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讲稿[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20:1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讲稿》。

第一篇: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讲稿

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车慧芳

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办者弗里德里克.福禄贝尔说:“与其说这个世界是由统治者所统治的,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们的手中”。可见家庭教育上升的高度,妈妈强则国强,托起世界的手也是托起摇篮的手。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父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一、成年人的问题多数来自幼儿期,幼儿期的问题多半源自父母。

孩子的诞生让我有幸接触到一些比较前沿的科学的育儿理念,认识儿童的心里特征,不难探究其行为背后的原因,比如说刚出生的婴儿喜欢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2岁的孩子喜欢说“什么东西都是我的”,3岁的女孩儿喜欢大冬天穿着白纱裙在外面逛游,4岁的孩子特别的执拗,5岁的孩子,我们发现他们又特别喜欢的一件事是串门。

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获奖感言上就说过,他今天的成功大多是源于幼儿园学到的东西,在幼儿园,他学到了“从哪里来的放回哪里去”的一种秩序感,学到了“认真思考,用心观察大自然”的一种工作态度,对于他成年之后影响深远。

1、婴儿时期和母亲的三种依恋关系决定了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

妈妈与婴儿之间的依恋发展情况,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情绪情感、社会行为,性格特征和对人交往的基本态度。孩子的依恋情感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安全型的依恋关系。(60%)这类宝宝当妈妈离开时,会有些许不安,当妈妈回到身边时,会感觉到很开心。

第二种是回避型的依恋关系。(20%)这类孩子会比较淡漠,妈妈抱也不行,可能妈妈走了,他都没有发现,而妈妈回来时,他也不会特别的开心。

第三种是反抗性的依恋关系。妈妈离开时,他会歇斯底里地哭闹,当妈妈回来时,他不像安全型宝宝表现出开心和喜悦,而是一种矛盾情绪,既想亲近妈妈,又很生气、抗拒。

成年之后:

第一种安全型宝宝,他和爱人的关系也是安全的,爱自己也爱对方,有爱也有界限,允许对方有朋友,有安全感,生活婚姻也充满幸福感。

第二种类型的宝宝长大后10%会自我修复,10%属于回避型的,情感色彩淡漠,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不懂浪漫,他也许可能是个工作狂,成家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任务而已。这样的男人木讷、严肃,他的妻子会觉得很沮丧。但是这样的男人往往暗流涌动,常常是一夜情的始作俑者。第三种反抗性依恋关系的孩子成年之后,在婚姻中也爱对方,但是窒息般的爱,多疑、不信任,有时会检查对方手机信息。就像歌词里唱到的“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还有零点乐队唱过的一首歌,一直在追问“你到底爱不爱我”,而安全型的关系像“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样优美柔和。

所以生命中的NO1没有得到满足,影响依恋关系,影响安全感,影响成年之后的人际关系。追溯上述依恋关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种:

第一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可能在婴儿时期,妈妈和宝宝哺乳时是那种彼此凝视的温馨的无声的交流。

第二种妈妈回避型的依恋关系,很可能妈妈是粗枝大叶型的,哺乳时,妈妈在玩儿手机或者看电视或者聊天,婴儿需求在7秒中没有做出及时回应,使孩子有受挫感,久而久之孩子变成回避型的宝宝了。

第三种反抗性的依恋关系,妈妈同样爱自己的孩子,举个例子,妈妈正在厨房里煎鱼,这时候孩子哭了,妈妈一个箭步跑到卧室,开始喂奶安抚宝宝,可是当孩子一吃上奶,妈妈就开始抱怨:“这孩子早不哭,晚不哭,偏偏这时候哭”,这种情绪化的表露被孩子接收到,孩子会觉得妈妈爱我,但似乎又在拒绝我。

由此可见,妈妈情感可及性和妈妈情感表达的一致性的重要性。

2、幼年时期的心里营养给够了,长大后在不同年龄段遇到不同的困惑、挫折,心理素质帮他顺利跨过各道砍。

一个人成长中所需要的身体营养和心理营养的重要性。身体营养,包括成长所需蛋白质、DHA、钙质等等。身体营养给不够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拼命要”。如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吃不饱肚子,现在条件好了,他自己讲述,每次去饭店吃饭,前十分种还能保持很好的姿势,之后就不由自主的“狼吞虎咽”,饭渣子米粒儿掉一地,总感觉吃不饱似得。二是反向形成。如小时候吃不到肉,长大后可能对肉就不感兴趣了。文学家莫言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原件复印件

