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柴洪涛演讲稿
在2012全国法制、民生类高级研讨班上的演讲:
《“三驻三同”与公安、执法类节目的题材拓展》
太原电视台社教法制频道总监 柴洪涛
我觉得我们大家都是做法制节目的,这样的话我们有些小的做法,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和大家进行一个交流,也许会对大家有帮助。每个台有每个台的情况,我先从太原电视台发展来讲,可能会对大家了解我们为什么这样做有好处。太原电视台法制频道成立12年了,从组建,我们是先有栏目,后有频道的,《并州之剑》栏目是16年,《百姓说法》是13年,但我们先是有两个法制栏目,后来又成立频道的,但是成立频道12年了,12年风风雨雨我们走过了很多,在一开始初期的时候,法制频道的收视率,市场占有率都是非常好的,我们2004年市场占有率达到11%,收视率大概都在7、8、9%,但是随着电视的发展,随着各个台都在做这种节目,这个收视率一直在压缩,大量的新闻栏目,大量的民生栏目,也要靠法制的内容来提高他的收视率,所以这样就和我们抢题材和题源人就更多了。我们省会太原一共11个频道,大概20多个栏目,都会牵扯到法制的内容,包括省台,甚至包括我们本台的节目,新闻类节目,《太原新闻》、《新闻快车》、《发现》就这些栏目虽然说是民生的新闻的,但它当遇到收视低谷的时候,他一样要来抢我们的法制题材来提高收视率,所以这是我们遇到很大的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众多的媒体栏目的设置,风格雷同的制作方式,形成这么一个法制节目混战的局面,但是在一个城市,当然我们是一个地方台,就在这种地方台的情况下,怎么去走出这种困境,我们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用了很长的时间来琢磨,当然我经常讲,就法制频道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频道?我们在频道里面也经常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频道120多个同事、20多个中层干部常常在问一个问题,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频道,所以我经常给他们讲,我说我们法制频道是一个和别人合作的频道,是需要一个开门办台的频道,因为我们的资源是没有的,我们既不是警察,也不是法官,更不是检察官,你什么都不是,但是你要拍摄他们的内容,拍摄他们的案件,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出路。
所以我们在一开始,我们在获得新闻的时候,我们也走过很多的路子,包括我们和110指挥中心进行一个合作,拿着对讲机是我们太原电视台最早的,我们在1996年的时候,我们和太原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合作,拿他们对讲机来进行这种新闻线索的获得,但是公安系统或者是政法系统,他经常也做一些改革,实际上包括我们太原市的刑警队一会儿归到派出所,一会儿又分出来,和公安系统的改革很大,像他后来把这个出警的方式变掉以后,就等于把我们这个线索掐掉,我估计可能别的台也用过这种方式,就拿公安局对讲机来合作,第一次合作效果非常好,因为我们可以在对讲机听到所有的线索,所以出警的东西,我们可以一天有几百条,太原市一天有2000多个报警,大概有500多个是我们能去的,我们在这里边来选,但是后来随着这个信息化的建设,他要科技强警,他出警方式变了,他变成一种电脑派警,就说你打110报警以后,他用电脑指令就下去了,下到分局,下到派出所,他不在对讲机里面喊,那我们咱们办?我们实际上这个模式随着他的发展,我们就断掉了,但是不能因为他们的模式变了以后,我们跟着把线索断掉,所以如何的占有资源,如何的使用资源,所以我们如何的占有,使用和把握资源一直是我们的一个大问题。实际上我觉得中央提出走转改对我们来讲,它既是个虚的,也更是个实际的东西,我们太原电视台在这方面深有体会,经过我们一段时间的磨合和思考,我们就提出了“三驻三同”,我们叫创新的政法宣传模式,借走转改下基层的东风真正把记者推到一线去,推到现场去,真正对新闻的资源进行占有和把握。
