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守住舌尖的那一缕麦香
守住舌尖的那一缕麦香
在演讲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与西方人见面问候时会问天气不同,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见面问候语是什么呀?&&(大家一定在心里默念了那三个字)对,您吃了吗?这正印证了老祖宗的话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相信在座的很多人都看过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播出即感动了亿万国人,普通的五谷杂粮、鸡鸭鱼肉瞬间激发了人们对于舌尖味蕾的无限遐想。一张张笑脸在纯美的味道面前粲然绽放,原来幸福就是如此简单。然而在食品安全问题警钟长鸣的今天,唇齿间的契合,脾胃间的安宁,却成为难得的奢望。曾几何时,中华民族经历了万千磨难都能骄傲的屹立于东方,而此时,我们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难道守不住舌尖上的那一缕麦香么?舌尖美味,离不开食品安全监管的护航,能不能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交代,是对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
立国之道,惟在增进民生福祉。2015年注定将浓墨重彩地记入我区食品药品监管史册,为了从根本上破解九龙治水的监管局面,**区食药监分局正式成立,不可不谓是受任于改革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而我有幸成为食品药品监管战线的一员,开始接触和老百姓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相关工作后,才意识到,每天都在说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正是自己的神圣职责所在。
如果说,的发展理念和实践是一曲气势恢弘、波澜壮阔的华丽乐章,那么我们食药人每一次的付诸行动就好比这首华章中一个跳动着希望和活力的音符,打响舌尖安全的保卫战。
听,高亢激昂,铿锵有力的旋律声,展示着我们新队伍新姿态的精气神。事在人为,人在精神。且问,你有千斤重担我来挑,急难险重我先上的责任和担当吗?你有关公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的勇气和胆识吗?你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和素质吗?于是,五月吹响了集结号,我们走进绿色军营接受军事化培训,操练挺拔飒爽的军姿,学习军人一丝不苟的内务整理,掌握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如此,一张一弛,一文一武,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军人铁纪和铮铮铁骨锤炼出一支站得直、立得住、打不败、击不垮的食品药品监管铁军!
听,雄厚洪亮、明快流畅的旋律声,表达了我们戮力同心、和衷共济的决心意志。纵观全区,纳入我们监管范畴的生产经营主体就达6800多家,但全局执法力量却略显囊中羞涩,仅25名执法人员,一边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时不我待;一边是兵不强、马不壮、粮不足,势单力薄,我们该如何打破瓶颈,寻找突破?答案就在人民群众中间,因为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为此,我们试探出依靠人民群众的社会共治模式,诚聘各镇街、村居、生产经营单位的仁人志士加入我们的队伍,成为我们日常监管的千里眼**风耳,如此一来,将党委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打一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整体战争和人民战争。正所谓,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第二篇:那一缕艾香优美散文
民间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习俗。小时候,每年端午节,母亲都会在天亮前煮好粽子,然后一大早跑到集市上,买来艾叶,插在门窗上。隔壁的郑奶奶是五保户,每年端午,母亲都会让我给她送粽子、插艾叶。郑奶奶则喜欢在我的辫子上扎上一根红头绳。
插艾的习俗,传说和黄巢造反有关。唐末,黄巢带领起义军进城时,遇一妇人怀抱着邻居的大孩子,手拉着自己的小孩子夹在人群中逃难。黄巢见状,拔下两棵艾蒿递过去说:“你爱邻居孩子,我爱天下百姓。请回城告诉他们,门上插艾,不杀。”妇人将这一消息传给大家,于是,百姓门前都插上了艾蒿,从而躲避了一场兵灾。从此,艾又有“爱”之说。
