作人员一年内累计请假(工伤或公伤假除外)超过规定期限的,不参加当年评优表模,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一年内请病事假累计超过工作日一半的,不参加考核,机关工作人员延迟晋升工资级别和档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不得晋升岗位和薪级工资;连续两年不参加考核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向低一等级岗位调整并相应核减工资待遇。
(二)当年旷工或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到岗连续5天以上(含5天)或累计超过10天(含10天),未达到辞退(解聘)规定的,其当年的考核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当年不得享受年终一次性奖金、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补贴,不得晋升工资档次。连续两年考核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予以辞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单方面按规定程序解除聘用合同。
(三)工作人员在请假期间,未经批准从事营利性工作,请假期间发放的工资全部扣回。
(四)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时间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时间超过30天的予以辞退(解聘)。
(五)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开具假证明的,一经查实,由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州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弄虚作假,出具假医疗疾病证明的,同级有关部门依法依纪追究该医疗机构相关医务人员责任。州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出具假医疗疾病证明的,由有关部门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相关部门提出处理建议。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农村公益性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及机关事业单位非正式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在国家、省未出台新规定前按本办法执行,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第十五条
本办法从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奉节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办法(试行)
奉节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增强组织纪律性,维护机关事业单位正常工作秩序,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除县(市)管干部以外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按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请销假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教委综合管理。
第二章 审批权限
第四条党政机关除县(市)管干部以外的工作人员因公外出或因病因事不能坚持正常上班,须在事前按下列要求请假:
(一)因公外出2个工作日以内的,向单位分管领导报批;3至15个工作日的,向单位主要领导报批;16个工作日以上的,向县组织人事部门报批。
(二)请病假、事假在3个工作日以内的,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批;4至15个工作日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16个工作日以上的由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三)请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护理假和年休假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产假期满后申请延长产假至一年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核,送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第五条事业单位(不含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下同)主要领导因公外出或因病因事不能坚持正常上班,须在事前按下列要求请假:
(一)因公外出5个工作日以内的,向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报批;6至15个工作日的,向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报批;16个工作日以上的,向县组织人事部门报批。
(二)请病假、事假在5个工作日以内的,由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6至15个工作日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批;16个工作日以上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核,送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三)请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护理假和年休假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批。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产假期满后申请延长产假至一年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核,送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第六条事业单位副职领导因公外出或因病因事不能坚持正常上班,须在事前按下列要求请假:
(一)因公外出5个工作日以内的,向单位主要领导报批;6至10个工作日的,向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报批;11至15个工作日的,向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报批;16个工作日以上的向县组织人事部门报批。
(二)请病假、事假在5个工作日以内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6至10个工作日的,由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11至22个工作日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批;23个工作日以上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核,送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三)请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护理假的和年休假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产假期满后申请延长产假至一年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核,送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第七条事业单位其他工作人员因公外出或因病因事不能坚持正常上班,须在事前按下列要求请假:
(一)因公外出2个工作日以内的,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批;3至5个工作日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6至10个工作日的,由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11至22个工作日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批;23个工作日以上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核,送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二)请病假、事假在3个工作日以内的,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批;4至10个工作日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11至15个工作日的,由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审批;16至22个工作日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批,送县组织人事部门备案;23个工作日以上的,由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三)请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护理假和年休假的,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批。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产假期满后申请延长产假至一年的,由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审核,送县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第三章 假期期限
