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我眼中真正的中国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滔滔,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是一个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石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且不说那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且不说那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就说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那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就让我们由衷地产生深深的自豪。
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是中华的瑰宝。看,那仓颉造的汉字神奇奇特。端正的楷书规范又漂亮,飘逸的草书龙飞凤舞。这些无不展现了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平仄仄平平仄,独特的拼音和有趣的绕口令,都让汉语变得妙趣横生。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在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在食堂打饭时候的谦让与井井有条,同学们对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
第二篇: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面对高山,你一定会感慨她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一定会惊叹她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你一定会赞美她的高大苍翠;俯看小草,你一定会称颂她的坚韧不拨……因为,在她们身上,孕育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的精神!在她们身上,隐含了中华民族数百年顽强的意志!。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无数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不尽的剑影刀光;模糊了五代十国时繁荣的街市;剥蚀了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
岁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他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精神。
可是现在,在社会上,在我们同学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随处可见,公交车上抢座位,老人跌倒不敢扶,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的同学大有人在,更不敢与那些坏人歹徒做斗争。今年春晚不是流行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我不禁
要问中华民族精神,中华美德去哪了?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精神由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来传承。
要让这一精神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活中,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见到老师要问声好,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与同学相处时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
演讲人:原化学校 六(2)班 张佳怡
第三篇: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篇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三年四班 李思佳
指导教师:唐晓峰
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泱泱中华,滚滚逝水,多少英雄豪杰,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他们前赴后继、关怀民生、保卫祖国。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积淀,升华出民族精神的核心,那就是爱国主义。幼儿园时,常听妈妈讲岳飞、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民族英雄的故事。上学后,自己又知道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则”的顾炎武等文人志士,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计个人得失,抛头颅,洒热血,正是他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他们感人的故事,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无比的敬仰,不禁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悠悠中华,古老的文化,有如一杯香茗,透过历史的尘封,发出无尽的幽香;古老的文化有如一阵清新的微风,透过亘古的光阴迎面扑来。孔孟之道成为中华民族思想的精髓;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更让世界
叹为观止,“四在发明”的科技引领世界潮流,唐诗宋词再现盛世繁华。在此我不能不赞叹我们老祖宗为我们留下的精湛文化遗产。
今天,我国已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促和谐求发展是当今两大主题,作为新一代的少年儿童,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让文明之火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
同学们,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让我们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让我们每个人都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吧。
谢谢大家!
点评:
这是一篇包含强烈爱国之情的演讲稿,感情激越,重点突出,富有感染力。
作者巧妙的运用了排比句和段落,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富有号召力,感染力和鼓动性,文章通过列举古代文人志士的名言名句,以及中华古文明成果说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从而从内心深处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迫切性。文章结尾注意联系当前的现实情况,立志努力学习,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本文语言气势恢弘,论述严谨,富有激情,是一篇优秀的演讲作文。
指导老师:唐晓峰 篇二: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演讲稿:
岁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他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精神。
可是现在,在社会上,在我们同学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随处可见,公交车上抢座位,老人跌倒不敢扶,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的同学大有人在,更不敢与那些坏人歹徒做斗争。今年春晚不是流行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我不禁
要问中华民族精神,中华美德去哪了?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精神由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来传承。
要让这一精神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活中,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见到老师要问声好,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与同学相处时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
演讲人:原化学校 六(2)班 张佳怡
篇三: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我眼中真正的中国文化
在中华民族历尽风霜的苍茫大地上,燃烧着五千年来传承不息的文明之火,它点燃了千千万万个炎黄子孙的奋斗之梦。
铿锵玫瑰,斗志男儿,逐鹿中原,力拔壮丽山河。万里长城,绵亘巍立,母亲黄河,千里滔滔,崛起民族的脊梁,夯实民族灵魂的基础。中华民族精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是一个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石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中继往开来、永远开拓的强大精神动力。
那独具一格的语言文字,是中华的瑰宝。看,那仓颉造的汉字神奇奇特。端正的楷书规范又漂亮,飘逸的草书龙飞凤舞。这些无不展现了文字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平仄仄平平仄,独特的拼音和有趣的绕口令,都让汉语变得妙趣横生。
作为文明古国的重要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汉语以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流传了几千年而未衰亡,这种强大的生命力早已被世人所折服为四大古文明。埃及的文化早在尼罗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中泡的失去颜色;灿烂的古巴比伦文明在风沙的肆虐中成了废墟;而强大的玛雅文明,如今人们只能在亚马逊原始丛林的遗址里想
象它曾经拥有的辉煌。惟有汉语,成为流传五千年的文化屹立不倒,为世人所推崇。
汉语作为中华民族恒古至今的语言,体现的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精神。她是根植在民族灵魂与血液间的文化符号。试想,倘若没有汉语,又怎么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持节;又怎么会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只致远”的高志;又怎么会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热情!