父母=原件

家庭=复印机

孩子=复印件

复印件出了问题,要从原件改,孩子有任何问题,都要从父母身上找原因。

三、语言表达能力

团队,两个字的意思就是一个有口才的人在带着一群有耳朵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可见一个人口才的重要性,而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在6岁前全部完成。0-1岁是发生期,1-2岁是字词期,2-3岁是句法期,3-4岁是句子的深化期,4-5岁是逻辑思考期,5-6岁是语言成熟期。0-6岁是口 语表达能力成熟期,6-12岁是书面语成熟期。

四、3岁前的神经元链接,脑容量扩张度无限大,0-3岁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时脑体积相当于他成年时的80%,这时期也是他学习能力最强,学习欲望最高的时候,早期教育事半功倍。一个人的智商值在7岁止步,以后是认知和经验的提高。所谓“三岁看大,七岁至老”就是这个道理。

五、敏感期的不可逆性。

敏感期的概念是特定性为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错过就不再回来,就像毛衣漏了一针,有时候难以补救。

例子:有的人写字上坡、有阅读障碍症(跳读),这是小时候前庭发育不平衡导致,有的人分不清左右、分不清东南西北、晕车,这是因为缺乏空间质能训练,还有色盲、唱歌跑调、不爱理发洗澡等等问题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抓住敏感期进行正确引导而导致的。

六、父爱的重要性

《爱的艺术》(美 艾里希.弗洛姆)里面这样形容父爱的艺术:“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床在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失误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孩子在六岁以后,强烈需求父爱的威严与引导。而 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三字经》里也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父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爱就是茫茫夜空里的启明星,世界再大,永远都有它的指引和照亮,就不拍迷失。

2到5岁是父爱的崇拜期,隔代教育孩子的成功率小于30%。6到7岁最好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学习是指学习知识、学习情绪管理,学习处理问题的能力。认知,可疑丰富自己内在的存在感。模范,是自我形象填充的客观需要,这时候爸爸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们的家庭现状,爸爸的形象呈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甩手掌柜;一种是“猫爸”,即开放包容不强求的态度。其实这两种形象都缺乏一种陪伴。记得看成龙的采访,他说又一次去学校里接房祖名没有接到,因为儿子已经上了中学,他还跑到小学去接。听众或许一笑了之,毕竟大哥的星光耀眼。可是对于当时小小的房祖名来说:他有一个出名的爸爸,却极少得到父爱的眷顾,又是那么的可怜。

一项调查显示:即使是尚处于朦胧状态的婴儿,他也会因为缺乏父爱而出现焦躁不安、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典型症状。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越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更大。双亲均在,但“隐形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的“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可能更大。少时换综合征的孩子,中学辍学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女孩长大后 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高出3倍。具体父亲的作用:

一是性别角色的认同。例子说明,4岁后孩子性别意识健全,提问“你长大后,会和谁结婚啊?”“我和我爸爸(妈妈)结婚”,这说明孩子最初的性别认同指向异性,男孩儿指向母亲,女孩儿指向父亲。男孩儿觉得妈妈是世界上最温柔、最漂亮的么人,长大后要和妈妈结婚,阻挡在他们中间的是无所不能的爸爸,孩子慢慢发现,自己和妈妈结不了婚,而且似乎妈妈更爱爸爸,那怎么办呢,我就要变的和爸爸一样,那样力气大,能搬煤气罐,能干活,勇敢,不怕黑,那么我长大以后就可以娶到像我妈妈这样的女人了。潜意识层面,男孩儿性的能量发生转变,最初指向妈妈,现在开始认同爸爸了,从异性父母指向同性父母,男孩儿就完成了男性的性别角色认同。同理,女孩子也一样。

二是培养性格。对于男孩子,交流中,爸爸相对严格的要求使孩子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同时,观察和模范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慢慢表现出男子汉的气概,有助于培养出坚强、勇敢、有担当的阳刚男孩。对于女孩,爸爸的陪伴可以让女孩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并分清楚男女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女孩女性气质的养成,同时,爸爸给女儿带来的极大的安全感,对她长大后更是影响深远。

七、如何表扬孩子?

