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

时间:2019-05-14 20: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

第一篇: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

班主任春季传染病培训内容

一.春季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二.2018春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内容

晨午检工作,宣传工作,消毒通风工作,相关表格的记载。三.春季主要传染病防治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

四季均有流行,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有触痛。7至12天消退,一般预后良好。【临床症状及并发症】 患者受感染后,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出现一侧腮或两侧腮腺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卵巢炎、病毒性脑炎。【治疗】 对腮腺炎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对高热、头痛、呕吐者,应给予解热止痛,脱水剂等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多用清热解毒、消痛等制剂口服,局部敷用消肿止痛药。【预防措施 】

1、接种腮腺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是预防流腮最科学、最经济、最有效措施。

2、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3、流腮患者应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治疗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大约3周。

4、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应重视通风及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常在幼儿园或小学校内引起暴发流行。【流行病学】水痘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与之接触的儿童大多数发病,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服、用具等也可间接传染。本病以冬春季多见,人群普遍易感,主要为集中在1~15岁的儿童。【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为特征。若水疱抓破后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皮肤坏疽,甚至引起败血症。少数患者还可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预防措施】

1、一般性预防措施(1)学习传染病预防知识,了解水痘的传传播方式和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2)保持教室、宿舍内外环境卫生和空气流通;(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共用毛巾,勤洗手、勤晒衣被。流行性感冒

【症状】突然快速而至的高热、畏寒、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常见分类】 1.轻型流感:起病急、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均很轻。2.典型流感:开始可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到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也伴随着眼眼睛干涩、喉咙干燥、轻微的喉咙痛。3.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谵妄、惊厥、脑膜刺激征等症状。4.脑炎型流感:患者起病骤急,一开始就非常严重,常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颈项强直、抽搐等脑炎的症状。5.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普通感冒的区别】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病程一般5~7天可痊愈。而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很急,一开始就发烧,体温可高达39℃~40℃,畏寒、全身不适、头昏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及流涕,高热持续3~5天后,全身症状减轻,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逐渐加剧。病轻者可2~3日恢复,重者1~2周,也有病程迁延1月者。流行性感冒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肺炎、病毒性心肌炎和神经系统并发症。【预防措施】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2、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流感病毒。

3、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4、秋冬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5、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6、注射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是全球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疾病负担严重。【流行病学】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食源性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是引起暴发的常见食品。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临床表现】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通常为12-48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成人中腹泻更常见,而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呕吐;诺如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较短,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但高龄人群和伴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恢复较慢。【预防措施】 目前,针对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加强病例隔离管理,环境消毒、特别是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的消毒,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和控制传播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应按照六步洗手法正确洗手,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冲洗的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标准洗手程序,各集体机构应配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肥皂、水龙头等)勤洗手。

第二篇:传染病防治讲稿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今天我来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等。拿我们镇来说,去年一年共发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30例,今年到3月底已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例、水痘6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离我们并不远,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而且学校是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除有上述共同特点之外,还存在各自的特点,医生主要是根据这些疾病的各自特定来进行诊断治疗,并准确地进行防治预防和控制。下面我主要介绍以下几种主要传染病。

1、麻疹:患病初期症状有咳嗽、流涕、发热,主要特点是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全身斑丘疹,维持4至7日,也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现脱屑。麻疹病人为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病人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在这里要注意是否曾经打过麻疹疫苗,还有自己曾经是否得过麻疹,现在大年龄组由于没有免疫力,既没有打麻疹疫苗也没有得过麻疹,当身边有麻疹病例时就会传染。

2、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病人口、鼻及眼睛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主要特点是全身散在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良好。

3、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初期是一个感冒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绝大多数病人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

4,水痘:发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5、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中学生也有人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首先来了解一下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

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在人群中被相互传染并流行的一种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患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的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鸽子家禽,感染出血热病毒的老鼠,感染狂犬病的狗等。

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春季传染病常见的传播途径如:空气、食物、水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例如,未出过麻疹的一些儿童,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下面为加深印象吧以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为例,来说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当流感患者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会从鼻咽部喷出大量的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悬浮于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了这种带有病毒的空气以后,病毒进入呼吸道,就有可能引起流行性感冒。可见,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主要是流感患者,传播途径是飞沫、空气传播,易感人群则可以包括大多数人。那么,怎样预防传染病呢?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我们预防传染病的各种措施,都是分别针对三个基本环节中的某个环节的。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就像现在很热门的H7N9禽流感,对患病的人要隔离治疗,患病的鸽子等禽类要捕杀并做无害化处理、患水痘的学生不能正常来学校上课等,从而做到传染源的控制。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会。如:不要吃病死禽、勤洗手等。

