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课稿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
中国演讲协会副会长 蔡顺华
“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觉得枯燥;别人逼你做的事,做了心里也不痛快。我一天工作至少16-18个小时,人家问我累不累,我说不累,很高兴。很多人看我一天到晚笑嘻嘻,就问我为什么。我说我心情愉快。心情怎么才能愉快呢?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说这番话的人叫李昌钰,著名美籍华裔刑事鉴识专家,享誉世界的“大侦探”,央视正在热播节目“挑战不可能”三大嘉宾之一。在哪里说这番话?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思创讲坛。
前几天,我收到五本《名家心路。打开《名家心路》,我首先一口气读完了李昌钰先生那篇演讲辞,然后读第二遍,理出了李昌钰先生人生成功的三大秘笈,其中一条就是“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这些年,在一些大学演讲的互动环节,或者和青年朋友的聊天中,也有很多青年问我人生成功的秘笈,我赶忙声明我的人生还不算成功,如果以官位或财富论,我的确不算成功,但以演讲或教学论,我多少有一些独到的心得。如果说真有什么秘笈的话,就一点: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
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这一点,我深有同感。什么是我最喜欢的事?演讲!我曾在武汉和佛山,一天演讲三场,累不累,很累,但因为做的是自己最喜欢的事,再累也不会觉着累。
再累也不会觉着累,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我喜欢演讲,但年轻的时候很不擅长,因为喜欢,于是遍访名师,边学边练,经过上千场的的演讲实战,慢慢把演讲变成了自己擅长的事,累的强度和感受,也便日益减轻。
然而,做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人生不一定成功,还要看你做的事是否对社会有益。比如,有个人最喜欢偷东西,也擅长偷东西,他的人生能成功吗?显然不能。因为他做的事,损人利己、有害社会,早晚“必被捉”!再比如,有个人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也特别擅长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他的人生能成功吗?显然不能。因为你总喜欢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聪明人就会警惕,他这副德行,改天会不会背着我也说我的坏话?这样的小人,还是敬而远之吧!这些年,我做了一些演讲,自以为都是对听众对社会有益的正能量的演讲,绝不说半句对社会对国家有害的话,也多少有了几根粉丝。我有幸成为思创讲坛第16期演讲嘉宾,2011年3月25日晚,在中国石油大学青岛校区逸夫礼堂演讲《木字人生智慧》,500多人的礼堂座无虚席,另有几十位同学从头至尾站在后面听讲。几年来,《木字人生智慧》演讲视频最完整、最清晰、点击量最高的,就是思创讲坛这场。几十位同学为什么从头至尾站在后面听完演讲,为什么那么多人点击这场演讲的视频?我想,首先因为这场演讲对他们有益,对社会无害吧。
哲学家兼散文家周国平先生曾说,“一个人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靠这养活自己,同时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并且使他们感到快乐,即可称为幸福。”我想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做对社会最有益的事,并且一辈子持续不断坚持这样做事,那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浪漫的人,一个幸福的人,也肯定是一个成功的人!
