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民族文化作文训练
作文训练指导
一、作文题目今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开始热衷西方的文化,特别是一些在西方才有的节日,在我们这里也被隆重地庆祝着。为此,2006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扬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无独有偶,2007年12月22日,成都教育局下发通知,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20—28日期间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看了这些消息后,你有何想法?请针对消息内容写一篇时事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写成论述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思路 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讲述了两则新闻,事件可分别概述为:十位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教育局严禁学生上街参加圣诞节群体聚集活动。题目要求就这两则消息,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因此,在写作时,必须就材料中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是赞同,亦可以是反对,但都要求不能脱离材料中所述的事件,论述要有理有据。
三、评分及评分细则(满分60分)
(一)关于内容切合与符合题意:(1)赞同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反对文化扩张、捍卫传统文化的主体性、警惕圣诞节的商业炒作、娱乐和信仰的关系。(2)反对博士生和教育局的做法——堵不如疏、消除民族文化的自卑心理、文化交流是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必然、对外国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本符合题意:(1)提及材料,但论述的重点和材料关系不密切。(2)只是谈喜欢不喜欢过圣诞节,而不涉及节日背后的文化、心理、信仰层面。(3)没有针对当今的社会现象进行拓展。
(二)关于表达1.一般说来,时事评论的写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摆现象,提观点,分析证明,类比拓展,结论。文章完全不提及材料判为三等及以下。2.凡是记叙类、说明类、散文类的文章均为“不符合文体的文章”,判为四等。
(三)注意事项1.缺题目或题目不完整,扣2分;2.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3.每错3个字扣1分,扣完3分为止。【优秀例文】论文化战
高二12班邵逸高
近年来国内文化界掀起一阵反西化的热潮,央视国学系列一出,百姓不分男女无论老少纷纷群起而响应,声讨笔伐,很是热闹。今又闻大学名校博士生联署抵制圣诞节、当局禁圣之举,又是一番手笔。笔者感慨之余,带点无奈;欣慰之中,略有疑惑,一时百感,今便趁此机会一并谈谈。
究其圣诞节在我华夏土地上如此猖獗,也不过是商品经济的效应罢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秉承开门迎宾,和气生财的原则,迎来各路商家。在这商品进门之时,自然也带着他人文化的风尘。初我国因为国力尚不足与西方相抗,自己的产品在西方成熟工艺下相形见绌,西方商品大行其道,这商品上附着的文化效应也四处横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因部分商品的难看而贬值。圣诞节说白了也就是搭乘了圣诞器物及西方商品而来的乘客罢了。每次过圣诞,谁最开心?非过节的人,而确乎是那赚得金银满盆的商家。现在政令“血书”并下,先不说单薄强硬的禁止能否阻挡经济全球化后商品侵入的潮流,就是每年为了给国内国外带来几个亿收益的圣诞器物,商家们也不会眼睁睁让你断了财路。更别说那被完全西化的年轻“哈”族了。所以,单纯的“公车上书”与政令严禁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发动民众可以,但如今对抗的是金币与贸易潮流,应和者注定是无法成什么气候的。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我国举目尽赤,满地节假洋鬼子么?不。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故一味蛮干是不行的。清朝的悲剧也说明了仅仅筑一堵高墙不仅堵住别人也堵死了自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文化之间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要战胜之,必先找出症结所在,再批亢捣虚,一举擒敌。
一、文化战。要对抗大胡子圣诞老人,必先树立自己的小两口牛郎织女。五千年的文化中,有价值何仅知识技艺?我们的传统节日一向很丰富,只是不知为何如今在法定节日中通通“不合法”了,重拾传统节日,国家包装一下宣传一下便能上战杀贼了,如
日本,传统节日“秋祭”是法定放假的。有了法律做后盾,大胡子公公也闹不出大场面。文化最终也只能由文化来战胜。
二、经济战。文化入侵实质上就是经济入侵,大胡子们都是乘着商品来的。没有那些影片商品,大胡子们就形如残废。一段时间内,韩国也是遭受了美国“和平演变”的商品文化冲击,但韩国人不傻,迅速在自身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商品包装后扔掷过
去,一声爆响,连着亚洲满地都是《大长今》《海神号》。这还是我们应效法的,单纯学术上的弘扬文化是不够的,还可以商品化文化。迅速在传统文化上找到自己的品牌,商品化后便可攻可守,无往不利。如今中国经济实力已成熟,缺乏的仅是国民对国家文化商品的信任。找准一个传统节日,商品包装后打入市场,断大胡子们的臂助,用兵之道也。《西游记》、功夫,在世界各国民众心中扎的根便是范例。学者们与成都政府其心可嘉,但行事未免稍有毛躁。文化之战并不是刹时能解决的,而须持久战之。巨龙正在腾飞,观夫现在中国传统的热潮形势,相信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文化之林也是指日可待的。【评分】22+22+10=54
【点评】本文起笔高远,文化视野开阔。在开头“摆现象”部分,不仅摆出联署抵制、政令禁圣之举,还联系当今国内文化界倡国学、反西化的热点,作者对文化现象的观察思考之深广可见一斑。文章分析较为中肯,评论较为深刻。在分析说理部分,文章通过现象分析了圣诞节在我国“热过”的原因,提出严禁之举齐心可嘉但并不可取后,采用标本兼治的做法,顺势提出要打好文化战和经济战两大策略,其中援引日本规定“秋祭”为法定节日,韩国成功包装本国文化的事例恰切而有说服力。最后以打好文化持久战,让中华文化耀目于世界作结。全文围绕“文化战”分析说理,中心突出,材料充要,结构严谨。本文除了个别词语尚欠斟酌外,文笔较为生动活泼,使人乐于阅读。【问题例文】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是当今世上最热点的口号之一,随着北京奥运会的逼近,这句口号出现的频率也在增加。
中国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句口号呢?其实不就是借奥运这个机会向大家宣传我们都是这地球上的人应该要团结一致,和睦相处„„
