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几点思考 慈善公益事业是汇集爱心、弘扬善举的崇高事业,是 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有利于推 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营造 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 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慈善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
(一 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 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 就, 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位,达 到了 5万亿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社 会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当前的社会矛盾中,最大 的问题是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基 尼系数越来越高,达到了有可能从经济问题演变为社会冲突 的程度。198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为 0.16,2000年突破了国 际公认的警戒线 0.4, 意味着开始出现两极分化, 2010年超 过了 0.5,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是导 致现在社会不安定、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热点问题增多的根 源之一,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在这样一个大的国情和形势之下,国 家越来越重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缩小贫富差距。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社会财富分配分三个层次,第一次是市场按资源
要素进行分配,第二次分配是政府采用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 式进行分配,第三次分配是慈善公益事业,是财富的拥有者 以道德和社会责任为动力,通过慈善捐赠的形式将收入的一 部分捐给慈善公益组织或者需要救助的个人。因此发展慈善 公益事业是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 有效途径之一。
(二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推动民生改善重要举措。慈善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补充,对构建和谐 社会、推动民生改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 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 老、基本医疗、最低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 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在经济发展过程 中,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这种趋势如 不加以重视和转变,很容易引起
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大力加强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社会保 障体系建设,把政府对收入差距的政策调整与社会各界对困 难群体的社会救助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慈善公益事业在扶 贫济困、社会救助中的特殊作用。
(三发展慈善事业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手段 公平正义是衡量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和谐社 会的重要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
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 务 , 目前,在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社会不公现象,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既要 靠党和政府的制度建设和加强管理,又离不开慈善公益组织 的积极参与。慈善公益组织通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采用捐 赠、慈善事业、志愿者服务等各种社会救助形式,对弱势群 体进行救助,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四发展慈善公益事业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后,如果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有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扭曲和公民道德滑坡,以博爱 奉献为宗旨的慈善公益事业无疑是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提 高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倡导对生命的尊重,对生活 的热爱, 对社会的责任。人们在参加各种捐助、救助活动中, 思想会受到感染,心灵会受到净化,觉悟会得到提升。受到 慈善事业帮助的困难群体会深深地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社 会的关爱,增进对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认同感。
二、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一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现状。
慈善公益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 一。上世纪 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目前还 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中国城市发展
报告》 ,我国还有 5000万城镇困难人口、根据 2010年统计 局公告,我国有 2688万农村贫困人口,要解决好这些弱势 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财政加大投
入力度,而且需 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但全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 总额占当年 GDP 的百分比相当低, 2007年美国慈善捐赠总额 为 3064亿美元,占美国当年 GDP 的 2.2%, 2007年我国慈 善捐赠总额为 309亿元,占 GDP 的 0.13%, 2010年全国慈善 捐赠总额为 700亿元,只占当年 GDP 的 0.18%。这表明,中 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国慈善公 益事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我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008年以来, 我国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迅速, 但是由于 正处于起步和发展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 题,慈善公益组织的制度建设、公信力和公众的慈善意识等 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瓶颈。, 1.公众对慈善公益活动参与度不高。由于我国的慈善公 益事业发展较迟,公民和团体有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意识, 但对捐款捐物的参与度不高,据调查,国内登记的企业参加 过慈善捐赠的仅占 10%,先富起来的群体对社会的回报不尽 如人意,掌握巨大社会财富的富裕阶层,在慈善公益事业中 严重缺位,影响了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2.