今天主要和各位探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事呢?就是自己倒贴钱、倒贴时间、倒贴精力都愿意做的事。
分享一个海蓝博士改行的故事,看他人到中年如何选择“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海蓝博士有一本书,叫《不完美,才美》,听听他怎样从痛苦到快乐的华丽转身:
我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和许多中国式父母一样,我的父母对优秀的定义是:考个好大学,然后读硕士、读博士,做博士后,有一份不论世事怎样变化,都不会影响收入的工作。所以,医生是他们眼中的最好选择。
17岁的我,不知如何为自己选择未来,就随了父母的愿,学了医科。在医学领域的求学、行医和研究,一待就是20年。一路走来,一直有逆水行舟之感。除了辛苦就是疲惫。
从小,老师家长教育我的是“学海无涯苦做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我心底常常有个声音:不能这样过一辈子。
我业余时间最爱干的事就是看心理学方面的书,帮人家解决各种关系和情绪问题。于是,顶着家人的强烈反对和抗议,顶着朋友们的嘲笑和各种不看好,冒着日后找不到工作的危险,我借了一大笔钱,在38岁那年,从零开始进入心理学领域。
一进学校开始学习,我就感到无比快乐。我就发现“学海无涯苦做舟”的说法太坑人了——苦是因为你学着自己不想学的东西。当你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时,感觉应该是如饥似渴。
还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也根本不靠谱。如果你把既定的目标当作人生的全部,要拿功名利禄与人攀比,自然会苦,因为有太多的不甘不愿,有悖初心。
苦,从来不是因为身体累,而是违背了心愿。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事情,不苦才怪。
转行至今已近16年,我感受到的是从心而发的充实,每天都有新的发现和喜悦。
当一个人做一件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时,就会做好,做好了就会成为优秀人才,甚至稀缺人才。最关键的是,每天都会感到充实和快乐。生命不再是拼命赶到一个山顶,又匆匆忙忙进攻下一个山顶,而是会变成一路风景,每段风景都有各自的美妙。
我们想象一下,讲这段经历的时候,写《不完美,才美》这本书到时候,海蓝博士的内心,该是怎样的轻松和快乐?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肯定会舍弃一些东西,特别是金钱和物质方面的东西,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为必有所不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李昌钰先生讲,人要有强烈的欲望,期望自己能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不要以金钱作为自己的宗旨,否则就会成为金钱的奴隶,而且会非常痛苦。因为总有人会比你有钱,总有别人的官比你的大,总有别人的公司会比你的大。人生下来就不带一毛钱,走的时候也带不走啊,你赚那么多钱干什么?常常有很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死了后,我们去调查,棺材还没有盖上,儿子女儿就已经雇杀手、请律师,每个都在争,老爸死在那里没人问。社会的犯罪根源就是一个“钱”字。很可惜,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观念越来越差。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就要心无旁骛,不断增加自己的学养。前不久,范曾先生在央视《国学开讲》里说:“学养不足是今天艺术家的普遍顽疣,学养不足再兼以花天酒地,以图创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何异于痴人说梦。要知道,作品没有灵魂只剩躯壳,实在是艺术家自身的悲哀。”演讲人的悲哀呢?学养不足再兼以花天酒地,还喜欢像长舌妇一样背后说长道短,以图创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演讲,何异于痴人说梦。值得我们警醒啊!
还是要感谢中国石油大学思创讲坛。在思创讲坛上,李昌钰先生绘声绘色讲了一个美国佬怎样做了自己最喜欢的事。在很多中国人和他们的下一代纷纷削尖脑袋往美国跑,企图做一个美国人的当下,却有一个叫Bob的美国人,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就是做一个中国人。
李昌钰先生说,我的美国同事中,一个老外叫Bob,跟着我40年。他一生的愿望,就是变成中国人。我说Bob,这不可能。他说,你一直告诉人家,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说这个真不可能。他会讲几句中国话,还会用筷子,吃中国饭。他吃饭,筷子用的比中国人还好。他学会了喝中国茶,他的茶泡得比我们中国人还好。为什么呢?惟真惟实。他泡茶的时候,用最好的天平去称茶叶,不像我泡茶的时候随便抓一把丢进去就是了。水烧开后,他开始量温度,到了92.5摄氏度,他才把茶叶放进去。我们呢,不管它几度就泡了。他的茶每次泡出来的都是一样的味道,而且味道很好。然后他说他要变成中国人,我说Bob不行,你茶泡得好也不行。他学会了一句“师傅云游”,所以人家打电话找我他就说“师傅云游”。他用英文发音讲的中国话人家听不懂,说你讲什么?他说你们这么笨,师傅云游,就是李昌钰博士不在家。后来他跟我到北京,大概十年前,他找了个中国太太。他说:“你看,我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下一代就是中国人。”
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成为一个中国人,变不可能为可能,Bob下了多大的功夫,也享受了多大的乐趣!这就是成功。
为了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我在41岁那年主动敲碎了自己的铁饭碗,开始“演讲中国”之旅,有朋友觉得我亏大了。亏就亏吧,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第二篇:自己的事自己做