例子

1、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实验。美国斯坦福大学专门针对如何表扬孩子做了一个科学实验。把小学四年级学生分成两组A组和B组,做相同的题目,第一次做小学三年级题目,孩子们自然觉得简单,成绩出来很好,A组安排老师说这样的话“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行!孩子你真聪明!”选择一句表扬的话轮流说。在另外一个教室B组安排老师说另外一种夸奖的话:“孩子你真努力”“孩子你做题时真专注”“孩子你做题时真认真”,同样三句话循环说。下午,做四年级稍难的题目,老师规定,或者你把题目做完,是多少分得多少分,或者你中途可以选择放弃,但可以有保底的80分。结果,A组一半以上的孩子选择了放弃,B组基本上全部做到了最后,做完后也没有及时离开教室,而是三五成群的在讨论刚才做的题目。实验只选择了三句表扬的话,结果有明显的差别。可见是什么才是真正的表扬?真正的表扬是针对过程的肯定、努力和欣赏,针对结果的是一种评价,叫伪表扬。

2、小区里奶奶夸孙子。

夏天了,小区里有很多小朋友在自发的比赛跑步,有的奶奶说:“我孙子真厉害”,“我孙子总能跑第一”,有的奶奶就特别聪明,她会说:“我孙子跑起来真带劲儿”,“我孙子跑起来跟小老虎似得”。前者很可能导致孩子不敢竞争,遇到比自己个头大的、比自己强壮的小朋友不敢与其比赛,孩子潜意识里害怕输。而后者孩子则充满竞争和挑战,享受过 程,乐在其中,竭尽全力。

所以,4-5岁最好的心里营养就是表扬、肯定、欣赏、赞美。表扬孩子三部曲:

①重复过程 ②说出感受

③你是怎么做到的。

例子:孩子放学后兴高采烈的回到家,“爸爸,爸爸,我今天考了100分,全班就2个人考了100分”,身为爸爸的你该作何反应呢?这时候,爸爸也应该表现出很惊喜的样子俯下身子对孩子说:“是真的吗?你今天考了100分,而且你们全班就2各考了100分,你就是其中的一个,是吗?”,“爸爸真为你高兴”,“孩子你是怎么做到的?”,最后一句话可以帮住孩子回顾获得成功的途径。

最后讲述一个多动症孩子的的妈妈的经历,导出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激发孩子无限潜力。

八、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1、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也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家长都希望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而孩子成长还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 象力,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标准。

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未来就是什么样的人。成功的定义,起点重要,但终点更为重要。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你在小学、大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2、插播微电影(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珍惜。短短5分钟那些流年里汇聚的感情经历跃然纸上,珍惜身边的人,丢了,百度都找不回来。)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就是一个有爱的家庭,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

3、总结三句话。

我们今天拥有的所有美好事物有一天都会离开我们 当我们今天拥有它的时候,我们要珍惜它,善待它,享受它带给我们人生的快乐。

当我们有一天失去它的时候,要学会留下美好的回忆,伴随我们的人生。

第二篇:读后感《成功是一场自我修行》

成功是一场自我修行

——《靠自己成功》读后感

成功,是世间每一个人的渴盼,是每一个年轻人找寻的最美归宿。但凡成功者应该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得体会,而更多无法收获成功的人则未必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近日,阅读了美国成功学的奠基人奥里森·马登的著作《靠自己成功》,受益匪浅,与大家分享感受体会。

本书作者本人的经历,就是一个成功学的典范。他3岁失去母亲,7岁时又失去父亲。他在农家当过十多年雇工,做着繁重的工作,饱尝别人的冷漠和白眼。就在连他觉得自己就将这样失意地生活一辈子的时候,一本《自己拯救自己》的书让他顿悟了,而命运也就从此改变。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奥里森·马登用自身的经历和感悟撰写了大量的作品,他希望这些文字去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和自己一样实现抱负,收获成功。

在奥里森·马登的这本书中,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为认识自我,第二篇章为对自己进行投资,第三篇章为修改决定成败,第四篇章为成功之路。四个篇章串起来,其实就是一条稳步走向成功的道路。

首先,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因为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才能抛下自满或自卑,才能准确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不断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才有可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就是一个能正确认识自我的人。他追求留学未能成行,却让他找到了创业的路径;他自知自身的缺点,漂洋过海找回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来一起创业,纵使这样做让他备感难

