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发言稿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教学节”讲座稿2011.11)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小组讨论是新课程中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它的核心问题就是小组讨论的效益,什么样的讨论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
我们老师们经常感觉自己的课堂“小组讨论”不尽人意,听公开课、优质课这些高质量的课时,也会发现课堂讨论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讨论流于形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对课堂教学没有多大帮助;小组讨论参与率低;讨论时间控制不好等。小组讨论的无效,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这也是我们许多一线的教师所困惑的,究竟如何使小组讨论更有效,怎样开展、什么时机开展小组讨论?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和老师们交流一下:
一、指导学生学会讨论
教学生学会讨论,要做到两点:一是让学生会表述自己的思想;二是让学生会倾听别人的述说。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这也是导致小组讨论无效的关键。为此,我在开展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三条:一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三听后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处理好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关系
在小组讨论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只有保证独立思考时间充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才会深入,才能从容地组织语言,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有条不紊的叙述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展开讨论,讨论也才会深入有效。因此,讨论前,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要思考后再发表意见,可以要求学生把想法写下来,再进行交流,最后形成集体意见。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内每个成员都有思考、参与的机会,又保证了交流合作的质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发展。
三、处理好开展小组讨论的时机
教师要合理选择小组讨论的时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小组讨论的,否则小组讨论就失去了意义。究竞在课堂上什么时候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什么时候组织讨论最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小组讨论有效的关键。我认为可在以下几个环节处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1、在学生疑惑时开展小组讨论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怎么办?我认为,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应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惑,相互启发,共同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正确理解问题,而且能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
比如:我在讲比例的知识时,有一个学生问:“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吗?”这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条件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大家明确了认识。
2、在概念模糊时开展小组讨论
比如:“质数、互质数的概念”,学生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这时我出示几组数(8和9,5和7、7和9)让学生讨论、分辩几组数各自的特征以及几组数是不是互质关系,由此建立起质数、互质数的概念,使学生正确理解“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掌握互质数的组合规律。
3、当一个人无法完成时,或思考、探索有困难,需要互相启发时开展小组讨论
4、在揭示特征或规律时开展小组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总结、探索、揭示规律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例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剪、拼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这个长方形的底边的长度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的长,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又由于这个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 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讨论,自己总结出平地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从内心感到成功的喜悦。
5、当新授之后运用新知识判断、解答实际问题时开展小组讨论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通过学生对一组算式的比较,得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后,可以对“□÷□=9„„4”一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这四者的关系。
6、在解答开放性题目时开展小组讨论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长18厘米的铁丝可以弯成各边分别是几厘米长的长方形?我们都知道,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这道题实际上是让学生找出有哪几对数能组成9。先让学生各自思考一会,然后让大家带着问题进入小组讨论。通过小组的讨论,把四种答案都能找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恰当、适时地进行引导、启发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能是等待、观望,或者只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要深入到各小组当中,了解学生讨论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对讨论中有争议问题,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启发、点拨。(因时间关系,我不在举例。)
五、动态地编排讨论小组
讨论组的编排要注意动态性,编排形式要经常变化,要打破固定不变的结构,打破有的学生在组内起控制作用的“态势”,给每位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采用同桌讨论;可以采用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小组的成员也可以流动,比如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女生交换,第三组和第四组的男生交换„„要经常变换小组成员,不断地给小组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更多学生的观点。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长远常新的问题,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上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2011年11月
地 址: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小学 姓 名: 王 生 邮 编: 273100 电 话: *** 邮 箱: qfwsheng@163.com
