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见科举状元试卷(合集5篇)

时间:2019-05-14 20:11: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惊见科举状元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惊见科举状元试卷》。

第一篇:惊见科举状元试卷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庙、中国目前最大的孔子及儒学先贤塑像群、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固定性科举史展、中国唯一的专业性摄影博物馆、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仅存的一张状元卷亮相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位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平遥文庙历来为县学所在,直至清光绪末年废除科举后,县学才停,改办为“平遥县实业学校”,开始了新学。到1923年,在文庙办起了“平遥励志中学校”,县长郭学谦还题写了校名门额,后改为官办平遥中学校,迁址到察院街。1950年,太岳中学同平遥中学合并,校址又设在文庙。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文庙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正式向游人开放。主要景点有:棂星门、泮池、泮桥、名宦祠、乡贤祠、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庑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等。整个景点文化气息浓郁,还陈列着中国现存唯一的一张状元试卷、清代文官系列服饰等一大批珍品。

第二篇:科举讲座

科举讲座

在这紧张、热烈的时刻,让一向有文化的捞娱儿带着你穿越一把,来点儿历史上关于考试的“冷知识”,放松一下心情。

不得不说的科举历史沿革

在我国,早期的人才选拔主要采取的是举荐制,魏晋南北朝奉行的“九品中正制”是为典型。

由于“九品中正”举荐制被世家大族把持,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仕途垄断,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朝廷为更好地选拔人才,实行开科取士,每年各州荐举贡士入京考试,不论贫贵,一律以成绩定胜负。是为科举考试的初始。

科举制正式确立是在开皇十八年(598年)。当时,实行分科考试,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

隋炀帝即位后,将考试科目扩大为包括文才、武艺、品德、治能等方面十科,规定有一艺可取即应采录,且随才升擢,同时设进士科,以诗赋、试策为考试内容。从这方面看,历史上残暴荒淫的隋炀帝并不是草包一个,还是很有才能滴。

唐承隋制,将科举考试制度化并逐步完善。唐初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岁考一次,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制科由皇帝主持,按形势需要临时下令举行,名目常见的为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学宏词、才堪经邦、武足安边等科。从这些名目上看,制科更注重实用。

宋朝科举进一步完备,科目以进士为重,增加殿试,由皇帝亲策。

个人认为,宋代对科举考试的另一贡献是考录的公平公正——考试时“锁院”,严禁出入,防止内外串通舞弊;同时在唐朝“糊名”(密封考卷上姓名)的基础上,实行“誊录”,即另派抄书手将试卷用正楷誉录,使考官无法辨认考生笔迹,保证公正阅卷。

宋代科举还有一个创新——三年一考,允许落第举子复试。

明代是一个君主集权的时代,表现在科举考试中,仅设进士一科,并规定试卷以程朱理学观点指导作文,用八股文体写作,即将全文分为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从起股以下,每部分用两股排偶文字,限定字数,故称八股文。

“八股文”应该说是明代对科举制的一个“贡献”。

清代的科举考试,分初步考试和正式考试两个阶段。

初步考试有三种:一种叫童试,一种叫岁试,一种叫科试。正式考试也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在子、卯、午、酉这四个年中的八月举行乡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取得做官资格,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会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到京城考试,又叫“春试”,考中者称为贡士。会试考完的第二个月,大概4月份前后是殿试,殿试由皇帝亲自考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直接做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近代科学文化的传入和国内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清廷被迫“停科举以广学校”,废除了行之千年的科举考试制度。

古代科举考试考场

历代科举名衔及待遇

古代殿试图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状元,但每个朝代状元的含义有所不同。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此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宋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

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探花原本与登第名次无关。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便在曲江设“探花宴”,举行盛大宴游活动,宴席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郎只是一个戏称。南宋后期,将殿试一甲第三名改称为探花。元、明、清三代沿袭宋制。

贡士: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习惯上被人称为“老爷”。

科举考试的题目

隋朝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后,《诗》、《书》、《周礼》、《礼记》、《易》、《春秋》、《孟子》、《论语》、《大学》以及《中庸》等儒家经典以及从隋唐开始的诗赋等为考试内容,此后少有变化。

类型上,主要是帖经和策问,诗赋和杂文,经义和墨义,再加上宋初以前的诗赋。

帖经:简单地说就是主考官任意选择经书中的一页,用两张纸覆盖左右两边的字,中间开一行,另裁纸为贴,帖盖数字,让考试者写出读出,类似于现在的填空题。

策问:大部分涉及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吏治等方面的问题,命题形式和现代语文考试中的论述题或命题作文。

杂文:是以封建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为体裁,让考生作文,类似今天的应用文写作。

经义:以儒家经典中的一段一句或不同章节同一主题的句子为题目,让应试者作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类似今天的读后感。

墨义:取儒家经典中的句子让应试者应答,或者要求对答这个句子的含义,或要求对答下一句,或要求对答注疏,类似今天的名字解释或简答题。

这是一份清末光绪年间凤阳府寿州文童胡敏修的乡试卷,黄宣纸,高26厘米,统卷无隙,全长2米余。右上角钤有“初复”和“第叁图名”字样,中间有竖长方格双线蓝框,内写“寿州”二字,其下有两个双线蓝圆圈,内注“文童”二字,再其下便是一贴糊于卷上并钤压有“关防换坐”四字的蓝框印戳记及考生姓名的一张糊名纸。在糊名上同时又钤压一枚凤阳府的朱墨厚边四方官印。从这份“文童”试卷的对策题上看,该试卷具有清末废科举制时改“试史论”为“时务论”的革新特点,并以“糊名法”与“誉录法”两种办法防弊。使该卷又极具文物价值。

