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时间:2019-05-14 20:2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第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背景及现实意义

首先感谢学校给我这个机会讲解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面的内容,因为在上学期的时候陈校长就交待德育上要围绕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开展德育活动,而我们在上学期组织的开学第一课中虽然组织了全校师生学习了基本内容但是说实话我当时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不清楚。有了这个压力,这两天才认认真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可能是我一些粗浅的认识,有讲解不到的地方还请各位谅解。

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鲜明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同的社会形式都有其各自的价值观例如:奴隶主阶级大肆宣扬人天生就是不平等,人的富贵命运由上天决定,人人都要服从上天安排,奴隶制是天然和列的等价值观念。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里面就提出过,世界上有些人有天赋自幼的本性,另一些人则天然成为奴隶的价值观念。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念《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为成刚、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在我们新中国初期:《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是我过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价值观念,也是我国近代史上非常纯粹的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与后来的个人崇拜相结合从而转变成一种个人信仰。这种经历对于在做的40岁以上的年龄的老师来说有点印象,而真正经历的是我们的父辈。他们那时每个人随时口袋里装一本毛主席语录,吃饭、开会,睡觉之前都要先背毛主席语录,也就是说当时的价值观念极重表现为个人崇拜,而且在这时国家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后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邓小平的执政地位,大家也都熟悉,邓小平对于中国来说最伟大的贡献是明确中国的发展思路,进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打开国门迎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从而有了今天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当时对于价值观念非常纯粹的我们的父辈来说,他们当时是突然蒙了的,他们当时是不知所措的,在他们认为是对的突然在一夕之间变成不对的,他们之前一直坚信的这个东西姓共,现在姓私,而且是堂而皇之,他们的价值观念突然混乱了,他们不知道什么事对的什么事不对,而70年代80年代出生我们这一代人,更没有办法传承正确的价值观念,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混乱的,也就在这一时期我们价值观念出现了断层。也在这一时期我们打开国门

一些西方国家的腐朽的价值观念开始侵蚀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

改革开放引发的经济建设大潮,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促使一部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嬗变。一些过去曾经洗涤过的腐朽、落后、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活恶习重新泛滥。整个社会风气和社会 道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乱象。具体表现如下。

(1)拜金主义风气盛行。例如

1、“一切向钱看”成为一种时尚口头禅。结果,傍大款、攀富贵、结交“富二代”、“官二代”和“土豪”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2、各种“炫富”、“炫豪车”、“炫名牌”现象层出不穷。例如郭美美怎么出名就是在网上炫富。还有 “宁在宝马车里哭,不在自行车上笑”曾成为名噪一时网络名言,还获得了相当高的支持率。拜金主义是造成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中国竟成为了世界商品造假的大国,各种假冒伪劣产品、食品、药品大行其道。尤其各种“地沟油”、“毒大米”、“毒奶粉”、“假酒”、“注水猪肉”等劣质食品,各种假药,不仅骗取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而且严重地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有人戏言,坑、蒙、拐、骗、赌,神州大地处处有,这无不跟拜金主义的腐蚀有关。甚至有极少数有些贪官、“土豪”以睡在钱堆里为乐,或以燃烧人民币为荣,寻找所谓的快乐刺激。显然,拜金主义已经扭曲了一部分人的心理和灵魂。

(2)奢靡享乐主义盛行。例如

1、一些党员干部吃饕餮大餐,住高档酒店,玩遍千山万水,包养情妇美女,盛行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2、一些富豪、“土豪”挥金如土,沉溺于吃、喝、嫖、赌、毒,迷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甚至到处散布“白天死过去,晚上活过来”的口号。

3、一些地方以发展经济为名,发展“性都”、“浴都”、“爱都”,助长了黄、赌、毒的盛行。

4、大家也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许多地方还处于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但是,今天的中国竟成为了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这一现象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深思。(3)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滑坡。例如

1、近些年,“豆腐渣”工程、三鹿“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学历“造假门”等诚信缺失现象愈演愈烈。

2、各种“艳照门”、“一夜情”,频发的“到此一游”,无不拷问着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和个人修养。

3、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佛山“小悦悦”事件,无不让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备受心灵的煎熬。

4、各种媒体的“炒作”、网络“水军”的“灌水”、不良大V的无良言论、“公知”的虚假道德批判,无不在兴风作浪中愚弄和欺骗着每一个善良的国民。

当前,我们的社会似乎陷入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信任缺乏、人人自怜的危险境界。因此,整个社会价值秩序的纠偏和重建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这就急需一套系统的、科学的价值观来加以引导和扶正。

(4)社会浮躁,个人理性不足。例如

1、中国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城乡、地区和部门发展不平衡较为突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较为明显,即使同一地区、同一行业,其差距有的也是较明显。在此背景下,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社会中出现了一种理性不足、风气浮躁的怪相。

2、近些年,各种缺乏文化底蕴的娱乐节目占据了各地电视媒体的黄金时间段,出现中华大地处处“选秀”的局面。而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阅读水平明显落后。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而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