艾性温,味苦、辛,生用能温通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据《本草纲目》记载,艾,“温中、逐冷、除湿”。煎汤外洗可治皮肤湿疹瘙痒。因此,端午节洗艾水澡,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活动。母亲先是将买来的艾叶洗净,然后放在铝盆里煮,同煮的还有蒜头和鸡蛋,待煮到汤汁发绿,再倒进洗澡用的大木盆里。碧绿的艾水散发出一股奇特的药香,沁人心脾。我不断地用手捧起艾水往身上泼,母亲则笑嘻嘻地坐在一边剥鸡蛋、蒜头。洗完澡后,母亲给我换上洗净的衣服,手腕系上彩线,脖子挂上香囊,然后拍拍我的头,一努嘴,我按母亲指的方向直奔过去,抓起鸡蛋和大蒜,左一口右一口地吃了起来。
夏季炎热的夜晚,母亲在院子里铺好草苫子、凉席,然后,点上艾叶熏蚊子。我躺在凉席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在丝丝缕缕的艾香里,听母亲讲屈原动人的故事,直到眼皮渐渐沉重……
如今,数十年过去了,我亦远离了家乡。母亲不在身边,端午节的粽子都是从超市里买的。每当吃起粽子,我都会想起母亲,想起艾叶那淡淡的药香。可流连于城市的街头,却不知道到哪里去寻找艾叶的清香。一天,我去附近的山顶晨练,看见一片片幼小的植物布满山坡沟壑,我好奇地问老乡,这些是山菊花吗?老乡告诉我,是艾蒿,一种草药。原来,我记忆深处的艾蒿一直在我身边。从此,我天天沿着逶迤的山道爬山,看着那幼小的艾苗一天天长高,等艾蒿长到齐腰深时,端午节就到了。清晨,我采来大把大把带着露水的艾叶,分放在邻居的门旁。楼道内立即充满了淡淡的清香。
闻着那熟悉的艾香,仿佛又闻到了母亲的味道。
第三篇:那一缕书香
那一缕书香
五河县曹顾张初中王鹏
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总会经历许许多多的美好的事物,它伴随着喜、怒、哀、乐,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回忆,成为我们生命的财富。然而,最让我们感到充实而有意义的不是童年的歌谣、少年的风车,也不是当今的网络,而是一缕缕沁人心脾的书香。
感受书香,缘于儿时父亲给我买的一本关于动物奇趣故事。那时我才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和迷人。从此,我借助书籍开始探寻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了解了唐僧四人西行取经的艰险;宋江、晁盖等梁山好汉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正义;羡慕阿里巴巴那神奇的咒语;阿凡提那永不枯竭的智慧……。所有这些,使我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那就是一个人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都要树立崇高的目标,心怀正义与良知。因为目标是引领我们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方向,正义与良知是我们做人所必备的品质。
岁月流逝,我褪去了童年的天真,带着些许的成熟,跨入了中学时代。背负着家庭的希望与梦想,我在努力学习课本知识以外,一些中外名著的浓浓气息令我着迷于陶醉。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还有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孤星血泪》和《雾都孤儿》等等。都让我与书中这些普通的主人公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我的心情随着他们的悲欢离合而跌宕起伏,让我懂得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来自普通人民,源自普通人心中的爱。正因为有了这淳朴的爱,我们才能时刻感受周围真情的温暖,哪怕身处冰雪的冬天。
感受与斯,我怀着一颗仁爱、善良之心走上了工作岗位。
在我十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品味书香一直是我锲而不舍的追求。这期间,许多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家的专著在深刻影响这我,如钱理群先生的《我的教师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等等。这些理论和思想开拓了我的视野,提高我的专业水平,让我更加明确了一个教育者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使命。所以这些,都让我沉浸在职业的幸福中,更让我奋起于幸福中。
诚然,当代社会处处充斥着浮躁,许多人穿梭于名利之间,读书一事似乎成为现代人的不屑。然而,我始终相信优秀的书籍乃智慧的集大成者。那一缕缕书香能够启迪心灵于无声,改造人性于无形。当我每每看到学生读书的神情,心里充满无限的欣慰,因为他们在品味书香的同时亦将收获整个人生。
第四篇:那一缕阳光
给“我们的希望”一缕阳光吧!
