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季养生讲稿.doc
叔叔,阿姨们,早上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样一个话题。秋季的养生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硕果累累,秋天也是个变异的季节,南方干燥无雨,北方雨雪飘飘,这就是我国幅员辽阔带来的奇异景观。在咱们深圳是不是已经有二十多天,没有下雨了。前几天,张经理还在说,天气太干燥了,咽喉肿痛,廖医生也说,皮肤太干燥,那天,廖医生在讲课,嘴唇都出血了,是不是,这些症状都是咱秋天所特有的秋燥在作怪。为什么秋燥会引起这些症状呢,还是要从秋天的季节特点来找原因。)
秋季(autumn,fall)是一年四季之第三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渡季节,阴历从7月立秋到9月立冬止,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这期间 包含6个节气,分别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这个时候晚上天黑的越来越早了,预示着阳气始收,阴气渐长。
秋天的症状特点在于“秋燥伤肺”,也就是上面的朋友在秋季时会感到咽干鼻燥,皮肤干涩、口渴欲饮。也就是大家所说的秋燥症状。
为什么秋燥会伤肺呢?
为什么让大家看看这个五行图呢,我想问问各位叔叔,阿姨,咱们养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长寿,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养生就是讲营养,现代营养学的是基础理论,是中国中医和五行学说。所以,咱们讲养生离不开五行
五行简单的说,就是金,木,水,火,土,它们既相生,也相克。中医里:“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秋天的五行属性是金,秋天的五脏属性是肺,肺为相傅之官,就是说,肺在五脏的地位想当于宰相,仅次于皇帝哟。也就是仅次于心脏,所以,这些症状也就是燥邪入侵达于表的表现了。
前几天才过了霜降这个节气,咱们现在已是晚秋了,对不对,那要怎么样来缓解这个秋燥对机体的危害呢?
养生从来不是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外在坏境统一协调,主要是强调了人体的内环境要适应外在的环境才对身体有益,这就是所说的“人与天地相应”,遵守的是不同季节应有不同的养生原则。四季就是春,夏,秋,冬,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来制定养生要点。也就是。春天生发之气而养肝,夏天因气盛而养心,秋因萧瑟,收敛而养肺,冬因寒冷,潜藏而养肾。要顺时养生,咱们就要养收,养收,指的就是静养,收敛。
秋天的起居
我们在起居上应该怎样呢,咱们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个时候,天黑的越来越早了,就要增加睡眠时间,减少工作时间,使肺气收敛,以免损伤阳气。
衣着上,秋天多穿白色量度高的衣服,可以让心情更愉悦,别人看起来就有生气。俗话还有一句,说的 “春捂秋冻”,是吧,这是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这是大众的方法,对咱们来说,实际上秋季早晚温差大,有支气管炎、胃炎等病史的人,则要注意适当保暖,防止旧病复发,秋冻也不能过头,咱们也要顺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点对于中年人特别重要。
春乏,秋困,夏打盹,就是向咱们描述了一个现象,就是容易疲劳,很多朋友跟我说呀,李医生呀,好困呀,好想睡,心烦气燥睡不着,成天的 哈欠连天。我们建议大家入秋可适当午睡,午睡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以免影响晚上的睡眠。
总结一下,秋天的气侯特点就是干,燥,温差大,养生的要点,就是什么,收敛,静养。
秋季的饮食上以滋阴润肺为原则。我们可以做到哪些呢,三吃,四不要。三吃,就是白,酸,温
白是什么呢?
(提问)问问,叔叔,阿姨去买菜的时候,哪些食物是白色的? 请罗医生准备奖品啊,有种说法:秋天要多吃白色的食物,像白色的萝卜、白菜,藕,银耳、山药等。白菜,萝卜,百合,山药、百合、银耳、莲子、藕、梨等白色食物。
银耳,是平价养生王,但是,在秋天又有很强的润肺的功效。是咱老百姓都吃得起的养生之王。
做法:、可以随餐炖煮,加入莲子,枸杞呀,枸杞还可以舒肝明目,如果想增加甜的口感的话,加点适当添加一点雪梨,吃之前,还可以再加上一点木糖醇,这样既可以吃水果,又不会增加血糖,还可以滋阴润肺,抵抗秋燥。是很好的滋补之品。咱们糖尿病友也是可以吃的。就是要注意,银耳不可以过夜,随做随吃就没有这个问题了。隔夜的银耳会形成亚硝酸盐,对身体有害。
藕呀,一个是应季,一个是好吃,有功效,所以,没理由不吃它。藕全身都是宝,比较好吃,看着就舒畅,颜色又亮,而且,吃法不一样,功效也不一样,在中医的养生里头,告诉我们,生吃去火,凉血,有内热,肺热的时候,生吃,这个生吃,不是像吃黄瓜一样,是用水焯一下,天凉了,一旦要是不留神,胃肠功能消化不好了,感觉有点胃寒,也可以吃藕,炖着吃,就可以暖胃,健脾。咳嗽,腹胀,腹泻,刚好就是对症的。咱们,深圳喜欢煲汤,糖尿病友来说,可以煲连藕龙骨汤,以一个小时为宜。毕竟是淀粉类食物,滚刀块吃两块就可以了。
百合的功效是:润肺清热,止咳养阴,是不是现在菜桌上可以添加一道西芹炒百合,不过,不可以勾欠,欠粉实验上就是淀粉类,可以使热量成倍的增长,咱们的糖酯康,就是百合提取物,糖酯糖不对血糖,血脂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您还能对秋燥,起很好的缓解的作用,对肺的保养有利。
提问:叔叔说了,你这都是素食,肉类上,有没有什么白色的了?有啊,鱼肉呀,鸭肉呀,都是属于白肉一类的,鱼类又三两为宜,清蒸,清炖为主,加入白萝卜,豆腐这类,生糖指数不高,还可以降糖、护心和防癌,可以多吃鱼。不要吃鱼皮,脂肪含量高,鸭肉有凉血,滋阴的功效,秋天适合多吃鸭,冬瓜老鸭汤
饮食上为什么以酸为主
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食物,因为“酸入肝”,酸味食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肝护肝的作用,但也不可过量。这些食物如:苹果
36、石榴、葡萄
43、芒果、樱桃、柚子
25、柠檬、山楂、番茄等。
温,是指口感温软的食物。
您到医院去,医生是不是跟您说,不要喝稀饭,稀饭的生糖指数是75,属于生糖指数很高的食物,能快速升高血糖。但是,今天李医生告诉您呀,咱们是可以吃粥的。只要咱们注意食物的多样化,粗细搭配。就是可以吃的,比如粥中加入绿豆,红豆,燕麦,桂圆,这样搭配着煮食,既增加口感,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这样合并生糖指数还会下降至。黑米粥42,小米粥61,咱们糖尿病友就是可以吃粥的了。南瓜粥不适合75,不要太多水,适当稠一些,如果增加些绿叶蔬菜,圆白菜呀,冬瓜呀,上海青呀,白萝卜呀就更好了
同时,养生的粥还有
核桃粥,不仅能补肾,还可以健脑,有延年抗衰老作用。要适量,只可以吃两颗。生糖指数偏高
花生粥不超过15粒
栗子粳米共煮,健脾养胃之功用 百合杏仁粥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温,还包括温度,过热和过冷的,太硬的食物会刺激肠胃,不宜消化。肉桂是温热性食物,金唐安是肉桂提取物,性平,现在服用金唐安,对胰腺有个很好的养护作用。金唐安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活性,对血糖有个很好的调节作用。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顺应季节的特点,从饮食上来滋阴,润燥,可以对机体起个很好的养护作用。
那么什么又是饮食的四不要:
哪四不要,就是辛、辣、咸、冷。
辛辣