堪和痛苦。

其次,成功是自我投资累积的过程。当今时代早已是信息爆炸时代,社会生活瞬息万变。一个一成不变的人,不管他原先有多么优秀,也会迅速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更新理念,才能永立潮头,才能收获长久的成功。美国苹果之所以在数码行业中立于领袖地位,就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断创新;而创新就是对自己进行不间歇投资的结果。

再次,培养更能接近成功的个性。每一个个性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形成的,也都是可以通过毅力来进行克服和培养的。所以个性不是失败的借口,任何一个渴求成功的人都应该积极进行良好个性的锤炼,让自己更近地接触成功。由怯弱到勇敢,由犹豫到果断,由消极到积极,由脆弱到坚强,由莽撞到冷静,每多培养一种优秀个性,你就离成功更近一点。

最后,归纳总结,让成功成为一种常态。每一种成功其实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所有成功都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因素,我们就能让成功更强大,我们就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当许多人走到人生的尽头时,总想再选择一次,他们认为那样自己就会更加热爱生命、更加努力;然而生命只有一次,所以我们必须抓住人生中的每一次机会,才会不再抱怨,靠自己就能获得成功。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许多,走向成功,不仅要想,更要去做,还要会做。我们只要抓住人生中的每一次的机会,有困难克服它,进行一场走向成功的人生修行,就会获得完满人生。

2013年5月

第三篇:工作是一场修行(精选)

工作是一场修行

--读稻盛和夫《干法》有感

时间花在哪里,生命的厚度就在哪里得到展现。对于大部分人来讲,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工作无疑是占据时间最多的,所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存在的意义。从初出茅庐的职场新人到退休离岗的那天,从一张工作白纸到斑斓画作,工作让时间变得具体,变得有价值。工作中的各种或繁琐或重大的事项让我们在其中锻炼心性,塑造时间观念、责任心、执行力、沟通能力、思维方式等等,逼迫我们成长,成就自我,一步步完成这场修行。我想这就是作者所言之“工作造就人格”:“全身心投入到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那如何让这场修行达到更好的境界呢?

首先得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兴趣,让兴趣这位老师指引我们一路前行。然而一个人能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几率,恐怕不及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而且即使进了自己所期望的公司,不一定是自己所期望的职位、所期望的工作。如果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只能让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生活是残酷的,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当改变不了环境时,只能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脚踏实地工作,从眼前开始欢喜,从心底开始接受。要努力让自己成为“自燃型”的人,热爱工作,在工作中燃烧自我,并绽放出自己的光亮照亮他人。

其次得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以短跑的速度将工作的长跑进行到底。释伽牟尼讲进入悟境的六项修行——“六波罗蜜”,其中“精进”,便是拼命的工作。每个拼命工作的人儿都能体会这背后都隐藏着的快乐和欢喜,就好像是漫漫长夜结束之后,曙光就会到来一样,所有的付出都会在时间的见证下给予我们答案。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目标,并为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遇到问题想办法,把这种愿望渗透到潜意识里面,激发动力,让自己向着目标接近一点,再努力,再接近点,再努力,„„进行持续的、无限度的努力,直到站在目标的彼岸。我们都想在自己已有的平台上再够一够,看看能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除了更努力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会让你看到更高处的风景。联想最近两日美国大选,两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都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了可能,我们才二三十岁,还有什么不可能呢?当一个人竭尽全能做一件事情,把平凡的事情干成生命之不能舍弃的习惯,坚持单调但优秀的努力,我相信以跬步终会积千里,会水到渠成地完成胸中的目标,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再次得秉承坚定信念,持续奔跑持续努力。工作是一个持续的状态,不可一蹴而就,不是像猎豹那样迅猛的一击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像牛一样专注一行,一寸一寸地前进,甚至不管外界愚直的目光,一心一意地、诚实认真地努力工作,做好储备蓄势待发。就好像毛竹笋为了冲破泥土的束缚,前4年只长了3厘米,一度外行都以为没有长成的希望了,只有它清楚自己心中高耸入云的雾霭风光梦,持续努力了4年,终于准备好冲刺的条件,第5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生长到了15米。正是这种持续的力量,不腻烦、不焦躁,埋头苦干,哪怕是险峻高山,也垂直攀登,坚持不懈,才能把一个“平凡的人”变成一个“非凡的人”。没有永远的晴天,也不会有一直都下不完的雨。苦难和幸运犹如事物的正反两面,换个角度看事情,保持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的状态,每天每日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这样的工作状态才能锻炼心智,塑造品性。