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如流感、、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通过空气从呼吸道传播的。

如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通过食物经消化道传播。通过昆虫及动物传染。如蚊子传播乙脑;虱子传播斑疹、伤寒;狗能传播狂犬病;苍蝇传播痢疾等。

通过日常接触传染。如甲肝、沙眼、红眼病、水痘等。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打针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对易感者本人来说,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大家知道了传染病相关的基本知识后就要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才能去真正杜绝或减少得传染病的机会。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包括现在很热门的H7N9禽流感,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鱼、吓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跑步、做操等增强体质。

2.尽量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特别是每次接触畜禽类动物后及每天回家后都要彻底洗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讲解六步洗手法并示范)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以免抵抗力下降; 6.不吃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果,不喝生水。尽可能减少与禽畜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畜,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7.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不对人打喷嚏;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不主张用双手捂住口鼻,因为在咳嗽或喷嚏时会随飞沫带出大量病毒或细菌,未及时洗手而会造成二次感染或通过物体表面传给他人,若无纸巾、手帕时可用衣袖遮住口鼻,用衣袖是因为病毒或细菌在干燥的衣服表面不大容易存活。

8.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不能拖着耗着,以免延误诊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近段时间外出游玩时,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11、学校发现发热(特别是体温超过38°、咳嗽等症状)及出疹学生必须要求其立即离校就医,注意追访就诊及病情发展情况,并严格要求其在家隔离治疗至该病的隔离期满,凭医疗机构返校证明复课,密切注意病例班级内有无续发病例,如有续发,及时报告,同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还要做好缺勤的学生统计工作;对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学生患病情况,对患有传染病者予以登记、报告。对教室、宿舍、活动场所等保持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和日常消毒。必要时对可能受到病人污染的场所,选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新生入学及转入时要查验免疫接种证,严格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的规定完成相应年龄的免疫程序,对于应接种但又未接种者进行补种。

虽然传染病种类繁多,但我们也不用恐慌,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我们相信,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传染病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使我们拥有健康、美好的未来。并希望小朋友们通过今天学习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身边的人听,让我们共同筑牢传染病的防护堤,减少甚至杜绝传染病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最后,祝老师、同学们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第三篇: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方案

井头镇中小2018年传染病防治知识

培训方案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改善学校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我校为了牢固确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与观念,积极做好预防传染病公共卫生标准的建设,加强学校公共卫生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始终有一支卫生防病健康安全领导小组队伍。由校长(总负责)担任组长。教导处(分管和具体落实),组员是各班级的班主任(负责各项具体工作);二是完善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制度,卫生室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三是每天对学生进行健康巡查;四是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与活动;五是组织学校疫情报告人员参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掌握相关知识;六是切实改进学校卫生管理,消除存在的卫生隐患;六是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确保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

一、健康巡查的落实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与上级有关传染病防治要求,我校实行以预防为主,完善传染病防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卫生老师定期查看学生的晨检情况,各班级班主任每天早上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查巡。登记好缺课学生的名单,并与家长取得联系,问清学生的身体状况。若患有传染病的应及时报告卫生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有身体不舒服及时与卫生老师联系,卫生老师根据学生的病情再作决定。发有班级发现感冒人数略有增加是,应报告教导处对,并对该班进行空气消毒。各班级老师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二、健康教育常规化

每年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为主的宣传工作,学校设有健康教育宣传窗,并定期更换内容。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化。平时利用广播、学校黑板报、各班级黑板报、班级主题会等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如爱眼日、无烟日、爱牙日、学生营养卫生、传染病的预防等等,教育学生勤洗手、勤讲个人卫生,多吃一些预防感冒的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

为了增强学生卫防病知识和防病能力。每年进行一次学生健康体检,将体检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家长、班主任。开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教育周活动,利用各种渠道宣传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和丰富学生的健康卫生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常规教育,利用学校的广播进行定期的健康卫生知识专题教育。学校利用专栏进行卫生知识宣传,使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得到提高、增强了健康防护意识。

(一)增强传染病防病意识与观念

学校利用广播、宣传画廊、多媒体等宣传阵地,多方面、多角度地向教、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的宣传。