就和前面说的多吃酸的作用是一样的。五行里,还是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更进一步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其中生姜,它含挥发油,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含有姜辣素,具有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促使消化的功能;生姜还含有姜酚,可减少胆结石的发生。所以它既有利亦有弊,因为秋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加上再吃辛辣的生姜,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在古代医书中也出现这样的“警示”:“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咸
咱们糖尿病友的饮食以少盐,少油,多纤维为主,是不可以吃太咸,最新的研究表明,过高的盐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从而促进淀粉消化和小肠吸收糖的作用,引起体内血糖浓度过高。糖友长期摄入过多的盐,会诱发高血压,加重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因此,糖尿
“食不达咸”。为了不加重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者的肾脏负担和水肿程度,食盐的摄入量还要降低些,每日在2克左右为宜。
凉
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这与秋天的气候有关。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如西瓜、柿子等都属于寒凉水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以保护胃肠,保护肺脏。
秋季的运动
原则:静,适度,微微出汗 提问,以哪些运动为宜呢? 以太极,散步为宜,九点以后,太阳黑了,也就是太阳下山了,咱就要回家,不宜过量运动。广场舞的比较激烈的就不适合了,神经比较兴奋,对晚上睡眠不宜。
秋季疾病的预防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秋天气候多晴少雨、气候干燥,早、晚温差较大,是一些细菌、病毒繁殖与传播的有利条件,随着干燥的灰尘,一些细菌、病毒在空气中飞扬,常会引起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是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的高发时节,咱们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同时要加强保暖,做好预防工作。
预防心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据有关资料报告,秋末冬初时节,脑血栓、脑溢血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预防中风
低气温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从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而致脑血管破裂。
寒冷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增加,引起血液黏稠,导致血栓形成。
预防情绪疾病 秋风落叶,伤春悲秋,往往使人触景生情,咱们深圳现在还看不到凄风苦雨,但是,人也会有四时感应,这也是天人合一的一个反应,容易诱发消极情绪。所以咱们要放松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含饴弄孙,勤于锻炼,安度幸福的晚年,好不好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咱就聊到这,希望咱们糖友们,多到健悦坊来,交流饮食,分享健康,健康地享受快乐,快乐地创造健康。好不好,谢谢大家
第二篇:电台广播讲稿秋季养生第二期
第二期
今天继续跟大家谈谈秋季养生,那么在秋天,不少人习惯于清晨起床后立即开窗,以为这样可以将外界的新鲜空气换进室内。殊不知道这样做会适得其反。由于地球上每天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排入到大气中。当地面温度高于高空温度时,地面的空气向上流动,这些污染物就会被带到高空中扩散;当地面温度低于高空温度时,天空中就会形成逆温层,地面的空气难以向上流动,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不能扩散。一般情况下,夜间、早上和傍晚地面温度低于高空温度,容易形成逆温层现象,所以此时的空气最为污浊。尤其是早上7点和晚上7点左右,为空气污染高峰时期。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迅速上升,逆温层很快消失,污染物也随之被上升的空气带走,在高空中扩散。据有关科学检测显示,一天中以上午9~11时和下午2~4时的空气最为新鲜,故此时开窗换气较为适宜。
据研究证实,各种灯光可扰乱机体自身的自然平衡,使人产生一种光压力。人们长期在这种光压力的环境下睡觉,体内的生理功能会发生改变,使体温、脉搏、血压、心跳等变得不协调。长此以往,对健康有害无益,甚至可引起疾病。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得杂病。”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的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机体耐寒能力。但要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冻得适度才行。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此时不宜过多过早的添加衣服,以自身感觉不过寒为准,以便使机体逐步适应凉爽的气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环境的适应能力。
晚秋天气较凉,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使阴津耗伤、阳气外泄。但也不能冻得打寒战,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而会被冻出病来。因此,秋冻顺应了秋天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需要,也为冬季做好了耐寒的准备。故《摄生要集》中说:“冬季棉衣稍宜晚着,仍渐渐加厚,不可顿温,此乃将息之妙矣。”当然,秋冻还要因人而异,老人和小孩的抵抗力弱,在进入深秋时就要注意保暖。若是气温骤然下降,出现雨雪,就不要再冻了,一定要多加衣服。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例如睡觉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阴耗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养生法则,应长期坚持。
饮食上,在秋天应多吃些有健脑活血作用的食物,如核桃仁、鱼类、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等。绿茶、咖啡、巧克力等富含苯乙氨和咖啡因,可以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境。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外出活动,如假日郊游、登高赏景等,饱览秋日美景和硕硕果实。同时,还可接受阳光的沐浴,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安抚作用,从而消除秋愁。防止秋愁,还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使肌肉的紧张去消除精神的紧张。此外,要少一些怀旧情绪,多想想美好的未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意思是说,秋季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以减缓肃杀之气的影响;注意不断地收敛神气,不使神志外驰,以保肺之清肃之气。因此,秋季要做到清静养神,尽量排除杂念,以达到心境宁静的状态。俗话说:“常人不可无欲,又复不可无争。”这是人之常理,但不可欲望太高,超越现实。私心、嗜欲出于心,私心太重,嗜欲不止,则会扰动神气,破坏神气的清静。古人云:“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因此,生活中,应把精力用在事业上,而不要“争名在朝,争利于市”。驱散秋季的忧郁中医学认为,秋应于肺,在志为忧,这个时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
