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乐理知识讲课稿(写写帮整理)
1、什么是音乐:
令人感觉愉悦的声音,就叫音乐。乐者,令人愉快之意。音者,声音也。加在一起就叫音乐。怎么样,比大家想象的包含范围要广阔的多吧,呵呵~~~~ 在这里说一点题外话,声音的3要素是什么?那本是音质/音色/音量。音量不必多说,小了人们听不清,过大了人体本能的会有生理不适,那么声音的好不好听关键取决于什么呢?是音质!音质的好坏是决定声音是否好听的根本,这就是为什么说好琴是关键的原因,只有你拥有一把好琴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体会所谓的好声音是什么样的。音色的好坏是建立在音质的基础上的,所以对于乐手(特别是bass)好音质应是第一追求,当拥有了好音质的时候你会发现好音色几乎是唾手可得,比音质不好的琴要追求好音色要容易无数倍。
2、什么是音阶:
说来话长,很久以前,人们就发现了声音的高低中似乎总有一些音是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于是人们把任意这样两个音之间的频率计算了一下,又捉摸了很久,终于发现按照频率把这任意两个音之间的频率分成12份,就几乎可以把见到听到过的音乐都鼓捣出来,于是人们把这个发现叫做“12平均律”,于是钢琴出现了,钢琴就是基于12平均律的理论制造的,所以钢琴的每一组键盘(5黑7白)相加就一共正好是12个键,同时人们发现,在音乐中,其实这12个键中只有7个使用率特高,于是人们把常用的7个键做得宽一点并放在一起,另外相对不常用的5个键做的窄一点,放到不碍事的地方且用不同的颜色以避免混乱,这就是钢琴的样子的由来。再往后,人们看到虽然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是隔着12个键,但是毕竟常用的只有7个啊,干脆一省事,就只给这7个音符起了名字。于是就有了大家知道的1234567。问题又来了,这时人们发现,在钢琴上只有34之间和71之间是连续的两个键,而其它的任意两个相邻的常用音符中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最后为了大家方便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概念,这样就不会糊涂了,比如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都夹着一个不常用的黑键,也就是说按照12平均律来说,它们之间不是相邻的键,但是谁让那几个黑键是不常用的呢,所以大家还是决定把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统一叫做全音关系,把34之间和71之间那种完全相邻的关系叫做半音关系。全音也正好等于2个半音相加的总和。但是如何表达音符与音符之间的远近呢?于是就产生了“度”这个概念,比如从1唱到2,一共只有2个音符,从一数到二,于是就叫1和2之间是2度的关系,但是1和2之间原本是有一个不常用的半音的,于是人们规定,两个音是半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小2度,两个音是全音关系的它们之间的远近叫做大2度,所以1到2之间/2到3之间/4到5之间/5到6之间/6到7之间的远近关系都是大2度,34之间和71之间的远近关系叫做小2度。那么1和3之间呢?从1到3,不管你唱不唱那个2,这个2的音符也事实性的永远夹在1/3之间,出不出声不一定,但它永远存在,所以1和3之间就是3度的关系,同理2和4之间/3和5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都是3度关系。考虑到半音/全音的问题,最后规定,凡是两个大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大三度,1和3之间/4和6之间/5和7之间就是大三度关系。凡是由一个大2度和一个小2度加在一起的3度音都统一叫做小三度,2和4之间/3和5之间就是小三度关系。再数数看,1到4之间是4度,1到5之间是5度……,那么前面提到的那两个听起来就像是一模一样却不在一个高度上的音中间就是1234567再到一个高音的1,数一数,就是8度关系。同理,如果从2开始往上数23456712,高低的两个2之间也叫8度关系。34567123的两个3也是……,说了这么长,都是为了对音阶概念的铺垫,这些“12平均律”“全音/半音”“度”的概念都是最基础的概念,各位一定要深入地整明白,这些基本概念糊涂,后面的乐理就会越来越难学的啊。好了,该说啥叫音阶了,其实,所谓音阶,就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固定排列组合,比如,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组合,就是一种音阶,67123456就是又一种音阶,以此类推,所谓布鲁斯音阶/爵士音阶/阿拉伯音阶……很多音阶,其实都是在任意一个8度以内的音符的各种固定排列组合。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并不是叫8度关系的各种音阶内都一定是8个音符,比如中国的5声音阶就是123561,没有4和7,还有很多音阶模式也是如此。