1、每班在健康教育课上宣传有关传染病的预防及相关知识。

2、利用宣传画廊向学生宣传传染病的有关知识。

3、卫生老师利用广播进行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主要内容有: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区别、甲流的发病原因、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4、每班利用健康教育课时间上一堂传病的预防知识课,秋冬季疾病等。

(二)积极开展活动,提高健康意识。

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切实开展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

1、积极、主动地预防感冒:在大范围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首先在学校范围内开展预防活动,在教室里熏醋杀菌,开窗通风。

2、加强体育锻炼,隔离重号病人等,其次要求学生督促家长在家里开展一定的预防措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饮食和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在疾病流行期,不宜到人口密集地和空气不流通处滞留。

3、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常见传染病知识、及季节性传染病,并发告家长书,通过告家长书让家长对孩子做好防病、治病的工作。

总之,我校将进一步全面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把预防传染病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自查自纠,不断提高卫生工作质量,为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井头镇中心小学

2018年5月8日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健教讲稿

狂犬病知识讲稿

狂犬病介绍及预防知识

狂犬病是人类最早知道的人兽共患病,在我国民间俗称疯狗病, 又名恐水病。古人很早就知道疯狗咬伤危及生命,对疯狗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消灭,严防伤人。至今,人类尚未完全征服狂犬病,全球每年仍有数以万计的人和畜死于狂犬病。无论人或畜,一旦发病,现代医药无能为力,只能任其发展,直至死亡。为控制狂犬病,1985年4月,卫生部、农业部和公安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预防狂犬病会议,提出“管犬、灭犬和免疫犬”的政策。但至今,每年仍有狂犬病发生,仍有人被咬伤,还有因缺乏预防狂犬病知识,被狗咬伤后,麻痹大意,未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死于狂犬病。

传播途径:

狂犬病多在狗、狼、猫、鼠等动物群体中流行。这些动物染病后性情狂躁,极易伤人,在它们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毒,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伤口进入人体,也可通过其他皮肤损伤或正常粘膜使人受染。极少数偶因接触病畜的血、尿、乳汁、组织或吸入含病毒的气溶胶而发病,现已证实还有少数病例是通过角膜移植而引起人与人传播的狂犬病。值

得注意的是,许多健康的犬或猫等动物也会带有狂犬病毒而成为“带毒动物”,这些动物外表正常,但非常危险,往往通过舔及人的皮肤或粘膜而将狂犬病传染给人。

人对狂犬病普遍易感。被病兽咬伤后发病与否和咬伤部位、创伤程 度、伤口处理、衣着厚薄和是否注射疫苗有关。头、面、颈部、手指等暴露部位,伤口大而深者易发病,伤口迅速彻底清洗,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者,可明显减少发病机会。

临床表现:

人和动物被狗咬伤后,病毒即由伤口传入,经过神经而达脊髓和脑内,病毒这时才能起到毒害作用,所以潜伏期不定,短的10 天,长的 1年以上,甚至更长,多数在l~3个月。典型病例临床经过可分为3期。

Ⅰ.前驱期 常有低热、头痛、乏力、纳差、恶心、周身不适等症状。伤口部位及附近出现痛、痒、麻木或蚁走感,为病毒刺激周围神经元所致,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继之出现恐惧不安,对痛、声、光、风等刺激敏感。

Ⅱ.兴奋期 突出表现有烦躁、极度恐怖不安、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典型症状为恐水表现,稍饮水、甚至见水、闻水声即可引起疼痛性咽肌痉挛,患者虽极度口渴但不敢饮水,常伴有声嘶及脱水。对声、光、风筹刺激异常敏感。微风、轻触均可引咽肌痉挛,导致呼吸困难、缺氧

及发绀。体温可高达40℃以上,大汗、流涎,但神志大多清醒。随着兴奋状态的加重,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谵妄等。病情急剧恶化,发作时多伴有呼吸或循环衰竭。

Ⅲ.麻痹期

痉挛减少或停止,患者逐渐安静,出现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多见。呼吸变慢及不整,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除上述典型病例外,约20%的患者以高热、头痛、呕吐、咬伤处疼痛起病,继之出现肢体无力、共济失调、肌肉瘫痪及大小便失禁等。患者无兴奋躁动、恐水怕风或吞咽困难等症状。瘫痪可呈横断型或上升型,严重者死于呼吸麻痹。本型病变局限于脊髓与延髓,称为麻痹型或静型狂犬病。由吸血蝙蝠传播者多为此型。