法制建设滞后制约企业捐赠积极性。我国目前关于促 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各方呼吁出台的 “慈善事业促进法”迟迟没有动静。而《企业所得税法》规 定“企业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 12%以内的部 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也就是说企业捐赠 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 12%,超额部分仍 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自然影响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3.公信力影响了慈善公益事业的形象。良好的信誉是公 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的基本要求,由于我国公益慈善事业方面 的法规和政策不健全,有的慈善公益机构存在运行不规范和 善款使用不透明等问题,导致了公信力以及对民众的影响 力、号召力下降,挫伤了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最近几 年,一些慈善公益组织和个人的行为引起媒体和公众的异常 关注,出现的一些争议和质疑,特别是近期网络上闹得沸沸 扬扬的郭美美事件、卢星宇事件、尚德诈捐门事件、河南宋 基会放贷等事件正说明了这个问题。
4.社会经济发展是慈善公益事业的基础。俗话说“巧妇 难为无米之炊”,让自身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人去捐赠善 款是不现实的。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慈善公益事 业才有发展的基础, 人民才有热情参与慈善公益活动, 所以, 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平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一个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我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但人均 GDP 在世界上的排名在 100 位之后,我国仍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仍有较 大的差距。
三、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几点想法 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几点想法 慈善公益事业
(一)强化宣传教育,广泛传输慈善公益理念。强化宣传教育,广泛传输慈善公益理念。传输慈善公益理念 公益慈善理念教育要从小抓起,要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培养孩子的爱心、善心,将公益慈善教育作为中、小学德 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介绍慈善公益事业的光荣传统、发展历 史、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先进事迹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 到教育。同时通过网络、报刊、电视、手机等媒体,多方合 力、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介绍典型事例、感人事迹,激发公众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热情,扩大慈善公 益事业的影响力。
(二)争取党政重视,共同推进慈善公益事业。争取党政重视,慈善公益事业。公益事业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了“强政府、弱社会” 的社会格局,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 心、支持,尤其是在慈善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更需要得到 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这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关键。慈善公 益组织要积极为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难题、帮扶弱势群体出 谋划策、分忧解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赢得党委政府的 关注、重视。同时争取党委、政府对慈善公益事业作出突出
贡献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形成慈善公益事业健康发 展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法规政策,依法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健全法规政策,依法开展慈善公益活动。法规政策 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来规 范慈善公益组织的活动,这是慈善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 障。因此,国家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尽快起草出 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明确各类慈善公益组织的性 质、地位,加强慈善公益机构的登记、管理,建立慈善公益 组织的准
入、监管、退出机制,完善激励、奖励机制,从制 度上引导和激发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慈善公益活动。
(四)坚持公开透明,打造阳光慈善公益组织。坚持公开透明,打造阳光慈善公益组织。慈善公益组织工作人员的道德操守、言行举止关系慈善 公益组织的声誉和形象。要加强以无私奉献、廉洁奉公、公平公正、高效透明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深刻认识慈 善公益事业的神圣。要建立健全项目绩效评估、捐赠信息统 计披露、机构财务公开等制度,及时公开捐赠款项、救助项 目、救助对象、审批程序、善款使用情况、财务审计结果等 信息,特别是要依法严格做好捐赠款物的接收和使用管理,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坚持“公开、透明、直接、有效”原则,及时发布慈善工作动态和款物来源、投 向等信息,同时自觉接受公众、媒体及捐赠者的监督,做到 取之于民、取信于民。树立公益慈善机构的良好形象。
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是彰 显人性光辉、实现公平正义的阳光事业,发展慈善事业已写 入“十二五”规划,需要全社会的鼎力支持、热情参与和积 极推动。当前,以民生发展为导向的“十二五”发展蓝图已 经绘就,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号角已经吹响,慈 善公益组织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推动重大民生工 程的实施,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关于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与思考(推荐)
公益事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是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有益补充,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环节。