博 客:http://blog.sina.com.cn/qfwsheng QQ: 728751017
第二篇: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http://edu.xsnet.cn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中教学环境最宽松、学生参与度最高的互动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小组讨论的使用也最为广泛。不容忽视的是,一些课堂的小组讨论虽然看来是有组织的,但学生的合作未必有效。在缺乏有效性的小组讨论过程中,你会看到一种表面的热闹——学生热烈地发言,各自陈述自己的意见,但做出积极思考的仍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仍是陪衬或旁观者。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分成小组坐着,学习活动依然彼此独立。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活动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小组讨论将会被更广泛地运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当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过程,人人都从中受益时,小组学习是十分有效的。那么,提高小组讨论有效性,就成为当下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笔者认为,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一、切实转变教育理念,为师生“课堂心理零距离”奠定基础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并不是置身于外的,而是更要发挥主导作用。作为主导的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才能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师生、课堂的最佳结合点,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对课堂的组织,要有新课程的理念作为支撑。小组讨论的有效进行,需要教师从点滴做起,用新课程理念研究、分析、重组教材,才能真正贴近学生,融洽课堂气氛。教师还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实际(素养及现时发展水平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共鸣。否则,出现“学生关心的未必是教师预设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未必感兴趣”这种问题,则难以实现有效的合作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需要教师从自身做起,要求教师以身示范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课堂评价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注重使用过程性评价,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因人而异的激励性原则,才能实现与学生的“心理零距离”。课堂的即时评价要宽容,比如不说“错了,请坐”而说“有其他的回答吗?”等。小组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彼此的观点,然后在反思中比较、提高。这样的课堂,随时会生成各种问题,有的指向学习内容,有的指向学习方法,教师应以极大的热情去分析这些问题,并把它引入到小组讨论中来——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往往具有高含量的有效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我们期待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小组讨论、对话实现能力的提升。这更需要教师及时、得当、积极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更积极更深入地探究。
掌握小组讨论的相关理论也是必不可少的。高效的小组讨论具备这样的特征:一是分工明确,二是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三是时间被高效利用,四是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帮助。
二、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方案,使学生产生“可学习、要讨论”的积极愿望
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学生“可学习”加工的基础上,要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反思《小组讨论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波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这就要求课堂能够贴近学生经验,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好奇。小组将要讨论的问题、课题,应该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生通过讨论,有可能生成新的讨论、争议;正是在生成的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表达和说服别人的愿望。
教师还要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唤起学生的合作需求。教师可以设计学生个体力所不能及的活动,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分工。试想一下,某个具备讨论焦点的问题经过巧妙的设计,在现有时间、资源、方法等条件下,学生个体很难完成,学生会怎么办?这样的教学结构里包含着教师对学生产生合作动机的预见性。合理的教学结构还应该是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要让学生体验到小组讨论的成功与快乐。这就要借助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细致安排:活动什么,怎么互动,活动怎样过渡、深入,活动的收放都有什么限度等。
三、巧妙调整小组讨论过程,使学生投入“讨论情境”
怎样才能促使每位同学都投入到小组讨论中去呢?
首先,要选择组织小组讨论的最佳时机。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或暗示:现在是“小组讨论时刻”!一般来讲,当出现了新的知识时,当遇到个人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当学生意见相左且有争论时,当学生产生实践的欲望时……这些时机,教师要有效利用。另外,小组讨论的时间要有控制,学生不可能整节课都保持积极愉悦的学习心境。
其次,要实行动态分组,明确小组成员角色。在分组时,组内着眼于学生互补,比如能言善辩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成绩好的和成绩差的搭配等。不同的学生之间互相影响、鼓舞,从而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各组实力应该是接近的,这样各组之间才具有可比性——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课堂。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础上,教师要保持各小组成员的互换、流动。这样能够带给学生新奇感:学生不仅锻炼了与不同的同学交往的能力,而且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小组成员要定期轮换角色,使其掌握新的合作技巧,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真正有效的合作。小组讨论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但每位同学都要有各自的个体责任。就像足球比赛中的球员一样,小组中每一位同学都获得了一项独特的任务,并产生了相应的责任。小组之间,就像比赛中的各支球队,为了成功而努力。小组成员的讨论(合作学习)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和谐的配合。而明确的分工使各组都有自己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各个组内又有分工,各司其职,有序才会有效。