3、什么是调:
这也是个比较长的话题,像上一个问题一样也会涉及若干相关概念,且听老妖慢慢道来。人的名字有大名也有小名,音符也一样,人们给音符起了1234567这样的名字以后,发现有很多问题还是表达时容易混乱,于是又给音符起了个大名,1234567分别的大名叫做CDEFGAB。用来对不同的音乐问题做出定义。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不分男女老幼唱着都不高不低不费劲的音高作为最核心的一个C,于是就有了个人为规定的中央C的概念,以中央C这个音符为核心的不管往上还是往下的8度之间的音阶,就都规定叫做C调音阶。以此类推,高低之间2到2的音阶,因为2的大名叫做D,所以这样的音阶就叫做D调音阶。高低之间3到3的音阶,就是E调……。下面老妖就把与“调”紧密相关的几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别说一说,那么刚才我说的调的概念其实和大家日常接触的调的概念似乎不是很一样,没错,刚才说的是最基本概念。那么大家日常最常遇到的困惑其实是在清楚了基本概念和以下我要讲的几个问题后即可逐渐搞懂。首先,我们只讲最常用的音阶,特殊的以后再说,在最最常用的12345671的音阶组合中,因为最常用,且人类近6成的音乐,可用此音节组合搞定,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自然音阶。同时给音阶中的起始音和结束音(也就是那两个不同高度的1)起了个称呼叫做音阶中的主音。同时人们发现,12345671的音阶组合在记录音乐时,有不少音乐其实是从6起到6结束,也就是说是67123456的组合,于是人们规定把12345671的音阶组合叫做自然大调音阶,简称大调音阶。把67123456的组合叫做自然小调音阶,简称小调音阶。因为在12345671中主音是1,它的三度音是3,主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关系,在67123456中主音是6,它的三度音是1,之间是小三度关系,所以,前者叫大调,后者叫小调。比如,以C为主音的12345671的组合就叫做C大调音阶,67123456因为主音是6,它的大名是A , 所以67123456的组合就叫做A小调音阶。那么是不是23456712就是D大调音阶呢?不是!因为我们前面提出的排列组合概念是以连续音阶之间的半音关系为基础的,比如12345671的组合,这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1到2之间是全音/2到3之间是全音/3到4之间是半音/4到5之间是全音/5到6之间是全音/6到7之间是全音/7到高音1之间是半音,也就是大调的组合8个音符之间的连续半音关系是全/全/半/全/全/全/半,也就是说凡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全/半/全/全/全/半的关系的,就是大调音阶。同理,小调音阶就是在一个八度内的八个音符之间从低到高是满足全/半/全/全/半/全/全的音阶组合。所以23456712不是D大调音阶,23#4567#12才是D大调音阶。大小调音阶之所以听起来很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主音到3音的大小三度不同造成的,仔细体会一下,大调音阶给人的感觉普遍有一种开放/庄重/大气的暗示,小调音阶则普遍有一种细腻/感性的暗示,所以多数大开大合的音乐,大气的音乐,特别是军乐/进行曲什么的都一定是大调的,流行歌曲中很多比较大气的作品也都是大调的音乐,同比,很多感情色彩十分浓厚的浪漫的音乐就都是小调的,而且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有一些音域是特别适合某种情绪的表达的,比如C/D/F/G大调就是最适合做激昂/大气/刚性音乐的音域,很多军乐/进行曲/各国国歌就都是这些调式。bE调是最感性的调式,性感乐器之王----中音萨克斯就是bE调的。bB是最适合伤感音乐的音域,蓝调爵士中最伤感的乐器----低音萨克斯就是bB调的。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只是一种听觉上的趋势而已。大可不必机械的套用,从而进入形而上的误区。
4、旋律与和声:
凡是以单线条状态连续出现的一段音符,就是一段旋律,旋律有两个必需的条件,一是最少2个获2个以上音符,没有上限;二是连续出现,即不管是多少音符,不管排列紧密还是疏松,必须是连续的单线条状态,不可以有同时重叠出现的音符。满足以上条件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的总称就叫旋律。和声与旋律正好相反,凡是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声。不过好像大家最常见的名词不是和声而是和弦,没错,和弦是器乐演奏和声时的特殊称呼,严格的说,和声的外延最大,和声包括和弦,和弦的内容本质与和声的内容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特指器乐罢了,而和声既包括器乐也包括声乐。一个和声中最低的那个音符有个名字叫做根音,最高的那个音符名字叫做冠音。另外也有一种说法,叫做音乐的两个要素是旋律与节奏,为什么在这种理论下不提和声了呢?是这样的,在这种理论上认为,和声其实只不过是同时出现的旋律相互叠加出现的。不必单独在理论上注明。这也是一种很独特的理解。