“三驻三同”简单给大家一下,我们有三个不同的栏目,一个是《并州之剑》它是一个倾向于公安类的节目,之后我们把太原市所有的分局拿到手里面,但我们没有住在分局,我们都住在派出所和刑警队,我们跟他们联系,要求记者驻警,我们要求刑警队给我们腾出一间办公室来,给我们配制桌椅板凳,办公用品,然后我们派两名记者驻到刑警队来。然后《百姓说法》是和法院密切相关的节目,它以说法类,庭审类节目为主,那我们就和法院联系,在每一个城区的法院,因为他法庭太小,和公安系统海部太一样,所以我们在城区法院跟他们联系,我们也是这样的模式,他们给我们提供办公室,提供办公用品,我们《百姓说法》的记者,每个城区法院驻两名记者,真正地驻下去,因为我们要求办公用品就包括床了,包括上下铺,只要有就行,一个是驻警,一个驻法庭,还有驻街办,为什么驻街办,每个街办都有一个司法所,可能现在国家在推进中调息术的时候,大量民事的纠纷它是在司法所去解决的,是靠民调员,靠社区司法所的调解员就把它解决了,所以那个的新闻资源占有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很大的,所以我们积极和司法局去联系。而我们的《哥俩帮忙》它属于一个法律帮忙类的节目,它大量的在做这种调解,所以我就把《哥俩帮忙》的记者全部放到了社区司法所,街办,那三同就是同吃,同住,同工作,这个可能老点同志都知道,实际上我们和人家同吃,同住,同工作,主要是建立一种工作的感情,建立一种工作的机制,吃是吃人家的,基本上我们现在记者的住宿,中午比如加班什么饭都在法院和派出所去解决了,但是司法所是比较弱的,咱们公检法属司法最弱了,一个城区来讲公检法都是独立的,司法所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他们要差一些,但是相对来说民间纠纷多,就是艰苦你也得下,条件好你也得下,但是我们的想法和要求是把记者真正推到一线去,当初我们想法推出以后,很多人也在问我一个问题,你们有那么多记者下去,有那么多记者去做这个工作吗?实际上我们想一个问题,记者的工作岗位应该在什么地方?尤其作为法制频道的政法记者,你的工作岗位应该在什么地方?你的工作岗位就应该在一线,就应该在派出所,就应该在刑警队,就应该在法学院,所以并没有很大的力量,我们频道120个记者,我们拿出60个记者来下基层,我们在太原市建了42个报道点,因为记者站是不允许成立的,我们也没有这个权利来成立记者站,那我们叫它报道点,我们做了42个报道点,派驻了60多名记者,完成专题节目4000多条,提供法律服务1000多次,但是这个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就是我们现在获得线索比“三驻三同”之前增加了34.7%,一线的东西多了,实际上我觉得那天和杜岩主任讲的道理是一样的,法制节目最好的是在现场,其次你才是加点评的,最差的就是两个人聊一段子,这种可能是收视率要差一些的。因为我们法制节目天然的收视率,天然案件的这种奇特性就支持它有很高的收视率,但是如果你拍不到现场的话,故事讲得再好,你也是第二手,第三手的。所以我们通过“三驻三同”真正地把获得新闻线索一种方式改变了,所以收视率也有很大的提高,因为我们做得比较早,2010年的12月1号,我第一个挂牌开始跟他们进行合作,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我们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新闻的线索,尤其是一线的线索就特别多。
我们这种零距离的工作方式,还改变了以前我们法制节目这种过去式,叙事式这种方式,我刚做节目的时候,我们以前的片子调出来可以看到,基本上是我们采访的犯罪嫌疑人都是被剃头的,穿上看守所衣服的,因此什么?我们的滞后,我们整个在滞后,所以我们每次在拍他的时候,就已经是警察叙述,受害者叙述,然后把那个犯罪嫌疑人从看守所提出来,让他再叙述,出于简单的方式,当时最初期就是这样去做。
但是我们“三驻三同”真正地把记者放到一线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非常鲜活的、第一手的、第一现场的、第一时间的这种案件报道,而且这种收视率是非常强的,法制节目有很大的特性在于它的围观性,所以我们好多这种做调查的人经常问,说法制节目你们收视群体是什么?是什么样的人,是挣1000块钱的愿意看,还是挣500块钱的,我不反对他这种说法,因为收视调查必须有一个科学的量化来分析,但实际上对法制节目来讲,这种分析是有偏差的,所以我们做这么多年,我们感觉围观性最强,咱们一会儿门口有两个人打架,咱们可能围上去看看怎么回事,你说这个围观的人群里边有什么样的人,有大学教授,也有可能是拉平板车的,它不是那种分析,它分析的方式不一样,它大概就是人的兴趣所致,围观性所致,那你要满足人的围观性,满足这个东西,从低层次来讲那就有第一现场。