3、“仇富”、“仇官”现象愈演愈烈,盲目指责人家“为富不仁”、“为官不正”。各种思潮暗流涌动,各种反党反政府言论无端受到大肆追捧。

4、一些地方出现炸公交、炸机场,杀害儿童和小学生等以极端方式报复社会的事件,引起人们和整个社会的恐慌。

5、一些社会成员似乎随时充满骄气、橫气、怨气,有的竟为争抢一个公交座位、一次排队顺序而大打出手,为自己的一次不文明言行而强词夺理。

6、一个社会的文明与成熟水平,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明与成熟程度。社会的文明和成熟,是建立在个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成熟程度之上。正如鲁迅所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当前,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需要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需要理性的思维和行动。这就需要用科学的价值观来指引和规范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之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所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必须要重塑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而且势在必行。党的十八大提出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帮助全党和全国人民 树立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它不仅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更是指导我们改造主观世界、完善人生旅程的理论 指南。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鸿篇巨作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

第二,“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 的冲击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过去许多人常常把自由、民主、平等这些概念当做资本主义的“专利品”来看待,认为它们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认识。一些西方国家也正是 利用了这一点来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攻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深刻 的。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脱胎于资本主义但又与资本主义有着 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人类一切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本质意义 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 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应对西方错误价值观的冲击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进一步促进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将产生十分巨大的作用。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 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 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文明优秀中学生

(高中学生)

授课人:沈启旺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4日下午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24字核心价值观简明而厚重

虽然仅有短短24字,但稍微品味一下,就觉得看似简单明了的12个词汇,却包含着非常丰富甚至有些深奥的内涵,看似垂手可得,又似乎遥不可及,人人似乎都能做到,但却很难始终如一,笔者大致分类了一下,认为其主要涵盖三个方面:

其一是国家社会方面,国家和社会自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富民强国为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富强”位居首位,既体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对各级政府部门和从政者指出了明确的核心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的前8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各级政府同时又是公民个人应当保持和恪守的价值判断,这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国为执政理念,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继承和发扬我们传统文明的基础上不断走向新的现代文明,政府文明行政、文明执法、城市文明发展、文明进步,公民做文明人、行文明事,进而实现社会文明和谐。而在“文明”这一核心价值观中,更是包罗万象,不只是对于具体事务的价值判断,更包括发展观念,执政理念,不能以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增长,同样属于文明发展的范畴。

其二是法律保障方面,其实,自由、平等、公平最终都需要由健全完善的法治来实现,既要保证公民依法享有各方面充分的“自由”,又不能超越法律范畴,以牺牲他人利益的代价来换取自身的所谓“自由”,将“自由”归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依法保障和维护公民合法自由权利的同时,公民个人也应当将遵纪守法作为自己充分享受自由的核心价值。而公平、正义,则更体现在每一司法案件之中,总书记曾说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今年1月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更指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司法机关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律保障方面“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的“八字”核心价值观,既“相辅相成”,如果我们人人都能依法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把平等、公平作为自己的为人处世的“核心价值”,必然也能促进真正的法治实现,而实现真正的法治也必然能够保障人人都能享有自由平等和公平,以“法治”来“兜底”,也正体现出这“最后一道防线”的深刻内涵。

其三是道德品质方面,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充分显示出传统道德在新时期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影响力,其实,任何一个国家的法规制度都是在这个国家和民族传统道德基础之上发展形成,并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我们国家的各项法规制度自然也不例外,但某些够不上法律制约的行为仍需要人们以最基本的道德价值来进行衡量,尤其是这其中的“爱国”,抵御外来侵略,金戈铁马战死沙场是英雄史诗般的爱国,但在和平时期,有爱国的情感和理念支撑,爱国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在消费选择中,性价比一致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民族品牌是爱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与人友善同样也是爱国,将“爱国”放在道德核心价值之首,足以显示在爱国理念的支撑下,所形成的凝聚力,足以让每个人更敬业、更诚信,与人更友善,现实中所出现的某些敬业指数下降,诚信缺失,人与人彼此“戒备”,其实与爱国无关,而是在长期和平环境下,是市场经济成长阶段的“烦恼”.但在涉及民族和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国人所表现的爱国热情,以及在大灾大难面前国人所拥有的万众一心更是“兴邦”之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短短24个字,字面简明,内容却异常厚重,从三个方面,十二个具体层面给出了最精准的浓缩,既是我们国家社会、法制保障、道德文化方面所追求和实现的最高目标,又是作为具体人而需要恪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表面看起来都非常简单,甚至从某一个人身上都能找出符合这种核心价值观在诸多具体行为上有所表现,但要每个人都完全以这24字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并能始终保持却绝非易事,尽管如此,只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出行、处事等言行中,时刻铭记这24个字,相信我们的心里都会豁然开朗,目标都会异常明确。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也必然会对我们现实社会产生非常积极的重要影响,这一点相信任何人都不会有任何怀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梦想照进现实