关于科举制度的成语故事

独占鳖头:唐宋时期,皇宫前面石阶的正中铺有一大块雕刻巨鳌的长方形巨石,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永远巍然屹立。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及第者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名次宣布完毕后,状元要站到雕有巨鳌的石阶上,迎接殿试榜。因此,把中状元称为”独占鳌头”。现在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蟾宫折桂:古代传说,月亮中不仅有桂树,还有一只金蟾,因此月亮也称蟾宫。古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称登蟾宫,于是,有了“蟾宫折桂”这个成语,比喻应试得中。

古代科举钦定榜

金榜题名:“金榜”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排名榜,因书写在黄纸上,也称黄榜。登上金榜,就意味着做官的开始,从此就能步步高升,大富大贵。后人们把殿试的录取榜上有自己或某人的名字称为“金榜题名”。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时乡试(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试,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由礼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皇宫由皇帝主持的最高级别的考试,考中的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也称殿元)。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称“连中三元”。现用来比喻在一项考试或比赛中接连取得三科或三次优异成绩,或在三次考试或比赛中连续获得优胜。

沆瀣一气:据北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僖宗时,科考主考官崔沆发现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认为是本家人,尽管崔瀣的考试成绩很差,仍然把他取为进士。于是被考生嘲笑说,这场考试“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沆瀣,本来是夜间的水气,夜间的水气是在黑暗中飘荡的,考生们把这对座主门生的名与字的本意相扣,比喻暗中勾结,臭味相投。后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名落孙山:据宋朝范公《过庭录》记载:有个叫孙山的人参加乡试,考中最后一名。回乡后,一位老人向他打听自己的儿子考中了没有,孙山委婉地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意思是:我是榜上最后一名,你的儿子还在我的后面,言下之意是说他落选了。后来就用“名落孙山”作为没有考取的委婉说法。

科举故事

“状元”一词始于唐代

唐代,凡举人进京会试,须先到礼部投状报到,故当时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又称状头。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朝廷开办贡举,考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

唐代状元没有特殊荣耀,因为当时状元既不像宋代那样由皇帝经殿试“钦点”,也不是全凭考场上的答卷定名次,通常是由考官决定。而考官受人请托和接受推荐,取谁为状元都属正常现象。

宋朝状元最“拉风”

相比唐代,宋代更加重视科举,不仅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而且给予新科进士各种荣耀——皇帝亲自接见并赐宴,就是黄梅戏“女驸马”中的琼林宴等;另外,皇帝还诏令宫中卫士为状元清道开路,打马御街,招摇过市,全民观礼,荣耀无比。

最大的状元和最年轻的状元

据传说,状元中年龄最大的是北宋时期的梁颢,参加科考47年,登龙门时已82岁了。梁颢中状元后,官至翰林学士、当过开封府尹,92岁才寿终正寝。

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要数唐朝的贾至和明朝的丁显,都是17岁得中状元,可谓少年得志。丁显中状元颇有戏剧性——据说当年殿试前,朱元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枚特别大的钉子牢牢钉在墙上。朱元璋第二天阅卷时,看见丁显这个名字,认为与梦境相合,于是将丁显钦定为状元,人们称之为“应梦状元”。

历史上真有一个女状元

黄梅戏《女驸马》中,冯素珍女扮男装考中状元被招为驸马的事被渲染得活色生香,其实,这并不完全是虚构,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女状元,出现在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1853年定鼎南京后开科取士,先后录取几百名进士。当时专门设立女科,19岁的傅善祥一举夺魁,成为女状元。傅善祥最初在东王府当秘书,后提升为殿前左丞相。

第三篇:桃花源记科举题库

古代常识

古代成语“汗牛充栋”的意思是(形容藏书繁多)古代成语“沐猴而冠”的意思是(形容虚有其表)古代成语“一衣带水”的意思是(形容一水之隔)古代成语“噤若寒蝉”的意思是(形容沉默不语)古代成语“兵不血刃”的意思是(形容不战而胜)古代成语“门可罗雀”的意思是(形容门庭冷落)古代成语“一曝十寒”的意思是(形容没有恒心)古代成语“含沙射影”的意思是(造谣陷害)古代成语“投桃报李”的意思是(礼尚往来)古代成语“一日三秋”的意思是(形容思慕心切)古代成语“瓜田李下”的意思是(容易引起误会)古代成语“剖腹藏珠”的意思是(比喻爱财如命)

古代成语“白龙鱼服”的意思是(形容微服出行的危险)古代成语“开门揖盗”的意思是(比喻引狼入室)古诗“风、雅、颂”中的“风”是指(《国风》)

古时用“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其中与“辰”对应的是(龙)以下不是古代“订婚”习俗的是(送戒指)按古代兄弟排行的顺序,次子应该称为(仲)以下不是古代“春节”习俗的是(赏月亮)