再一点我一直觉得,我们法制频道,弘扬法制的精神,普及法律的知识,推进法律的进程,我们不管讲多少的要求和理念,我们都是需要寓教于乐的,需要他看,他不看,你什么你都教不会他,那我们做的就是那种很烂,然后你说我非要让你传播法制知识,他没有看,你怎么去传播,所以做电视第一让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我就成功了,然后我把法律的知识,普法的东西放在我的节目里头,哪怕通过对犯罪分子的一个打击,你看这个事情你是不能做的,你是不能犯的,就可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能比这种影响更大一些,所以我一直强调第一现场,因为我是《并州之剑》当制片人,我一开始在一线,我们开始很痛苦,110出警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什么?我们记者拿着对讲机在等,你如何的去看,因为好多事都是瞬间发生的,他可能在三到五分钟去解决现场,现场就变了,没有了,我们当时也出现这种问题,我们的车每天疯跑,我们《并州之剑》有两辆挂牌的车,可以闯红灯,他不可能等着你去拍,咱们我们把记者放下去以后,他随警更强了,哪一组记者去负责哪一个城区的东西,这样的话他随警作战性,第一手资料获得的更真实,下面有一个片子。
(放片子)
最后把那个人抓着了,很简单的撞车互相蹭了一下,那个人很火爆就把他捅死了,以前不是没有的,就是量很小,但是在我们实行这种“三驻三同”的工作方式以后,这种的线索越来越多,再一个用这种工作方法,我们把和公检法的干警这种关系变化了,以前我们是上门去求素材,下来我们是战友,这个战友之情是很可怕的,他会给你提供很多的方便,这种感情的注入,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我们讲这个“三驻三同”能做到会有几个点,取得执法部门的信息应该是法制频道工作的基本点,因为他不信任不让你去,再一个就是让政府对我们放心,法制频道非常可怕的事情,我们也经常会受到一些批评,他觉得你血腥暴力,觉得你把太原市负面的东西报道了,但是我们通过这种正面的“三驻三同”这种方式取得政府对我们理解和支持,这也是一个基本点。我们希望通过我们这种工作,我们再做专业,我们频道一直没有做这种民生的东西,虽然说法制也是民生一个内容,但是我要做就做专业的,专业的可能是长久的,而且我们现在做到什么地步,比如说我们把太原电视台法制频道当做太原市政法系统在一些重大事情上发布的一个平台,而不能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他每天批评,这了不得,所以这个时候他对你的信任,这几个点你做完以后,他会把一些就一般不让这个新闻单位去介入和报道的东西会交给你,再看一个短篇,就是《百姓说法》的一个片子,像这种游行示威的一般来讲是不让报的。
(放片子)
柴洪涛:像这种镜头一般来讲,在我们这么多年也是没有的,因为不允许。这是在我们市委、市政府门口拉的。就是像这种事件大家都知道,各个城市都有,政府也不会一般做公开报道,但是他有时候会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打击,在这个案件当中,事实这个事情让市委市政府非常恼火的,已经构成一个涉嫌犯罪了参与这个事情,为什么产生这种效果,我们是一个法制事件,或者法制很多东,在处理他的时候,这个新闻只在我们法制频道播了,包括新闻频道都 没有公布的平台,我们充分的得到了政府和党对我们的信任,然后我们当时就是这样想的,我们能播这样的东西,证明我们的专业性,政府也考虑如果在新闻上播影响会更大一些,但是他不会这样选择,也看到这个东西了,但是也不会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如果法制频道能向这个方向发展,肯定也是将来大家发展的一个方向。
第二个“三驻三同”增加节目现场感,让法制节目从过去式变成现代进行时,就是说我们常常会做这样一些现场非常强的东西,实际上我们觉得现在法制节目发展到今天,我们也不缺少观点,很多专家我们也常来请一些院校的老师专家做案件的点评,但事实上没有真正地第一现场,这个可视性,客观性,新闻的真实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干扰,所以说我们“三驻三同”以后,对记者要求就是现场现场现场,贴近贴近贴近,这是我们每天在讲的。我们主任每天在我们的管理上可能有点像半军事化管理,我们每个栏目早晨起来要开班前会的,就是要总结一下昨天的工作,把今天的工作安排以后,做法制节目是又辛苦又危险,我希望大家通过开一个班前会大家这样一种交流,能让记者互相之间有一个感情的培养,实际上我们经常给记者讲,我们记者经常出去遇到围攻,三个记者一个组,你如果三个人很团结,一般人不会动你,但是如果你发生冲突,两个记者先跑了,剩下那个记者肯定挨揍,我们台的别的栏目出现这种情况,采访手机店的人,说人家违规卖手机,结果他们店里冲出来三个小伙子,结果记者他们三个先跑俩,最后一个挨揍了,所以就是做节目的纪律性和团结性一定是第一的,如果你第一个跑,我肯定开除你,我说你们三个一起打,打败了咱们再上,真正的你有很好的法制节目这种标签的话,不管什么样的人不愿意和法制节目的记者发生冲突的,大概知道我们身后有公检法的支持,但是我们“三驻三同”之后这个问题解决的更好,我们大量都是在随警作战,这样对记者的保护上了一个很大的层次,现场感很强的片,对记者要求就是现场现场现场,贴近贴近贴近。还有一个《生命的救援》这个片子。