一个国家空有力量、没有思想,犹如一具行尸走肉,最终慢慢泯灭于无尽的时间海洋。一个国家只有蒂就思想之花,才能凝聚千万黎民的力量,去浇得繁荣富强。老子无为而治、诸子百家齐鸣、孔子“论语治天下”,总会有阳光不洒的角落,却没有思想走不到的地方。骨子里的灵魂仅靠法律制度来约束显然力量不足,只有思想可以向空气一样蔓延,当全社会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十三亿人振臂一呼,世界也会为之震撼鼓荡。回溯五百多年的历史,每一个大国的崛起一定与精神有关,象《大国崛起》里讲到的,像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大国的兴衰绝不仅仅奠基于物质上,一定要有精神的支撑。看一下中国,满清王朝以两代人的时间入主中原,四代人的时间把一个凋敝的中国推向繁盛,182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占到了全世界的29.3%,相当于美国目前的水平。这还是衰弱的过程中,1790年的时候还要高。然而,到了高原现象以后,失去了方向感,最后走向了衰弱。并且一衰弱,整个中华民族(就衰弱了)上百年。为什么丘吉尔讲,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个莎士比亚?那是因为莎士比亚的作品整个改变了这个民族。为什么法国人在门壁上刻上“献给伟人,祖国感谢他们”?是他们支撑了法兰西的文化和精神。有人质疑中国的崛起,就像撒切尔夫人就认为,中国出口了电视机,但中国没有出口文化。他还没有注意征服西方的文化和价值方式。不要以为经济增长几个GDP就崛起了,那只是一种表现。就像股市,大家都热情的都在买,“呼啦”一下就上去了,如果一下来个金融危机,倒退二十年很简单。没有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不可能强大,这是毫无疑问的。而这一点,我想我们需要去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贫弱疾苦固然可悲,但总归不是可叹,从清朝闭关锁国的那一刻,一些守旧人士的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就注定了失败。当世界格局发生变动,当坚船利炮打到我们家门口时,清朝的兵将们还是扎束着一根根大辫子,拿着长矛坐着几艘小船去维护所谓的尊严,一片散沙,兵败城下;卖国条约一条条飞出天外,面对着国民孱弱无助的眼神,犹如饱食鸦片后的废人,我们心底暗自哀怨。五四运动掀起了国民思想革新篇章,虽然弱小,却犹如坚韧之草的冒芽,终于几经磨难,把腐朽掀翻;国民政府依靠列强利益勾连暂时掌政,最终因立场不对,经过日掳厮杀抢掠,八年时间里,换来了普罗大众的觉醒,也让广大贫苦下层农民工人阶级认清了只有跟着共产党才有新希望,党带领最广大人民赶走了日侵者,又打跑了蒋伪军,在一篇焦土废墟中建设了新中国。靠的什么?就是一个真心真意解除劳苦大众枷锁的信仰。改革开放,大门面向世界的同时,一些污浊也乘势伪装进入中国地,糖衣炮弹一个个奔向意志不坚的官员,金钱开路奔向一个个心术不正的投机分子,连普通百姓也是因为三瓜两枣的小事就举拳相抡,经济富足了,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了,但精神却空虚了,我们追求的动力一下失却了方向?失去了理想信仰,内心没有约束,行为没有顾忌,犹如脱缰的野马,不知奔向何方?国富还须民强来寄托,只有人民有信仰,我们才能有力量。核心价值观,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和长远考虑,从广大群众对此的热衷程度,让我们找到了凝聚合力、共创中国梦的新希望。“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梦想要走进现实,无论开花结果,还是要落地生根,离不开看得见、摸的着的力量支撑。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成就,这当中无不凝聚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价值追求。他们爱国,将爱国主义传统融入集体和各人的意识、性格之中,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谱写了中国历史上最恢宏、最壮丽的爱国主义篇章;他们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保障宪法赋予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力,仅仅依靠人民、相信人民,心存敬畏、行己知耻,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社会的每个角落;他们敬业奉献,开拓进取、改革创新,始于点滴、行在当前,“最美教师”、“最美村官”等等彰显出平凡的岗位上的不平凡业绩。

三、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追求的精神之纲

24个字核心价值观,浓缩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和中国人民的中国梦提供了理想信念上的精神支撑。有什么样的价值认知,就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着积极的价值认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价值认同,不管是道德至上,还是群体至上,无不显示出对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强烈作用力和影响力,左右着社会和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追求。正是这样的社会价值观,指引着中华民族不管是在何种境况下都能战胜危难,不断前行,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团结爱国、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国家形象的塑造、社会力量的凝聚、个人价值的实现,都需要社会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做引领。这样的价值观,反映了国家、社会、个人的精神状态、理想信念、良好形象,是全社会共同的追求、根本的目标。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走到今天,面对社会转型、利益调整、认知分化的新格局,面对实现梦想、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的新诉求,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进一步凝聚力量、赢得共识、产生认同具有积极作用。而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所产生的强烈共鸣已可见一斑。一个没有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的国度,无以立国。国家如此,社会如此,个人也如此。人无信而无立,信就是符合道德的精神追求,就是符合主导的价值判断,一个失信之人就不会被社会认同,不会被群体认可,不会被亲友接受,又怎能立业、立人?由此,从国家层面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个体精神价值需求,这对于树立价值追求,强化精神认同,纾解内心焦虑,排遣精神空虚,可以有效起到规范群体和个人行为的作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战略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中国力量。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的能力,有效掌握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层面充分展示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反映了现代社会中国人民的共有价值和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形成了全体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追求的纽带与文化基础。英国著名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现代世界的诞生》中说:“从政治文化上看,中国未来面临的中心问题是,怎样做到一方面保持自己独特的文化与个性,一方面充分吸收西方文明所能提供的最佳养分;中国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类似于西方在走向充分现代的过程中遭遇的问题,那就是社会凝聚的问题:何种因素能将一个文明团结成整体?”且不论其观点是否正确,不容否定的是,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的确出现了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所谓的“社会失范现象”。如何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构建能够比较集中反映和体现绝大多数人利益与追求、协调绝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和生存方式、最大程度地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共有价值,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战略任务,也是保证国家和民族团结凝聚的文化和制度基础。这样的共有价值的形成,需要有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知与自觉,对现代全球文明及其发展趋势、对国家社会发展目标及其需求的全面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而且为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提供了凝心聚力的文化力量。