然后得追求完美,出色完成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擦绝对擦不掉的事情,如果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必然会小错不断,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害性。作为会计人员,更是要细心仔细严谨,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管多么小的事情都用心去做,都投入100%的力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贯彻这种“完美主义”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上个月公司开始执行的“6S”正是追求完美的表现。我和同事一起打扫领导办公室,对于地面的装修划痕,我们都没有引起注意,想着是用普通工具打扫不了的,而且又不是真的脏,打扫时间久了自然就淡了,干净了。但是确实很影响美观!领导私底下专门给我和同事建议用香蕉水清扫划痕,所谓完美,就是从小事做起,微小到地面打扫。

最后得学会创新,敢于离开舒适区去拼搏闯荡。在舒适区内好比温水煮蛙,那一瞬间固然很惬意,但是这样只能消磨意志,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到达想去的远方。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体验别处的景致!康庄大道是大家都想走都正在走的路,如果只知道走那样的路,除了步后尘之外,一点都不能开拓新的事业,甚至还会重蹈覆辙。无论多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抱着空杯心态,抱着问题意识,开动脑筋对现状进行改良,每天每日,哪怕很少的一点儿,也要在“创造性的工作”上下功夫,即使一天进步一丁点儿,但若经过几年的孕育,一定会呈现出巨大的变化。

既谓之修行,必然不易。除了思想上转变,还要行动上实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离死别,而是说到和做到。《干法》正如书名,能给我们思想上的指导,刷新工作观,真正落地实现,还是要即刻行动。用思想指导行动,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知行合一,最终才能在修行的境界上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

鹿寨县拉沟乡中心校:吴彩冰

老师们,下午好!感谢校领导给我这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在座的有比我工作经验丰富的年长教师,有掌握着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年轻的、富有朝气的新教师,我的发言谈不上什么经验介绍,更多的是粗浅地谈谈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1.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

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但无论怎么变,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成绩,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如果我们的课堂效率不高,课后花再多的时间去帮补,可能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因为我的条件不允许,下班后要回家带孩子,我的晚自习是不能上课的,更不能像很多老师那样可以早读前、晚自习后留孩子补习,所以,我每天的时间可以说只有课堂上的那40分钟)。那如何向40分钟要质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是备好课!这是公认的事实。这节课教学目标是什么?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什么?我要搭建怎样的支架落实本节课的语文要素?这些都要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的。我会在备课的时候以教学参考书、同步练习,课后习题作为我的方向,在书上把教学流程、教学重难点以及一些需要讲解的词语、句子记录在教材上,一来课堂上提醒自己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二来让自己对整节课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环节和环节的衔接……统编版教材它对一课一得有很明显的要求,我们往着这个方向走,一定不会错。

(除了日常每一节课上得扎实、落实单元目标,在复习阶段也要有针对性,也就是我即将要谈到的第二点)

2.加强课后、园地练习,落实语文要素。

对试卷有研究的老师都会发现,我们考试的试题是紧扣每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试卷和每课课后练习、园地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指向。这就提醒我们,在平常上好每一课的同时,在复习阶段要把握重点进行重点复习。1.每课的双生字;2.课后、园地练习;3.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针对性地出一些小专题,这种小专题量不能太多,一次一题或者一个类别即可,还要有次数的要求,一次不过就换一换内容再继续练习。

3.培养得力的小助手。

得力的小助手可以减轻很多老师的工作。在我们班,这个小助手主要是协助我督促、收集作业。每天早上,班上就安排当天集队前的作业(一般是抄写一遍一篇课文的词语或者要求默写的古诗、日积月累的名言等)这个作业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完成后由指定的男女组长分别收集作业,上课前交到我办公室。日积月累,每天的10分钟,一个学期下来就是不一样的收获。老师要久不久抽查,让学生有紧迫感,不偷懒。在接近期末的时候,我还会划分一些重点的内容,交代班长布置。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教法,虽说从教已是第7个年头了,但由于孩子不同,学科不同,总感觉比较实用的教学经验几乎没有。只是凭借自己全部的智慧和全身心的付出做了我应做的努力。

最后,与老师们共勉:在座的年轻老师们,如果教师这条路是你今后要走的,与其反复地挣扎,受折磨,那为何不趁着年轻的时候,精力旺盛的时候下功夫,让自己在这条路走得更加自如。教育这条路,暖人利己,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愿我们都能用爱浇灌,去发现成长路上不同的美!