(放片子)
小孩掉进井里去了,但是那个井很深,就是建筑的井。像这种打桩的井很深,一个很小的小孩掉进去,但是最后这个孩子没有救上来,死了,刚才片子的典型就是进行时的方式,从孩子掉到井里面,连续几天的救援我们都在跟进,这种题材的报道,为什么我们现场要给大家看一下这个,我们很多现场都是比较血腥的,但是像这种救援的东西一定要有,它就像我们法制节目的胡椒面一样,政府就会放心,党和人民就会喜欢你,领导你看,有正面的东西,不光是杀人放火,还有救援,所以说我们只要太原市遇到老人走失,孩子丢了,消防的救援,我们这个现场是一定要赶,一定要放在我们里面作为一个调剂,现在变成40分钟,每天大概在15条片子左右,如果没有这样现场的东西,我们会觉得很重吧,我审片子都会觉得很重,有一段时间我自己把我们法制频道节目看一下,从七点半开始《并州之剑》40分钟,《百姓说法》25分钟,《哥俩帮忙》30分钟,看下来我自己觉得很沉重,原来社会是这么的不好的,所以我在后面整体作为频道这个层面调节的时候,就要求一定要有这种东西,包括先进人物,先进单位的这种表扬一定要有,它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在屏幕上感觉到我们法制频道的屏幕干净了,一个通过表扬人物,表扬单位,我们说俗话可以拉拉关系吗?他以后给你更多的案件和支持,这也是我们需要的,这种东西也是我们要做的。再一个就是我们“三驻三同”以后,会对一些政法系统的一些新的政策,新的规定都做了一些注解,这个我们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你比如说2011年太原市推出了落户的新政的问题,公安系统办事的程序和你政府公布的东西不一样,比如太原市新闻发言人说,我们从6月1号开始,6月1号就开始变了,购房的就可以迁移户口,但是公安系统常常不是这样做的,他要等他他的系统文件,要等他公安部,公安厅,市局给派出所的文件,只要有了这个系统文件他才会给你办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因为政府的信息已经公布了,然后老百姓已经知道了,他大量的要办这个事情,而公安觉得一些相关的规定,细化的规定老百姓不知道,老百姓就怨声载道了,所以我们《哥俩帮忙》就制作了五集的系列报道,您落户我帮助,大量采访老百姓有什么需求和公安局的规定,有什么相符的,什么不相符的,什么能去办,什么不能去办,这个片子播出以后,真是受到了公安系统的,尤其户政处最大的表扬,他高兴坏了,他平时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矛盾是在他那,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解释,就会产生许多矛盾,就会产生门难进,问的多了,他就不耐烦了,但是通过我们频道这种做法来进行解释,老百姓也明白了,户籍系统的压力顿减,市局户政处要求我们把这五期节目刻录下来,放到下面的那去播,你不了解可以去看一下,因为采访比较详细,所以说像这种节目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收视,也得到了公安部门很高的赞誉,也彰显了我们法制频道专业的精神,做专业,别的条文出来以后,我们肯定不去解读它,但是关系到公检法的,关系到老百姓利益的一定要最快的时间去解决,因为驻扎到第一线,所以能听到老百姓的呼声,我们的节目更有现场感,更加鲜活,这个我们深有体会。第三个情况“三驻三同”以后,让我们的节目广度,深度也有了延展,你比如讲题材拓展,我们题材从量上来讲有了拓展,但实际上拓展还有深度的拓展,法制节目的深度报道与其他类型的报道一样,就是要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事件背后的信息,我们经常给记者讲,你拍摄的是事实,但你不一定是真相,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问题,法制节目这个深度报道也一直比较难做,难就难在很多法制事件发生以后,他解决的过程是封闭的,是我们介入的,公检法部门对我们是封闭的,但我们“三驻三同”以后,我们从深度报道这一块,也有所拓展,就是不光拍了真实的东西了,还知道案件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放一下《疯狂的屠戮》。
(放片子)