5、三和弦:
我们其实常说的和弦(为了大家看上去习惯这一段我基本沿用“和弦”的称呼,少用“和声”这个标准称呼)都是三和弦,只是约定成俗的大家都不写“三”这个字而已。为啥叫三和弦呢?话要从这里说起,在本文第三段落“什么是调”的最后,我们介绍了音域的趋势,其实,就是音阶本身,趋势性也是很明显的。我们还用最常见的自然大调12345671为例,我们知道音阶的主音是1,那么我们先议论旋律,用最简单的连续2个音的旋律来听,以1开始,分别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听起来最顺耳,12;14次之,16再次之,17就听着比较别扭了。这就是音符的趋势性,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你会发现,最不打架的是11,但缺少变化,最美的13,但又有些过于情调化,最好听的其实是15的旋律,既有感情又不失气度。我们再用和声理论印证一下,用最简单的2个音的和声来听,以1开始,分别同时弹出12;13;14;15;16;17;11;仔细对比之,你会发现13;15;11;14;16听起来最顺耳,12次之,17还是听着非常别扭的,在更仔细的对比13;15;11;14;16你会发现,11;13的问题和弹旋律时一样,14;16的和弦也有类似的不完美的地方,相比之下最完美的和弦还是15的组合。这样就产生一个概念,在音阶12345671中,与主音最和谐的是五度音5,有人把音阶反过来弹,就是按照17654321的顺序研究,也发现最和谐的是五度音,不过反过来时,主音的五度就变成了4,这不难理解吧。17654321从第一个数到第五个,不就是4了么。于是人们就规定,在音阶中,主音的上方五度音(12345671的那个5)起个名字叫做属音。有主必有属嘛。下方五度音(17654321的那个4)的名字就叫做下属音。从上往下数的属音就叫下属音吧。呵呵~~~~ 认真的朋友可能这会儿也在拿着琴做刚才的那几种两个音符的旋律和声的对比研究,细心的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旋律还是和声,17放到一起就给人感觉很不舒服,总有一种非常别扭的感觉,这就是7这个音的特性,它总是让人觉得不稳定/不舒服,听到它时潜意识里总有一种要找个办法改变它一下的冲动,于是人们也它起了个名字叫做导音,就是一听到它就总是想要赶紧转到别的音符,有一种强烈的引导出其它音符的功能。闲话到此为止,我们接着说三和弦,既然任意同时重叠出现的2个获2个以上音符加在一起就叫做和弦,那么岂不是和弦可以有无数种了?没错。不过人们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是,绝大多数时候三和弦是最常应用的。那么常说的三和弦到底有什么标准呢?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一是由三个音符共同组成,二是由任意的一个音符为根音加上这个音符的3度音再加上5度音。比如音阶12345671中135放到一起是三和弦,246也是三和弦,357也是,461还是…… 那么126是不是三和弦呢?当然是,但为何它只符合条件一,不符合条件二也能是三和弦呢。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写到“常规的来说它有两个必需的组成条件”,既然是常规的,就一定有非常规的啦。当然它也有自己的名字,在基础讲义这里我们暂不做讨论。那么大小和弦是怎么分的呢?其实道理和分大小调的原理一样,从根音开始数,刚才不是讲根音+三度音+五度音=三和弦么,那么看看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再看看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还是小三度,如果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大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小三度,就是说是先大后小,那这样的三和弦就叫做大三和弦。比如135/461就是大三和弦。反之,从根音开始数根音和三度音之间是小三度,三度音和五度音之间是大三度,就是说是先小后大,那这样的三和弦就叫做小三和弦。比如246/357就是小三和弦。同时为了避免混乱,人们还规定,在一个三和弦中,不管音高的位置如何变化,只要还是这三个基本音符,则和弦名称/属性都不变,比如135的大三和弦,根音是1。那么当在乐器上不管用135还是351还是513……的各种由低到高的音符来演奏的时候,只要音符还是这三个音符,哪怕之间差得很远,也还把它叫做大三和弦,根音永远是1。这就是所谓的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的概念。
琴艺和乐理一样,有很多东西是文字说不清楚的,最好到一定阶段,一定要找老师带一带,否则进步起来的困难和弯路会很多,希望大家多努力。
第二篇:乐理知识教案
儿童乐理知识:幼儿钢琴课教案-青蛙跳舞