当前确实存在着一些党员信仰动摇、丧失,有些人悲观失望,信仰动摇,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产生了疑虑和困惑,有的党员被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所迷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怀疑,甚至产生了信仰危机,最终成为了理想的迷失者、信念的动摇者、道德堕落者、观念的扭曲者。这些严重侵蚀着共产主义大厦的根本基础,严重削弱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我们当前社会的道德现象究竟怎么样?我相信每一位在座的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评价。据说,有一个教授在大学做报告,首先提出问题:当今社会缺什么?大家紧接着回答:缺“德”。道德是我们现在最缺的东西。有人讲,现在除了母亲不是假的,其他的都是假的;有些人反过来说,现在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骗子才是真的。我注意过一个测试,非常有意思。测试人找了一千个钱包,每一个钱包里放五十美元,再放上各个国家的货币,钱包里还放了主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公共场所扔掉,看会有多少钱包会物归原主。结果是,挪威和丹麦归还率是100%,新加坡90%,澳大利亚和日本70%,美国67%,英国65%,法国60%,荷兰50%,德国45%,俄罗斯43%,菲律宾40%,意大利35%,墨西哥21%。假如到中国来,归还率是多少呢?我做了一个调查,问了几十个人,假如你拣到钱包会怎么样。回答比较一致:假如我捡到钱包,丢钱包的人就在旁边,没办法,只好还给人家;但只要不是这个情况,我肯定不还。人家还幽默地讲,假如这个钱包(人们)都看见了,都不拣,我也不敢拣,我拣了不是入套了吗;如果是在晚上,都看见了,都不拣,小偷也不敢拣。那就幽默了,中华民族讲道德讲了几千年,学雷锋学了几十年,为什么道德建设那么困难?我们是不是精神世界缺了点什么?这一现象是需要我们深刻反省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根源,对那些艰苦岁月精神价值追求的深刻重温,要时刻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时刻争当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先锋和中坚力量,做坚定的发展推动者和和谐的塑造者。当前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中时弊,特别是对于共产党员坚定信仰、牢记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四、以雷锋精神为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半个世纪以来,雷锋精神始终焕发着绚丽光彩,为人们称颂、为人们敬仰。雷锋精神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是因为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我们党的先进本色,始终是引领时代主流价值观的一面旗帜。今天,我们学习雷锋精神,就是要以雷锋精神为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像雷锋那样志存高远、坚定信仰。学习雷锋“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坚持把科学理论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自觉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先进文化,使之融入血脉,落实在工作上,体现在行动中,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信念坚定,保持政治上清醒、思想上纯洁。像雷锋那样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常怀一颗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之心,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工作当平台,把岗位当舞台,做到孜孜不倦、刻苦钻研,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扎实工作、勤勉敬业,始终坚持一流的标准,努力争创一流的业绩。

像雷锋那样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学习雷锋“做人民最忠实的勤务员”.诚实守信是雷锋精神的重要特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作为每个党员,自觉践行宗旨、惠民利民,反对损公肥私、坑民害民;作为每个公民,自觉信守合同、履约践诺,反对背信弃义、坑蒙拐骗。

像雷锋那样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学习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真诚地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走到哪里就把温暖带到哪里”,以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关心弱者,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只要别人有所呼,就要有所应,不管份内份外都主动去做。

像雷锋那样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学习雷锋“不乱花一分钱,不乱买一寸布,不掉一粒粮”,“在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自觉培养艰苦朴素、道德高尚的健全人格,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辛勤劳动让自己的人生出彩。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要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相信,只要人人都以雷锋精神为镜,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必将会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激扬正气,激励良善,化育天下风气。

飞速发展中的中国正面临着转型期这把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刃剑,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到:让博大的文化不被抛弃,让优秀的道德不被降格,让社会主义的信仰不被侵蚀。党和国家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如此突出的位置,给全社会、全国人民上了生动的一课,敲响了警钟,指明了方向。内化于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根基,是精神命脉,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从“孔融让梨”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优秀传统道德,我们有足够的精神食粮去丰富头脑、净化灵魂、树立信仰,缺少的只是去学习、去思考、去内化。同时时代的进步越来越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外化于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贯穿于社会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内化的价值观培育,转化为外化的追求高尚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自觉行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每一个社会人都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觉承担起这份属于全国人民的责任,自觉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真心的赞扬,理性的批判,每个人心中都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发自真心的热爱每一寸土地,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份工作,真诚朴实的对待每一个朋友,创造一个和谐有序、公平正义、活跃温馨的美好社会。