《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自己的事自己做》是重庆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小学一年级下册第16课。
教材解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学会生存,进而发展到改造环境,更好地生存,是在实践中取得的,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冷眼旁观,而是亲自参与的结果。所以,孩子的事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不会做,可以帮助;做错了,没关系,重新再做。
孩子做事的意义不在于做事的本身,而在于做事给他们带来的方方面面的体验和变化。在劳动中既能丰富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对劳动成果的爱惜感等。因此,对孩子来说,“力所能及”的事不是可做可不做,而是非做不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3、情感和生活指导:懂得劳动是一种美德,是光荣的。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落到实处,持之以恒。
教学方法
质疑、谈话、比赛、情境体验等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
1、观察或询问你的小伙伴会做什么事。
2、想想自己会做什么事。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诱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仔细听听。(听儿歌)谁知道这首儿歌的名字是什么?同学们做到了吗?引出课题《自己的事自己做》。(相机板书)
(二)探究交流
1、逐一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孩子回答: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这些事,你会做吗?请你骄傲地告诉大家:我会„„
2、不会做的事情怎么办呢?引导孩子明白不会做的要学着做,并相机板书。(不会做的学着做)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所以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
(三)学习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 我有一双小小手,一只左来一只右。小小手,小小手,一共十个手指头。我有一双小小手,能洗脸来能漱口。会穿衣服,会梳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生活赛场
1、系鞋带比赛
2、整理自己的书包
3、请获胜的同学谈谈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
4、小结:由于这些同学平时都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所以今天的比赛中他们表现很好。让我们都向他们学习,做一个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孩子。
(四)我们的约定
孩子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做个约定: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愿意的请举手。请一两名同学和老师拉钩约定,其余和同桌做个约定。
孩子们,请记住我们的约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劳动最光荣!
(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板书设计:
自己的事自己做
不会做的学着做
教学感悟:
自己的事自己做就是自立。可以这样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在独生子女众多,父母长辈过度爱护的当下,我们教师要随时提醒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第三篇:做自己想做的事
只有你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我不能告诉你,你的未来在哪里。也许这一切简化下来就是更明确的今天,更好的明天,更愿意回顾的昨天,也许就是在垂暮老矣的时候,能够得意洋洋的对大孙儿说:“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又一个梦想,实现了一些,失败了一些,但是我有一个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我走在了这个大方向。”
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问了十个人,他们都不满意现在的工作。我又问他们如果在已知的岗位上选择,他们想换去哪里,只有一两个人告诉了我一个模糊的方向,其他的人对我说:“我也不知道,我很迷茫。”
我们好象从生下来就一直在赶,我们的祖国在赶英超美,我们在赶着不拖后腿,还有那从小就最讨厌的不玩游戏只念书的“别家孩子”。报各类没兴趣的“兴趣班”,特别是没事干就从25个头70只脚来判断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子的“奥数”,我就想问你们那有多缺笼子啊,非要把鸡和兔子关在一起。一路背着为了老师和家长学的英语,上着小学、中学、高考、大学、毕业工作。
有一只无形的杆子在身后撵着我们,像撵着一群大脑放空的鸭子。
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你,你想要成为怎样的自己,你没有考虑过。你只看到眼前的这一步和前一个鸭屁股离你的三步内,队伍要走向哪里,你从没想过,也漠不关心。你有没有试过停下来认真的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要去哪里!?
