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时间:2019-05-13 03:4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第一篇: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彩灯高挂,锣鼓喧天,新春的街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社火表演、彩车展示、群众歌舞、书画展览……群众们走上街头,走进文化大院,尽情享受着一道道新春文化的盛宴。乐队奏响激昂的乐曲,歌唱团唱起高亢的歌,身着盛装的各族群众翩翩起舞,书法家挥毫泼墨,村民曲艺团表演着贤孝,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组成了一幅祥和欢乐的动人场景。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真可谓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即使在严严寒冬,身处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中也会感受到春天的温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难发现,文化因素已经渗透到基层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人们的选择。

(一)从基层群众的受教育程度看文化生活的现状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1日中国人口的总量为13.4亿人,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人口净增长7390万人。中国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去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与此同时,我国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大大增强。其显著标志是,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水平显著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已是今非昔比。首先,中国义务教育入学率逐年提高。2000~2006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9.11%提高到99.27%,基本实现了学龄人口都入学的目标。其中男、女童净入学率分别为99.25%和99.29%,女童高于男童0.04个百分点;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从88.6%提高到97%。然后,中国小学毕业生升学率稳步提高,2000年为94.89%,2005年为98.42%,提高了3.5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大幅提高,2000年为51.1%,2005年为69.68%,上升了18.58个百分点。其次,中国的成人识字率不断上升。1996年成人识字率为

82.18%,2005年提高到88.96%,超过了全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成人识字率的平均水平。最后,中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提高。1982年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33年,到2005年提高到8.5年左右,提高了近3.2年。上述教育成绩的取得,推动了中国教育指数的不断升高,从2000年的0.80上升到2005年的0.837。

那么,受教育水平到底对生活水平有什么影响呢?以农民工和的例子来加以解释。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布,绿皮书指出,在众多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因素中,受教育程度成为最显著因素。从受教育程度看,所有变量都非常显著,并且其方向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高。依据2006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城市农民工生活质量状况的专项调查,对影响农民工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对全国31个省份各级城市中的29425名农民工生活质量进行分析。调查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文盲组比小学组的生活质量指数低0.6%,初中组比小学组的生活质量指数高1.7%,高中组比小学组的生活质量指数高4.1%,大专及以上组比小学组的生活质量指数高7%。

由此可见,随着入学率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群众的生活必将科学化,意义化。越来越多的群众将走出家门,学习精彩的文化活动,参与丰富的户外生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随着中国人受教育水平的上升,中国的第三产业也将更为蓬勃的发展,这将为中国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契机。

第二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

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争取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9项的基础上达到130项以上,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7项的基础上达到85项以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的基础上达到6项。

五、工作建议

1、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的基础上 ,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和“岗动薪变、薪随岗动”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打破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事和分配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自主灵活、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唯才是举、量才是用、淘汰冗员、提高效率的问题。

2、培养人才,建设文化队伍。围绕激发活力、改善服务的目标,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大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在文化单位,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进人机制上,制订特殊的办法。对专业性强的文化单位,允许进有专业素质、有发展潜质的人才,而不能用一般公务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标准决定他们的进退。采取激、引、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通过选、聘、考的办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突出抓好40岁以下文化人的学历、技能培训,让他们不断适应工作、适应形势,成为赣州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一心一意干本职工作,专心致志谋文化发展。

第三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

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争取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79项的基础上达到130项以上,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7项的基础上达到85项以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项的基础上达到6项。

五、工作建议

1、建立高效的用人机制。在全面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和“岗动薪变、薪随岗动”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打破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事和分配制度,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自主灵活、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唯才是举、量才是用、淘汰冗员、提高效率的问题。

2、培养人才,建设文化队伍。围绕激发活力、改善服务的目标,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大胆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创造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议有关部门在文化单位,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的进人机制上,制订特殊的办法。对专业性强的文化单位,允许进有专业素质、有发展潜质的人才,而不能用一般公务员和一般管理人员的标准决定他们的进退。采取激、引、育的措施扩大人才队伍规模,通过选、聘、考的办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突出抓好40岁以下文化人的学历、技能培训,让他们不断适应工作、适应形势,成为赣州市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让他们一心一意干本职工作,专心致志谋文化发展。