活动形式:钢琴课
活动内容:《青蛙跳舞》
内容分析:《青蛙跳舞》是《幼儿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的曲子。难易程度方面属于难度较高的曲子,因为乐曲里面不仅有跳音与保持音及双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强、弱等感情标记,而且在识谱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较大,还有三个最近刚学的的音符。再者,要弹出乐曲特有的意境也需要用心去体会。总之,这首乐曲学习点较多,是一首比较有价值的幼儿钢琴练习曲。
活动目标: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写的意境。
2、熟练的识谱、唱谱,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调式找出曲中的变化音,认识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强、弱”等标记。
3、分手练习,能比较流畅的弹奏,边唱边弹。乐曲节奏准确。能准确表现四三拍的节奏特点
4、简单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动重点:识谱、分手弹奏
授课对象:王晓语 邱泊斐、苗淑沛
活动准备:曲谱一份、音符多个、录音机、青蛙图片一张、教师准确的示范演奏、音乐磁带《捉迷藏》
活动过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高、低音谱表上学过的音符。重点复习与《青蛙跳舞》相关的音符。
二.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小青蛙的曲子。
教师示范演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识谱、唱谱
1、出示高音谱表上的乐谱。
① 请幼儿观察“这是几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
“音符上有什么标记?”(引导幼儿说出跳音,保持音记号)
“都有哪几拍的音符、各唱几拍?”(四分跳音,附点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变化音吗?”(引导幼儿看谱号后面的调号,知道是G大调,变化音为#F)
② 教师引导幼儿演唱高音谱表上的乐谱,用节拍器伴奏。
要求:节奏准确,跳音要唱出来。
③ 教师弹琴,幼儿人手一本书唱谱。
④ 幼儿一一演唱,检查幼儿的识谱情况。
2、出示低音谱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标记?“(休止符、双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几种?”(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节及1拍)
“双音由哪些音符组成?”(请幼儿在钢琴上找出并弹出来,教师逐一检查)
③“双音像什么?”(青蛙的叫声,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四.幼儿练习弹奏,教师指导
1、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
① 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唱边弹,节奏准确,跳音要弹的有跳跃感。
② 逐一检查右手的弹奏。
2、练习左手的弹奏。
① 教师示范、讲解。重点讲解双音的弹奏要领:手指准备好,有跳跃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时间来快速的找下一个双音,双音下键要统一,音色要统一。
② 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弹边数拍子。
③ 教师逐一检查左手弹奏
3、幼儿自由练习左、右手。
教师根据幼儿在弹奏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指导。
五.幼儿欣赏教师的完整弹奏,感受乐曲的意境。
幼儿听乐曲自由表演。
六.欣赏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结束。
第三篇:乐理知识1
不少人在媒体上发现了动听的歌曲总想学会它。学唱歌,可以请会唱的人教你,也可以把播放的歌曲录下来学唱,还可以找到有关的歌谱自学。新华书店的书架上有很多种歌曲书籍,如果你能认识简谱,那学歌是件很方便的事。
唱歌,就是将歌词中的每个字按照规定的音高和音长唱出来。唱好歌的基本要求就是唱准歌词中的每个字的音高和音长。记录音高和音长的符号(歌谱)有好几种。简谱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在记谱、读谱上有很大的方便,因此在我国广泛流传。简谱仅用7个阿拉伯数字(1234567)和其它一些符号,就能将万千变化的音乐曲子记录下来,并能使人易学易记。
怎样学习简谱呢?