太多太多,融汇成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一如既往的中华美德。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华传统美德。“修身”、“齐家”、“治国”作为中华美德的三个方面是不可不谈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则更应注重“修身”之所在。在食堂打饭时候的谦让与井井有条,同学们对不喜欢吃的饭菜也不曾浪费,大家更不会忘记对宿管阿姨的一声声问候,一句句感谢??真的,90后的学子们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温、良、恭、俭、让的中华美德,也正是我们自己将这看似古老却终将永恒的中华美德传承了下来。
中国文化承载的不仅是祖先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更是中华民族永垂不朽的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是神秘的,是古老的,是丰富的。我们应该为中华文化流传至今而感到自豪,也该为传承中华文化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今天所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正因为她的广博才让我欣赏她,并由衷的热爱她。最后,我也要呼吁同学们一起
关注中国文化,将中华民族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文化——这坛承传了千年的佳酿,才会越陈越香!篇四: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悲壮与神圣,凝结成一股茁壮的血之根,闪烁在万古苍原之上。
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你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当你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当你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的时候??你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站在新世纪的门槛,长城在我们脚下延伸,黄河在我们胸中沸腾,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滚滚流淌。火柴为了光,油灯为了夜,我们为了祖国而生而醉而死。在用血汗铺就的明天的路上,我们的命运已经与祖国紧紧相连。让黄河嘹亮的涛声跨越我们的灵魂,让辽阔的黑土地磨砺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发扬民族精神,为祖国的复兴、和平、统一而献出无悔的青春!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谢谢大家!李玉芳的空间 > 日志 > 教师港湾 > 演讲稿;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12月02日 | 演讲稿;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标签: 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开讲前,我先给大家叙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年10 月24日下午,在古城湖北荆州市,为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
在这里,我要重复这三个大学生的名字以表哀悼: 陈及时,何东旭,方招。他们都是19岁,长江大学大一的学生。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们的义举应发扬光大。与此同时,其他不会游泳的同学毫不犹豫地手拉着手,形成一根长长的生命链条,迅速向江中延伸,用这种无可奈何的方法拯救落水者。这是发生在一周之内的二十一世纪青年大学生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最新一曲英雄壮歌。这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最好的传承。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争做民族的脊梁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民族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有了这些民族的精英,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美国有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弘扬了民族精神,好好学习,奋发有为,我们人人都可做中国的脊梁。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哥哥们就是我们最新的榜样。士不可以不弘毅,我相信,我们在坐的各位,不久,都会成为祖国建设的精英,谢谢大家。百分号的空间 > 日志 > 教师随笔 >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02月05日 |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标签: 升旗讲话稿-----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标签: 弘扬民族精神,做新时代文明少年
篇五: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
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
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
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的祖国,我为你骄傲!