忧郁症是现代紧张病的代表性疾病,症状包括失眠、疲倦、身体不适、头痛、食欲不振等。轻者,适当放松,舒解压力,不致妨碍工作;重者,还可出现腹痛,甚至晕倒。年轻人患忧郁症,有些仅仅是轻微的情绪障碍;有些人可出现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迟滞等。若不能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的话,就可积郁成疾,甚至产生自杀倾向。心情愉快时,机体的功能和神经细胞的兴奋都调节到最佳状态,有利于身心。相反,终日郁闷忧伤,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引发胃痉挛、高血压、冠心病等。
预防忧郁症要做到早点起床,吃顿营养丰富的早餐,装扮整洁出门。不宜整日持续工作,除了中午外,早上10时,下午3时宜放下工作,喝杯茶,休息片刻。工作上的问题和烦恼,千万不要放在心里,应提出来与上司或同事商量解决;责任心强的人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主义,免得身心负荷太重;每日不宜过于劳累,以免患上忧郁症。应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扩大生活圈子,多交工作以外的朋友,以增长见闻,促进人际关系,培养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这是松弛神经、预防忧郁症的良方。另外,日常生活中,处处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俗话说:“会吃不如会睡。”睡眠是人体储存能量和恢复精力与体力所必需的。为了确保秋季良好的睡眠质量,首先应将卧室整理得较为温馨舒适;床头可放些散发着清香味的水果,如香蕉等,这样有利于安然入睡。睡觉时,最理想的睡姿是侧身屈膝,即卧如弓。当然,只要自己觉得舒适,入睡时被不掩面,手不搭胸,想怎么睡就怎么睡,因为入睡后的睡姿会变换许多次。睡觉的床铺不是越软越好,因为软床易伤腰;枕不是越高越好,高枕易引起颈椎病和咽喉不适。一般而言,床应宽大,软硬适中,枕高以一拳多为宜。棉被应较轻,但保暖性强,睡衣以纯棉、宽大、柔软为宜,尤其要注意其保暖性能。睡眠时间以7~8小时为佳,因为少睡夭寿,而久卧易伤气,而且贪睡还易引发肥胖。中医学认为,阴气盛则入睡,阳气盛则醒来,而夜半子时,21~23点为一天中阴气最盛的时候,因此应在子时以前上床,以便在子时进入最佳睡眠状态。
睡前应减慢呼吸节奏,比如可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睡前可吃些养心阴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水等,将有助于健康;睡前用温水泡脚,促进心脏供血,有利于睡眠达到最佳境界
立秋之后,金风送爽,有些人为了贪图凉快,喜欢开窗而卧。然而,夏秋之交,也正是冷空气开始活动之时,稍有不慎,就易导致寒湿之邪侵袭人体。此时,多有全身酸重、脘腹痞满、便溏、四肢无力、周身关节疼痛等症状。所以,入秋天气转凉时切莫贪凉。入睡之前,一定要关窗闭户,以防寒湿之邪入侵。秋季睡向的讲究睡眠时,头宜朝西卧。
《千金要方》中说:“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原因是春夏属阳,头宜朝东卧;秋冬属阴,头宜朝西卧,以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睡眠八忌合理的睡眠可促进体力的恢复,保证健康,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秋季气候凉爽,有利于睡眠。为了保证秋季的睡眠质量,必须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具体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忌睡前进食睡前进食会增加肠胃负担,尤其是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食物,易导致夜卧不安。
因此,晚餐应清淡,可选择低脂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类、瘦肉等,但不宜吃得过饱。另外,若睡前进食辣椒、大蒜等辛辣食物,易引起胃部灼热感,也可影响睡眠。同时,睡前忌饮刺激性饮料:咖啡因能兴奋神经中枢,具有利尿作用,并可减少褪黑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具有催眠作用。因此,睡前饮咖啡、茶或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易导致辗转难眠。睡前忌饮酒,睡前饮酒会缩短深睡期的时间,从而降低睡眠质量。睡前忌情绪激动:睡前情绪起伏会引起气血的紊乱,导致失眠,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睡前忌过度娱乐:过度的娱乐活动,尤其是紧张刺激的活动,会使神经持续兴奋,导致难以入睡。
睡前忌多言谈:卧躺时,过多说话不仅伤肺气,还会引起精神兴奋,影响入睡。睡前忌掩面:掩面影响呼吸,导致缺氧,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忌张口睡觉闭口是保养元气的最好方法。张大嘴巴呼吸,吸入的冷空气和灰尘会伤及肺脏,胃也会因之而着凉。忌吹风,睡眠状态下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降低,应注意保暖,不可让风直吹,以免受风邪侵袭。
有些人秋季洗冷水浴,来锻炼身体,所谓的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从秋季开始进行冷水刺激,可增强身体对外界冷热气温变化的应变能力,使其能更灵活地适应大自然的阴晴凉热,并减少患感冒、支气管炎乃至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机会。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可先用冷水洗脸和脚,再用冷毛巾擦臂、擦前胸,进而擦背、擦下身,再过渡到洗冷水浴。冷水洗脸和脚这是冷水锻炼的初级阶段,水温应由微温逐渐降低,由25℃~35℃降至15℃~25℃,再降至自来水水温,切忌一步到位。
洗冷水脸前,先揉搓脸、耳、颈,再用冷水洗脸并摩擦面部至发红,最后抹去水分。它可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提高鼻腔粘膜对寒冷的抵抗力,预防感冒,而且对神经性头痛、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冷水洗脚,宜将脚浸泡于冷水1~2分钟,同时用两手或双脚互搓擦,再用毛巾擦红,然后用热水泡脚至红热,这种冷热交替,利于防治脚病,并可健身强体。冷水擦身冷水擦身属于中等强度耐寒锻炼,可分全身擦浴和局部擦浴两种。局部擦浴时,用备好的毛巾浸透冷水,稍拧一下,由手、臂、脸、颈、肩到胸、腹、腰、背依次摩擦至皮肤发红并伴有热感为止,最后用干毛巾擦干,立即穿衣。经过上半身擦浴,如感觉良好,即可开始全身擦浴。先擦四肢,后擦躯干。操作须迅速,约二三分钟即可结束。擦洗肢体要顺着向心方向操作,以利于静脉血回流于心脏。
擦洗完后,用干柔软毛巾擦皮肤至发红,但用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皮肤。习惯冷水擦浴后,可开始冷水淋浴,这属于较强的耐寒锻炼。浴前需做暖身活动,浴初可用喷水器给全身喷少量水,先四肢,再躯干,水温可自调,以可容忍的冷度为宜,以后再逐渐降低至自来水水温,喷水量也宜逐渐增多。淋浴时,不可让冷水直接冲淋头部,动作要迅速,冲淋后用干毛巾擦身,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冷水浸泡,这是冷水锻炼的高级阶段。全身浸入冷水时,两手作周身擦摩以促进皮下血管扩张和静脉回流,加速血液循环。浸浴时间不宜过长,身体出现寒战之前就结束。需要提醒的是,冷水浴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