而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20—28日期间上街活动。
我认为这以上两件事里的博士生以及教育局里的人是极度愚蠢和无知的。他们所担心忧虑的大概就是怕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中国传统文化。
而经过我与前阵子到我们学校来的日本学生交流,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活动。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
所以我认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是没有根本性的抵触。圣诞节也不应该被抵制。那些博士生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发表以下文章显得自己很爱国,更不是限制学生参加活动的权利与自由。他们应该做的是更多地承传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现今中国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成功,我们加入WTO,我们申奥成功。这都预示着中国与外界将会有更紧密的联系。当然,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应采取取其精华的态度,而不是采取完全抵制或者完全吸取的态度。
圣诞节在中国,不仅让忙碌的人们多一个喘息,放松的机会。而且还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西方文化。从经济层面来说,圣诞期间人们的消费增加,可以刺激经济。所以,圣诞节
是外来文化中精华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取之,而不是拒之于千里之外。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
不止是要求人们可以团结一致,还希望我们的文化也可以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评分】17+17+5=39 【点评】作者能够从材料出发,内容基本符合作文题目的要求。不过本文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1.作文题目和文章的第一第二自然段与材料及主旨关系不够密切,建议更改和删除。2.主体部分议论不够深入,浅尝辄止,缺乏让人信服的力度。涉及但没有深刻议论“西方文化为什么不会与传统文化相冲突”,“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等问题。【升格例文】
理性看待西方文化的入侵(原题过于空洞,修改后指向明确)
最近中国人民大学杨名,武汉大学陈乔见等十位名校博士生联署发表文章抵制过圣诞节。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在12月20—28日期间上街活动。(修改后,开门见山,转引材料,干脆利落,避免了在题外的游荡)
我想无论是名校博士,还是成都教育局,他们抵制洋节的行动都是出于担心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热衷会盖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期望借此“禁止令”保护传统文化,其本意无疑是好的。但热衷庆祝西方节日就一定会动摇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吗?我看未必。(这样修改,就显得说话很有分寸了,既有肯定,又提出质疑,避免生硬和蛮不讲理的谩骂)
前阵子有日本学生来我们学校交流,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发现圣诞节在日本也是十分受重视的,学校也会积极组织一些庆祝活动。但与此同时,日本学生也常常在我们面前“炫耀”起她们的传统舞蹈,他们的和服,他们的茶道„„可见她们对日本传统文化的热爱。(修改后,日本人过洋节日与保持传统文化,显得对比鲜明,日本人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写得更为具体,有理有据。)
至于年轻一代为什么热衷于庆祝西方节日而冷落了传统节日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民族节日的内涵逐渐丧失。中秋节就是吃月饼,端午节就是吃粽子,诸如此类的,单调乏味。有时甚至还沦为大人们搞应酬、拉关系的籍口,以至于让它们的魅力在年轻一代的心中逐渐褪色。(加了这段文字,是为了从反面进一步分析青年人热衷于过洋节日的原因;这是对文章主题的一个深化。)
所以我认为博士生们与教育局要做的并不是跳出来发表以下文章抵制过圣诞节,以显示自己很爱国。他们更应该做的是思考洋节“受宠”的原因,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以发展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如,让年轻一代深刻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里所承载的人文意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可以举办更多庆祝和祭奠活动,向年轻一代展现中华文化精髓。另外,在学生的课程安排中更多的注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日本在这一方面无疑是成功的,他们的中小学就开设民族特色的柔道、剑术、茶道等课程。因此,只要我们将中国的传统节日重视起来,加大宣传教育,才能让中国文化保持主流的地位。就好比如日前出台的新法定假期,新增的清明、中秋假期就是很好的举措。如此一来,传统节日自然深入民心。(修改后,叙事更加自然紧凑,语言也顺畅了很多。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以日本的做法为例子,给国人以参照,使文章内涵丰富,立意深化,文章思想性也就可以展示出来了。)洋节的兴起,外来文化的传播,对我们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想抓住机遇就不能全部抹杀外来文化,而是要接受挑战,取其精华,滋养我们的民族文化,使其发光发热。我深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优秀文化也会展现出她无穷魅力!(修改后,表意比较集中,结尾点题,再也不拖泥带水了。)【评分】22+21+9=52
【点评】作者能够领悟老师的点评,一改前文冗赘的开篇。直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进入评述,干脆利落。文章主体部分的评论亦较前文深刻。通过我国传统节日渐受“冷落”的原因,进一步提出我们要借鉴洋节“受宠”的成功经验,以发展我们的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全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自身见闻的描述及对新假期规定的引入则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并可以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之后成功地将它们转化为作文素材,孺子可教。
第二篇: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中华美德
