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展公益事业人人有责(模版)
发展公益事业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这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通俗讲法。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谈到公益,我们就不得不提社会公益组织,因为它是公益的载体,在公益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公益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早先的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公益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公益事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益事业是一项文明而崇高的事业,是人类善良与关怀的共同需要,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进步,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与和谐的理念。发展公益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众多取得丰裕经济收益的成功企业家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道德心的人。他们以企业家的才能去做慈善家,以公民的责任去做公益活动家,由此参与社会的自我治理,从而复兴和深化民间公益传统。他们身体力行“经世济民,以人为本,义力兼顾”的经营之道,因而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他们的眼中,公益,是每个企业必尽的责任;公益,是每个企业家应有的良知。
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在汶川地震时,作为老板的他下令停止手头的一切工作,带领60多台机器去救灾,自己亲自挖,救活了14人,并捐了几亿元,前国家总理温总理赞扬他说:你是一位有良知、有灵魂、有感情的企业家。”不仅如此,他还去台湾,给台湾人民发红包,台湾的地方政府委婉地拒绝了他,并在电视台上职责陈光标。就我个人认为,陈光标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他向台湾证明了大陆并不比台湾穷。别人都说他的这种行为就是在作秀,他却不以为意,并说:“我就是要高调地捐赠,如果你不服,你也来做吧!你与我来争中国首善的称号吧!” “功夫皇帝”——李连杰,在11岁时拿到了全国武术冠军,因而拍了《少林寺》而一炮走红,在一次印度洋海啸里死里逃生,后皈依佛门,认为自己此生足矣,于是成立了一个“壹基金会”(一个人+一元钱+一个月=一个大家庭),因此他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而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乞丐。”
著名人物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也应该紧随他们的脚步,为社会奉献出一份心力,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公益活动,人人参与。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可能像大企业家那样捐赠大量的资金,但我们能为公益事业所做的,又有哪些呢?第一可以参加志愿者组织或者团体,就如我们长沙理工大学的星星志愿者协会,每年暑假都会派遣一批学生到偏远贫穷的地方进行支教活动。支教的意义。第二,献血,第三到敬老院,最后说公益活动的无处不在,公益其实很简单,在公园的长椅中,一个小男孩在椅子上垫上一张白纸,踏上去,拿挂在树上的一只风筝;其实文明很简单,只是一张纸的薄度。一位公交车司机很有耐心地等待一位老人蹒跚地走来;其实文明很简单,只是几步之遥的距离。一位跑步的青年,见到地上的一个易拉罐,他毫不犹豫地把它扔进垃圾筒;其实文明很简单,只是一个轻松的弯腰之力。一个少年在毫无人群的情况下,仍然能规矩地等待红灯,在这是他还能拒绝诱惑,没有触犯道德防线;其实文明很简单,只是我们耐心的等待。“其实文明很简单,它就在我们心中。”是啊,一个弯腰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在生活中,我们在看见一个水龙头没有关紧,我们只要轻轻的一拧。我们看见一位老人上车,只是起身,把座位让给他们。我们看见一位小孩在马路中哭泣,只要我们一句关心的问候,我想他回没顾忌地说出他的状况„„
仰望星空,寻梦星空,这是理想主义的召唤。脚踏大地,扎根大地,这是青春精神的根基。公益情怀,当是理想主义的自我实现,当是青春精神的永远聚焦。
第二篇:公益事业,人人有责
请接棒:
无论我在哪里,我都愿意遵守公共秩序,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说话;开车礼让行人,不急按喇叭,对面来车不开远光灯;任何场合排队办事;上下楼梯、电梯靠右边,尊老爱幼 ;友好微笑。
如果你也愿意,请转发这条公益信息,2014,提高国民素质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少些抱怨,我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马上行动从我做起!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探讨
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探讨
邹林文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村提留、“两工”后,靠农村税费维系的农村公益事业可谓举步维艰。受城市化倾向的影响,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规定来办,标准低、数量少,与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相距甚远,于是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尽管如此,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施了“六大工程”,农村公益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有些地方还面临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和资金缺口等困境。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建立“政府激励主导,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资赞助,发展集体经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一、打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旧模式,建立新模式、新机制
坚持“民决、民建、民管、民享”的方针,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上限控制,程序规范”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加强引导,村组干部组织发动,村民集体表决通过,管理协会集体实施”的决策机制,要表决一件,实施一件,受益一片。灵活运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在筹资筹劳上,要跳出旧的“一事一议”窠臼,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氛围。政府部门要捆绑支农经济,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农民搞好村庄规划、环境整治等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在筹资上,不搞一刀切,不实行平均摊派,充分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劳模、老复员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本着自愿的原则,“五老”带头筹,富裕家庭多点筹,贫困家庭少点筹。那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在评定“五好家庭”、“文明信用农户”、“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荣誉时,要优先考虑。
此外,要拓宽筹资渠道,农民、村集体、社会力量三方面投入形成合力,弥补筹资筹劳规模的不足,政府要加大奖励力度,做到“以奖代扶,以奖代补”,促进村民急需、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筹补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要牢牢抓住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党小组和村民小组长、党员和群众代表这三个层面,确保各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制订村规民约,把议事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写进村规民约,有章规范村民自治行为,保证达到所有议事都坚持依法操作,公开透明,促使农村公益项目议得上,议得成,顺民意,见成效。
二、实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措多元化