第四篇:加强基层消防部队文化生活

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的建设

乐山市公安消防支队五通桥区中队贾春

“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新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当前,我国公安消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如何抓住机遇,迎头赶上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浪潮的速度,认真学习和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就成为了公安消防事业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个体是社会本质和具体存在的统一。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包括社会和谐关系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而基层中队官兵作为我国消防事业建设发展的主体,是新时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进步的直接推动者,是消防战斗中的生力军。在基层中队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日常业务训练、学习、开展灭火救援工作。而基层消防中队各方面事业的有力推进,有益于基层消防中队的和谐发展,为建设和谐警营提供有力保障。中共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曾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对军队自身建设中来说,就是要尊重官兵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军队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那么,促进基层中队官兵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期消防部队建设的本质和归宿。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最基本的关注点是作为基层消防主体的中队官兵,建设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中队官兵的全面发展,和谐警营的建设也必须依靠作为基层消防主体的中队官兵来实现。“以人为本”体现了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建设的本质,中队官兵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的主体价值取向。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在基层消防中队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首先要认清谁占主体地位。在部队建设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广大官兵本身是其物质生产和直接战斗力的基础。放在人与物的这个广义关系上,在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关系上,人是根本性的因素。现实的消防部队战斗力是广大官兵与战斗装备的结合和统一。无论战斗力的提高还是战斗装备的变革,其主体都是广大基层消防中队官兵。“以人为本”这个哲学命题实际上蕴含着以下重要思想:(1)消防部

队发展的主体是广大基层中队官兵;(2)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3)发展的尺度是人民需要避免遭受侵害的程度;(4)发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5)发展的终极目的是实现消防部队战斗力和战斗装备的有力结合。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和归宿点的鲜明政治立场,由此便造就了消防部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以立足广大官兵为主体,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集中反映了消防部队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一切听从党指挥,也深刻体现了消防部队努力践行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三句话”总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自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哲学基础。如果说当年因为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才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那么,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的导向和指引。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社会形态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它最终能够发展生产力,否则它就将失去存在的根据,终将退出历史舞台。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其存在的根据就在于它的主体地位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导致生产力从束缚中走向解放,进而取代资本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不成熟的社会主义,但在其不停顿地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在认清社会的主体地位关系,投射到部队这个环境中,就是广大官兵作为主体,开展一系列围绕其发展的实践活动,为部队新时期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认清消防部队的主体,对建设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的时候就具备了明确的指导意义。

(一)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关键在基层消防中队干部。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于基层中队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基层消防中队新时期的思想武器,发挥基层消防中队战斗堡垒作用,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就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得力举措,不断提高基层消防中队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只有基层消防中队干部基本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就有了可靠的思想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部队有无光辉灿烂的希望,根本上取决于消防部队整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取决于基层消防中队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二)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建设消防基层中队和谐警营的重要指导原则。“以人为本”是消防基层中队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对建设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全军发展规划目标”,其内容也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建设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最根本的是必须始终在坚持把广大官兵作为基层中队发展的第一要义,着眼“以人为本”,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为建设消防基层中队和谐警营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在建设基层消防中队和谐警营的实践中,着眼“以人为本”,重视广大官兵的切身利益,并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有效地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干部与战士主体矛盾的关系,以不断满足广大基层官兵的物质文化需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当前部队发展的规律看,我们可以知道,官兵总是隶属于一定的阶级或阶层。从本质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当中,阶层还是存在的,部队不能以军队里一切人及其根本利益为本,否则,无产阶级也就始终摆脱不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遑论最终解放全人类。放眼基层消防中队警营中,绝大部分官兵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而极少数人的根本利益则是与绝大多数官兵的根本利益相对立的。如果以这极少数人的根本利益为本,就必然会以牺牲绝大多数官兵的根本利益为代价。在当代中国,“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而部队,就是尊重和坚持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广大官兵是基层消防中队警营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官兵;官兵是推动各项消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也应该由广大官兵共享。