---张家庄明德学校“开展经典诵读 打造书香校园”活动总结
作为明德项目学校,张家庄明德学校长期重视对师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导向工作,始终坚持用“优秀的思想引领人、优秀的文化熏陶人、优秀的典型培育人”学校开展的“与经典同行 和圣贤为友”系列活动,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结合了学校发展的实际和对师生两代人的培养要求,用发展的眼光解读了传统经典,与时俱进,再现了学校人文环境中师生在吟诵经典艺术中所获得的人文感知。在“开展经典诵读 打造书香校园”方面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力宣传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经典古诗文作为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优秀经典诗文蕴含的丰富哲理,可以成为儿童一生的文化资产。
领导在思想上重视,率先垂范,采用多种形式向全体教师学生及家长宣传实施经典诵读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教师利用班会、诵读课向学生明确不学诗,无以言,儿童需要以传统文化涂亮人生底色,滋养心灵等经典诵读益处。学校每学期都制定了详实的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定期开展经典诵读月赛以及最佳辅导教师和诵读明星的评选工作,以推动经典诵读有序开展。
二、制定相关制度,1、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语文教研组长为主要成员的诵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校长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和指导,包括经费的落实;分管副校长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人员的分工,职责的明确,活动方案的起草;教导处负责诵读课程的安排落实,日常班级诵读情况的督查;总务主任负责活动后勤保障,少大部负责活动的具体操作,拟定计划,组织教师开展相关活动;办公室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2、纳入学校长期规划
2006年以来,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得到县教委领导的高度赞赏,为把此项活动推向深入,学校把经典诵读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计划,并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予以安排落实、建立奖励机制
每学期对于开展活动较好的班级和个人,学校将授予“经典诵读先进班级”和“经典诵读之星”荣誉称号,并作为学校文明班级的评选依据之一,教师在考核时作为加分因素。
4、建设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能力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好经典诵读的有效举措。①师德师风建设。我们结合践行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作风建设年等活动,吸收传统文化营养,着力形成“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风;②钻研业务,以“教学沙龙”“万字笔记”“国学经典培训”为载体,组织教师阅读经典原著,并开展“四个一”(每年读一本经典著作、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读一本教育期刊、每周读一篇教育成果作品)读书活动。以扩展视野,强化内功,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三、明确目标、落实活动方案
1、明确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2、落实活动方案,做到七个“结合”
(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每周一诵”班上组织的“天天诵读”教师们精心设计了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从读的时间、读的形式、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真正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2)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加强学科如音乐课教唱《出塞》《静夜思》《满江红》《长征》等歌曲,美术课引导学生给古诗配画等。
(3)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活动,要求1—3年级学生每周至少背诵1首古诗和《三字经》选段,4—6年级学生每周至少背诵2首古诗和《弟子规》等。建立经典诵读成长记录,各班可利用班队课或诵读课对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督查,期末进行检测评价。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结合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书画展览、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
(5)与“六一”等大型展示活动相结合,近年来,我们在每一学期认真组织了以经典文化为内容,以文艺演出为表现形式的专场经典诵读文艺演出。或多人吟唱《满江红》的铿锵激越、气贯长虹;或集体朗诵《春江花月夜》的缠绵凄切,荡气回肠;或课本剧的幽远高藐,意味深长;亦或快板《三字经》《弟子规》的清新活泼,神彩飞扬。皆能博得在场嘉宾的高度赞扬。
(6)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结合《三字经》《弟子规》选段,利用班会、队会、黑板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对学生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7)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采取不同形式督促、指导孩子古诗文背诵,使诵读优秀诗文成为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3、措施方法到位
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发展能力。求速度又求效果。开展古诗文诵读,我们要求四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背诵两首古诗,低年级每周背一首古诗,学校“每周一诵”推荐一首古诗,做到厚积薄发。要数量又要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感悟的关系,根据不同年级每学期规定一定量的背诵篇目,但不把背诵古诗转变成学生新的负担。要让学生轻松地背,愉快地记,提高学习经典的质量。