人立于世,信心犹为重要。初中生思想的萌发阶段,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建立,日常的表现是否得到家长、老师、长辈、同学等的肯定与赏识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通过良好的赏识,可以使孩子增强信心,养成健康的人格,从而今后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成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赏识教育对小孩子而言十分重要,加强赏识教育十分必要。赏识教育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使之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使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并取得求知的成功。赏识教育所追求的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让孩子“追蝴蝶”的那么一种教育境界。认为生命的终极目标是幸福,成长过程的是快乐。是生命的体验,心灵的解放、舒展,是观念的更新、语言的突破。做好赏识教育,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了解孩子,善待孩子
要想搞好赏识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厌学,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初中生正处于成长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孩子的诉说,家和老师长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孩子的话敷衍几句扬长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孩子。使他们觉得你不尊重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再不愿和你交流,现而今好多家长和老师共同感受“现在的孩子不知道在想什”、“真难管”……..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了解他们吗?他们为什会那样呢?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方法。
3.激励孩子,鼓励孩子,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孩子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孩子,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在家里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在学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这种愿望比我们希望得到校长的认可要强烈的多。
4.提醒孩子,宽容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是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孩子的责任,要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转变。不能发现孩子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孩子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第五篇:期待雪中那一缕梅香散文欣赏
时光一跨进十二月的门扉,天气骤然间便跌到了零下二三十度,纷飞的雪花一次次不期而至,将北方的土地覆盖在皑皑的白雪之下。
小区里,除了行色匆匆的大人,很少看到玩耍的孩子,就连以前那些铺天盖地的麻雀也很难找到踪迹了。放眼望去,除了被踩得匍匐在地上的白雪,孤单的凉亭,依稀可辨的枯萎的葡萄叶,一切是如此的单调而寂寥。
“妈妈,你看到处都是雪,真漂亮,你就让我在下面玩一会儿吧。”一个童稚的声音顺着风飘到我的耳畔。
“听话,快点回去吧,外面太冷了,小心冻感冒,再说,回去还要写作业呢。”妈妈的声音也接踵而至。
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去,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穿得和棉花包似的,口和鼻都被围巾捂着,只剩下两只眼睛露在外面忽闪忽闪的。母亲的手里拿着书包,母女俩正在向这边慢慢的走着。
“妈妈,就让我玩一会儿吧。”不死心的孩子乞求着妈妈,希望妈妈能改变主意。
“都说不行了,怎么这么不听话,快点回家。”母亲加重了语气,拉起孩子的手,小女孩只得不情愿的一步一回头的向单元门走去。
门“咣当”一声关上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呆呆的站在雪里,思绪还陷在母女二人的谈话中。
前几天,儿子感冒发烧,我和先生陪孩子去医院看医生。还没走到儿科诊室的门口,就看到前来看病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那情景可以用壮观来形容。一阵阵咳嗽和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的交织在一起,揪的让人心疼。
排了近一个小时的队,医生要求去做血像检查,又马不停蹄的去做检查,一个小时后,结果终于出来了,病毒感染外加细菌感染,需要静点。
从小到大,孩子没少生病,药吃了不少,针也打了不少,每次看到一大群孩子在静点室里等待打吊瓶,少则两瓶,多则三四瓶,看着让人心疼,也让人悲哀。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变得如此弱不经风。
当然,这其中不乏医院为了追求效益而一味的诱导家长消费,常听到有些家长在攀谈时说,现在的孩子可别去医院,一到医院里就让你检查这个,检查那个,有用的,没用的都要检查一遍。就算是一个小感冒,一次也要挂三两瓶点滴(北方人对挂吊瓶的另一种说法)。哪像咱们小时候,吃点药一糊弄就好了。(虽然这种说法有点片面,但一些医院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
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好了,胖孩子多了,身体素质反而下降了,这其中于大量的滥用药物有关,也与孩子们平时基本不进行体育锻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看看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每天堆在面前的是总也写不完的作业,总也上不完的补习班。日程安排得井然有序,周二下午补作文,周五晚上补英语。周六更是排得满满的,上午补奥数,下午上兴趣班,学习演讲,音乐,绘画。孩子就像一个被不停抽打的陀螺,辗转在各个补习班之间,没有一刻停歇。
学校呢,迫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校长给老师开会强调不管用什么办法,必须要把教学质量搞上来,成绩好了一俊遮百丑。老师只得动脑筋想办法,多做题,多练习,上课写,下课做。
音乐、美术、体育在一些学校成了名存实亡的摆设。语文、数学、英语各主线学科轮番轰炸,孩子们就像一个敞着口的容器,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接受着近乎摧残性的灌输式教育。
校园里单杠、双杠等一些体育器材早已落满了厚厚的尘埃,有的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根本就取消了这些。领导讲话时总是三令五申,安全出现一例事故,学校将声誉扫地。既要保证教学质量,又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此,就让孩子们坐在教室里由老师看着写作业吧,这样不但安全得到了保证,成绩也会提高。
体育器材没了,体育课取消了,孩子们从早到晚做着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发生意外事故的机率少了,可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却亮起了红灯。
冬天一到,感冒便在班级里以爆发的形式迅速蔓延,从最开始的一两个人到最后全班大部分学生与感冒来了一次亲密接触。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孩子们在台下用接连不断的咳嗽伴奏。
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放学回家,除去吃饭的时间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写作业,要一直写到晚上十点才能写完。一个才上小学的孩子,功课的压力就如此之大,那中学、高中将会是何种情况,这算不算是教育的悲哀?