我们在基层消防中队讲“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我们的消防部队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这一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如何在基层中队建设和谐警营,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抓住主体,才能有方向性的开展工作,为建设和谐警营,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第五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演讲稿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去年,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当前,谋划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成为全市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积极投入的重要工作,也是广大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面对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作为市专家联谊会成员,我认为要立足工作实际,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大好形势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把赣州的文化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组织开展有影响、有特色的群文活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中心工作,以重大节庆为契机,发挥文艺的独特优势,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有声势、有影响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开展“欢乐赣州”文化广场、“迎新春”市领导写春联、送书画活动,青少年故事艺术大赛的基层上,新打造一批弘扬苏区精神,具有赣南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之经常化、大众化,使群众文化成为全民交流的精神舞台,形成“白天有歌声、琴声,晚上笑声、掌声”广场喜人局面。通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筑起坚实的精神文化高地,增进广大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为我市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凝聚更大力量。

二、创新思路,实干奉献,努力探索免费开放新模式。根据国家一级馆的工作职能,大力推进免费开放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推进文化部关于基层多功能流动文化服务站的开发与应用创新课题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普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使文化发展和产品供给适应群众需求、合乎群众期盼。

一是依靠组织搭建平台。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延伸活动的触角,在广场、社区、企业、校园和军营搭建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平台,精心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是依靠团体唱好主戏。采取约束规范和吸引拉动的办法把有文艺爱好的离退休人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类文艺团队,通过格调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群众文化思想阵地,引领群众求知求乐,增强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是依靠骨干挑起大梁。把我馆具有专业特长的离退休专家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充当群众文体活动的“急先锋”和“领头雁”,以此带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热情。

三、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深入推进农民工和留守孩的培训。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提升文化传承力,注重“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延伸文化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圈。今年,我馆把群众文化覆盖的重点放在了农民工、留守孩等特殊群体上,不仅免费开放活动场所,而且开展主动上门提供文化活动辅导服务,重点做好“四个化”。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根据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以及教室、操场、屋场等。在开课时间上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和留守孩在业余时间自学。

二是培训对象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较好的农民工和留守孩进行一些民族舞蹈、乐理知识、合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学常识、公文写作、思想政治等方面的辅导。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或偏下的大多数农民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技术要领要求不太高的健身操、交谊舞、卡拉ok、笛子、实用公文等培训。

三是培训方法多元化。①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农民工和留守孩文化知识技能培训;②与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和留守孩的学校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入校园。③跟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与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通过“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探讨出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四是培训内容实用化。在农民工和留守孩子的教学培训过程中,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形成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

四、弘扬《非遗法》,深入推进“非遗”保护工作,彰显“非遗”保护成果。

大力挖掘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市委、市府和市文广局对“非遗保护”财力、物力、人力的支持,深入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了解和掌握我市各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

下载基层群众文化生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基层群众文化生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举措

    积极搭建文化活动平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为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提 供阵地。小屯村投资65万元、李湾村投资90余万元分别建大型文化广场一处,并配......

    农村群众娱乐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调查报告摘要 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发展的支撑,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系统,经济发展就不能带动社会的整体进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农村优秀精神文......

    群众文化生活综合检测试卷★

    群众文化生活综合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Ⅰ:每小题2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格内。 1.2008年7月7日,福......

    基层文化生活亟待解决(五篇范例)

    丰富农民生活 再现农村风采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富裕,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11月29日下午,在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我听取了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博士王国华教授所作的《国家软实力提升与国民创意......

    关于提升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

    关于提升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迅猛,我市经济也正以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市民收入增多,物质生活得以极大地改善,但我市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速度却相......

    XX村2018年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年度计划

    XX村2018年度关于丰富 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 为了丰富我村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快村文化建设步伐,发挥文化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我村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计划有以下几点:......

    山城街道广泛开展文艺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精选]

    山城街道广泛开展文艺活动繁荣群众文化生活 山城街道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先后组织社区群众参加市、区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