第一,应明白音高是怎样表示的,并熟练地掌握它。
在简谱体系中,音的相对高度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的,但不能按数字读,而应按下面对应的拼音读(唱)。
标记: 1 2 3 4 5 6 7 i 唱法: 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这八个高低不同的音,其相邻音之间的音高距离,有半音和全音之分,其中3与4 和 7与i 之间为半音关系,其余相邻音之间为全音关系。从1到i,每相邻两个音中,后面的比前面的高。例如2比1高,3比2高,4比3高,„„,i比7高。
不要以为你会按拼音读出1234567i这八个音你就会唱这八个音了。“会唱”的标准是你在发这八个音时,每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音高距离保持正确。记得我上初一时,每堂音乐课开头,老师都要弹着风琴,让我们反复练唱2 3 4 5 6 7 i---i 7 6 5 4 3 2 1---这其实就是在让我们熟悉并掌握这八个音的相对音高。然后再依靠乐器反复练习1 3 5 i---, i 5 3 1---等等。逐步做到能根据一段乐句第一个音的发音,立即准确地发出其它较高或较低的音。我不知道,练准这八个音的音高,除了依靠乐器,还有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
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如i比1高八度,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
在简谱左上角标着的如1=C的记号称为调号。调号是用以确定歌曲、乐曲(或调子)高度的定音记号。1=C的意思是:1(do)的音高等同于乐器键盘中的C音。显然1=D的意思是:1(do)的音高等同于乐器键盘中的D音,等等。唱好一首歌,起音的高矮非常关键。起音唱高了,歌曲的最高音就可能唱不上去;起音唱矮了,歌曲的最低音就可能唱不下去。防止偏高偏矮的最佳办法是根据调号利用乐器定音高。最简单的方法是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并据此定出歌曲开头音符的音高。例如,歌曲《夕阳红》全曲最高音为i,开头音符为5,那就用最高的嗓门先唱i,接着唱7,6,5,这时的5的音高就是这首歌起音的合适的高度。
第二,应明白音长是怎样表示的,并熟练地掌握它。
音的长短是在音符后面或下面加短横线来表示的。
在音符后面加几条横线就表示这音符的音长延长几倍,如1---表示1延长三倍,即1---的音长是1的四倍。
如想将一个音符的音长延长一半怎么表示?只要在该音符后加一个附点。如1·的音长是1的1.5倍。
如想将一个音符的音长缩短一半怎么表示?只要在该音符下面加一条横线,例如1 的音长是1 的音长的一半,2 的音长是2 的音长的一半。这就是说下面有一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二分之一。类似地,下面有两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下面有三条横线的音符,音长只有原来的八分之一,等等。
我们把没有音长延长或缩短标记的音符叫做四分音符,例如1,2,3等都是四分音符。而把象1-,1---这样的音符分别叫做二分音符和全音符;把下面有一条横线的音符1 叫做八分音符,下面有两条横线的音符叫做十六分音符等。
第三,应明白简谱是怎样表示休止的。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休止符0的个数或在0的右面加附点,或在0的下面加横线,但不在0的后面加横线。
第四,应学会和坚持打拍子。
在歌曲简谱的左上方有一个分数叫做拍号,如2/4读作四二拍子,其分母4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分子2表示每小节(即简谱中相邻两竖线间的部分)为两拍。拍号还有4/4,3/4,3/8等等,其表示的意思也是这样。
拍子,是音乐时间的基本单位。当我们用手从某个高度敲下去,再提上来回到原位时就形成一拍子。敲下去是前半拍,提上来是后半拍。在每首具体乐曲里,相邻两个拍子开始之间的时间距离,或者说每拍的时间值都是相等的,但各拍的轻重程度有强有弱,并不相同。当轻重的交替具有某种规律的时候,就构成了节拍。不同的节拍,表示出不同的轻重循环关系。在乐谱中,用小节线划分出轻重拍有规律的循环。例如,四二拍子2/4,每小节的轻重关系是|强弱|强弱|„„;4/4,每小节的轻重关系是: |强 弱 次强 弱|强 弱 次强 弱|„„
在2/4,4/4,3/4这些拍子中,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有时两个八分音符合在一起为一拍,如12,65 等,即两个基本音符下面有一条公共横线。有时四个十六分音符合在一起为一拍,即四个基本音符下面有两条公共横线。在一拍之中,有时只唱一个字,有时要唱两个字或三个字、四个字。学唱时要坚持打拍子,注意哪些字在前半拍唱,哪些字在后半拍唱,做到歌词、歌谱与拍子保持一致。
第五,应明白和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符的唱法。
前面说过,一个音符的后面加了一个附点·,这个音符的音长就要延长一半。在四二拍子小节|1 · 2|中,1.是附点四分音符,唱一拍半=第一拍+第二拍的前半拍,2是八分音符唱半拍(第二拍的后半拍),合起来共唱两拍。唱起来的感觉是“前长后短”,即附点前的音长,附点后的音短。试练唱如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是一个兵》等,特别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