弘扬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珍藏了他们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们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记录着他们胜利后的笑容;三军会师,会宁载歌载舞恭贺他们创造人间神话。七十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七十年后,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今天,我们重温长征的历史,并不是号召大家再次用脚步去丈量那漫长的征程,而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是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长征途中,先辈们脚下踏着华夏坚实的土地,手中高擎着民族振兴的大旗,心中升腾着祖国飞翔的梦想。正是这样的信念将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筑成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走过艰难,走过凶险,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蓝天。今天,我们面前虽然没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进的道路依然漫长而曲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进行新的长征,我们同样需要有坚定信念,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精神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长征途中,在强大的敌人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面前,红军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征服千难万险,战胜了强大敌人,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纪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呢?轻歌曼舞的欢乐,鸟语花香的芳馨,相敬互爱的甜蜜,灯红酒绿的痴迷,艰苦的环境似乎已离我们悠然远去,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随着时光流逝的不仅仅是我们的青春,还有我们绚烂的向往和似锦的前程啊。我们需要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甘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从容地藐视困难、顽强地面对困难、乐观地克服困难,有了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风貌,激发创新能力,燃烧创业的激情,焕发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样的精神是我们人生走向辉煌的基石。??七十年前的长征,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走进了历史,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深处。而岁月积淀的长征精神,却像古酒一般在我们的心中酿出了感情,酿出了味道,成为我们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肴。??新世纪,新时代,新希望,新蓝图,一切都是新的。作为有着鸿鹄之志的新青年,你可曾想过,在新的长征中,我们肩上负载着怎样全新的理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一起书写我们新的长征。?? 清明缅怀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第四篇: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张家庄明德学校“开展经典诵读 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总结
作为明德项目学校,张家庄明德学校长期重视对师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导向工作,始终坚持用“优秀的思想引领人、优秀的文化熏陶人、优秀的典型培育人”学校开展的“与经典同行 和圣贤为友”系列活动,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结合了学校发展的实际和对师生两代人的培养要求,用发展的眼光解读了传统经典,与时俱进,再现了学校人文环境中师生在吟诵经典艺术中所获得的人文感知。在“开展经典诵读 打造书香校园”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采用多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儿童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每学期都制定了详实的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月赛以及最佳辅导教师和诵读明星的评选工作,以推动经典诵读有序开展。
二、制定相关制度,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语文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总务主任负责活动后勤保障,少大部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办公室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纳入学校长期规划
2006年以来,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得到县教委领导的高度赞赏,为把此项活动推向深入,学校把经典诵读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计划,并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予以安排落实、建立奖励机制
每学期对于开展活动较好的班级和个人,学校将授予“经典诵读先进班级”和“经典诵读之星”荣誉称号,并作为学校文明班级的评选依据之一,教师在考核时作为加分因素。
4、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万字笔记”“国学经典培训”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做到七个“结合”
(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每周一诵”班上组织的“天天诵读”教师们精心设计了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2)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科如音乐课教唱《出塞》《静夜思》《满江红》《长征》等歌曲,美术课引导学生给古诗配画等。
(3)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活动,要求1—3年级学生每周至少背诵1首古诗和《三字经》选段,4—6年级学生每周至少背诵2首古诗和《弟子规》等。建立经典诵读成长记录,各班可利用班队课或诵读课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督查,期末进行检测评价。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结合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5)与“六一”等大型展示活动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在每一学期认真组织了以经典文化为内容,以文艺演出为表现形式的专场经典诵读文艺演出。或多人吟唱《满江红》的铿锵激越、气贯长虹;或集体朗诵《春江花月夜》的缠绵凄切,荡气回肠;或课本剧的幽远高藐,意味深长;亦或快板《三字经》《弟子规》的清新活泼,神彩飞扬。皆能博得在场嘉宾的高度赞扬。
(6)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结合《三字经》《弟子规》选段,利用班会、队会、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对学生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7)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采取不同形式督促、指导孩子古诗文背诵,使诵读优秀诗文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3、措施方法到位
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低年级每周背一首古诗,学校“每周一诵”推荐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陶冶性情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 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亦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经典古诗词,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的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作文之中和平时的口语交际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诵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带来了一片生机。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小说家金庸也曾说:“让孩子背诵古诗文不是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正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张家庄明德学校 张永胜)
2015年5月20日