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会产生症状,如起疹子等,这类特异体质的人就不能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空洞性、坐骨神经痛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淋浴。冷水浴可加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肌肤遇到冷水刺激时,会使中枢神经发放冲动,调节机体的活动,抵抗寒冷的侵袭。所以,洗冷水浴后,会觉得精神焕发,头脑特别清醒。增强血管的功能受到冷水刺激后,皮肤血管发生收缩,血液流入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当解除寒冷刺激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又从内脏血管流向体表。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能够提高血管的承受能力,使血管弹性增强,有助于预防血管硬化,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增强消化功能洗冷水浴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辅助治疗作用。
秋季日出后的早晨,空气中含氧量高,其中含有的负离子也较为丰富,并具有一定的冷度,是一种高营养的空气。常呼吸这种空气,对治疗神经衰弱等病有益。因此,在秋季晨曦初露之时,最好到附近的空旷处进行冷空气浴。拂面的微风,沁人心脾,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清新凉爽之感,而且吸入的冷空气也是一种耐寒锻炼。冷空气浴,可以有意识的少穿衣服,甚至穿短衣短裤到户外锻炼。开始时,户外时间可少些,然后逐渐增加。坚持一段时间后,耐寒力便会有明显的提高。进行冷空气浴,要因人、因时制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体弱者少练,大风大雾天不练,雨、雪天应坚持练,实在不能外出便在晾台或窗旁练。冷空气浴还可与运动锻炼相结合,寒冷使血管收缩,运动发热又使其舒张,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慢性病,并能延年益寿。
提醒心脏病人,在运动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当日气温等不同情况适量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锻炼时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锻炼的时间可从15分钟逐渐增加,身体状况差的可采用间歇运动方法,即运动2~3分钟休息2~3分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天气太冷时可以适当减少运动时间和运动量。
第三篇:电台广播讲稿秋季养生第一期
第一期
秋天,是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并以中秋,作为气候转化的分界。夏热秋凉,由热到凉,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转变为阴盛的关键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阴阳的代谢也开始阳消阴长过渡。因此,养生防病,须进入一个新境界。
秋季,是冬季风和夏季风的过渡季节。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温热潮润。正常情况下,入秋以后,冬季风从近地面大气层逐步推进,逐渐南下而取代夏季风,但持续时间较长,反反复复形成拉锯战,为期一般为50~60天。这段时期,天气比较稳定,形成风力微弱、阳光灿烂的秋高气爽的天气,与春天一样宜人,偶尔也会出现坏天气。也有些年份,入秋以后,夏季风尚未撤退而冬季风风势已强,冷空气流频频南下。在这冷暖气流相互争雄激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秋风秋雨”的反常天气,甚至出现秋雨连绵的坏天气,有时可长达10多天,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立秋时值阳历的8月7日前后。“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也就意味着禾谷开始成熟。因此,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即使有高温天气,但也不同于使人烦闷的暑热。
处暑时值阳历8月23日前后。“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即炎夏即将过去了。处暑时,华南仍受夏季风控制,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更会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此时秋意正浓,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处在22℃以上,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白露时值阳历9月8日前后。历书记载:“阴气渐重,凝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由于夜间气温低,水蒸气常凝结成白色的露珠,故称白露。白露时节,凉爽的秋风自北向南已吹遍淮北大地,此时炎夏已逝,暑气渐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天高气爽,云淡风轻的天气,已逐步开始了金色的秋季。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时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日照时间短、强度弱,夜间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同为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
白露后,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降水量显著下降,黄淮海流域地区有一半以上的年份会出现夏秋连旱;而华南和西南地区却常常秋雨绵绵。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候鸟将在这个节气南飞避寒。谚语云:“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就是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转凉,大赤膊容易着凉。秋分秋分,时值阳历9月23日前后。此时,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秋分是夏季风转为冬季风的过渡季节,随着北方冷空气势力的逐渐增强,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会产生一次次降雨,常常是阴雨连绵。秋季降温也总在雨后最为明显,因而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之说。寒露,时值阳历10月8日前后。历书记载:“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气温更低,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