在群众筹资筹劳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赞助。新农村建设、建桥修路等重大项目可以邀请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先富群体和乡贤参与议事,打好亲情牌,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在外家乡人热爱家乡,报答桑梓的热情,并以树碑、青史留名的形式激励他们捐资。同时,鼓励承包者边承包边投资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着“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激励粮食种植户投资搞好农网改造,挖沟修渠,接涵管修渡槽。支持水禽养殖户承包山塘水库,让他们投资做好筑坝、护坡、维修、清草清淤等工作。
三、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有些地方出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少,村集体经济薄弱。而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关键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千方百计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并且要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平台安排富余劳力有序流出,转岗就业,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同时,村委会要大力兴办村级企业、特色农业,壮大村级经济;要不断培植壮大村组集体经济,村民小组要搞好湖塘、农田承包,培植集体经济。有了村级经济作后盾,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才有保障。
四、加强农村基础等公益事业建设
切实解决农民行路、饮水、用电、物资供应、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困难,为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建设创造条件。引导农民搞好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建设住宅。搞好农村环境和村庄净化绿化工作,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落后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同时,要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依靠农民把农村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环境、生态环境等工作做好。
五、构建农村公益事业长效机制
组织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群众自愿性服务,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前,尤其要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引导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公益事业,资源共享,共同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农村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祠堂文化、农家书屋,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设施引进农村,建立方便农民读书、看报、健身、娱乐的场所。开展文艺体育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民科技培训、普及法律常识。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把他们组织起来,承担卫生保护、民事调解、政策宣传、土地征用等责任,建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公路养护理事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让农民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作者单位:中共樟树市委办公室
第四篇:关于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推荐)
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一、扶贫济困,公益事业实效凸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市公益事业逐步发展,在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城镇有162户275个困难人口、农村22631户40854个贫困人口,64569残疾人,要解决好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而且需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2007年2月成立慈善总会, 2011年1月成立慈善基金会。6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迅猛,全市累计募集善款7000万元,救助支出32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839人次,在助医、助学、帮残、抚孤、救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2年下半年起,我市启动镇级慈善分会建设,全市16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慈善会,形成了以市慈善会为龙头,镇(开发区)慈善分会为依托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全市公褒事业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多年来,**市妇联积极参与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孤寡老人、贫困单亲母亲、孤贫儿童和留守儿童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困、敬老扶幼、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先后募集资金150余万元,帮助86名贫困女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资助近千名孤贫儿童继续学业,为我市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正视形势,公益事业任重道远 我市公益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我市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宣传认知力度不够。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非常模糊,慈善意识还比较淡漠。多数人都认为公益是企业家的事,是有钱人的事,公益活动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实际上公益是一个人人都能为、人人都应为的事业,它是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社会成员具有的基本素质,它是公民权利和仁爱理念的结合,是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是公众的点滴奉献成就他人梦想的善举。
二是社会力量盘活不够。关心、关爱弱势群众的发展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帮扶,但仅仅依靠慈善部门力量还显得有些薄弱,还需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义工队伍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万众一心,共促和谐的社会效果。
三是救助项目开拓不够。目前,我市开拓的公益救助项目虽然涉及到医疗、助困等方面,但是远远不能惠及到各个层面。举个例子来说,我市特困单亲母亲3811人,据初步筛查,患两癌(乳腺癌、子宫癌)的农村特困妇女多达216人。这部分人虽然享受了低保照顾,但是家庭贫困,再加上高昂的医药费,生活十分困难。而社会救助手续繁杂,救助落实的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且救助的方式为个人先治疗,再申请,使得一些特困妇女往往是望而却步,有的干脆放弃治疗和求助。还有孤儿收养、孤寡老人的赡养对贫困家庭等等的救助都还多多少少存在欠缺。