第五篇:暑期教师培训心得:教育,是一场修行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教育,是一场修行

XX年8月11日至16日,xx市第三届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43名学员在市师训中心的组织下来到xx市xx区东华大学参加学习。为期四天的培训,以国际的视野、扎实的实证、理性的思考,悄悄拨动受训者的心弦。回顾培训点滴,梳理培训收获,除了思考,还是思考。

思考一:理想与担当

xx市先后于XX、XX年两次参加PISA测试,均获成绩第一。在欢欣鼓舞的背后,执着的教育人理性地认识到成绩背后的问题:xx学生报告的校内上课时间为平均每周28.2小时,在参评国家(地区)中位列第9位;作业时间平均每周13.8小时,远高于oEcD平均的7小时左右,位列第1位。学生的学业负担可见一斑。

校内教育已经够重,家庭的补课、校外的辅导班又纷至沓来,压缩着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的空间。

细数教育生活的参与者,焦虑与痛苦掺杂其间。“教育是培养人、培养社会人的事业”。当下的教育活动却与这个宗旨严重地背离。

教育应是面向未来的,学生接受教育是为一辈子的幸福奠基,可是事实却经常要求今天开展活动,明天见到“成果”;

教育应是一种生活,每一个参与者都应是自信从容的,可是事实却脚步匆匆、马不停蹄,每一天的校园活动不亚于一场战斗;

教育应是温情脉脉的,徜徉其间的生命随时可以感受到爱的温馨,可是事实却经常暴戾横扫,指责、催逼之下不乏焦虑与疲惫;

教育应是让生命得以舒展的……

造成一切的一切,原因错综复杂。

有儒家的文化影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童年就是用来磨砺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有科举制度的影响: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金榜题名日,衣锦还乡时……

有社会的舆论炒作:这些年,到了考试季,各类媒体总是不遗余力地宣扬考试成功论。“不良”商家总是借着炒作状元的噱头宣传捞金……

有家庭的期望压迫:长远很远,输赢不问,谁也不肯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当下。打着爱的旗号,谁也不肯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少学那么一点……

有教育本身的推波助澜:每年考试完毕,各校纷纷向社会“报喜”。面上不说,实际拿这些来考核学校,考核教师。素质教育多年,升学率、优秀率、合格率等等何尝离开过教育的田野……

而不能否认的,何尝没有教师自身的分数追求呢?学生哪次考试成绩差了,除了对学生语重心长外,也少不了对家长一番真情叮咛。而考试成绩的优秀,也免不了成为部分教师宣传自己的不二法门……

驻足回望,教育又是何其窘迫:近现代社会凡是能想到的发明:电视机、手机、平板、手表、自行车、电饭煲……穷其所有,竟没有一样属于中国人。于是,我们只能搬出我们的祖先,搬出早已远去的四大发明来聊以自慰……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育的技术而已。”高考指挥棒不改,素质教育只能是空谈。说得恳切,却忽视了作为一个教育人本身的警醒与担当。面对现实,我又何尝做出过扎实的行动呢?理想、信念、担当,这些美丽的字眼,放到现实中除了要有清醒的认识,冷静的思考,还需要先行的勇气与无畏的韧性……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投身教育何尝又不是,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团队合作,哪一样少得了艰辛的努力呢?

思考

二、差异与标准

杨xx校长说:“教育的最大毛病在于轰轰烈烈”。今儿个邯郸学步搬洋思,明儿个东施效颦抄杜郎口,后天里又翻转课堂来折腾……

邹xx主任谈起自己对翻转课堂的思考:如此翻转,提前学习的结果会使得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的认知起点进一步加大差距;如此翻转,课标中规定的基本思想、基本经验的目标该如何实现……追根溯源,翻转课堂则是美国西部两位高中教师为解决他们的学生因路途遥远耽误课程采取的创新举措……