柴洪涛:这个案子是这样的,我们记者到第一现场就是一个交通事故,如果我们没有进行这个“三驻三同”和警察有个很密切的关系,当时到现场拍完交通事故,可能就被作为交通事故报了,因为以前我们是跟不上的,但是我们“三驻三同”跟着民警回到刑警队以后,他才会分析,这里边有什么问题,怎么撞的,我们才发现这个案件,实际上是一个贩毒的案件,所以我们感觉就说,“三驻三同”以后对题材深度的拓展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条新闻从最初的记录到播出,经历了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在事发的当初当时肇事逃逸的治安案件去处理的,但是随着跟踪的案件才发现是一个贩毒的东西,我觉得深度报道应该兼有新闻性,深入性,解释性和进展性,这个片子虽然做得不见得非常好,但是我觉得它能体现出我们这种深度拓展的一个感觉。再一个我们“三驻三同”以后,我们和老百姓接触多了,所以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辛苦工作,我觉得老百姓是这样的,他也知法了,他也懂法了,在用法上现在老百姓还是不行,所以我们现在就想从法律的服务性和贴近上有所拓展,其实我们都是做法制的,我们也知道威权,但是真正你遇到事情的时候,用哪个法律去威权,可能有的时候我们法制记者都不太清楚,因为法制太多了,我们经过这么多年辛苦的工作和宣传,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我们做了这么多年的普法,老百姓真的懂法了,他知道我应该威权,但是真正威?一直是一个问题,通过“三驻三同”我们也感觉,法制节目应该脱离开这种生冷硬,服务性应该更强一些,因为法律说到底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作为普法宣传的重要载体,服务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说十年前人们看法制节目,都是为了逾越眼球,现在老百姓要求实用性在哪?一会儿想让大家看一下我们《哥俩帮忙》服务类的片子,楼上楼下产生冲突的片子,就是楼上挂了一个广告牌,遮挡了楼下邻居的视线,这么小的一个事情,诉讼的成本还是很高的,但是调解的成本就很低,我们《哥俩帮忙》主要放在法律的服务上。
(放片子)
柴洪涛:实际上老百姓大量的纠纷是这样产生的,就是因为钱,因为一个利益的关系,那这种节目相对来说更贴近老百姓,它是身边的事情,就这么繁琐他要给他1500,她要一万,最后2000解决,可能我们会大量的发现这种事件,但是我们“三驻三同”以后不仅通过节目切实的帮助市民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他没有办法调和的时候,我们进行调和和帮助,也通过一些优秀的片警、法官,民调员通过对他们采访,发现他们真正地是树立起来法律服务部门和法律服务人员新的形象,所以说法制节目所承担的普法重任这样来讲就不是很沉重的了,我们法制的温暖相对来说温暖一些,就能够潜移默化的融入到老百姓生活当中,我们感觉“三驻三同”不光是可以出节目,更可以出想法,这种事情遇到多了以后,我们发现老百姓真的需要法律的服务,需要法律的帮助,所以我们经过一年多的调查,我们最近3月份退出一个叫让爱与法通行,法律服务进万家,百姓带上法官进老百姓家,带上律师进老百姓家,做什么呢?就问他有什么,每天我们服务五户,带上法官,您有服务,你现在提出来,能现在解决的,现在给你回答,现在解决不了的,你可以专门去找这个法官,或者片警解决去,如果每年问题,我们留一个法律服务卡,想真正地把法律服务真正地放到老百姓身边去,法制节目不是高高在上的,不是生冷硬,它的服务性和温暖性大量的会体现在这个方面。
在这个“三驻三同”以后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比如说我们和公检法的工作更多一些,是不是和别的行政执法部门也可以做更多的合作,这是需要探讨的,还有很多人会想一个问题,你们和公检法合作了,成为战友了,监督性在什么地方,新闻监督是不会丢的,而我们的监督,我也告诉大家一种方法,我经常跟公安局长一起吃饭告诉大家,你做得好的,我一定会给你宣传出去,你做得不好的我一定会告诫你,内部监督,不要搞外部监督,实际上你说公安局某一个片子,不会把公安局撤掉的,目的是一样的,去年过年我们有一个例子,我们的一个小区发生一个盗窃案,盗窃案以后过年期间嘛,因为天气很冷,入室盗窃就把玻璃给打碎了,这一户老头老太太两个人,派出所刑警队民警就去了,去了以后带着实习生,告诉小偷你看好这个地方,技术队要勘察,说完警察走了,老头老太太就等着,玻璃是烂的,北风是吹的,等了两天没来,可能日常的问题老头就自己换了,但是他现在不敢换啊,然后他们就打了我们的热线,这个时候就告诉民警马上去处理,第二我们要求内部对这几个不负责任的干警,你们要有处理意见,我们最后看望了两个老人,把玻璃窗安上,这样处理第一老百姓比较满意,他觉得一打这个热线,你们就给解决了。