第五篇: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 构建和谐家园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育出了灿烂、伟大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表现出独具魅力的性格、气质和品质特征;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灿烂群星,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鉴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当前,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其时间毕竟相对短暂。由于统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绵延不断,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得以维护,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不断发展。中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开发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周边地区,这些地区与汉族聚居的中原地区(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相比,自然地理有较大的差别。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中原地区的汉族互相交流。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追求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在古代,一直存在着众多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各民族冲破山河阻隔,一直进行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
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一、弘扬“养浩然正气”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和谐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历来是被看作一种“大节”。“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当仁不让”、“舍身取义”等等,崇尚气节,讲求情操,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心,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并逐步凝结巩固起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民族气节。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才有的,但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却早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廓然大公”等作为价值理想,就是要求社会成员奉公尽忠。孟子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荀子所谓“成天下之大事”等,都表现了胸怀天下的道德信念。这种信念经过一代代人的充实提高,到了宋代的范仲淹、明末的顾炎武分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对之做了精辟总结,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豪情壮志和浩然正气。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充满和谐的眼光,把学生培养成如此有大爱的人,正是教育的目标。
二、弘扬“修身立德”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和谐
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形成了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美德修养学说。这种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礼记〃大
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从天子到普通民众,一心所要行的,都是把修身看作根本。修身的目的在于自我完善,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为治国平天下打下基础。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中国传统道德历来有“慎独”的告诫。慎独,出自《礼记》:“君子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个人独处而无他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种修己内省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只有具备有良好情操、美好道德的人才能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和谐的状态。
三、弘扬“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和谐
“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贯彻古今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孕育了自信、自尊、自立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来
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几千年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培养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完善和谐的步伐。
四、弘扬“天人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
中国古代思想家尽管在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认识上互有差异,但他们都深信天地、自然和人不可分割,这种内在联系的经典概括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思想家把人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共生的现象称之为道德。当人遵守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和谐共生的道德时,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当人们用道德指导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天人合一”时,便形成了新的、更具有现实指导性的道德思想,也即“天人合德。”“天人合德”的道德观崇尚“仁者爱人”,塑造了中华民族明白达观的人生理念,也表明了中国传统道德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必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构建和谐的社会。
我们的周围无时不刻都萦绕着许多和谐,我们的家园中,一股和谐之风正弥散开来,全社会在各方面正欲实现协调和谐。我们都是黄子孙,建设和谐家园,我们义不容辞。
实现和谐,我们要勤于修身,少年壮志当拿云。周恩来总理12岁
立下了宏大志愿——“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并以此勉励着自己奋斗一生。在奋斗的一生当中,他遭遇了生活的苦难、不幸,他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与其他前辈一起创造了和谐的新中国。
实现和谐,诚信是一剂良药。没有了诚信,世界将会变得晦暗,人与人之间会产生隔膜,互相欺骗。我们应该抱着一个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邻居,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在我们的周围创造一个和谐的小环境。无数个和谐的小环境加起来,就会建起一个和谐家园。
善于交往,和谐人生之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和谐的交往会像一场甘雨,滋润有一情感之苗,像一朵绚烂的花,开在人们的心间。把分享改成共享,“小我”之心瞬变“大我”。中华美德,“礼之用,和为贵”,曾子避席向孔子求教,孔融让梨于兄弟,张良帮老人穿鞋……亲情需要沟通,父母的心便是子女的天堂;社会也需要沟通,在文明礼仪的基石上建起和谐的社会。
关注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中国人,就当做中国人该做之事。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使社会和谐,就要奉献,才能提升生命价值,达到自身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保护环境,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今,环境正在逐渐恶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风频频,干旱严重,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大自然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唯一发现的生命载
体,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拉起大自然的手,享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美妙。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弘扬民族文化,共建和谐家园。迈步前进吧,让我们去拥抱明天美好的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