这是一个糟糕的事情,因为我们被安排惯了,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从小跟着头鸭,想要左右偏离一点方向都会被呵斥回队伍,这样游到闭着眼睛都能游出一条直线的时候,头鸭突然回头对你露齿一笑:“整片天空都是你的,忘情的飞吧!”早干嘛去了!你抖了下退化三百年的翅膀,发现自己从未学习过飞翔,特别是,独自飞翔。
这个一件愉快的事情,因为你会发现你从小到大,学的就是如何合群,那么你现在可以继续合群,顺着现行的这条路,跟在别人的后面,不用操心明天的方向——否则你就不得不痛苦的思索,到底是为了什么到了今天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这样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做着这样一份工作,嫁了娶了这样一个人,到底是为了谁?我的未来不是梦,那么未来在哪里。
我不能告诉你,你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他们的故事。
他说:年轻的时候以为拥有爱情便会无所不能,长大了才知道顺序弄反了,一般是无所不能后才可能拥有爱情„„
他换了几份工作,开了自己的公司,做着自己的事情。他在努力,为的是找到深海里的那一只美人鱼,并能够轻松的挽起她的手。
她说:我一直以为我的努力,就是为了抬高我的价钱,而不要成为每个人路过都敢翻拣一下的两元店。
她说,要想不被别人看不起,就要努力。获得自身更好的才能,更高的社会地位。
他说:我小时候看见泼妇三五成群插腰在路上骂街,觉得很害怕。很怕会不得不和这样的人一直相处在一起。我希望能进到一个高一些的层次,起码这个层次里的人可以文明的不讲理。更希望有一天,可以每个人都讲理。
他从农村一路读书到最好的大学上最好的专业,念到博士。留任在了国外的某间象牙塔。
他说:我某一天突然发现我想要做的事是报道尽可能的真实,尽可能的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以及向中国展示一个真实的世界。
于是在他终于发现自己想要什么的那一天开始,他努力了两年多,然后转行去了那家他最希冀的外媒,并尽他的努力在完成他的梦想。
也许他们依然不知道他们在为了“什么”而奋斗,也许这一切简化下来就是更明确的今天,更好的明天,更愿意回顾的昨天,也许就是在垂暮老矣的时候,能够得意洋洋的对大孙儿说:“我年轻的时候有一个又一个梦想,实现了一些,失败了一些,但是我有一个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我走在了这个大方向。”
这时的你总好过邻家的大伯,他2011年囤了一百袋盐,到死也没能吃完。
第四篇: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
[ 小故事网时间:2008-11-17 2:42:28 ]
看过一个国外的故事:有两个少年在厕所相遇,其中一个找另一个戴帽子的借了点儿手纸。等出了厕所借手纸的给戴帽子的上了根烟,以示感谢。于是俩人边走边聊。戴帽子的说:“最近家里逼着我学钢琴,可我怎么都弹不好,郁闷啊!”借手纸那位诧异地说:“钢琴有什么难学的?我从五岁开始弹,现在越弹越溜。倒是我们家里人老逼着我写诗,烦呐!”戴帽子的一听乐了,从背着的挎包里拿出一沓稿纸:“哥们儿就爱写诗,喏,这都是,不行你拿走回家交差去。”
关键在结尾处,原来这个不爱学琴的就是大诗人歌德,不爱写诗的则是莫扎特。故事讲完了,可能多少会有些出入,但是不赖我,是翻译的问题。大家都知道,翻译的水平总是有高有低。
于是,道理就出来了: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话虽然如此,我也知道有时候做起来不像说着那么容易。但是起码应该去争取吧?人只活一辈子——我不相信还有什么来世——所以更值得去好好珍惜。而且,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从中得到快乐——能快乐地活着恐怕是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
就拿写作举个例子。略萨曾经说过:“我敢肯定的是,作家从内心深处感到写作是他经历过的最美好的事情,因为对作家来说,写作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还真是这样,我之所以喜欢写作,主要的原因是它能给我带来乐趣,能让我沉醉其中并乐此不疲。金钱和名誉,只不过是一些可有可无的附加价值而已。
说是这么说,但是我相信:如果你正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那么,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天道酬勤,付出和回报基本上是成正比。只是有一点,你想做的这件事首先应该正确而且是适合自己的。
第五篇:做自己想做的事
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两个少年在厕所相遇,其中一个找另一个戴帽子的借了点儿手纸,等出了厕所借手纸的给戴帽子的点了根烟,以示感谢。于是俩人边走边聊。戴帽子的说:“最近家里逼着我学钢琴,可我怎么都弹不好,郁闷啊!”借手纸那位诧异地说:“钢琴有什么难学的?我从五岁开始弹,现在越弹越溜。倒是我们家里人老逼着我写诗,烦呐!”戴帽子的一听乐了,从背着的挎包里拿出一沓稿纸:“我就爱写诗,喏,这都是,不行你拿走回家交差去。”关键在结尾处,原来这个不爱学琴的就是大诗人歌德,不爱写诗的则是莫扎特。
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时候做起来不像说着那么容易。但是起码应该去争取。而且,人只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从中得到快乐——能快乐地活着恐怕是绝大多数人的追求。
温馨提示:如果你正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那么,请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因为天道酬勤,付出和回报基本上是成正比。只是有一点,你想做的这件事首先应该正确而且是适合自己的。
(摘自《今晚报》文白 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