古书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天气变得寒冷,近地面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冰霜,俗称打霜,故称之为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性节气,黄河流域一般多出现初霜,最低气温可达0℃左右;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还见不到初霜。秋季气候对生理的影响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时有阴雨绵绵,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秋季的气候变化,会影响及人体的生理活动。总的来说,秋季的气候对身体的健康有益,但也会对生理上造成某些不良影响。此时,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低,易生病,如感冒、腹泻。
另外,一些慢性病,在夏季因天热而缓解,秋季随气温降低便有加重趋势。还有些人在秋天表现出贪吃贪睡、精力难以集中、性格阴沉、情绪低落、睡眠易惊醒,白天易感疲乏、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喜食甜食者也增多。据有关研究表明,秋季白天变短会影响体内的生化过程,触及生物钟调节机制,从而会带来生理上的一些不良影响。所以,秋季养生应细化,减少秋季的不利影响,发挥秋季有利影响的优势,从而增强体质,以迎接寒冬。气候对情绪的影响秋风萧瑟,秋雨凄凉。在秋三月里,红衰翠减,百花凋零,有些人对这些变化极为敏感,易导致触景生情,引起愁绪,产生凄凉、苦闷、秉暮之感,诱发消极情绪、灰色心理。当然,秋风秋雨易使人忧愁,并不完全是审美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着一定的生理原因。因为大脑底部的松果体,能分泌褪黑激素,它能诱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欢。夏日,由于阳光充足,这种褪黑激素分泌较少。
入秋以后,日照时间减少,强度减弱,这种激素分泌增多,情绪自然就易低沉消极,精神也容易委靡不振。此外,在低温条件下,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进一步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入秋以后,应顺应秋令的特点,保养机体的适应能力,减轻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从而增强体质,为顺利度过寒冬打下基础。秋季养生大要《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里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其意思是说:秋天的三个月,是所谓的“收容平藏”、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劲急,地气清明,应该早卧早起,鸡叫起床,使神志保持安定,以舒缓三秋的肃杀,精神要内守,使秋气得以和平,不使意志外驰,而令肺气清肃,这是对秋天“收养”的呼应。如果违背了这个方法,肺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发生顽固不化的飧泄病,供养冬天潜藏之气的能力也就差了。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生理活动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阴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秋冬养阴就是在秋冬之际,顺应自然界“秋主收、冬主藏”的规律而重视蓄养,以适应收藏的需要,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
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呈现一派燥象,如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因此,秋季必须防止燥邪伤人,以养护体内阴气。同时,寒凉之秋,脾胃机能多健旺,是营养物质易于蓄积的大好时机,因此宜加强营养,多吃温热之物及血肉有情之物,以达“温阳则阴不穷”。对于素体阴亏者来说,还可进食养阴滋液之品,如阿胶、龟肉等,使阴阳协调平和,生化无穷。
秋季,其气清肃,其性干燥。肺为娇脏,主呼吸,性喜润而恶燥,故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首当其冲。燥邪犯肺,易伤其阴液,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而出血,见痰中带血。另外,秋季的气温逐步降低,如果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便会发生感冒、咳嗽,特别是那些素有哮喘病、支气管炎等病史的人,也往往在秋季复发或病情加重。因此,中医认为,秋季养生重点在肺,通常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达到养肺的目的。常笑宣肺中医认为“忧伤肺”,所以金秋养生应心情开朗,常想常做令人快乐的事。步行于山峦田野之中开怀大笑,或经常听听相声、说说笑笑,自己找乐。因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清除疲劳,驱除抑郁,解除胸闷,还可使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心肺气血调和,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沐浴益肺中医理论认为“肺外合皮毛”。金秋季节勤沐浴有利于血液循环,使肺与皮毛气血相通,起到润肤、润肺的作用。洗澡水温,最好在25℃左右,不宜过分揉搓,以浸浴为主。
水为生命之本,秋天干燥的气候,使人体大量丢失水分,所以补水是秋季养肺的重要措施之一。每天至少也需饮水2000毫升,才能保证呼吸道润滑,减少损伤。中药可以通过进补中药膏来达到润肺的目的。一般常用贝梨膏。川贝母粉10克、雪梨汁1000克、阿胶500克,共蒸熟。每次10克,日服两次,可滋阴润肺,治久咳不愈、痰中带血、鼻中出血。
也可以做八仙膏。生藕汁、生姜汁、梨汁、萝卜汁、白果汁、竹沥、甘蔗汁、蜂蜜各等份,将各汁和匀,蒸熟后用玻璃瓶贮存,任意食之,有生津养肺、清热化痰之功效。通便宣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功能失常,大便秘结,则肺气壅闭,气逆不降,致咳嗽、气喘、胸中憋闷等症加重,故防止便秘,保持肺气宣通十分重要。另外,饮食上,应多吃玉米、黄豆、黑豆、萝卜、芝麻、冬瓜、白木耳、番茄、藕、甘薯、猪皮、贝、海参、梨等,但要按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
秋季,气温渐渐转凉,而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因此,秋季养生宜养护胃。具体说,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暖素有胃部不适者,入秋后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静养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运动胃病患者应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复发,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应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影响了胃病的痊愈。