四是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目前我市的公益资金多依靠先富起来的企业和个人贡献力量,反哺社会,然而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社会的回报不如人意,救助工作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引领和制约,导致慈善救助往往有头无尾,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最终造成慈善事业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借力生力,公益事业循环发展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全民慈善理念。慈善事业不是靠一人一时、一朝一夕之力传承和发扬的,它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广泛地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慈善事业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慈善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先进事迹等,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形成一种榜样的引导作用和社会舆论氛围,鼓励激发更多的捐赠行为,弘扬“慈善光荣,助人为乐”的新风正气,扩大慈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要争取社会联动,合力共推公益发展。慈善事业要得到发展,政府、社会、个人的推动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慈善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要重视支持社团组织参与慈善事业,进一步整合公益力量扩大慈善事业的受益面。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活动,促进慈善类民间组织的发展。要借助开发的“希望工程”、“春蕾圆梦工程”、“康海助孤工程”等公益品牌借力生力,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要扶持社工组织发展,激发社工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中来,努力在全市形成慈善工作“全面开花、处处结果”、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气候和氛围。
三是拓宽扶助项目,增强慈善救助能力。要在原有的扶助项目基础上,开发新的救助项目,尤其对一些家庭十分贫寒,救助需求十分迫切的帮扶对象,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做到能帮尽帮。与此同时,要确立“以项目进行募捐,以项目落实救助”的思路,围绕“老百姓急需的、政府关心的、捐赠者乐意的”问题,策划出一批慈善新品牌,以募捐善款。要重点解决群众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是规范透明运作,提高自我生存能力。要充分调动企业的慈善热情、激情,通过税收优惠、宣传报道、进行“慈善奖”的评选等鼓励形式,引导企业设立慈善基金,方便履行社会责任,扩大企业知名度。推动慈善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机制和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要研究慈善资金的使用方向,公开透明,将募集到的资金用到困难群众急需的地方去,提高善款的使用效益,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最终实现慈善组织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有效助推社会公益事业和谐发展。
第五篇: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让发展的成果惠及西安人民是建设和谐西安的根本任务。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直接影响西安和谐稳定的全局,必须立足于实现西安的长远发展,打造和谐西安,加快发展社会公益事业。
一、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让广大群
众公平享受教育权利
教育被公认的新的三座大山之一,教育好坏严重影响群众的幸福感。理清教育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创新思路,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学校布局结构,增强全民办学意识,努力为西安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合谐教育层次。
一要加大投入,改善教学条件。采取政府投入一点,学校自筹一点,上级争取一点的政策,致力于办好每一所学校,不断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和优质资源的整合力度。争取资金,全区推广远程义务教育,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
二要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积极吸收民间资金举办各类学校,实现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教师队伍改革,提倡师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合教师资源,促进全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要切实要解决困难学生入学,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对教育的“减负”和“帮困”政策,在全区各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实行收费公示和“收支两条线”,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降低学生的教育成本。推进公办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效地缓解了学校后勤设施的供需矛盾,为学校提供另一资金来源。同时大力推进对农村中小学的扶持工作,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工作,落实扶贫帮困政策,解决特困生上学难问题,体现政府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
二、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让广大群众享受基本健康保障
卫生事业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和保障系统,肩负着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指标。
一要加快卫生基础建设,改善装备水平。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执法,努力提高全区人民的健康保障水平。通过医院自筹和争取上级资金,全面完成区内医院的房屋设备改造和建设任务。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疗仪器设备的投入改造力度,改善全区医疗条件,提高全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处理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给病人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要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卫生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要树立“大卫生”的观念,根据西安区的实际情况,解决卫生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强化行业监管,抑制医药费攀升,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安全的、有效的、可及的、公平的医疗卫生和健康保健服务,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三、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心态。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繁荣艺术创作,提高文化艺术产品质量,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覆盖全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和谐西安进程。
一是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学艺术、民间艺术,创造更多符合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优秀文化作品。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强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社区、企业、校园和乡村文化建设,活跃基层文化生活,开拓文化西安精神。
二是提升西安企业文化,完善西安校园文化,打造西安社会文化,营造文化西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号召全区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提供企业发展一面引领性旗帜。全区推广“德育为首”,通过严抓校容校风建设,积极的政策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开展创平安校园活动、读书、蓝球、广播操、长跑等实践活动,完善西安校园文化,实现“快乐教育”。社区是一个地域最小的组织,打造西安社区文化,深入群众,为群众解决升学、就业、劳动保障等实际困难。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谐社会发展进入了关键的攻坚克难阶段,我们要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乖势而上,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共筑和谐西安。
《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