中国古代人们所说的“元旦”是指哪一天(春节)“仲夏”在古代时令中是指农历几月(五月)

四书五经中的“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古时对厨师职业的人称为(庖)

彗星在古代称为扫帚星,如果形容某人为“扫帚星”,是(指此人会代来不祥之事)

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来看,以下与月亮无关的是(夸父)

战国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其中使用“铲形币”的是(赵国)“算盘”是古代的计算用具,正规的算盘中间用档木把算珠分为两栏,上栏每列两珠,下栏每列的珠数是(五珠)

算盘发明后,人们用珠算口诀帮助记忆,以下口诀错误的是(四上二去五)古代的“走马灯”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灯(能够旋转的装饰灯)“五禽戏”起源于汉代,它属于(强身健体的功法)古代发明的“云梯”按用途来讲属于(攻城器械)战国时期的兵器大多用哪种材料制成(青铜)

“胄”是古代士兵使用的防护用具,用来保护哪个部位(头部)“铜权”是古代常见的金属器物,后来被俗称为(秤砣)

下列哪个称呼是表示“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古代所称“不惑之年”是指(四十岁)古代所称“古稀之年”是指(七十岁)古代的“鼎”最初是一种(炊具)

古语所称“按图索骥”的骥是(良马)古代文人所称的“怀袖雅物”是(扇)古代科举考试按顺序排列需要经过(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五岳之说自古就有,其中衡山被称为(南岳)古代地理所称“阳”指的是(山南水北)古人的“谥号”指的是(人死后的美称)我国古代四大艺术是指(棋琴书画)

人们所称的“三伏”出现在农历的(六月)

公历七月20日至八月中旬 下列属于十二地支的是(午)

古人用“六畜兴旺”形容家境繁荣,其中六畜指(猪马牛羊犬鸡)“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论语、孟子、中庸、大学)长城修建后关内关外的说法中“关”指的是(山海关)古代“上元节”是指(元宵节)“重阳节”是指(农历九月初九)古语所称“细软”是指(钱财)古代称20岁的少年为(弱冠)

凌晨1:00至3:00古代称为(丙夜)古时的二更相当于现在的(1-3点)

在我国古代,下列哪个时段指现在的19:00-21:00(黄昏)我国农历把每月初一称为(朔日)“最小的容量单位”的答案是(盏)

襁褓使婴儿用的被子,古代也用“襁褓”来指(未满周岁)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十三四岁)古人说的元旦是哪一天(正月初一)古代说的元旦是(春节)

我国农历把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日)我国农历把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

佛教礼仪

《金刚经》是哪个教派的著作?(佛教)

古人所称的“顿首”之礼是(指跪而头叩地)

古人讲究谦辞礼让,谈到自己儿子时一般称为(犬子)古人讲究尊称礼节,谈到对方父亲时一般称为(令尊)

唐朝时六渡日本宣扬佛教为当时两国邦交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鉴真)古人所称的“拙荆”是指自己的(妻子)

在古代,下列哪个词语中用来称呼对方妻子(令阃)古代“敦煌艺术”源于中国哪个教派(佛教)道教创始于哪个时代(东汉)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常用牲畜的是(兔)

以下不是古代“祭祀”准备活动的是(赏灯)佛教所称“圆寂”是(指佛门中人去世)

古代所称“先考”是一种尊敬的称法,指的是(已逝世的父亲)甲的儿媳与乙的母亲是妯娌,乙应该称呼甲为(祖父/祖母)甲与乙是连襟,则甲的女儿称乙的岳丈为(外公)以下与自己“辈分相同”的亲属是(姨夫的弟媳的外甥)以下亲属中,辈分比自己高的是(表弟的侄女的外婆)古时人称“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为(金兰之交)佛门中主持“水陆法会”需要几天时间”(7天)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其中三宝是指(佛、法、僧)佛门戒律中“三聚净戒”是指?(菩萨戒)甲的嫂子是乙的姑姑,则以下两人属于“亲家”关系的是(甲的父亲与乙的祖母)拜佛时香客送上的“香火钱、香油钱”是用来(捐赠给寺庙)在寺庙里总管各项事务的一位僧人称为(主持方丈)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位于哪个省(山西)佛教中人所用的“钵”是一种(餐具)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其中祭祀活动被称为(吉礼)

按照古人的饮食礼仪,在上一道烧鱼时,应该(鱼尾向着客人)

俎是古时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使用,用途是(宰杀和摆放祭祀用的牲畜)古人以“孝悌”为美德,其中悌指的是(尊敬兄长)古人称呼自己父亲的侄女婿为(堂姐夫/妹夫)古人称“连襟”指(姐妹之丈夫)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五音是(宫商角徵羽)吹奏横笛的正确口型应该是(嘴角向两边)

关于象棋的说法错误的是(兵和卒只允许前行,不能后退和平移)

历史知识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哪个事件夺取政权建立宋朝(陈桥兵变)北宋建国时所定的京都(首都)是(开封)

“农田水利法”是历史上哪次变法中提出的兴农措施(王安石变法)《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的作者是(司马光)“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外还有(郑光祖)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之说的明朝思想家是(王守仁)