四、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得到较大的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逐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即学做“五小”儿童:勤学好问的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小主人,兴趣小组的小能人,科技宣传的小喇叭,家庭社会的小帮手。树立“七自”精神:思想上自辩、品德上自励、文化上自学、情感上自陶、智能上自开、科学上自创、社会上自立。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陶冶性情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 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亦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经典古诗词,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的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作文之中和平时的口语交际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诵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经典浸润人生,书香伴我成长。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校带来了一片生机。
著名作家余秋雨说过:“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是文明传承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阔,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小说家金庸也曾说:“让孩子背诵古诗文不是让他们学习很多知识,更多的是一种情感、民族性格的熏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在读经典中养德行,学做人,引领学生们走进文化经典的圣殿,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正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和义务。
(张家庄明德学校 张永胜)
2015年5月20日
第三篇:弘扬民族文化
小组建设————
弘扬民族文化
新都二中余海君
每一个班主任都想构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但仅仅是校规·校纪·班规·班纪是不够的。在现如今的社会现状影响下,有很多同学没有具体的价值观,人生观,没有理想和信仰,精神生活极度贫乏。针对现阶段的学习小组建设,有必要给学生上一堂弘扬民族文化的课,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沉淀下浓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先贤达人们的对学生应该是很好的启发和鞭策,对班集体的小组建设提供很好的精神支柱。“己欲立而立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自己希望学习进步身心健康也要帮助别的同学学习进步身心健康,互帮互助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小组。“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也要帮助别的同学实现人生理想,小组每一个同学有共同的目标和理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别的同学做出一些影响学习的不好的行为习惯,自己也别去做让别的同学不喜欢,影响小组和谐。
先贤达人们都有很多共同的特点,这些都学要我们同学们学习。
一. 坚忍不拔的从道精神。什么是道,道为价值理想观念。同学们应该有正
确的价值理想观,人生观,并能够坚持自己的人生理想,纵然遇到挫折也能够坚忍不拔的去完成。凡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必有其魂,即主导价值观,这是国家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那我们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学习小组也应该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振兴我们的小组,并为了这个价值理想观去奋斗去完成。
二.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自强不息”出自《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但其实,我相信早在《周易》成书之前,人类便孕育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它在栉风沐雨的艰辛中生根,在九死一生的拼搏中抽穗,最终在一次次的钻木中闪出收获的火花。人类代代传承的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千百年感动了多少人,鼓舞了多少人,又成就了多少人!我们是幸运幸福的一代,但我们不能成为懒惰,不思进取的一代。有人说: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考试,烦死了,成绩经常不及格糟透了,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诚然,不同的追求有不同的意境,像猪一样吃饱了睡,喝足了玩,追求猪栏理想,那么我们今天的学习,确实很苦;但从掌握今后立足社会的本领,掌握科学知识的角度,今天的学习不仅不苦,而且很有价值。试想我们的先人创造了无数的知识宝藏,今天的我们只是学习和模仿,再难也要坚持和超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抚今追昔,我想作为风华正茂的二中学子,我们更应该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成绩来诠释“自强不息”的二中精神!
总之,中华民族的传统人文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每一个小组的精神支柱,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建立一个团结的小组一个团结的班集体!