花样百出,盲目跟从,往往是没有找到真理状态下的痛苦与茫然的尝试。

但是,尝试何尝不是勇者的探索。有尝试比固步自封自是高级得多的。但是把别人的经验生搬硬套来移植,却是不被祝福的。经验是个性化的,与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莫不密切相关。学习思想精髓是可以的,忽视各种差异而照搬形式却往往会以失败而告终。

面向教育,各种差异客观存在。而这些差异与目下的教育体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摩擦与碰撞。

性别是有差异的。女生观察事物比较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而男生则倾向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察,学习上常有不够认真的表现;女生注意的稳定性比男生强,男生比女生容易分散注意,所以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不遵守纪律的往往是男生……性别差异不止于此。于是,在课堂上,老师更喜欢女生,被批评的也往往是男生。一把尺子的课堂常规,实际上却是对性别差异漠视的产物。教师月刊曾经刊登了一篇《用教育减少妖男》,诚然,妖男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光靠教育,要达到这一目的是很难的。但是,这同样需要教育人直面问题去思考,落实行动去改变。

智能是有差异的。八项智能,我们都谙熟于心。但是实践中何尝又因此来更多的进行个性关怀呢?强迫猪八戒去学习筋斗云,结果未知几何。当年的奥数,风靡全国。然而适合学习奥数,只能是极少的一部分人。揠苗助长,皆以为笑谈,事实却漠然不见。xx市教研室主任孙彦在一次培训中说到一个孩子因为学习奥数而考取名校,而出国留学,而……可是这一切也弥补不了奥数带给她的伤害,而她因为奥数而成功,因为成功而远离数学!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折磨,是一种摧残!当数学成为很多成人所痛恨的学科,反思也变得越发沉重……

阶段是有差异的。记得孩子小时读幼儿园,有写拼音的练习,我的孩子总是写不了字母a的半圆,写出来的往往是一段一段拼的,或者七歪八扭,煞费苦心地教他还是做不到,为此很是恼火。后来知晓,孩子当时的手腕腕骨还没有发育好,自然是转不了那么圆润的半圆的。五岁的时候,他写的a就很漂亮了。这件事情,每每回想起来,总是懊悔不已,为自己的无知,为孩子的无辜。凝望课堂,这样的事实仍在不断上演。课标的要求被一次次超越,一层层拔高,而教师、家长,却视为正常。该在中段学习的,低段就学完了之类的现象比比皆是。校外培训班对此更是推波助澜。为考试而教,而不是为学生发展而教。寅吃卯粮何时休?

知识是一样的,经验却是有差异的。邹雪峰主任提醒我们注意:一个孩子因为请假耽误了一段时间的课程,可是回校后考试成绩却照样好,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样看待?是否其他孩子这段时间就是没有收获的,没有发展的?事实上,这个请假的孩子只得到了作为结果的知识,却失去了作为过程中经验。分披萨饼,中国的孩子会统一用数学知识列式解答,而美国孩子会有许多种个性化的方法。强调过程的教学,就是要让这过程成为经验积累的过程,成为思维生长的过程,成为个性舒展的过程……

题目是一样的,错因却是有差异的。一次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时针从上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需要()时,也就是()分。一个学生的答案是“6时,也就是480分”。为帮他理解,我拿出了手表。让他解释给我听。他认真地指了一下12,再指了一下6,说“时针从这里走到这里……”惊愕数秒,禁不住扑哧一笑。这孩子,竟然是从这个数字在钟面上的位置去思考的。继而庆幸是先问了他,而不是盲目地教他怎么计算时间……

细数差异,可能还有很多。面对差异,我们做了什么呢?统一的标准之下,个性该如何彰显?抑或采取哪些措施,弥补班科授课制本身的缺憾?

思考三:挫折与坚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一批又一批的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习主席语)

然而,成为一个好老师又何其难呢!

杨明华校长五十多岁时还一家三口挤住在五十平米的老房子,邹雪峰主任笑谈自己还不是学科带头人……

在这个社会转型变革期,在这个讲地位、讲财富的年代,甘于清贫,耐住寂寞,这句话说起来就是一把泪!教育强县甘肃会宁171位教师跳槽到公安行列,真的都是因为喜欢当警察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仅凭这单薄的带有强迫症嫌疑的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或许能强迫一时,却不能长久罢!牢骚、埋怨、懈怠在强迫的间隙中会自然地生长。

又及,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面对来自各式各样家庭的迥然不同的孩子,光凭一腔激情似的爱能做到吗?凭着师德规范上的条条框框就能做到吗?