不少动物感染狂犬病后,可表现为非致命性感染,呈顿挫型或慢性带毒状态。从少数岩洞工作者和兽医学生的血清中检出狂犬病中和抗体,说明人类隐性感染亦有可能。

狂犬病的预防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

1、消灭传染源:对犬进行严格管理、犬免疫或灭犬是控制狂犬病的积极有效方法。

2、当人一旦被患病动物咬伤时,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病: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和使用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是预防感染狂犬病的主要方法。

春夏季流行性疾病

知识讲稿

春夏季流行性疾病介绍及预防知识

春夏之交,正是各种细菌滋生,多种疾病易发的季节,并且疾病的种类也比较多。为确保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安全,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大家对疾病预防的意识,现将春夏季流行性疾病知识提供给。

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流行性乙脑、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食物中毒、过敏症、流行性感冒等各种流行性疾病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春夏之交流行的疾病。

一、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

普通型痢疾的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腹痛、腹泻、大便中带有脓血。病程6—8天;轻型痢疾的主要症状:基本不发热,有轻微的腹痛,便中的粘液、脓血不明显。病程3—5天;中毒型疾病的主要症状:起病急,持续高热在39—41摄氏度,精神萎靡不振,面色苍白,嗜睡烦躁,严重时出现昏迷,尿量减少,血压下降。

预防办法:

1、控制传染源。当发现疾病病人时,应该及时地隔离,对于病人曾经使用过的餐具和生活用品及其经常接触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2、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的人要坚持饭前便后把手洗干净,不要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凉拌食物要确保不被苍蝇污染,多放些生大蒜和食用醋。

二、流行性乙脑

主要症状:发烧、持续高烧、喷射性呕吐、恶心、精神萎靡、嗜睡、昏迷,症状凶险、激烈,死亡率高,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的重视。

预防办法:以积极预防为主,增强体内的免疫能力。可以定期打流行乙脑炎疫苗。大力消灭蚊、蝇,经常给牲畜进行卫生消毒、生活接触牲畜的人应该及时消毒,晚上休息时要用蚊帐或是驱蚊器,以防蚊子叮咬,染上病毒。在方便的情况下,可以用连翘、板蓝根、双花各15克,水煮后每天喝一杯,能有效的预防。

三、食物中毒

主要症状:进食在一个小时至数小时之是即可发病,轻者腹部不适、恶心、呕吐、头昏、头痛、腹泻等,重者畏寒、高热、抽风、昏迷、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就会死亡。

预防办法:餐具要定期消毒,厨房用具要经常在阳光下晾晒,购买食品时要认真检查,防止把变质的食品买回家,剩余的食品要科学保管,防止被苍蝇污染,变质的剩饭、菜要扔掉,以防发生问题,尽量不要吃生冷食物。

四、流行性结膜炎(红眼病)

主要症状:眼睛内部有异物感,眼睛分泌物多,视物模糊,发痒、怕光、流泪、疼痛,严重时会发生角膜溃疡,造成视力极度下降。

预防方法:家庭最好分用毛巾、洗脸盆,并注意经常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要用不干净的手去揉眼睛。在公共游泳场游泳时,要注意眼睛的消毒。不要和患此病的人握手。

五、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人为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

主要症状: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预防方法:避免接触流行性感冒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洗手液(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尽量避免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

六、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低热、伴有轻微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逐渐出现面部、颈部、躯干四肢部位淡红色斑丘疹,伴有耳后、枕部、颈部淋巴结

肿大。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易在幼儿园、学校中流行。

预防方法:注射风疹疫苗,在风疹流行期间少去共公场合,避免和患者接触,保持室内空气畅通,加强日常运动,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七、流行性腮腺炎

俗称“痄腮”,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颌下腺,舌下腺、睾丸、卵巢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肿胀、疼痛、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及周身不适。易并发生殖器(睾丸、卵巢)炎症、脑膜脑炎、心肌炎、胰腺炎、肾炎等。

预防方法:避免和患者接触,保持室内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少去公共场合。

八、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和皮肤红色斑丘疹,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传播速度快。

预防方法: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故对易感人群实施计划免疫十分重要。如发现麻疹病人,则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传播和流行。