第四篇:弘扬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 构建和谐家园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育出了灿烂、伟大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几千年改造世界、适应环境的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表现出独具魅力的性格、气质和品质特征;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灿烂群星,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悠久历史的鉴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在当前,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其时间毕竟相对短暂。由于统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绵延不断,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得以维护,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不断发展。中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开发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周边地区,这些地区与汉族聚居的中原地区(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相比,自然地理有较大的差别。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中原地区的汉族互相交流。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追求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在古代,一直存在着众多的民族文化,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各民族冲破山河阻隔,一直进行着密切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
中华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一、弘扬“养浩然正气”的优秀传统文化,充满和谐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历来是被看作一种“大节”。“见义勇为”、“杀身成仁”、“当仁不让”、“舍身取义”等等,崇尚气节,讲求情操,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心,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并逐步凝结巩固起了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民族气节。爱国主义这个概念虽然是近代才有的,但爱国的思想和行为却早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容之一。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把“廓然大公”等作为价值理想,就是要求社会成员奉公尽忠。孟子所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荀子所谓“成天下之大事”等,都表现了胸怀天下的道德信念。这种信念经过一代代人的充实提高,到了宋代的范仲淹、明末的顾炎武分别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对之做了精辟总结,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豪情壮志和浩然正气。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才能充满和谐的眼光,把学生培养成如此有大爱的人,正是教育的目标。
二、弘扬“修身立德”的优秀传统文化,达到和谐
中国人重视人格修养,形成了向内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体现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美德修养学说。这种修养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礼记〃大
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从天子到普通民众,一心所要行的,都是把修身看作根本。修身的目的在于自我完善,成为道德上的圣人,为治国平天下打下基础。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形成了一整套富有特色的修养方法,如慎独、内省、自讼、主敬、集义、养气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曾子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中国传统道德历来有“慎独”的告诫。慎独,出自《礼记》:“君子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在个人独处而无他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这种修己内省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造就了许多具有高尚品质和坚定节操的君子人格。只有具备有良好情操、美好道德的人才能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和谐的状态。
三、弘扬“自强不息”的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和谐
“自强不息”一语出自《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贯彻古今的光荣传统。自强不息是一种自我超越、不断进取的品质,它体现的是一种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意志力。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孕育了自信、自尊、自立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不懈奋斗,战胜各种风险、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自强不息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每一个实践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奋发图强。这种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自古以来
就受到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和倡导。几千年来,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影响了整个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动的走向,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这一优秀文化传统,培养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完善和谐的步伐。
四、弘扬“天人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