明代的小说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著成《三国演义》的是(罗贯中)

明代是短篇小说的兴盛时期,著名的短篇小说“三言、二拍”的作者分别是(冯梦龙、凌蒙初)

以下三个皇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清代号雪芹所著的小说《红楼梦》最初时命名为(《石头记》)康熙和乾隆所题名的“七十二景”位于哪里(避暑山庄)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制度的皇帝是(雍正)古代著名的抒情诗《离骚》的作者是(屈原)

唐朝灭亡后,中原一带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史称“五代”,除后梁、后唐、后晋外还有(后汉和后周)

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春秋》)西周时期出现的“十五国风”是指(十五种地方民歌)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驾御车马)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领导者是(张角)祖冲之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第几位?(第六位)北魏末年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所总结的是(农业生产技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

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中,封为“西王”的是(萧朝贵)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中,冯云山被封为(南王)

著有《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人(明朝)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是哪个朝代的人(元朝)

中国古代历法名著《授时历》的作者是(郭守敬)下列年代相对最早的一个朝代或时期是(汉)

东晋和西晋的顺序是(先有西晋后有东晋)唐朝前是(隋朝)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个省不在三省之列(下书省)下列朝代按时间顺排列应为(夏、商、周)曾经东征高丽的隋炀帝名叫(杨广)

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地点大泽乡在哪个省(安徽)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是(史通)

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平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国号是(贞观)[历史真实答案为唐,李渊所创,但答案中没有这个选项]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高祖)墨子属于(墨家)

音律棋牌

关于琴的古代故事“说琴谏国王” 所说的是(邹忌谏齐王)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哪一类(吹奏乐器)下面哪种不是古代的乐器(镗)

围棋中,棋子紧邻的直线交叉点称为棋子的(气)古人所称的“楸枰”指的是哪种物品(棋盘)

关于围棋的说法,下面哪个是错误的(围棋的棋子分数量相同的黑白两色)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象四进五)中国象棋棋盘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九宫)

以下关于象棋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象棋起源较早,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士二进四)围棋棋盘的图案是(横竖各十九条线)

按音律的风格情趣划分,与阳春白雪截然相反的是(下里巴人)古代流传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种乐器演奏(琵琶)

象棋第一步走“炮”至中线,俗称“当头炮”,这步棋的走法叫作(炮二平五)以下“不属于”象棋术语的是(边前象)以下属于围棋术语的是(三连星)

下列古代乐器中,属于少数民族乐器的是(马头琴)“葫芦丝”是我国古代哪地区常见的民族乐器(西北)“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常用乐器(蒙古)

以下乐器与“笛子”在演奏方式上属于同一类的是(唢呐)以下乐器与“琵琶”在演奏方式上属于同一类的是(筝)以下中国古代乐器,按常见大小计算,最小的是(木鱼)以下“不属于”象棋术语的是(边前象)以下属于围棋术语的是(三连星)

下列古代乐器中,属于少数民族乐器的是(马头琴)

民族乐器“葫芦丝”按演奏方式划分属于(吹奏类乐器)“二胡”是民间常见的拉弦乐器,它的琴弦数目是(两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的是哪种乐器(琵琶)琵琶顶部的“弦轴”作用是(调节音高)

象棋中的“卧槽马”是指 在对方将前一格形成将军的马(被对方困住无法移动的马)

以下象棋的棋子中不能走直线的是(象)

茶酒中药

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茶艺的著作是(唐代陆羽的《茶经》)龙井茶属于(绿茶)

古人泡茶注重用水,以下被视为上等茶水的是(山泉水)以下哪项是加工绿茶时不会出现的步骤(发酵)我国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

下列具有疏散风热、清目醒脑作用的一味中草药是(薄荷)下列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一味中草药是(金银花)中草药里“三七”的入药部分实际是植物的(根)中药配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以下一般不可同时入药的是(甘草和甘遂)

下列哪种草药能够治疗呕吐泻痢(黄连)

古代所称的“杏林高手”是指(医术高明之人)古代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

被誉为“茶仙、茶圣”等称谓的陆羽是哪朝人(唐朝)提出“望闻问切”等医疗手段的是(扁鹊)以下最早在中国出现的酒是哪一类(黄酒)

喜好饮酒,自称“酒中仙”的著名诗人是(李白)“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发生在哪个时期(三国时期)

古代“重阳节”里有饮酒的习俗,所饮的酒是(菊花酒)“交杯酒”一般出现在哪种场合(结婚喜宴)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著作是(《神农本草经》)配制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的是(华佗)中药里所说的“陈皮”是指(晒干的橘皮)中药“胖大海”的主要功效是(润喉止咳)中药里的“雄黄”属于(矿物)

以下“不是”花茶中常用原料的是(君子兰)

酿酒工艺中所提到的“酒曲”是指(用来发酵的酿酒原料)以下“不是”古代药酒常用原料的是(鸡尾)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述茶艺的著作是(唐代陆羽的《茶经》)我国古代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

中草药里的“甘草”的入药部分实际是植物的(根)中草药人参主要功效是(补气固元,生津安神)中药配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基本禁忌,一般不可同时入药的是(干草和甘邃)

古代工艺

“宋瓷”闻名世界,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哥窑、钧窑、官窑外,还有(汝窑)宋代制瓷业非常繁荣,著名的汝窑位于哪个省(河南)