第三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1、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三个层面

根据2013年12月23日晚新华社电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分为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

3、概念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认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背景和重大意义,深入学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做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是青年大学生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

一、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曾历经艰难曲折,出现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误,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是我国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变革,这场社会变革,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极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它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十位,到了2010年,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底,我国经济总量为568845亿元人民币,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的156倍。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改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尤其是价值观上的一系列问题逐渐凸显。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在一个多世纪里发生了太多、太快、太剧烈的变化。近代以来,我国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急剧变革,经历了辛亥革命结束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三次大的社会政治革命。这种社会变革和政治革命的急剧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我国社会价值观变革和演进的急剧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在我国急剧的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中同时并存,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导致我国社会上出现种种价值裂变、价值冲突和价值矛盾。

这种现状,迫切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加紧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其主导、统领、整合作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土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她是在我国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中确立起来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又要充分反映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价值认同和价值诉求。

一方面,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结合时代要求加以延伸阐发,既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树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又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另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从“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民主主义总纲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到新世纪新阶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实目标,再到以“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都为提炼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雄厚的实践基础。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形成了法治、人权、公正、民主、自由、平等、和谐、幸福、以人为本等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为提炼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现实土壤。例如,进入新世纪以来,成为一名志愿者,把爱心化为行动,去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以奉献扬青春,与社会同进步,成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一种新价值观。这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有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形成。

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我国社会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价值观念。在经济领域,有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效率、公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等价值理念;在政治领域,有自由、民主、平等、权利、人权、正义、法治、德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反腐倡廉、安全、稳定、和平、和谐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等价值理念;在文化领域,有文明、科学、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守法、尚荣、知耻、真善美等价值理念;在社会领域,有团结、互助、友爱、公平、诚信、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进步、生态文明等价值理念。

这些价值理念和价值诉求,都是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目前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和最强烈的价值诉求,为概括提炼和总结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累了丰富的价值素材,奠定了深厚的现实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现实的价值来源。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追求的现实价值目标;提出“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提出“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从基本价值要求到现实价值目标,再到理想价值属性,体现了递进和升华的关系,体现了现实与理想的联系,体现了立足于当前与着眼于未来的联系,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现实目标,囊括了我国社会生活结构的基本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层面,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有机统一的总体布局和宏伟目标。

富强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主义应该是经济富足的社会。然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排名仍居世界中后列,2012年仅排名第84位。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兴国之要。

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主义是政治民主的社会,必须把人民民主当作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而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主义是文化先进的社会,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追求的现实目标。社会主义是社会和谐的社会,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既是一种人类认识真理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运动,也是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制度安排。“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首要价值和理想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之魂和价值指南。

自由,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本质。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党的最高纲领、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高扬“自由”价值理想的旗帜。

平等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要求。平等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之一。人和人之间从不平等走向平等,体现了现代社会的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就是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平等包括基本权利平等、自由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分配平等、互利平等。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公正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范畴,是经济、政治、法律、社会、道德等一切社会规范的首要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总目标,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永恒的价值理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因。

法治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制度化保障。实现法治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保障自由、平等、公正的前提,也是法治的实质内容。现代法治,是一套政治价值体系和政治原则体系,更是一套政治制度体系,是全体公民的事业,需要全民的参与。这项任务既是法治的任务和目的,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任务和重要内容。

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与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政治状况、经济水平、历史传统、文化结构等紧密相关。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出发。一方面,我们要把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同生产关系变革相适应;另一方面我们要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地大力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有步骤有秩序地加以推进。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价值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在道德行为上的基本规范和基本准则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要求和道德规范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系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到公民道德建设,从“以德治国”到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从“八荣八耻”到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我国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从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入手,发展到依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确立新的基本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优秀传统,具有基础性、传承性和广泛性。

爱国是国家和民族对成员的基本道德要求。爱国体现为一种对祖国具有强烈和真挚的情感,一种对祖国的基本道德要求,一种对祖国勇于担负的责任和义务,是一般性要求和时代性特点的有机统一。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立场。

敬业是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敬业,即指忠于职业,忠于职守,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敬业的重要体现是爱岗尽职,崇高境界是奉献。

诚信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基础性规范。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要求,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规律。现代诚信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法律诚信,这是当前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友善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规范。友善是和谐、团结与合作的重要基础。有位哲人说过:“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友善表现在平等、宽容、博爱,体现在家庭友善、社会友善、天下友善和自然友善。

四、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远大理想,确立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形成正确的价值指向和价值标准。