一、扶贫济困,公益事业实效凸显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市公益事业逐步发展,在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城镇有162户275个困难人口、农村22631户40854个贫困人口,64569残疾人,要解决好这些弱势群体面临的困难,不仅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而且需要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2007年2月成立慈善总会, 2011年1月成立慈善基金会。6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广泛参与,我市慈善事业发展迅猛,全市累计募集善款7000万元,救助支出32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839人次,在助医、助学、帮残、抚孤、救灾等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2年下半年起,我市启动镇级慈善分会建设,全市16个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部建立慈善会,形成了以市慈善会为龙头,镇(开发区)慈善分会为依托的慈善组织网络体系,全市公褒事业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多年来,**市妇联积极参与全市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孤寡老人、贫困单亲母亲、孤贫儿童和留守儿童以及下岗失业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以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困、敬老扶幼、法律援助等作为重点服务领域,先后募集资金150余万元,帮助86名贫困女大学生圆了大学梦,资助近千名孤贫儿童继续学业,为我市公益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正视形势,公益事业任重道远 我市公益事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我市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是宣传认知力度不够。公众对公益事业的认识非常模糊,慈善意识还比较淡漠。多数人都认为公益是企业家的事,是有钱人的事,公益活动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实际上公益是一个人人都能为、人人都应为的事业,它是一个有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社会成员具有的基本素质,它是公民权利和仁爱理念的结合,是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结合,是公众的点滴奉献成就他人梦想的善举。
二是社会力量盘活不够。关心、关爱弱势群众的发展离不开慈善事业的帮扶,但仅仅依靠慈善部门力量还显得有些薄弱,还需要引导更多的社会组织、义工队伍共同努力,才能达到万众一心,共促和谐的社会效果。
三是救助项目开拓不够。目前,我市开拓的公益救助项目虽然涉及到医疗、助困等方面,但是远远不能惠及到各个层面。举个例子来说,我市特困单亲母亲3811人,据初步筛查,患两癌(乳腺癌、子宫癌)的农村特困妇女多达216人。这部分人虽然享受了低保照顾,但是家庭贫困,再加上高昂的医药费,生活十分困难。而社会救助手续繁杂,救助落实的资金只能是杯水车薪,且救助的方式为个人先治疗,再申请,使得一些特困妇女往往是望而却步,有的干脆放弃治疗和求助。还有孤儿收养、孤寡老人的赡养对贫困家庭等等的救助都还多多少少存在欠缺。
四是内生动力激发不够。目前我市的公益资金多依靠先富起来的企业和个人贡献力量,反哺社会,然而部分企业和个人对社会的回报不如人意,救助工作流于形式,缺乏长效机制引领和制约,导致慈善救助往往有头无尾,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最终造成慈善事业的内生动力不足。
三、借力生力,公益事业循环发展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形成全民慈善理念。慈善事业不是靠一人一时、一朝一夕之力传承和发扬的,它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要广泛地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媒体宣传慈善事业的历史和发展状况、慈善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先进事迹等,多方合力、多管齐下,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形成一种榜样的引导作用和社会舆论氛围,鼓励激发更多的捐赠行为,弘扬“慈善光荣,助人为乐”的新风正气,扩大慈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要争取社会联动,合力共推公益发展。慈善事业要得到发展,政府、社会、个人的推动必不可少,尤其是在慈善事业发展的起步阶段,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要重视支持社团组织参与慈善事业,进一步整合公益力量扩大慈善事业的受益面。要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慈善活动,促进慈善类民间组织的发展。要借助开发的“希望工程”、“春蕾圆梦工程”、“康海助孤工程”等公益品牌借力生力,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投身公益事业。要扶持社工组织发展,激发社工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号召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中来,努力在全市形成慈善工作“全面开花、处处结果”、慈善组织健康发展的良好气候和氛围。
三是拓宽扶助项目,增强慈善救助能力。要在原有的扶助项目基础上,开发新的救助项目,尤其对一些家庭十分贫寒,救助需求十分迫切的帮扶对象,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做到能帮尽帮。与此同时,要确立“以项目进行募捐,以项目落实救助”的思路,围绕“老百姓急需的、政府关心的、捐赠者乐意的”问题,策划出一批慈善新品牌,以募捐善款。要重点解决群众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提高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是规范透明运作,提高自我生存能力。要充分调动企业的慈善热情、激情,通过税收优惠、宣传报道、进行“慈善奖”的评选等鼓励形式,引导企业设立慈善基金,方便履行社会责任,扩大企业知名度。推动慈善组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建立规范、公开的财务管理制度,捐赠款物使用的追踪、反馈机制和公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的使用情况。要研究慈善资金的使用方向,公开透明,将募集到的资金用到困难群众急需的地方去,提高善款的使用效益,增强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最终实现慈善组织在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有效助推社会公益事业和谐发展。
第三篇:发展公益事业人人有责(模版)
发展公益事业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这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通俗讲法。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 谈到公益,我们就不得不提社会公益组织,因为它是公益的载体,在公益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公益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早先的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公益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公益事业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益事业是一项文明而崇高的事业,是人类善良与关怀的共同需要,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进步,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与和谐的理念。发展公益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社会公益事业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延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众多取得丰裕经济收益的成功企业家中,逐渐涌现出一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道德心的人。他们以企业家的才能去做慈善家,以公民的责任去做公益活动家,由此参与社会的自我治理,从而复兴和深化民间公益传统。他们身体力行“经世济民,以人为本,义力兼顾”的经营之道,因而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在他们的眼中,公益,是每个企业必尽的责任;公益,是每个企业家应有的良知。