北宋庆历年间,印刷技术逐渐成熟,在雕版印刷基础上出现了“活字印刷”,这项技术的发明人是(毕升)

东汉时期,纸张逐渐代替竹简和丝帛来书写文字,这项造纸技术的发明人是(蔡伦)

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报告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张衡)

“景泰蓝”工艺品的主要原料是(铜)

古代工艺中的“云雕”是指(一种漆雕工艺)

秦代的“兵马俑”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哪项高超技艺(制陶工艺)古代新春有贴年画的习俗,画中的鲤鱼代表哪种寓意(连年有余)翡翠是古代一种贵重的玉器材料,它在材质上属于(矿物)古代民间所用的“顶针”属于(缝纫用具)

以下哪个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我国古代以瓷器著称的是(江西)

古代所说的“纸鸢、纸鸯”是指(风筝)我国古代称为“吉金”的是(青铜)我国古代称为“玉石之王”的是(翡翠)我国被称为“建筑业鼻祖”的是(鲁班)古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产生了火药爆竹,最初用来(驱散瘟疫,镇妖避邪)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曾为四大放明之一(火药)做出过卓越贡献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皮影戏材料(驴皮、牛皮)

在玻璃未发明之前,古代最早的镜子制作材料是(铜)

诗词对联

古诗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下句是(白云千载空悠悠)古诗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下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古诗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句是(谁家新燕啄春泥)古诗名句“千山鸟飞绝”的下句是(万径人踪灭)

古诗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下句是(无人知是荔枝来)古诗名句“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下句是(一日看尽长安花)古诗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的下句是(收取关山五十州)古诗名句“大漠孤烟直”的下句是(长河落日圆)

古诗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下句是(我辈岂是蓬蒿人)古诗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下句是(浅草才能没马蹄)古诗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下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风)

古诗名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露似珍(WY为真)珠月似弓)古诗名句“长恨春寻无觅处”的下句是(不知转入此中来)古诗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句是(道是无睛还有晴)古诗名句“举杯邀明月”的下句是(对影成三人)

古诗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句是(一片孤城万仞山)古诗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的下句是(雪拥蓝关马不前)古诗名句“今日听君歌一曲”的下句是(暂凭杯酒长精神)古诗名句“采菊东篱下”的下句是(悠然见南山)古诗名句“奇文共欣赏”的下句是(疑义相与析)

古诗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的下句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古诗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片片吹落轩辕台)古诗名句“郎骑竹马来”的下句是(绕床弄青梅)

古诗名句“马上相逢无纸笔”的下句是(凭君传语报平安)古诗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下句是(莫使金樽空对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

苏轼《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一句所指人物是(周瑜)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浓睡不消残酒)苏轼《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下一句是(卷起千堆雪)

岳飞《满江红》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下一句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词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宋词《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首脍炙人口的《侠客行》出自(李白)“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长恨歌》)被称为乐府双壁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古诗名句“夕阳无限好”的下句是(只是近黄昏)

古诗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古诗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的下句是(赢得青楼薄幸名)

书画艺术

著名的《女史箴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顾恺之)被誉为“书圣”的是哪位书法名家(王羲之)有“画圣”美誉的吴道子是哪朝人(唐朝)以草书见长,人称“草圣”的书法家是(张旭)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笔墨纸砚)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唐朝的“唐”字由多少笔画组成?(十画)唐朝的“朝”字由多少笔画组成?(十二画)

“梦幻西游”四个字一共由多少笔画组成(三十二画)“长安”两字一共由多少笔画组成(十画)

下列哪个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永)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是(说文解字)古代名画“洛神赋图”的作者是(顾恺之)古代名画“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隋朝的“隋”字由多少笔画组成?(十一画)

以画竹子著称的书画家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清朝)古代书画按风格来讲,“工笔”绘画注重(细致写实)

书画工艺中所称的“裱画”是指(为书画配上衬纸卷轴以便张贴和收藏)有画圣美誉的吴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义的字典是(说文解字)

第四篇:心得体会(罗科举)

做一个懂感恩负责任重效率的好员工

懂感恩的员工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以自己的努力回报企业。负责任的员工从不等待、推诿,总是力争把工作做到更好。重效率的员工能够找到更佳的工作方法,让自己的付出为企业争取更大的收获。

心怀感恩,让我们感谢工作带给我们的舒适的生活。面对领导的批评时,与其抱怨,不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实干。试想一下,哪位领导不想自己的员工能够不断地进步。假如我们能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工作,感谢领导与同事及时给我们指出问题,避免了失误的出现,也许我们就会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所有的难题。

一个有了责任感的人,他就会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有对自己、家庭、社会勇于负责的精神。能遵守社会规范,有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当代人最缺乏的就是责任心,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人要有爱心、信心、进取心等,而最重要的是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一个人能否立足社会、成就事业最基本的人格品质,在某种程度上讲,责任心有多大,我们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因此,每个人要有所作为就得有责任心,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太阳有照耀大地的责任,雨露有滋润万物的责任。人有履行义务的责任,一个人只有不辱使命,才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朋友们,行动于今天,别感叹于明天。既然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就应该负担其作为这个世界的人所应该的担负的责任。勇敢的做一个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才能无愧于自己的人生。

