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
近年来,全国经济发展迅猛,我市经济也正以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市民收入增多,物质生活得以极大地改善,但我市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的速度却相对缓慢,大力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力度,提高群众文化生活的服务水平等相应问题亟待解决,同样是我们今后工作开展的方向与目标。
一、我市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
在党中央、省、市的指引下,我们实施了一系列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措施,多方位多角度的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切实的让我们市民群众不断享受到了更多更好的文化惠民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开展系列群众文化主题活动。开展社区精品节目展、设立牡丹江市旅游文化节、美食节、音乐节、民俗文化节、主题演讲比赛、辩论大赛、牡丹江好声音、广场舞大赛等系列活动为部分有参与热情和欲望的市民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为了美化市民活动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加适宜的活动场地,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三溪一河”整治工作、规划并建设了多个沿江带状公园、牡丹广场、江南沿江带状公园、江心岛、国际会展中心和牡丹江大剧院等开展群众文化生活的公共场所,为我市市民群众尽可能的创造活动场地。三是支持并培养民间团体。近年来我市各种民间团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民乐团、模特队、舞蹈团、歌唱团、手工艺团体、民间艺术管等团体种类齐全、性质专业、充满活力、对于我市的各项活动都积极响应,为我市的群众文化生活添加了彩色的一笔。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的看到,我市群众文化生活虽然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却不高,参与人员出现厌烦心理,更有“同一个人参加10项活动,而十个人参加不了一个活动”的情况出现。除此之外,我们参与人员与队伍老龄化程度高,岁数普遍偏大,年轻人较少,节目活动缺乏创新,每年都是“老三样”,一部分老年人仍只能在家而得不到娱乐、休闲等问题也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二、群众文化生活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是市民对群众文化的需求未充分得到满足。广大市民是我们开展群众文化的主体和服务对象,他们对群众文化的需求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活动场地一直是我们广大市民朋友的需求重点尤其是室内活动场所。现今活动室过少,活动室面积过小,呈碎片化、零散化布局,缺乏老年人活动场所。这些使得群众想活动却没地方活动,或者活动场地过小无法满足活动需求。
二是对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群众文化生活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精力的一项活动,是需要持久性的开展的一项利民工程,往往效果难以立竿见影的体现出来。因此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的投入和重视力度往往略低于一些重点性、支柱性、高回报性的产业项目,导致我们群众文化生活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民间组织团体人才引进较为困难、教育培训较少,缺乏系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组织结构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较为零散缺乏正确的引导。
三是群众文化生活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创新与灵魂。谈及群众文化生活,无非是”看电影、做演出、比比赛、唱唱歌”,奖品是“奖状、香皂、洗衣粉”,导致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节目质量较低、同质化程度较高。观众也在一定程度上审美疲劳,甚至厌烦、抵触。
三、加强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
为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特提出一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对于市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视程度。做好群众需求的普遍性调研,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二是加大群众文化生活的投入力度,为群众文化生活的开展提供资金、物质、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规划并提供适量较大的室内活动室和器械。群众文化生活等活动在室外开展会受天气、交通、以及相应器械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具备一定容纳性的、较为规整的、器械完备的室内活动场地则显得至关重要。
三是创新群众文化生活的活动模式。采取新形式、新思维、新办法,来提高我们广大市民群众的活动积极性。打造广泛性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节目流程和节目形式,打造精品活动。吸引最广泛地群众和团体参与到我们群众文化生活中来。
四是对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要加以重视。青年人是我国的主要构成群体,他们同样是我们群众文化生活的主要服务对象。而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处于离退休的阶段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极其强烈,有需求而不得满足的情况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