饮食宜清淡、较精细、易消化、富有营养,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胃酸侵蚀胃黏膜和溃疡面而加重病情;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另外,应戒烟禁酒,进食时应细嚼慢咽,以减少粗糙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并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更忌暴饮暴食。起居常识早睡早起《黄帝内经》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这就是说,秋季起居作息应与气候相适应,以避免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秋季阴气由疏泄转向收敛、闭藏,早睡以敛肺气,顺应阳气之收,符合秋季养收之道。而且,此时天气凉爽,舒心爽身,具有安睡的条件,正好借此以补偿夏日睡眠的不足。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另外,适当早起做一些晨练,既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气,促进新陈代谢,又有益于肢体功能活动的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同时提醒有冠心病、心慌、心悸的心脏疾病患者,秋季要顺时起居,及时添加保暖衣物,不然容易着凉,可能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感冒”。感冒会加重心脏的负担,甚至会诱发心功能衰竭,加重病情。
所以,在秋风起昔云飞扬的季节里,老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病人应该倍加注意,适时起居,增加或者减少衣物,避免温度变化引发疾病。
第四篇:秋季养生
秋季养生小常识
秋季养生小常识,平安健康网中医编辑来教您。由夏到秋,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因此,在秋季应注意养生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一起来看看这些秋季养生小常识:
秋季饮食养生小常识
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另外,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4.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海苔更是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可以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疗效。
6.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7.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8.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初秋时节,气温还比较高,相对比较干燥,进补也应以“清”补为主,适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暑热、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黄鳝: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黄鳝、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
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壮骨的作用。
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花生: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研沫煮汤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红枣: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苦瓜: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莲藕:莲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热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
此外,秋季还适合食用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兔肉,进补则适宜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
10.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秋季自我保健养生小常识
1.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
多、太暖。
2.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3.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5.是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7.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8.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9.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
11.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12.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去火小常识
秋季,外界气候骤然变凉,而人体内的热量还在原来的位置,(夏季时,人的体内温度会调节到和外部相应的状态.),外凉内热,内热不容易散发,就出现了不平衡.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系列症状,比如脸上痘痘增加,喉咙肿痛,牙龈发炎,晨起干咳等.这个时候大家不要忙着吃消炎药等,可以吃一些清开灵等去火清热解毒药.预防为主,所以秋季时可以继续吃绿豆汤,金银露,龟苓膏等去火解热食品.很多人认为天气一凉就不用吃这些了,其实体内还是热的,所以要依旧吃一段时间.遇上干咳厉害的,可以晚睡或晨起时吃点麻油(芝麻油),这个是起到润肺养肺作用.秋季茶疗养生小常识
1.具体做法是选取生姜、苏叶各3克,将生姜切成细丝,苏叶洗干净,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每天喝2次,上下午各温服1次。
2.萝卜茶:此茶能清肺热、化痰湿,加少许食盐既可调味,又可清肺消炎。主要选用白萝卜100克、茶叶5克,先将白萝卜洗净切片煮烂,稍微加点食盐调味,再将茶叶冲泡5分钟后倒入萝卜汁内服用,每天2次。
3.银耳茶:此茶有滋阴降火,润肺止咳的功效,特别适用于阴虚咳嗽。可选用银耳2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先将银耳洗净加水与冰糖炖熟,再将茶叶泡5分钟后加入银耳汤里,搅拌均匀服用。
4.桂花茶。此茶适用于口臭、风火牙痛、胃热牙痛及龋齿牙痛等。可选用桂花3克、红茶1克或绿茶3克,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分钟后便可随时饮用。
5.苦瓜茶。此茶有利尿等功效,可把苦瓜去瓤装入绿茶,挂在通风处阴干,饮用时切碎苦瓜后取10克用沸水冲泡即可。
6.茄子茶,主要是治疗气管炎。可把秋茄子的茎根洗净晒干后切碎,加入绿茶,用开水冲泡。
秋季运动养生小常识
秋季运动养生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俗语说”秋乏春困”,进入秋季气候宜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秋季深度睡眠充沛不仅能恢复身体的力量,还能提高有机体抵抗力,在秋季要遵循人体有生命的物质钟的运行纪律,养成深度睡眠习气,这时候再加之有序科学的运动养生,身体才会愈来愈好。