时常会怀念小的时候,那时,虽然物质生活比较贫困,但孩子们有充足的可供自己利用的时间,记忆中有太多的温暖和美好。
夏天时,一群男孩子、女孩子聚到一起,到村后的河边打水漂,洗澡,摸鱼……蓝的天,碧的水,还有那些摸到小鱼小虾的喜悦,现在,还有多少孩子能体会到呢?
冬天时穿着破旧的棉袄,光着头,有些贫困人家的孩子甚至鞋都是露风的,龇着牙,咧着嘴,可这些都不能阻挡我们向往自然的脚步。伴着呼啸的北风,没膝的大雪,一个个小脸冻得通红,手长了冻疮,钻心的疼痛,依然在严寒中快乐的奔跑着,尽清的玩耍着、欢笑着。
那时的孩子更像是雪中绽放的顽强的红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气候有多么寒冷,都能顽强的生长,努力的绽放。
记得小时候每次哥哥感冒,爸爸拿来药让哥哥吃,哥哥总是趁大人不注意扔到大缸或是家具的后面。一粒药没吃,每天依旧像个小野马似的到处疯跑,感冒竟奇迹般的好了。
古人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么,我们这一代的孩子,还有多么可以用做“革命”的本钱呢?
一位同事的女儿远嫁日本,他去过几次,回来谈起日本的一些做法让人感触颇深。
日本的孩子生病是极少打吊瓶的,吃的是类似于我们国家几十年前的“四环素”、“土霉素”之类的药物。同时,日本非常重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锻炼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学校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恤和短裤。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除此之外,日本在教育中还非常重视孩子的吃苦耐劳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上学,家长从不接送。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
中国的孩子呢,被大人含在嘴里,捧在手里,除了学习,别的什么都可以不用做,不会做。
记得看过一次关于草原夏令营的报道,参加夏令营的有中国孩子,同时也有来自日本的孩子。
在英雄小姐妹龙梅、玉荣当年放牧的乌兰察布盟草原,中日两国孩子每人负重20公斤步行,他们的年龄在11~16岁之间,根据指挥部的要求,至少要步行50公里路。
还没走出太远的距离,中国的孩子就有些吃不消了,正在这些中国孩子叫苦不迭时,他们的背包带子纷纷脱落,这给了他们可趁之机,许多孩子纷纷把背包扔进马车,揉着被背包勒痛的双肩继续前行。其中有一个女孩子没走几里路就病倒了,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最后只得中途返回大本营,早早的结束了本次的活动。
活动中,有一个矮小的日本男孩也生病了,他肚子很疼,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脸上不停的滚落。中国领队发现后,让他放下背包他却不肯,让他坐车他更是不答应。他说:“我是来锻炼的,当了逃兵是耻辱,我回去后怎么向老师和家长交代?我能挺得住,我一定要走到底!”在医生的极力劝说下,他才在草地上仰面躺下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又爬起来,继续前进。
读到这,你还会感到无动于衷吗?日本的教育方式,难道不应该引起每一个中国人深思吗?
我们的教育,难道仅仅是只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吗?素质教育喊了多年,可曾落到实处?面对着一些高分低能的孩子,面对着一些因为一点挫折和打击就自暴自弃,甚至轻易放弃生命的孩子。我感觉,我们的教育,忽视了太多的东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如果我们的孩子除了埋头苦读,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搏击风雨的顽强意志,没有面对挫折和坎坷的信心和勇气。那么,将来的他们,该如何才能展开双翅,翱翔天宇?
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们祖国的花朵们能像傲雪的寒梅一样,不惧风雪,不畏寒霜,绽放出灼灼的风骨,幽幽的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