第二,公安局很满意,如果这种事他报道了,这种形象受到了影响,但是你帮助他解决问题了,我们帮他一次,他们会帮我们十次帮我们100次,一定是这样的,这也是关系问题,但是怎么监督是一个方法。最后我希望大家对我们的一些做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也真诚的欢迎各位有时间去我们太原去看一下,去指导一下我们的工作,跟我们的驻所记者住一住,住在法庭,刑警队,环境还是不错的,真诚地欢迎大家。讲得也不是很好,我觉得就是一个经验的交流,一个小的做法,能希望抛砖引玉,能把你们更好的做法引出来,给我们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借鉴,谢谢大家!
第二篇:演讲稿(刘洪涛)
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市财政局国库集中收付核算中心的刘洪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从你我做起》。
市委、市政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深入开展了“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重大活动,根本的目的在于着力解决当前影响陇南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全面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包容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倡导人人关心发展环境、个个争当陇南主人、齐心协力塑造陇南良好形象的新风正气,为加快陇南科学发展提供保障。
而“财政是庶政之母”,做好财政工作非常重要。中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其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财政管理的各项要求,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完善预算编制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强化预算监督,建立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相互制衡、有机衔接的运行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绩效,保障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为全面建设小康
1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依照上述精神再结合单位实际,联系个人,我们就要努力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优化陇南发展环境的要求相一致,使自己和塑造陇南良好形象相契合,使自己为陇南的跨越式发展增砖添瓦。
著名作家流沙河曾说:“要了解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坐几分钟的公交车即可。”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城市的形象往往是从最细微处塑造起来的。一个人有自己品质和风格,一个城市也有她的品质和风格,我们陇南的品质和风格谁来塑造?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是啊,有谁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热土更加美好呢?“优化发展环境,塑造良好形象”,就正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在全市上下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我们都是这个社会普通的一份子,也许我们不能驰骋疆场,轰轰烈烈,但我们可以立足本岗,兢兢业业。也许我们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石子,但我们手牵手就能铺筑平坦的大道;也许我们只是一块毫不起眼的砖头,但我们肩并肩就能构建牢固的大厦,也许我们很平凡,但我们相信,无数平凡的奉献必将铸就不平凡的明天!