从中医意见讲,秋天又是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循序渐进的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能够停止,以使精气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第五篇:秋季养生
秋 季 养 生
养生方法
饮食养生:宜多吃酸性食物,如苹果、橘子、山楂、猕猴桃等,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如葱、姜等,可避免发散泻肺。银耳、豆腐、百合、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有润肺作用,宜常吃。此外,秋季主养肺,可适当喝些鸡汤、骨汤等。
运动养生: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
药物养生: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
饮食调养
秋季饮食调养应遵循“养阴防燥”的原则,饮食宜养阴,滋润多汁,具体方案如下: 养肺为要
秋气内应肺。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是人体真气之源,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秋季气候干燥,很容易伤及肺阴,使人患鼻干喉痛、咳嗽胸痛等呼吸疾病,所以饮食应注意养肺。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梨、芝麻、藕、菠菜、鳖肉、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龟肉、橄榄。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少辛增酸
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樱桃、柚子、柠檬、山楂、番茄、荸荠等。宜多吃粥
初秋时节,天气仍较热,空气潮湿,闷热蒸人,且秋季瓜果成熟,难保人们不贪食过度,这些均会伤损脾胃,所以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宜补充健身汤
秋季饮食以滋阴润燥为原则,在此基础上,每日中、晚餐喝些健身汤,一方面可以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补营养、强身健体。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猪皮番茄汤、山楂排骨汤、鲤鱼山楂汤、鲢鱼头汤,鳝鱼汤、赤豆鲫鱼汤、鸭架豆腐汤、枸杞叶豆腐汤、平菇豆腐汤、平菇鸡蛋汤、冬菇紫菜汤等。宜多吃鱼
秋天是需要进补的季节,但很多人都害怕大量进补导致肥胖,不妨吃点鱼肉,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
鲫鱼:又名鲋鱼,味甘性温。功效为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等,主治浮肿腹水、产妇乳少、胃下垂、脱肛等症。
带鱼:可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皮肤干燥者尤为适宜。可用作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辅助疗法。常吃带鱼还可滋润肌肤,保持皮肤的润湿与弹性。
青鱼:有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等功效。食用可治疗气虚乏力,胃寒冷痛、脚气、湿痹、疟疾、头痛等症。青鱼所含锌、硒、铁等微量元素,还有防癌抗癌作用。
鲤鱼:味甘性温。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草鱼:又称鲩鱼,有青鲩、白鲩两色,味甘性温,有平肝、祛风、活痹、截疟之功效。古人认为,鲩鱼肉厚而松,治虚劳及风虚头痛,以其头蒸食尤良。
泥鳅:味甘性平,有暖中益气、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效。泥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很高,其滑涎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病后盗汗等症。
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饮食禁忌
注意速度。很多老人牙齿不好,或者装有假牙。食物咀嚼不充分会影响吸收,吃的太快也有可能将假牙吞下。
不要吃得太饱。吃得过饱增加肠胃负担,容易造成腹部不适。而且长期暴饮暴食也容易导致胃下垂。注意食物温度。胃部对食物的温度异常敏感,过热和过冷的食物刺激肠胃,影响消化功能。
不要吃太硬的食物。食物太硬不宜消化,而且长期吃太硬的东西,很容易造成胃溃疡、胃炎等疾病。
饮食搭配
五谷杂粮的种类繁多,以下几种在秋季信用更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花生
花生是“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核黄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磷等,《本草纲目》中记载:“花生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药性考》中也说:“食用花生养胃醒脾,清肠润燥。”可见其对脾胃失调、咳嗽气喘、贫血、便秘、肠燥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
花生在食用时要连着外皮一起吃,这样既能补虚又能止血,尤其适合妇女孕期和手术病人恢复期和病后体虚的人食用。
红薯
红薯被人们称为“土人参”,是一种味美价廉的长寿食品。其味甘性平微凉,能够生津止渴、润肺滑肠、补脾益胃、通利大便,还具有抗癌作用。
红薯是低热量、低脂肪的食品,还能阻止碳水化合物变成脂肪,在秋季食用能够起到减肥的作用。但是红薯不可一次食用过多,否则会出现烧心、肚胀排气等症状,糖尿病人、胃溃疡和胃酸过多的人也不宜食用。
芝麻
《神农本草经》中说,芝麻能够“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芝麻中的维生素E能防止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治疗各种皮肤的癌症,使皮肤更加白皙光泽,其养血的功效对皮肤粗糙、干燥也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秋季气候比较干燥,此时多食用一些芝麻会使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红润光泽,并且吃多了也不用担心会发胖,减肥的美眉可以放心食用啦。
除了以上几种杂粮外,白米、小米、糯米、玉米、黑豆等也是非常适宜在秋季食用的。栗子
进入秋季,补肾健脾成为养生的重点,那么怎样才能补肾健脾呢?补肾健脾吃什么好呢?中医认为,栗子营养丰富是补肾健脾的最佳食品。
栗子营养丰富,据测定,栗子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栗子中含碳水化物为70%左右。我国历代医学家均把栗子看成是益气、健脾、补肾、强身的最佳滋补品。汉朝医学家陶弘景说:“栗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脚不遂。” 秋季食谱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糯米、糙米、高粱、豆腐、豆浆、扁豆等。
2、蔬菜的选择:豆芽、菜花、菠菜、胡萝卜、茄子、莲藕、甘薯、马铃薯、山药、芋艿、芹菜、小白菜、莴笋、洋白菜、南瓜、菱角、胺钕、香菇等。
3、肉蛋奶的选择:羊肉、牛肉、鸭肉、鱼类、猪腰子、猪肺、鳖肉、乌骨鸡、鲍鱼、鳝鱼、蛋类、奶类等。
4、水果的选择:橘、柚、葡萄、柿子、梨、苹果、枣、香蕉、山楂、草莓等。
5、其它:栗子、胡桃、花生、芝麻、蜂蜜、枸杞子、白木耳、田螺等。1.凉拌豆豉菠菜
材料:菠菜、洋葱丝、午餐肉片、蒜蓉、蚝油、辣椒酱、油。做法:
1、洗干净的菠菜控水。
2、锅里烧开水后,加一勺盐。
3、开锅的水加了盐,菠菜就放进去咯!