大学生是最具青春活力、最敏感地捕捉时代发展脉搏、最勇于引领社会风气之先、最具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群体。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高擎民主、科学的大旗,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忧国忧民、奋发学习、勇于拼搏、热情爱国,大学生一直都是时代价值理念的引领者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表率者。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我们同样应该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要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行者,一是要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仅要靠接受灌输和教育,更要靠实践和体验,要努力追求做“有理想的人”。总书记讲“革命理想高于天”,这是有深刻道理的。一个人的志向和一个社会的理想追求,总是与一定的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有了为之奋斗的志向和理想,就会自觉培育和践行为这个志向和理想而奋斗的价值观。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期间,立志“改造中国和世界”;少年周恩来在沈阳读书时,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革命前辈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榜样,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青年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更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造者。我们的人生理想,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求职谋业,更需要培育一种改造社会和世界的崇高志向和精神。只有与培育我们的崇高志向、理想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会有肥沃的土壤。

二是为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榜样。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傲、社会的先锋、祖国的希望和世界的未来。这就要求我们青年大学生必须高度重视自身的价值建设,密切关注国家、社会价值建设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大方向,深入学习、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点要义,并紧密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自觉加强思想、理想、精神、道德等各方面的建设,使自身的价值观教育和价值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互融合,使自身的价值观符合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价值基础,为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榜样。

三是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我们自身的社会实践中,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直接贡献。作为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做到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把努力学习、锻炼一身过硬本领以报效祖国作为基本要求。这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其次,要积极响应“三个倡导”。青年大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响应和践行“三个倡导”,做主动倡导者、大力宣传者、积极推动者和坚定践行者。最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特长,为社会、为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提出来的,归根结底是要科学解释、正确回答我们今后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2006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显示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已经从理论、道路和制度层面升华到价值层面。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联系起来,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基本内容的作用,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2011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化了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强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最高抽象。

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重要阐述。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4年的2月24号,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应对西方价值观冲击和挑战的需要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文化冲突越来越普遍。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我们同资本主义的较量,本质上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同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较量。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国家出口,有三种层次,一种是产品,一种是标准和准则,一种是价值观和文化。有人说不出口价值观和文化的国家,不叫大国。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大家都非常熟悉,她说了一句话,她说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电视剧。什么意思?就是中国不出口文化,只出口产品。《史记》里边早就有记载:有文事者,3

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今天西方国家仍然坚持冷战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化科技等各种软性力量来兜售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进行文化扩张和渗透,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遗余力,采取了种种措施,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应对社会转型、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需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变幻。首先,人们的自主意识增强,利益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在社会结构转换中对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次,矛盾复杂性加大,特定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有上升趋势。再次,矛盾触及的层次性加深,从经济利益矛盾波及到政治利益,甚至影响到不同利益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现在由于党内的腐败问题,所以有一些人对官员的看法都变了味了,就认为所有当官的都是坏人,都是贪腐分子。由于负面社会心态导致的颓废、阴暗、扭曲、变态、焦虑、怨恨、逆反、冷漠、仇官仇富、消极报复,等等,都是矛盾深层次化出现的一个必然结果。

1、经济领域的道德失范

由于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平等买卖,利益最大化等原则,很容易在全社会滋生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急功近利,蔓延到每一个角落。所以为了利益,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工业废弃 4

物排放、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沙尘暴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

商业领域道德失信。诚信被认为是商业行为的基本准则,但是类似地沟油、工业胶、塑化胶、速成鸡的现象层出不穷。在利益面前,这些资本家们,他们真是唯利是图,不择手段。

分配领域道德失范。穷的越来越穷,富的越来越富。垄断行业,电信、金融、烟草、军工等领域工资过高。金融业是最高的,排头兵,个别央企高管薪酬过高。今天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社会矛盾,没有别的,就一条,社会分配不公。

消费领域道德失范。消费领域按常规是个人行为,由于文化的多元,由于西方价值理念的冲击,各类五花八门,住房热、居室高档装修热、私有汽车热、名牌服装热、海外旅游热,奢侈品热,餐桌浪费等过度消费让人触目惊心。行为背后实则隐藏着行为者的道德素质,以自我享受或者自我炫耀为目的,其结果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败坏社会风气。

2、政治领域的道德失范

当前,我国权力领域里面存在道德失范问题,主要是理想信念丧失、信念动摇、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信仰缺失,一些官员不信马列主义,那信什么?信封建迷信去了,什么求签、相面、星座预测、周公解梦。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把自己父亲母亲的坟地搬到了都江堰,省委副书记还搞这一套。还有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每天上班之前,烧香拜佛。由此可见确实有些干部,真的是不得了,真是信这个东西。政治领域道德失范必然导致社 5

会风气败坏。

3、文化领域的道德失范

师德师风被少数人败坏,文艺作品低劣,是非颠倒,荣辱错位等等。

现在有些人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热爱祖国被视作假做作,危害祖国成了斗士,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背离人们成了本事,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愚昧无知成了时尚,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好逸恶劳成了潇洒,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见利忘义成了聪明,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违法乱纪成了勇敢,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骄佚奢淫成了荣耀。整个是非观念被颠倒,荣辱观严重错位!