被誉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在汶川地震时,作为老板的他下令停止手头的一切工作,带领60多台机器去救灾,自己亲自挖,救活了14人,并捐了几亿元,前国家总理温总理赞扬他说:你是一位有良知、有灵魂、有感情的企业家。”不仅如此,他还去台湾,给台湾人民发红包,台湾的地方政府委婉地拒绝了他,并在电视台上职责陈光标。就我个人认为,陈光标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爱国的表现,他向台湾证明了大陆并不比台湾穷。别人都说他的这种行为就是在作秀,他却不以为意,并说:“我就是要高调地捐赠,如果你不服,你也来做吧!你与我来争中国首善的称号吧!” “功夫皇帝”——李连杰,在11岁时拿到了全国武术冠军,因而拍了《少林寺》而一炮走红,在一次印度洋海啸里死里逃生,后皈依佛门,认为自己此生足矣,于是成立了一个“壹基金会”(一个人+一元钱+一个月=一个大家庭),因此他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而我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乞丐。”
著名人物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们也应该紧随他们的脚步,为社会奉献出一份心力,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公益活动,人人参与。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可能像大企业家那样捐赠大量的资金,但我们能为公益事业所做的,又有哪些呢?第一可以参加志愿者组织或者团体,就如我们长沙理工大学的星星志愿者协会,每年暑假都会派遣一批学生到偏远贫穷的地方进行支教活动。支教的意义。第二,献血,第三到敬老院,最后说公益活动的无处不在,公益其实很简单,在公园的长椅中,一个小男孩在椅子上垫上一张白纸,踏上去,拿挂在树上的一只风筝;其实文明很简单,只是一张纸的薄度。一位公交车司机很有耐心地等待一位老人蹒跚地走来;其实文明很简单,只是几步之遥的距离。一位跑步的青年,见到地上的一个易拉罐,他毫不犹豫地把它扔进垃圾筒;其实文明很简单,只是一个轻松的弯腰之力。一个少年在毫无人群的情况下,仍然能规矩地等待红灯,在这是他还能拒绝诱惑,没有触犯道德防线;其实文明很简单,只是我们耐心的等待。“其实文明很简单,它就在我们心中。”是啊,一个弯腰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在生活中,我们在看见一个水龙头没有关紧,我们只要轻轻的一拧。我们看见一位老人上车,只是起身,把座位让给他们。我们看见一位小孩在马路中哭泣,只要我们一句关心的问候,我想他回没顾忌地说出他的状况„„
仰望星空,寻梦星空,这是理想主义的召唤。脚踏大地,扎根大地,这是青春精神的根基。公益情怀,当是理想主义的自我实现,当是青春精神的永远聚焦。
第四篇: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探讨
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探讨
邹林文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村提留、“两工”后,靠农村税费维系的农村公益事业可谓举步维艰。受城市化倾向的影响,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按“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规定来办,标准低、数量少,与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实际需要相距甚远,于是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缓慢。尽管如此,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实施了“六大工程”,农村公益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有些地方还面临着“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和资金缺口等困境。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因此,探讨新形势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建立“政府激励主导,农民筹资筹劳,社会捐资赞助,发展集体经济”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一、打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旧模式,建立新模式、新机制
坚持“民决、民建、民管、民享”的方针,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上限控制,程序规范”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乡镇党委加强引导,村组干部组织发动,村民集体表决通过,管理协会集体实施”的决策机制,要表决一件,实施一件,受益一片。灵活运用“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充分调动农民主体作用,让农民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
在筹资筹劳上,要跳出旧的“一事一议”窠臼,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自愿,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氛围。政府部门要捆绑支农经济,加大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农民搞好村庄规划、环境整治等工作。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热情。在筹资上,不搞一刀切,不实行平均摊派,充分发挥农村“五老”(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劳模、老复员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本着自愿的原则,“五老”带头筹,富裕家庭多点筹,贫困家庭少点筹。那些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在评定“五好家庭”、“文明信用农户”、“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立业先进个人”荣誉时,要优先考虑。
此外,要拓宽筹资渠道,农民、村集体、社会力量三方面投入形成合力,弥补筹资筹劳规模的不足,政府要加大奖励力度,做到“以奖代扶,以奖代补”,促进村民急需、直接受益的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筹补结合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要牢牢抓住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党小组和村民小组长、党员和群众代表这三个层面,确保各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各村要结合本村实际制订村规民约,把议事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写进村规民约,有章规范村民自治行为,保证达到所有议事都坚持依法操作,公开透明,促使农村公益项目议得上,议得成,顺民意,见成效。
二、实行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筹措多元化
在群众筹资筹劳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赞助。新农村建设、建桥修路等重大项目可以邀请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先富群体和乡贤参与议事,打好亲情牌,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在外家乡人热爱家乡,报答桑梓的热情,并以树碑、青史留名的形式激励他们捐资。同时,鼓励承包者边承包边投资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着“谁投资,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激励粮食种植户投资搞好农网改造,挖沟修渠,接涵管修渡槽。支持水禽养殖户承包山塘水库,让他们投资做好筑坝、护坡、维修、清草清淤等工作。
三、引导农民发展生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有些地方出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问题,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农民收入少,村集体经济薄弱。而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关键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为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千方百计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以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并且要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平台安排富余劳力有序流出,转岗就业,让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同时,村委会要大力兴办村级企业、特色农业,壮大村级经济;要不断培植壮大村组集体经济,村民小组要搞好湖塘、农田承包,培植集体经济。有了村级经济作后盾,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才有保障。