当然,“天下大事,图之于细;天下难事,图之于易。”我们首先应该从细处入手,从易处着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个人修养,展现出新时代财政人应有的风采。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要始终围绕“抓收入增长,优支出结构,强财政监督”的财政中心工作,做好日常的会计核算,加强会计凭证的审核和检查,保证基础会计数据的准确记录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强化财务管理,注重财务分析;加强往来款项的清理,杜绝帐实不符的现象;添加财务报表,丰富报表数据;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改进财政工作提供合理化建议;做好部门预算决算等突击性的工作,与同事密切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预决算任务。还需要我们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从说好每一句话、接好每一个电话、办好每一件事、接待好每一个服务对象、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入手。
我国自古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要提高个人修养,一是应该改言,改性,改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基本的就是语言,如果我们说话没有艺术,或是说话不得当,就很难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好感。在性格上假如习气很重,恶性不改,坏心不改,心里面的邪见,嫉妒,愚痴,傲慢不改,就很难在道德,修养上有所提高。二是应该受教,受苦,受气:我们在加深修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受教,受教就是把东西吸收到自己心中,然后把它消化成为自己的思想。并
且还要受气,如果一个人只能接受人家的赞美,是不能永远和完全给自己增加力量的,还应该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指导,乃至伤害。三是应该思考,思想,思虑:不管什么事情都必须三思而后行。思想是智能,任何事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去做,必定能事半功倍。四是应该敢说,敢做,敢当:有些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意见的时候不敢在大众面前发表,只会在私底下议论纷纷;遇事也不敢当,不敢做。不敢担当就不会负责,不会负责就无法获取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修养也不会提高。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处着手,学会识大体,拘小节,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开始,就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优化发展环境出力。
每人前进一小步,陇南就会跨越一大步!朋友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携手同心,同舟共济,乘势而上,扎实工作,用智慧、用爱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塑造陇南崭新形象,让更多的人来陇南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把我们共同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
第三篇:柴静演讲稿
柴静演讲稿《身边的人》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拉萨。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30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和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叭、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雄,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1.5元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这个人就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1.5元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力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力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一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还是吃完以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力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34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60多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他从裤兜里面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鼻,这个人18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只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这个人就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已经有过很多挫折,你靠什么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500块钱拿回家。他说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些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力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法理、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夜色温柔,亲爱的柴静
这一生,那么长,我以为,它必须留下存在的痕迹。
这一生,又那么短,我以为,它实际完全没有印迹,一个普通人的行走,那么渺小,曾经的过程虽穷其一生,在浩瀚的时空中终将逐渐湮灭。
一个普通人的行走,在20岁之前,我始终不明确它对社会倒底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直到20岁,在许多寂静的夜色里,听到了柴静的《夜色温柔》。
她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站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她说:一朵花中看世界,一粒砂中见天堂,红尘有我,请为我聆听。
她说:我是柴静,火柴的柴,安静的静。
她说:夜色温柔。
柴静,夜色温柔,夜色温柔,夜色温柔,柴静,亲爱的柴静。
黑夜里,她的声音那么忧伤,穿过厚重的夜,将人生的悲凉猝不及防地推陈出来;她也有明媚时,那是在为了安慰更忧伤和迷茫的人们时,但对她了解较多的人们却仍能够感受到她仍然远远地站在红尘外,忧伤地看着里面憔悴翻滚的灵魂,无助的难过。
九十年代的湖南,夜色降临后,商业与娱乐都收敛了起来,而文化开始呼吸生长,在貌似平静的夜里繁荣、漫延。
漫长的夜,却是灵魂盛大的舞台,夜色下迷离涌动的灵魂,借着黑暗游荡、碰撞,或者仅仅只是喃喃自语。
柴静,她在黑夜里,安静地点上一盏小灯,灯光虽然微弱,仍然有摇摆,却给清醒的人以温暖,给迷惑的人以方向,给坚持的人以力量,她的声音,虽然忧伤,却安定游荡的灵魂。周末的夜晚,从此清醒与明媚都始于十点半,在一个个周末夜,听着这个城市的心事,用黑色的眼睛在黑暗中看单薄的灵魂纷飞寥落,从此原谅了自己。