4、菠菜放入开水中焯5分钟,等菠菜颜色鲜艳的时候便可以盛出来
5、盛出控水的菠菜,用凉水冲洗,给菠菜降温,因为菠菜很容易吸收水分,为了口感更好尽量把菠菜的水分挤出来。
6、挤出水分的菠菜、洋葱丝、午餐肉片放到容器里,加上蒜蓉、香油、耗油、辣椒油、辣椒酱、一起搅拌均匀。最后盛出的时候撒上白芝麻即可。
功效:这道菜而且很好下饭,菠菜营养成分极其丰富,囊括锌、叶酸、氨基酸、叶黄素、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素,能有助通肠导便,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是很好的减肥蔬菜喔!
2.凉拌双花减肥菜
材料:菜花半个、西兰花半个、大蒜4瓣、橄榄油、红酒醋、黑胡椒、盐、糖 做法:
1、将菜花和西兰花掰成一口大小的块,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反复冲净
2、锅中倒入清水,大火加热煮沸后,倒入菜花和西兰花,焯烫1分钟后捞出,放入清水中过凉后充分沥干水分。
3、取一只小碗,倒入红酒醋,黑胡椒,盐,糖和橄榄油,搅拌均匀
4、将菜花和西兰花放入一个稍大的容器中,大蒜去皮,用压蒜器压成蒜泥,再倒入调好的油醋汁,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肥胖者常吃菜花,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减肥作用,因为菜花营养丰富,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有提高免疫力和消脂作用。而且这两样材料爽口,层次丰富,即使白灼也好好吃呢!
3、芋头粉蒸排骨
芋头富含淀粉,营养丰富,主要含有蛋白质、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特别适宜脾胃虚弱、患肠道疾病、结核病和正处恢复期的病人食用,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的食用佳品。
4、豆沙红薯饼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万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人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还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
5、蒜泥拌茄子
茄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D及蛋白质和钙,可使人体血管变得柔软,还能散淤血,降低血管栓塞的几率。在秋季多吃茄子,老年斑会明显减少。
6、甜梨双丝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中的水分减少,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汤通便等。每天坚持吃两个梨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秋燥。还是肝炎、肾脏症患者秋令的保健果品。3.养生粥
1、胡桃粥
取胡桃仁捣碎同粳米同煮,有补肾、益肺、润肠的功用。胡桃肉20克、米100克。核桃肉洗净,放入锅中,同米煮粥,大火煮沸,转用文火熬煮至熟即成。常食核桃粥,不仅能补肾,还可以预防阳萎、遗精,有延年抗衰老作用。
2、栗子粥
栗子肉与粳米共煮,有补肾强筋、健脾养胃之功用。栗子50克、米100克加水同煮成粥。因栗子具有良好的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老年人腰腿酸痛、关节痛等。
3、百合杏仁粥
鲜百合、杏仁与粳米同煮,加白糖适量温服,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用于病后虚热,干咳劳咳。
4、菊花大枣枸杞粥 菊花是秋天的“花中仙子”。能很好地帮人本补气、补力、除燥、解毒。对现代人的高血脂、高血压、亚健康等慢性疾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大枣有入脾胃补气益血之功效。枸杞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
4.养生汤
1.秋季养生汤之太子参百合汤
材料:太子参25克,百合15克,罗汉果1/4个,猪瘦肉250克(那天没看到有好的肉,于是用400克带肉扇骨代替了)此汤具有益气生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适宜于气虚肺燥引起的咳喘气短、口干舌燥、咽干咳嗽、失眠之人士。
2.秋季养生汤之白银汤
材料:白萝卜、银耳、鸭汤适量。将萝卜切丝,银耳分成半,放入清淡的鸭汤中小火清炖,注意时间不要过长。鸭汤滋阴,具有清热去火、润肠通便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秋燥”等秋后不适,是较好的清补佳品。
3.秋季养生汤之木瓜胡萝卜玉米汤
材料:青木瓜半斤,胡萝卜一根,甜玉米一根,带皮猪肉半斤(要挑瘦肉多的部分),鸡爪三对,清水一千五百毫升。猪肉、鸡爪加清水先用瓦煲烧开,撇去浮沫,然后加进木瓜,胡萝卜和玉米小火熬上一个半小时即可。秋季养生汤之木瓜胡萝卜玉米汤味道清甜,非常滋润,在干燥的秋天养生喝可防秋燥,简单美味。
4.秋季养生汤之草菇白菜奶汤
材料:草菇(100克)白菜(150克)猪脊骨(55克)小麦面粉(20克)虾米(5克)鸡蛋(200克)。具有养心安神,补血,滋阴润燥之功效。
秋季饮食忌讳:
在秋季,宜多食温食,少食寒凉之物,以保护颐养胃气。如过食寒凉之品或生冷、不洁瓜果,会导致温热内蕴,毒素滞留体内,引起腹泻、痢疾等,故有“秋瓜坏肚”之民谚,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要注意。
1、秋季忌食辛热香燥的食物:蒜、葱、生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品,多食助燥伤阴,可以加重内热,使燥爷侵犯人体。
2、秋季忌食清淡煎炸的食物: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清淡食物,秋季食用后难以消化,容易积于肠胃之内。加之脾胃功能较弱,食用清淡煎炸的食物会加重体内积滞之热,不利于人体适应秋季盖曙的特性。
3、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秋季是大部分水生植物收获的季节,也是囊蚴最多的季节。如荸荠、茭笋、菱角等,它们大都质白鲜脆、清凉爽口,吃起来味道很美,并有慑热解毒、开胃消食、化痰止咳等医用功效。但是,生吃这类水生植物,极容易导致姜片虫的感染,使肠黏膜发炎、出血、水肿,甚至形成溃疡,普通常伴有腹泻、食欲不振;儿童感染后,会出现脸部浮肿、发育迟滞、智力减退等现象;少数情况严重者,可因衰竭或虚脱导致死亡。因此,秋季忌生吃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