道德失范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简单说,一是经济原因,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个驱动之下,“经济人”做的行为选择都是以是否能获得最大利益为衡量标准,这种逐利的行为可能导致道德风险,就是诚信危机;二是政治原因,政治领域权力道德失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三是文化原因,优秀传统道德对人们思想道德行为的调节和规范作用有弱化的趋势。四是教育原因,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高;五是家庭原因,家庭原因多说了,一个好的先进分子,跟家庭教育是特别相关的。

这么多现实问题的出现,迫切需要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来引领整合社会思潮。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

十八大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是党的十八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相辅相成,是我们国家我们党未来的发展、奋斗目标。

那么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凝聚中国力量,要弘扬中国精神。毛泽东讲过,人总是要有那么一点精神的。人没了精神,就等于是什么?行尸走肉。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个精神叠加,构成中国人今天的精神面貌,去攻坚克难,去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听起来好像很深奥、很玄妙。其实,它的内容很明确、很具体,就体现在我们每一位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体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一)先来看看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大家都清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含着四个方面的要求,就是经济上要富强,政治上要民主,精神上要文明,社会上要和谐。由此就产生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四项价值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富强是经济价值目标。

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我们曾经是国力特别强盛的国家。直到18世纪末期,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外学者估算,中国从公元1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占到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西方国家中最富强的英国销往中国的商品总值,还不及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一项。全世界5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当时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然而,这一切都毕竟是历史,从乾隆后期开始,中国走向了衰败,中国以一种屈辱的姿态进入了近代历史。落后就要挨打,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

建国之初,神州四处满目疮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就在这样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基础上艰难的起步。直到到今天,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生产力还不发达,贫穷落后是要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把生产力搞上去是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性前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因此,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8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才能筑牢国家发展繁荣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强大物质基础,才能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物质基础。这就是把富强作为经济上的价值追求最深刻的道理。

2、民主是政治价值目标。新中国的成立,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为了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文明是文化价值目标,文明有多种含义,这里主要是指精神文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文明成为国家发展的灵魂和精神动力。当代国际竞争中,谁占据了文化 9

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4、和谐是社会价值目标。在中国,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的各个时期,积淀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和谐应当包括几个层面:国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还有就是人自身内心的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就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二)关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准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创造的最重要成果,是全人类最大的价值共识。如果说有什么“普世价值”的话,恐怕最集中的就是这些。

1、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斐多菲的这首诗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自由这一价值的珍视和渴望。自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追求。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丰富、生活富足的社会,也是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的社会,必须也是一个充满自由的社会。所以,在党的十八大上,把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提出来,积极倡导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和魅力所在。

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马克思主 10

义奠基之作的《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当然,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的实现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我们必须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写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中,明确宣示了为实现人类解放而奋斗的决心。在当代中国,自由的根本要求就是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为此,必须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保障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证公民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2、平等。平等在马克思主义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曾经指出:“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阶级的存在是以剥削和压迫为特征的,消灭阶级就必须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解放以后的一段时期也没有自觉地,系统地建立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致使平等观念淡薄,特权思想滋长。邓小平早就指出:“克服特权思想,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既包括政治平等、经济平等、社会平等等不同层面,也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身分平等、资源平等等不同内容。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平等不仅要求在政治、法律的层面实现人的平等权利,而且要求 11

在经济领域里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实质的结果平等,使人民共同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3、公正。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公正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价值和基本特征,就像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引领我们社会前进的方面,同时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温家宝同志曾经指出:“如同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公平正义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维护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在自由平等的条件下,为每一个人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4、法治。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在这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价值准则。

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和方略,社会主义新中国对法治的追求,从成立之初便开始推进,虽然有过曲折,但从未停过探索和前进的步伐。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一体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必须不断完善立法、严格司法执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让法治的阳光照亮社会的每个角落,照亮每个人的追梦之路,中华民族的追梦之路也将更加的通畅。

(三)关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行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坚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准则,最终都要落脚于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上,这就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果没有这些行为规范,再好的理想目标也不可能实现,再好的价值准则也不可能得到遵守。

1、爱国。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关平民族的兴衰成败.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威。”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贯穿于全过程,渗透于各领域,体现在各方面。早在《战国策·西周策》就说:“周君岂能无爱国哉”。《汉纪》也有“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的记载。孟子亦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这便形成了中国人的‘国、家’一体观念,这是爱国主义产生的深厚文化渊源。在古代和近代,爱国主义是志士仁人崇尚气节,重视情操的个人品德,是励志报国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事例,为中国人民千古传颂。岳飞精忠报国,屈原坚持真理,百折不挠等等,无数的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精神感召着无数平民大众。

在民族危难的时刻,爱国表现为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奋起抗争的壮举;在革命战争年代,爱国体现在为了获得民族解放、争取政权而英勇献身;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体现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才智,以及积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事业。

在国难当头之际,好男儿要有不怕牺牲的精神,勇敢地奔赴战场杀敌立功,就是为国捐躯,也要视死如归。

古有曹植借诗《白马篇》抒发自己的报国激情。“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杨家将忠烈报国、岳飞精忠报国,今有夏明翰和刘伯坚视死如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带镣长街行,志气越轩昂。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从夏明翰和刘伯坚身上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的伟大爱国精神。