九、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传染源主要是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主要经呼吸道感染,也可能会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而感染。

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高热(大多持续38℃以上)、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预防要点:

1、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净。

2、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3、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4、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5、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免疫能力。

6、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人多的公共场所是容易传染的地方,学校也是人群集中,共处时间相对较长,也易于诱发传染病。为切实保障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有效预防各种传染病在学校的发

生,扎实地做好流行病的预防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学习中按以下要求去做:

1.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多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在小摊小贩处购买食品,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

3.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与病患人员共用物品、餐具,也不要与生病的人员密切接触。

4.做好教室、办公室室内环境卫生,保持房间、教室通风换气。

5.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6.加强营养,合理膳食,保证休息,加强锻炼,注意冷暖,增强自身抗病力和免疫力。

7.出现发热、出疹、恶心呕吐、腹泻、黄疸及其它可疑症状等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

乙脑疾病知识讲稿

乙脑疾病介绍及预防知识

乙脑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由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日本乙型脑炎。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发热、头痛、呕吐和颈项强直等。严重者发生惊厥、昏迷和死亡。部分病例可有后遗症,包括肢体瘫痪、癫痫、智力障碍等。

乙脑只在亚洲流行,包括日本、中国大陆和台湾、朝鲜、菲律宾、前苏联远东地区、东南亚、印度等地。在流行地区儿童发病率高;在非流行地区各年龄组都可发病。而以幼儿和老人为多,男女无差别。在热带全年都有病例发生,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有季节性,限于蚊孳生的夏秋季。中国和日本都曾对本病的传播媒介做了详细的调查,确定蚊是重要的传播媒。主要是库蚊属,其中在亚洲广泛分布的三带喙库蚊是主要媒介。鸟和猪可以受本病毒的感染并产生病毒血症起扩散感染的作用。

乙脑的症状:

病毒通过蚊的叮刺侵入人体后,在网状内皮系统中增殖。若停止在此阶段,即是隐性感染,若进入血循环形成病毒血症,即是轻型感染。若通过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则可以发生脑炎。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的比例约为25:1。主要病理改变在中枢神经系统,以大脑皮质、基底核、间脑、中脑为主,其次为小脑,延髓和桥脑;有血管充血或出血,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软化灶形成、胶质细胞增生等。

乙脑的潜伏期是5—15日最长可达21日。轻型病例的症状是低热、头痛和疲倦,持续几日后自愈。典型脑炎在开始时症状可能与轻型相似,以后体温逐渐上升并出现脑炎的症状;或在开始时即出现高热、头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持续高热、颈强直、神情呆滞、惊厥、嗜睡或昏迷,并出现强直性肢体瘫痪、眼球和肢体震颤等。有时可以侵犯延髓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儿童容易发生惊厥,病情严重者在病期第5—9日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病死率约20%左右。高热、频繁惊厥、深度昏迷和呼吸衰竭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乙脑的诊断:

根据严格的发病季节,典型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检查,一般诊断不难。确诊须靠血清学检查和病毒分离。

乙脑的治疗:

无特效疗法。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也可用中医治疗。有脑水肿时注意液体勿过量,并用高渗性脱水剂治疗。

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也可采用药物降温。如消炎痛、安乃近等及亚冬眠疗法。惊厥病人应采用镇静止惊药如安定、巴比妥类药物等。呼吸衰竭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和应用呼吸兴奋剂,必要时可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

乙脑的预防:

自应用疫苗后发病率下降。灭蚊也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灭蚊方法见医学昆虫的防制,日本应用免疫猪群集中饲养和猪场远离居民区等办法,也收到预防效果。

甲型H1N1流感 知识讲稿

甲型H1N1流感介绍及预防知识

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几种猪A型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引起。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

病毒在猪群中通过气溶胶、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无症状携带病毒的猪也可传播。在温带地区,猪间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秋冬季节发病较多。许多国家常规给猪群接种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

对人类健康有何影响

一般来说,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相似。但根据已报告的病例来看,其临床表现多样,可有无症状感染,也可发生严重肺炎导致死亡。

由于典型的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临床症状与季节性流感及其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类似,因此通过季节性流感监测有时也可发现大部分病例。然而,轻型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可能难以被发现,因此该病在人类中感染的真实情况不清。

治疗

(一)一般治疗

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二)抗病毒治疗。

研究显示,此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oseltamivir)、扎那米韦(zanamivir)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