在四二拍子小节|1 2 1|中,两个八分音符中间夹一个四分音符是切分音,5 6 i 也是切分音。两个十六分音符中间夹一个八分音符也是切分音。很显然,构成切分音的三个音符1 2 1的音长分别是半拍、一拍、半拍。唱起来的感觉是“中间长,前后短”。试练唱如歌曲《夕阳红》、《幸福在哪里》等,特别注意切分音符的唱法。
第六,从易到难,坚持练唱,必能学会简谱。
有了前面五点最重要的基本知识以后,可以先选出几首曲谱简单又会唱的歌曲如“友谊地久天长”、“东方红”等进行练习读谱,熟悉什么样的音高和音长符号怎么唱。然后再用边听歌曲边打拍子边唱谱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是一种唱准音符的好方法。最后找本介绍乐理的书系统学习更多的简谱知识,并选一些曲谱简单但不会唱的歌曲进行练习。
现在,利用电脑和网络,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学简谱、学唱歌了。你可以到搜谱网搜到你想要的歌谱,把它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再到百度MP3里找到你想要的歌曲,也把它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于是只要在自己电脑里面同时打开歌曲播放器和歌曲图片,你就可以用边听歌曲边打拍子边唱谱的方法,学简谱、学唱歌了。当然,也可以搞成下面附录的样子,那就更方便了。
第四篇:五年级乐理知识
五年级乐理知识
1.我学唱的歌曲:美丽的家乡
吹起羌笛跳锅庄
阿喽喽
长江我的家
保卫黄河
看大戏
让我们荡起双桨
卡普里岛
枫桥夜泊
晚钟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2.我听过的音乐:北京的孩子逛北京
驯鹿
冬猎
瑶族舞曲
黄河船夫曲
长江之歌
花木兰
橘树尚且性刚强
报花名
迎春
纸风车
风
羊肠小道
桑托尼
灵隐钟声
打切分音的小闹钟。我最喜欢的歌曲:
我最喜欢的乐曲:
3.《美丽的家乡》选自歌剧《傲蕾.一兰》赞美达
尔民族英雄傲蕾.一兰抵抗沙俄入侵的事迹。C调
拍,速度欢快,情绪喜悦地。4.《吹起羌笛跳锅庄》是一首羌族民歌。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跳锅庄是一种歌舞形式,舞蹈时男女各站一排,男唱女应,载歌载舞,速度由慢渐快,气氛热烈。5.《阿喽喽》是贵州彝族儿歌,f调,混合拍子,拍。
6.《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选曲,表达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曲作者冼星海创作了大量歌曲和管弦乐曲,《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唱遍全国。其中《黄河大合唱》入选“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7.黄河 长江被称为母亲河,黄河的发源地:青海巴颜喀拉山,长江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
8.戏曲种类:京剧 川剧
豫剧
越剧
评剧
粤剧
昆曲
黄梅戏,演唱形式:唱
念
做
打。9.《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乔羽词,刘炽曲。作曲家刘炽的作品民族风格浓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性。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等。
10.《卡普里岛》意大利民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音乐剧,《晚钟》俄罗斯民歌。
11.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田汉词,聂耳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周郁辉词,寄名曲。12.认识音乐记号:
重音记号
换气记号
顿音记号
表示跳跃。升记号
降记号
反复记号
表示双竖线内反复,D.C从头反复到Fine,D.S表示从头反复。
休止符
连音线
自由延长
附点音符
波音
下滑音
前倚音
后倚音
切分音:如
强
弱
渐强
渐弱
渐强
渐弱 13.认识音符,一“5”为例:
全音符:5 ——— 唱四拍
二分音符:5 —
唱二拍 四分音符:5
唱一拍
八分音符:5 唱半拍 十六分音符:
唱
14.音名
唱名 15.认识乐器: 西洋乐器:
弦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等 木管乐器包括:短笛、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 铜管乐器包括: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等 打击乐器包括:定音鼓、锣、镲、响板等 中国乐器:
月琴(弹拨乐器)
柳琴(弹拨乐器)
古筝(弹拨乐器)
竹笛
二胡
琵琶
唢呐 16.认识音乐家: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早期代表。被称为“交响乐之父”。代表作品:《第九十死交响曲》《D大调101交响曲》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艺术歌曲写作方面成就巨大。代表作品:《摇篮曲》《魔王》《鳟鱼》。
黄自,我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抗敌歌》《花非花》《长恨歌》。