再次,互动是小组讨论的灵魂。小组讨论不仅仅是交往,更多是信息互动。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阔的研究空间,使小组间、组内有机会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学生在相互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互相影响;他们也会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互相信任、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成功学专家拿破仑·希尔说得很有道理:“如果没有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任何人都无法取得持久性的成就。”
最后,课堂即时评价要关注过程、细节和环节。教师要让学生在肯定、引导、激励性的评价中,获得精神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合作积极性。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找到各自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第三篇:党课小组讨论发言稿
谈预备党员在支部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 首先我想说一下,为什么要成立党支部?因为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最贴近广大劳动人民,要听民声、懂民意、向人民展示我们党为人民服务宗旨,也就是说基层党组织起着一个战斗堡垒的作用。但是对我们大学生党支部来说,我们最贴近的是广大的学生。所谓在其位、谋其职,那么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也就是学生。作为一名预备党员,那么你就要做得比一般同学更好,但是我们却看到一些人做的却连一般的同学都比不上,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名大学生。拿男生来讲,臭袜子、臭鞋子乱放,上完洗手间不冲的比比皆是,那么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你就不能这么做了。什么叫为人民服务,让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就是为人民服务。不但自己不能这样做,看到周边同学这样做也要帮他们改正,这不也是为人民服务。
在党的理论方面,也要不断提高自身对党的知识的理解,加强党性修养。拿去年的反日游行来说,作为移民预备党员,你自己首先就不能看别人去自己就也跟着去,那么你的党性在哪?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能参加。。。
党员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这是党的纪律。但是,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有权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党组织声明保留,并且可以通过正常途径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因为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党,党员应该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果党员对党的决议,同意的就执行,不同意的就不执行,就不能保证党的行动一致。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允许党员保留不同意见,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其好处是,如果党的政策、决议是正确的,那么有不同意见的党员会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党的政策、决议的正确性和自己认识上的片面和错误;如果实践证明持不同意见党员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保护他们的这项权利,就可以使党组织认识真理,对决议和政策作出修订,减少片面性,避免工作失误。
成绩不能太差,要给广大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对党组织留下好的印象。。。。。。
从小事做起,理论结合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同学们服务。
第四篇:党课小组讨论发言稿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主要活动场所是宿舍、教室、校园等。既然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构建一个和谐的校园,我们应该在各方面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例如,在宿舍里,团结好舍友,搞好宿舍卫生,努力创建文明宿舍。在教室学习中,与同学有爱互助,更多的与他人交流学习方面的内容,在同学那里获得关于学习信息的同时也更应该将自己的学习方法,经验与信息传递过给他人,促进大家共同进步。作为这个学校的一份子,在校园中,我们更应该起到榜样的作用,带头维护好校园环境,在规范好自身的基础上更应该帮助他人,提醒他人保护好校园环境,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问题,每一个要求入党的人都应该充分认识端正入党动机的重要性,所以,作为一名有入党要求的大学生,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入党动机,然后跟自己的想法做对比,从而按照正确的入党动机加以改正自己,例如,正确的入党动机包含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要与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中起先锋作用的觉悟,所以我们应该以这些严格要求自己想法与行为,改正自己原有的不对的想法,树立正确的观念,并坚定自身信念。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在确立自己人生目标下,努力奋斗,我们也要有科学的人生观,不断地增长自己的知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并发展真理。
2、对于价值观,我们一定要看清自己,确定自己水平、能力及现实状况等,不盲目的跟风,攀比他人,不任意放纵的欲望。
3、牢记八荣八耻,八荣八耻反映了了正确积极的荣辱观,我们要以此为依据,不断地改正并完善自己。
第五篇:小组讨论发言稿(范文)
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观看《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之后的感受。故事发生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当时百姓吃不饱,外加前苏联连续逼债,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背景下,为掌握第一手资料来调整相关政策,周恩来总理来到革命老区伯延公社进行调研。公社主任郭凤林不希望给国家添麻烦,采取了一系列弄虚作假的行动。周总理到伯延后,看到树皮都没有了,心里便知道眼前富裕的场景都不是真的。他深入基层,访贫问苦,用自己行动感动了干部和群众,使村民卸下了的心理设防,说出了心里最真实的想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周总理在了解到真实情况之后当即向毛主席通话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决定做出调整政策、取消大食堂分户吃饭的硬性制度,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
看完这部电影,一方面让我非常感动,周总理为百姓着想的心意,以及百姓不想给国家添麻烦的淳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另一方面,它也引起了我的思考,到底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结合现阶段自己仍是一名学生的身份,我做了如下总结:首先,要起先锋模范作用,学习工作样样要尽力做到最好,体现共产党努力向上的精神;其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做到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然后,一定要有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实事求是,有问题就及时反映,及时解决,不能弄虚作假,当然,我们做事还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向周总理学习,谦虚谨慎,这样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最后,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因为我们现在的理论知识还不够,需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增强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与同学一起讨论,共同进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