第八条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工作满一年,与配偶或与父母不住在一起且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按渝人发〔2002〕180号文件规定给予探亲假。
(一)工作人员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其中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0天。
(二)未婚工作人员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如因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安排探亲,或者工作人员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三)已婚工作人员探望父母,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0天。
(四)探亲假期系指工作人员与配偶或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探亲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星期
六、星期日)和法定节日(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
第九条工作人员结婚,已领取《结婚证书》的可按渝人发〔1999〕17号文件规定给婚假5个工作日(不含按规定应享受的晚婚和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
晚婚(男满二十五周岁,女满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职工,可按《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增加婚假10个工作日。
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若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另给予路程假。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第十条因料理直系亲属(配偶、父母、祖父母、子女、岳父母、公婆)丧事需要请丧假的,可按渝人发〔1999〕16号文件规定给予5个工作日的丧假。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可另给予路程假。
第十一条女职工生育可按《重庆市女职工劳动保护实施办法》规定给予产假90天,其中产前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晚育(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妇女,可按《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增加产假20个工作日。
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可在产假期满后继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
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给产假15至30天;怀孕满四个月以上流产的,给产假42天。
第十二条晚育者产假期间,男方所在单位应给护理假7个工作日。第十三条职工年休假按(渝人发〔2008〕61号)文件执行: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一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第十五条职工年休假有关问题处理:
(一)因招录、招聘、调动、安置等原因变更工作单位的工作人员,现工作单位应按其当年应休未休的天数安排年休假。
(二)因工伤医疗期当年不能安排年休假的工作人员,单位可在其工伤医疗期满后安排补休。
(三)因休产假(含国家规定的产假假期和按有关规定申请延长的产假假期)当年不能安排年休假的工作人员,单位可在其产假假期满后安排补休,(四)挂职锻炼或借用的工作人员,由派出单位与挂职或借用单位协商安排其年休假,并由派出单位将其列入年休假计划和年报统计。
(五)单位应对当年离退休的工作人员在其离退休前优先安排年休假。若工作人员在离退休当年的工作天数少于其应休年休假天数,单位只按其工作天数安排年休假,未休足的天数不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四章假期待遇
第十六条病假期间按渝人发〔2007〕57号文件规定享受以下工资待遇:
(一)病假在2个月(包括公休假日和节日,下同)以内的,按本人基本工资全额发给。
(二)病假超过2个月不满6个月的,从第3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发给本人基本工资的90%;
2.工作年限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全额发给。
(三)病假连续超过6个月的,从第7个月起,按照下列标准发给病假期间工资:
1.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70%计发;
2.工作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基本工资的80%计发。
(四)职工因工负伤,病假期间工资照发。
第十七条事假期间按渝人发〔2005〕106号文件规定标准享受以下工资待遇:
(一)全年累计事假在5个工作日以下的,其基本工资照发。
(二)全年累计事假超过5个工作日的,从第6个工作日起,按工作日停发本人日基本工资(日工资=月基本工资÷21天),直至其事假终止为止。其中,全年累计事假超过20个工作日以上的,不享受年终一次性奖金。
第十八条工作人员按国家和市的有关政策享受探亲假、婚假、丧假、产假、护理假等法定假期的,按渝人发〔2007〕57号文件规定其休假期间的基本工资全额发给,其中,女职工延长产假(产假期满后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期间工资按基本工资的75%发给。
第十九条职工在年休假期间按渝人发〔2008〕61号文件规定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年休假的人数应严格控制在本单位符合年休假条件总人数的5%以内。
第五章纪律要求
第二十条请假须填写《请假审批表》,并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其中,请病假须出具县级及以上医院的有效医疗证明,如病历单、疾病证明书、化验单、医疗辅助检查报告单、拍片、首次诊断费等(因特殊情况一时无法提供证明材料的,须在假期内完善请假手续)。
第二十一条事假每次原则上应控制在5个工作日以内,最长一次不得超过15个工作日,全年累计事假(不含用带薪年休假冲抵的事假天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0个工作日。享受带薪年休假待遇的工作人员所请事假应先以本人可享受的带薪年休假冲抵。
第二十二条请假外出期间,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返回的,请假人须通过电话直接向审批人说明情况,由审批人决定是否延假及延假期限。
第二十三条请假人须在假期期满的次日内向审批人当面销假或电话销假。第二十四条同一工作人员不得一次请两类以上的假期。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旷工处理:
(一)未经组织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
(二)伪造假证,骗取各种假期,经查证核实的;
(三)请(休)假人员离开工作岗位时没有做好工作衔接并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
(四)超假且未办理续假手续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
(一)因疏于管理出现职工擅自离岗的;
(二)违规、越权准假的;
(三)不按规定执行各类假期间工资、福利等待遇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病假、事假期满后,回单位上班的时间少于回单位上班前批准的假期天数又请病假、事假的,视为连续请假。
第二十八条中小学教师由县教委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县委组织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市上有新的规定时,按新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