刘天华,我国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病中吟》《月夜》《光明行》。
第五篇:乐理知识听课感想(本站推荐)
Hey, you know what paradise is? It's a lie.A fantasy we create about people and places as we'd like them to be.But you know what truth is? It's that little baby you're holding, and It's that man you fought with this morning, the same one you're going to make love with tonight.That's truth, that's love.乐理知识听课感想
很庆幸这学期能选上乐理知识的课,曾彤老师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是我在这16堂课中受益匪浅。对于一些乐理知识如这门课 虽然学习了那么久 可总是发现进步不大。因为时间的关系,等我感觉到乐理知识的重要性的时候,已经到了课的尾期。
其实大学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大学应该做到的是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不懂得的,学习一些你不知道的,不管对你的以后有没有用,正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么说的,对于乐理知识我我曾经逃过课的行为,现在感觉很后悔,因为我现在隐隐约约感觉到乐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它是一种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丰富自己的知识面的一门有用的选修课。
众所周知,乐理知识就是对各种音乐的初步的、简单的认识。乐理知识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试问“不认识字怎能强迫着写作
文”?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本要求,比如说拉二胡你连识谱都不会,勾弦、拉弓、推弓、跳弓等符号都不认识,那么对于初学者来说就等于乱弹琴。同理可证,乐理对于音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不喜欢音乐。就象燃情需要释放,中毒需要解药,受伤需要安抚,快乐需要分享一样,人们或激情或淡泊的心迹是需要随之音乐的的流逸而舒展开来的。音乐能平息战争的斗气,也能把和平引向战争。不同的民族虽有不同的语言,音乐能发出他们共同的心声;不同的政客虽有不同的主张,音乐能沟通他们共同的心曲。音乐能升华人生境界,音乐能提高人的思想品格,音乐能把人的情怀梦想由狭隘困惑放飞到宽广无垠的宇宙空间。所以,向善的音乐使人与人的关系趋向融合、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不懂得高品位的音乐语言,就不会理解什么是高品位生活。
“各艺术门类中,最神秘的莫过于音乐,它由无形、无影、无可触摸的声音编织成变化无常、情趣万端的曲调,时而轻柔、时而雄伟、时而欢愉、时而哀伤„„,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当代还是古代,不知有多少人为它而陶醉,而悲伤,而振奋„„。在中国,相传春秋战国时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激动得三月尝不出肉的美味,于是发出感叹:‘想不到动人的音乐,竟能使人达到如此陶醉的境界!’所以中外历史上无数先哲前贤,对美好的音乐艺术都推崇备至。音乐特殊的
艺术品格,使其自身当之无愧地成为全人类沟通心灵、相互理解的‘共同语言’。我认为,如果说自然美是最纯真的美,那么最纯真的心灵美传递方式当属最美好的音乐语言。不管是唯物的、唯美的、唯心的各种思想家,他们都会在音乐家那里找到慰藉心灵的归宿。比如佛教音乐,靡靡之音使人的思想灵魂感受,有了归属感;欧仁·鲍迪艾创作的《国际歌》,唤醒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反抗精神。所以。古今中外,三教九流、各种政客,要想到达传承他们思想诱人的目标,除了信仰之外,都不如用音乐教育人的手段最高明。
而我对乐理知识课的选择,则源于我对音乐的执着与音乐对我的感动。我喜欢古筝山涧流水般剔透的声音,那种优美可以洗干净很多东西,令人的心情轻松愉快;我喜欢笛子悠悠环绕、虚无飘渺的声音,那种神秘足以带我走进远古的森林,体验荡然回旋的自由;我喜欢钢琴上弹跳的手指、舞动的音乐,起伏跌荡的乐章里你可以尽情体味人生的味道;我喜欢酒吧里完全嚣张狂放的摇滚,燃烧的生命、奔腾的热血、飞扬的青春在这里无穷无尽地奔泻;我喜欢在寂静的深夜放一首舒缓慵懒地几乎令人颓废的歌,在私人的世界里让情绪乖张地流泻„
可以这样说 一个人如果他不懂乐理知识,他歌唱的再好只是个业余爱好者,而懂了乐理知识,哪怕不开口唱歌。他也是个专业人员。乐理知识不仅仅是对音乐语言的缩华和学习音乐的基本要求。可以说,乐理知识是音乐的理论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
础,学习并熟练掌握乐理知识对学有关的音乐是非常必要的,就像我们学习数学要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同样的重要。因为它是我们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