四、加强农村基础等公益事业建设
切实解决农民行路、饮水、用电、物资供应、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困难,为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建设创造条件。引导农民搞好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建设住宅。搞好农村环境和村庄净化绿化工作,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建设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落后面貌,改善人居环境。同时,要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机制,依靠农民把农村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环境、生态环境等工作做好。
五、构建农村公益事业长效机制
组织农民和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群众自愿性服务,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遇到的各种困难。当前,尤其要帮助解决农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引导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农村公益事业,资源共享,共同建设新农村。要加强农村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祠堂文化、农家书屋,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等设施引进农村,建立方便农民读书、看报、健身、娱乐的场所。开展文艺体育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农民科技培训、普及法律常识。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把他们组织起来,承担卫生保护、民事调解、政策宣传、土地征用等责任,建立红白喜事理事会、公路养护理事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让农民各得其所,各尽其能。
作者单位:中共樟树市委办公室
第五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之思考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之思考
借着中央对农村政策性倾斜不断加强的强劲东风,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善了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让农民朋友在新农村建设中受益匪浅。近几年来,丰山镇各项公益事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公路、电话、有线网“村村通”,村村配有卫生室、农家书屋、体育设施,每村都建有垃圾池。
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遇到了瓶颈:
一是乡镇财力有限。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力靠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经济欠发达的乡镇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基本上只能用于自身运转,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投入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上的资金非常有限。
二是村本级无财力。免征农业税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锐减,老百姓的集资摊派禁止,村集体无资金来源。上级政策性转移支付资金只能维持日常运转,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捉襟见肘。
三是公益事业建设筹资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好了,改变了居住环境,因此群众对村里的公益设施建设愿望非常强烈。然而有一部分群众却重点关注国家的相关政策,出现了部分群众不愿出资出力,造成自筹配套资金难到位;甚至有极少数群众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没有大局观寸步不让,影响公益事业建设,也影响了其他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难以兑现,按照中央相关政策,农村在进行公益事业建设时存在资金缺口,可以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以“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受益群众筹资筹劳,事实上是会开了,手举了,字也签了,临到了出资投劳的时候却推三阻四,不愿履行承诺,加之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出现出资投劳不均衡的现状,难以实现筹资筹劳的初衷。
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是壮大自身财力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自身投入为主,才能有发展。税费改革后,我们要因地制宜积极壮大自身财力,才能有资金投入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近年来,丰山镇做了有益的尝试:充分发 展林、果、茶特色种植业,使农民富裕起来了;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民族模具、米娅服饰等民营企业促进丰山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商贸经济繁荣了农村市场。通过这些途径丰山财力不断壮大,自2005年以来,累计投入2400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
二是发挥财政积极作用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各级财政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专项资金,制定各项扶农、支农政策,重点应放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上;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农村倾斜力度,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三是发挥社会力量投入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是广大农民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是正确引导农民积极自愿参与,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以资代劳,也可以以劳代资;另一方面是利用好“一事一议”资金,广泛宣传“一事一议”的政策,让老百姓明白加重农民负担和农民自愿用“一事一议”资金改善自已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发展公益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积极争起上级项目资金,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引导大户、在外“四有人士”捐资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四是改革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和用途。可以考虑把各项惠农补贴资金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中去。在遵循老百姓自愿的基础上,把各项惠农补帖资金以村为单位集中管理起来,作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专项资金,集少成多办大事,效益会更好。这项措施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是要加强资金的监管,切实赢得广大农民群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