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就始终心系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到祖国,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建设事业。他这种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始终把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人生最高境界,自觉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强盛和人民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定会永久地激励中国人民。

报国英雄罗阳(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在指挥歼15等多个型号飞机的研制中,兢兢业业,披肝沥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最后倒在工作岗位上,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 14

命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春季开学典礼讲话中,曾引用“位卑未敢忘忧国”诗句,来提醒广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要有报国情怀。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不管位卑、位高,都应该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全心全意地干好本职工作。

如今,我们的祖国正逢太平盛世,不需要我们去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但是,我们还不发达,人民还不富裕,还需要我们去建设、去耕耘。因此我们今天的爱国虽然不需要流血,但需要我们流汗,虽然不需要牺牲,但需要我们奉献。

2、敬业。敬业就是干一行爱一行,钻研业务,增强技能,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敬业根源于中华民族的勤劳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勤劳是兴国立世之本,是兴家立业之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勤有功”“天道酬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价值理念。这是我们民族得以安身立命,创造财富和探索未知的巨大力量。

说到敬业,应该说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就是这个老话题,在现实世界中却有许多的问题。比如现实中,纪律的涣散,典型的表现就是迟到早退现象,非常普遍的,甚至让人习以为常了。前些年曾经在网上流传着迟到的十大理由。梦见自己被炒鱿鱼了,所以就没急着起床上班;要带病危的宠物去医院看病;起床后找不到合适的领带搭配今天的衣服,所以要等商店开门后再 15

去选购一条;儿子把家里的狗狗丢进了下水道,自己要全力去救狗狗;路上堵车„„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反映的是什么呢?其实是对纪律的一种冷漠的状态,这种冷漠不要小看了,它有可能会埋下一些安全隐患。这些年媒体报道的一些生产安全事故,追到根子上,应该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都是纪律意识淡漠造成的。包括前段时间哈尔滨看守所杀人越狱事件,很显然也是纪律意识松懈,让犯人有机可乘,致使一名即将退休的警察牺牲,在社会上也造成了恶劣影响。

那么,导致我们纪律意识淡漠的根源是什么呢?这种现象实际上体现的是我们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对规则的无视,缺乏职业责任心和忧患意识。因此我们必须警醒,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做到敬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敬业价值,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引导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爱岗乐业、忠于职守,增强职业道德,提高业务技能,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3、诚信。诚信,即诚实守信,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思想俯拾即是。《礼记·乐记》中就曾说“著诚去伪,礼之经也”。儒家学说则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孔子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墨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孟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这些诚信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 16

下应当发扬光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必须正视的是,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毒奶粉、毒大米、瘦肉精、毒胶囊等等,使我们陷入了某种程度的诚信危机。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并且要求党员干部做诚信风尚的引领者,足见对解决当前诚信缺失现象的高度重视。

4、友善。友善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丰富的和合思想。中华民族历来有“和为贵”“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等崇尚和平的理念,培育了宽厚包容,不尚暴力,不走极端的民族性格。

其实,无论是在东方文化还是在西方文化中,友善都被视为极其宝贵的美德,一直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推崇、所珍视。友善既是高尚的个人美德,也是重要的公民道德规范,是个人品质与社会道德规范的统一,在促进人人友好、社会和谐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把友善作为价值理念,就是坚持对外走和平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对内走和谐发展道路.善于求同存异贵和持中,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贲,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为此,就要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友善他人,友善自然,友善社会,友善让人间温馨,让世界温暖,让爱洒满每一个角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聚正能量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的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党和国家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造成思想混乱、社会动荡,乃至亡党亡国。

(二)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根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追求。

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重德精神、务实精神、自强精神、宽容精神和爱国精神。

(三)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

在优秀传统里,有革命时期的,有建设时期的,有改革开放时期的。在革命时期,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在建设时期,有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时期,有改革创新精神、抗洪抢险精神、18

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还有世博精神。

(四)发扬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

精神文化产品(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不能让文化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我们应该要用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应该让不同类的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让高质量、高品位的文艺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五)注重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

家庭对于未成年人来讲,就像物理学是的“磁场”。孩子在这个环境中生存和生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受到家庭的影响,就会不由自主地按照家庭的期望去行动和发展。用现代教育观念来理解,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家庭是一个社会特定的群体,是一代代延续下来的。在多年的生活当中必须会形成特定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相对稳定的东西。因此我们要以培育良好的家风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 19 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

下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探索人生真谛,幻发人生光彩 努力做社会有用之才 凤翔西中师正清 诸位好! 今天,我在这里想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人生的问题。包括做人的意义,怎么做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第五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讲:王华生 第一节,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 1、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它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勇担责任,体现价值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七年二班------。很荣幸参加这次演讲,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探讨社会主义价值观。我演讲的题目是《勇担责任,体现价值》 今日之责任,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富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富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富强”今天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曾经辉煌,第二个问题坚定信念理想,第三个问题共同铸造富强。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讲:桑新平第一节 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 一、什么是价值 1、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 的范畴。 ▪它回答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与大家在一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活动,共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之魂,党的十八大用二十......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稿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

    宣讲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在此和在座的各位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话题共同交流、共同学习。 谈到社会主义核......