中国古代思想家尽管在对天地人三者关系的认识上互有差异,但他们都深信天地、自然和人不可分割,这种内在联系的经典概括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周易大传》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思想家把人与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共生的现象称之为道德。当人遵守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和谐共生的道德时,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当人们用道德指导社会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天人合一”时,便形成了新的、更具有现实指导性的道德思想,也即“天人合德。”“天人合德”的道德观崇尚“仁者爱人”,塑造了中华民族明白达观的人生理念,也表明了中国传统道德既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又注重人必须不断认识自然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构建和谐的社会。
我们的周围无时不刻都萦绕着许多和谐,我们的家园中,一股和谐之风正弥散开来,全社会在各方面正欲实现协调和谐。我们都是黄子孙,建设和谐家园,我们义不容辞。
实现和谐,我们要勤于修身,少年壮志当拿云。周恩来总理12岁
立下了宏大志愿——“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并以此勉励着自己奋斗一生。在奋斗的一生当中,他遭遇了生活的苦难、不幸,他都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与其他前辈一起创造了和谐的新中国。
实现和谐,诚信是一剂良药。没有了诚信,世界将会变得晦暗,人与人之间会产生隔膜,互相欺骗。我们应该抱着一个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朋友,感谢邻居,感谢关心、爱护我们的人,在我们的周围创造一个和谐的小环境。无数个和谐的小环境加起来,就会建起一个和谐家园。
善于交往,和谐人生之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和谐的交往会像一场甘雨,滋润有一情感之苗,像一朵绚烂的花,开在人们的心间。把分享改成共享,“小我”之心瞬变“大我”。中华美德,“礼之用,和为贵”,曾子避席向孔子求教,孔融让梨于兄弟,张良帮老人穿鞋……亲情需要沟通,父母的心便是子女的天堂;社会也需要沟通,在文明礼仪的基石上建起和谐的社会。
关注社会,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中国人,就当做中国人该做之事。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要使社会和谐,就要奉献,才能提升生命价值,达到自身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保护环境,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今,环境正在逐渐恶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风频频,干旱严重,南极出现臭氧空洞……,大自然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地球,是茫茫宇宙中唯一发现的生命载
体,我们要珍惜大自然的馈赠,拉起大自然的手,享受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美妙。
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我们应弘扬民族文化,共建和谐家园。迈步前进吧,让我们去拥抱明天美好的朝阳!
第五篇:弘扬民族文化演讲稿
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面对高山,你一定会感慨她的气势磅礴;放眼大海,你一定会惊叹她的汹涌澎湃;仰望青松,你一定会赞美她的高大苍翠;俯看小草,你一定会称颂她的坚韧不拨……因为,在她们身上,孕育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屈的精神!在她们身上,隐含了中华民族数百年顽强的意志!。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无数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不尽的剑影刀光;模糊了五代十国时繁荣的街市;剥蚀了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
岁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为了中华的崛起,为了雪耻报国,为了振兴华夏,为了腾飞于世界,他们发愤图强,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和发展 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精神。
可是现在,在社会上,在我们同学中,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随处可见,公交车上抢座位,老人跌倒不敢扶,损坏公物,乱扔垃圾的同学大有人在,更不敢与那些坏人歹徒做斗争。今年春晚不是流行一首歌《时间都去哪了?》我不禁
要问中华民族精神,中华美德去哪了?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小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的精神由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来传承。
要让这一精神贯穿我们整个学习生活中,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见到老师要问声好,给每位老师带来亲切的问候,与同学相处时要少些唯我独尊的霸气,多些关怀与帮助,善于捕捉他人的优点,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取长补短、步步为营。,继承并发扬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善待他人的民族精神。
下课后,能自觉保持学校优良的学习环境,走廊上、阳台上、楼梯口、操场上,少些喧闹、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读书声,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多些捧着课外书津津有味读着的小小书虫。让学校成为学习交流的宝地。
讲卫生,勤劳动是体现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部分,不破坏学校的公物,不乱采摘花朵树叶,不折断树枝打闹嬉戏,不乱丢废纸果壳,不随意吐痰、践踏草坪,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恶意破坏,主动帮助打扫卫生的同学,齐心协力使映照在蓝天下的美丽校园变得更加亮丽如新。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刻苦学习、努力拼搏, 打好基础,为中华民族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
演讲人:原化学校 六(2)班 张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