第五篇:千年科举读书报告

《千年科举》读书报告

2013级岭南学院邱临风

一、书名:千年科举

二、作者:李兵

三、出版社:岳麓书社

四、页数:286

五、内容概要:

本书由李兵在湖湘讲堂的讲稿整理而来,从多个方面对我国的科举制度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同时穿插作者的见解议论。本书由引言,尾声和九个主要章节构成。

第一章《推荐选才的古今得失》介绍了在科举制诞生之前我国的文官选拔制度,即以推荐为主的选拔方式。与我之前认为的不同,推荐选才并不是在汉代推行察举制才开始的,本章介绍了,早在上古社会,禅让制的选拔中已经包含了推荐和考察两个环节。在推荐选才中,人才选拔缺乏客观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容易滋生徇私舞弊,具有很大弊端。

第二章《报考》介绍了报考的一些相关细节,如是否有身份限制,是否允许外国人报考,是否允许类似于当今“高考移民”的“科举移民”的存在,是否可以终身报考应试等。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了解到和现在的高考一样,科举考试的报考也需要通过一定程序,具有一定限制的。

第三章《科举预备考试》介绍了在正式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如唐宋的解试,明清时期的童试。让读者明白了原来不是所有报考了的童生都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以明清为例,他们必须通过县试、府试、院试才能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机会,成为秀才。

第四章《全面而细致的应试准备》从考生和政府两个方面介绍了为科举考试所做的准备。如考生的经费、考试用品准备,政府食宿场所提供等。在面对科举考试这样对人生有重要意义的考试时,政府和考生们的重视程度与当今人们对高考的重视度差不多甚至更高。

第五章《贡院与磨成鬼的应试生活》介绍了贡院内的结构布置和历代变迁。为我们展现了考生们的考场条件,虽然与当今考场相比,贡院提供的条件实在艰苦,但是从古代的现实条件考虑,贡院的条件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六章《八股文的千秋功过》提到科举,很多人就会自然联想起八股文这个在科举考试中地位重要的考试文体。八股文作为明清科举主要的考试形式,一直以来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作者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分析,介绍了八股文的特点和利弊,综合时代背景,作者认为八股文总体是适合科举制度而且有利于人才选拔的。

第七章《严密的试卷处理与阅卷制度》展现了古代科举考试在阅卷中严密的工作程序,有效地保障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糊名誊录的实施,设立受卷官、弥封官、誊录官和对读官,从试卷处理的角度而言,科举时代的严密程度完全不亚于我们现在的任何考试。而科举考试的阅卷也是又多名考官共同完成,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结果的公平性。

第八章《花样百出的舞弊手段和惊天的科场大案》作者通过一系列的事例生动地展现了科举考试中考生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想出的五花八门的作弊方法,同时为我们介绍了科举历史上几次轰动的舞弊大案和朝廷对于科举舞弊的严厉惩罚。古代对于科举舞弊的惩罚力度比如今要重的多。

第九章《分区录取与及第的荣耀》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介绍了科举考试分区录取制度建立的始末和科举及第后的无上荣耀。

六、心得体会

读罢《千年科举》,加深了对科举制度,这个实行了千余年的可谓我国古代最出色的文官选拔制度的了解,科举制度不仅仅是从前历史书上简单平面的几句介绍,我了解了它的运行模式,因为它而发生的或扼腕叹息或忍俊不禁的故事,我也在阅读中加深了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我从本书中得到的一些收获简单谈谈。

1.丰富了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从本书中我了解到一些有关科举制度的细节。第一个即是科举制度并非我之前认为的简简单单三场考试,即乡试、会试、殿试。整个科举考试是由很多层次很多次考试组成的,仅仅在乡试之前,便有县试、府试、院试等多层考试,才能取得正式科举的资格。而且每次考试都需要进行几次考试,做若干篇文章。相对现在两天内完成的高考,古代科举更为艰苦。另外,古代科举之前还要进行祭祀仪式,将那些找考生报恩的鬼魂聚在红旗下,把那些找考生报仇的鬼魂聚在黑旗下。还有些地区为了祭祀鬼神,还会设立相关庙宇,这些举动,为科举考试蒙上一层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古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的心理,构成了原始的道德评判体系,有效约束了读书人的言行举止。与我原本以为的不同,古代科举不仅仅有笔

试,还有口试,面试环节。不仅多人阅卷,而且还会进行复查。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俗语如“破天荒”、“小三元”究其渊源,竟然源于科举。

而本书中关于科举的很多细节,如灯笼识人(即为了辨认不同地区考生的身份,点名时同一地区的考生需聚集在同一种灯笼后,在考场前可以看见各式各样不同的灯笼)、上下转托(一种方便考生在低狭的空间内答卷、作息的设计)、五级计分法(即不对试卷进行评分,而将试卷分为圈、尖、点、直、叉五个等级)等细节,都体现出古代人利用现有条件的一种智慧

总而言之,通过这本书,我对科举制度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它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摆脱了之前笼统的认识,我逐渐认识到科举制度在千年漫长的发展中,虽然无法避免地存在弊端,但是的确是一个完善科学,适应当时时代特点的制度。