对于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需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对于发病时即病情严重、发病后病情呈动态恶化的病例,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人群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开始给药时间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以内(以36小时内为最佳)。对于较易成为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不一定等待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即可开始抗病毒治疗。孕妇在出现流感样症状之后,宜尽早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治疗。

手足口病知识讲稿

手足口病介绍及预防知识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小儿故又称小儿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出疹性疾病。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手足口病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

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手足口病全年都可发生,其中6—8月份为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患手足口病的人群以4—5岁以下小儿为主。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手足口病的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手足口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有时可造成流行。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家长应对自己的孩子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手足口病患儿咽喉液唾液中的病毒常以飞沫形式经呼吸道传播,有的患儿粪便中的病毒也可经手或被污染的物品,饮水等经口传染。在小儿集体机构中如幼儿园、学校等,一旦

有手足口病患儿,常造成不同规模的流行。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预防小儿手足口病,必须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幼儿园及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居室整洁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让孩子洗手,夏天不要让孩子猛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一定要洗净,削皮,食品一定要高温消毒,不吃易变质的食品。

孩子的餐具、玩具等用品要及时消毒,预防病从口入。同时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家长和老师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手足口病的症状,不必惊慌,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治疗,并等孩子痊愈后由医生批准再回到幼儿园去。避免孩子交叉传染。

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

患儿发热时应多饮水;手足有疱疹应注意少接触水,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可用紫药水、百多邦等药外涂;如患儿出现口腔溃疡,应多补充维生素C、B、B等。注意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口腔溃疡膏、维斯克等外用药。必要时建议家长带患儿去医院看病,接受医生的诊疗指导

第五篇: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下发)

沙坪中心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春秋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期,我校小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了我校教师、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维护学校由一个安定的卫生安全环境,特将主要几种较常见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讲解,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一、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早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临床表现:

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唾液腺肿大,体温上升至40摄氏度。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累及对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疼痛明显。腮腺肿大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逐渐消退。

预防:患者应按照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易感人群可服用抗病毒冲剂进行预防,应用疫苗对易感者进行主动免疫。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为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患水痘学生应在结痂脱落后才返校上课)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患病学生较集中时可采取该班级停课)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水痘主要在儿童,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临床表现: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临床分为前驱期和出疹期,发病较急,前驱期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进入皮疹期。皮疹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深红色的丘疹,再经数小时后发展为疱疹。疱疹直径3—5mm,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间开始结痂,数日后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躯干最多,其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自愈,儿童患者全身症状较轻,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重症水痘可发生水痘肺炎,水痘脑炎,水痘肝炎,间质香心肌炎及肾炎。

预防:一般水痘患者应在家隔离治疗至水痘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注意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消毒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托儿机构应紫外线消毒。接种水痘疫苗,效果可持续10年以上。肌内注射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接触后12小时内使用有效。

三、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较强,多发生于冬季。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呼吸道经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对变异后的病毒无效。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轻微而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潜伏期1—3天,症状通常较普通感冒重,主要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战、头痛、肌痛、全身不适,干咳。少数病例可有腹泻水样便。年幼及老年患者,病情可更重,出现高热不退、全身衰竭,剧烈咳嗽,血痰,呼吸急促,紫绀等。

预防: 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是接种疫苗。老年、儿童、免疫受抑制者是流感疫苗最适合的接种对象。在流感流行季节,应尽可能隔离患者,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对易感人群及尚未发病者预防服药。

四、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多。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临床症状:

潜伏期约10天,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急,主要表现有发热,上呼吸道炎,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等症状。发热后3—4天出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2—5日出齐。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面,压之退色。疹间皮肤正常。出疹后3—5天,发热开始减退,皮疹按出疹先后消退,留浅褐色色素斑,伴糠麸样脱屑,持续约1—2周。无并发症者病程10—14天。

预防: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症状的延长到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隔离检疫3周。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所,无并发症的患儿应在家中隔离。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均应接种麻疹疫苗。年幼体弱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5天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

五、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全身性皮疹,淋巴结肿大为特点。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在患者鼻咽部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出诊前后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

人群易感性:幼龄儿童多见,在易感人群较集中、环境拥挤的场所,可出现爆发流行。病后有较持久地免疫力。临床表现:

潜伏期12—19天,常以低热、全身不适及皮疹起病。可伴咽痛、轻咳和流涕。浅表淋巴结多有肿大伴轻度触痛。皮疹于发热后很快出现,呈充血性斑丘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位。

预防:同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一样,做到患者隔离治疗,易感人群注射风疹疫苗,无条件可口服抗病毒冲剂。环境进行紫外线或消毒剂消毒。

六、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2—3天,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可达39度左右,有咽痛,吞咽痛,第2日出现皮疹,开始出现在耳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典型的皮疹是在弥漫 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疹退后开始脱屑。

预防:应对病人进行6天隔离治疗,对接触者医学观察7日。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病人应戴口罩。

七、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又叫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流行病学依据:

传染源:病人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传染性强,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昆虫等传播。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24小时,最长6天,起病急,迅速出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眼痛,流泪,2-3天后结膜下出血,儿童病程短,一般2—3天,成人可长达1—2周。

预防:确诊患着应隔离治疗,禁止去公共浴池及游泳池,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煮沸消毒。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加强眼科器械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学校应倡导学生个人卫生习惯,要用肥皂勤洗手,勤洗澡,不共用毛巾和脸盆。

八、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1、甲肝:急性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故注意饮食卫生。

2、乙肝:通过体液传播,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相同。

小结:多数传染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应当加强环境消毒和室内通风换气。为预防经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清洁水和肥皂,鼓励学生勤洗手。多数疾病早期都有发热或出疹,学校负责晨检工作的老师一旦发现这些情况要引起重视,及时与医院联系,尽早处理。

《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内容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两种,乙类有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等25种,丙类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11种,共38种,其中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性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该法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医疗机构在发现甲类(包括乙类种按照甲类管理的几种在内)传染病时要及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采取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的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强制隔离治疗。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公共场所和有关单位的卫生条件和传染病预防、控制 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单位和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我镇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求如下:

一、各学校要成立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传染病防治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卫生消毒制度、晨检制度等,安排专人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各学校、幼托机构应认真实行晨检,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长期开展,每天汇总晨检情况,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向区疾控中心和教育部门报告。

三、按照制定的卫生消毒制度,有专人负责定期对校园环境、课桌椅、幼儿玩具、学生宿舍等消毒,要使用正规有效的消毒药品,并做到消毒范围全面彻底,消毒后认真做好消毒记录。

四、学校要加强与卫生院的联系,学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五、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做课程安排,及时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六、做好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发现病假学生要追查病因,做好登记,以便计算隔离时间。

七、按照《翠屏区卫生局、翠屏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幼儿、学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托幼机构每学期对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各学校每年秋季开学对一年级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做好登记,登记表内容包括:姓名、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年级班级、是否有接种证以及接种情况。接种证上有接种年龄规定,该接种未接种的应及时到医院或县疾控中心补种。

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隔离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以下学校消毒隔离制度:

一、学校制定有消毒隔离长效管理制度。二、一旦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传染病病人。

三、明确责任部门及职责

1、学校卫生老师为消毒隔离责任人,负责督导校内落实消毒措施、检查消毒工作质量及效果评估。

2、落实专(兼)职消毒工作操作人员,专(兼)职消毒人员需经过专项业务培训,掌握消毒工作基本技能,并能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认真操作。

四、预防性消毒 每周一次对卫生室及教室(公用教室)内的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实施常规的消毒灭菌工作。

五、传染病消毒 发现传染病,应及时对患病学生(教师)所活动过的室内、场所进行疫源地消毒,并以公用教室和活动场所为重点在全校实施终末消毒。

六、消毒灭菌保障措施:

1.备有必需消毒灭菌器材 如喷雾器、紫外线消毒灯。

2.备有常用必需的消毒药(剂),如过氧乙酸、爱尔施强氯杀星消毒片等,并定期检查消毒药(剂)有效期限。

3.准确配制消毒药(剂)浓度及所需消毒液用量。

有详细完整消毒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

下载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传染病防治培训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推荐阅读]

    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此次培训主要就几种较常见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进行讲解,目的不在于诊断疾病,而在于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

    20.2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材料

    学校传染病防治宣传培训材料 病毒性肝炎防治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是法定传染病,具有传染性较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部分乙型和非......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风 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为主,一般间隔3-5年,呈周期性流行。风疹最大的危害是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流行特点 (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传染病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媒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为传染病患者和隐性感染......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2015年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永坤小学流行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

    2015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大冯中学2015年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