总是在各式各样的报告会上听到对教育的爱的宣称,但是总觉得苍白无力!教师也是社会人,七情六欲一样不少的健全的人,靠着职业操守去爱,早早晚晚是否会有精神上的问题?

爱,到底来自于哪里?

沈丽新老师说她就是喜欢和孩子在一起,在教育的日子里,每天享受着和孩子相守的快乐。是啊,没有这样的情怀,何谈爱呢?

爱来自于理解,来自于真诚的、真实的、没有任何敷衍的理解。靠着理解而爱教师职业的人,不会去因为教师职业的所谓光环而自傲,不会因为别人轻视的眼神而自卑。我是一名教师,我只是一名教师,我就是一名教师。

爱来自于享受,享受职业生活带来的种种。在这次培训期间,遇到一位开饭店的老板娘。一刻不停地为我们这些确定只会光顾一次的不速之客忙活,汗水湿了衣衫,热情却感染了每一个人。一边上菜一边劝着客人多吃点,记着我们是xx人而给每桌送上辣酱,结束的时候又斟上啤酒敬客人。而我们,也享受着这份热情,这份轻松,就餐变得愉悦起来。实话说,这么些年在那么多饭店里就餐过,这次的遭遇却是第一次。乐观、开朗,词汇总是在描述美好的事物时变得苍白。我知道,她其实是在享受着她服务的快乐!发自内心的理解,发自内心的喜爱与露出八颗牙的职业微笑是完全不同的。

因于理解,因于享受的爱,才能历久弥坚,历尽沧桑不褪色!

因于此,方能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功名利禄。才能默默耕耘于自己的世界,而荣誉等等,或许会水到渠成地莅临。

因于此,才会在学生犯错时,化解自己的焦躁情绪,诚恳地与学生交流……

曾经看过一篇,一名教师向一位教育家请教课堂教学技巧。教育家却回应说没有技巧,只有爱。很久不能理解。而今似乎明白一二。是哦,那些堪称经典的课例中,师生之间无不在进行着生命个体之间的对话,举手投足之间关爱已至,如之何不是爱的载歌载舞呢!教学设计是基于对学生与学科的理解,师生互动是基于对彼此生命活动的理解,这样的课堂中,所有的人如之何不沉浸其间,忘乎所以呢?

心有所想,身不能至。于是,只能经常地艳羡、幻想,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那样吧,自信、从容……

于此,又何需谈坚守呢?

下载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讲稿[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讲稿[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美文

    电视里,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她一双年幼的生下来即是重度脑瘫患者的双胞胎女儿接受采访。她是美丽的女子,家境殷实、父母宠爱,公主一般长大,顺利工作、结婚,没有想到厄运埋伏在“生......

    人生是一场修行散文赏析五篇

    人生就是道场,活着就是一种修行。内心就是信仰,灵魂就是图腾。你把内心修成什么样,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人生是一场修行散文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人......

    离婚,是一场无奈的修行杂文随笔(最终定稿)

    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不小心多了一个吻,然后你发现需要一张床,一套房,一个证……离婚的时候才想起:你原本只想要一个拥抱。——宋丹丹该来的还是来了,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当听见那两......

    怎么提高自我修行

    怎么提高自我修行 提起修行,就会让人想到武林的高手和得道僧人要经过一套神秘的苦修,历经万般困难终成正果。其实不然,最大的修行其实来源于生活,也该还原于生活,更没必要要怎么......

    经典语录: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

    经典语录: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就是一颗心 2014.01.02宁静,并非是内心的平静,在某个闲暇的片刻,许多人也会让自己的心沉静,会对一段时间以来的生活做一个总结,进行一些思考,思考过后......

    讲话是修行

    讲话是修行 星云大师 (一)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 王阳明就对身旁的学生说:“你们听,他们在讲道。”......

    改进作风是一场自我革命

    改进作风是一场自我革命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6日 08:00来源:《求是》期号:2013/10作者:欧阳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关头,党中央都突出强......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书笔记: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

    《赖声川的创意学》读书笔记:创意是一场人生修行赖声川是我一直很喜欢的台湾话剧导演,看过他的《暗恋桃花源》、《宝岛一村》、《如梦之梦》,每一部都非常喜欢,也为其中的精彩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