2.了解了科举制度下的古代读书人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是人生的四大喜事,而金榜题名又是其中最大的喜事,在古代确实不为过。对于广大的平民阶层而言,进士及第就意味着获得了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命运由此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犹如鲤鱼登龙门。通过科举考试,可以说是古代读书人步入仕途的唯一途径,这一制度也的确为广大普通群众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因此,科举对于古代的读书人,具有改变命运的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科举,几乎成为古代读书人的一种信仰。“一举成名天下知”,多年寒窗,一朝成名,平步青云,名利双收的魔力,千年科举,“引无数读书人尽折腰”。

在我们一般的意识里,古代的书生,多半是长衫飘飘,文质彬彬的儒雅形象,或者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潇洒气派。然而事实上在古代,读书人在考取功名之前,地位是比较卑微的,特别是没有显赫家境的读书人,因为自己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又没有获取功名得到朝廷的承认,因此生活相对比较困窘。虽然考取秀才已经可以去私塾任教,然而私塾教师的工资报酬是很低的,仅仅只能勉强糊口,无法轻松养家。正所谓“教馆原是最下流,傍人门户过春秋。半饥半饿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中举前的生活境况就是个十分生动的写照。

在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读书人的形象也难以保持儒雅潇洒。因为参加考试的时候,考生需将考试所需物品以及几天的干粮和生活用品一并带入考场,一人身背肩扛这么多东西,形象难免狼狈。《千年科举》中的一段话形象的表现了这些考生:“肩上扛着一个大褡裢,脖子上挂一个卷袋,手里提着考篮和考凳,可以说是全身负重,他们与大街上的搬运工没有什

么区别。”蒲松龄也在《聊斋志异》里描述这些考生的形象为“白足提篮似丐”。不仅如此,在考试前,考生们还得接受全方位的搜检,包括头发,脚底,内衣内裤,都必须被搜查一遍。可以看出,为了科举考试,所谓的君子风范,书生尊严也不得不妥协。

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几乎是每个读书人毕生的追求,甚至成为他们狂热的信仰。在《儒林外史》里有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的老秀才,家庭为他读书应举做出了巨大牺牲,“六个儿子中,死了一个,四个都卖到外地去了,即使家里留了一个最小的,他也想卖掉。”虽然是秀才,但是却没有能力抚养子女,沦为社会最低层的人;还有的考生一直应考到死,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者,一生的青春都耗在了科举考试上,及至逝世,进士及第仍然是他未了的夙愿。也有考生因为压力太大在考场发疯甚至自杀,命丧考场。每每读到这些读书人为了科举考试而如痴如狂的事例,总让人不由得叹息一句“科举啊!科举!”

然而究竟是什么,使得科举对于读书人有如此大的魔力呢?

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人们步入仕途,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在当今社会,想改变自己命运有多种方法,不一定要通过读书升学才能出人头地,命运供人们选择的途径有很多。然而在古代封建社会,即使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也依然是地位低下的商,平民想要成为人上人,改变处于社会低层的命运,只有通过科举这一条路。可以说,古代读书人相对我们是不幸的,他们没有太多其他选择,唯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当然,通过科举考试后光宗耀祖的荣耀也是吸引万千读书人的重要原因。通过了科举考试,即可以得到做官的资格,名利双收。而一甲三人和翰林院庶吉士更为显赫,可谓官运亨通,平步青云。正是这样的吸引力,使得历代读书人前仆后继,参加一次又一次的科举考试。

3.科举制的历史意义。

虽然现如今很多人批判古代的科举考试,认为它局限了人的思维,压抑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真正有才学的人不能被选拔出来。但事实上,通过科举考试选拔文官,是中国古代在人才选拔制度方面的历史性跨越,科举考试是适应时代潮流,对于当时的时代有着巨大积极意义的制度。

在科举制度之前,中国古代先后出现过贵族世卿世禄制、察举制等选拔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选拔功能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实行了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对政治体制的垄断,将政权向普通知识分子开放,选拔更多普通士人进入官僚阶层,扩大了封建政治的统治基础。历代统治者不断完善科举制度将“取士不问家世”作为科举考试宗旨,为考生提供了相对公平、客观的竞争环境。选拔人才的功能在历代科举中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虽然的确有部分考不上科举的人也相当具有真才实学,如唐伯虎、汤显祖、蒲松龄等,但这并不能否认科举考试选拔出大量的德才兼备的人才的事实,在科举及第者中不乏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人才。如唐朝的张九龄、姚崇、陈子昂、韩愈等;宋代的寇准、晏殊、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素食、文天祥等;明清的于谦、张居正、林则徐、张之洞、曾国藩、龚自珍、蔡元培、徐光启等。这些人才都是通过科举选举出来的。就如同如今也有很多人批评高考存在一些弊端,然而高考和古代的科举考试一样,都是当时时代下最合适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它们提供了相对最科学的标准、相对最宽广的平台和相对最公平的机会。

同时,科举具有很强的控制功能。它不仅能加强思想统治,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统治者而言,所有考生都成为了天子门生,科举考试有利于使人才成为统治意志的忠实执行者,从而达到了控制在传统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知识阶层的目的。与此同时,科举制度还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对统治者意志的认同,从而夯实其统治基础,如唐太宗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也”。不仅如此,科举考试还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统一。如,为了稳定西北边境,笼络边疆地区的士人,北宋统治者不断增加这些地区府州县解送考试的名额。