原谅了自己的羸弱,原谅了自己的肤浅,原谅自己成长中的一切,也明白了唯独不能够原谅自己的身不由已。从此,愿意在头顶的天空与脚下的身影中并不自由地一路前行,且自此在路上步履平缓,始终面带微笑,看到周围山花烂漫,金色阳光漫山遍野,生命在安宁快乐中互相握手至福。
是的,一个人能被另一个人如此深刻的影响,则斯人幸矣,自己的行为,气质必然会有她的影子相伴,而旅途不寂寞,生活的航灯对于每一个蹒跚前行的人代表着永生不灭的希望,而旅途的加油站往往来自于这些影响你至深的人.一个人能如此深刻的影响另一个人,则斯人更幸.自己的言行,思想不但为自己所践行,而且有千万人同行.柴静,应当抚心幸之,一个人的思想能够达到如此,本是幸事;一个人因其思想能够被追随,幸之又幸;而其思想能够影响这许多人,丰富和指导这许多人的人生,诚然是追随者之大幸,但亦是被追随者之幸。人生如此,当以立而抚心,微笑叹幸,更明媚前行。
第四篇:柴静演讲稿
柴静的演讲稿《认识的人,了解的事》获得首都女记协演讲大赛特等奖,下面是我转载的演讲稿: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三十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西藏。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的一个旅店里头,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她的床头有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三十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跟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嘛,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熊,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一块五毛钱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然后这个人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如果今天我们放弃了一块五毛钱的发票,明天我们就有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利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利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这场官司,我以为他会跟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呢,还是吃完了之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利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三十四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六十多岁的男人说起来丰柴区的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然后他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儿擦擦眼睛。这个人十八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想为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道,说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说这个人就算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希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也经历过很多挫折,你靠什么来保持你年轻时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然后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就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五百块钱,让他回家。他说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去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是仍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这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第五篇:柴静演讲稿
柴静演讲稿:身边的人
十年前在从拉萨飞回北京的飞机上,我的身边坐了一个50多岁的女人,她是30年前去援藏的,这是她第一次因为治病要离开拉萨。下了飞机下很大的雨,我把她送到了北京一个旅店里,过了一个星期我去看她,她说她的病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晚期,然后她指了一下床头有一个箱子,她说如果我回不去的话,你帮我保存这个。这是她30年当中走遍西藏各地,和各种人:官员、汉人、喇叭、三陪女交谈的记录。她没有任何职业身份,也知道这些东西不能发表,她只是说,一百年之后,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会知道今天的西藏发生了什么。这个人姓雄,拉萨一中的女教师。
五年前,我采访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1.5元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这个人就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1.5元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力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力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一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还是吃完以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我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力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34岁的律师。
去年我认识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吃饭,这个60多的男人说起来丰台区一所民工小学被拆迁的事,他说所有的孩子靠在墙上哭。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也动感情了,他从裤兜里面掏出一块皱皱巴巴的蓝布手绢,擦擦眼鼻,这个人18岁的时候当大队的出纳,后来当教授,当官员,他说他所有做这些事的目的只是为了想给农民做一点事。他在我的采访中说到,征地问题给农民的不是价格,只是补偿,这个分配机制极不合理,这个问题的根源不仅出在土地管理法,还出在1982年的宪法修正案。在审这个节目的时候,我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这个人就说的再尖锐,我们也能播。我说为什么?他说因为他特别真诚。这个人叫陈锡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七年前,我问过一个老人,我说你的一生已经有过很多挫折,你靠什么保持你年轻时候的情怀,他跟我讲有一年他去河北视察,没有走当地安排的路线,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老农民,旁边放着一副棺材,他下车去看,那个老农民说因为太穷了,没钱治病,就把自己的棺材板拿出来卖,这个老人就给了他500块钱拿回家。他说我讲这个故事给你听,是要告诉你,中国大地上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要执着。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些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力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