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
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争取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9项的基础上达到130项以上,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7项的基础上达到85项以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的基础上达到6项。
五、工作建议
1、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的基础上 ,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和“岗动薪变、薪随岗动”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打破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事和分配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自主灵活、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唯才是举、量才是用、淘汰冗员、提高效率的问题。
2、培养人才,建设文化队伍。围绕激发活力、改善服务的目标,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大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在文化单位,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进人机制上,制订特殊的办法。对专业性强的文化单位,允许进有专业素质、有发展潜质的人才,而不能用一般公务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标准决定他们的进退。采取激、引、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通过选、聘、考的办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突出抓好40岁以下文化人的学历、技能培训,让他们不断适应工作、适应形势,成为赣州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一心一意干本职工作,专心致志谋文化发展。
第二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
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争取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9项的基础上达到130项以上,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7项的基础上达到85项以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的基础上达到6项。
五、工作建议
1、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和“岗动薪变、薪随岗动”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打破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事和分配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自主灵活、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唯才是举、量才是用、淘汰冗员、提高效率的问题。
2、培养人才,建设文化队伍。围绕激发活力、改善服务的目标,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大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在文化单位,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进人机制上,制订特殊的办法。对专业性强的文化单位,允许进有专业素质、有发展潜质的人才,而不能用一般公务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标准决定他们的进退。采取激、引、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通过选、聘、考的办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突出抓好40岁以下文化人的学历、技能培训,让他们不断适应工作、适应形势,成为赣州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一心一意干本职工作,专心致志谋文化发展。
第三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演讲稿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
第四篇:乡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举措
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
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 供阵地。小屯村投资65万元、李湾村投资90余万元分别建大型文化广场一处,并配置了文化体育设施,其余各村与本村小学结合创建文化活动广场。
二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造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目前,全镇共建文化大院35所,文化书屋43处,做到村村有学习场所.三是争取省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补贴资金,在中心校建造乡村学校少年宫一所。购置了书籍和二胡、电子琴、吉他、古筝等声乐器材,组建了一支有专业特长乐于奉献的教师志愿队伍。使少年宫成为学生课余、节假日活动的场所,成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阵地、文艺学习的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四是实施文化能人和文艺骨干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各村文化能人和文艺骨干带动作用,结合各村村情,挖掘各村潜在文化资源,分别组建不同类别的群众性文艺队伍。目前全镇业余剧团4个,歌舞剧团3个,唢呐队3个,铜器队8个,秧歌队12个,腰鼓队6个,戏迷乐园1个,健身舞队7个,达到村村都有文艺工作队,群众文化活动更加精彩了。五是积极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春节期间,通过举办各类文体活动比赛,营造家
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同时把共产党好、改革开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的主题融入活动中,使群众对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为我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清明期间,通过给烈士扫墓,把人们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情怀融入进去,激发群众爱国热情,端午节期间,通过缅怀伟大爱国者屈原,树立为国奉献精神,重阳节期间,通过举办60岁以上老年人革命歌曲大合唱及老干部、老党员向青少年讲故事等活动,大力弘扬尊老孝亲的传统美德。节日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使传统节日、民俗得以传承,而且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通过搭建文化活动平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素质。
第五篇:XX村2018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计划
XX村2018关于丰富 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
为了丰富我村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村文化建设步伐,发挥文化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我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村支“两委”队伍中。充分利用好大学生村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二、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二是利用好“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站点,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三是努力建设体育活动的场所——篮球场、舞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四是坚持农家房屋的开放制度,让村民多学点科技文化知识,帮助致富。三是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在不久的将来建设好本村文化广场,从而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特制定计划,具体活动安排:
(一)2月份,春节临近组织组织丰富多彩的问题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宣传党的政策
(二)3月份 开展庆“三八”妇女趣味活动;
(三)5月份 开展庆“五·
一、五·四”文体比赛活动;
(四)7月份 月初组织一场“七一”文艺晚会,丰富群众文娱生活;
(五)10月份 国庆节假日期间组织村民群众看好1-2次公益电影;
(六)11大精神。
在村组织一场文艺演出,宣传党的十九
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