我认为,并不是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了中国在明清时期的落后,导致这种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科举制度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有很多优点的,但是无论是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还是科举制度的建设,实际上都受制于封建皇权。因此,科举考试的弊端,是当时的政治制度所赋予的,科举制度只是一副骨架,填充它的皮肉取决于它所处的时代。正如我们如今的高考也是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宣扬主旋律一般,考试制度是无法脱离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的。

七、本书评价

1.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

因为本书是由讲稿整理而来的,因此在语言风格上十分平易近人,书中少有学术性的论述,大多是平白易懂的介绍与解说,照顾了不同知识水平和文化背景的读者。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感觉内容详尽而又不觉晦涩难懂。

2.生动有趣的细节

本书在写科举制度的时候,没有一味地说教,而是引用了很多事例,展现了许多细节,从小处着眼,让读者有一个细致具体的了解。其中许多小细节都十分有趣,读来让人很有兴趣又印象深刻。如本书第74页,介绍了一位官老爷点名的方法,看见考生有胡须的,就在名字下面标一个“八”,如果下巴有胡须就标注“个”,如果胡须很多就标注为“而”,这样利用汉字的象形来表现胡须的多少,实在是有创意,十分有趣。又如188页,作者介绍了一位专业替人代考的专业枪手——“温八叉”温庭筠。他在考官的密切监视下从容为八位考生写了文章,这种瞒天过海的代考技巧实在令人惊叹。温庭筠速度快、技术硬、心态好,的确是枪手界的业界良心。在本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有趣的小细节,让人能保持对本书的兴趣不至于感到枯燥。

3.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虽然本书是一部写科举制度比较优秀的读本,老少咸宜,然而我认为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点是严谨性不够。在书中有大量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的确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然而当作者将这些故事作为他一些观点的论据时,稍显有些不够严谨。因为本书并不是小说或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虽然风格平易近人,但也应该能归为历史读物一类,须知历史著作中对于论据事例都需要有严谨的考证,而作者所选的大多事例并非出自正史,甚至有些也不是出自野史,而多选自文学作品甚至是一些传说。虽然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也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然而它们毕竟是经过了加工的,大量引用作为论据,稍显不够严谨。在书中经常可以看到“据传......”“传说.......”“如果属实的话......”等字眼。《明朝那些事儿》也是一部语言风格浅显幽默的作品,然而其中事例多为正史记载,有据可查,更为严谨些。

另外,作者在书中偶有个人情感色彩太浓,忽视了客观性的情况。如写到张謇冒籍参加科举的时候,虽然张謇的确是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冒籍参加科举,本身就是违反了科举规则,对其他考生很不公平的行为,张謇的这种做法,应该是受到指责,至少不应被提倡的。然而作者写到举报张謇的那些人的时候用了“勾结”一词,写到彭学政放张謇一马的时候对他用了“正直”一词。张謇犯错,他人举报,怎可以用贬义词语,彭学政面对违规的考生,姑息包庇,虽然出自爱才之心,但怎能称为正直?很明显作者在这里让自己的个人情感倾向过多的影响了叙述,失去了历史著作应该有的客观和中立。

以上为我一人的陋见,多有不足,望多多指教。

下载惊见科举状元试卷(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惊见科举状元试卷(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唐无双科举答案

    A 安蓝桥是世上最早的哪类桥梁?--竹缆链桥 B 八阵法出自哪一个兵书:--------孙膑兵法 “白马非马”出自谁口?----------公孙龙 “被中香炉”是谁发明的:----------丁缓 被称为平......

    大唐豪侠科举题库(模版)

    大唐豪侠科举试题 蜂王浆是哪一种蜂的分泌物?:工蜂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自:《中庸》 古代所称的“豆蔻”是指女子的年龄为:十三岁 举重比赛中,最重的杠铃片是......

    10首有关科举的诗歌

    10关于科举的诗歌 1、《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名联谈趣》 顾宪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

    状元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叫李晓妮,两个月前就在我校904班就读,刚才发言的屈老师是我的班主任。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记忆仿佛是珍藏于......

    2011 江苏状元

    “喂,您好,我就是刘诗雨。”拨通刘诗雨电话的时候记者吃了一惊。这个名字有点“小女生”的高分考生用自己纯正的男中音否定了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虽然获得了这么高的分数,但电......

    状元支招

    央视国际来源:www.xiexiebang.com 《状元支招》请教老师好处多 以前我文科综合的主观题总是得不了高分,然后老师总是讲,你没抓住采分点,然后答的语序不规范。所以老师判卷的时......

    状元调查

    状元调查”发布 9成选北大清华 2011年06月23日14:27 今天,北京市高考成绩公布,第一名花落谁家备受瞩目。 尽管高考第一名不应受到过度关注的呼声近几年越来越多,但谁能成为900......

    状元学习法

    高中三年一直在进步 重庆:陈竞 高考总分:700分(满分750) “我其实应该算是沉稳、安静类型的人,家庭也很平凡,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公务员。高三期间我一直住校,爸妈偶尔会到学校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